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農村道德的意思

農村道德的意思

發布時間: 2022-05-03 21:16:11

『壹』 什麼是道德

什麼是道德?

——道德是發自內心的約束!

「制度要嚴,執行要柔」,這是當前中小學校在制訂與執行各種規章制度時的主要問題。於是,國家有《中(小)學生守則》和《中(小)學生行為規范》,各地教育部門有補充規則,每個學校有成文的校規,每個班級還有名義上集體制訂、實際體現了班主任意志的「班級公約」……那麼會不會有學校印製一本《學生行為規范集》分發到班級,處理學生違紀事件時,為公正而認真查閱找到確切依據,繼而有據可依規范學生的行為?

每次「德育運動」之後,總會產生一批根本不必要的規則,成文後就再也不肯捨去。針對學生的各種行為規范的制訂,都是一廂情願地根據「靈魂塑造的理想方式」由執行方來作出,卻從來不問問「被規范者」有什麼想法,是不是同意這些規定。而對於後來者,往往學習規則是唯一感受德育運動成果的途徑。推進未成年人的道德建設僅停留在制訂、懸掛、執行這些僵硬的制度行嗎?

有個農村小學,班級中班幹部主要的職責是督促全班每個同學把20條《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背得一字不漏,而且班幹部帶頭背,其他同學到他那兒背。負責德育的副校長論起此事津津樂道, 「《規范》不記於心中,何成規范?」樂道之餘她卻苦於忙於一天的衛生指導,是《規范》還是「規范」?光有《規范》不行,如此「規范」也不行!

什麼是道德、規范?道德規范是人發自內心的約束!

上虞市濱江小學校園里有許多溫馨提示語:

草坪上:「噓,小草在睡覺,別踩!——四(2) 周繹揚」

餐廳里:「聽——誰在哭泣,那是被你扔掉的飯粒啊! ——陳子航」

走廊邊:「撿一片紙屑,美了校園也美了你。—— 一(2)黃雅琪」

門衛前:「請把快樂帶回家!——四(3)班祝錦璐」

……

富有誠意的溫馨提示語被精心布置在校園的角角落落,時時處處給人以熏陶。這些溫馨提示語,在學校發起的由全體師生和家長共同參與的「校園溫馨提示語徵集活動」中誕生。徵集活動是本次濱江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系列活動之一。我們欣喜地看到,這些提示語就如孩子們發自內心的道德召喚,孩子家長的道德喚醒。而我們用它布置校園,恰恰在通過學生教育學生,通過學生教育家長!

