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傳媒道德

傳媒道德

發布時間: 2022-05-02 12:29:57

⑴ 媒體職業道德有哪些實踐途徑

⒈增強社會責任感,立足行業自律.
將傳媒工作的「權力」意識轉變為「權利」意識;立足於行業內控制,職業角色通過職業道德意識的內化而形成;
⒉出台專門規范記者行為的法律法規.
明確一系列具體的職業規范,制定具體的、可感知和可執行的規范條文,從而提高傳媒職業規范的水準。
⒊加強新聞學教育,培育高素質的記者隊伍.
首先,新聞院校在教學的過程中,應加強對職業道德的教育;其次,新聞單位在選拔人才的時候,要著重對記者的職業道德和人品進行考察,而不是一味的要求業務能力的高低。4.提升新聞倫理學的學術質量。

⑵ 傳媒人應該具備怎樣的職業道德

秉承和堅守新聞報道的客觀性、真實性原則,彰顯「社會公器」的價值歸宿、「輿論監督」的現實意義,不虛美、不隱惡、不誇張、不炒作,謹守傳媒人職業規范,良好自律。

⑶ 傳媒行為道德的前提是什麼

根據各國廣告人自律條例中所規定的基本行為准則和道德規范,我們可以得出作為一名合格的廣告人應當遵守的職業道德至少應包括如下幾個方面:「實事求事,真實不欺」,這是對廣告人最根本的職業道德要求,不管在什麼情況下,無論對人對事,廣告人心中的這桿標尺都不能歪;「公平競爭」,這是廣告人處理與同行關系的道德准則,它是市場經濟中最基本的商業道德和「游戲規則」;「遵紀守法」,要求廣告人的一切活動都應置於一定的法律范圍之內,尤其是在跨文化廣告活動中廣告人更多面對的是真正意義上的法治社會,因此更應強化頭腦中的法制意識和法律觀念

