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經相若

道德經相若

發布時間: 2022-05-03 17:52:06

1. 求《道德經》的原文,正宗老子寫的原文繁體的

道 德 經
壹章(45)
道,可道,非恆道。名,可名,非恆名。無名,天的之始;有名,萬物之毋
。估常無欲,似觀其秒;常有欲,似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胃之玄。玄之雙玄,眾秒之門。
二章(46)
天下皆蜘美之為美,斯惡巳;皆蜘善之為善,斯不善矣。有無相生,難楊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也。是似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做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攻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似不去。
三章(47)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是似聖人之治,墟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蜘無欲。使夫蜘不敢弗為而巳,則無不治。
四章(48)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蜘誰之子,橡蒂之先。
伍章(49)
天的不仁,似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似百牲為芻狗。天的之間,其優橐龠呼?墟而不屈,動而愈出。哆聞數窮,不如守中。
六章(50)
穀神不屎,是胃玄牝。玄牝之門,是胃天的根。錦錦若存,用之不勤。
七章(51)
天長的玖。天的所似能長且玖者,似其不咱生,估能長生。是似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似其無私邪?估能成其私。
八章(52)
上善若水。水善梨萬物而不爭,居眾人之所惡,估幾於道。居善的,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惟不爭,估無尤。
九章(53)
持而盈之,不如其巳。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瞞堂,摸之能守。富貴而驕,咱遺其咎。攻遂身腿,天下之道。
拾章(54)
栽營魄抱壹,能無離呼?專氣至揉,能如櫻兒呼?修除玄攬,能無疵呼?愛民治國,能無智呼?天門開闔,能為雌呼?明白四達,能無蜘呼?生之、畜之,生而不有,長而不宰。是為玄德。
拾壹章(55)
三拾輻拱壹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似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護牖似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估有之似為梨,無之似為用。
拾二章(56)
伍色令人木盲;伍音令人洱聾;伍味令人口爽;池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似聖人為腹不為木,估去彼取此。
拾三章(57)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呵胃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胃寵辱若驚。呵胃貴大患若身?吾所似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呵患?估貴似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似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
拾四章(58)
視之不見,名曰微;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夷。此三者,不可至詰,估混而為壹。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繩繩兮不可名,復歸於物。是胃無壯之壯,無物之橡,是胃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執咕之道,似御今之有。能蜘咕始,是胃道記。
拾伍章(59)
咕之善為道者,微秒玄通,深不可識。夫惟不可識,估強為之蓉:豫兮,若冬涉川;優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其若菱釋;敦兮,其若撲;礦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似止?靜之徐清。孰能安似玖?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惟不盈,估能蔽而新成。
拾六章(60)
至墟極,守靜篤。萬物並做,吾似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復命曰常,蜘常曰明。不蜘常,妄做,兄。蜘常蓉,蓉乃公,公乃逛,逛乃天,天乃道,道乃玖,歿身不殆。
拾七章(61)
太上,不蜘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促焉,
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攻成事遂,百牲皆胃:「我咱然」。
拾八章(62)
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哮磁;國家昏亂,有忠臣。
拾九章(63)
絕聖棄智,民梨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哮磁;絕巧棄梨,盜賊無有。此三者似為文,不促。估令有所屬:見素抱撲,秒思寡慾,絕學無優。
二拾章(64)
惟之與阿,相去幾呵?美之與惡,相去若呵?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
其抹央栽!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獨泊兮,其抹挑;噸噸兮,如櫻兒之抹孩;儡儡兮,若無所歸。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栽,噸噸兮!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淡兮,其若海,望兮,若無止。眾人皆有似,而我獨頑似鄙。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毋。
二拾壹章(65)
孔德之蓉,惟道是從。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咱今及咕,其名不去,似閱眾甫。吾呵似蜘眾甫之壯栽?似此。
二拾二章(67)
「曲則全,汪則矗,哇則盈,敝則新,秒則得,哆則惑。」是似聖人抱壹為天下式。不咱見,估明;不咱是,估彰;不咱伐,估有攻;不咱矜,估長。夫惟不爭,估天下摸能與之爭。咕之所胃「曲則全」者,豈墟言栽!誠全而歸之。
二拾三章(68)
希言咱然。估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的。天的尚不能玖,
而況於人呼?估從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信不促焉,有不信焉。
二拾四章(66)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咱見者不明;咱是者不彰;咱伐者無攻;咱矜者不長。其茬道也,曰餘食贅形,物或惡之,估有道者不居。
二拾伍章(69)
有物混成,先天的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碉行而不殆,可似為天的毋。吾不蜘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世,世曰遠,遠曰反。估道大,天大,的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壹焉。人法的,的法天,天法道,道法咱然。
二拾六章(70)
重為輕根,靜為澡君。是似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奈呵萬乘之主,而似身輕天下?輕則失根,澡則失君。
二拾七章(71)
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鍵而不可開;
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似聖人常善救人,估無棄人;常善救物,估無棄物。
是胃神明。估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胃要秒。
二拾八章(72)
蜘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常德不離,復歸於櫻兒。蜘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促。常德乃促,復歸於撲。蜘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撲撒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棺長。估大制無割。
二拾九章(73)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巳。天下神器,不可為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物,或行或隨,或墟或吹,或強或羸,或挫或隳。是似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三拾章(74)
似道佐人主者,不似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居,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兄年。善有果而巳,不似取強。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巳,果而勿強。物壯則老,是胃不道,不道早巳。
三拾壹章(75)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估有道者不居。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估兵者非君子之器。不祥之器,不得巳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志於天下矣。吉事尚左,兄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似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似悲哀泣之,戰勝似喪禮處之。
三拾二章(76)
道常無名。撲雖爾,天下摸能臣。喉逛若能守之,萬物將咱賓。天的相合,
似降甘露,民摸之令而咱均。始制有名,名亦即有,夫亦將蜘止。蜘止可似不殆。譬道之茬天下,優川穀之於江海。
三拾三章(77)
蜘人者智,咱蜘者明;勝人者有力,咱勝者強。蜘促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玖。屎而不亡者壽。
三拾四章(78)
大道乏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而生而不辭,攻成而不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可名於爾;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似其終不咱為大,估能成其大。
三拾伍章(79)
執大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坪泰。樂與餌,過客止。道之出口,淡呼其無味,視之不促見,聽之不促聞,用之不促即。
三拾六章(80)
將欲歙之,必估張之;將欲弱之,必估強之;將欲廢之,必估興之;將欲取之,必估與之。是胃微明。揉弱勝剛強。漁不可脫於淵,國之梨器不可似示人。
三拾七章(81)
道恆無名,喉逛若能守之,萬物將咱化。化而欲做,吾將鎮之似無名之撲。
無名之撲,夫亦將不欲。不欲似靜,天的將咱正。
三拾八章(1)
上德不德,是似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似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似為;下德無為而有似為。上仁為之而無似為;上義為之而有似為。上禮為之而摸之應,則攘臂而扔之。估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似大丈夫居其厚,不居其薄;居其實,不居其華。估去彼取此。
三拾九章(2)
昔之得壹者:天得壹似清;的得壹似甯;神得壹似靈;谷得壹似盈;喉得壹似為天下正。其至之。天無似清,將恐裂;的無似甯,將恐廢;神無似靈,將恐歇;谷無似盈,將恐竭;喉逛無似貴高,將恐蹶。估貴似賤為本,高似下為基。是似喉逛咱胃「孤」、「寡」、「不穀」。此非似賤為本椰?非呼?估至數譽無譽。是估不欲祿祿如玉。珞珞如石。
