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立法方式

立法方式

發布時間: 2022-05-02 03:42:42

㈠ 公共秩序保留的立法方式

公共秩序保留制度體現在國際和國內立法上,一般有如下幾種規定方式來體現。
(1)直接限制的規定方式,也即外國規范的方式,這種方式在立法中明確規定,外國法的適用不得違反內國公共秩序否則拒絕適用。例如,我國《民法通則》第150條規定:「依理本章規定適用外國法律或者國際慣例的,不得違背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的社會公共利益。」這種立法方式沒有明確什麼是公共秩序而把它留給法官結合具體案件作出認定,給了法官較大靈活性和主動性,這樣的優點,使這種立法方式也為世界上許多國家所採用。
(2)間接限制的規定方式,也即內國規范的方式,這種方式只指出某些內國法具有絕對強行性,或者必須直接適用,從而排除適用外國法。例如《法國民法》第3條第1款規定:「有關警察與公共治安的法律,對於居住在法國境內的居民均有強行力。」
(3)合並限制的規定方式。在同一法典中兼有直接限制和間接限制的規定方式。例如1978年《義大利民法典》第28條規定:刑法、警察法和公共安全法,對在義大利領土上的一切人均有強行力。這是間接限制的規定方式。該法第31條又規定:在任何情況下,外國的法律和法規,一個組織或法人的章程和規定,以及私人間的約定和協議,如果違反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在義大利領土上無效。這是直接限制的規定方式。
(4)國際限制規范的方式。即當外國法律規范的適用違反國際法的強制性規范,違反各有關國家的國際義務或違反國際法律共同體所普遍承認的正義要求時,應排除該外國法的適用。例如,一國若有關於種族歧視的規定即違反了1966年《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的國際公約》,應排除適用該國的種族歧視的相關規定。

㈡ 什麼叫立法模式 最好詳細點 謝謝最好詳細點 謝謝

准確的說應該是立法體制
一、立法體制的含義
(一)、兩種理解
1、廣義
2、狹義
二、決定和影響立法體制的因素
(一)、一國採取什麼樣的立法體制,受該國的國體、政體、國家結構形式、民族狀況、歷史傳統等一系列客觀因素的決定和影響
(二)、從法律方面說,一個國家的立法體制是直接由該國的國家形式決定的。國家本在實質上決定了立法權屬於哪個階級;國家形式則在形式上決定了立法權屬於國家機構中哪些機關。國家形式包括國家管理形式和國家結構形式
1、國家管理形式,即政體,指的是國家政權的組織形式。
政體由國體所決定,同時又是國體的表現形式。就立法體制而言,政體在形式上直接決定將立法許可權劃分給國家機構體系中的哪些機關。也就是說,政體決定橫向立法許可權劃分,即決定立法許可權在立法、行政、司法三機關之間如何劃分。
2、國家結構形式,指的是國家的整體和其組成部分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劃分行政區劃問題。就立法體制而言,國家結構形式直接決定哪些立法許可權屬於中央,哪些立法許可權屬於地方。也就是說,國家結構形式決定縱向立法許可權的劃分,即決定在中央政權和政權
三、立法體制與立法體系、立法權的歸屬、立法事項
(一)、立法體制
1、核心問題:立法許可權如何劃分,並就立法權及立法事項等問題作出說明
2、分類
(1)、君主或貴族主權論
(2)、人民主權論
(二)、立法體系
1、核心問題:法律規范的表現形式,側重的是規范性法律文件本身及其效力等級

第二節 立法體制的分類

一、從國家管理形式的角度
(一)、按照國家立法權的劃分是否以民主的原則和制度為基礎,可以分為專制的立法體制和民主的立法體制
(二)、按照國家立法權是否只由同一類別的國家機關行使,可以分為單一的立法體制和復合的立法體制
(三)、按照國家立法權的行使是否受到其他國家機關的制約,可以分為獨立的立法體制和制衡的立法體制
二、從國家結構形式的角度
(一)、按照中央政權和地方政權行使國家立法權的情況,可以分為一級立法體制和二級立法體制
(二)、按照中央政權和地方政權行使國家立法權的情況,還可以分為中央集權的立法體制和復合的立法體制
(三)、幾點說明
1、以上對立法體制的分類,是從國家形式的角度,根據各國行使國家立法權的情況來進行劃分的
2、一個國家之所以採取某種立法體制,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決定的
2、 立法體制的分類是相對的,許多國家的立法體制只要能有條件地大致劃歸於同一類型的各國立法體制,彼此之間也存在許多差異

