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當代社會道德問題現象與反思
1. 你如何看待當今社會的道德狀況
道德當然有「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之分,君不見,英國的議員用公款為自家裝了一個燈泡,幾十元錢,修了一個馬桶,二百元錢,最多的也就報銷了兩千元錢,英國人民就小題大作,群起而攻之,一奌也不顧「維穩」的需要,罵得這些高官們灰頭土臉,紛紛賠錢賠禮,辭職謝罪。我們一歺飯就吃掉公款幾千幾萬,曉都不讓你曉得,「三公」消費到底有多少?連當局也分不清,因為,國企、央企的那些開銷,財政部根本不不管的。尼克松總統的手下偷聽了別人的電話,全國報紙、電台電視爭相譴責,尼氏只得黯然下台。毛澤東聽後大為不解,問基辛格:這么點點大的屁亊,怎麼就垮台呢?我當年就干過,我還用錄音機將他們的對話錄了下來,作為他們反對我的罪證。柯林頓「紅杏出?牆」,全國又是一片嘩然,弄得總統在電視上左一次右一次向國民和家庭道歉。搞個女人祘什麼?美國是一個性開放得很的國家,但宂就是不準當宮的亂搞,與我們截然相反。所以,道德是有姓「社」姓「資」之分的。
毒牛奶亊件,當地政府是不公布的,只是「三鹿」的合夥人,紐西蘭的某公司,覺得這不符合西方的商業道德准則,遂在海公布,這才不得不公開。結果是:國內所有的大牛奶製品公司,全部在奶里添加了「蛋白精」,持別是蒙牛,亊犮,後牛根生痛哭流涕,口口聲聲要國民保護民族工業,但他在奶里摻毒時,就沒有想到要保護民族的嬰幼兒么!
瘦肉精、牛肉膏、地溝油、殘留農葯的萊,在西方聞所未聞或幾近絕呴,這不光是法治問題,很大程度上就是道德問題,世風不古,道德淪喪,根源何在?切聽下回分解。
花崗岩拙筆
2. 當今社會上發生的社會道德健康問題,引發了人們怎樣的思考
「道德」一詞,在漢語中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道德經》一書。「道德」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和規范,由一定社會的經濟基礎所決定,並為一定的社會經濟基礎服務。盡管不同時代,不同階級具有不同的道德觀念,但道德始終是引導人們追求至善的良師。它雖無形無影,卻調節著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而且平衡著人與自然的關系。它端正人們對外界的態度,並時刻調節著自身的行為。
4、社會普遍認知退步
伴隨社會飛速發展,我國已憑借政治、科學、經濟、體育等方面的卓越表現躋身國際大國行列。但傳統文化的宣傳似乎又落了下來。從以前要求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可以看出,對道德的重視是首當其要的。目前卻演變成大部分人追求「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唯利益是從,處處充滿著功利性」的意識。宏觀社會的「不重視」,加之新生代成長過程中缺乏矯正過程,使得道德社會化的腳步停滯不前。
3. 怎樣看待當今社會道德滑坡現象
不同意上述現象。
認同道德滑坡,也就要認同原先的社會道德水平曾經很高。
沒有證據表明,中國歷史上、改革前,中國整體社會道德水平很高。
文獻資料中,所提及到的社會道德水平程度高,恐怕只局限於文化圈中。
鄉野村夫,各朝各代,都有社會丑惡現象的描述與記載。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呼喚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社會道德規范。傳統道德規范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各種不適應,不能理解為道德滑坡。