⑷ 如何遵守新聞傳播職業道德的基本原則

新聞記者是大眾傳播的主體,在大眾傳播的過程中承擔著更多的責任與義務,以下是一篇關於新聞媒體職業道德建設探討的論文範文,供大家閱讀借鑒。
摘要:新聞是當今社會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來源之一,所以新聞的真實性顯得尤為重要。新聞的真實性就取決於新聞記者職業道德,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的新聞記者的職業道德不斷突破底線,記者們的職業道德也逐漸的引起重視。作為一名新聞記者該如何保證新聞的真實性,具備應有的職業道德。
關鍵詞:記者 職業道德 新聞媒體
道德,簡單的說就是人們生活和行為的規范與准則,而職業道德更是一種職業規范,它雖然沒有確定的形式但是卻受到社會的普遍認可。那麼新聞記者的職業道德又是什麼呢它的底線在哪裡呢一則新聞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是否真實,這是他的命脈所在。然而對新聞絕對的尊重,就是記者的職業道德底線。有的學者認為,作為一個有良知,有社會責任的記者,必須要做到絕不有意編造虛假新聞,這也同樣是作為一名新聞記者的一個最基本的道德底線。
一、新聞記者的定義
新聞記者是大眾傳播的主體,在大眾傳播的過程中承擔著更多的責任與義務.為了使其在傳播過程中保證公正,記者的職業道德要求就顯得至關重要,因為只有高尚的職業道德品質才會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所以說記者的良好道德水準是促成大眾傳媒與社會良好互動性的必要條件。在大眾傳播媒介中作為新聞信息第一見證者和發布者的記者,即主體是自覺自主行為的人.在此之前,馬克思也指出:人的本質並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面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
(一)、我國新聞工作者存在的職業道德問題及危害
1、媒體因逐利而墮落
為了獲得市場和更高的利潤,許多媒介的編輯方針和基本取向是取悅大眾,愚弄大眾,用煽情的手法來處理新聞,製造新聞。在很大程度上,它們藐視正統新聞應該奉行的公正,客觀,平衡,等守則,竭盡虛實誇張之勢,將新聞和娛樂混為一體,訴諸於大眾感官的刺激。其格調不高,品位低下,主要地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渲染淫穢色情
近年來新創刊的體育類報刊或綜合類報刊,紛紛走上了娛樂化道路。所謂體育新聞娛樂化,是指在報道體育新聞時,報道重點不是放在體育賽事本身上,而是將更多的版面留給運動員和跟賽事有關的人、事、物的小道消息上,尤其是熱衷於報道運動員的私生活和花邊新聞。不少媒體的體育新聞娛樂化趨勢過於嚴重,甚至將娛樂化乾脆演變成色{學}情化
(2)炒作以追逐轟動效應
媒介新聞炒作是指某一媒介在較長時間內對不具有新聞價值的事實作過於密集的報道,或諸多媒介一轟而上對某一新聞事件進行的報道。媒介別有企圖的將非新聞炒成新聞,將一般新聞炒成熱點新聞,目的不外乎造成轟動效應,增強對受眾的吸引力,爭取更多的廣告收入;或從被報道者那裡直接獲取經濟利益,炒新聞的代價是媒介對提供贊助者所作的回報。炒新聞的主要內容,一種是媒介所需要的新聞,這主要包括各類聳人聽聞的新聞,明星,大腕,大款的新聞,普通人的新聞—五花八門的男歡女愛,生生息息的情仇恩怨等;另一種是被炒者所需要的新聞,被炒者希冀獲得廣告所無法達到的效果,獲取名聲所帶來的巨大利益。媒介不管炒的是哪類新聞,都侵犯了受眾利益,違背了媒介道德。
一條具有較高新聞價值的新聞,往往會在社會中產生一定的轟動效應。一個好的新聞工作者,應該通過自己的艱辛勞動,為讀者(觀眾,聽眾)奉獻出更多,更好的新聞精品來。
2、 社會公器變成了私人表達空間
一些報刊成了少數記者,編者壟斷的陣地,具有明顯的個人化,情緒化傾向。如中央電視台40集電視連續劇《笑傲江湖》於2002年三月下旬播放以後,引起了觀眾極大的關注度,雖然毀譽參半,但作為內地的第一部大型武俠片,能有眾多觀眾參與品評,說明它的探索和創新基本上是成功的。但一些媒體的記者,編者竟與網上匿名的帖子一唱一和,在輿論宣傳上有意製造負面影響。如某家報紙記者,在該劇開播前的3月22,23,24日接連三天製造輿論,先驗地武斷《笑》劇已經沒什麼可看的了,演員是一律被滅,有的是被滅得體無完膚。3月26日該劇開播的那天,還是這家報紙,竟然詛咒:它播出的那天也就是眾多金庸小說愛好者的祭日。該報記者甚至用這樣的文字表述:央視版《笑傲江湖》變成了『笑熬糨糊』了。
3、同情心的普遍缺失
同情心是鑄造善良品格的出發點,富有同情心會使一個人感到精神上的充實和快樂,並用自己的行為為社會創造一個良好的人際環境。而作為負有引導輿論眾人的新聞傳媒,如果為了商業利益失去起碼的同情心,不僅會讓社會風氣日益敗壞,而且對廣大青少年的心智都會帶來不良影響。 一家省級晚報曾用《奇怪奇怪奇怪,一條鋼筋穿兩人》的標題報道兩個不慎從高樓墜下的建築工人,另一家都市報形容鋼筋將他們像糖葫蘆一樣串了起來這種用幸災樂禍的筆調描寫悲慘事件在中國傳媒中不乏其人。如果新聞傳媒連作為一個普通人應該有的倫理底線都不能堅守,如何去引導教育大眾。
4、新聞內部腐敗現象
新聞工作者是一個崇高的職業,也是一個有著太多誘惑的職業。當代中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金錢對社會的支配力量和腐蝕力量極大,極易掀起瘋狂的拜金主義潮流,政府對此又難直接干預,必須藉助於道德和輿論的力量加以制約。但是部分中國新聞媒介不僅沒有擔負起這種制約力量,甚至直接參與商界競爭,利用起特殊地位,毫無約束地濫用權利,謀取私利。在新聞媒介最主要體現在有償新聞。 所謂有償新聞。就是一種以金錢或實物做中介買賣新聞的現象。通過交換買賣雙方撈取了實惠。有三種具體的表現形式:
(1)收取新聞的刊播費用 這是有償新聞中最經常,最普遍的一種做法,即新聞單位或新聞工作者個人根據一定的規格和標准,利用新聞報道的方式,向要求刊播新聞者提供的一種有償服務。
(2)出賣版面 是新聞機構用一定的報紙版面或一定的節目時間,刊播由買方指定的或認可的新聞報道內容,以此達到賺錢的目的。