㈢ 法的制定的立法的形式和

第一,按照立法的主體即立法機關的不同,可以分為:
①根據政體的不同內,可以區分為君主容立法或者專制立法和議會立法或者民主立法。
②根據立法機關的組成不同,可以分為一院制立法和兩院制立法。
③根據立法機關的性質不同,可以分為國家立法機關立法、國家行政機關立法和授權立法。
④根據立法機關地位不同,可以分為中央立法和地方立法。
第二,根據立法主體行為的特徵不同,可以分為創制、認可、修改和廢止。
創制是具有立法權的機關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製作和規定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動。
認可是指國家立法機關對於社會上存在的某些習慣承認和許可其具有法律效力的活動。
修改,又叫修正、修訂,是國家立法機關對於原先國家機關頒布生效的法律予以部分的變更,包括刪除原有內容和補充新的內容。
廢止,又叫廢除,是指國家機關終止正在生效的某些法律的活動。廢止的形式有:明示廢止和默示廢止。
此外,還可以根據調整的社會關系的不同性質,分為民事立法、刑事立法、行政立法、經濟立法和立憲活動;根據對社會關系調整的作用不同,分為實體法立法和程序法立法;根據所立之法的效力的不同,可分為一般法立法和特殊法立法等。

㈣ 國際勞動立法的形式有哪些

國際勞動立法的形式主要包括兩大類:
一是來源於國際勞工組織的國際勞動立法,包括:①國際勞工組織章程;②國際勞工公約和建議書。
二是來源於非國際勞工組織的國際勞動立法。國際勞動立法的主要內容包括:①基本權利方面;②就業政策方面;③工作條件方面;④社會保障方面;⑤女工、童工、未成年工、老年工人以及特殊工人的勞動保護、勞動福利等公約和建議書;⑥勞動關系方面;⑦勞動管理方面。
我國政府已批准了哪些國際勞工公約?新中國成立以前,國民黨政府從1930年起先後批准了14個國際勞工公約。1984年我國政府決定予以承認。另外我國政府又批准了3個國際勞工公約,它們是:①1987年批準的《殘疾人職業康復與就業公約》;②1990年批準的《男女工人同工同酬公約》;③1990年批準的《三方協商促進貫徹國際勞工標准公約》。

㈤ 國家立法的兩種主要方式

第一種方式是權力機關立法,即人民代表大會審議並通過立法案。全國人大通過的立版法案具有普遍約束權力,凡我國境內及一定范圍內的境外均適用。有權立法的地方人大通過的立法案僅對該地方有約束力。
第二種方式是行政機關立法,即政府及政府部門發布的行政法規,在我國同樣具有約束力。中央政府即國務院發布的行政法規在我國境內具有普遍約束力,有權立法的地方政府發布的規章僅對當地有約束力。

㈥ 公眾參與立法的具體方式有哪些

公眾參與立法的具體方式有信息交流、咨詢、參與、協作、授權決策。

1、信息交流(Information)。信息交流包括提供信息和收集信息。信息交流的方法包括:信息包、小冊子、傳單、情況說明書、網站、展覽,電視和廣播,調研、問卷調查、焦點小組(focus groups)等。

2、咨詢(Consultation) 。咨詢通常針對更加具體的計劃和政策,讓公民參與其中、各抒己見,而不是像調查一樣做各種選擇題。咨詢的方法包括:研究、問卷、民意調查、公共會議、焦點小組、居民評審團等。

3、參與(Involvement)。參與的形式是互動工作小組、利益相關人的對話、公民論壇和辯論等。

4、協作(Collaboration)。協作是讓公眾積極參加、同意分享資源並做出決定。 協作參與的方法是:顧問小組(Advisory Panels)、地方戰略夥伴和地方管理組織等。

5、授權決策(Devolved decision-making)。授權決策是參與的最高階段,是一種權力從其掌控者手中轉移的合作參與形式。決策者與參與者交換各自資源和意見,使原本的參與變成了由決策者與參與者共同作出決策。參與的方法是地方社團組織、地區座談小組、社區合作夥伴。

(6)立法方式擴展閱讀

公眾參與的內容可以分為三個層面:

1、第一是立法層面的公眾參與,如立法聽證和利益集團參與立法;

2、第二是公共決策層面,包括政府和公共機構在制定公共政策過程中的公眾參與;

3、第三個層面是公共治理層面的公眾參與,包括法律政策實施,基層公共事務的決策管理等。

㈦ 沖突規范國內立法的立法形式有哪些

法律分析:沖突規范在國內立法中的表現形式(立法方式)

(1)散見式。即將沖突規范分散規定在民法典或其他法典的有關條款中。在民法典或有關的單行法規中,就某個方面的涉外民商事問題規定有關法律適用的規范,稱為「散見式」的立法方式。