寬制度,少規則,嚴執行,多人文,從切實可行又不得不行的一些小事中得以體現。那麼,道德情感會在內心深處得到積淀,而成為發自內心的約束。

『貳』 農村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道德難題

二、推進新農村建設中生態文明建設存在的問題:
1、思想觀念陳腐,創新合力不大很多農民普遍對新生事物接受較慢,不抗拒但是也不積極響應和熱衷;等的意識,靠的觀念相當嚴重,積極性挖掘很不夠,創新意識差。必須引導大家建立文明的生活方式,建設節約型社會。文明的生活方式就是生態化的生活方式,生態化的生活方式的核心內容是生態消費方式,積極倡導消費者的循環再利用,引領生態化的生產方式,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對能源的消耗和對環境的破壞。
2、科技力量薄弱,農民素質偏低農村最缺的就是科技和文化,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較低,農產品科技含量低,缺乏高技術產品及再加工產業;科普和優良品種的推廣力度亟待提高,新農村建設任重道遠,加強農村科技投入力度、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水平是改善農村貧窮落後狀況的良方。科技開發能力不足,開展清潔生產的能力不強,缺乏「節能、降耗、減污、增效」的意識。
3、農村環境較差,生活質量不高隨著改革開放的穩步推進,農村的收入不斷增加,農民的生活條件逐步改善,但「露天廁、泥水街、雞鴨院」的生活環境沒有改變,落後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條件沒有根本改觀。因此,推進新農村建設,加強基礎設施的統籌和改進,改善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提升農民的生活質量,是廣大農民熱切的期盼。
4、化學物質污染,潛在威脅加劇化肥的大量使用使土壤有機質減少,造成土地板結,地力下降;地膜覆蓋面積的增加使耕地中塑料殘留增加,降低了耕地的透氣性,增加了農業耕作的難度;農葯的過量使用,使農葯不僅在大氣中擴散流失,造成經濟浪費,生態環境也越來越受到嚴重的破壞。土壤污染的途徑主要來自於:施用過多化肥、農葯於土壤,使其逐漸累積造成污染;大量的工業與生活廢物(廢水、廢渣、垃圾等)進入土壤,這些污染物質進入土壤的數量、濃度、持續時間超過土壤的凈化能力時,即在土壤中累積,成為土壤污染的重要途徑。
三、推進新農村建設中生態文明建設的對策:
1、建設生態文明,觀念必須先行要建立全新的生態文明觀念,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把生態文明建設貫穿於新農村建設當中,充分發動和依靠農民這個創建主體,在創建中要相信農民、依靠農民、組織農民、引導農民、提高農民。開展多種形式的生態文明宣傳教育,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水平和綜合素質。尊重和保護自然環境,重視和加強生態建設,是衡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准,要培育人與自然相統一的生態道德,倡導農村熱愛自然、尊重自然、保護自然、師法自然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每個人都應該內在的形成對待自然界的友好態度和積極實踐,從我做起,節制慾望,勤儉節約,適度消費,從而全面弘揚生態道德理念。
2、因地制宜分析,規劃布局長遠搞創建不能一刀切,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做好階段規劃和年度規劃。村莊有大有小、建築布局零亂、高低不一,與新農村建設的要求差距很大;必須從城鄉統籌的高度出發,結合城鎮布局,做好村莊布局和建設的長遠規劃,才能使生態文明村創建具有針對性和前瞻性。生態文明村創建,要特別是要抓好載體建設,如沼氣池的推廣和建設就是經濟、生態的有機統一。規劃要包含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方面,立足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准確把握中央提出的「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深刻認識生態文明創建的內涵。按照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的部署,逐步開展階段性建設。
3、培養新型農民,提高整體素質繼續加大科技三下鄉的力度,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這是新農村建設的必然要求。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民群眾求知、求樂、求美的願望更加強烈,追求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願望更加強烈。從我區改革開放30周年的歷程實踐來看,要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推動新農村建設,必須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大力發展文化建設,豐富農民的生活,提升農民科技致富的能力。
4、加大投資力度,搞好硬體建設解決農村環境臟、亂、差的問題,基本實現道路平整,庭院整潔,用水安全;採取政策扶持和自力更生相結合的策略,多方籌集資金,進行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農民的生活環境和生活質量。
6、強化環保意識,擴大無公害生產開展全市土壤污染調查及治理恢復,掌握土壤污染現狀、污染范圍、主要污染物及污染程度,積極開發各類污染土壤修復技術,嚴格控制糧食產地和菜籃子基地的污水灌溉。加大科研力度,推廣新技術,科學使用化肥、農葯,強化檢疫制度,杜絕直接污染及間接污染;鼓勵注冊商標,增強品牌意識,大力推進有機食品和綠色食品基地建設,保證農產品安全,拓寬農民產、供、銷一條龍服務渠道,確保農民經濟效益的提高及糧食和菜籃子的安全。

『叄』 在新農村建設中新型農民應具備怎樣的道德品質和法律意識

在新農村建設中新型農民的道德品質和法律意識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解決這個問題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循序漸進的進行,首先,我們必需承認我們農民的知識水平還是普遍低於城市的,所以要根本上解決農民的道德品質和法律意識要先提高他們的教育水平;其次,加強村領導的道德品質和法律意識,因為他們在農村起到了一個領頭羊的作用,而且他的思想對農民更具有說服力;再次,加大在農村的宣傳道德品質和法律意識類的規模,讓道德品質和法律意識在不知不覺中滲透進農民的生活,從思想上和根本上加強他們的道德品質和法律意識;最後,在農村能接收到或喜歡看的頻道加播短劇類法治節目,讓他們可以更容易理解法律。