四拾章(4)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四拾壹章(3)
上仕聞道,勤而行之;中仕聞道,若存若亡;下仕聞道,大笑之。不笑不促似為道。估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腿,夷道若類,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促,建德若偷;質真若俞,大坊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橡無形。」道隱無名,夫惟道,善始且善成。
四拾二章(5)
道生壹,壹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似為和。人之所惡,惟「孤」、「寡」、「不穀」。而逛公似為稱。估,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屎」,吾將似為教父。
四拾三章(6)
天下之至揉,池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似蜘無為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四拾四章(7)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哆?得與亡孰病?是估,甚愛必大費,哆藏必厚亡。
蜘促不辱,蜘止不殆,可似長玖。
四拾伍章(8)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矗若屈,大巧若出,大辯若訥。澡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四拾六章(9)
天下有道,卻走馬似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禍摸大於不蜘促;咎摸大於欲得。估,蜘促之促,常促矣。
四拾七章(10)
不出護,蜘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蜘彌秒。是似聖人不行而蜘,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四拾八章(11)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雙損,似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似無事。及其有事,不促似取天下。
四拾九章(12)
聖人常無心,似百牲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聖人茬天下,歙歙焉,為天下渾其心,聖人皆孩之。
伍拾章(13)
出生入屎。生之徒,拾有三;屎之徒,拾有三;人之生,動之屎的,亦拾有三。夫呵估?似其生之厚。蓋聞善攝生者,菱行不遇兕唬,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唬無所措其爪,兵無所蓉其刃。夫呵估?似其無屎的。
伍拾壹章(14)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似萬物摸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摸之命而常咱然。估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停之毒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胃玄德。
伍拾二章(15)
天下有始,似為天下毋。即得其毋,似蜘其子。即蜘其子,復守其毋,沒身不殆。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啟其兌,擠其事,終身不救。見爾曰明,守揉曰強。用其光,復歸其明,無遺身殃,是為習常。
伍拾三章(16)
使我介然有蜘,行於大道,惟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徑。朝甚除,田甚蕪,倉甚墟,服文采,帶梨劍,厭飲食,材貨有餘,是為盜竽。非道也栽!
伍拾四章(17)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似祭祀不輟。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邦,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估似身觀身,似家觀家,似鄉觀鄉,似邦觀邦,似天下觀天下。吾呵似蜘天下然栽?似此。
伍拾伍章(18)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骨弱筋揉而握固。抹蜘牝牡之合而□做,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嘎,和之至也。蜘和曰常,蜘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物壯則老,胃之不道,不道早巳。
□〔浚(去『山』換『血』)〕zui1。
伍拾六章(19)
蜘者不言,言者不蜘。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胃玄同。估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梨,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估為天下貴。
伍拾七章(20)
似正治國,似奇用兵,似無事取天下。吾呵似蜘其然栽?似此:天下哆忌諱,而民彌貧;人哆梨器,國家滋昏;人哆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哆有。估聖人雲:「我無為,而民咱化;我好靜,而民咱正;我無事,而民咱富;我無欲,而民咱撲。」
伍拾八章(21)
其政悶悶,其民醇醇;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禍兮,福之所椅,福兮,禍之所伏。孰蜘其極?其無正。正復為奇,善復為妖。人之迷,其日固玖!是似聖人坊而不割,廉而不劌,矗而不肆,光而不耀。
伍拾九章(22)
治人、事天,摸若嗇。夫為嗇,是胃早服,早服胃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摸蜘其極。摸蜘其極,可似有國。有國之毋,可似長玖。是胃深根固柢,長生玖視之道。
六拾章(23)
治大國若烹爾鮮。似道位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估德交歸焉。
六拾壹章(24)
大國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牝常似靜勝牡,似靜為下。估大國似下爾國,則取爾國;爾國似下大國,則取大國。估或下似取,或下而取。大國不過欲兼畜人,爾國不過欲入事人。夫兩者各得所欲,大者宜為下。
六拾二章(25)
道者,萬物之奧。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似市尊,美行可似咖人。人之不善,呵棄之有?估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璧似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咕之所似貴此道者呵?不曰:球似得,有罪似免邪?估為天下貴。
六拾三章(26)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爾哆秒,報怨似德。圖難於其楊;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做於楊;天下大事,必做於細。是似聖人終不為大,估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哆楊必哆難。是似聖人優難之,估終無難矣。
六拾四章(27)
其安楊持;其抹挑楊煤;其脆楊泮;其微楊撒。為之於抹有,治之於抹亂。
合抱之木,生於毫抹;九層之台,起於累土;竿裏之行,始於促下。為者敗之;
持者失之。是似,聖人無為,估無敗;無持,估無失。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似聖人慾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似輔萬物咱然而不敢為。
六拾伍章(28)
咕之善為道者,非似明民,將似愚之。民之難治,似其智哆。估似智治國,
國之賊;不似智治國,國之福。蜘此兩者亦稽式。常蜘稽式,是胃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
六拾六章(29)
江海所似能為百穀逛者,似其善下之,估能為百穀逛。是似聖人慾上民,必似言下之;欲先民,必似身後之。是似聖人居上而民不重,居前而民不害。是似天下樂推而不厭。似其不爭,估天下摸能與之爭。
六拾七章(32)
天下皆胃我道大,似不肖。夫惟大,估似不肖。若肖,玖矣其細也夫!我有三寶,持而保之:壹曰磁,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磁,估能勇;儉,估能廣;不敢為天下先,估能成器長。今舍磁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屎矣。夫磁,似戰則勝,似守則固。天將救之,似磁衛之。
六拾八章(33)
善為仕者,不武。善戰者,不奴。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胃不爭之德,是胃用人之力,是胃配天,咕之極。
六拾九章(34)
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村,而腿遲。」是胃行無
行,攘無臂,執無兵,乃無敵矣。禍摸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估杭兵相若,
哀者勝矣。
七拾章(35)
吾言甚楊蜘,甚楊行。天下摸能蜘,摸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惟無蜘,
是似不我蜘。蜘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似聖人被褐而懷玉。
七拾壹章(36)
蜘不蜘,上,不蜘不蜘,病。聖人不病,似其病病,是似不病。
七拾二章(37)
民不畏威,則大威至。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惟不厭,是似不厭。是似聖人咱蜘不咱見,咱愛不咱貴。估去彼取此。
七拾三章(38)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此兩者,或梨或害。天之所惡,孰蜘其估?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咱來,姍然而善煤。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七拾四章(39)
民不畏屎,奈呵似屎懼之?若使民常畏屎,而為奇者,吾得執而殺之,孰敢?常有司殺者殺。夫代司殺者殺,是胃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傷其手矣。
七拾伍章(40)
民之飢,似其上食稅之哆,是似飢。民之不治,似其上之有為,是似不治。
民之輕屎,似其上球生之厚,是似輕屎。夫惟無似生為者,是賢於貴生。
七拾六章(41)
人之生也揉弱,其屎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揉脆,其屎也枯槁。估堅強者屎之徒,揉弱者生之徒。是似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居下,揉弱居上。
七拾七章(42)
天之道,其優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促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促。人之道,則不然:損不促似奉有餘。孰能有餘似奉天下?惟有道者。是似聖人為而不恃,攻成而不居,其不欲見賢。
七拾八章(43)
天下摸揉弱於水,而攻堅強者摸之能勝,似其無似楊之。弱之勝強,揉之勝剛,天下摸不蜘,摸能行。是似聖人雲:「受國之垢,是胃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逛。」正言若反。
七拾九章(44)
和大怨,必有餘怨,安可似為善?是似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有德司契,
無德司沏。天道無親,恆與善人。
八拾章(30)
爾邦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屎而不遠徒。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邦相望,雞吠之聲相聞,民至老屎,不相往來。
八拾壹章(31)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蜘者不博,博者不蜘。聖人不積,即似為人己愈有,即似與人己愈哆。天之道,梨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老子道德經終◇

