A市把加強法治
Ⅰ 加強」法治政府「建設,就是政府要()。A.堅持依法行政,用法律、法規規范政府的行為
A,主體是政府不是市場經濟,所以B不對;C選項強調人大的重要性,不是側重於政府;法治政府不只是有行政法規,還有很多民事、刑事、經濟法、商法等法律規范,行政法規過於狹窄,D不正確。
Ⅱ 重慶市依據市委關於加強法治和德治工作的實施意見保證公正司法深入推進以什麼
摘要 完善依法行政制度體系. 圍繞黨中央、國務院 決策 部署 和市委工作要求 ,加強重點領域立法,推動出台《 重慶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 》 《重慶市社會信用條例》 等地方性 法規 7 件,制定《重慶市政務服務管理辦法》《重慶市輻射污染防治辦法》等市政府規章 9 件.進一步完善 市政府基層立法聯系點制度 . 發布行政規范性文件制定主體清單 , 完成
Ⅲ 加強法治治理工作好的建議
普法,只有大家都知法守法,才能達到法治
Ⅳ 如何在城市建設管理中提高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能力
一、堅持立法、執法、監督三方面實踐。法治思維與法治方式的運用有賴於立法、執法、監督三個方面的實踐。法治思維就是法律的執行者在法治理念的基礎上,運用法律對所遇到或所要處理的問題進行分析、判斷、推理,形成結論、決定的認識活動過程;法治方式則是法律執行者運用法律處理各種經濟和社會問題,解決各種社會矛盾和爭議,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措施、方式和方法。法治思維與法治方式的辯證統一體現在法治思維支配法治方式,法律執行者主動、自覺運用法治方式處理和解決問題;體現在運用法治思
二、由單純的行政管理走向共同治理。維和法治方式解決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難點和問題。
三、發揮每一個組織、每一位市民的作用。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
四、做學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表率。
五、加強法制教育、崇尚法治思維。在城市管理過程中,要摒棄人治思維、政策治市、權威決斷、權力決策等一系列「非法治思維」和「非法治方式」治理城市的老套路、老路子。要崇尚法治思維,堅持法治教育與法治實踐相結合,廣泛開展依法治理活動,倡導全社會尊崇法律,引導全體市民遵守法律,堅決改變在城市管理中「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現象,誰違法就要付出比守法更大的代價,甚至是幾倍、十幾倍、幾十倍的代價;正確把握文明執法和嚴格執法的辯證關系,在破解城管難點頑症上見成效。
Ⅳ 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的關鍵是( ) A全民普法和守法 B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 C領導幹部帶頭學法
領導幹部帶頭學法。
第十四屆四中全會:「四中全會《貫徹四中全會精神 全面推進依法治市》指出堅持把領導幹部帶頭學法、模範守法作為樹立法治意識的關鍵。這是十分必要的、重要的、關鍵的,因為領導幹部是榜樣者、垂範者。」唐堯稱。
(5)A市把加強法治擴展閱讀:
一、領導幹部帶頭學法:
1、唐堯建議完善國家工作人員學法用法制度,把憲法法律列入中心組學習內容,列為黨校、行政學院、幹部學院、社會主義學院必修課。實行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的普法責任制,建立法官、檢察官、行政執法人員、律師等以案釋法制度,加強普法講師團、普法志願者隊伍建設。
2、抓住立法、執法、司法機關各級領導班子建設這個關鍵,突出政治標准,把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工作的人選拔到領導崗位上來。「領導幹部要任職必須要有法治思維,要有法治方式,必須具備這個能力。」唐堯說。
3、「堅持依法執政是依法治國的關鍵,」唐堯說,黨員幹部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組織者、推動者、實踐者,要自覺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能力。同時,要提高黨內法規執行力,運用黨內法規把黨要管黨、從嚴治黨落到實處,促進黨員、幹部帶頭遵守國家法律法規。
二、陳明輝表示,將從三個方面來加強法律服務隊伍建設:
1、加強法律服務隊伍教育管理,強化法律服務隊伍思想政治和職業道德教育,引導法律服務工作者始終忠於黨、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法律。
2、規范法律服務行業秩序。完善法律服務行業違法違規執業懲戒制度和社會監督機制,依法嚴格規范執業條件,有效防範和制止不正當競爭,嚴肅懲處違法違規行為,努力建設既規范有序、又充滿活力的執業秩序。
3、推動法律服務事業發展,把法律服務納入全市公共服務發展總體規劃,整合律師、公證、法律援助、人民調解、司法鑒定等法律服務資源,實施公共法律服務網路全覆蓋工程,推動建立政府向社會購買公共法律服務制度。
Ⅵ 如何加強法治建設的幾點思考
法治,就是依照法律法規管理經濟、文化和社會各項事務。保證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為了加快法治建設進程,早日實現文明法治社會。加強法治建設要從五個方面來思考,抓住關鍵,這樣才能切實有效的加強法治建設。
第一:黨委發揮領導作用 。加強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各級黨委要充分發揮其領導作用,逐步做到善於把黨的方針政策變成國家意志來實現領導,善於運用法律手段和法律程序去解決矛盾和處理問題,確保法治建設有步驟、有秩序地推進。