『肆』 農村思想道德建設的介紹

農村思想道德建設是指在農村思想領域進行觀念更新,消除小農思想、封建殘余和回舊風陋習,使農答民理解、掌握黨的方針、政策,團結奮斗,充分發揮生產和建設的積極性,為農村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發展提供動力的道德建設。

『伍』 農村范是什麼意思

就是農村模範,、可以細分為:農村勞動模範;農村青年模範;農村道德模範等等!
希望能幫到你!

『陸』 新農村下農民思想道德和法律意識的提高(論文2000字左右)

(一) 網路行為規范

到目前為止,在Internet上,或在整個世界范圍內,一種全球性的網路規范並沒有形成,有的只是各地區、各組織為了網路正常運作而制訂的一些協會性、行業性計算機網路規范。這些規范由於考慮了一般道德要求在網路上的反映,也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目前網路發展的基本需要,因此很多規范具有普遍的「網路規范」的特徵。而且,人們可以從不同的網路規范中抽取共相同的、普遍的東西出來,最終上升為人類普遍的規范和准則。

國外研究者認為,每個網民必須認識到:一個網民在接近大量的網路伺服器、地址、系統和人時,其行為最終是要負責任的。「Internet」或者「網路」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網路,它更是一個由成千上萬的個人組成的網路網路「社會」,就像你駕車要達到某個目的地一樣必須通過不同的交通路段,你在網路上實際也是在通過不同的網路「地段」,因此,參與到網路系統中的用戶不僅應該意識到「交通」或網路規則,也應認識到其他網路參與者的存在,即最終要認識到網路網路行為無論如何是要遵循一定的規范的。作為一個網路用戶,你可以被允許接受其他網路或者連接到網路上的計算機系統,但你也要認識到每個網路或系統都有它自己的規則和程序,在一個網路或系統中被允許的行為在另一個網路或系統中也許是受控制,甚至是被禁止的。因此,遵守其他網路的規則和程序也是網路用戶的責任,作為網路用戶要記住這樣一個簡單的事實,一個用戶「能夠」採取一種特殊的行為並不意味著他「應該」採取那樣的行為。

因此,既然網路行為和其他社會一樣,需要一定的規范和原則,因而國外一些計算機和網路組織為其用戶制定了一系列相應的規范。這些規范涉及網路行為的方方面面,在這些規則和協議中,比較著名的是美國計算機倫理學會(Computer Ethics Institute)為計算機倫理學所制定的十條戒律(The Ten Commandments),也可以說就是計算機行為規范,這些規范是一個計算機用戶在任何網路系統中都「應該」遵循的最基本的行為准則,它是從各種具體網路行為中概括出來的一般原則,它對網民要求的具體內容是:

1. 不應用計算機去傷害別人;

2. 不應干擾別人的計算機工作;

3. 不應窺探別人的文件;

4. 不應用計算機進行偷竊;

5. 不應用計算機作偽證;

6. 不應使用或拷貝你沒有付錢的軟體;

7. 不應未經許可而使用別人的計算機資源;

8. 不應盜用別人智力成果;

9. 應該考慮你所編的程序的社會後果

10. 應該以深思熟慮和慎重的方式來使用計算機。

再如,美國的計算機協會(The Association of Computing Machinery)是一個全國性的組織,它希望它的成員支持下列一般的倫理道德和職業行為規范:

1. 為社會和人類作出貢獻;

2. 避免傷害他人;

3. 要誠實可靠;

4. 要公正並且不採取歧視性行為;

5. 尊重包括版權和專利在內的財產權;

6. 尊重知識產權;

7. 尊重他人的隱私;

8. 保守秘密。
國外有些機構還明確劃定了那些被禁止的網路違規行為,即從反面界定了違反網路規范的行為類型,如南加利福尼亞大學網路倫理聲明(the Network Ethics Statement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指出了六種不道德網路行為類型:

