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歐法學
① 西方法理學對當代中國法理發展的影響
法理學同法學的其他學科一樣,非中國傳統所固有的學術范疇,而是移自西方的法學學術范疇。這一開始就註定了中國法理學與西方法理學之間內在的、必然的關聯。不過,西方法理學是一個大袋子,裡面盛放著各式各樣的東西。按照比較法學家傳統的法系分類,西方法理學可以劃分出三大支系,即英美法理學、歐洲大陸的法哲學、前蘇聯東歐的法理學。有人可能會對將前蘇聯東歐的法理學劃入西方法理學的范疇提出質疑。但只要我們不把西方理解為資本主義,而是理解為一個文化范疇,那麼前蘇聯東歐的法理學無疑屬於西方法理學的范疇。從人種上看,前蘇聯東歐和西歐都屬於歐羅巴人種;從歷史上看,前蘇聯東歐與西歐在政治、經濟、文化、宗教、法律等方面有著密切的聯系。在法律樣式上,前蘇聯東歐國家與歐洲大陸法系國家比較接近,深刻影響前蘇聯東歐法律實踐和法學研究的馬克思主義也來自於西歐。 西方的這三種法理學都對中國的法理學產生過並仍在產生影響。但是,這三種法理學由於向中國傳播的路徑不同,對中國法理學的影響方式、范圍、強度等方面表現出差異,這體現了學術傳播的復雜性。
前蘇聯東歐的法理學曾經在50、60年代對中國法理學產生過支配性的影響。當時前蘇聯的法理學即 國家與法的理論!,從名稱到體繫到具體觀點幾乎原封不動被移植到中國。在這種影響背後,意識形態因素起了決定性的作用。相同的意識形態與相同的社會制度,使得中國自然而然地與前蘇聯站在一邊。一批前蘇聯法律專家被邀請來中國的政法部門和高等學校擔任顧問或講學,傳授前蘇聯的法制經驗和法學理論;一批中國留學生被派往蘇聯,進修或學習法律;一批俄語法學教材或著作被翻譯過來,供中國的教師和學生教學和研究使用。後來,由於中蘇關系破裂,前蘇聯法學對中國的影響中斷。到了80年代,隨著中國與蘇聯關系的逐步改善,蘇聯的法學理論成果繼續被介紹到中國,繼續影響中國的法理學。80年代中國出版的很多 法學基礎理論!教材,從體繫到觀點仍可以發現蘇聯法理學的明顯痕跡。但是,進入90年代以後,隨著前蘇聯東歐國家的易幟或解體,前蘇聯東歐國家的法理學對中國法理學的影響幾乎已經中斷。
盡管歐洲大陸的法哲學在很長時期內一直在西方法理學(法哲學)舞台上居於核心地位,但對當代中國法理學影響最為深刻的卻是英美法理學。在這里,語言因素起了決定性的影響。除了50、60年代以外,英語一直是中國人學習的最主要的外語語種,甚至在很多中國人的意識中,英語等同於外語。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從事法理學研究的中國學者會外語的,絕大部分都是會英語,到國外留學或訪問的,也大多是去使用英語的國家。另外還有少數學者會俄語,但會俄語的又大多是50、60年代成長起來的中老年學者。至於懂德語、法語、日語等其他語言的法理學者,則是廖廖無幾。語言是學術和文化傳播的媒介、橋梁,我們主要藉助於英文文獻了解和研究西方法理學。我們翻譯過來的西方法理學著作主要是英文法理學著作,其中大部分為英美法理學家的著作;我們發表或出版的有關現(當)代西方法理學(法哲學)研究的論著,大多是評述英美法理學家的思想;[1][2]我們發表或出版的各種法理學論著中直接引用的外文文獻,也主要是英文文獻。對英語的依賴決定了不成熟的中國法理學對英美法理學的依賴。
英美法理學、特別是美國法理學對中國產生深刻影響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美國已成為當代西方法和法學的中心。從歷史發展來看,歐洲大陸不僅是西方文化和學術的發源地,而且長期以來也一直是西方文化和學術的中心。法律和法學的情況也是如此。西方法和法學發源於、奠基於古希臘,在古羅馬就已相當繁榮、發達,進入中世紀時代後,近現代意義上的西方法和法學在歐洲大陸開始形成。不過,在不同的時期,西方法和法學的精神領袖不同。在中世紀時期,西方法和法學的精神領袖是義大利。古羅馬法的復興,歐洲最早的大學法律教育,歐洲最早的一批法學家(注釋法學派),都首先在義大利出現。在當時,德國、荷蘭、法國、英國等諸國一批批留學生前往義大利的大學學習和研究羅馬法。[3](P260-268)在19世紀上半期,法國成為西方法的精神領袖,這主要體現在∀拿破崙法典#在世界范圍內的廣泛影響。∀拿破崙法典#的影響不僅及於歐洲的許多國家,而且還遠至亞洲、非洲、拉美的一些國家和北美的路易斯安那。在19世紀後半期和20世紀初,德國取代法國成為西方法、特別是西方法學的精神領袖。