第二:人大發揮主導作用 。地方各級人大及其常委要在同級黨領導下,積極行使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權,把法治工作擺上議事日程,並作為長期的戰略任務來抓,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組織體系也應當成為法治建設的組織實施體系。在組織協調法治日常工作和依法履行立法、監督、重大事項決定、人事任免等職權時,扎扎實實而又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在法治建設中充分發揮主導作用。
第三:「一府兩院」(政府、法院和檢察院)發揮執法主體作用 。行政機關是對經濟和社會發展影響最大,與人民群眾關系最密切,也是機構和人員最多的部門,大部分的法律法規是由行政機關執行的,行政機關在法治建設中佔有突出的重要位置,依法行政是法治的核心,是優化經濟環境、增創法治優勢的關鍵所在。而司法工作同樣是法治工作的主要環節。應該說,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在法治建設中處於執法主體的重要地位。
第四:政協發揮民主監督作用 。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其范圍是廣泛的,可以對國家憲法和法律、法規的實施、重大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國家機關及工作人員的工作,通過協商討論和批評建議進行監督,通過會議、視察、調查、提案和建議案等多種形式監督法律、法規的執行。
第五:發揮人民群眾主力軍作用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歷史的動力。人民群眾不僅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 神財富的創造者,也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不論干什麼工作,搞任何事情,開展何種活動,只有群眾支持和參與,積極配合,才能取得成效。我們抓法治必須廣泛深入地動員和組織人民群眾,真心實意地相信群眾,全心全意地依靠群眾,並把如何加強法治建設總的思路交給群眾,請群眾出主意、想辦法、提建議、獻計獻策。
拓展資料:
為了加快法治建設進程,早日實現文明法治社會。在現階段,必須通過必要的行政手段和有效辦法,切實加強對法治工作的領導,健全和規范法治工作機制,認真搞好法制宣傳教育,強化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加大依法治理力度,不斷提高執法水平,增強領導幹部依法決策、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能力,全面提高廣大幹部群眾的法律素質。
Ⅶ 如何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深化法治建設的實施意見的建設
一、提高思想認識,切實增強深化法治長治建設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黨的十八大作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決策和戰略部署,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提出了更高要求、賦予了更新內涵。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法治建設,結合省委、省政府《關於深化法治山西建設的實施意見》,制定了《法治長治建設實施綱要》,推進普法依法治理,深化法治創建,取得了明顯成效。同時,我市法治建設現狀與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和人民群眾期盼還有一定差距,依法執政和行政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執法不嚴格、不規范、不公正、不文明、不廉潔問題仍不同程度存在,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有待進一步增強,全社會法治意識有待進一步提升。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是我市實施「五五」戰略、加快轉型跨越、率先全面小康的重要階段,也是深化法治長治建設的關鍵時期。各級黨委、政府一定要從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實現社會長治久安、保障和促進轉型跨越的戰略高度,切實增強政治責任感和緊迫感,把深化法治長治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和法制教育為重點,以創建法治城市、法治縣(市、區)和各級依法治理示範單位為抓手,以強化法治文化建設為支撐,大力推進黨委依法執政、政府依法行政、司法機關公正司法、企業依法經營和全社會崇法守法,全面提高依法治市水平,加快建設法治長治。
二、著力推進依法執政,切實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市全過程
1.健全依法執政機制。堅持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原則,充分發揮黨委在同級各種組織中的領導核心作用。進一步健全完善黨委與人大、政府、政協、司法機關以及人民團體的關系,積極支持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行使職權,支持政府履行法定職責、依法行政,支持政協圍繞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履行職能,支持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支持工會、共青團和婦聯等人民團體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開展工作。全市各級黨組織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真正做到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帶頭守法。