1. 有意地造成網路交通混亂或擅自闖入網路及其相聯的系統;

2. 商業性地或欺騙性地利用大學計算機資源;

3. 偷竊資料、設備或智力成果;

4. 未經許可接近他人的文件;

5. 在公共用戶場合做出引起混亂或造成破壞的行動;

6. 偽造電子函件信息。

上面所列的「規范」的兩方面內容,一是「應該」和「可以」做的行為,二是「不應該」和「不可以」做的行為。事實上,無論第一類還是第二類,都與已經確立的基本「規范」相關,只有確立了基本規范,人們才能對究竟什麼是道德的或不道德的行為作出具體判斷。

(二) 網路道德原則

網路道德的三個斟酌原則是全民原則、兼容原則和互惠原則。

網路道德的全民原則內容包含一切網路行為必須服從於網路社會的整體利益。個體利益服從整體利益;不得損害整個網路社會的整體利益,它還要求網路社會決策和網路運行方式必須以服務於社會一切成員為最終目的,不得以經濟、文化、政治和意識形態等方面的差異為借口把網路僅僅建設成只滿足社會一部分人需要的工具,並使這部分人成為網路社會新的統治者和社會資源佔有者。網路應該為一切願意參與網路社會交往的成員提供平等交往的機會,它應該排除現有社會成員間存在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差異,為所有成員所擁有並服務於社會全體成員。

全民原則包含下面兩個基本道德原則:第一,平等原則。每個網路用戶和網路社會成員享有平等的社會權利和義務,從網路社會結構上講,他們都被給予某個特定的網路身份,即用戶銘、網址和口令,網路所提供的一切服務和便利他都應該得到,而網路共同體的所有規范他都應該遵守並履行一個網路行為主體所應該履行的義務。第二,公正原則。網路對每一個用戶都應該做到一視同仁,它不應該為某些人制訂特別的規則並給予某些用戶特殊的權利。作為網路用戶,你既然與別人具有同樣的權利和義務,那麼就不要強求網路能夠給你與別人不一樣的待遇。

網路道德的兼容原則認為,網路主體間的行為方式應符合某種一致的、相互認同的規范和標准、個人的網路行為應該被他人及整個網路社會所接受,最終實現人們網際交往的行為規范化、語言可理解化和信息交流的無障礙化。其中最核心的內容就是要求消除網路社會由於各種原因造成的網路行為主體間的交往障礙.
當我們今天面臨網路社會,需要建立一個高速信息網時,兼容問題依然有其重要意義。「當世界各地正在研究環境與停車場的時候,新的競爭的種子也正在不斷地播下。例如,Internet正逐漸變得如此重要,以至於只有Windows在被清楚地證明為是連接人們與Internet之間的最佳途徑後,才可能興旺發達起來。所有的操作系統公司都在十萬火急地尋找種種能令自己在支持Internet方面略占上風,具有競爭力的方法。」

兼容原則要求網路共同規范適用於一切網路功能和一切網路主體。網路的道德原則只有適用於全體網路用戶並得到全體用戶的認可,才能被確立為一種標准和准則。要避免網路道德的「沙文主義」和強權措施,誰都沒有理由和「特權」硬把自己的行為方式確定為唯一道德的標准,只有公認的標准才是網路道德的標准。

兼容原則總的要求和目的是達到網路社會人們交往的無障礙化和信息交流的暢通性。如果在一個網路社會中,有些人因為計算機硬體和操作系統的原因而無法與別人交流,有些人因為不具備某種語言和文化素養而不能與別人正常進行網路交往,有些人被排斥在網路系統的某個功能之外,這樣的網路是不健全的。從道德原則上講,這種系統和網路社會也是不道德的,因為它排斥了一些參與社會正常交往的基本需要。因此,兼容不僅僅是技術的,也是道德的社會問題。