(2)專篇式。在民法典或其他法典中列入專篇或專章,比較系統地規定國際私法規范。稱為「專篇式」的立法方式。

(3)法典式。以專門法典或單行法規的形式制定系統的沖突規范,稱為「法典式」的立法方式。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三條 立法應當遵循憲法的基本原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堅持改革開放。

第四條 立法應當依照法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從國家整體利益出發,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

㈧ 境外的國家和地區對消費者的界定有哪幾種立法模式

主要有三種立法模式:

1、一是通過反向排除的方式界定消費者。有的規定,消費者是非以生產經營目的而從事消費行為的人。例如,日本《消費者合同法》規定,消費者是為經營事業目的之外締結合同的自然人。有的則規定,消費者是"非以營業或者職業為目的"從事消費行為的民事主體。

2、二是正面表述消費者的概念。規定消費者是為生活需要目的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民事主體。例如,俄羅斯規定,消費者是使用、取得商品或者服務以供個人生活需要的公民。規定消費者是為個人或者家庭需要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民事主體。

3、三是混合立法模式。採納這種立法模式的國家和地區,對消費者的界定既有正面表述,也從反向排除。

(8)立法方式擴展閱讀

立法意義: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基本原則是指貫穿了該法的內容及整個調整過程的總的指導思想或總的指導方針,是國家處理有關消費者問題,對相關社會關系進行法律調整的基本准則。

是貫穿於消費者權益保護立法、司法以及消費活動的每一個環節,反映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保護消費者權益的根本宗旨。

㈨ 中國的立法模式

憲政視野下的中國立法模式變遷—從「變個性立法」走向「自治性立法」

主要提專要:
立法作為一種發現和創制規則屬的活動,按照其價值衡量的不同,可分為以適合性價值為核心的「變革性立法」模式,和以安定性價值為基礎的「自治性立法」模式。考察建國後50多年(尤其是80年代後)的立法實踐,我國基本遵循著「變革性立法」的模式,此乃特有國情下的合理選擇。但步入21世紀後,隨著各方面情勢的變化,「變革性立法」的適應性功效呈現遞衰的趨勢,且其帶來的混亂、風險等負效應日趨明顯,因此我國當下應在立法模式上進行果斷的調整,及逐步縮小和限制「變革性立法」的范圍,並向「自治性立法」過渡。

由於不能復制,我可是一個字一個字打下來的啊啊啊啊,快來謝謝我吧,哦哦哦哦哦哦哦~~~~~~

㈩ 我國發不正當競爭法採用的立法模式是什麼

我國支持合並立法和分別立法模式。

從我國競爭立法的過程來看,最初起草的思路是合並立法模式,但是由於在反壟斷條款方面爭議太大、無法統一,而於1993年先行出台了主要是為了解決市場競爭無序問題、解決微觀競爭秩序問題的《反不正當競爭法》。至於涉及宏觀競爭秩序的反壟斷條款,大多被拿掉,僅保留了現實中亟待規范的若干限制競爭行為,有關反壟斷法的原則性規定及企業合並控制、卡特爾控制等基本制度未有涉及。由此來看,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是一部主要調整不正當競爭行為、兼及部分限制競爭行為的法律,可以稱之為綜合的或混合的立法模式。至於反壟斷問題,按照當時有關人士的看法,應「單獨研究完善,爭取在三四年中也能立法」。[2此後,反壟斷法被列入全國人大常委會的立法規劃,有關國家機關一直在進行起草、論證工作。顯然,從近期的立法實踐來看,我國選擇了分別立法的競爭立法模式。這是符合中國國情的,是現實、合理的選擇。

熱點內容
公司工作股東承擔公司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1-12 07:52:31 瀏覽:1000
大連海事大學法律碩士教育中心 發布:2025-01-12 07:50:53 瀏覽:265
律師參與虛假訴訟 發布:2025-01-12 06:49:12 瀏覽:203
陳井法院電話 發布:2025-01-12 06:36:29 瀏覽:416
婚姻法二婚夫妻 發布:2025-01-12 06:26:49 瀏覽:235
電大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小抄 發布:2025-01-12 05:54:29 瀏覽:915
廉潔法規案例 發布:2025-01-12 04:24:50 瀏覽:976
楊謙教授的三商法 發布:2025-01-12 03:51:48 瀏覽:500
港區國安法執法與司法 發布:2025-01-12 03:27:58 瀏覽:688
下列法律責任形式中屬於行政罰款 發布:2025-01-12 03:03:39 瀏覽: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