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有關因素

道德有關因素

發布時間: 2022-05-02 15:04:16

A. 影響管理道德的因素有哪些

1、道德發展階段

國外學者的研究表明,道德發展要經歷三個層次,每個層次又分為兩個階段。隨著階段的上升,個人的道德判斷越來越不受外部因素的影響。

道德發展的最低層次是前慣例層次。在這一層次,個人只有在其利益受到影響的情況下才會作出道德判斷。道德發展的中間層次是慣例層次。在這一層次,道德判斷的標準是個人是否維持平常的秩序並滿足他.人的期望。道德發展的最高層次是原則層次。在這一層次,個人試圖在組織或社會的權威之外建立道德准則。

有關道德發展階段的研究表明:

①人們一步一步地依次通過這六個階段,不能跨越。

②道德發展可能中斷,可能停留在任何一個階段上,也可能倒退和墮落。

③多數成年人的道德發展處在第四階段上。也有少數人能始終堅持自己信奉的原則,出污泥而不染。

2、個人特性

管理者的個人特性對組織的管理道德有著直接的影響。這里所講的個人特性主要是指管理者的個人價值觀(包括道德觀)、自信心和自控力。

人們的價值觀是由家庭、朋友、社區環境、教育環境、宗教信仰、生活和工作經歷等因素影響而逐漸形成的。由於每個人所遇到的這些因素千差萬別,因而每個人判斷是非善惡的標准就不可能完全相同。

每個人對待權力、財富、愛情、家庭、子女、社會、人生以及個人責任等的態度也各式各樣一所以在同樣的管理道德問題面前,每個管理者作出的決策不可能完全相同,甚至可能完全相反。

管理者個人的自信心和自控力與管理道德也很有關系。自信心和自控力強的人,一般都會深信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因而通常都能堅持去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

他們也會聽取不同的意見,但自己確定的方向和底線不會輕易改變。由於涉及道德的管理問題一般都有較大爭議,都會受到利益與道德風險兩方面的巨大壓力,自信心和自控力弱的人就會搖擺不定和困惑不解,很容易屈服於外力擺布,而難於堅持白己的主張。

3、組織結構

組織結構對管理道德影響巨大。

①組織內部機構和職責分工有沒有必要的權力制衡、監察、檢查、審計機制,有沒有外部群眾和輿論監督。如果有比較完善的內外製衡監督機制,就可大大預防和制止不道德的管理行為產生。

②組織內部有無明確的規章制度。清晰說明各級管理職務的實施細則和應遵守的道德准則,可以有效預防不道德管理行為的產生。

③上級管理行為的示範作用。下級必然會十分關註上級的管理行為,從中弄清哪些管理行為是上級可以接受和真正期待的,上行下效,而完全不管規章制度有什麼規定。

④績效評估考核體系會起到指揮棒的作用。如果評估考核獎懲偏重於成果,並且所訂的指標又偏高,各級管理者就可能迫於強大的壓力而不擇手段去追求成果指標,從而引發許多不道德的管理行為。

4、組織文化

組織有無誠信、包容的組織文化對管理道德有重要影響。如果管理者和員工在積極創新進取時,一旦遭受挫折或失敗,不會受到組織的歧視和懲罰;相反的,如果通過採用某些不道德的行為取得成果,將會被人們揭露和鄙視。這樣,誠信做事、包容失敗的組織文化將必然減少不道德的管理行為。

5、問題強度

道德問題強度會直接影響管理者的決策。所謂問題強度,是指該問題如果採取不道德的處理行為可能產生後果的嚴重程度。例如,有多少人會受到傷害?有多少輿淪會譴責這種行為?這種行為造成危害的概率有多大?人們是否能直接感覺到?潛在受害者與這種不道德行為距離有多近?這種行為的危害是否可能集中爆發?

如果這些問題的答案是一肯定的,那麼管理者很可能採取道德的行為。但是當間題本身對組織具有特別重大影響時,管理者為了保護本組織的利益也可能冒被揭露的風險而採取不道德的管理行為。例如美國安然公司造假賬事件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B. 道德品質的構成要素有

一般來說,道德品質的心理結構主要包括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版德行為四種心理成權分。
道德認識丨是對道德行為的是非、善惡、美醜及其執行意義的認識。道德認識是個體品德中的核心部分,是學生品德形成的基礎。
道德情感丨是人們對現實生活中的道德關系和道德行為的情緒和態度。道德情感是產生道德行為的內部動力,是實現執行轉化的催化劑。
道德意志丨是人們自覺地確定道德行為的目的,積極調節自己的活動,克服各種困難以實現既定目標的心理過程。道德意志起著支撐和調節作用。
道德行為丨是個人按照道德規范所採取的言論和行動。是道德認識和道德情感的具體表現和外部標志,是衡量道德品質的重要標志