② 學法學的到哪個國家留學好
學法學比較好的留學國家有:美國、英國,加拿大。
法學,是關於法律的科學。是以法律、法律現象以及其規律性為研究內容的科學。法律作為社會的強制性規范,其直接目的在於維持社會秩序,並通過秩序的構建與維護,實現社會公正。作為以法律為研究對象的法學,其核心就在對於秩序與公正的研究,是秩序與公正之學。
法系分類
法系是具有共同法律傳統的若干國家和地區的法律,它是一種超越若干國家和地區的法律現象的總稱。
當代世界主要法系有三個:大陸法系、英美法系、以前蘇聯和東歐國家的法律為代表的社會主義法系。其他的法系還有伊斯蘭法系、印度法系、中華法系、猶太法系、非洲法系等。對資本主義法影響最大的是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
③ 名詞解釋;法系
法系是西方法學中一個常見的概念。一般認為凡是在內容上和形式上具有某些共同特徵,形成一種傳統或派系的各國法律就屬於同一個法系。
所以西方法學所謂的法系,主要是按照法律的特點和歷史傳統對各國法律進行分類的一種方法。西方法學家在法系的劃分上也很不一致,但不少法學著作在論述法系問題時,多舉英國法系、大陸法系、中華法系、印度法系、伊斯蘭法系五大法系。
這五大法系除大陸法系和英國法系外,其餘的基本上已經成為法制史上的概念。大陸法系是指歐洲大陸上源於羅馬法、以1804 年《法國民法典》為代表的各國法律,所以大陸法系也稱羅馬法系或民法法系。
(3)東歐法學擴展閱讀:
英美法系特點:
1、以英國為中心,英國普通法為基礎;
2、以判例法為主要表現形式,遵循先例;
3、變革相對緩慢,具有保守性,「向後看」的思維習慣;
4、在法律發展中,法官具有突出作用;
5、體系龐雜,缺乏系統性;
6、注重程序的「訴訟中心主義」。
④ 比較法的比較法的研究層次
第一個層次是敘述的比較法,即外國法研究,這是比較法研究的基礎。第二個層次是評價的比較法,即研究不同法律制度異同及其發展趨勢,它建立在敘述的比較法的基礎之上。第三個層次是沿革的比較法,即研究不同法律制度歷史的和現實的關系,它建立在敘述的比較法和評價的比較法之上,以在歷史上和現實中不同法律制度在法律移植和借鑒中所形成的實際關系為研究對象,是比較法研究的最高層次。
比較法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其研究對象是世界各個不同法律體系之間的關系,而不是不同法律制度之間的任意比較。
比較法的方法論
一 敘述的比較法的方法論
1.基本原則,按照外國法的原樣認識外國法。研究外國法要求人們對該國語言流暢,對該國法有基本知識,特別是他們的法律淵源,基本法律概念,法律用語,但是,盡管有這些知識,研究外國法仍然會遇到很多陷阱。
2.信息源的可用性和可信性
外國法律信息來源有兩個:第一手資料,即外國制定法,司法報告,判例。他們直接的法律淵源,具有最高的可用性和可信性。第二手資料,即外國法的教科書參考書、雜志上的文章。這些第二手資料比較全面、詳細地介紹了外國法的情況。對於初次接觸外國法的研究者來說往往是起點,而第二手資料是在了解了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才可能進行深入地研究。
3.外國法的淵源的解釋和使用
必須准確地使用外國法淵源,包括立法、司法判決和其他的法律淵源,基本的原則是在研究外國法時,人們必須尊重外國存在的法律淵源的序列等級。
各種法律淵源的實際地位不總是表現在國家的正式文獻中,甚至表現在法學著作中。
外國法的淵源應該如同在其本國家那樣得到解釋。
4.必須把外國法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
外國法的分類可能不同於本國法的分類,即使存在同樣的分類,在不同國家也有不同的分類方式,相應的法律規則在不同的法律體系中可能屬於不同的法律部門。
5 翻譯問題
對外國法的翻譯一般都採取直譯方式。法律用語與日常用語有聯系,但也不能等同。
6 過時的法和活法
在研究外國法時,重要的是決定外國哪些行為規則具有法律規則的地位、例如在研究共產黨政策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共產黨政策往往相當大程度上執行著法的功能。