網路道德的互惠原則表明,任何一個網路用戶必須認識到,他(她)既是網路信息和網路服務的使用者和享受者,也是網路信息的生產者和提供者,網民們有網路社會交往的一切權利時,也應承擔網路社會對其成員所要求的責任。信息交流和網路服務是雙向的,網路主體間的關系是互動式的,用戶如果從網路和其他網路用戶得到什麼利益和便利,也應同時給予網路和對方什麼利益和便利。

互惠原則集中體現了網路行為主體道德權利和義務的統一。從倫理學上講,道德義務是「指人們應當履行的對社會、集體和他人的道德責任。凡是有人群活動的地方,人和人之間總得發生一定的關系,處理這種關系就產生義務問題。」作為網路社會的成員,他必須承擔社會賦予他的責任,他有義務為網路提供有價值的信息,有義務通過網路幫助別人,也有義務遵守網路的各種規范以推動網路社會的穩定有序的運行。這里,可以是人們對網路義務自學意識到後而自覺執行,也可以是意識不到而規范「要求」這么做,但無論怎樣,義務總是存在的。當然,履行網路道德義務並不排斥行為主體享有各種網路權利,美國學者指出,「權利是對某種可達到的條件的要求,這種條件是個人及其社會為更好地生活所必需的。如果某種東西是生活中得好可得到且必不可少的因素,那麼得到它就是一個人的權利。無論什麼東西,只要它生活得好是必須的、有價值的,都可以被看作一種權利。如果它不太容易得到,那麼,社會就應該使其成為可得到的。

『柒』 道德的第二層含義

一、對現行道德的定義的分析

現代漢語詞典對道德的定義,道德是「指社會意識形態之一,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和規范。道德通過社會的或一定階級的輿論對社會生活起約束作用」。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教科書對道德的定義,「道德屬於上層建築的范疇,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它通過社會輿論、傳統習俗和人們的內心信念來維系,是對人們行為進行善惡評價的心理意識,原則規范和行為活動的總和」。筆者認為,這兩概念有三點不足:一是缺乏鮮明的價值判斷,在人類社會發展的歷程中,道德應該以什麼作為價值標准,沒有提及。沒有價值的東西或者價值不明確的東西肯定沒有必要作為人們的操守和追求。我們通常說「有道德」、「講道德」、「以德治國」,實際賦予了道德極高的社會價值和個人價值。二是「人們」一詞帶有范圍的模糊性。如果包含地球上所有人那理所當然就應該叫人類了。從我國現行使用的教材中關於道德的特徵的論述也可以看出,「人們」很顯然不是指「人類」,而是指一定地域一定歷史時期甚至於某特殊階層的共同體。 「人們共同生活」的范圍有地域性、民族性、階層性甚至宗教區域性,所以就有不同的行為准則和規范,道德也就具有多樣性、民族性、階級性了。這么一來,道德沒有一個共同的價值標准。例如農村普遍重男輕女,世界各地的種族歧視,基督教歧視婦女的教約,一些國家的冷戰、霸權主義思維,都可能代表「人們」的價值取向,行為方式,看來統統可以是「道德」。三是道德這種社會意識形態與宗教、風俗習慣等其他社會意識形態有何本質區別沒有界定。「社會意識形態之一」、「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的「道德」特殊在哪裡? 「對人們行為進行善惡評價的心理意識,原則規范和行為活動的總和的社會意識形態」,很顯然是傳統習俗、倫理、宗教、統治階級的意識和思想家的一些學說,諸多因素錯綜交織引起的,這就意味著道德是復雜的多因素引起的社會意識形態的「大染缸」。筆者認為,如果這樣定義「道德」,道德並不具有先進性,這是因為,第一它具有鮮明的階級性,統治階級可以用它來作為控制人們思想,愚弄民眾維護其統治的工具。作為統治階級禁錮被統治階級的思想工具,本身就沒有正義性,因而階級性的本質是反道德性。第二它具有民族性,道德的民族性根源主要是宗教性,宗教大多是信奉上帝、神之類的(無神論的宗教只有我國的道教,它沒有成為我國的民族宗教),其思想基礎是唯心主義的,因而是非科學的。一個反道德的,非科學的東西,我們為什麼要給它被上華麗的「道德」外衣?基於以上原因,筆者認為,「道德」必須進行重新科學定義。

