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治思維貫穿在用權

法治思維貫穿在用權

發布時間: 2022-05-04 01:49:21

『壹』 法治思維的基本內容包括

(1)法律至上。具體表現為法律的普遍適用性、優先適用性和不可違抗性。
1、法律的普遍適用性,是指法律在本國主權范圍內對所有人具有普遍的約束力;
2、法律的優先適用性,是指當同一項社會關系同時受到多種社會規范的調整時,要優先考慮法律規范的使用;
3、法律的不可違抗性,是指法律必須遵守,違反法律要受到懲罰。
(2)權力制約。權力制約分為權力由法定、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受追究四項要求。
(3)公平正義。公平正義主要包括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和救濟公平。
(4)人權保障。人權的法律保障包括憲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障和司法保障。

『貳』 法治思維的要求包括哪些合法

規則至上。法治就是規則之治。而法律是社會治理的最高規則,因此法治思維就是要堅持法律至上。任何社會活動的主體都必須遵守法律,任何個人和組織都不能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權。美國開國元勛托馬斯·潘恩在《常識》中說過,「在專制國家國王就是法律,在自由國家法律成為國王」。法律能否成為國王,這是法治和人治的根本區別。因此,各級領導幹部應堅持「黨要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的原則,嚴格按照法律辦事,堅決抵制權大於法、以言代法、貪贓枉法等人治現象。
主權在民。這是所有法治國家最基本的憲法原則。國家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是權力的來源和目的。人民通過制定憲法和法律對政府既授權又限權,因此各級領導幹部必須嚴格約束權力,堅持依法執政和依法行政,進一步減少行政許可、審批和核准,以增強市場和社會的活力。簡言之就是,對政府要「無法不行政」,對人民則是「法不禁止皆權利」。
權利本位。要把「為人民服務」的傳統思維,進一步轉化為保障每個公民合法權利的法治思維,要依法保障以公民財產權為核心的各種權利。法律是權利和義務的載體,也是一定數量權利、義務的總和。強調公民的權利第一還是義務第一,是法治與人治的重要分野。只要法律沒有禁止的行為,公民都可以做,這是公民自由的基礎。而公權力則不得在沒有法律規定的情形下,作出損害公民合法權益或者增加公民義務的規定。
公平正義。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價值追求,因此治國理政、行使權力必須以追求、維護公平正義為評判尺度。「正義不僅要實現,而且要以看得見的方式實現」。法治不僅要追求實質正義,同時也要追求形式正義。作為看得見的正義,程序正義不僅是實體正義的保障,而且還有其獨立的價值。因此,法治思維要求公權力行使者在作出重大決策、實施行政行為的時候,必須嚴格按照法定程序進行,堅決抵制重結果、輕過程,重實體、輕程序的舊有思維,樹立程序正義、違反程序即違法的觀念。就我省來說,應繼續落實《山東省行政程序規定》,在重大決策中要按照「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和集體研究」五個必經程序嚴格進行,實現決策的民主化和科學化。在行政執法和其他行政管理中,要恪盡政府的程序義務,保障公民的程序權利,在公開、告知、參與、聽證、時效、一站式辦理、救濟等方面嚴格做到依法定程序進行。
公平正義的另一個要求,是在制定規則時,不能只考慮多數人,而忽視了少數人的利益訴求。要兼顧各類群體尤其是弱勢群體的利益訴求,尋找各方的最大公約數,這就要求在進行重大決策的聽證時,選擇代表要均衡,不能只選那些有利於決策通過的階層的代表。
接受監督。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失職要問責,違法受追究,這是法治對政府和官員的基本要求。因此,各級領導幹部要自覺接受來自各方面的監督,勇於承擔行使權力和履行職責帶來的法律後果,對違法行為要堅決糾正,做責任政府。在與群眾產生矛盾的時候,各級領導幹部應改變觀念,放下架子,與當事人進行平等的對話和溝通,努力化解行政爭議和矛盾;對於行政訴訟案件,應認真履行行政復議決定和法院判決;對侵犯民眾權利的行為,要主動賠禮道歉,造成傷害、損失的要依法給予賠償和補償。
公開透明。法治是民主之治,政務公開是現代民主政治的要求。因此,公權力的行使要公開透明,政府要自覺做陽光政府。各級領導幹部則要堅持「公開是原則,保密是例外」的原則,最大限度地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同時,法律、政策等必須與時俱進,根據社會生活的發展變化而及時改、廢、立,使之永遠發揮規范引領社會生活前進的良好作用。
改進方式。堅持法治思維,就要以法治的視角探索新的工作方式。要克服那種大會號召、群眾運動、造成高壓、強行推廣、抓反面典型、拔釘子戶的革命性、權力性的思維和管理方式,而向規則導向、理性對話、集體協商、博弈妥協、求同不排異、照顧少數、加強服務、淡化管理的思維和管理方式轉變。要逐步改變過去那種相對強硬的工作方式,推行柔性的管理方式,如行政規劃、產業政策、行政指導、行政合同、行政購買、按市價補償等。這樣不僅更容易達到行政管理的目的,而且能化解官民之間的一些對立情緒和矛盾,使干群一致、社會和諧。