C. 道德三要素是什麼

(1)道德意識:是對一定社會道德的主觀認識和抽象理解,是在道德活動中具有善惡價值取向的各種心理過程和觀念。它由道德規范意識和道德思想意識兩個因素構成。前者是一定民族、階級、社會團體乃至整個人類的某種群體的道德意識,是指導和評價個體行為的善惡標准,包括道德原則、規范和范疇。它貫徹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表現為政治道德、職業道德、社會生活准則等。後者是指個體在社會生活中對社會道德的認識水平,以及通過道德實踐後所達到的道德境界,包括道德觀念、道德感情、道德信念、道德意志、道德理想和一定的道德理論體系等,是個體進行行為選擇的內在機制。
(2)道德關系:是指在一定社會或階級的道德意識、道德原則和規范支配下形成的,以某種特有的活動方式而存在的特殊的相對穩定的社會關系體系。它的形成不以個別人的意志為轉移,是社會中的穩定聯系的關系中的一個側面。道德關系可分為個人與社會整體、個人與個人、社會整體與社會整體之間的三類關系。
(3)道德活動:是指人們依據一定的道德觀念、道德原則和規范所進行的各種具有善惡意義的個體行動和群體實踐。主要包括道德行為選擇、道德評價、道德教育和道德修養等形式。

D. 哪些因素會影響道德的本質

道德的本質來是社會經濟基源礎決定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社會經濟關系的產物和反映。社會經濟基礎的性質決定了道德的歷史類型和性質,決定了道德的基本原則和主要規范。經濟基礎的變化和發展遲早會引起道德的相應變化與發展。

道德除了受經濟基礎決定外,還受到其他社會因素的制約和影響。這些社會因素有科學技術的發展,有政治、法律、教育、文化、藝術、宗教等其他上層建築,還有人們的生活方式以及社會心理和民族傳統習慣等。

E. 一個人的道德素養和什麼有關系

1、品德。 品德是個人按社會規定的道德准則和行為規范而行動時所表現出來的穩定特專性和傾向,是大學生思屬想意識、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的綜合體現。它體現了一個人是否具備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是否有較高的責任感等等。
2、價值觀。 一個人的價值觀,在哲學上屬於世界觀、人生觀的范疇。一個人的價值觀,主要受制於他所處的社會文化背景,特別是家庭傳統與教育的影響,同時,也受制於一個人個性、能力\情緒等心理因素。從心理的角度來看,價值觀屬於動力因素,它對於確定一個人的行為方向,以及在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極為重要的,在科學價值觀的調節下,可以提高個性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一個人獲得更多的知識,生活得更充實,為人類和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使人生的價值得到充分的體現。
3、性格。 性格是個人對現實的穩定態度和與之相適應的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中表現出來的人性心理特徵。性格是個性心理及非智力因素的核心部分。它決定著個體活動的性質和方向,人與人的差異首先表現在性格上。性格心理學家在確定性格的概念時有不同的理解,人們通常把性格理解為:「表現在人對現實的態度和行為方式中的比較穩定的獨特的心理特徵的總和。」

F. 影響管理道德的因素有哪些

影響管理道德的因素有:

(1)道德發展階段;

(2)個人特徵;回

(3)結構因素;答

(4)組織文化;

(5)問題強度。

理者的行為是否符合道德,除了由管理者所處的道德階段影響之外,還受到管理者的個人特徵、組織結構、組織文化以及道德問題的強度等影響。

個人特徵是指個人早年形成的、關於什麼是正確、什麼是錯誤的基本信條,它們成為組織中個人的一套相對穩定的價值准則。

組織結構有助於形成管理者的道德行為,例如正式的規則和制度可以減少模糊性,促進行為的一致性;上級的行為對個人道德行為具有強大的影響,所謂上行下效;等等。

組織文化的內容和力量也會影響到道德行為,例如一種高風險承受力、高度控制以及對沖突高度寬容的文化,有可能形成較高的道德標准。處在這種文化中的管理者將被鼓勵進取和革新,並對他們認為不現實的或不喜歡的期望和需要進行自由公開的挑戰。

最後,所面對問題的大小、嚴重程度等也會對管理者的道德行為產生影響。

G. 哪些因素會影響道德觀的形成

1.社會利益關系中的角色。人們所處的社會地位、所屬的社會利益集團及其在社會利益關系中扮演的角色,主要影響著道德觀的形成。

道德關系雖然是「思想關系」,但本質上反映的是利益關系。利益是道德的基礎,它以明確的方式揭示了道德反映經濟關系的實質。

不同的社會利益關系,以及在同一社會利益關系中的不同角色、地位,都會在根本上影響人們對現實道德關系的認識與評價。

即使在階級作為整體已經消滅了的社會中,由於客觀上還存在著不同的社會利益集團、不同的社會階層及其特殊的利益要求,因而,對同一時代的社會道德現象也依然會有不同的道德觀,甚至對同一社會道德現象還會有各自不同的關注側面,並進而形成不同的道德觀。這種道德觀的差異性,也是現實生活中利益差別與利益矛盾在道德領域中的反映。

2.公務員的道德認知能力。對同一社會道德現象的不同道德認識,或對其不同側面的關注,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公務員的道德認知能力。往往存在這樣一種情況,對同一道德現象,屬於同一社會階層的不同的人們會有不同的看法,甚至同一個人在不同時期也會有不同的認識。產生這種情況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自身的道德認知能力的差異。