(3)轉讓報號 通過轉讓報號來達到經濟創收的這種做法,把有償新聞推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二)新聞工作者存在職業道德問題的原因
(1)政治因素
新聞工作者的把關行為必然要受到所處社會政治體制的制約。實際上,政治永遠是一個主導新聞的很重要的因素,不同的階級都對自己統治下的大眾媒介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從歷史上看,重大的失實報道大都有其政治背景和政治原因。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這似乎成了一種規律。比如說美國的媒介總是在有意無意地維護著資本主義現行的秩序,對破壞這種秩序造成的後果可以說極力地渲染。這就是美國傳播學者提出的永恆的價值觀。這在美國的媒介現實中運用得非常多。比如說在戰爭時期美國的新聞界居然可以炮製新聞。南聯盟的萬人坑,後來事實證明就是一個假新聞;伊拉克殺嬰事件後來也被證明是假新聞。
(2)經濟因素
新聞工作者在進行新聞篩選把關的時候,必須顧及由信息帶來的經濟壓力。播什麼樣的信息,能不能給自己的媒介和單位掙到錢,這在當前我國媒介中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作為一個新聞工作者,永遠要將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將經濟效益放在第二位。但是當前不少媒體恰恰反其道而行之。
有些新聞記者在采訪或新聞篩選把關的時候索要錢財或好處,給了錢就發,不給錢不發甚至是找事發批評性的報道,這些行為都嚴重地損害了媒介的公信力和新聞從業者的形象。最典型的就是山西繁峙『622』特大爆炸事故的新聞丑聞。因為記者悄悄收下了金礦主送來的諸如金元寶等昂貴禮品。
(3)監督和懲戒機制缺失
監督機制的缺乏,是新聞道德建設中客觀存在的問題。由於道德主要不是依靠具有強制性的措施,而是依靠人們的心理價值選擇發揮作用,長期以來,人們普遍重視強調道德的自律性,認為道德的維系和實現主要靠個人自律,取決於個人的內心信念。如果人們缺乏道德的自律,社會輿論、傳統習俗也很難起作用,這是正確的。但不能因此而忽視或否認社會輿論、傳統習俗乃至某些管理措施對道德自律的促進作用。從總體上看,道德作用的發揮是通過自律和他律(社會輿論、傳統習俗乃至某些管理措施)相結合的機制來實現的。尤其在當代,新聞工作者所處的社會環境也是造成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問題的原因之一。市場的浮躁,金錢的誘惑,權力的沖撞,使得新聞媒介和新聞工作者處在一個充滿誘惑的社會。在新聞媒體和社會各界不斷呼籲保障輿論監督的同時,爆出了多起從業人員以新聞傳媒話語權為自己謀私利的職業丑聞,使新聞腐敗再一次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人們再次發出了記者監督別人,誰來監督記者的追問。譴責也好,公約也罷,其目的不僅是給記者劃下一條職業道德的底線,而且也是為了將媒體臵於全社會的監督之下,監督者也應接受監督。記者雖然不是國家公務員,但手中掌握的發稿權、播出權一定程度上變成了某種權力。如果沒有適當的制約,也可能變得壓迫人和剝奪人。因此,輿論監督本身也需要監督。其中新聞行業內部的自律和自凈機制建設當然絲毫鬆懈不得;同時,如果只有自律而缺乏他律,也無法構成完整的監督體系。
要想徹底解除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問題除了依靠新聞媒介和新聞工作者的自覺外,離不開監督體系。沒有了監督,新聞道德自律也只是口號,是一紙空文。有了強有力的新聞道德自律監督機制,才能明確地界定某人的某種行為是否違背了新聞道德,並制定相應的懲罰機制,達到以儆效尤的作用,從而促成新聞道德自律的順利實現。新聞道德自律監督機制的缺乏與我國新聞事業的發展進程有關。加之新聞道德自律沒有明確的、合適的前車可以借鑒,只能自己不斷地探索,理論准備不足和專業人員的缺乏,我國尚未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新聞自律監督機制。缺乏他律的自律自然顯得蒼白無力。
(4)、新聞記者自身因素
真實,是受眾對新聞的基本要求,也是新聞的生命力和魅力所在。虛假乃新聞之大忌,五個W、一切細節、數據、引語、場景描述等等都不能失實。聯合國國際新聞道德規約《記者行為宣言》中的第一條就是尊重真理及尊重公眾獲得真實的權利,是新聞工作者的首要責任。世界所有國家制定的新聞職業道德,都把確保新聞真實性作為第一原則。堅持新聞真實性原則,是我國新聞工作者的五項基本原則之一,這既是我國新聞事業基本性質的必然要求,也是黨領導下新聞工作長期積累的傳統。
當今社會比較浮躁,在新聞報道中,由於記者自身業務不熟練,對某個專業知識不了解,或一味的追求時效性,追求轟動效果,在采訪過程中不對事件進行深入調查,認真核實細節情況,而是道聽途說、捕風捉影、主觀臆測,誇大事實真相,未對信息進行核實就刊載,缺乏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最基本的求真求實的態度。尤其現在互聯網應用到新聞媒介,網上信息比較泛濫,也缺乏嚴格的把關,有些記者根據論壇中消息未經核實就將其轉載,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社科院白領工資標准記者根據論壇上的一個帖子就一傳十十傳百的進行加工轉載,最後竟把社科院的名字給掛上了。
伴隨著新聞業的產生,這一因素對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的影響就從來沒有停止過。
(5)受眾因素