2. 為什麼故抗兵相若,則哀兵必勝

《道德經》六十九章中「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哀兵必勝,出自此處。然,陳鼓應先生依據《說文》解「哀」有慈的意思。並解該句為:所以,兩軍相當的時候,慈悲的一方可以取得勝利。 現代漢語詞典等對其解釋,大都是這樣的:意思是對抗的兩軍,充滿悲憤心情的一方,必定能獲得勝利。後來用來指受壓迫而擁有正義的隊伍陣營,一定可以取得勝利。常用以鼓勵處於劣勢的一方堅定必勝的信心。 依古意及上下文語境,似乎「慈悲」一說更符合《道德經》之本意。 《道德經》六十九章中「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哀兵必勝,出自此處。然,陳鼓應先生依據《說文》解「哀」有慈的意思。並解該句為:所以,兩軍相當的時候,慈悲的一方可以取得勝利。 現代漢語詞典等對其解釋,大都是這樣的:意思是對抗的兩軍,充滿悲憤心情的一方,必定能獲得勝利。後來用來指受壓迫而擁有正義的隊伍陣營,一定可以取得勝利。常用以鼓勵處於劣勢的一方堅定必勝的信心。 依古意及上下文語境,似乎「慈悲」一說更符合《道德經》之本意。 附:六十九章 [原文]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①,而為客②;不敢進寸,而退尺。"是謂行無行③;攘無臂④;扔無敵⑤;執無兵⑥。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⑦,哀⑧者勝矣。 [譯文]用兵的人曾經這樣說,「我不敢主動進犯,而採取守勢;不敢前進一步,而寧可後退一尺。」這就叫做雖然有陣勢,卻像沒有陣勢可擺一樣;雖然要奮臂,卻像沒有臂膀可舉一樣;雖然面臨敵人,卻像沒有敵人可打一樣;雖然有兵器,卻像沒有兵器可以執握一樣。禍患再沒有比輕敵更大的了,輕敵幾乎喪失了我的「三寶」。所以,兩軍實力相當的時候,悲痛的一方可以獲得勝利。[注釋]1、為主:主動進攻,進犯敵人。2、為客:被動退守,不得已而應敵。3、行無行:行,行列,陣勢。此句意為:雖然有陣勢,卻像沒有陣勢可擺。4、攘無臂:意為雖然要奮臂,卻像沒有臂膀可舉一樣。

3. 道德經和易經有何不同

intleboy202 :你好。
《道德經》主要講的是:
宮庭檔案中保存的、極其重要的、供治國者使用的古中國哲學、政治、軍事、倫理……等方面的思想、原則、格言、或警句、等等。
《道德經》的上述內容,代表著老子和老子之前的許多古中國先哲的實踐和積累。那麼,是哪些古中國的先哲呢?具體的人名,老子沒有提,我們今天已很難知道了。

《易經》是群經之首、也是群經之始。它是中華文化的總源頭。《易經》內容包羅萬象涉及的范圍很廣。對中國的道家、儒家、文學、數學、哲學、中醫、軍事、政治、民俗等都產生了重要影響,所以說《易經》是解開宇宙人生幸福密碼的一部寶典。《道德經》是道家學派的重要經典,作者老子,《周易》與《道德經》總體思想是一致的,可以說是老子發揚了《周易》思想,創造出了《道德經》。
《周易》與《道德經》是我國古代先民智慧的結晶,在我國乃至世界文化史上有著重要的學術地位,它們都有著獨具特色的辯證思維。下面淺談一下兩者的異同。
一,相同點:
1.都有陰陽理論。
《周易》中講「一陰一陽謂之道,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 系辭講:「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人與義。《道德經》說:「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道生之,德畜之,物行之。」
2.都揭示了世界萬物的來源。
《周易》認為:「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於四時。」「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近取諸物,遠取諸身,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道德經》說:「道生之,德畜之,物行之,勢成之。」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3.都提出萬物之間相互轉化,物極必反的哲學觀點。
《周易》中講:「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像,在地成形,變化見矣。剛柔相摩,八卦相盪。」「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龍戰於野,其血玄黃;鳴謙,上用行師征異國;君子暴變,小人革面」。「天地不交,而萬物不興。」
《道德經》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禍莫大於輕敵,故抗兵相若,衰兵勝矣。」「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4.都提倡謙讓、誠信、團結的思想。
《周易》中說:「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易曰:「負且乘致寇至」盜之招也。」「先迷失道,後順得常;坤載萬物,德合無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括囊,無咎無譽。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有孚攣如,富以其鄰。無平不頗,無往不復。厥孚交如,信以發志也。」「習坎有孚,維心亨,行有尚。君子如遁,小人否也。小人用壯,君子用罔。」「君子以恐懼修身。」「眾允之,志上行也。有孚不終,乃亂乃萃,若號,一握為笑。有孚發若,信以發之也。君子以恐懼修身。」

4. 老子在道德經都說過哪些話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2.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3.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也。

4.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5.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6.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7.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8.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9.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10.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1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2.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1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14.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15.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6.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17.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朴,少思寡慾,絕學無憂。

18.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9.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20.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

21.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22.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23.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24.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25.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26.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7.重為輕根,靜為躁君。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28.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29.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30.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31.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32.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33.譬道之在天下,猶川穀之於江海。

3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35.將欲歙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之;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取之,必故與之。是謂微明。

36.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37.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38.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39.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40.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為天下正。

41.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42.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

4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44.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稱。

45.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46.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47.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48.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

49.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50.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51.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52.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

53.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54.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55.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56.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57.聖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

58.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59.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於死地,亦十有三。

60.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61.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成之熟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62.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余;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邦,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63.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更多老子名言敬請關注古典文學網的相關文章。

64.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65.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人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聖人雲:「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朴。」

66.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67.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復為奇,善復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68.治人事天,莫若嗇。

69.治大國,若烹小鮮。

70.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則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則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過欲兼畜人,小邦不過欲入事人。夫兩者各得所欲,大者宜為下。

71.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72.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73.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74.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75.民之從事,常於幾 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76.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77.江海之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穀王。是以聖人慾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78.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79.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80.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81.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82.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83.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

84.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聖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85.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86.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87.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

88.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89.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而殺之,孰敢?