2.提高依法決策水平。完善依法決策程序,對涉及全市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影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義務的重大決策以及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市委要適時向市人大或其常委會和市人民政府提出建議和意見,把黨的意志和路線方針政策轉化為具有法律約束力的行為規范,落實到全市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各個方面和各個環節。
3.樹立法治思維方式。領導幹部要帶頭厲行法治,帶頭學習、遵守憲法和法律,切實增強法治意識,自覺做到依法辦事、辦合法事,做到辦事情、想問題、作決策堅持以法治為主要標准,以法治為主要手段,以法治為基本方式,自覺摒棄人治思維,努力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環境,確保在法治軌道上推動各項工作。任何個人和組織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絕不允許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
4.增強依法執政能力。建立黨員領導幹部法律知識學習培訓長效機制。黨委(黨組)中心組要每年集中學法1~2次,市、縣(市、區)要每年舉辦1~2次綜合性學法報告活動。推行領導幹部任前法律考試,探索建立領導幹部述法制度和公務員、事業人員任職和招考法律知識考試制度。紀檢部門要進一步加強領導幹部和黨員反腐倡廉法律法規宣傳教育,加大黨內監督和查處大要案力度,切實推動全市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倡廉工作深入開展。各級組織部門要把能不能依法辦事、遵守法律情況作為考察識別幹部的重要內容,使法治建設真正成為一種硬標准、硬要求、硬約束,不斷提高各級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能力。
三、著力推進法律法規實施情況的監督檢查,切實提升人大依法監督工作水平
5.加強監督工作。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市、縣(市、區)人大及其常委會要加強對「一府兩院」的監督,加大對法律法規實施情況的檢查,作出加強法制宣傳教育的決議,促進人民群眾法律素質的提高,推進法治長治建設。
6.做好立法調研工作。根據上級人大立法調研工作安排,廣泛聽取和徵求廣大群眾意見和建議,結合我市實際,認真分析研究匯總,為上級立法提出科學、具體、有價值的建議意見。
7.加強對規范性文件的備案審查工作。市、縣(市、區)人大常委會要嚴格按照省人大常委會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工作規程加強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工作。各級行政機關要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制定規范性文件,嚴格執行規范性文件統一登記、統一編號、統一公布制度和有效期制度。
四、著力推進嚴格執法,切實加快法治政府建設
8.依法規范政府職能。深入推進行政體制改革,依法規范市、縣(市、區)政府在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等方面的職能,深入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社分開,切實減少對微觀經濟活動的干預。進一步清理、減少和調整行政審批事項,加強規范性文件清理審查工作。行政機關嚴格依照法律、法規、規章實施行政管理和執法;沒有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行政機關不得作出影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義務的決定。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充分發揮社會的自我完善功能。除法律另有規定外,凡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能夠自主解決的、市場競爭機制能夠調節的、行業組織或者中介機構通過自律能夠解決的事項,行政機關不通過行政管理去解決。
9.健全依法決策程序。嚴格執行重大決策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的程序規定。建立重大決策事項會前交由法制機構進行合法性審查制度,建立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全面實施重大工程項目建設和重大政策制定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制度,凡是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影響面廣、容易引發社會不穩定問題的重大決策事項,都要進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建立決策跟蹤評價和責任追究制度,凡超越許可權、違反程序的決策行為及決策失誤造成嚴重後果的,依法嚴肅追究決策部門、單位和相關人員責任,堅決防止因決策不當引發社會矛盾。
