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的古文

道德的古文

發布時間: 2020-12-22 17:19:34

① 關於論述道德的古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淮南子:"名與道不兩明.人受名,則道不用;道勝人,則名息矣.道與人競長,章人者,息道者也.人章道息,則危不遠矣.故世有盛名,則衰之日至矣.欲屍名者,必為善;欲為善者,必生事.事生,則釋公而就私,背數而任已.欲見譽於為善,而立名於為質,則治不修故,而事不須時.治不修故,則多責;事不須時,則無功.責多功鮮,無以塞之,則妄發而邀當,妄為而要中.功之成也,不足以更責;事之敗也,不足以敝身.故重為善若重為非,而幾於道矣."

孔子的名言

1、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也,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雲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於時,學於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5、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還有先秦諸子論德八則
http://..com/question/33437955.html?si=3

② 關於古代君子高尚品德的詩或文言文

《陋室銘》,《愛蓮說》

1、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唐•元稹《菊花》)
倒不是百花中特別偏愛菊花,而是因為菊花開過後再也沒有花朵可賞了.句中隱含著對菊花獨傲寒霜而後凋的堅貞品格的贊美.
2、 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唐•杜甫《》)
丹青,朱紅色和青色的顏料,借指繪畫.這兩句說,一生沉浸在繪畫藝術中而不覺得將近年老,富貴對我就像天上的浮雲一般淡泊.詩句贊揚了名畫家曹霸潛心藝術,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操.
3、 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宋•程顥)
不為富貴所迷惑而安於貧賤,男子漢能達到這一境界才稱得上英雄豪傑.今賦予其新的含義,形容志士仁人不謀名利的高尚品質.
4、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記》)
蹊(xī):小路.桃樹李樹雖然不會說話,但是它們那芬芳的花朵和甜美的果實,卻吸引人們紛紛前去欣賞採摘,以至在樹下自然踩出一條條小路來.此句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自然會贏得人們的敬仰.
5、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三國•蜀•諸葛亮《誡子書》)
沒有恬淡寡慾的修養,就不能使志向清白;沒有寧靜的心胸,不排除外界干擾,就無法達到遠大的目標.諸葛亮認為,修身治學應該首先擺脫名韁利鎖的束縛,切戒浮躁,方能成才.
6、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禮記•學記》)
如果孤獨地學習,沒有朋友相互切磋,那麼就會學識淺陋,見聞不廣.
7、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戰國策•趙策一》)
指記住過去的經驗教訓,可以作為以後的借鑒.
8、 卻是平流無石處,時時聞說有沉淪.(唐朝•杜荀鶴《涇溪》)
告誡人們,一帆風順時,不要自滿疏忽,而要小心謹慎.沉淪:指沉船、溺人.
9、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三國志》)
壞事即使很小也絕不要干,好事即使細微也一定要做.
10、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論語》)
對待自己,每天都要自省,有錯即改,無錯自勉.對別人給自己提出的意見,也應採取這種態度.
11、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宋•歐陽修《五代史•伶官傳序》)
辛勤操勞,艱苦奮斗,足以成就大業;貪圖安逸,放縱享樂,則必遭亡身之禍.
12、言必信,行必果.(《論語》)
說話要恪守信用,做事要果斷徹底,這是做人的准則和美德.
13、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何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秦•李斯《諫逐客書》)
讓:拒絕,舍棄.就:成就.原喻指要廣納人才,才能成就大業.也可喻指博學多聞,才有更深的造詣.
14、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宋•盧梅坡《雪梅》)
梅花不如雪花白,雪花則不如梅花香.現可用以形容人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應該互相學習,取長補短.
15、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清•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以:與,交付.假如對國家有利,我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豈能因為有禍患而逃避,有幸福就爭搶呢?詩句表現了林則徐以國家利益為重,不計較個人得失的高尚情懷.
16、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漢樂府古辭《君子行》)
在瓜田裡不要彎身提鞋(免得別人誤認為是摘瓜).在李樹下不要舉手正帽(免得別人誤認為偷李子).比喻在容易被人懷疑的地方要謹慎,注意檢點規范自己的行為.
17、君子坦盪盪,小人常戚戚.(《論語》)
君子,指有道德的人.小人,指道德低劣的人.這兩句說君子心地平坦寬廣,小人卻經常局促憂愁.
18、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詩經•小雅》)
景行(háng):大路.止:語助詞,無義.兩句的原意是:遇到高山就盡情仰望,遇到大路就順利通行.後以「高山」比喻道德高尚,以「景行」比喻行為光明正大.句意為:品德像山一樣崇高的人,就會有人敬仰他;行為光明正大的人,就會有人效法他.
19、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蘇軾《贈劉景文》)
擎(qíng):往上托,舉.擎雨蓋,指荷葉,因它像撐開的雨傘.兩句的意思是:荷花衰敗,那高擎如傘的荷葉也隨之枯萎;可菊花凋謝,卻還留下了在嚴霜中傲然挺立的枝椏.詩句以荷襯菊,表達了對友人高尚情操的仰慕欽佩之情.
20、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宋•鄭思肖《畫菊》)
寧願在枝頭含著芳香死去,也不為凜冽的北風所吹落.詩人借菊詠懷,抒發堅守節操,矢志不渝的愛國情懷.
21、人而無信,不知其可.(《論語》)
做一個人不講信用,真不知道怎麼能行.意為人不講信用是不行的.
2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論語》)
君子幫助別人成就好事,不幫助別人做壞事.
23、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
自己不喜歡的事,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
24、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資治通鑒》)
善於借鑒別人的經驗教訓來對照自己的言行,就會知道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
25、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戒.(《毛詩•序》)
提意見的人沒有罪過,聽意見的人,可引以為戒.
26、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荀子》)
正確地批評我的錯誤的人,是我的老師;恰當肯定我的優點的人,是我的朋友;一味奉承阿諛我的人,是存心要害我的賊寇.這是荀子處世做人的原則,時過千年,仍值得我們借鑒.
27、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唐•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晶瑩如冰的心藏於內,高潔如玉壺之形現於外,比喻為人內外純潔,品質高尚.
28、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唐•劉禹錫《浪淘沙》)
比喻清白正直之士,雖一時被誣陷,但歷盡千辛萬苦,其崇高品德終究會被人們認識的.現用以說明凡事經過艱苦努力,終能獲得寶貴成果.
29、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元朝•王冕《墨梅》)
這是通過自畫的墨梅表現出作者清高絕俗的節操.
30、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唐•劉禹錫《酬樂天》)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三國•諸葛亮《後出師表》