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缺失,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記者自身因素,但大眾媒介傳播的對象是公眾,大眾的需求直接影響著產品的格調。 自黨的十四大確立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後,新聞界面對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社會條件的深刻變化,重新認定了我國新聞事業的性質,即事業性質,企業管理。其競爭機制的引入實現了從傳者為中心向以受者為中心的轉變,受眾成了媒介的衣食父母,受眾需要,你不想考慮也得考慮。因為競爭的直接目的就是受眾,在一個僅僅崇尚吸引受眾注意的媒體初級競爭中,由於利益的驅動,記者編輯選擇新聞的標准不是其社會價值和現實意義,而僅僅是為了滿足某些受眾的心理需要,以迎合寧求其怪不求其真的社會心態。
由於受眾在生存狀態和背景,比如說年齡不同、收入不同、職業不同、文化水平不同,興趣愛好不同等各個方面的差異。導致有的受眾缺乏辨別真假新聞的能力,不加辨別的相信媒體,並且大肆宣傳,跟風。尤其現在網路媒體的發展,使得諸多虛假信息的沖擊更是讓受眾措不及手,難以招架。
另外就是記者為了滿足受眾好奇心,迎合某些受眾獵奇等的心理需要。像現在的體育新聞娛樂化,有些記者使出渾身解數對名人、隱私大肆炒作等,就是這方面的原因。如果受眾提高了自身的鑒別水平和解讀能力,不給記者以愚昧自己的機會,理性的看待和接受一切新聞報道,也許就不會有記者職業道德缺失問題的出現。
二、 怎樣加強新聞記者的職業道德
新聞記者一再的喪失職業道德,在當今的社會上應該已經不是一個新鮮事了,我國的新聞媒體具有很強的黨性、很高的權威性、很廣的聯系面、很大的影響力的特點。這就要求新聞工作者在采訪中必須實事求是,無私公道,廉潔清正,以身作則,正確運用新聞工具,起到黨的喉舌作用。為了保證新聞事業的健康發展,必須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
(一)加強新聞從業人員的素質教育
為了從根本上遏制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出現偏差,必須解決新聞從業人員的思想意識問題和職業道德觀念。新聞工作者要通過思想道德建設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把新聞工作當作為人民服務的崗位,而不是為個人牟取私利的職業。 新聞從業人員,包括采編人員,經營管理人員,都必須學習一些基本的新聞理論,樹立馬克思注意新聞觀,能夠識別並抵制西方錯誤的新聞觀的侵蝕,從而堅持新聞工作者的無產階級黨性原則,當好黨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中國新聞事業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聞工作者要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努力學習和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堅決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基本方針,堅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牢牢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為全黨全國工作大局服務,為推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努力奮斗。
繼承和發揚黨的新聞工作優良傳統,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維護新聞工作的嚴肅性和聲譽,對於發揮新聞輿論和引導作用,對於建設一支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的新聞隊伍,保證新聞事業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自覺遵守新聞職業道德,應該是每一個有理想、有抱負、有操守和富於敬業精神的新聞工作者對自己的基本要求。
(二)加強新聞立法,增強法制觀念
真實是新聞的生命,也是新聞人必須恪守的職業倫理底線,對肆意妄為、挑戰底線的造假者進行再嚴厲的道德譴責都不過分。』但如果僅止於此,那麼紙箱餡包子的主要負責人訾某充其量只是個無良記者,清理出門戶即可。顯然,事情沒有這么簡單。
假新聞之所以出籠,固然受到了當下新聞界追逐眼球經濟,淡化社會責任流弊的激勵。但造假者也是瞅准了新聞立法滯後、對虛假新聞法律懲治偏軟乃至違法成本過低的氣候。坦率地說,單憑職業道德的軟約束,恐怕是圈不住離經叛道的訾北佳們的;法治工具的孱弱,只會讓他們做起紙餡包子來有恃無恐。會計造假要判刑坐牢,假球黑哨要受法律追究,危害更烈、影響更壞的新聞造假行為卻可以逍遙法外,無論怎麼說都是不符合公平正義的法律精神的。從這個角度說,立法阻擊惡意炒作虛假新聞的行為,不失為一種選擇。
另外我們可以看到,新聞立法作為他律,能更好地與新聞自律實現優勢互補。
我們在新聞自律方面已經取得了突出成就,先後制定了《記者守則》和《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准則》。[2]但這畢竟是道德層面的規范,不具備強制性的特點。它們只有與新聞法律法規相結合,才能更好地推動新聞事業的發展。在西方,新聞法制的模式是新聞法律對於新聞傳播活動的強制性與新聞自律相結合的模式,這樣的模式更有利於新聞事業的發展。
(三)加強社會監督和媒體相互監督
社會監督在此是指政府,社會團體以及受眾通過社會輿論或行動對新聞媒介形成壓力,比如拒買,拒賣等手段,對媒介及從業人員進行外在的強制性管理。
(1)受眾監督
新聞受眾依法對新聞進行監督,這並非新聞管理機關和新聞社會監督組織的指令所致,而是一種完全自發和自願的行為。在此過程中,幾乎不存在任何的行政命令和行政干預。新聞受眾這種自發行為主要來自:第一,新聞受眾對自己接受真實新聞信息的權利加強了認識;第二,新聞受眾保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提高。這一切皆取決於人的素質的提高和新聞受眾自我保護意識的加強。因此,社會越發展,其文明程度越高,人的素質越高,新聞受眾的自我保護意識越強,那麼,對新聞的監督行為也就越自覺。