在傳統社會中,見利忘義、坑蒙拐騙、爾虞我詐一樣存在,只不過沒有市場經濟土壤生長與誘發。
4. 論當代社會道德問題——現象與反思
同學你好,畢業了就需要面臨寫論文,寫論文雖然是件很痛苦的是,但只要認真查資料,認真思考與分析,還是能完成的。
(一)選題
畢業論文(設計)題目應符合本專業的培養目標和教學要求,具有綜合性和創新性。本科生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專業特長,選擇適當的論文題目,但所寫論文要與本專業所學課程有關。
(二)查閱資料、列出論文提綱
題目選定後,要在指導教師指導下開展調研和進行實驗,搜集、查閱有關資料,進行加工、提煉,然後列出詳細的寫作提綱。
(三)完成初稿
根據所列提綱,按指導教師的意見認真完成初稿。
(四)定稿
初稿須經指導教師審閱,並按其意見和要求進行修改,然後定稿。
一般畢業論文題目的選擇最好不要太泛,越具體越好,而且老師希望學生能結合自己學過的知識對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
關於論當代社會道德問題——現象與反思方面論文不知道你是否確定了選題,
確定選題了接下來你需要根據選題去查閱前輩們的相關論文,
看看人家是怎麼規劃論文整體框架的;
其次就是需要自己動手收集資料了,
進而整理和分析資料得出自己的論文框架;
最後就是按照框架去組織論文了。
你如果需要什麼參考資料和範文我可以提供給你。
還有什麼不了解的可以直接問我,希望可以幫到你,祝寫作過程順利
寫論文最忌諱的是急躁心理,在學術上,一口是吃不成胖子的,所以我認為寫論文要大體經歷如下過程:審題
課程論文的目的就是檢驗大家對課程的學習狀況,所以大家必須嚴格並准確的按照外教提出的論文題目來寫,不能有自己的改動,如果是兩問或者以上,更不能只選擇其中一問來寫,但是可以有詳有略.以這次論文中的第四題"日本持續危機的原因是什麼,2004年經濟復甦的障礙是什麼"為例,我們首先要明確這道題有兩問,你可以著重寫第一問,也可以著重寫第二問,但是兩問必須都涉及到.
這次有的同學的論文,可以看出寫作態度是非常認真的,但是由於跑題或者沒有抓住題眼,導致分數十分不理想,這是非常遺憾的.列提綱
提綱是文章的骨骼,好的提綱是寫出一篇好文章的必要一環.提綱要列出文章的大體思路,還以第四題為例,提綱中可以寫出持續危機的原因大概有經濟方面的,制度方面的,文化方面的,國際影響方面的等,這樣在找資料的時候就可以有的放矢,節省時間了.
3,查閱資料
要注意的是,沒有必要每一個方面都進行非常詳細的論述,比如,你認為銀行體系的問題和日本文化方面的問題是持續危機的主要問題,你就可以詳細查閱有關這兩方面的問題,其他方面一筆帶過即可.寫作
經過以上的努力,你會發現,論文已經基本成形了.在寫作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⑴論述層次一定要清晰,每一個小方面要加上小標題,最好加黑表示,這樣讀者就能一目瞭然,也能提示作者緊緊圍繞本段中心來寫.
⑵文章要體現一定的學術性,要把你所引用的事實或者數據和所學到的經濟學理論結合起來,有些同學為寫好論文查閱了大量資料,但是整篇論文全是現象的羅列,沒有任何的分析,這樣就更像調研報告而不是論文了.比如你引用了日本政府的某個政策來說明政策對日本持續危機的影響,那麼你要深入分析這個政策為什麼會造成日本持續危機,而不是僅僅把這個政策擺在那裡.對數據的引用也是一樣,這次論文有很多同學引用了大量數據,但對數據進行深入分析的同學就不多了.
