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道德相比
⑴ 法律跟道德相比最鮮明的特點
法律由國抄家制定或認可,襲法律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
道德是基礎,法律是保證,法律不是萬能的,如果把本屬於道德調整的范圍納入法律規范,就會降低道德的權威性,法律執行起來也失去了基礎,得不到法律支持的道德,其影響力也將大打折扣。二者關系相互依存又相互轉化,只有將這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發揮其積極作用。
(1)與道德相比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法律是國家意志的統一體現,有嚴密的邏輯體系,有不同的位階和效力。道德雖然有共產主義道德、社會主義道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以及家庭美德之分,但不具有法律那樣的嚴謹的結構體系。
法律當然主要是靠廣大幹部群眾自覺守法來推行,但也要靠國家強制力來推行,道德則主要靠人們內心的道德信念和修養來維護。
⑵ 與道德相比,法有哪些特徵.法理學上
法律是由國家創制復並保證實施的行制為規范。法律與道德規范、宗教規范、風俗習慣等其他社會規范的區別主要有兩點:一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及國家機關在法定的職權范圍內依照法律程序,制定、補充、修改、廢止規范性法律文件,或賦予某些既存社會規范或判例以法律效力;二是由國家保證實施,即具有國家強制性。這種強制性,既表現為國家對違法行為的否定和制裁,也表現為國家對合法行為的肯定和保護。
⑶ 與道德相比,法律的約束范圍要寬廣的多是對是錯
錯!道德約束范圍廣。法律只是對違法犯罪者進行制裁,而道德在輿論上約束人的言行。
⑷ 論法律與道德的異同
古人雲:「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孔子的《論語》為我們今天的道德更是貢獻不少······
這些都詮釋了道德與法律是一對孿生兄弟,也詮釋了道德與法律既有區別也有聯系。
常言道:「以德服人,以法治國。」
道德是建立在一定社會經濟上的思想關系,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或上層建築,道德是以善惡為標准,調節人們之間和個人之間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法律屬於上層建築范疇決定與經濟基礎,並為經濟基礎服務。法律就是國家按照統治階級的利益和意志制定和認可的並由國家強制執行的行為規范總和。道德與法律的關系是大家熱議的話題,對二者的關系說法很多,其次之間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
道德與法律的區別:
法律和道德是兩種不同行為規范,他們的產生原因,調整對象、調整范圍、表現形式、調整機制、評價標准等方面各有不同。
第一、法律與道德產生的條件與消亡各不相同。根據馬克思主義關於國家與
法的說法,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因此,法律的產生以國家強制力為後盾的行為規范。沒有國家就沒有法律,國家的性質決定法律的性質。而道德則不以國家的產生為前提,早在原始社會就已經有了道德的存在。在一種社會形態之內,通常只能存在一種同一性質的法律。卻可能存在幾種不同性質的道德。如在社會主義國家以前,少數先進人物與革命導師就已經具備了社會主義的道德和道德的品質。法律既然隨著國家的產生而產生。也必然隨著國家的消亡而消亡。但是,在法律消亡之後,道德依然存在。
第二、法律和道德調整的對象范圍有所不同。在現代國家法律調整的對象僅
限於人們的外在行為,單純的思想或動機不是法律所調整的對象在古代社會曾經有過「腹誹」、「莫須有」等以思想定罪的荒謬案件這種情形與現代的法治原則是格格不入的。而道德所調整的范圍也比法律要廣泛。例如婚姻關系是法律與道德共同調整的對象,但是愛情關系、友誼關系通常只受道德的調整不不受法律的調整。
第三、法律與道德表現的形式與調整機制各不相同。許多道德規范表現為一
種抽象的原則與信念。違反道德規范後果是行為人要受社會輿論的譴責,以及行為人自身的自責、內疚、懺悔。而法律是以國家強制力為後盾的行為規范。在現代國家,法律規范則必須規定明確,具體的行為模式與行為後果。違反法律規范的後果,是由相應的國家機關追究行為的法律責任。
第四、法律與道德的評價標准不相同。道德評價具有「揚善懲惡」的特點其
評價所針對的主要是違法犯罪行為。找通常下,違反法律的行為必定違反道德,當違反道德不一定違反法律,所以道德的評價標准比法律的評價標准更加廣泛。
法律與道德的聯系:
他們都是屬於上層建築,都是為一定的經濟基礎服務的他們是兩種重要的社會調控手段,自人類進入文明社會以來,任何社會在建立維持秩序時,都不能不
1/2
同時藉助於這兩種手段,只不過有所偏重罷了。兩者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互推動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集中體現了精神文明建設的性質和方向,對經濟社會的發展具有巨大的能動作用。思想道德,體現著人們協調各種關系處理各種問題時所表現出的非善惡的判斷能力和行為選擇能力,是政治素養、道德品格和法律意識的綜合體。
總之,法律與道德互動機制的另一方面還有法律的道德化。因為法律也不是萬能的,它有自身的局限性。一是法律所適用的范圍與道德相比狹窄得多,而且法的穩定性往往也就是它的滯後性;二是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的行為變化萬千,豐富多彩,用僵硬的、機械的規則,難以取代充滿個性色彩的現實生活的「個案」。這就需要道德的補充,無論立法、執法全過程中都離不開道德的支撐。可見,法律與道德是不可分離的有機整體。因此,科學地評價法德之間的關系,並合理地開發利用這兩種資源,對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無疑具有現實而深 遠的意義。
但願人人都以道德和法律來約束自己,做一個合格的四有公民!