另外一個問題是某些正式的法律淵源過時的問題,他們不再是哪個國家起作用的法律體系的一部分。
7 法律規則的社會背景和目的。
法律體系是一種社會現象,只表現社會的一個方面,因此不能把它與社會的其他方面脫離。要理解外國的法律規則,就應盡可能的理解他們的非法律的環境(經濟的、政治的、道德的、宗教的、文化的)和社會目的。
二 關於可比性問題
1.要使比較有意義,比較的對象必須有某種共同性,作為公分母,這種共同性成為,比價的第三項,這不僅是比較法而且是任何比較所要求的。
2.在比較法中,人們的興趣在於比較法律規則的實質內容,即不同法律體系如何調整在被比較的國家產生的某一情況。這種比較要求被比較的規則事實上處理同樣的問題。
3.兩個國家使用同樣或類似的法律用語並不能保證可比性。反之,即使兩個國家的法律規則的法律用語差別很大。從語言上很難看到具有共同性,卻可能存在可比性。
4.如果人們期望確定法律體系實質內容的真正的相似性和差別,就不應該以法律規范和制度的名稱為開端,而應考慮它們的功能,即規則要調整的事實。被比較的規則和制度必須在功能上相互可比。這種共同的功能是作為「比較的第三項」而發揮作用。
5.還應該注意的是,兩個有著同樣功能的法律規則之間的比較,並不意味著它們必定有同樣的目的。
三 不同社會制度國家的法律制度的可比性。
1.西方和蘇聯學者論可比性
關於可比性問題,往往集中在不同社會制度國家的法律規則,特別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法的可比性上,也表現在西方法和發展中國家的法律之間的可比性上。 從兩次世界大戰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冷戰時期,西方法學家一直對蘇聯和社會主義國家的法律體系採取不承認主義,他們認為,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把法律消亡,而法在西方國家是至高無上的,因此兩種制度的法律體系是不可比的。而蘇聯和東歐國家的法學家當時也對社會主義法和資本主義法的可比性持否定態度。 進入70年代,無論在西方還是在蘇聯東歐國家對於社會主義法與資本主義法的可比性問題有了新的認識。保加利亞學者斯談列夫區別一個制度直接的、當前的功能和他的長遠的、最終的目的和功能。 瑞典學者博丹認為,社會主義與西方法相比可能服務於不同的階級利益,但是,人們不應該混淆法律規范的法律、政治目的和它的功能,即法律規范所調整的社會實際情況。
2.鄧小平理論如何看待可比性
進入20世紀90年代,隨著社會主義國家,包括原蘇聯的東歐國家進行的市場經濟改革,上述爭論又有了新的內容,如上所述,長期以來在理論界,包括法學界,有一種固定的看法,計劃經濟等同於社會主義,而市場經濟等同於資本主義。鄧小平關於社會主義的本質及計劃和市場都是手段的論述,實際上已經為社會主義法與資本主義法是否具有可比性,或者在什麼范圍內是可比的、在什麼范圍內又是不可比的爭論,在更高的理論層次上做出了中國人的回答。也就是說,就計劃和市場都是手段,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都存在計劃和市場而言,他們都存在著需要用法律調整的共同的問題,兩種法律制度當然存在著可比性。
四 規范的比較和功能的比較
比較法按照比較的對象的差別,可分為規范的比較和功能的比較。
1.規范的比較,即比較不同國家同一名稱的法律制度、 法律規則。這種比較以規則為中心,只要挑選出不同國家或地區具有相同或類似名稱的法律文件,把要進行比較的法律制度或規則一一加以對照,比較他們的異同,即可達到預期的目的。
2.功能比較不是以規則為中心,而是以問題為中心,即只要被比較的國家或地區具有相同的或類似的問題,就可以就它們對該問題的不同解決辦法進行比較。
功能的比較擺脫了規范比較容易受到本國法律概念的限制,對執行同一功能的不同法律規范採取靈活的態度。
3.二者各有作用的領域。規范的比較適用於對法律結果相同的法律制度進行比較。如同對同一法系、同樣的社會制度的法律規則的比較;而功能的比較適用於對不同法系,不同社會制度處理同樣問題的不同的法律手段進行比較。
五 功能比較的程序
1.在所比較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中找出人們共同遇到的社會問題或社會需要,也就找出共同的起點。