⑶論文的格式要規范.格式規范並不是形式主義,它體現了作者在學術上的嚴謹.尤其是腳注,一定要詳細,這樣既是對所引資料作者的尊重,也便於大家以後的二次引用.以上幾點就是我對這次批改論文的幾點體會,希望能和大家共勉
內容提要是全文內容的縮影。在這里,作者以極經濟的筆墨,勾畫出全文的整體面目;提出主要論點、揭示論文的研究成果、簡要敘述全文的框架結構。
內容提要是正文的附屬部分,一般放置在論文的篇首。
寫作內容提要的目的在於:
1.為了使指導老師在未審閱論文全文時,先對文章的主要內容有個大體上的了解,知道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研究的主要邏輯順序。
2.為了使其他讀者通過閱讀內容提要,就能大略了解作者所研究的問題,如果產生共鳴,則再進一步閱讀全文。在這里,內容提要成了把論文推薦給眾多讀者的「廣告」。
因此,內容提要應把論文的主要觀點提示出來,便於讀者一看就能了解論文內容的要點。論文提要要求寫得簡明而又全面,不要羅哩羅嗦抓不住要點或者只是乾巴巴的幾條筋,缺乏說明觀點的材料。
內容提要可分為報道性提要和指示性提要。
報道性提要,主要介紹研究的主要方法與成果以及成果分析等,對文章內容的提示較全面。
指示性提要,只簡要地敘述研究的成果(數據、看法、意見、結論等),對研究手段、方法、過程等均不涉及。畢業論文一般使用指示性提要。
。
5. 如何理性看待當今社會的道德問題
我們現在的許多中國人,對道德的看法很矛盾很微妙:一方面承認人不能無道德,另一方面又認為道德在人生中所佔的比重不太大。能給災區捐些款、公交車上能給老人孕婦讓個座,就證明自己已是個很有愛心的人了,自己是個講道德的人。
這樣想、這樣做,當然沒有錯,只不過跟我們中國文化中的道德觀還差了一大截。
中國人說:道,道路,就是人人在此生都應該所走之路,此之謂「人道」。人道從天道而來。德,得也,由於所走人生道路正確而於己有得,如孝弟忠信即是。只有講道德,人類大群才能和睦幸福、長治久安,從而個人幸福也自在其中了。有良好的社會秩序才會有個人自由,社會秩序的維系主要靠道德,故講道德是每一個人天生的本分事。
正因如此,所以中國人視道德為人生第一要務,慾望、財富、享受等都是等而下之之事。具備了起碼的道德修養,才無愧於「人」之稱號,故中國人說「做人難」,一輩子都要努力做人。我們現代人都認為慾望的滿足才是人生第一要務,只有充分地「享受」了人生才算不枉在此世界來一遭,道德只是第二、第三位之事。這和傳統中國人的人生觀大相徑庭。
如三國第一人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一生都奉獻給了國家,自己卻清苦終生。其高風亮節為一般人所不及,故歷代中國人瞻仰不盡。今天我們提起此人,仍然發自內心的敬佩不已
。可見,道德來自於人之內心,是天生的,自然的,絕非外力強加。若諸葛亮當時憑借權勢作威作福,以慾望滿足為第一事,誰還會敬仰他呢?
許多人認為他人有難,自己能伸出援手,這才是講道德。實際上講道德並不需任何外在條件,在日常生活中,做好自己本分事,就是最大的道德。做了父親,孝敬父母,愛護妻子,教育子女,這就是講道德;工作中,兢兢業業,盡職盡責,這就是講道德;生活中,與人言而有信,為人謀而盡忠,這就是講道德。可見,道德是人人可為之事,只需要盡己本分而已。就這么簡單。
問題是,當代社會中的許多人,連自己的本分也不願盡不想盡。做了丈夫,仍然只顧自己在外面吃喝玩樂,不顧愛人,不顧家庭;做妻子的,動輒威脅離婚,甚至紅杏出牆,還美其名曰尋找真愛;做官的不為民服務,做教師的誤人子弟,做醫生的草菅人命,做的警匪一家,﹒﹒﹒﹒﹒﹒大家都認為道德是可有可無之人生末事,慾望享受才是人生頭等大事,可人人都沒有基本道德,人的享受又從何而來呢?
進一步說,道德才是真享受,慾望滿足離享受還隔了一層。你是家,你辦好的目的不是為了自己發財而是出於社會責任感,當你看到成千上萬員工因為你的出色管理而安居樂業時,你的快樂是無法替代的,你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人生價值;你是教師,當你真正是以教書育人的使命感參加工作時,學生的健康成長就是你最大的快樂,你會感到自己肩上的擔子有多沉,自己有多麼重要。慾望滿足只是動物性本能,道德修養才是人類所獨具的。只有在此處,才將人類與動物區分了開來。孟子說:「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豈不令人深思?