⑸ 與道德、紀律相比,法律的特徵是哪些
第一:法律具有強制性,是約束公民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工具。
第二:法律具有明文性,是由國家機關制定的條文款項。
第三:法律具有滯後性,這是因為法律的更新總是慢於社會的進步。
⑹ 法律與道德,紀律,章程,宗教教規相比,有哪些顯著特徵
法律是維系人類社會秩序的最底線,由國家統一制訂,有專門國家機器(軍隊法庭監獄)執行對違犯者的強制懲罰。違反者可以被剝奪自由甚至生命。
道德是維系人類社會秩序的高度標准,違反的人不受強制懲罰,也沒有專門機器裁量沒有可以執行的罰則。
紀律是組織團體企業或臨時聚會為維持秩序依法律而訂出的規則,由制訂者執行處罰,最高可以剝奪違反者的參與權。
章程是機構組織團體為了規范組織行為而依法制定的組織方法、行為目標和執行准則。規定了組織的組成運轉解散方法明確各個成分的權力義務。是組織內部的公共合同。
宗教教規是為了保證教義教條的執行而規定的參加人員必須執行的紀律。最高處罰仍是剝奪參與權。但是在政教一體的國家是以法律形式存在的(一些伊斯蘭國家),對違反者就有專門國家機器執行處罰,最高可以剝奪生命。
⑺ 與道德,紀律等()相比,()是一種()的行為規范。法律是由()制定或認可的,靠國家()保
與道德,紀律等(規則)相比,(法律)是一種(
)的行為規范。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靠國家(
)保證實施,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行為規范。法律通過解決(糾紛)和制裁(違法犯罪),維護人們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的(安寧)和(穩定),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法律),國家的治理也離不開(法律)。(學法),(用法),(護法),(守法),是我們應盡的責任。我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為)都是違法行為,任何違法行為都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受到一定的(制裁)。我國法律通過規定(權利)和(義務)規范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法律規定人們可以做什麼,必須做什麼,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如果違法法律,就會受到法律的(制裁)。
⑻ 與道德相比,法律強調規范指引,重在調整人們的什麼行為
是外部行為。
法律有明確的指引作用,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行為的邊界在什麼地方,如果違反法律會遭到怎樣的懲罰,承擔怎樣的責任,並且有國家強制力保證法律的實施。
道德無法量化,無法精確定義並且或有強制力保證實行。整個社會普遍的、共同的價值以及生活習慣等都可以是道德范疇的,但不一定是法律范疇。
當某種行為不符合社會普遍的價值觀念,但沒有對秩序產生足夠的破壞時,就可以說這樣的行為是不符合道德的,但不是違反法律的。
(8)與道德相比擴展閱讀:
每個社會除了主流的、普遍的價值觀念外,總是存在著偏離主流價值的行為、個人乃至團體,這些違背主流、相近相似的個人或團體產生的文化現象被稱為亞文化群,而他們的行為稱為越軌。
道德是整個社會最基本的行為准則,因為其模糊性而使人們無法了解自己行動的邊界在哪裡,缺乏強制性而使准則無法得到有效實施。
⑼ 法與道德相比兩者的共同點是
法律分析:道德與法律的相同點為其都是由社會生活條件所決定的,都是為經濟基礎服務的。道德與法律的相同點表現為二者之間的縱的聯系,所謂縱的聯系是指它們和其他社會現象間的共同關系,決定著它們的社會階級本質和服務的總方向是共同的,因而它們的基本原則和主要內容必然是一致的。道德與法律都受到一定階級的政治和社會意識形態的直接影響,並為實現一定階級的政治和意識形態服務。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國家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 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