2.研究那些國家對這種社會問題或者社會需要,所採取的法律解決的辦法,及有關法律規范、 程序和制度。對此,法學家可以設計不同的法律解決的辦法模式。
3.對不同國家採取的法律解決辦法的理由進行研究。
六進一步研究這些異同及其產生原因的可能趨勢。
對各種法律解決辦法進行評價。但是之中評價不能依靠好壞、正誤之類的抽象、絕對的標准。也不應根據法律本身,而應根據特定解決辦法是否符合社會需要的效能這樣一個客觀標準的評價。
根據既定的社會存在和需要,既定的解決辦法的實際影響以及某些領域的發展趨勢,可以合理的預測未來的發展。
七 不同國家之間的相互交往
不同國家法律制度、法學思想比較研究的社會歷史條件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一是不同國家之間的相互交往,二是一個國家內的法律多元主義;三是抽象理論與經驗研究相結合
八 抽象理論與經驗研究相結合
比較法的出現,除了必須具備國家之間相互交往,或國內法的多元主義之外,還具有強烈的經驗研究的傾向,即從現實存在的不同國家的法律制度出發。反之,在法律時間與法學研究中。如果不從實際法律出發,理論上研究的是一套,實際通行的是另一套,理論研究以實際的法律制度為基礎,不關心法律實踐中遇到的問題,而是從抽象的理性或上帝的意志出發,構造出一種形而上學的法律體系的模式,是不可能促進比較法的發展。
法學研究建立在各國現實法律制度的基礎上,比較法的出現才成為可能。一方面,歷史法學派對於與自然法相聯系的任何思想方法都持否定態度,例如胡果就認為法學的目的就是要從對所有現存的實在法的比較中產生「民族精神」或「經驗的自然法」。在這個方面有利於比較法的發展。另一方面,薩維尼及其繼承者在提出所有的法律都是民族精神的產物的同時,卻拒絕了羅馬法和日耳曼法之外的任何法律的研究,在這個方面則阻礙了比較法的發展。
⑤ 大陸法系內部有那些分支呢我知道的是法國法和德國法。那蘇聯算大陸法系嗎盡量詳細回答吧,我會重賞。
我們先從大陸法系的定義來看吧。
大陸法系,又可稱為民法法系,法典法系、羅馬法系、羅馬——日耳曼法系,它是以羅馬法為基礎而發展起來的法律的總稱。它首先產生在歐洲大陸,後擴大到拉丁族和日耳曼族各國。歷史上的羅馬法以民法為主要內容。法國和德國是該法系的兩個典型代表,此外還包括過去曾是法、西、荷、葡四國殖民地的國家和地區,以及日本、泰國、土耳其等國。大陸法系以1804年的《法國民法典》和1896年的《德國民法典》為代表形成了兩個支流。
所以說,目前的大陸法系內部,只有兩支流派。
前蘇聯的法律不大陸法系的。
法學界通常認為,當代世界主要法系有三個:大陸法系、英美法系、以前蘇聯和東歐國家的法律為代表的社會主義法系。所以說,前蘇聯的法律是自成一系的。
社會主義法系,是始以馬克思主義法學為理論基礎的社會主義國家的法律的統稱。由於它最早是從前蘇聯法律發展起來的,故此又稱「蘇維埃法系」;他於西方法學家大都把亞洲的一些社會主義國家的法律列為遠東法系,故此在西方它又稱「蘇聯一東歐社會主義法系」。
社會主義法系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1)它是社會主義國家的法系,在意識形態上具有鮮明的階級性,以馬克思主義為理論指導,崇尚集體生義,因而它不同於以個人主義為理論某礎的資本主義國家的各個法系,包括大陸法系和英關法系。
(2)它是在批判和繼承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傳統的某礎上發展起來的一個新興的法系,從其誕生至今不足100年的歷史,而大陸法系、英美法系都有悠久的歷史和傳統。
(3)它在法典結構和司法組織等方面同大陸法系的傳統有某此相似之處,而同英美法系的差別比較顯著,這是因為大多數社會主義國家所繼承的法律傳統,或者從屬於大陸法系如蘇聯、東歐各國的法律傳統,或者接近於大陸法系如今國、越南等國的法律傳統。
從形式上來說,我國以前集成了老蘇聯的一套法律體系,從屬於社會主義法系,所以在習慣上來說,一直是以社會主義法系來說的。
但是在實質上來說,我國的現行的法律體系,不論是從理論還是立法都是大陸法系的東西。
或者換句時髦的話,就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系。
另外樓主,你提問的分類選錯了吧,應該是 社會民生-法律呀。
⑥ 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的主要區別何在