一方面,公務員對社會現象的認識絕不是消極地接受,總是在自身既有的價值觀念指導之下進行的。不同的價值觀念意味著不同的評價反映系統,意味著不同的評價尺度,這也自然會對社會道德現象形成不同的道德觀。

另一方面,即使公務員擁有基本相同的價值觀,但是由於理性能力的差異也會形成不同的道德認識。因為存在本身是復雜的、具有多側面的系統整體,是僅僅看到表象,還是透過表象看到本質;是僅僅看到事情的一個方面,還是看到事情的全面;是僅僅居於當下、靜止的立場,還是居於長遠、發展的立場;是僅僅局限於某一現象,還是在諸多事件的聯系中把握這一現象。如此諸多差異,再加上認識主體的理性和情感等因素,反映到對社會道德現象的認識中來,必然形成諸多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道德觀。

3.生活的時代及時代精神。作為道德現象的認識者,總是特定時代的存在者,他既是一個現實的能動活動者,又是一個被時代所塑造的人。在抽象的意義上說,當一個人在能動地認識現實世界之前,他首先要被這個世界所塑造,他要在現實生活中用所承襲的傳統精神來觀察、體悟他所生活於其中的世界,並進行有限的現實活動。時代正是人的現實生活世界。換句話說,時代不過是世界歷史的現實性存在。

具有現實生命力的傳統總是具有時代精神的傳統,總是一種時代精神。不同的時代具有不同的時代精神,生活在不同的時代及時代精神下的人們就會形成不同的道德意識。

H. 影響品德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1、外部因素抄:

①社會文化條件:社襲會風氣、民族文化、學校與集體等。

②家庭環境:對兒童、青少年的品德既有有意識、有目的的教育、促進,同時更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家長要加強自身品德修養,注重正確而科學的教育方式,創造出融洽的、和諧的家庭氣氛。

2、內部因素:

①智力水平。

②受教育程度。



(8)道德有關因素擴展閱讀

一般認為,品德的形成過程經歷依從、認同與內化三個階段。

1、依從

依從階段的行為具有盲目性、被動性、不穩定性,隨情境的變化而變化。行為受外界的壓力,而不是內在的需要。

2、認同

認同是在思想、情感、態度和行為上主動接受他人的影響,使自己的態度和行為與他人相接近。認同實質上就是對榜樣的模仿,其出發點就是試圖與榜樣一致。這一階段的學生行為具有一定的自覺性、主動性和穩定性等特點。

3、內化

在內化階段,個體的行為具有高度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並具有堅定性,表現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時,穩定的品德即形成了。

I. 影響品德發展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
見解析
【答案解析】
(1)外部因素。①家庭。家庭教育至關重要。家庭環境對兒童的品德形成和發展的影響是奠基的、直接的、重要的,主要表現在家庭的氣氛、家長的人格修養、家庭的教養方式三方面。②學校教育。學校教育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對學生品德發展施加影響的過程,在學生品德發展中起著主導作用。這主要體現在校風和班風、教師的楷模作用、學校的德育課程和各科教學對學生品德的影響方面。③社會因素。社會主流和非主流價值觀念、社會風氣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對青少年品德的形成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電視節目、各種廣告、網路等大眾傳媒對學生具有導向作用;青少年具有較強的模仿性,榜樣的作用不容忽視。④同伴群體。學生的態度與道德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他們所歸屬的同伴群體的行為准則和風氣影響。(2)內部因素。①認知失調。認知失調是態度改變的先決條件。②態度定式。態度定式是指個體由於過去的經驗,對所面臨的人或事可能會具有某種肯定或否定、趨向或迴避、喜好或厭惡等內心傾向性。③道德認知。態度、品德的形成與改變取決於個體頭腦中已有的道德准則和規范的理解水平及掌握程度,取決於已有的道德判斷水平。④智力因素。研究表明,智力程度與品德的發展呈正相關。⑤受教育程度。隨著受教育程度的提高,道德認知能力和判斷能力都有所提高。此外,個體的年齡、情緒等因素也對態度與品德的形成與改變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熱點內容
吳春燕民法 發布:2024-11-05 21:22:09 瀏覽:286
最新勞動法2013全文 發布:2024-11-05 19:11:30 瀏覽:105
比較中美涉外婚姻法的文化差異 發布:2024-11-05 18:47:44 瀏覽:561
勞動法離職後工作服的規定 發布:2024-11-05 18:42:47 瀏覽:855
勞動法直接辭職有工資嗎 發布:2024-11-05 18:36:40 瀏覽:117
玉溪紅塔區法院 發布:2024-11-05 18:35:12 瀏覽:204
2017勞動法流產假 發布:2024-11-05 14:20:40 瀏覽:255
頂級律師年薪 發布:2024-11-05 13:45:14 瀏覽:652
徐金桂行政法背誦2017 發布:2024-11-05 13:12:32 瀏覽:68
上訴法院流程 發布:2024-11-05 11:37:58 瀏覽: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