6. 求對當今社會公德各種現象的反思的論文
二十一世紀是信息的社會 ,人們一個個飛速的敲擊鍵盤,暢游在信息的深海之中;二十一世紀是利益至上的社會,所有人都在為功名利祿而忙忙碌碌,兢兢業業;二十一世紀更是大量需求德才兼備的人才的社會,學生們培養能力,員工們深入培訓……而有一個名詞,雖然不被大家認作是熱門的詞語,但是卻牽動了政府要員的心,牽動了眾多老闆的心,牽動了所有人的心:那就是社會公德!什麼叫做社會公德呢?我的理解:只要是為了社會的繁榮與昌盛而自我守則,只要是與社會的一切榮辱與共,只要是真正的把自己當作社會的一分子,都可以說是具有了社會公德心。生活中時時刻刻都可以看到一些平凡的人們在做著令你我感動的事情:大街上,小女孩手中一直緊握著一張雪糕紙,找尋垃圾桶;公園裡面,爺爺奶奶主動為樹木施肥澆水,喂養野鳥;小區中,居民們自發的出版報,寫小黑板預告天氣,維護小區的和諧溫馨;校園里,莘莘學子們愛護公物,自覺的拾起身邊的紙屑,遵守著校規校紀……但,真的我們只是看到了這些溫暖詩意的畫面么?現在的評論眾說紛紜,有的人很安心的以為:中國發展這么快,人們的生活水平漸漸提高,自然會擁有社會公德心。物質水平上去了,自然精神層面也節節高嘍!還有的人們則是大聲疾呼,說中國人已經喪失了社會公德心,人們的素質越來越低了,還有的則是習慣性的接受著身邊的一切,過好他們自己的生活。所有的事情都不可避免的看到兩面性:一方面有吳慶恆老先生那樣無私熱愛著自然的人,一方面還有大量隨地亂扔垃圾,看輕日常習慣的人們;一方面有李素麗那樣熱愛祖國事業,天天笑臉為人的人們公僕;一方面也有貪污枉法,把國家的錢財納入自己錢包的各級官員……我不想下一個膚淺的結論,論述社會公德心究竟人們是否缺失,可是,這也的確是一個值得所有人深入反思一下的問題!社會是一個大的統籌的概念,而我們作為社會公民的一員,更多的感受到的是家的概念,學校的概念,集體的概念與國家的概念。人人都愛護自己的家,但為什麼有些人遇到了更高一級的社會時,就變得不再那麼認真,不再為社會計較得失計較榮譽了呢?對於一類人來說:本質的原因是他們中只有自身利益,滿眼都是金錢與權利,根本看不到國家社會的需求,無視規則與約定,反而想方設法的希望從社會尋求利益歸為自家囊中,總的來說,自私二字!還有一類人則是後知後覺的過活,他們遵守法律,只是他們過的太被動了,從來不願意主動的想一想自己應該為社會做一點什麼,能做些什麼,總的來說,被動二字! 而如何提高人們的社會公德心呢?做到葯到病除自然是不可或缺的.對於第一種人,他們的世界觀本身就有大部分的扭曲,把個人主義與享樂拜金放在了集體利益的前面,要想使他們改變必須從內心的深處感化他們,讓他們重燃愛國的熱血與作為社會中一分子的責任感:當自身作為一個公務員時,總是心系怎麼做好人民的公僕,多為了社會貢獻自己的一分力量,如果心裡裝著百姓,怎麼還會想著貪污與私利呢?當自身作為一個商人時,總是竭力想著如何提高產品的質量,使服務更到位,使消費者真正的得到優質的商品,愉悅的購物消費,如果心裡背負著責任,怎麼還會耍小聰明偷稅漏稅,制假造假呢?對於第二種人,他們不是沒有明確的社會公德心,只是責任感不夠強烈,沒有切實的把自己當作社會的成員:他們為了貧困學子而焦心,卻不曾想到為之捐獻資財;他們為了社會上的趨炎附勢憤憤不平,卻不得不為了生計四處送禮;他們為了假奶粉的嚴重代價而義憤填膺,買到假貨卻只是抱怨幾句,從不報案找相關單位……這樣的人們被動的生存在大眾的社會中,即使知道什麼是對社會有利的,什麼是對社會有害的,也不會自發的去做或不做。要使這類人的社會公德心顯示出來,必須做的就是改變他們的從風觀:對社會有利的就堅決要維護,從自己開始就是要做,對社會有害的就一定要杜絕,從現在開始我就不做,我還要不讓別人這么做!如果以主人翁的態度來看待世界,怎麼可能還會被動的讓自己的社會公德心迷失在人海中呢?如果所有的人都擁有一顆社會公德心,以真善美為榮,以假惡丑為恥,這個社會將不再會存在黑暗面,這個地球將變成愛的海洋,相親相諧。從來就不乏的人在我們身邊很安靜的擴大自己的愛:著名歌手叢飛,不惜自己忍受惡劣的生活條件,一度妻離子散,也要為了素昧平生的孩子們營造一個個上學的夢想;感動中國台灣巨富霍英東,達則兼濟天下,用自己的個人資財建立了一個又一個基金會,資助競技選手,為申奧貢獻自己最大的力量;更有不知名的好心人為希望工程捐獻,有不求報酬的志願者根據社會的需求自發組織時刻行動著…社會公德心從來就無所謂大小,只要是誠摯的為了社會的興隆而做實事的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榜樣:無論是否只是從不亂扔垃圾,還是公車上每每主動讓座,無論是僅僅扶起了倒下的圍欄,還是幫助了不識路的外地人,無論是為了環境甘願擠公車,還是見義勇為,敢於站出來說話,這都是我們社會公德心最真實的顯露!社會公德心,我們究竟有多少呢?這也許不是問題,關鍵的是我們做了什麼:時刻准備著,為社會貢獻自己的每一份力量,當我們處於社會之中;行動起來,為社會的穩中發展做力所能及的每一件小事,當社會需要我們時。也許你的社會公德心就在撿起的每一張紙屑中,就在每一個感謝你幫助的微笑里,就在你真心付出後的欣悅感中!