10.嚴格規范執法行為。各級行政機關要自覺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嚴格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加強行政執法隊伍建設,嚴格執法人員持證上崗和資格管理制度,狠抓業務能力、執法紀律和職業道德教育,提升執法人員綜合素質。加大行政執法力度,完善行政處罰、行政許可、行政強制、行政徵收或徵用等行政執法案卷的評查制度,嚴厲查處各類違法案件和行為。扎實推進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合理界定執法許可權,明確執法責任,推進綜合執法,減少執法層級,切實解決多頭執法、多層執法和執法缺位、執法混亂問題。改進和創新執法方式,堅持管理與服務並重、處置與疏導結合,努力實現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扎實推進執法規范化建設,加強制度建設,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細化執法流程,明確環節步驟,嚴格程序公正,規范裁量許可權,堅持做到平等對待、適當適度、文明執法。加強行政信息化建設,推行執法流程網上管理、執法活動網上監督、執法效果網上考核,提高執法效率和規范化水平。
11.深入推進政務公開。加大政務信息公開力度,凡是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政府信息,都要主動、及時、准確、具體向社會公開。重點推進財政預算、公共資源配置、重大建設項目批准實施、社會公益事業等領域的政府信息公開。推進辦事公開,拓寬公開領域,所有面向社會服務的政府部門都要依法公開辦事依據、條件、要求、過程和結果。創新政務公開方式,加強電子政務建設,推行網上電子審批,充分發揮政務網站的信息查詢和在線辦事功能。規范和監督醫院、學校、公交等公共企事業單位的辦事公開工作,為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提供優質、高效、便利的服務。
12.大力加強行政監督。行政機關要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政協的民主監督和司法機關的法律監督,高度重視輿論監督,切實強化行政機關內部層級監督和專門監督,探索建立監督聯席會議制度和行政執法人員執法檔案制度。全面推行行政執法評議工作,拓展評議范圍,完善評議方式,擴大群眾參與,提高評議實效。認真按照行政訴訟程序履行職責義務。嚴格行政問責,嚴肅查處行政不作為、亂作為和失職瀆職、濫用職權、損害群眾利益等問題,做到有錯必究、有責必問。對因違法行政導致發生重大責任事故、事件或者嚴重違法行政案件的,堅決實施行政問責。
13.依法化解矛盾糾紛。建立健全政府負總責、政府法制機構牽頭、各職能部門為主體的行政調解工作體制,充分發揮行政機關在化解行政爭議和民事糾紛中的作用。進一步加強法制機構和隊伍建設,加強和改進行政復議工作,扎實推進行政復議委員會試點工作。建立行政機關負責人重大復議案件出席聽證制度。完善行政復議與信訪的銜接機制。完善行政應訴制度,大力推進行政機關負責人主動出庭應訴制度,不斷提高行政機關負責人行政訴訟出庭應訴率。
五、著力推進公正司法,切實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14.深化司法改革。認真落實中央深化司法體制機制改革的各項部署,優化司法職權配置,健全司法職權結構和組織體系。完善貫徹落實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制度和措施。建立健全司法經費保障體制。進一步完善司法救助制度和刑事賠償制度。進一步規范和完善人民陪審員、人民監督員制度,擴大司法參與。積極穩妥地推進勞動教養制度改革、涉法涉訴信訪工作改革和司法權力運行機制改革。健全完善科學、合理的司法權力運行機制,依法理順政法機關內外、上下、左右關系,確保執法權、司法權高效正確運行,保障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職權。
15.維護司法權威。各級黨委要帶頭維護司法權威,市、縣(市、區)人大及其常委會要依法實施監督,各級行政機關要依法參與訴訟活動、認真履行協助義務、自覺履行生效裁判。加強司法保障機制建設,建立對非法干預司法活動進行備案登記和查處追究制度,堅決排除地方保護主義和本位主義對司法活動的干擾,規范新聞媒體對司法機關正在辦理案件的報道,保障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職權。加強司法公信力建設,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司法不公問題,健全司法糾錯機制。加大生效裁判的執行力度,建立健全執行聯動威懾機制,有效解決執行難問題。把解決信訪問題納入法治軌道,依法維護公正結論、依法保障合法權益、依法糾正錯誤裁決,保護合法信訪、制止違法鬧訪,努力實現案結事了、息訪罷訪,實現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與維護司法權威的統一。
16.規范司法行為。進一步規范辦案流程,所有司法行為都要嚴格依法依規依章進行,針對容易出問題的環節,要明確權力運行的范圍、條件、程序和界限,避免司法隨意性。規范執法尺度,完善案例指導制度,及時發布指導性案例,統一類案裁判標准。推進量刑規范化工作,促進量刑公平公正,增強法律適用的統一性。積極引導司法人員正確行使自由裁量權,確保自由裁量合法合情合理,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
17.提高司法效率。進一步完善案件繁簡分流的制度,優化配置司法資源,提高訴訟效率,降低司法成本。處理好實事求是、有錯必糾與維護司法既判力的關系。進一步完善涉法涉訴案件的終結機制,減少非法上訪、無序信訪對司法機關人力財力等資源的消耗。加大清理超期羈押案件的力度,嚴格依法處理,避免久押不決、久拖不決。