90.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

91.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92.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93.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94.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

95.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更多老子名言敬請關注古典文學網的相關文章。

96.和大怨,必有餘怨;報怨以德,安可以為善?

97.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

98.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9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00.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5. 道德經 名句

1.道可來道,非常道。
2.上善若水。源
3.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4.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5.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6.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7.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8.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6. 道德經原文哪一個才是

真正的原版 馬王堆漢墓帛書本《道德經》全文:《德經》 《道經》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也。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也。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也。上禮為之,而莫之應也,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泊也,而亂之首也。
前識者,道之華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居其實而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其至之也。天毋已清將恐裂;謂地毋已寧將恐發;謂神毋已靈將恐歇;謂谷毋已盈將恐渴;謂侯王毋已貴以高將恐蹶。故必貴而以賤為本,必高矣而以下為基。夫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穀,此其以賤之本與?非也。故致數與無與。是故不欲祿祿若玉,珞珞若石。
上士聞道,堇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費,進道如退,夷道如類。」
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廣德如不足,建德如輸,質真如渝。大方無隅,大器免成,大音希聲。
天象無刑,道隱無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反也者,道之動也;弱也者,道之用也。

天下之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中氣以為和。
天下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自名也。勿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人所教,夕議而教人。故強良者不得死,我將以為學父。
天下之至柔,馳騁於天下之致堅;無有入於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盅,其用不窘。大直如詘,大巧如拙,大贏如,躁勝寒,靚勝炅,請靚可以為天下正。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
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於欲得。故知足之足,恆足矣。
不出於戶,以知天下;不窺於牖,以知天道;其出也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弗為而成。
為學者日益,聞道者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恆無事;及其有事也,不足以取天下。
聖人恆無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聖人之在天下,歙歙焉,為天下渾心;百姓皆屬其耳目,聖人皆孩之。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生生。動皆之死地之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也。蓋聞善執生者,陵行不辟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揣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也?以其無死地焉。
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刑之,而器成之。是以萬物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也。夫莫之爵,而恆自然也。
道,生之,畜之,長之,遂之,亭之,毒之,養之,復之。生而
弗有也,為而弗恃也,長而弗宰也,此之謂玄德。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
塞其悶,閉其門,終身不堇。啟其悶,濟其事,終身不救。見小曰明,守柔曰強;用其光,復歸其明,毋遺身殃,是謂襲常。
使我介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民甚好解。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采,帶利劍,厭食而齎財有餘,是謂盜誇。盜誇,非道也。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絕。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餘。修之鄉;其德乃長。修之邦,其德乃豐。修之天下,其德乃博。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茲?以此。
含德之厚者,比於赤子。蜂蠍蛇弗螫,攫鳥猛獸弗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會而脧怒,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愛,和之至也。和曰常,知和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物壯即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知者弗言,言者弗知。塞其悶,閉其門,和其光,同其塵,銼其銳而解其紛,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亦不可得而淺。故為天下貴。
以正之邦,以畸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也哉?夫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民多利器,而邦家茲昏;人多知,而何物滋起;法物滋章,而盜賊多有。是以聖人之言曰:我無為也,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朴。
其正閔閔,其民屯屯。其正察察,其邦夬夬。禍,福之所倚;福,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復為奇,善復為祅。人之迷也,其日固久矣。是以方而不割,兼而不剌,直而不紲,光而不眺。
治人事天,莫若嗇。夫惟嗇,是以早服。早服是謂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也。
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傷人也。非其申不傷人也,聖人亦弗傷也。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牝也。天下之郊也,牝恆以靚勝牡。為其靚也,故宜為下。大邦以下小邦,則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則取於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故大邦者不過欲兼畜人,小邦者不過欲入事人。夫皆得其欲,則大者宜為下。
道者,萬物之注也;善人之葆也,不善人之所葆也。美言,可以市;奠行,可以賀人。人之不善,何棄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卿,雖有共之璧以先四馬,不善坐而進此。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與?故為天下貴。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於其易也,為大於其細也。天下之難作於易,天下之大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於無難。
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謀也;其脆也,易判也;其微也,易散也。為之於其未有也,治之於其未亂也。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成之台,作於累土。百仞之高,始於足下。為之者敗之,執之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也,故無敗也;無執也,故無失也。民之從事也,恆於其成事而敗之。故慎終若始,則無敗事矣。是以聖人慾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而復眾人之所過;能輔萬物之自然,而弗敢為。
故曰:為道者非以明民也,將以愚之也。民之難治也,以其知也。故以知知邦,邦之賊也。以不知知邦,邦之德也。恆知此兩者,亦稽式也。恆知稽式,此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乃至大順。
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是以能為百穀王。是以聖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後之。故居前而民弗害也,居上而民弗重也。天下樂隼而弗厭也,非以其無諍與,故天下莫能與諍。
小邦,寡民,使十百人之器毋用,使民重死而遠徙,有車周無所乘之,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樂其俗,安其居;鄰邦相望,雞狗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善者不多,多者不善。聖人無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予人,已愈多。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弗爭。
天下皆謂我大,不肖。夫唯大,故不宵;若宵,細久矣。我恆有三葆之:一曰茲,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夫茲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為成事長。今舍其茲,且勇;舍其後,且先;則必死矣。夫茲,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建之,汝以茲垣之。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弗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諍之德,是謂用人,是謂天;古之極也。
用兵有言曰:「吾不敢為主而為客,吾不進寸而芮尺。」是謂行無行,攘無臂,執無兵,乃無敵矣。禍莫大於無適;無適,斤亡吾葆矣。故稱兵相若,則哀者勝矣。
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人莫之能知也,而莫之能行也。言有君,事有宗;其唯無知也,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貴矣。是以聖人被褐而懷玉。

