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道德品質形成和發展的
『壹』 什麼是人的思想品德形成發展規律
思想品德形成發展的規律,對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的意義。研究這一機制與規律,首先,進行個體思想品德形成與發展的因素分析;其次,進行內、外部作用規律分析。最後,明確個體品德發展的內部機制與規律。這樣,我們採取諸多措施,更好地進行多方位、立體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
『貳』 個體品德形成的過程和實質
(一)品德的實質
品德即個人的道德面貌,是一個與道德有關的概念。品德是社會道德在個人身上的 反映,是個人依據一定的社會道德行為規范行動時表現出來的較為穩定的特徵或傾向。 比如,勤奮學習、助人為樂、文明禮貌、遵紀守法等都是我們要求青少年學生具備的品德。 品德由個人的道德行為來顯示,但偶爾或一時的道德行為並不能說明一個人已經具備了 某些道德行為。只有當個體具有某種穩定的道德觀念,並在它的支配下一貫地表現出某 種道德行為時,我們才能說他具有某一品德。因此,在理解這一定義時,應把握以下幾點:
首先,品德反映了人的社會特性,是將外在的社會規范的要求轉化為個體的內在需要的復雜過程。它不是個體的先天稟賦,而是通過後天學習形成的。
其次,品德具有相對的穩定性,若只是此一時、彼一時的偶然表現,則不能稱為品德, 只有經常地表現出一貫的規范行為,才標志著品德的形成。
最後,品德是在道德觀念的控制下,進行某種活動、參與某件事情或完成某個任務的 自覺行為,也就是說,是認識與行為的統一。如果沒有形成道德觀念或道德認識,那麼,即 使個體的行為符合社會規范,也不能說是有品德的;相反,個體的行為不符合社會規范,也 不能說是沒有品德的,比如,精神病患者的行為盡管不符合社會規范,但也不能說是不道 德的。
(二)品德的心理結構
品德並不是先天生就的,而是在一定的社會與教育環境中習得的,經歷著一個外在准 則規范不斷內化和內在觀念外顯的復雜過程,而這一過程正是個體性格形成的社會定向 過程,也是教育心理學所要研究的品德的形成與改變的心理過程。研究表明,品德的心理 結構主要包括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行為三個既有區別又相互聯系的成分。
1.道德認識
道德認識是指個體通過學習所獲得的關於道德的概念、命題和規則等。它是外在的 道德規則、規范、概念體系和實踐方式不斷內化的產物。道德認識是個體品德的核心部 分。通過學習活動,人們獲得了許多具體的道德觀念。道德認識對行為的支配作用不同 於其他科學領域的知識。比如,學習了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就能自覺地運用這一規律 來解答習題;而小偷明知偷竊是不對的,卻依然偷盜行竊。因此,道德觀念有待於上升為 道德信念。當個體堅信某種道德觀念的正確性,無論自己執行或者看到別人執行它,都能 產生情緒體驗時,就意味著這種道德觀念已轉化為道德信念。在道德事件上,個人的道德 認識往往是極為重要的。就某一個體而言,怎樣才稱得上「道德」,這涉及道德的實質一 「意向」和「理由」,離開這個實質,便無從談論道德。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無意中做了好 事(沒有「意向」或「理由」),其行為稱不上道德。
2.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指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滿足而引起的一種內在體驗。它的內容包括愛 國主義情感、個人主義情感、義務感、責任感、事業感、自尊感和羞恥感等。對青少年來說, 義務感、責任感與羞恥感具有特殊的意義。義務感是個體對所承擔社會道德任務的認識 和體驗,它促使人們在活動中對社會積極承擔一定的道德責任。責任感是與義務感密切 聯系的情感體驗。如果說義務是認清道德要求,並在生活中努力加以實踐的話,那麼關於 這個任務完成的程度如何,或者在沒有完成任務時個人有過錯的程度如何,這就是個人的 責任問題。羞恥感則是個人自我道德意識的表現,表示個人譴責自己的行為、動機和道德 品質的情感。如果學生沒有義務感、責任感和羞恥感,就無所謂個人品行的發展。
道德情感從表現形式上可以分為三種:一是直覺的道德感,即由於對某種具體道德情 境的直接感知而迅速產生的情感體驗。如英雄勇救落水兒童,事後采訪英雄為什麼奮不 顧身,英雄覺得自己就沒多考慮,直覺就應該救人,這就是直覺的道德感使然。直覺的道 德感產生非常迅速,因而當事人往往不能明顯意識到這個過程。二是想像的道德感,即通 過對某種道德形象的想像而發生的情感體驗。例如,學習雷鋒做好事往往就是想像的道 德感導致的。道德形象之所以能引起人們的情感,是因為它作為道德標準的化身而存在, 又具有鮮明的生動形象性,因而能使人更容易理解道德規范的要求和社會意義,也更容易 使人受到感染和激勵。三是倫理的道德感,即以清楚地意識到的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則為 中介的情感體驗。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情感就是倫理的道德感。倫理的道德感具有清晰 的意識性和明確的自覺性,具有較大的概括性和較強的理論性,具有穩定性和深刻性。