『叄』 簡述法治思維的基本內容

法治思維是指受法律規范和程序約束、指引的思維方式。

法治思維在不同問題和領域的運用包含了不同的層次。概括而言,法治思維可以分為四個層次。

一、認知判斷層次,即運用法治的概念原理對社會生活中的種種問題進行認識並得出初步判斷的層次。人們可以根據法律對社會中的一些行為或現象得出是否合法的判斷,例如飲酒駕車是違法行為。這種層次的法治思維,是普通社會成員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具備的。

二、邏輯推理層次,即運用法治原則、規范對問題進行分析判斷、綜合推理,並得出結論乃至解決辦法的層次。法律職業者的思維多為這一層次。這一層次的思維是以通過法律解決個案為主要特徵。

三、綜合決策層次,即在前述法律性的認知判斷、分析推理的基礎上,還需要結合其他因素,進行綜合性衡量,並作出符合法治要求的決策。對於領導幹部而言,法治思維更多地體現在這一層次上。

四、建構制度層次,即在前面三個層次的思維基礎上進一步深化、抽象,從而能夠通過建構或改革法律制度對更宏觀的問題提出長遠的解決方案。這是最高層次的法治思維,也是高層級的領導幹部所應當具備的。因此,考察法治思維能力的高低,應當按照對象和主體的不同設定不同的標准。

(3)法治思維貫穿在用權擴展閱讀

法治思維特徵:

(1)權利義務相統一

權利義務相統一的思維方式 是公民就具有的基本法律修養,權利和義務相互依存、相互貫通,沒有無義務的權利,也沒有無權利的義務.要培養社會主義法律思維,必須要培養權利義務相統一的法律思維方式.

(2)重證據

證據是以法律規定的形式表現出來的能夠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一切客觀事實.在訴訟程序中是憑借證據來認定相應事實的,並以此作為適用法律的根據,這就是重證據的根本原因.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培養證據意識,注意保存和搜集證據.

(3)講程序

法律程序是人們進行法律行為必須遵循或履行的法定的時間或空間上的步驟和形式.是實現實體權利和義務的合法方式和必要條件.因此,講程序是法律思維的一個重要特徵.

『肆』 法治思維方式的基本含義

法治思維是運用法治的一種思維方式,法治思維不僅要成為權力享有者和行使者思維方式,而且還要求其通過日常化的實踐來彰顯其價值。

與此同時,由於法治思維與以往的關系思維、特權思維、人治思維相悖,而後者在法律實施的過程中會損害到法律的確定性和權威性、公信力;因而主張替代以往思維的法治思維,無疑會提升和增強法律的公信力,助推社會的法治化程度,進而最終樹立起法律的權威。

(4)法治思維貫穿在用權擴展閱讀

樹立法治思維,也是公民素質提高的重要標志。廣大群眾應逐步養成遵守法規的習慣,在日常生活中,尊重法律,維護法律,尤其在表達訴求、維護權益時,要學會依法辦事。

近年來,在一些勞動糾紛中,很多勞動者以法律為後盾,通過訴訟、仲裁、調解等多種方式依法維權,避免了矛盾激化,也使合法訴求得到了支持。要使更多人懂得,運用法治思維,採取法治方式,才能更好地維護每個人的權利,讓普通群眾「不怕事也不惹事」。

法制建設,是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重要建設;法治思維,是高素質國民的重要體現。政府堅持依法辦事,群眾懂得依法維權,讓法治思維深入人心,融入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國的改革發展才能走得更穩更實,各項事業才能健康有序地向前推進。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評論員:讓法治思維更加深入人心