要讓受眾控制真正擔負起監督輿論的重任,就必須在全社會范圍內進行媒介教育。媒介教育包括兩方面的含義:一方面新聞媒介有責任允許公眾接近媒體,並且應該想公眾解釋新聞采訪與報道的方式;另一方面,公眾有責任了解新聞媒介的動作程序,打破對新聞媒介的神秘幻想。面對新聞媒介的強權,社會大眾應該清醒地認識到,自私而自負的媒介工作者,惟利是圖的媒介機構和不負責任的新聞來源,都有可能影響新聞媒介的客觀與公正。對於新聞媒介違背社會責任和侵犯公眾利益的行為,社會大眾要勇於表達意見,提出批評。公眾越具有批判的眼力,媒介才越是可能走上良性運作的軌道。
(2)組織輿論監督
加強媒體相互監督,要充分發揮同業監督的作用,畢竟同行之間更了解內情。《紐約時報》記者傑森布萊爾的新聞造假的揭發的最直接的導火線就是,《聖安東尼奧快報》向《時報》投訴傑森剽竊他們的報道,可說同行的投訴監督拉開了傑森造假新聞時間的調查序幕。因此,建立一套同行之間相互監督的機制可以穩妥高效地保證媒體在職業水準方面避免出現偏差。新聞界同行內部可以成立類似於媒介道德委員會之類的機構,以加強媒體的道德規范和紀律約束。這一組織除了規定一些新聞工作中必然遵守的細則並強化監督機制外,還可以對媒介的職業道德建設進行監督和評比,最後落實到評級,評獎,評比等與利益相關的活動中。
可以成立新聞協會或新聞委員會等諸如此類名字的專業協會,它主要由新聞界人士組成,也包括一些外界人士,其任務是受理受眾對新聞工作者的意見及開展受眾調查工作等,並辦有一些專業性的新聞批評雜志,定期對媒體從業者及整個大眾傳播工具的狀況進行職業性評論。比如在美國出版的《補瑞爾內容》月刊,就專門褒貶新聞記者們在采訪與報道方面的錯誤與成就,並從新聞道德教育及新聞專業注意的高度來對新聞從業人員進行培訓。
(四)提高受眾媒介素養教育
媒體素養指了解媒體自身如何運作,媒體的組織建構及其政治和經濟上的各種微妙隱性關系,媒體如何架構現實等,從而對媒體所傳遞的信息進行思辨、解讀,透視信息背後所隱含的媒體的意識形態和價值取向,給予正確的評估和選擇的能力,通俗地說,就是給人們一雙明亮的眼睛,看清楚自己所處的媒體周圍的世界,憑借自己的能力來去偽存真。
提高受眾媒介素養教育,這一點對於正處在轉型期的中國傳媒業來說尤為重要。
在中國,媒體素養教育雖然還沒有作為一個概念被提上日程,但是媒體素養教育的一些形式已經存在。具體表現在:大學新聞與傳播專業教育、中學語文課文中的通訊文體、學校的小記者團、學報學刊、紅領巾電視台、文體活動團體等等。但是這與媒體素養教育大眾化的目標相去甚遠。
首先,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和基礎。在大學,以新聞和傳播專業教育為基礎,由本專業教師和學生將媒體素養教育作為一門公共課程廣泛開展;在中小學,以原有的素質教育為依託,在課外活動、夏令營、團隊活動中增添媒體素養教育內容,以豐富多彩、形象生動的方式推廣,將媒體素養教育課程與其它音樂、舞蹈等課外藝術活動放在一起進行;利用學生媒體進行宣傳和培訓,讓青少年廣泛接觸到媒體知識。
其次,媒體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對社會大眾進行媒體素養教育。比如定期組織讀者參觀編輯部,播放有關媒體內容製作的電視節目,利用公益廣告進行簡單的媒體知識普及等等。媒體還可以與大學聯手,開辦有關媒體素養教育的知識講座和討論會。
再次,充分發揮社區功能。組織一批專家學者撰寫媒體素養教材,以小冊子的形式,由公共部門,如工會,居委會發放,或者是以社區為單位進行學習和座談。
總之,在我國開展媒體素養教育有很多方法可循,而且,我國媒體有充分的優勢和理由加入到這一活動中來,為媒體自身走過轉型期後進入下一輪發展階段培養成熟穩定的受眾做一些基礎工作。
小結
可以看出,目前我國新聞界還存在一定的職業道德問題,要想凈化媒介環境,提高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需要新聞工作者,政府,及受眾,三方共同努力。新聞工作者要加強自身修養,加強誠信,政治,業務素質教育;國家應加強新聞立法,增強法制觀念,提升媒介的地位,為媒介提供一個良性發展空間;受眾應提升媒介素養教育,具備辨別真偽的能力。只有這樣,媒介環境才能凈化,諸多違背職業道德的報道才能消失
參考文獻:
[1]王彥堂.論新聞記者職業道德底線失守的原因及對策[J].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1)
[2]公黎艷.論新聞記者職業道德的缺失[J].新聞傳播.2010(9)
[3]蔡笛.提高新聞記者素質略談[J].新聞世界.2010(3)
[4]《傳播與道德》高平平著,第3章,第80頁,湖南大學出版社。
[5] ②李良榮: 《新聞學概論》,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年第2版
③白衛東:《淺析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新聞窗》,2009年第2期
致 謝
光陰似箭,日月如棱。三年的時間,在我們漫長的人生旅途中是那麼的短暫,但是,這短短的三年是最真誠的青春,是最純真的歲月,是最美麗的大學生活……我們的自學能力在這里得提升,我感謝所有的恩師:是您賦予我們最有意義的收獲;是您帶領我們走進知識殿堂,使我們不但豐富了知識;是您給我們一個全新的角度去發現美、創造美、欣賞美,給我們美的眼睛去發現世界的美,感悟生活的美;是你教會我們珍惜友誼和時間;是您給了我們看世界的眼睛,是你們用博大的胸懷,給予我們最無私的關懷和奉獻。
在這次的畢業論文中,發揮了我在學校學到的文化知識和技能的應用,也算是我最後一次做學校的作業了,我要感謝我的指導老師,以及任課老師,感謝他們的教誨,讓我知道在社會上懂得怎樣去做好自己,端正自己的位臵,為社會貢獻出我自己的力量。
最後深深的感謝呵護我成長的父母。每當我遇到困難的時候,父母總是第一個給我鼓勵的人。回顧20多年來走過的路,每一個腳印都浸滿著他們無私的關愛和諄諄教誨,10年的在外求學之路,寄託著父母對我的殷切期望。他們在精神上和物質上的無私支持,堅定了我追求人生理想的信念。父母的愛是天下最無私的最寬厚的愛。大恩無以言報,惟有以永無止境的奮斗,期待將來輝煌的事業讓父母為之驕傲。我亦相信自己能達到目標。
最後再一次感謝所有在畢業設計中曾經幫助過我的良師益友和同學,以及在論文中被我引用或參考的論著的作者。