二、科學道德定義的要素

如果我們分析古今中外思想家的思想,不難發現,其中有一些跨越時空仍然具有普遍的積極意義,例如,仁愛、誠信、自由、民主、平等、公平、正義等等,成為了跨民族跨地域的人們的普遍的追求,與宗教和統治階級愚弄民眾的伎倆格格不入,經過歷史長河的滌理砥礪,越發綻放出奪目的光芒。筆者認為,這才是道德的范疇,也才符合我們今天通常所說的「講道德」的語義。

科學定義的「道德」必須有科學的思想基礎

現行定義的道德的思想基礎五花八門,派系林立。讓我們先看看歐洲曾經占統治地位的道德思想基礎。舉三例:1、神學宗教思想。宗教在古代西方社會意識形態領域長期占據著統治地位,這些宗教所供奉的都是神靈,遵守神的旨意就是道德(讓神的旨意成為社會習俗和行為規范),通過神使社會的不平等,奴隸制度,民族的仇殺「合法化」。比如《聖經》中有戰俘為奴隸的規定,甚至有要猶太人去滅絕其他民族的文字。

2、倫理教化思想。柏拉圖的教化理論認為,靈魂分為慾望、激情和理智三個部分,相應的德性分別是節制、勇敢和智慧,這三個部分各自的功能發揮到優秀狀態,同時又能和諧,就是整體心靈的正義之德。城邦也相應由三個等級構成:即農工商階層,他們負責社會的物質財富的生產,所以節制是他們的德性;護衛者階層,主要職責是護衛城邦,所以勇敢是他們的主要德性;以及統治者,他們要為整個城邦的利益而謀劃,所以,他們的主要德性是智慧。這三個階層各司其職、各盡其分,又能達到社會的總體和諧,整個城邦就是正義的。他認為,除了生產階層由於理智的羸弱無法獲得理性對慾望的統治,而被從教化與政治生活中排除外,道德教化從護衛者階層開始。很顯然,柏拉圖的教化理論具有鮮明的維護奴隸制度統治秩序的色彩。

3、社會達爾文主義。社會達爾文主義根據自然界「食物鏈」現象提出「弱肉強食,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觀點,並以此解釋社會現象。社會達爾文主義和尼採的超人哲學被認為是臭名昭著的納粹的思想武器。

正是這些偽道德、反道德的「道德」怪胎演繹著古代一直到近代的歐洲的階級統治、政治紛爭和民族屠殺並蔓延到全球。然而,我們給它們穿上「道德」的華麗外衣,然後再去用道德的階級性民族性讓它合理化,再然後去用道德去斗道德。

我國的道家和儒家思想也沒有跳出機械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泥潭。

隨著哲學和社會科學的發展,道德建構在科學的思想基礎上已經成為現實可能。一是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已經成為認識自然界、人類社會、思維發展的科學思想武器。二是正在興起的新的公共哲學思想正為公共管理、市場經濟、道德和政治等領域開闊嶄新的理論視野。公共哲學主張「共媒(相互媒介)--共働(相互作用)--共福(共同幸福)」,促進「活私開公--公私共創--幸福共創」;倡導「世界同胞」、「世界市民」、「公眾」和摒棄「第三人稱」(共同參與,不把某群體排除在外)理念等等。這些無疑比區域(民族、國家)分割、階層(階級)分割的對立對抗式的理念要進步,更易為全球各國各民族所接受而國際化、全球化。