第一,法律淵源不同。
法的淵源,簡稱法源,基本含義是法的來源或法的棲身之所。
大陸法系是成文法系,其法律以成文法即制定法的方式存在。它的法律淵源包括立法機關制定的各種規范性法律文件、行政機關頒布的各種行政法規以及本國參加的國際條約,但不包括司法判例。以《拿破崙法典》最為典型。
英美法系的法律淵源既包括各種制定法,也包括判例。而且,判例所構成的判例法在整個法律體系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前一個案例的裁定結果會影響到以後的相似案件的審理。
第二,法律適用主體許可權不同。
在大陸法系國家法官審理案件,只能依據和服從成文法律,法官對成文法的解釋也需受成文法本身的嚴格限制,故法官只能適用法律而不能創造法律。
在英美法系國家,法官既可以援用成文法也可以援用已有的判例來審判案件,而且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運用法律解釋和法律推理的技術創新判例。因此法官不僅適用法律,在一定的范圍內也創造法律。
第三,法律結構不同。
大陸法系承襲古代羅馬法的傳統,習慣於用法典的形式對某一法律部門所適應的規范做統一的系統規定,法典構成了法律體系結構的主幹。
英美法系很少制定法典,習慣用單行法的形式對某一類問題做專門的規定,因而,其法律體系在結構上是以單行法和判例法為主幹而發展起來的。
第四,法律分類不同
大陸法系將法律分為公法和私法。該理論的淵源可追溯至古羅馬法學。古羅馬法學家烏爾比安最早提出了公法和私法的概念,他認為:「公法規定的是羅馬國家狀況」,「私法是有關個人利益的規定。」
英美法系把法律分為普通法與衡平法。
第五,訴訟程序不同。
大陸法系的訴訟程序以法官為重心,突出法官職能,具有糾問程序的特點,而且多由法官和陪審員共同組成法庭來審判案件。
英美法系的訴訟程序以原告、被告及其辯護人和代理人為重心,法官只是雙方爭論的「仲裁人」而不能參與爭論,與這種對抗式(也稱抗辯式)程序同時存在的是陪審團制度,陪審團主要負責做出事實上的結論和法律上的基本結論(如有罪或無罪),法官負責做出法律上的具體結論,即判決。
【以下段落來自教科書《法理學》,可一笑而過,吾大學老師坦言:我國法系乃不倫不類的畸形法系。】
我們國家現在是社會主義法系,是以馬克思主義法學為理論基礎的社會主義國家的法律的統稱。由於它最早是從前蘇聯法律發展起來的,故此又稱「蘇維埃法系」;他於西方法學家大都把亞洲的一些社會主義國家的法律列為遠東法系,故此在西方它又稱「蘇聯一東歐社會主義法系」。
社會主義法系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1)它是社會主義國家的法系,在意識形態上具有鮮明的階級性,以馬克思主義為理論指導,崇尚集體生義,因而它不同於以個人主義為理論某礎的資本主義國家的各個法系,包括大陸法系和英關法系。(2)它是在批判和繼承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傳統的某礎上發展起來的一個新興的法系,從其誕生至今不足100年的歷史,而大陸法系、英美法系都有悠久的歷史和傳統。(3)它在法典結構和司法組織等方面同大陸法系的傳統有某些相似之處,而同英美法系的差別比較顯著,這是因為大多數社會主義國家所繼承的法律傳統,或者從屬於大陸法系如蘇聯、東歐各國的法律傳統,或者接近於大陸法系如越南等國的法律傳統。
⑦ 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有什麼區別
1、法的淵源不同:
大陸法系正式的法的淵源只是制定法;英美法系專制定法和判例法都屬是正式的法的淵源。
2、法典編纂的不同:
大陸法系一般採用法典形式;英美法系往往是單行法律、法規。
3、在適用法律的技術方面不同:
在大陸法系,法官審理案件,首先考慮制定法如何規定,然後按照有關規定和案情作出判決;英美法系的法官則首先考慮以前類似的判例,將本案的事實與以前的案件事實比較後概括出可以適用於本案的法律規則。
4、定義不同:
英美法系亦稱「普通法系」、「英國法系」、「判例法系」。以英國普通法為基礎發展起來的法律的總稱;大陸法系是指歐洲大陸上源於羅馬法、以1804 年《法國民法典》為代表的各國法律,所以大陸法系也稱羅馬法系或民法法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