⑸ 新聞傳播學的法治道德

隨著中國傳播業的急遽膨脹,傳媒每日每時與社會發生互動,矛盾沖專突的頻率上升,屬新聞官司增加,社會對傳媒職業道德不規范的指責也多起來。於是,傳媒業自身的法治建設和職業行為的規范化,越來越成為學界關注的問題。一些法學界的研究者也加入了這一研究。這方面的研究扎實而有成效,關涉新聞官司的各個方面,從各種新聞侵權現象到著作權問題,從隱性采訪到隱匿權、更正與答辯,就論證的范圍而言,已經相當全面而完善,發表的文章很多,出版了一批專著,也有了專門的教材,總體水平較為專業。
傳媒職業道德的研究力度,遠小於具體的新聞侵權與訴訟的研究,並非這項研究有多大的學術難度,問題在於我國傳媒業界的某些職業行為普遍地違背國際傳媒業界公認的道德准則。道德是人類精神的自律,因而在某些職業道德規范難以得到公認的情形下,研究本身處於尷尬之中。

⑹ 傳媒行業的道德自律是什麼

相比國內的專業教育,國外的傳媒教育具有歷史悠久、專業設置齊全、研發實力雄厚、國際化氛圍濃厚等無可比擬的優勢,啟德教育留學顧問對傳媒專業留學市場作了分析。
五大職業方向