科學定義的「道德」必須與宗教、非科學的思想體系和習俗劃清界限

道德應不應該與宗教、非科學的思想體系和習俗區分?是否應該是一種獨立的意識形態?查閱相關資料,不同的語境會有截然不同的觀點。

語境一:「世界上根本沒有一種普世的道德觀」。這句話的根源在於把道德定位為民族化、階級化、宗教化、世俗化、政治化等諸多因素影響下的民族道德、階級道德、宗教道德、世俗道德、政治道德雜合的「道德體系」。這種雜合的不與宗教、非科學的思想體系和習俗切割分離的道德肯定不具有普世性,從哲學和邏輯的角度講,沒有一種特殊性能夠等同普遍性,因此,世界上根本沒有一種普世的道德觀。這一觀點與現行道德定義的語義一致。

語境二:「宗教是一種缺乏實證支持的世界觀,和道德沒有必然聯系,道德先於任何宗教,獨立於任何宗教存在。宗教為了取得世俗的容忍和合法性,寄生在道德之上,這就是為什麼世界上的宗教彼此間沖突但是道德觀彼此近似的原因,因為道德中有很多普世的人類社會規范。道德是宗教的傳銷品,剝離了道德,宗教沒有辦法讓人們支付贖罪卷和功德箱。」這段話中作者把宗教與道德進行了分離,對宗教道德的虛偽性進行了深刻揭露。

如果把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階級道德中的宗教因素、政治因素、不良習俗因素從「道德」雜合體中剝離,是不是應該剩下純粹的道德呢?這種純粹的道德是不是具有普世性呢?我想,誰也不會否認吧。這樣的道德當然不會是一種現存地域性階級性的道德範式,卻是諸多道德特殊性中的普遍性。筆者所主張的正是這種與其他因素分離的抽象的寓於特殊性中的普遍性的道德。

科學定義的「道德」必須有明確的價值取向

現行的道德概念,在階級社會,把道德的價值取向定位為維護階級統治的工具,在宗教社會,把道德的價值取向定位為宗教服務,是維護宗教秩序的工具,在非階級社會,其價值取向定位為通過社會輿論、傳統習俗和人們的內心信念來維系的維護社會秩序的工具。筆者認為,這樣認識道德,一方面,與政治、宗教、習俗混在一起,功能上沒有作區分;另一方面,貶低了道德的價值。道德應該是與道德哲學相關聯的十分理性十分智慧的社會意識和行為規范,不能與傳統習俗、宗教的價值混同在一起。不管以前是怎麼樣,至少現在我們應該給道德賦予這樣的價值: 「促進社會和諧進步,促進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科學定義的「道德」應該惠及全人類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之間的交往日益頻繁和密切,這往往需要人們在價值觀念上面求同存異。在道德領域各說各話很多時候是站不住腳的,也不符合實際情況。比方說,種族歧視會受到道義上的普遍譴責,公共場所抽煙會普遍受到限制(並且作為文明的標志),中國人在國外上廁所後不沖水也並沒有人看成是民族習俗或者道德的差異性而倍加尊重。在全球環境,人權等問題上道義方面並不存在什麼分歧(如:都肯定要保護環境、尊重人權),分歧的恰巧是基於各自政治的考慮(如:環境責任分擔,以人權為借口乾涉他國內政)。道德的標准好像更具有全球性,那種民族的階級的道德好像不見了蹤影。有民族性階級性的成分恰恰是宗教、政治、習俗。我們通常說尊重民族宗教、習俗,但從來也沒有誰說過尊重民族道德。人們在價值觀念上面求同存異恰恰是求道德之同存宗教、政治、習俗之異。道德只有惠及全人類,促進人類社會的共同進步,才能成為人們崇高的價值追求。需要說明的是,筆者決非想以道德普世性為借口淡化國家界限和國家合理、正義的利益,道德的普世性與維護國家的尊嚴和符合道德規范的利益一點也不矛盾,並且可以把捍衛國家合理正義利益作為道德的普世價值而使國家的尊嚴和利益得到強化。

隨著市場經濟在全球的縱深發展,資本、技術、信息、人才、勞動、商品以及其他各種資源都可以在全球范圍流動,經濟層面的流動必然帶來精神層面的流動,即各種文化的相互碰撞、相互交流、相互融合成為常態。尤其是媒體和互聯網的發展,使世界各地人們的交流日益密切和頻繁,我們還用落後的區域分割、階層分割的道德觀來否認道德的普世性和普世價值已經不符合歷史潮流了。