知不知,尚矣。不知不知,病矣。是以聖人之不病,以其病病也,是以不病。
民之不畏威,則大威將至矣。
毋閘其所居,毋厭其所生。夫唯弗厭,是以不厭。是以聖人,自知而不自見也,自愛而不自貴也。故去彼取此。
勇於敢者則殺,勇於不敢則活。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天之道,不戰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彈而善謀。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若民恆不畏死,奈何以殺懼之也?若民恆是死,則而為者,吾將得而殺之,夫孰敢矣?若民恆且必畏死,則恆有司殺者。夫伐司殺者,殺;是伐大匠斫也。夫伐大匠斫者,則希不傷其手矣。
人之飢也,以其取食稅之多也,是以飢。百姓之不治也,以其上有以為也,是以不治。民之輕死,以其求生之厚也,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貴生。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仞賢強。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曰:堅強者,死之徒也;柔弱微細,生之徒也。兵強則不勝,木強則恆。強大居下,柔弱微細居上。
天下之道,猶張弓者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故天之道,損有餘而益不足;人之道,損不足而奉有餘。孰能有餘而有以取奉於天者,此有道者乎?是以聖人為而弗又,成功而弗居也。若此其不欲見賢也。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也,以其無以易之也。水之勝剛也,弱之勝強也。天下莫弗知也,而莫之能行也。故聖人之言雲曰:受邦之詬,是謂社稷之主;受邦之不祥,是謂天下之王。正言若反。
和大怨,必有餘怨焉,可以為善。是以聖右介,而不以責於人。故有德司介,無德司徹。夫天道無親,恆與善人。
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故恆無欲也,以觀其眇;恆有欲也,以觀其所噭。兩者同出,異名同謂。玄之有玄,眾眇之門。
天下皆知美,為美,惡已;皆知善,訾不善矣。有無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意聲之相和也;先後之相隨,恆也。是以聲人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昔而弗始也,為而弗之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居,是以弗去。
不上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不亂。是以聲人之治也: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恆使民無知、無欲也;使乎知不敢,弗為而己。則無不治矣。
道沖,而用之有弗盈也。淵呵!始萬物之宗。銼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呵!似或存。吾不知誰子也,象帝之先。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聲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鑰與?虛而不淈,踵而俞出。多聞數窮,不若守於中。
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之根。綿綿呵若存!用之不堇。
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是以聲人芮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無私與,故能成其私。
上善如水。水善,利萬物而有靜,居眾之所惡,故幾於道矣。居善地,心善淵,予善信,政善治,事善能,踵善時。夫唯不靜,故無尤。

7. 道德經中最勵志的句子有哪些

1、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老子《道德經》

3、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為道。

4、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5、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虆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6、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7、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老子《道德經》

8、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不爭。

9、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老子《道德經》

10、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老子《道德經》

21、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老子《道德經》

22、道勢術,以勢養道,以術謀勢。有道無持,道乃虛空,有恃無道,其恃也忽。欲動天下,當動天下之心。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

23、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老子《道德經》

24、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老子《道德經》

25、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老子《道德經》

26、清凈為天下正。

27、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

28、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29、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老子