新聞類傳媒(傳統新聞、網路新聞、新聞攝影):可以進入各大中小型報紙和新聞出版社,也可從事廣播、電視媒體的新聞,還可進入廣告、公關、出版等領域;

營銷廣告類傳媒(廣告、市場營銷、文化政策、文化研究):既可進入政府部門也進入私人企業,從事消費者營銷、銷售、品牌經理、廣告設計、廣告執行、營銷咨詢等;

大眾傳媒類(大眾傳媒、公共關系):可成為專業的公關人員,在企業、政府、社區、教育機構、酒店、醫療福利機構、文化交流組織等行業任職;

媒體發布類(桌面發布、媒體產品、電影與媒體研究):將具備專業的創造才能和技能,職業包括攝影、編輯、數碼編輯、音效處理、互動游戲設計、光碟媒體製作、網路設計等。

創作表演類(創造性寫作、表演藝術、劇院藝術):將具備專業的創造才能和技能,職業包括創造性導演、藝術導演、導演、腳本寫作、攝影、編輯等.

四大熱門地點

美國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影市場,同時又是最大的電影出口國,控制了全球錄音產品市場38%的份額,有四大商業性廣播網(ABC、CBS、MBC、NBC)。

美國的很多大學里都有傳媒專業,學生可以隨時申請的,課程強調從興趣出發,從實踐出發,有創造力,在申請美國傳媒專業有三點要考慮:語言關要求高,獎學金難申請,工作不好找。

英國英國開設了傳媒專業的大學有很多,諾丁漢特倫特大學擁有獨立電視新聞公司、Skynews、第5頻道新、BBC等,開設的大眾傳媒、傳媒文化和國際關系、網路新聞學等專業受到英國學生的歡迎。

英國的傳媒專業課程主要通過傳媒業在社會特別是在文化上的差異,培養學生對本國乃至世界的電視、電影、廣播、新聞通訊等傳媒載體的逆向思維能力。

澳洲傳媒類課程是澳洲大學課程中最受歡迎的專業之一,在傳媒課程的設置上非常細致,傳媒留學門檻相對較高的。

由於學傳媒要求學科的傳承性,想讀傳媒碩士的學生,除了要有好的雅思成績外,本科最好學的也是新聞,轉學科會影響申請。

香港今年香港浸會大學計劃在內地招收100多名本科生,提供組織傳播、電影電視、數碼圖像傳播、新聞主修(中文、國際、廣播組)與公關及廣告等主修課。

據介紹,2002-2004年,已有30多名內地生以優異成績畢業,其中約27%的同學獲得英美學府頒發的獎學金,並直接錄取為博士研究生,另有40%的同學留港升讀碩士學位,32%的同學在港工作。

⑺ 媒體人的道德素養是什麼

是傳媒人在社會活動中需要遵守的行為規范,要求以及提,是在職業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綜合品質,版主權要包括敬業精神及合作的態度。

(一)職業道德
(二)職業思想(意識)
(三)職業行為習慣
(四) 職業技能
(五)職業作風

⑻ 大學生如何提升傳媒素質

大學生只有自己意識到對自身進行媒介教育的重要性,才會積極參加相關課程的學習和實踐,了解不同媒介的特點,積累媒介素養知識,提高媒介道德。
在校園里,學生接觸到的媒介主要是大學校報、校園廣播、校園電視和網路。這些媒介各有其傳播特點。網路新聞快,信息量也大,訪問量大,關注者多。校報出版周期稍長,信息稍微滯後,但內容形式更加多樣,關鍵的是更具有權威性,可以作為歷史的見證。廣播在校園的多個角落都能聽到,方便快捷,內容和形式也可以活潑生動,但轉瞬即逝。校園電視台的新聞相對來說單調一些,但是畫面對受眾能產生強烈的沖擊力和感染力。對這些媒介的特點,學生應該充分了解,為更好地參與打下基礎。
媒介道德原本是指從事媒介工作的人們,在工作中形成的社會責任與義務的道德觀念、行為規范和道德品質等,是社會職業道德體系中適用於媒介活動的一種表現形式。筆者認為,大學生的媒介道德應包括恪守信息道德規范,自己不製造、不傳播假新聞,尊重別人的隱私和權利等。比如在博客上,要建立自身的自律機制,規范博客的傳播內容,培養良好的博客素養,自覺維護網路環境等。
要提高媒介能力,除了通過上課或者自學,了解媒介的功能、媒介的意識形態屬性和商業屬性,了解大眾傳播內容的生產過程,更要積極參加一些活動。比如,參加學校或老師組織的媒介實踐活動,積極參加課堂討論等。學會正確地看待媒介,利用媒介,學會批判性思考,分析接受媒介信息,自覺抵制不良媒介信息,從容面對信息時代的挑戰。從而學會利用媒介資源完善自我,積極參與社會發展,建構一個和-諧有序的媒介生態環境,最終達到人與媒介完美結合。