希望 采,納
7. 如何看待當今社會的道德現象
當今社會的道德狀況:隨著經濟的發展,道德狀況不斷下降。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可從以下方面入手:
1.一定要大力加強基層的公民道德教育,緊緊抓住影響人們道德觀念形成和發展的重要環節,通過家庭、學校、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各個方面,堅持不懈地在全體公民中進行道德教育,使二十字基本道德規范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使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觀念和道德要求,成為廣大黨員和幹部群眾的行為規范。
2.一定要深入開展群眾性的公民道德實踐活動。道德建設依靠人民群眾,人民群眾也是道德建設的直接受惠者。要以活動為載體,堅持在各種類型的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中突出思想內涵,強化道德要求,使人們在參與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實,道德境界得到升華。
3.一定要積極營造有利於公民道德建設的社會氛圍,一切思想文化陣地,一切精神文化產品,都要宣傳科學理論、傳播先進文化、塑造美好心靈、弘揚社會正氣、倡導科學精神,大力宣傳體現時代精神的道德行為和高尚品質,鼓勵人們積極向上,追求真善美;堅決批評各種不道德的行為和觀念,幫助人們辨別是非,抵制假惡丑。
4.一定要努力為公民道德建設提供法律支持和政策保障,綜合運用各種手段,把提倡與反對、引導與約束結合起來,通過嚴格科學的管理,培養文明行為,抵制消極現象,促進扶正祛邪、揚善懲惡社會風氣的形成、鞏固和發展。
8. 當代大學生的道德現狀
一、當代大學生的誠信度降低。談及誠信,這是一個從古到今的話題,誠信往往被人們作為一個人最基本的道德素質,過去是這樣,現在是這樣,確保未來還是這樣,所以在誠信面前任何人沒有選擇,只有誠受,何況是論及我們時代的精英們。但是目前的大學校園里,誠信實在是處於一個很微妙的位置,即被看得很神聖,同時也有可能被遺棄。考試作弊是當代大學生誠信度降低的一個很好的見證,無論是國家級的考試還是學校的結業考試,都存在著作弊的現象,因為考試成績都是關繫到自己的切身利益,為了眼前的利益,誠信悄悄地被時代的精英們遺棄在灰暗的角落。
二、當代大學生道德目標自我化、標准多元化、取向功利化和行為庸俗化。大學生的道德取向影響著他們自身的發展,也可以說從一定的程度上影響著整個未來社會的發展,所以當代大學生的道德取向標准應該是即符合自身健康成長,又有利於社會的良性發展的。可是近年來卻連續的出現了這樣的在校大學生的道德取向模式走向了目標自我化、標准多元化、取向功利化和行為庸俗化,現代的大學生出現道德觀念與道德行為的二重性,許多的大學生的道德行為表現為庸俗化,實在是令整個社會擔心。
三、尊師的氣氛在高校校園里慢慢的淡化。嚴格的講,尊師是作為學子們的最重要的、也是必須嚴格恪守的。雖然今天的高效校園仍然和以往一樣充滿著活力和朝氣,可是尊師的氣氛卻在不知不覺中慢慢的淡化。近幾年的媒體報道中,也很多的談到大學校園里尊師的問題,一些調查顯示在校大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的人連自己的任課老師的姓名都不知道,有的同學甚至都瞧不起老師,更何況談及尊師了,這值得人們思考,因為無尊即無孝。