18.強化司法監督。強化上級司法機關的監督職能,通過訴訟程序及時糾正下級司法機關錯誤裁決。充分發揮政法各部門在刑事案件中的監督制約作用,共同保證刑事案件的公正處理。加強黨委政法部門的執法監督、人大的權力監督、政協的民主監督、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和社會公眾的監督,促進公正司法。完善司法機關的內部監督制度,通過案件管理機制改革,提高司法效率和辦案質量。
19.推進司法公開。嚴格落實警務公開、檢務公開、審判公開制度,除法律規定保密的情況外,最大限度地向社會公開執法依據、執法程序、執法時限、執法進度和執法結果,保障當事人和社會公眾享有充分的知情權。進一步拓寬公開渠道,將公開載體從傳統的公示欄、報刊、宣傳冊等,拓展到網站、博客、微博客、即時通訊工具等網路新興媒介,豐富司法公開載體。建立健全新聞發言人和新聞發布例會制度,及時發布司法信息,積極回應社會關切。通過裁判文書上網、邀請群眾旁聽庭審、推行司法開放日制度等措施,拓展司法公開的廣度和深度。
20.提升司法能力。建設一支政治堅定和專業化、職業化水平較高的司法隊伍。加大培訓力度,積極推進專題培訓和崗位練兵,加強司法人員對法律精神的學習掌握和對司法規律的研究把握,切實提高法律素養、司法能力、辦案水平。加強專業化建設,深入開展職業道德教育,建立職業准入、分類管理、職業保障等制度,研究完善符合司法職業特點的人事管理、人才保障制度,為司法人員提供良好的職業保障,增強司法人員的職業認同感和榮譽感。
六、著力推進全民守法,切實加強法治社會建設
21.全面實施全民普法規劃。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堅持法制教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相結合、與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相結合、與公民意識教育相結合,突出抓好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宣傳教育,重點加強對領導幹部、公務員、青少年、企事業經營管理人員和農民的法制宣傳教育,深入推進法律「六進」及法律宣傳日、宣傳周、宣傳月等普法主題教育活動,不斷創新法制宣傳教育形式和手段,堅持傳統手段與現代宣傳方式相結合,切實增強宣傳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推動形成人人知法守法、各方依法辦事的良好社會風尚。
22.大力推進法治文化建設。充分發揮法學研究和法學教育機構、行業團體和法律服務中介機構的重要作用,進一步繁榮法學教育和理論研究,促進法學理論與法治實踐相結合。著力加強教學課堂、媒體網路、影劇院、城市廣場、移動通信、集貿市場、城鄉居民區、流動屏幕、LED屏、各種宣傳欄廣告牌「十大法治文化陣地」建設,推動法治文化與社會文化有機融合、法治文化設施與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功能互補。積極推動法制電視片、法制文藝表演、法制書畫攝影、法制專欄版面、法制夜校、法制文化大院、法制演講比賽、法律知識競賽、法制大篷車、法制集市「十大法治文化工程」,廣泛開展群眾喜聞樂見、豐富多彩的法治文化活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法治文化的需求。
23.深入推進社會管理創新。圍繞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管理體系,加快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管理體制,政府主導、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政社分開、權責明確、依法自治的現代社會組織體制,源頭治理、動態管理、應急處置相結合的社會管理機制。加強基層社會管理服務體系建設,推廣網格化管理服務體系,創新流動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務,強化公共安全體系和企業安全生產基礎建設,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深化平安建設,提升人民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深入推進社區居民自治,鼓勵城鄉社區居民積極探索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新途徑、新辦法。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通過轉變工作方式、創新管理手段、構建服務平台,切實把基層黨組織的政治、組織、制度優勢轉化為服務和管理優勢,充分發揮黨組織在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中的領導核心作用。
24.廣泛開展依法治理。深化地方、行業、基層依法治理,形成市、縣、鄉、村、校、企「六位一體」聯動格局。加大重點領域專項整治力度,依法嚴厲查處安全生產、自然資源和環境保護、食品葯品安全、交通安全、假冒偽劣、農產品質量安全等方面的違法案件,嚴厲打擊各種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的違法犯罪活動。推進基層民主法治建設,堅持普法教育與法治實踐相結合,進一步推進城鄉居民依法自治,推進基層法治服務陣地建設,積極推廣在鄉(鎮、街道)、社區(村)建立「法治服務中心」、「公民法治驛站」、「居民法治之家」等做法,積極引導公民有序參與基層民主法治實踐,推進基層依法治理深入開展。把推進企業依法經營放在突出位置,建立健全企業內部經營管理制度。完善企業法律顧問制度,提高企業防範處理法律風險的能力和依法經營管理水平。
