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認知模式
『壹』 德育模式有哪些
一、認知模式
道德教育的認知模式是當代德育理論中流行最為廣泛、占據主導地位的德育學說,它是由瑞士學者皮亞傑提出,而後由美國學者科爾伯格進一步深化的。該模式假定人的道德判斷力按照一定的階段和順序從低到高不斷發展,道德教育的目的就在於促進兒童道德判斷力的發展及其行為的發生。
認知模式的特色在於:一是提出以公正觀發展為主線的德育發展階段理論;二是建構了較為科學的道德發展觀,提出智力與道德判斷力關系的一般觀點;三是通過實驗建立了嶄新的學校德育模式。
二、體諒模式
體諒或學會關心的道德教育模式形成於20世紀70年代,為英國學校德育學家彼得•麥克費爾和他的同事所創。
體諒模式的特色在於:有助於教師較全面地認識學生在解決特定的人際一社會問題的各種可能反應;有助於教師較全面地認識學生在解決特定的人際一社會問題時可能遭到的種種困難,以便更好地幫助學生學會關心;它提供了一系列可能的反應,教師能夠根據它們指導學生圍繞大家提出的行動方針進行講座或角色扮演的主題。
三、社會模仿模式
社會模仿模式主要是美國的班杜拉創立的,該模式認為人與環境是一個互動體,人既能對刺激作出反應,也能主動地解釋並作用於情境。
社會模仿模式可資借鑒的地方在於:在探討道德教育與行為形成方面,社會學習理論的許多成果值得借鑒,對我們加強道德知識教育和行為習慣培養有較大啟迪作用;強調自我效能,注重個體自我評價能力的培養,努力引導學生學會自我強化。
四、價值澄清模式
價值澄清模式的代表人物是美國的拉斯、哈明、西蒙等人。這種模式著眼於價值觀教育,試圖幫助人們減少價值混亂並通過評價過程促進統一的價值觀的形成。其目的是通過選擇、贊揚和實踐過程來增進賦予理智的價值選擇。
價值澄清模式認為,人們的價值觀並不是一種固定的觀點或永恆不變的真理,而是建立在個體親身經歷的社會經驗基礎上的一種指南。因此,要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就必須經過選擇、評價和按這些價值觀行動的過程。
教師在課堂中,利用專門設計的方法和練習,通過創造一種沒有威脅的、非強制的、「柔和」的對話環境,幫助學生運用到現存的理念和行動中,幫助學生澄清價值觀。
五、發展模式
認知發展道德教育模式的著名代表人物是美國心理學家、教育家柯爾伯格。他反對相對主義的道德價值觀,主張建立普遍的道德價值。道德判斷的重要假設:
①道德判斷形式反映個體道德判斷水平。道德判斷有內容與形式之別。所謂道德判斷內容就是對道德問題所作的「該」或「不該」、「對」或「錯」的回答;所謂道德判斷形式指的是判斷的理由以及說明過程中所包含的推理方式。後者反映個體的道德判斷水平。
②個體的道德判斷形式處於不斷發展之中。
他設計了「兩難故事法」用以測定青少年的道德發展水平和階段,並提出了著名的道德發展「三水平六階段」學說,即: 前習俗道德水平(階段1—— 懲罰與服從, 階段2——個人的工具主義目的與交換) 。
習俗道德水平(階段3—— 相互的人際期望、人際關系與人際協調, 階段4——社會制度和良心維持);後習俗道德水平(階段5——至上的權力、社會契約或功利, 階段6——普遍性倫理原則)。
『貳』 認知性道德發展模式實施德育的方法和策略有哪些
認知性道德發展模式實施德育的方
法和策略主要包括:
1
、
了解學生當前專的道德發展水平。
2
、
運用道德難屬題引起學生的意見分歧和認知失衡。
3
、
向學生揭示比他們高一階段的道德推理方式。
4
、
引導學生在比較中自動接受比自己原有道德推理方式更為
合理的推理方式。
5
、
鼓勵學生把自己的道德判斷付諸行動。
『叄』 認知性道德發展模式的理論假設
道德判斷內容抄即對道德問題所作襲的當或不當、對或錯的回答;道德判斷形式指道德判斷的理由及說明理由過程中所含的推理方式。後者反映個體的道德判斷水平。
布萊特效應:兒童在討論道德兩難問題時,能夠理解和同化高於自己一個階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方式,拒斥低於自己的發展階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方式。
德育的發展性原則:要求根據兒童已有的發展水平確定教育內容,創造機會讓學生接觸和思考高於其一個階段的道德理由和道德推理方式,造成學生認知失衡,引導學生在尋求新的認知平衡之中不斷地提高道德判斷水平。
道德判斷發發展的階段:三階段(前習俗水平、習俗水平、後習俗水平)六階段(以懲罰與服從 為定向、以工具理性的相對主義為定向、以人與人之間和諧一致或「好男孩-好女孩」為定向、以法律與秩序為定向、以法定的社會契約為定向、以普通的倫理原則為定向)
『肆』 認知性道德發展模式中的道德兩難問題與體諒模式中的人際互動情境問題有何異同
ageing of population;aged tendency of popu...