『伍』 如何提升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提高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化解矛盾、推動發展、維護穩定能力」。在此之後,「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這對概念不斷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領導幹部都強調要在實際工作中踐行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如何從學理上闡釋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 法治思維
何為法治思維?簡言之,法治思維就是將法治的諸種要求運用於認識、分析、處理問題的思維方式,是一種以法律規范為基準的邏輯化的理性思考方式。因此,法治思維需以法治概念為前設。人類政治文明發展至今,於法治概念之認知盡管不完全一致,但對其核心內涵包括精神、實體、形式等層面諸要件已經有基本共識存在。就中國當下而言,經過30多年砥礪耕耘,在法治概念上的初步共識也已基本具備。這是之所以提出法治思維命題的前提。
法治思維是一個文化范疇。廣義的法治文化包含了精神、制度乃至物質等不同方面,而法治思維則屬於精神方面的文化要素。法治文化的精神方面大概可以分為三個不同的層面。一是法治意識和觀念的層面,這是最低最基本的層面。全社會成員都應當具備相應的法治意識、觀念,才能夠形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的觀念基礎。對於普通公民而言,既要有權利意識,又要有自覺遵守法律的義務觀念;對於領導幹部而言,除了相應的權利義務觀念,則要有法治的權力觀,以及帶頭守法、維護憲法與法律的權威的職責意識。二是法治思維和理念的層面,表現在法治意識和觀念上升到思維、理念的層面,對制度建構和具體實踐起到更加巨大的推動作用。三是法治的價值與態度層面,表現在人們的內心價值觀和態度上對於法治的內在認同和尊崇,直至法治內化為人們的日常生活方式。這是法治文化的最高層面。由此可見,法治思維是在法治意識、法治觀念基礎上的進一步升華,運用法治思維則是對培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提出的更高層面的要求。
法治思維與學術界常講的法律思維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法治思維與法律思維都是根據法律的思考,以法律規范為邏輯基準進行分析推理判斷。二者的不同之處主要有二。其一在於法治思維蘊含著價值意義上的思考判斷,即在法律思維中必須貫穿以人為本或者人權的基本價值標准。二是法律思維往往更側重於強調一種職業化的思維方式,為法律職業者所掌握運用,而法治思維更側重於強調一種治國理政的思維方式,是為執政者或者公權力的執掌者掌握運用的思維方式。所以,與法治思維所對立的是人治思維、特權思維,後者將權力置於法律之上,視法律為虛有之物。
法治思維在不同問題和領域的運用包含了不同的層次。概括而言,法治思維可以分為四個層次。
一是認知判斷層次,即運用法治的概念原理對社會生活中的種種問題進行認識並得出初步判斷的層次。人們可以根據法律對社會中的一些行為或現象得出是否合法的判斷,例如飲酒駕車是違法行為。這種層次的法治思維,是普通社會成員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具備的。
二是邏輯推理層次,即運用法治原則、規范對問題進行分析判斷、綜合推理,並得出結論乃至解決辦法的層次。法律職業者的思維多為這一層次。這一層次的思維是以通過法律解決個案為主要特徵。
三是綜合決策層次,即在前述法律性的認知判斷、分析推理的基礎上,還需要結合其他因素,進行綜合性衡量,並作出符合法治要求的決策。對於領導幹部而言,法治思維更多地體現在這一層次上。
四是建構制度層次,即在前面三個層次的思維基礎上進一步深化、抽象,從而能夠通過建構或改革法律制度對更宏觀的問題提出長遠的解決方案。這是最高層次的法治思維,也是高層級的領導幹部所應當具備的。因此,考察法治思維能力的高低,應當按照對象和主體的不同設定不同的標准。
法治方式
簡單地說,法治方式就是運用法治思維處理和解決問題的行為方式。法治方式與法治思維是內在和外在的關系,法治方式就是法治思維實際作用於人的行為的外在表現。可以說,法治思維影響和決定著法治方式。法治方式與原來人們常用的法律手段一詞,在意義上相近。但,手段一詞過於工具化,而方式則是更恰當更中性的描述。
與法治思維相應的法治方式,其外延更為寬泛。通常人們所說的「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都是屬於法治方式的范疇。凡作決策、處理問題,都要先找法律依據。有法律依據的,看看法律是怎麼規定的,所提出的處理措施是否符合法律規定。沒有法律的具體依據的,看看上位法、憲法中有沒有原則性的規定,有原則性規定,要按照法律原則進行辦理。有些事情可能是全新的,也要按照法律的基本原理進行比照處理,使之符合法律精神、合乎法理。有些情況下,出現法律規則之間相互沖突的情況,則要按照下位法服從與上位法的原則,依照法定程序來處理。
就法治方式而言,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消除在舊的思維模式下所形成的一些與法治要求不符的辦事方式。例如托關系、找門子的辦事方式。在傳統的熟人社會、人情社會下,遇事「找熟人」「走關系」往往是人們的第一選擇。人們通過關系進行社會資源之間的互換,使得法律失去應有的效果,往往導致社會資源利益的無效率、浪費。例如選擇性執法。法律是否適用、對誰適用、如何適用,皆取決於執法者自身的判斷甚至好惡,最終導致法律失去公正性,喪失人們的信任,失去效果。而法律實施機制的失效,又使得一旦有人逃脫了法律的及時制裁,其他人就會形成「法不責眾」的擴散心理,出現機會主義違法。再如運動式執法、運動式治理。這種治理方式下,法律被認為是從屬於某一具體社會政策的工具,法治的基本標准和要求為實現特定的目標被放棄,導致社會失序,法治權威受損。這些方式植根於舊的關系思維、特權思維、人治思維中,與法治思維相悖,無疑都會損害到法律的確定性和權威性、公信力。

熱點內容
華東政法大學東方法學 發布:2025-01-11 23:36:41 瀏覽:222
司法部公證管理規章有哪些 發布:2025-01-11 23:03:26 瀏覽:269
法人變更了還承擔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1 22:45:01 瀏覽:485
關於黨支部上牆張貼的規章 發布:2025-01-11 22:11:03 瀏覽:146
在職法律碩士報名條件 發布:2025-01-11 22:10:51 瀏覽:764
醫生的診斷證明有沒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11 22:04:02 瀏覽:647
江蘇省法律援助機構接待的來訪咨詢量 發布:2025-01-11 21:56:07 瀏覽:884
環境法律責任的內容包括 發布:2025-01-11 21:24:29 瀏覽:906
泰州法院颶風行動 發布:2025-01-11 21:24:21 瀏覽:349
行政法原則口訣 發布:2025-01-11 21:15:06 瀏覽: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