⑼ 大學生如何提升傳媒素養、成為全媒體時代合格公簡答民

途徑一:種棵信息樹,以免被海量信息淹沒。

海量信息是新媒介的首要特徵,信息的隨時易得為人們提供了極大便利,但是,當這些信息如洪水般涌來,又會輕易地將人們淹沒。網上有很多信息是不需要的,若不加以篩選、歸檔、吸收,過多的信息反倒讓人無所適從。

在此情形下,每個人都應該栽下一棵屬於自己的信息樹,根據自己的愛好、目標和實際情況來建立自己的信息渠道。

比如,可以從新浪、騰訊等大型門戶網站里選擇一家網站作為信息樹的主幹,以獲得動態信息;然後是枝幹部分,可以選擇一家地方媒體作為獲取地方新聞的渠道,選擇一兩家專業網站作為獲得專業信息的渠道,選擇一兩家周刊網站獲得深入的時事報道。

而學校的網站及官方微博當然也是主要枝幹,從這里可以了解學校的最新動態;再往下,就該是信息樹的葉片了,可以定期閱讀幾個名人博客以便獲取觀點,在微博上也要篩選自己的關注對象,不可過多,要以適合自己為標准。 

途徑二:在積極參與中體悟新媒介精神。

美國《連線》雜志曾給「新媒介」下了一個定義:由所有人向所有人進行的傳播。這個定義雖然失之於全面,卻指出了新媒介的一個特徵,即參與性,只要願意,每一個人都可以向他人傳播信息。

美國學者詹金斯也曾指出:「新媒介素養應該被看作是一項社會技能,被看作是在一個較大社區中互動的方式。」強調個體與他人之間的交流,強調個人與周圍環境之間的關系,這種參與性也正是新媒介精神之所在。    

途徑三:在學習表達中發現自我。

相信自我,發現自我,表達自我,這是一個成年人走向成熟的標志。在傳統媒體一統天下的時代,表達自我的渠道是有限的、小范圍的。

值得慶幸的是,新媒介不僅為每一個人提供了表達的可能,而且這種表達形式不限於文字,還可以用音頻、視頻等多種媒體形式。

除了開設微博、博客,甚至可以自己建設網站,製作、發布多樣的新媒介信息。信息學院的學生,更要具備使用多媒體手段製作多樣信息的技術條件和優勢,在這方面敢於嘗試的學生還不多。

途徑四:做好媒介素養教育的頂層設計。

方向大於努力,格局影響成敗。中等職業學校要適應全媒體時代的發展要求,須從源頭上著力,從關注學生未來發展的角度,做好加強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頂層設計。

應根據學校的現狀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新媒體環境下加強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目標,並據此建立合理的媒介素養教育課程體系和評價體系,選擇科學的課程模式。

加強媒介素養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加強校園網路文化建設等,形成多方聯動的工作機制,從源頭上做好新媒體環境下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整體規劃和實施辦法。

途徑五:加強從事媒介素養教育的教師隊伍的建設。

教師是中等職業學校對學生實施媒介素養教育的組織者和實施者。新媒體環境下,加強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媒介素養教育,建立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至關重要。學生的教育和培訓不僅取決於教師的言教,還取決於教師的身教。

就教育規律而言,「身教更重於言教」。因此,要在新媒體環境下做好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媒介素養教育工作,必須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學校要高度重視提高教師對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意識,高度重視教師媒介素養教育教學能力的提高,定期對教師進行媒介素養教育知識的培訓和能力的提升。只有教師的媒介素養水平與時俱進,才可以確保他們對學生的媒介素養教育跟上時代的要求。

熱點內容
吳春燕民法 發布:2024-11-05 21:22:09 瀏覽:286
最新勞動法2013全文 發布:2024-11-05 19:11:30 瀏覽:105
比較中美涉外婚姻法的文化差異 發布:2024-11-05 18:47:44 瀏覽:561
勞動法離職後工作服的規定 發布:2024-11-05 18:42:47 瀏覽:855
勞動法直接辭職有工資嗎 發布:2024-11-05 18:36:40 瀏覽:117
玉溪紅塔區法院 發布:2024-11-05 18:35:12 瀏覽:204
2017勞動法流產假 發布:2024-11-05 14:20:40 瀏覽:255
頂級律師年薪 發布:2024-11-05 13:45:14 瀏覽:652
徐金桂行政法背誦2017 發布:2024-11-05 13:12:32 瀏覽:68
上訴法院流程 發布:2024-11-05 11:37:58 瀏覽: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