四、在理想與信念方面,對奮斗目標不甚確定,缺乏社會責任感,甚者走向思想空虛、人雲亦雲、玩世不恭、游戲人生;在生活態度方面,羨慕或者追求西方的生活方式,甚者崇洋媚外、鋪張浪費、情趣低俗、追求享樂。隨著物質生活的多姿多彩及其巨大的誘惑力,使得當代的大學生中存在著很大一部分這樣的青年,的確耐人尋味。
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問題是當前一個很重要的社會問題,但是我們在看到問題的同時,應該摒棄這樣的看法:不應把個別大學生的道德失范,當作大學生群體的道德問題;但同時也不應該掉以輕心或忽視,社會必須在分析清楚原因的基礎上提出解決的最好的對策,以便於很好的解決這個社會性的問題
9. 如何看待分析當前中國社會道德狀況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興起和人口流動的加快,我國正迅速進入城市化的快車道。農耕社會「仁義禮智信」的道德土壤發生變化,但與此相適應現代都市的社會公德、約束機制還沒有建立起來,這就容易造成失信、失德高收益卻低風險,守護良知卻要付出更大的成本等各種不正常現象。
人們原有的價值觀受到沖擊,而新的社會規則又不能及時完善,個人的道德焦慮也因此轉變成社會性議題。道德焦慮有兩個指向,一是道德滑坡,人人但求自保,出現普遍的社會冷漠;另外就是在新社會環境下,全社會期盼建立新的道德約束和評判機制,重建社會公德良序。
從正確價值觀立場、科學認識方法論和歷史視野出發來分析認識當前我國的道德狀況,必然會得出這樣的結論:我國道德狀況的主流是發展進步的。
第一,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建立,為全社會打下了共同利益的堅實基礎,從而使社會共同利益成為中國社會道德的利益基礎。
決定道德性質的直接基礎是利益關系。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在全社會始終得到倡導和堅持的集體主義道德原則,其利益基礎正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礎上的社會共同利益。私有製作為社會基本經濟制度的廢除,使沒落的舊道德特別是自私自利的道德原則,喪失了賴以存在的根本制度基礎和利益基礎。這是中國道德發展史上翻天覆地的大變革。
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確立和完善,使多種經濟成分得到迅速發展,多種經濟利益得以普遍實現。不可否認,受私有經濟成分發展的影響,受市場經濟利潤至上、等價交換等原則的影響,利己主義、拜金主義的道德觀念和行為確實有了更加頑強的表現。但同樣不可否認的是,從社會主流道德來看,集體主義道德原則,仍然是中國社會道德的主旋律,其最深厚的根據,就是公有制為主體的基本經濟制度鞏固了社會共同利益的基石。同時,過去實行單一公有制時造成的利益「大鍋飯」局面和平均主義道德弊端,得到了根本改變,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之間的統籌兼顧,有了更大的伸展和實現餘地,按勞分配原則獲得了有力的道義支撐,自私自利並沒有重新成為社會普遍的道德原則。改革開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些革命性的思想解放和制度創新,既對人們的傳統道德觀念產生了劇烈的沖擊,也催生了與時代的發展進步相適應的新道德觀念和新道德規范。新的道德觀念和道德規范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更新了傳統的觀念,激勵著人們勇於變革、勇於進取、勇於探索、勇於創新,在不斷破除不符合時代精神的陳規陋俗的進程中,不斷為人們的行為確立新時代的准則。
第二,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建立,為全社會打下了共同道德價值的堅實基礎,使以人為本和為人民服務成為中國社會道德的基本價值取向。
中國共產黨誕生90多年來,自身進行了許多重大變革,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始終如一、堅定不移。從為人民服務到以人為本,都是中國共產黨為自身設立的最根本的道德價值目標、道德價值尺度和道德建設的核心。黨的這種道德價值目標和道德價值尺度,已成為廣大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天經地義的神聖道德觀。