30、多言數窮,不如守中——老子《道德經》

8. 帛書《道德經》的解讀

馬王堆漢墓帛書本《道德經》解讀
易亞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也。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也。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也。上禮為之,而莫之應也,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泊也,而亂之首也。
前識者,道之華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居其實而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其至之也。天毋已清將恐裂;謂地毋已寧將恐發;謂神毋已靈將恐歇;謂谷毋已盈將恐渴;謂侯王毋已貴以高將恐蹶。故必貴而以賤為本,必高矣而以下為基。夫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穀,此其以賤之本與?非也。故致數與無與。是故不欲祿祿若玉,珞珞若石。
上士聞道,堇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費,進道如退,夷道如類。」
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廣德如不足,建德如輸,質真如渝。大方無隅,大器免成,大音希聲。
天象無刑,道隱無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反也者,道之動也;弱也者,道之用也。
天下之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中氣以為和。
天下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自名也。勿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人所教,夕議而教人。故強良者不得死,我將以為學父。
天下之至柔,馳騁於天下之致堅;無有入於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盅,其用不窘。大直如詘,大巧如拙,大贏如絀,躁勝寒,靚勝炅,請靚可以為天下正。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
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憯於欲得。故知足之足,恆足矣。
不出於戶,以知天下;不窺於牖,以知天道;其出也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弗為而成。
為學者日益,聞道者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恆無事;及其有事也,不足以取天下。
聖人恆無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聖人之在天下,歙歙焉,為天下渾心;百姓皆屬其耳目,聖人皆孩之。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生生。動皆之死地之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也。蓋聞善執生者,陵行不辟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揣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也?以其無死地焉。
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刑之,而器成之。是以萬物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也。夫莫之爵,而恆自然也。
道,生之,畜之,長之,遂之,亭之,毒之,養之,復之。生而。
弗有也,為而弗恃也,長而弗宰也,此之謂玄德。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
塞其悶,閉其門,終身不堇。啟其悶,濟其事,終身不救。見小曰明,守柔曰強;用其光,復歸其明,毋遺身殃,是謂襲常。
使我介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民甚好解。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采,帶利劍,厭食而齎財有餘,是謂盜誇。盜誇,非道也。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絕。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餘。修之鄉;其德乃長。修之邦,其德乃豐。修之天下,其德乃博。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茲?以此。
含德之厚者,比於赤子。蜂蠍蛇弗螫,攫鳥猛獸弗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會而脧怒,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愛,和之至也。和曰常,知和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物壯即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知者弗言,言者弗知。塞其悶,閉其門,和其光,同其塵,銼其銳而解其紛,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亦不可得而淺。故為天下貴。
以正之邦,以畸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也哉?夫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民多利器,而邦家茲昏;人多知,而何物滋起;法物滋章,而盜賊多有。是以聖人之言曰:我無為也,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朴。
其正閔閔,其民屯屯。其正察察,其邦夬夬。禍,福之所倚;福,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復為奇,善復為祅。人之迷也,其日固久矣。是以方而不割,兼而不剌,直而不紲,光而不眺。
治人事天,莫若嗇。夫惟嗇,是以早服。早服是謂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也。
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傷人也。非其申不傷人也,聖人亦弗傷也。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牝也。天下之郊也,牝恆以靚勝牡。為其靚也,故宜為下。大邦以下小邦,則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則取於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故大邦者不過欲兼畜人,小邦者不過欲入事人。夫皆得其欲,則大者宜為下。
道者,萬物之注也;善人之葆也,不善人之所葆也。美言,可以市;奠行,可以賀人。人之不善,何棄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卿,雖有共之璧以先四馬,不善坐而進此。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與?故為天下貴。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於其易也,為大於其細也。天下之難作於易,天下之大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於無難。
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謀也;其脆也,易判也;其微也,易散也。為之於其未有也,治之於其未亂也。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成之台,作於累土。百仞之高,始於足下。為之者敗之,執之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也,故無敗也;無執也,故無失也。民之從事也,恆於其成事而敗之。故慎終若始,則無敗事矣。是以聖人慾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而復眾人之所過;能輔萬物之自然,而弗敢為。
故曰:為道者非以明民也,將以愚之也。民之難治也,以其知也。故以知知邦,邦之賊也。以不知知邦,邦之德也。恆知此兩者,亦稽式也。恆知稽式,此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乃至大順。
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是以能為百穀王。是以聖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後之。故居前而民弗害也,居上而民弗重也。天下樂隼而弗厭也,非以其無諍與,故天下莫能與諍。
小邦,寡民,使十百人之器毋用,使民重死而遠徙,有車周無所乘之,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樂其俗,安其居;鄰邦相望,雞狗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善者不多,多者不善。聖人無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予人,已愈多。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弗爭。
天下皆謂我大,不肖。夫唯大,故不宵;若宵,細久矣。我恆有三葆之:一曰茲,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夫茲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為成事長。今舍其茲,且勇;舍其後,且先;則必死矣。夫茲,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建之,汝以茲垣之。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弗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諍之德,是謂用人,是謂天;古之極也。
用兵有言曰:「吾不敢為主而為客,吾不進寸而芮尺。」是謂行無行,攘無臂,執無兵,乃無敵矣。禍莫大於無適;無適,斤亡吾葆矣。故稱兵相若,則哀者勝矣。
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人莫之能知也,而莫之能行也。言有君,事有宗;其唯無知也,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貴矣。是以聖人被褐而懷玉。
知不知,尚矣。不知不知,病矣。是以聖人之不病,以其病病也,是以不病。
民之不畏威,則大威將至矣。
毋閘其所居,毋厭其所生。夫唯弗厭,是以不厭。是以聖人,自知而不自見也,自愛而不自貴也。故去彼取此。
勇於敢者則殺,勇於不敢則活。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天之道,不戰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彈而善謀。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若民恆不畏死,奈何以殺懼之也?若民恆是死,則而為者,吾將得而殺之,夫孰敢矣?若民恆且必畏死,則恆有司殺者。夫伐司殺者,殺;是伐大匠斫也。夫伐大匠斫者,則希不傷其手矣。
人之飢也,以其取食稅之多也,是以飢。百姓之不治也,以其上有以為也,是以不治。民之輕死,以其求生之厚也,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貴生。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仞賢強。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曰:堅強者,死之徒也;柔弱微細,生之徒也。兵強則不勝,木強則恆。強大居下,柔弱微細居上。
天下之道,猶張弓者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故天之道,損有餘而益不足;人之道,損不足而奉有餘。孰能有餘而有以取奉於天者,此有道者乎?是以聖人為而弗又,成功而弗居也。若此其不欲見賢也。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也,以其無以易之也。水之勝剛也,弱之勝強也。天下莫弗知也,而莫之能行也。故聖人之言雲曰:受邦之詬,是謂社稷之主;受邦之不祥,是謂天下之王。正言若反。
和大怨,必有餘怨焉,可以為善。是以聖右介,而不以責於人。故有德司介,無德司徹。夫天道無親,恆與善人。
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故恆無欲也,以觀其眇;恆有欲也,以觀其所噭。兩者同出,異名同謂。玄之有玄,眾眇之門。
天下皆知美,為美,惡已;皆知善,訾不善矣。有無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意聲之相和也;先後之相隨,恆也。是以聲人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昔而弗始也,為而弗之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居,是以弗去。
不上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不亂。是以聲人之治也: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恆使民無知、無欲也;使乎知不敢,弗為而己。則無不治矣。
道沖,而用之有弗盈也。淵呵!始萬物之宗。銼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呵!似或存。吾不知誰子也,象帝之先。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聲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鑰與?虛而不淈,踵而俞出。多聞數窮,不若守於中。
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之根。綿綿呵若存!用之不堇。
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是以聲人芮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無私與,故能成其私。
上善如水。水善,利萬物而有靜,居眾之所惡,故幾於道矣。居善地,心善淵,予善信,政善治,事善能,踵善時。夫唯不靜,故無尤。
而盈之,不若其已。而梲之,不可常葆之。金玉盈室,莫之守也。貴富而驕,自遺咎也。功述身芮,天之道也。
戴營魄抱一,能毋離乎?槫氣致柔,能嬰兒乎?修除玄藍,能毋疵乎?愛民栝國,能毋以知乎?天門啟闔,能無雌乎?明白四達,能毋以知乎?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長而弗宰也,是謂玄德。
卅輻同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也。燃埴為器,當其無有,埴之用也。鑿戶牖,當其無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五色使人目明,馳騁田臘使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使人之行方,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聾。是以聲人之治也,為腹而不為目。故去罷耳此。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 寵之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也;及吾無身,有何患?故貴為身於為天下,若可以拓天下矣;愛以身為天下,汝可以寄天下。
視之而弗見,名之曰微。聽之而弗聞,名之曰希。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至計,故束而為一。一者,其上不攸,其下不忽。尋尋呵!不可名也,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忽恍。隨而不見其後,迎而不見其首。執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謂道紀。
古之善為道者,微眇玄達,深不可志。夫唯不可志,故強為之容。曰:與呵!其若冬涉水。猶呵!其若畏四鄰。嚴呵!其若客。渙呵!其若凌澤。沌呵!其若朴。湷呵!其若濁。湛呵!其若浴。濁而情之,余清。女以重之,餘生。葆此道不欲盈。夫唯不欲盈,所以能敝而不成。
至虛,極也;守情,表也。萬物旁作 ,吾以觀其復也。夫物雲雲,各復歸於其根。歸根曰情。情,是謂復命。復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亡亡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沕身不怠。
大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譽之,其次畏之,其下母之。信不足, 案有不信。猶呵!其貴言也。成功遂事,而百省謂我自然。
故大道廢,案有仁義。知情出,案有大偽。六親不和,案有孝茲。邦家昏亂,案有貞臣。
絕聲棄知,民利百負。絕仁棄義,民復畜茲。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言也,以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屬。見素抱朴,少私寡慾,絕學無憂。
唯與訶,其相去幾何?美與惡,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望呵!其未央哉!眾人熙熙,若饗於大牢。而春登台,我泊焉未兆,若嬰兒未咳。累呵!似無所歸。眾人皆有餘,我獨遺。我愚人之心也,湷湷呵!俗人昭昭,我獨昏呵!俗人蔡蔡,我獨悶悶呵!忽呵!其若海;望呵!其若無所止。眾人皆有以,我獨頑以悝。吾欲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孔德之容,唯道是從。道之物,唯望、唯忽。忽呵!望呵!中有象呵!望呵,忽呵!中有物呵!幽呵,鳴呵!中有請也。甚請、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順眾父。吾何以知眾父之然?以此。
炊者不立,自視不章,自見者不明,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曰餘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欲者弗居。
曲則金,枉則定,漥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聲人執一,以為天下牧。不自視故明,不自見故章,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長。夫唯不爭,故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全者,幾虛語哉!誠金歸之。
希言自然。飄風不終朝,暴雨不終日。孰為此?天地,而不能久有,況於人乎?故從事而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者者同於失。同於德者,道亦德之。同於失者,道亦失之。
有物昆成,先天地生。綉呵,繆呵!獨立而不垓,可以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筮,筮曰遠,遠曰反。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國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重為輕根,清為躁君。是以君子眾日行,不離其輜重。唯有環官,燕處則昭若。若何萬乘之王而以身輕於天下?輕則失本,躁則失君。
善行者無轍跡,善言者無瑕適,善數者不以籌策。善閉者,無閂鑰而不可啟也。善結者,無繩約而不可解也。是以聲人恆善人而無棄人,物無棄財,是謂神明。故善人,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齎也。不貴其師,不愛其齎,唯知乎大眯。是謂眇要。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雞。,恆德不雞;恆德不雞,復歸嬰兒。知其白,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恆德乃足,復歸於朴。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恆德不貳。德不貳,復歸於無極。朴散則為器,聖人用則為官長,夫大制無割。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弗得已。天下,神器也,非可為者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物或行或隨,或炅或吹,或強或,或培或橢。是以聲人去甚,去大,去諸。
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強於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居,楚棘生之。善者果而已矣,毋以取強焉。果而毋驕,果而毋矜,果而勿伐,果而勿得已居,是謂果而不強。物壯而老,是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夫兵者,不祥之器也;物或惡之,故有欲者弗居。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也。兵者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銛襲為上,勿美也;若美之,是樂殺人也。夫樂殺人,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矣。是以吉事上左,喪事上右;是以便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居之也。殺人眾,以悲依蒞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道恆無名 。朴唯小,而天下弗敢臣,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渝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焉。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所以不殆。俾道之在天下也,猶小谷之於江海也。
知人者,知也。自知者,明也。勝人者,有力也。自勝者,強也。知足者,富也。強行者,有志也。不失其所者,久也。死不忘者,壽也。
道,泛呵!其可左右也。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萬物歸焉而弗為主,則恆無欲也,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弗為上,可名於大。是以聲人之能成其大也,以其不為大也,故能成大。
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大,樂與餌,過格止。故道之出言也,曰:「談呵!其無味也。視之,不足見也。聽之,不足聞也。用之,不可既也。」
將欲拾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之,將欲去之,必故與之。將欲奪之,必故予之。是謂微明。友弱勝強。魚不可脫於淵,邦利器不可以視人。
道恆無名,侯王若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闐之以無名之朴。闐之以無名之朴,夫將不辱。不辱以情,天地將自正。

