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節選
Ⅰ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是什麼意思
指福與禍相互來依存,互相轉化。比源喻壞事可以引發出好結果,好事也可以引發出壞結果。
暗示人們在順境中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志得意滿,狂妄自大,反而滋生災禍,由福轉禍;逆境中百折不撓,勤奮刻苦,可變逆境為順境,由苦而甜的道理。
出自:老子·戰國《老子》
近義詞:禍福相生、安危相易
(1)道德經節選擴展閱讀:
禍福相生
釋義:指禍害與幸福是相互轉化、相互依存的。
出處:莊子·戰國《莊子·則陽》:「安危相易,禍福相生。」
譯文:安危互相交換,禍福互相生。
安危相易
釋義:平安與危難互為因果,相互轉換。
出處:莊子·戰國《莊子·則陽》:「安危相易,禍福相生,緩解相摩,聚散以成。此名實之可紀,精微之可志也。」
譯文:安危互相交換,禍福互相生,緩解相摩,聚散而成。這種現象的可記錄,精緻的可以標志。
Ⅱ 高中書上道德經的節選的課文
現在高中都學道德經啦?
Ⅲ 上善若水是什麼意思
上善若水復的意思是:制不與世人一般見識、不與世人爭一時之長短,做到至柔卻能容天下的胸襟和氣度。
【拼音】shàng shàn ruò shuǐ
【釋義】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不與世人一般見識、不與世人爭一時之長短,做到至柔卻能容天下的胸襟和氣度。
【出處】《道德經》。
【原文】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wù),故幾於道。
【譯文】最高的善德,像水一樣。水善於使萬物獲益而不與萬物相爭,它安處於眾人不喜歡的卑下之地,所以接近於道。
(3)道德經節選擴展閱讀:
成語作者
老子(前600年——前470年之後)(春秋時期),姓李名耳,字聃,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今河南鹿邑,一說渦陽)人。
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文化名人。老子又名老聃,相傳他一生下來就是白眉毛白鬍子,所以被稱為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時期,曾在周國都洛邑(今河南洛陽)任守藏室吏(相當於國家圖書館館長)。
Ⅳ 八年級上冊語文書,愚公移山,烈子,譯文
譯文:
太行、王屋兩座山,方圓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來在冀州南邊,黃河北岸的北邊。
北山有個名叫愚公的人,年紀快到90歲了,在山的正對面居住。北山有個名叫愚公的人,年紀快到90歲了,在山的正對面居住。他苦於山區北部的阻塞,出來進去都要繞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說:「我跟你們盡力挖平險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達漢水南岸,好嗎?」大家紛紛表示贊同。他的妻子提出疑問說:「憑你的力氣,連魁父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麼樣呢?再說,往哪兒擱挖下來的土和石頭?」眾人說:「把它扔到渤海的邊上,隱土的北邊。」於是愚公率領兒孫中能挑擔子的三個人(上了山),鑿石頭,挖土,用箕畚運到渤海邊上。鄰居京城氏的寡婦有個孤兒,剛七八歲,蹦蹦跳跳地去幫助他。冬夏換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曲智叟譏笑著阻止他說:「你太愚蠢了!就憑你殘余的歲月和剩下的力氣,連山上的一棵草都動不了,又能把泥土石頭怎麼樣呢?」北山愚公長嘆說:「你的思想真頑固,頑固得沒法開竅,連孤兒寡婦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還有兒子在呀;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可是山卻不會增高加大,愁什麼挖不平呢?」河曲智叟沒有話來回答。
握著蛇的山神聽說了這件事,怕他沒完沒了地挖下去,把這件事告訴給天帝。天帝被愚公的誠心感動,命令大力神誇娥氏的兩個兒子背走了那兩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東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從這時開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漢水南岸,再也沒有高山阻隔了。
原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4)道德經節選擴展閱讀:
1、《列子》,相傳為戰國時鄭國人列禦寇所撰。《漢書·藝文志》著錄《列子》八篇,早佚。今本《列子》八篇,從思想內容和語言使用上看,可能是晉人根據古代資料編著的。內容多為民間故事、寓言和神話傳說。核心思想本於黃帝老子,歸同於老、庄。
2、列子(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之間,享年不明),本名列禦寇(「列子」是後人對他的尊稱),古帝王列山氏之後,周朝鄭國圃田(今中國河南省鄭州市)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教育家,道家學派的傑出代表人物,先秦天下十豪之一。列子對後世哲學、美學、文學、科技、養生、樂曲、宗教影響非常深遠。創立了先秦哲學學派貴虛學派(列子學)。是介於老子與莊子之間道家學派承前啟後的重要傳承人物。
Ⅳ 晉書 王羲之傳節選翻譯
過半個小時寫給你,放心。
王羲之開始當官時,是做秘書郞。後來又被任命為護軍將軍。做了護軍將軍後,他又懇求宣城郡(),但沒被批准,只授命他為右軍將軍、會稽內史。他生性愛鵝,會稽有一個獨居的老婦人,她養了一隻鵝,善於鳴叫,羲之想她出售,但她不肯,於是羲之就帶著他的親朋好友乘車去觀。老婦人聽說他來,就將鵝煮了來接待他,羲之為此嘆氣惋惜了整天。又有一次,山陰(地名)有個道士,養的鵝很好,羲之去看了,覺得很愉快,懇求他出售。道士說:「只要你為我抄寫《道德經》,我就整群送給你。」羲之很高興地寫完,把鵝按在籠里回家去,覺得很高興。他的隨性直率就是這樣。他曾去門生家裡,見到幾案光滑干凈,就在上面寫字,一半是楷書一半是草書。後來,這個作品被他的門生的父親不覺意刮掉了,門生大驚、懊惱了幾天。又曾經在蕺山見到一個老太太,拿著一把六角竹扇叫賣。羲之為他寫扇,每把都寫五個字。老太太開始時面有不高興的神色。於是他對老太太說:「只要說王羲之(右軍是他的官銜)寫的,就可以買到百錢了。」老太太據他說的,杳然有很多人爭著買。過幾天,老太太又拿扇來,羲之笑了笑,沒有回答。他的書法為世人所重,就像這樣。常常自稱:「我的書法跟釧繇相比,能與他分庭抗禮;跟張芝的草書相比,還能超過他呢!」曾經寫信給友人說:「張芝在池邊學書法,池水都被染黑了,如果他人能這么入迷,成就也不會比他低。」羲之開始時,書法不如庚翼、郗愔,到他晚年時才變得好了。曾經用章草回信給庾亮,而庾翼深深嘆服,於是寫信給羲之說:「我以前有伯英的章草十張,南渡過江後流離顛沛,於是丟失了,常常感嘆好的書法作品永遠消失了。忽然見到先生回給我哥的信,我的精神才又充沛了,回復到以前的狀態。」
羲之不做官後,和東土的人遊山玩水,以打獵釣魚為樂。又與道士許邁一起修煉服食丹葯,采葯石不怕千里之遠,游遍了東方的郡,走遍了名山,泛遊大海,感嘆說:「我最終當在歡樂中死去。」謝安曾對他說:「中年以後,以悲傷與高興都看得很重,與親朋好友分別,則會連續幾天不舒服。」羲之說:「晚年的人,自然是這樣的。現在正需要音樂來陶寫性情了。常常怕孩子們知道我們這種情緒,減少了他們的歡樂呢。」朝廷見到不做官的誓言很堅定,也不再請他出山做官了。
不好意思,剛才保存錯了,耽誤了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