三、重新定義道德

筆者拋出這個議題的目的在於,我國的學術道德概念與日常用語道德含義存在巨大偏差,這一現象應該引起學界和廣大愛好者廣泛關注和高度重視。如果不從理論上根本解決這個問題,關於道德的認識就會長期處於混亂狀態。至於應該怎麼定義道德,希望能夠得到廣大愛好者的積極參與和廣泛討論。筆者初步拋出一個定義作為「磚」,希望能夠引出無暇之「碧玉」。

筆者認為,道德可以定義為:道德是人們的崇高價值追求,是與促進人類社會和諧進步,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相關的精神追求、情感意識、行為操守和社會規范。

『捌』 農村人的道德底線很低嗎

人是不分什麼高低貴賤的,無論你是農村人還是城裡人,去評價一個人的道德底線,高低不會看他的出身是哪裡?而是這個人也許受過高等的的教育,那麼他就會懂得許多道理,道德底線也許就會很高,但不一定說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出身低微的人,他的道德底線就很低。
但是在他們都懂得學過知識的情況下,他們的道德底線是決定於一個人的本性的,並不是出身

『玖』 怎樣加強農村的道德教育

一是落實工作責任。各級各部門高度重視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發動全縣廣大黨員幹部群眾參與到活動中來。各鄉(鎮、街道)具體落實農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項教育工作、各項教育活動,加強對農村思想政治教育的領導,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切實做到守土有貴、守土盡責。村級組織把農村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重要任務,精心組織群眾參與各種活動。
二是抓好統籌協調。各級各部門切實加強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統籌指導,充分發揮電視、報紙、網路的作用,加大宣傳力度,形成有利於農村思想政治教育的濃厚輿論氛圍。鄉、村兩級採取召開群眾會、辦培訓班,開展讀書活動、辦道德講堂、製作宣傳欄、定村規民約、開展文藝活動、培樹先進典型等有效措施,扎實推進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借鑒學習農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好措施好辦法、好經驗,引導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到農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項活動中。
三是注重有機結合。各級各部門堅持開展農村思想政治教育與農村建設的實際工作、實際問題緊密結合起來,與「新時代農民(市民)講習所」工作結合起來,思想政治教育與其他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檢查、同落實、同考核,思想政治教育貫穿業務工作的始終,防止思想政治教育與實際工作脫節,注重從廣大群眾的所需所想所求出發,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和方式,支持群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凡是因群眾思想工作做得不認真、不細致,導致業務工作推不走,甚至引發群體性事件的部門,追究部門領導和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四是嚴格督查考核。定期不定期組織督促檢查,年終進行嚴格考核。考核結果作為評價各級領導班子履職盡責的重要依據,作為各級幹部和廣大基層幹部實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各鄉(鎮、街道)、各縣直有關單位對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行具體安排,各項教育工作落到實處,各鄉(鎮、街道)每月將工作開展情況報縣委宣傳部。

熱點內容
華東政法大學東方法學 發布:2025-01-11 23:36:41 瀏覽:222
司法部公證管理規章有哪些 發布:2025-01-11 23:03:26 瀏覽:269
法人變更了還承擔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1 22:45:01 瀏覽:485
關於黨支部上牆張貼的規章 發布:2025-01-11 22:11:03 瀏覽:146
在職法律碩士報名條件 發布:2025-01-11 22:10:51 瀏覽:764
醫生的診斷證明有沒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11 22:04:02 瀏覽:647
江蘇省法律援助機構接待的來訪咨詢量 發布:2025-01-11 21:56:07 瀏覽:884
環境法律責任的內容包括 發布:2025-01-11 21:24:29 瀏覽:906
泰州法院颶風行動 發布:2025-01-11 21:24:21 瀏覽:349
行政法原則口訣 發布:2025-01-11 21:15:06 瀏覽: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