3.道德行為
道德行為是個人在一定的道德認識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勵下所表現出來的對他人或社 會所履行的具有道德意義的行為。它是人們判斷道德認識和道德情感的正確性與深淺程 度的一個重要依據。美國的雷斯特認為,道德行為的產生經歷了解釋個人面臨的道德情 景、作出道德判斷、進行道德選擇等一系列復雜的過程。盡管這個過程受個人認識和情感 所支配,但主要為個人的意向所決定。忽視了行為的道德意向和動機,就不可能真正理解 個人的道德行為。道德行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標志。
『叄』 簡述品德的形成過程
:學生品德形成的過程為:道德認識的形成、道德情感的培養、道德意志的鍛煉和道德行為的訓練。一般是從知(即道德認識)開始,沿著知、情、意、行的內在發展順序進行的。道德品質,即品德,是一種個體現象,它是社會道德在個體身上的表現。一個人依據一定的道德准則行動時所表現出來的某些穩固的特徵,便是他的道德品質。一個人的品德如何,是對一生具有重大意義的事情。
道德和品德是有著緊密聯系的兩個概念。這是因為離開了社會道德,也就談不上個人品德,個人品德的面貌總是受著社會道德的影響。孩子們的道德品質,是在家庭、學校和社會的道德教育和道德熏陶下逐步形成的。家庭則是一個人形成道德品質的搖籃。
道德規范是約束人們能和藹共處,善良最能促進社會和藹 也就是最需要的了其實任何一個好的道德品質都於善良分不開的,甚至於要有善良為基礎前提
道德品質是指一個人的思想和行為表現。道德品質好與壞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乃至更久。
『肆』 在一個人的心態道德品質形成與發展的過程中,()起決定作用
在一個人的心態道德品質形成與發展的過程中,社會實踐起決定作用。社會實踐版即假期實習或是在校外實權習。對於在校大學生具有加深對本專業的了解、確認適合的職業、為向職場過渡做准備、增強就業競爭優勢等多方面意義。也有些學生希望趁暑假打份零工,積攢一份零花錢。
(4)個人道德品質形成和發展的擴展閱讀:
社會實踐的原則:
堅持育人為本,牢固樹立實踐育人的思想,把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作為首要任務。
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提高社會實踐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堅持課內與課外相結合,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確保每一個大學生都能參加社會實踐,確保思想政治教育貫穿於社會實踐的全過程。
堅持受教育、長才幹、做貢獻,保證大學生社會實踐長期健康發展。
堅持整合資源,調動校內外各方面積極性,努力形成全社會支持大學生社會實踐的良好局面。
『伍』 良好道德品質的基本范疇是什麼
尊重復他人與道德規范。制
道德衡量行為正當的觀念標准。不同的對錯標準是特定生產能力、生產關系和生活形態下自然形成的。一個社會一般有社會公認的道德規范。
只涉及個人、個人之間、家庭等的私人關系的的道德,稱私德;涉及社會公共部分的道德,稱為社會公德。
(5)個人道德品質形成和發展的擴展閱讀:
道德和文化有密切關系,雖然人類的道德在某些方面有共通性,但是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社會,往往有一些不同的道德觀念;不同的文化中,所重視的道德元素及其優先性、所持的道德標准也常常有所差異;同樣一種道德,在不同文化社會背景中的外在表現形式、風俗習慣往往也相去甚遠。
個人的主觀努力和自我修養是道德品質形成和發展的內在條件。對於共產主義道德品質的形成來說,更應注重於參加革命實踐、接受共產主義教育和自我道德修養。
『陸』 品德構成的四要素在品德形成和發展中的作用是什麼樣的
思想道德認識的形成是思想品德形成過程的基礎。它是思想道德情、意、行形成的根據,是使一定的思想道德原則和規范轉化為個體思想道德行為的前提。沒有它,就不可能形成思想品質。一句話,「知」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礎。
思想道德感情的形成對思想品德形成的過程起強化的作用,它積極地影響人們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完善和持續發展,進一步加深思想道德認識,增強思想道德意志,因此,「情」是思想品德發展的強化劑。
思想道德意志的形成是人的思想道德形成過程的關鍵。思想道德意志使一個人能夠對自己提出嚴格的要求,做出道德選擇,並貫穿於思想行為的全過程中。即使有了思想道德認識的情況下,如果沒有思想道德意志,思想道德認識也不能轉化為思想道德行為,即使實現了暫時的轉化,也不能持久,因此,意是思想道德發展過程的一個重要方面。