第三,馬克思主義為靈魂的社會主義文化制度的建立,從精神道德的意義上說,在於使人民群眾通過認識人類社會從低級向高級發展進步的客觀規律。
通過認識人類在改造自然、改造社會的歷史進程中必將不斷改造自身並升華自身的精神道德境界的客觀規律,培育出對人類現實生活和未來前途充滿正義、向善和光明憧憬的高尚社會理想與道德理想。馬克思主義的精神道德學說,本質上是以真善美的價值目標激勵人們為創造和建設新社會奮斗的實踐理論,幫助人們站在社會理想和道德理想的層面,把人類的終極價值、至善目標和解脫苦難的希望,寄託在人民大眾改造自然、改造社會、改造人自身的偉大社會實踐中。中國人民正是在實踐馬克思主義精神道德學說的歷史進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道德人格和精神境界,不斷建設真善美的新社會和新生活。
第四,社會主流道德輿論和主流道德觀念積極、進步、向善。
對社會整體道德質量的更高標准,對國民道德素質的更高要求,對社會向善價值追求的更緊迫期待,對社會各色各樣敗德行為的更嚴厲譴責,都深刻揭示了全社會道德狀況向善前進的大趨勢。對人的正當利益的肯定、對人的價值的肯定、對人的個性的肯定、對人權的肯定;改革開放意識、進取競爭意識、自由民主意識、公平公正意識、和諧包容意識、生態環保意識等的增長,無不是社會主流道德輿論和主流道德觀念積極、進步、向善的表現。社會道德建設領域大大拓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以及經濟道德、公共道德、新聞道德、生態道德等各個領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重視,道德建設的觸角,日益向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延伸,道德調節社會關系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擴大加深。
社會道德榜樣的層次愈加豐富多樣。道德模範的層次更加豐富多樣,對人的道德評價的尺度也更加豐富多樣。從雷鋒到郭明義,從焦裕祿到楊善洲,這些精神道德上一脈相承的道德榜樣所踐履的主人翁責任意識、無私奉獻精神和堅守品格,始終代表著我們這個時代普通群眾和領導幹部道德風貌的主流。道德理論發展進步。我國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的理論與實踐研究越來越系統化、規模化和科學化,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為指導全社會的道德建設,提供了扎實的理論支撐。
存在的問題以及面臨的道德考驗
一段時間以來,關於道德的負面新聞頻頻見諸報端,道德失范、誠信缺失現象時有發生,良知的底線不斷被侵蝕。我們的道德水平究竟怎樣,一時成了問題。道德議題的熱度持續走高,對道德問題的關注,成為社會輿論特別是各類媒體常說常新的話題。無論是贊美道德模範的感言,還是抨擊敗德現象的批評,似乎都在印證這樣的評論:我國社會出現的一系列道德事件,勾勒出「感動與疼痛並存,譴責與反思交織,憂慮與希望同在」的圖景。論辯各方對道德問題超乎尋常的關注和唇槍舌劍,折射了中國社會深厚的道德底蘊和中國人濃重的道德責任心結。
第一,道德問題主要表現於一些時段。我國道德領域出現受到普遍關注和產生廣泛爭論問題的時期,集中表現在改革發展的節點時期,比如,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的初期,實行商品經濟制度的初期,實行市場經濟體制的初期等。新的政策特別是新的制度體制推行的初期,常常也是新舊社會規范(法律、行政和道德等)沖突的時期,舊規范往往失范,新規范尚待建立。
第二,道德問題主要表現於一些領域。一是與市場經濟聯系緊密,容易發生權錢交易和容易受到金錢腐蝕的領域,是腐敗、誠信等問題多發易發的重災區。二是現有道德嚴重失范的領域,比如,公共道德領域問題多發易發,一個重要原因,是現有道德所調節的社會關系和社會人群發生了重大變化:從「熟人社會」到「陌生人社會」;從農民到城市新市民;從單位人到社會人;從體制內的人到體制外的人;從國有制的人到個體、私營和外資等多種所有制的人等。