『伍』 怎樣論述認知性道德發展模式對我國學校德育改革的啟示
禮義、道德、孝順,中華民族古已有之,不過在文革時已經被摒棄些時,這個過程是立之千年毀之一旦,如今我們是逐步恢復。例如,在學校,小孩從小培養道德、法律意識;在單位提倡現代文明禮貌;在社會活動中建立信用監督體系;在民眾中樹立和表彰英模等等。
『陸』 當代西方德育理論與模式有哪三種
西方學校的德育模式。
(1)道德認知發展模式,代表人物是美國道德心理學家科爾伯格等,認為道德教育的關鍵是發展兒童認知 判斷的能力,他們把兒童道德判斷能力的發展分為三個水平六個階段,道德教育只有遵循階段發展的規律,才 能獲得成功。
(2)社會學習德育模式,代表人物是美國的班杜拉、米切爾等人。認為品德發展是社會實際影響作用的結 果,因而十分注重社會榜樣、觀察學習等在激發動機促進學生品德發展中的作用。
(3)人本主義德育模式,代表人物是心理學家羅傑斯、馬斯洛等,認為人生來具有自我實現的內在趨向, 只有尊重人的發展,施以合理的教育,人就能獲得充分的發展,成為健全有效能的人。
(4)價值澄清模式,代表人物為美國拉斯、哈明、西蒙等人,認為社會是變化發展著的,不能僅傳授某種 固定的價值觀點,而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如何分析不同的道德價值,善於在復雜的社會情境中作出明智的抉擇。
(5)體諒德育模式,代表人物是英國的麥克菲爾等,認為在品德結構中最重要的是發展、關心、體諒別人 ,只要兒童能形成從別人的觀點和立場出來考察自己的道德行為,就能發展成有道德的社會公民。
(6)理論基礎建構模式,代表人物是詹姆斯·謝弗,謝弗對教師如何作出道德決定的關注超過考察學生是 如何進行同樣的決定,它的模式可以為那些願意開始實施道德教育計劃教師提供指導和鼓舞。
(7)價值分析模式,代表人物是羅爾德·庫姆斯、米而頓·穆克斯、詹姆斯·查德威克等人,該模式在於 幫助學生學習社會,學會以一種高度系統循序漸進的方法來作出道德決定,准確估計道德價值。他們提出價值 分析更注重教學法。為了幫助學生處理解決價值問題,安排了分步程序。
(8)品德教育教程模式,代表人物是美國威爾遜等,針對學生不具備一般道德知識和行為規范的問題,強 調發展正規教程的品德教育。
(9)社會行動德育模式,代表人物是美國的弗雷德·紐暑,他提出了為了公民的行動而改變課程的主要注 意中心,模式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發現、探索和解決社會問題的能力,建議學生既要學習有關課程也要參加社會 活動。
(10)三位一體的德育模式,認為人的道德行為是由道德認知、道德判斷、道德行動三大要素構成的,只 有個體同時具備這三種內在一致的要素,融為一體,他的行為才能是道德的。為此,德育要根據這三個要素設 計完整的教育規劃,研究防止各種不利影響,使道德知識教學與個體的道德行動相一致。
(11)四位一體的德育模式提出,必須從知、情、意、行道德的完整本質出發,強調德育工作的整體性, 把學校德育放在學校工作的整個過程中進行。即既注重道德知識教學,也重視通過各科教學進行;既注重知識 的領會,情感的培養,更應注重具體的行為表現。
『柒』 道德認知發展模式是怎麼回事
認知發展道德教育模式的著名代表人物是美國心理學家、教育家柯爾伯格。他反對相對主義的道德價值觀,主張建立普遍的道德價值。
①道德判斷形式反映個體道德判斷水平。
道德判斷有內容與形式之別。所謂道德判斷內容就是對道德問題所作的「該」或「不該」、「對」或「錯」的回答;所謂道德判斷形式指的是判斷的理由以及說明過程中所包含的推理方式。後者反映個體的道德判斷水平。
②個體的道德判斷形式處於不斷發展之中。
他設計了「兩難故事法」用以測定青少年的道德發展水平和階段,並提出了著名的道德發展「三水平六階段」學說,即: 前習俗道德水平(階段1—— 懲罰與服從,
階段2——個人的工具主義目的與交換) ; 習俗道德水平(階段3—— 相互的人際期望、人際關系與人際協調, 階段4——社會制度和良心維持)
;後習俗道德水平(階段5——至上的權力、社會契約或功利, 階段6——普遍性倫理原則)。
個體的道德判斷處於不斷發展之中,經歷性質不同但有相互關聯的三種水平和六個階段;上述三種水平和六個階段按照不變的順序由低到高逐步展開;更高層次和階段的道德推理能兼容更低層次和階段的道德推理方式;反之,則不能。
③沖突的交往和生活情境最適合於促進個體道德判斷力的發展。
第一,道德的發展是學習結果,這種學習不同於知識和技能的學習。
第二,道德的發展有賴於個體的道德自主性。道德不可能從外部強加於人,而是個體內部狀態與外界交互作用的產物。
第三,沖突的交往和生活情境最適合於促進個體道德判斷力的發展。
『捌』 認知性道德發展模式實施德育的方法和策略有哪些
(1)理論假設(A道德發展論,B道德教育論);(2)圍繞道德兩難問題的版小組討論(A 道德權兩難問題及其設計,B道德討論中的引入性提問,C道德討論中的深入性提問);(3)簡要的評論(A認知模式的缺陷,B 認知模式的特色及其對我國學校德育改革的啟示)。
『玖』 道德教育的認知模式是誰提出的
它是由瑞士學者皮亞傑提出,而後由美國學者科爾伯格進一步深化的。提出者應該是皮亞傑
『拾』 避免灌輸與說教而大量使用道德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角色認知和主動思考的德育模式,除道德認知模式外
通過設置道德問題情境開展德育工作的德育模式有:道德認知模式、體諒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