思想道德行為是思想道德品德形成全過程的歸宿。如果沒有思想道德行為,那麼,不管那些認識、情感、意志多麼的好,也只是個人的主觀動機、感情和願望,毫無實際的政治意義和道德意義。
『柒』 什麼是人的道德品質形成和發展的主觀條件
道德是一種由人們在實際生活中根據人們的需求而逐步形成的一種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行為規范 它具有良好的群眾基礎,往往流傳較為廣泛,形成共識。
必須與法律相分別,兩者都是行為規范,但是法律是具有國家強制力保障的,而道德是一種心靈的契約,。
『捌』 簡述個人道德發展階段
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前道德階段(出生~3歲)。
第二階段:他律道德階段或道德實在論階段(3~7歲)。
第三階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階段。(7~12歲)
第四階段:公正階段(11~12歲以後)。
科爾伯格的道德階段包含如下的一些特徵。
1、道德發展的各階段都是一個「結構化了的統一體」,一個有組織的思想系統。
2、每一階段的核心特徵標志著階段與階段之間的質的差異。
3、這些階段形成一個自然的連續順序,在發展過程中,新的階段從前一階段中發展出來,因而是舊與新的綜合體。
4、每一個體都是為建立他自己的綜合體積極努力,而不是去接受一個社會文化所規定的現成模式。
(8)個人道德品質形成和發展的擴展閱讀:
帶有沖突性的交往和生活情境最適合於促進個體道德判斷能力的發展。兒童通過對假設性道德兩難問題的討論,能夠理解和同化高於自己一介階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拒斥低於自己道德階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因此,圍繞道德兩難問題的小組討論是促進學生道德發展的一種有效手段。
德育也象智育一樣,應該以促進兒童對道德問題和道德決策的積極的思維為基礎。兒童的品德是一個發展過程,兒童是從道德判斷和道德推理中逐漸理解道德的。學校道德教育的目標應該是促進兒童道德推理的發展。
兒童道德成熟的標志就是能作出正確的道德判斷,具有形成自己的道德原則的能力,而不是服從周圍成人的道德判斷。
基於這一道德教育觀點,科爾伯格認為,在學校道德教育中應該經常給兒童提供生活中所遇到的道德兩難問題,引起他們的討論,激發他們向更高的道德階段不斷前進的願望和動機。
『玖』 論述道德品質的形成於發展
一是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展要受到社會環境和社會物質條件的制約;
二是個人的內道德品質是在社容會實踐基礎上經過主觀思想斗爭和努力形成的;
三是在道德品質形成過程中,社會實踐起著決定性作用;
道德品質的形成,從根本上說,是道德主體大道德意識和道德實踐互動的過程,道德意識指導道德實踐,道德實踐為道德意識的升華提供豐富的資料:同時也是社會佔主體地位的道德原則、規范為道德主體所不同,並具體化、個性化的結果。道德品質在這種互動和個性化過程中,經由道德規范的認知、道德情感的升華、道德意志的培養、道德信念的確立、道德行為的養成等環節和過程而形成、發展。
『拾』 道德品質的主要特徵是什麼
道德品質的主要特徵是道德品質是與道德行為是統一的、道德品質是是自覺意志的結果、道德品質是是通過道德行為整體表現出來的穩定的特徵和傾向、道德品質對於一個人的身心健康和立志成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表徵個人道德的總體特點的范疇。簡稱品德。指體現一定社會或階級的道德要求,並具有穩定性傾向的個人的道德意識和行為的特點。道德品質的表現在道德意識,包括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等。
道德行為,包括道德言語、道德行動和道德習慣等。道德意識引起並調節人們相應的道德行為,道德行為實現、鞏固和深化人們相應的道德意識,二者綜合構成一個人的道德品質狀況。
(10)個人道德品質形成和發展的擴展閱讀
歷史上各種倫理學說都根據其所代表的社會或階級的道德原則和規范,提出相應的道德品質的范疇體系。 如中國古代的儒家,提出了以 「仁」為核心的,包括「智、仁、勇」,「恭、寬、信、敏、惠」和「溫、良、恭、儉、讓」等道德品質的范疇體系。
同人的其他品質或品性相比,道德品質的一般特徵是綜合體現一定社會或階級的道德要求,高度凝結著個人自覺的意志和信念,並因此表現為道德行為總體的穩定傾向。
馬克思主義倫理學認為,現實社會關系狀況是道德品質形成和發展的客觀基礎,參加社會實踐是道德品質形成和發展的根本途徑,個人的主觀努力和自我修養是道德品質形成和發展的內在條件。對於共產主義道德品質的形成來說,更應注重於參加革命實踐、接受共產主義教育和自我道德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