第三,道德問題主要表現於一些人群。一是一些官員道德缺失。突出表現在少數官員弄權謀私、錢權交易、貪污腐化等。這些人的敗德行為對社會的負面影響最大。二是一些企業和商人道德缺失。突出表現在誠信缺失、坑蒙拐騙、制假販假等。三是一些文化名人道德缺失。突出表現在沽名釣譽、抄襲剽竊、低俗炒作等。四是一些公民道德缺失。突出表現在不守公德、見危不救、以怨報德等。
正是這些局部的、少數社會成員的敗德現象,無形中給民眾帶來了極大的道德壓力和心理暗示,很多人因此認為社會正在逐漸滑向一個低信任度和缺德的深淵,進一步加劇了人們評價社會道德狀況的悲觀、消極情緒。當前道德領域確實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但這是前進中的問題,要放在社會轉型的大背景下來看待。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奮斗,與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大幅提高相伴隨,全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極大增強,廣大幹部群眾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良好精神風貌,城鄉環境、公共秩序、文明禮貌、社會服務、旅遊景區等方面都發生了有目共睹的積極變化。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整個社會現代文明程度的不斷提升,全體公民思想道德素質的不斷提高,構成了中國社會道德建設的主流。
總之,道德考驗必將是長期的、復雜的、嚴峻的。但中國人民有信心經受住這一切考驗。因為社會的道德主流是進步、光明、向善的,因為社會的道德問題是發展前進中的問題,更因為中國人民從事著以真善美為價值前提和價值目標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
資料來源——
求是理論網(中共中央機關刊《求是》雜志):
http://www.qstheory.cn/zxdk/2012/201204/201202/t20120213_138403.htm
http://www.qstheory.cn/zxdk/2012/201201/201112/t20111228_132528.htm
人民網:
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387/16476759.html
10. 現階段的社會道德存在哪些問題
社會道德淪喪之根源
說起這個話題其實改講講中國古代的道德從何而來,我們的教科書上怎麼得到的古人的5000年文明史,以及代代相傳的禮儀道德,還有傳為佳話的道德成語。古代也有古代的黑暗,古代也有古代的弱點,但是冷兵器時代國家法律只有這點好,那就是殺人償命,關鍵就在於這個償命上,因為那時法律認為如別人殺了自己的親人的話自己是有權在政府抓到殺人者之前的任何時候殺死對方而無罪的。所以這就是一個社會公德的底線,不管貧富都要遵守這一底線,不遵守不行。雖然暴利些,但是從社會公平和道德公平意義上來說是國家法制的准繩,是對是對不良思想的人的一種法律之外的震懾,一種道德震懾,是法律公益的最大支持。而現時社會模糊了這個重要點,法律和道德相悖,甚至於殺人犯被政府抓了,受害者連在刑場手刃仇人的機會都沒有,讓很多人壞人有恃無恐,甚至於有錢人可以出錢了事。國家法律把人的恥辱和精神打擊歸納到可以用錢來買,還有價格,這才是社會公德淪喪的關鍵點。每個人都知道尊嚴如果可以用錢來換的話就不是人類聖神的尊嚴了,那就等同於街邊的垃圾了。一個尊嚴都沒有的社會何來道德?何來管理?在人口如此眾多的國度內心憋著如此巨大的憤恨無法排解才是社會道德扭曲,人性泯滅的源頭。金錢等於尊嚴,因為尊嚴可以用金錢買。這和在菜市場論斤稱兩買尊嚴有何區別?那這還叫尊嚴嗎?這也從根本上說明國家和人,人在這個社會是處於什麼狀態。所以人命是有價格,每個人在頭上可以插標論價的,只是賣人的地方是在法院而已。面對受害人沒錢取得證據,沒有錢請到律師幫助,沒有錢和時間了解法律知識法律是如何保護善良但沒錢的受害者的?然而這種人在社會的比例有多大?由此而論法律是不是只保護富人和壞人的道德公益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