25.加強誠信長治建設。認真貫徹落實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加強誠信建設全面推進依法治省的意見》(晉辦發〔2013〕8號),以市場主體准入、依法納稅、合同履行、產品質量、社會成員信用度建設為重點,推進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司法公信及信用體系建設,進一步提升社會誠信意識、政府依法行政意識、司法公信力和企業信用度,逐步建成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的覆蓋全社會的徵信系統,確保社會誠信環境明顯優化。
26.拓寬公民權利救濟渠道。建立健全黨和政府主導的維護群眾權益機制,完善信訪制度,健全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的工作體系,建立專業性、行業性調解組織,進一步擴大法律援助覆蓋面,加大各類法律服務、司法救助和全社會各項救助工作力度,暢通和規范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渠道,著力解決農村土地徵用、城鎮房屋拆遷、企業改制、涉農利益、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環境保護、安全生產、食品葯品安全、城市管理、涉法涉訴等方面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切實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大力實施法治為民工程,進一步提高法律服務和保障水平。
27.深入開展法治創建活動。扎實推進法治城市、法治縣(市、區)和依法治理示範單位創建活動,研究制定科學合理的考評指標體系和簡便實用的考評辦法。廣泛開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示範點等行業法治創建活動和法治機關(單位)、誠信守法企業、法治鄉(鎮、街道)、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等系列法治創建活動,形成以法治城市和法治縣(市、區)創建為引領、以行業法治示範點創建為支撐、以基層法治創建為基礎的覆蓋全市的法治創建活動體系。
七、強化組織領導,切實保證法治建設扎實推進
28.加強組織領導。法治建設在市委的統一領導下進行,市委依法治市領導組作為市委的議事協調機構,要定期研究解決法治建設中的重大問題。領導組辦公室要履行規劃指導、組織協調、督促檢查、考核驗收、總結評比的職責,推進法治建設各項工作扎實開展。各縣(市、區)要成立相應領導機構,加強對法治建設的組織領導、科學謀劃、統籌協調和督促指導,確保法治建設各項任務落到實處。加大經費保障力度,積極為法治建設創造必要條件。
29.建立工作機制。建立六個專項聯席會議機制。一是建立依法監督聯席會議機制,由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牽頭,研究推進法律法規實施監督檢查工作。二是建立依法行政聯席會議機制,由市政府法制辦牽頭,協調推進依法行政。三是建立公正司法聯席會議機制,由市委政法委牽頭,協調推進政法機關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四是建立依法經營聯席會議機制,由市工商局牽頭,協調推進市場主體依法經營。五是建立基層民主法治建設聯席會議機制,由市民政局牽頭,組織開展基層民主法治建設工作。六是建立普法和依法治理聯席會議機制,由市司法局牽頭,協調推進依法執政、普法教育、法治文化建設及基層法治創建工作。六個專項聯席會議要實行項目化管理方式,確定一批帶動性強、能夠產生累積效應的重點工作項目,以重點項目帶動法治建設整體水平的不斷提高。各縣(市、區)要建立相應的協調推進機制,形成上下聯動、協調有力、高效運轉的工作格局。
30.加強督導考核。市委依法治市領導組辦公室要加強對全市法治建設的調研指導,深入基層、深入一線,及時了解掌握基層法治建設的推進情況。確定一批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法治建設試點,按照實踐探索、基層突破、試點先行、總結經驗的工作思路,堅持典型引路、以點帶面,探索形成法治建設工作新範式。研究制定科學合理的法治建設考核評價指標體系,把推進法治長治建設情況作為考核評價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發揮考核評價的杠桿作用,加快依法治市步伐,為實施「五五」戰略、加快轉型跨越、率先全面小康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Ⅷ 如何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提高全民法制意識
1、圍繞中心工作,推進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深入開展
改革開放越深入,經濟社會越發展,越需要加強全社會的法制宣傳教育。要始終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從各地、各部門的實際出發,根據不同對象的特點,確定宣傳教育的重點內容,精心組織實施,不斷增強法制宣傳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要把學習貫徹憲法作為法制宣傳教育的首要任務。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全民法制宣傳教育要始終堅持以憲法為核心,在全社會廣泛普及憲法知識。要在各級領導幹部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中加強憲法教育,牢固樹立黨的事業至上、人民利益至上、憲法法律至上的觀念,努力養成自覺遵守憲法、忠實執行憲法、維護憲法權威的行為習慣。要大力開展以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准確領會和把握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深刻內涵,把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貫穿到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個領域中,不斷增強依法執政、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增強各級幹部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依法辦事的素質和本領。要不斷探索完善憲法學習宣傳的方式方法,提高憲法宣傳的實效性、生動性,使憲法知識和憲法精神家喻戶曉、深入人心。