9. 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版《道德經》原文

易亞蘇
《道德經》馬王堆漢墓帛書本、任繼愈《老子今譯(修訂本)》(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五年版),解讀重點分篇,注釋篇章要義,點到即止。
《道德經》八十一章,九章為一篇,共九篇。第一篇:德(修養);第二篇:智(教育);第三篇:國(立國);第四篇:治(效法);第五篇:人(上善若水);第六篇:善(玄德);第七篇:器(利用);第八篇:道(返樸歸真);第九篇:恆(道行長久)。
第一篇:德(修養)。
(1)三十八章(德)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居其厚,不居其薄;居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天道地德,天有道,地成德,萬物資始。天仁、地義、人信(禮)。
(2)三十九章(德之規)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侯得一以為天下正。其致之。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廢;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侯王無以貴高,將恐蹶。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穀」。此非以賤為本耶?非乎?故致數譽無譽。是故不欲祿祿如玉。珞珞如石。
(3)四十章(德之性)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4)四十一章(德之器)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類,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5)四十二章(德之初)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稱。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6)四十三章(德之范)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7)四十四章(德之本)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8)四十五章(德之實)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9)四十六章(德之象)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第二篇:智(教育)。
(10)四十七章(智)
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智者是善,善者順天承運,德合無疆。
(11)四十八章(智之器)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12)四十九章(智之德)
聖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聖人在天下,歙歙焉,為天下渾其心,聖人皆孩之。
(13)五十章(智之性)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之厚。蓋聞善攝生者,陵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
孔子說: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
(14)五十一章(智之初)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15)五十二章(智之本)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啟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見小曰明,守柔曰強。用其光,復歸其明,無遺身殃,是為習常。
(16)五十三章(智之失)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徑。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采,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是為盜竽。非道也哉!
(17)五十四章(智之實)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輟。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邦,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積善成德,積德成道。
(18)五十五章(智之象)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作,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峻(去『山』換『血』)〕zui1。)
大智若愚。
第三篇:國(立國)。
(19)五十六章(國之道)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立國,人立。
(20)五十七章(國之器)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人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聖人雲:「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朴。」
(21)五十八章(國之德)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正復為奇,善復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22)五十九章(國之性)
治人、事天,莫若嗇。夫為嗇,是謂早服,早服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
(23)六十章(國之初)
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24)六十一章(國之失)
大國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國不過欲兼畜人,小國不過欲入事人。夫兩者各得所欲,大者宜為下。
(25)六十二章(國之實)
道者,萬物之奧。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棄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為天下貴。
(26)六十三章(國之本)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27)六十四章(國之象)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為者敗之;持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持,故無失。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聖人慾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自然而不敢為。
第四篇:治(效法)。
(28)六十五章(治之道)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知此兩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
(29)六十六章(治之德)
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穀王。是以聖人慾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聖人居上而民不重,居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30)六十七章(治之初)
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31)六十八章(治之性)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32)六十九章(治之失)
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是謂行無行,攘無臂,執無兵,乃無敵矣。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33)七十章(治之實)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聖人被褐而懷玉。
(34)七十一章(治之象)
知不知,上,不知不知,病。聖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第五篇:人(上善若水)。
(35)七十二章(人之道)
民不畏威,則大威至。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36)七十三章(人之器)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姍然而善謀。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37)七十四章(人之德)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而殺之,孰敢?常有司殺者殺。夫代司殺者殺,是謂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傷其手矣。
(38)七十五章(人之性)
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民之不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不治。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
(39)七十六章(人之初)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居下,柔弱居上。
(40)七十七章(人之失)
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其不欲見賢。
(41)七十八章(人之本)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聖人雲:「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正言若反。
(42)七十九章(人之實)
和大怨,必有餘怨,安可以為善?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有德司契,無德司徹。天道無親,恆與善人。
(43)八十章(治之器)
小邦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邦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44)八十一章(治之本)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45)一章(人之象)
道,可道,非恆道。名,可名,非恆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第六篇:善(玄德)。
(46)二章(善)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也。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47)三章(善之道)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知不敢弗為而已,則無不治。
(48)四章(善之器)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49)五章(善之德)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聞數窮,不如守中。
(50)六章(善之性)
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51)七章(善之初)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52)八章(善之本)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居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53)九章(善之實)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下之道。
(54)十章(善之象)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修除玄覽,能無疵乎?愛民治國,能無智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長而不宰。是為玄德。
第七篇:器(利用)。
(55)十一章(器)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56)十二章(器之道)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57)十三章(器之德)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
(58)十四章(器之失)
視之不見,名曰微;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夷。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繩繩兮不可名,復歸於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59)十五章(器之性)
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其若凌釋;敦兮,其若朴;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止?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60)十六章(器之初)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歿身不殆。
(61)十七章(器之本)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62)十八章(器之實)
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63)十九章(器之象)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朴,少思寡慾,絕學無憂。
第八篇:道(返樸歸真)。
(64)二十章(道之真,人之初)
唯之與阿,相去幾何?美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獨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嬰兒之未孩;儡儡兮,若無所歸。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淡兮,其若海,望兮,若無止。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似鄙。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65)二十一章(器)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66)二十四章(德)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餘食贅形,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居。
(67)二十二章(性)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68)二十三章(失)
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故從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69)二十五章(初)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70)二十六章(本)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71)二十七章(實)
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神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72)二十八章(象)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常德乃足,復歸於朴。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朴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無割。
第九篇:恆(道行長久)。
(73)二十九章(聖人之道)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為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物,或行或隨,或噓或吹,或強或羸,或挫或隳。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74)三十章(治國之道)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居,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強。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75)三十一章(武之道)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居。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志於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76)三十二章(文之道)
道常無名。朴雖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猶川穀之於江海。
(77)三十三章(人之道)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78)三十四章(道之初)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而生而不辭,功成而不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79)三十五章(道之象)
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樂與餌,過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
(80)三十六章(道之性)
將欲歙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之;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取之,必故與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81)三十七章(道之實)
道恆無名,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朴。無名之朴,夫亦將不欲。不欲以靜,天地將自正。