要把促進科學發展作為法制宣傳教育的重要目標。要把保障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作為法制宣傳教育的重要任務,作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要立足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大力宣傳市場經濟相關法律法規,尤其要加強對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要按照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積極開展人口、資源、環境、公共衛生等方面的法制宣傳,積極開展知識產權法制宣傳,努力營造有利於科學發展的良好法治環境。
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法制宣傳教育的工作重點。法制宣傳教育要以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積極開展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宣傳教育。要以促進民生問題解決為目標,大力加強安全生產、社會保障、社會救助、食品葯品安全等方面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大力開展房屋拆遷、土地徵用、承包地流轉、國企改制、醫療改革等社會熱點和矛盾多發領域的法制宣傳,大力提倡和宣傳通過法律途徑、運用法律手段進行社會管理和服務,積極引導群眾依法表達利益訴求,依法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2 、加快立法,保障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持續健康發展。雖然經過近二十年的普法,全民的法律意識有了很大程度的增強。但在實際工作中,無論是法制宣傳教育的主體還是客體,仍有相當一部分人的認識程度、工作力度,學法態度與提高「法律素質」的要求相去甚遠。法制宣傳教育工作者被動應付,熱衷搞形式主義;一些黨政領導不聞不問,捨不得投時間、投精力、投經費;宣傳教育對象漠然輕視,甚至有厭煩抵觸情緒,這些現象在很多地方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在這種情況下,單靠過去那種一般號召、行政命令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工作難以奏效,不能適應形勢的需要,必須加強法制宣傳的立法工作。按照人民的意志和要求,制定出有關法制宣傳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規,以及與之相配的實施辦法和細則,充分發揮法律的震攝功能、強制功能和調節功能。
3 、加強領導,明確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機構職責。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直接關繫到政治穩定、社會安寧和經濟繁榮的大事,具有全局性、長期性、艱巨性,而當前領導組織和辦事機構地位較低、功能較弱。一方面,各級普法領導小組都由黨委、人大、政府負責人擔任組長、副組長,有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組成,一般有二三十人。如此龐大而鬆散的指揮機構,擔負起如此重要的社會職能,常常顯得笨拙、乏力,有時開一次會;也得進行長時間的請示和預約,更談不上對一些問題的及時研究處理了。同時,領導成員大部分是一種社會兼職,沒有具體的職責任務,其積極性、主動性難以保障。另一方面,普法辦事機構名義上是領導小組的日常工作機構,實際上是設在司法行政機關的臨時機構,沒有級別,沒有法定的職能,沒有有力的物質保障。因此,普法的領導組織和辦事機構的現狀難以適應形勢的發展和工作的需要,亟等採取相應的對策加以解決。必須:一要加強普法領導小組的領導合力。實行領導小組成員目標責任制,完善成員單位工作職責,並與成員單位領導的政績掛鉤。要建立例會制度,定期總結工作研究解決普法工作的實際問題。二要強化普法辦事機構的職能任務。要通過黨委、政府行文作出決定,人大作出決議,賦予普法辦事機構組織、指導、協調、檢查、監督的職能,明確工作目標和任務,會同有關部門負責對人大擬任命幹部、國家公務員進行法律知識考試或考核。要建立科學有效的工作機制和約束機制,以便各級普法工作機構能更好地發揮作用。