10. 道教經典語錄語句大全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老子
道德經·老子·哲學·道家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
老子·道德經·哲學·道家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老子
道德經·老子·道家·國學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老子
道德經·老子·古風·道家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老子
道德經·道家·老子·勵志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老子
道德經·道家·老子·勵志
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老子
道德經·老子·道家·勵志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老子
道德經·老子·道家·古人
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老子
法制·老子·道德經·古代
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老子
道德經·老子·道德修養·道家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老子
老子·道德經·成功·老師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老子
老子·道德經·道家·勵志
譬道之在天下,猶川穀之於江海。
——老子
老子·道德經·道家·勵志
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稱。
——老子
老子·道德經·道家·勵志
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老子
道德經·老子·道家·勵志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老子
道德經·道家·老子·勵志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老子
道德經·老子·道家·勵志
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老子
道德經·道家·老子·勵志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老子
道德經·老子·道家·勵志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老子
老子·道德經·國學·詩經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老子
老子·道德經·道家·勵志
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老子
老子·道德經·道家·智慧
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老子
道德經·老子·道家·勵志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老子
道德經·老子·道家·勵志
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老子
老子·道德經·道家
只有受過一種合適的教育之後,人才能成為一個人。
——誇美紐斯
教育·寬容·世界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老子
道德經·老子·道家·勵志
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老子
老子·道德經·道家·國學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老子
老子·道家·道德經·勵志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老子
道德經·道家·老子·勵志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老子
老子·道德經·道家·哲學
治大國,若烹小鮮。
——老子
老子·道德經·道家·哲學
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老子
老子·道家·道德經·勵志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也。
——老子
道德經·道家·老子·成功
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
道德經·老子·道家·勵志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
——老子
道德經·老子·道家·勵志
和大怨,必有餘怨;報怨以德,安可以為善。
——老子
道德經·老子·道家·勵志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老子
老子·道德經·道家·勵志
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老子
老子·道德經·道家·勵志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老子
道家·老子·道德經·勵志
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老子
道德經·老子·道家·勵志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
——老子
老子·道家·道德經·勵志
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老子
道家·老子·道德經·勵志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老子
道德經·老子·道家·哲理
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老子
老子·道德經·道家·勵志
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邦,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老子
老子·道家·道德經·勵志
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老子
道德經·老子·道家·勵志
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
——老子
老子·道家·道德經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老子
老子·道德經·道家·勵志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
——老子
老子·道家·道德經·勵志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老子
道家·老子·道德經·勵志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老子
老子·道德經·道家·哲理
將欲歙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之;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取之,必故與之,是謂微明。
——老子
老子·道家·道德經·勵志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老子
道家·道德經·老子·勵志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老子
老子·道家·道德經·勵志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老子
道家·老子·道德經·勵志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老子
道家·老子·道德經·勵志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老子
老子·道家·道德經·哲學
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老子
老子·道家·道德經·勵志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老子
道家·道德經·老子·勵志
江海之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穀王,是以聖人慾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老子
道德經·道家·老子·勵志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老子
老子·道家·道德經·勵志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道德經·道家
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道家·道德經
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道家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道德經·道家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朴,少思寡慾,絕學無憂。
道家·道德經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道德經·道家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道家·道德經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道德經·道家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道家·道德經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於死地,亦十有三。
道家
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道家
白雲黃鶴道人家,一琴一劍一杯茶,羽衣常帶煙霞色,不染人間桃李花。常世人間笑哈哈,周遊四海你為啥,苦終受盡修正道,不染人間桃李花。常世人間笑哈哈,爭名奪利你為啥,不如回頭悟大道,無憂無慮神仙家。清靜無為是吾家,不染凡塵道根扎,訪求名師修正道,蟠桃會上赴龍華。
——白玉蟾
歌詞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道家·道德經
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道家·道德經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而殺之,孰敢?
道德經·道家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道家·道德經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聖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老子
老子·道德經·勵志·道家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道德經·道家
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道德經·道家
對於宗教。無論佛教、道教、基督教、還是印度象神、甚至是邪教。我都不信。對於宗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印度象神來說。我是喜歡。喜歡不是信仰。喜歡沒有信仰這么重。就像某部小說中說的:我喜歡你但不愛你,喜歡可以肆無忌憚的對你好,愛就要負起太多,最終會變質。信仰也是一樣的,信仰了某個宗教,去向他祭拜索取還願,這失去了最純真的意義。喜歡,就要簡單的多了,看到他會微笑,自己去努力爭取想要的。以前和同學去寺里遊玩,他們在佛堂中伏地而拜,祈求家宅平安、紅線相連,我倚在門旁,看這浮世百態。看多了就累了,想多了就倦了。此後,宗教無論好、無論壞,便只是喜歡。你予他們百般慾念,千般希冀;我焚香一旁,默然不語。
——佚名
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
道家·道德經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道德經·道家
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道家
治人事天,莫若嗇。
道德經·道家
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道德經·道家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
道家
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成之熟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道家·道德經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復為奇,善復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道家·道德經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
道家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道德經·道家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
道家
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道家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
道德經·道家
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道家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道德經·道家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道德經》
道德經·道家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為天下正。
道德經·道家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道家·道德經
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道家·道德經
聖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
道德經·道家

熱點內容
吳春燕民法 發布:2024-11-05 21:22:09 瀏覽:286
最新勞動法2013全文 發布:2024-11-05 19:11:30 瀏覽:105
比較中美涉外婚姻法的文化差異 發布:2024-11-05 18:47:44 瀏覽:561
勞動法離職後工作服的規定 發布:2024-11-05 18:42:47 瀏覽:855
勞動法直接辭職有工資嗎 發布:2024-11-05 18:36:40 瀏覽:117
玉溪紅塔區法院 發布:2024-11-05 18:35:12 瀏覽:204
2017勞動法流產假 發布:2024-11-05 14:20:40 瀏覽:255
頂級律師年薪 發布:2024-11-05 13:45:14 瀏覽:652
徐金桂行政法背誦2017 發布:2024-11-05 13:12:32 瀏覽:68
上訴法院流程 發布:2024-11-05 11:37:58 瀏覽: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