4 、完善考核,健全法制宣傳教育監督約束機制。我們從事普法的同志都親身感受到,普法工作要求越來越高,任務越來越重,廣大群眾呼喚法治的聲音越來越響,但開展這項工作卻困難重重。一些單位領導更是認為,經濟建設是硬標,是大事;法制宣傳工作是軟任務,可有可無。因此,普法工作存在「說起來重要,干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現象。出現這些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法制宣傳工作的考核措施不硬,沒有形成將獎優罰劣的制度,沒有形成有效的監督約束機制,因此要在建立健全保障措施上狠下功夫。一是要建立健全法制教育工作責任制。將該項工作納入各級黨委、政府的目標管理。把工作完成情況同幹部的提拔、任免、獎懲掛鉤,作為幹部考核和使用的重要依據。二是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要實行一票否決制度。法制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是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基礎性工作,各級黨委、政府應當把它擺到與經濟建設同等重要的位置來抓,賦予其一票否決。三是要建立獎懲激勵機制。調動廣大幹部群眾開展普法工作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和創新精神。通過建立獎懲激勵機制,獎優罰劣,把普法工作同幹部切身利益掛鉤,推進普法工作的發展。
Ⅸ 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著力點是什麼
加強法制政府建設的著力點有以下幾點:
1.加強行政監督問責,建設責權統一、行為規范的責任型政府。2004年3月印發的《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規定:「行政機關違法或者不當行使職權,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實現權力與責任的統一。」
2.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建設以人為本、勤政便民的服務型政府。全國依法行政工作會議指出,依法保證全體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權利,依法調節社會利益關系,維護公民合法權益,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好的基本生活保障和發展條件,才能激發全社會的活力和積極性、創造性。
3.提高行政執行能力,建設快捷高效、運轉協調的效能型政府。效能是行政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是行政管理活動情況的綜合反應。效能型政府是法治政府的前提,法治政府必然是效能型政府,二者統一於一個目標,那就是維護人民群眾利益,實現社會效益最大化。
(9)A市把加強法治擴展閱讀:
2004年3月,國務院發布《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明確提出建設法治政府的奮斗目標。8月27日,國務院召開全國依法行政工作會議,對依法行政、推進法治政府建設作出新的部署。
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進一步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必須抓住幾個關鍵的著力點,使政府做到責任型政府、服務型政府與效能型政府「三位一體」的有機結合,真正成為優質公共產品的提供者、良好經濟社會環境的創造者和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維護者。
參考資料:網路—國務院關於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意見
Ⅹ 如何加強社會主義法治建設
1、堅持法治建設為了人民、依靠人民,加強人權法治保障,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承擔應盡的義務,引導全體人民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人民權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權威要靠人民維護。
2、堅持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規范執法自由裁量權,加大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執法力度。要嚴格執法資質、完善執法程序,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
防止行政自由裁量權被濫用的基本措施就是建立結構合理、配置科學、程序嚴密、制約有效、監督有力的權力運行機制,把決策、執行等環節的權力全部納入監督制約機制之中,保證權力沿著制度化、法律化的軌道運行,防止行政權力的異化,確保法律公正、有效實施。
三、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完善審判制度、檢察制度,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完善律師制度,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確保司法公正高效權威,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要完善司法管理體制和司法權力運行機制,規范司法行為,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10)A市把加強法治擴展閱讀:
各級黨和國家機關以及領導幹部要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應對風險的能力。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各級領導幹部要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努力推動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環境,在法治軌道上推動各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