③ 孟子關於思想道德的古文

1、道,可道,非常道。
2、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3、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也。
4、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
5、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
6、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7、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8、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9、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
10、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11、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12、上善若水。
13、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居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14、金玉滿堂,莫之能守。
15、功遂身退,天下之道。
16、生而不有,長而不宰。是為玄德。
17、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18、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19、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繩繩兮不可名
20、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
21、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22、致虛極,守靜篤。
23、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歿身不殆。
24、見素抱朴,少思寡慾,絕學無憂。
25、道之為物,惟恍惟惚。
26、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27、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28、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29、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30、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31、重為輕根,靜為躁君。
32、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33、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神明。
34、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
35、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
36、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
37、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38、殺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39、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40、譬道之在天下,猶川穀之於江海。
4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42、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43、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44、柔弱勝剛強。
45、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46、不欲以靜,天地將自正。
47、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48、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49、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50、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④ 文言文「道德」二字的含義

文言文中道與德是兩個相互獨立的詞語。
按照《道德經》的解釋。「道」是版萬物萬法之源,創造權一切的力量;德是為順應自然、社會和人類客觀需要去做事的行為,不違背自然發展規律,去發展自然、發展社會,提升自己的踐行方式。
道是在承載一切;德是在昭示道的一切。大道無言無形、看不見聽不到摸不著,只有通過我們的思維意識去認識和感知它;而德是道的具體實例,也是道的體現,我們能看到的心行,我們通過感知後所進行的行為。如果沒有德,我們就不能如此形象地了解道的理念,這就是德與道的關系。
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與規范。罪莫大於無道,怨莫大於無德。
後來,道德這個詞才有了現在的含義。

以上僅供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⑤ 有關道德的古文、名句有哪些 請標明出處、作者.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辱,為天下谷版.為天下谷,常德乃足權,復歸於朴.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朴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智不割.老子 道德經

⑥ 經典的關於美好品德的古文

《陋室銘》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斯是回陋室,惟吾德答馨。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 孔子雲:何陋之有?

全文翻譯: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成為名山了;水不一定要深,有蛟龍就成為靈異的水了。這是簡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簡陋了。苔痕碧綠,長到台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竹簾里。談笑、來往都是學識淵博的人,沒有知識淺薄的人。這里可以彈奏不加裝飾的琴,瀏覽佛經。沒有奏樂的聲音擾亂耳朵,沒有官府的公文使身體勞累。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子雲的雲亭。孔子說:「(只要住的人品德高尚)這有什麼簡陋的呢?」

⑦ 有關道德的古文、名句有哪些請標明出處、作者.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辱專,為天下屬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朴.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朴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智不割.老子
道德經

⑧ 有關道德的古文、名句有哪些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
知其白,版守其辱,為天下谷權。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朴。
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
朴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智不割.
老子
道德經

⑨ 關於公民道德素養的古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淮南子:"名與道不兩明.人受名,則道不用;道勝人,則名息矣.道與人競長,章人者,息道者也.人章道息,則危不遠矣.故世有盛名,則衰之日至矣.欲屍名者,必為善;欲為善者,必生事.事生,則釋公而就私,背數而任已.欲見譽於為善,而立名於為質,則治不修故,而事不須時.治不修故,則多責;事不須時,則無功.責多功鮮,無以塞之,則妄發而邀當,妄為而要中.功之成也,不足以更責;事之敗也,不足以敝身.故重為善若重為非,而幾於道矣."
孔子的名言
1、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也,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雲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於時,學於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⑩ 與道德有關的文言文

大道之行 不錯滴
淮南子:

熱點內容
通遼律師在線咨詢免費熱線 發布:2025-01-23 09:25:08 瀏覽:472
新勞動合同法同工同酬 發布:2025-01-23 09:20:33 瀏覽:898
道德經女門 發布:2025-01-23 08:29:27 瀏覽:651
經濟法練習題董事會的職權 發布:2025-01-23 08:24:19 瀏覽:510
朝陽幾個法院 發布:2025-01-23 07:57:48 瀏覽:475
商標權利人鑒定結論承擔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23 07:37:58 瀏覽:408
行政法律關系的不對等性 發布:2025-01-23 07:28:29 瀏覽:228
勞動法團建 發布:2025-01-23 06:38:49 瀏覽:868
公司法律顧問年度總結報告 發布:2025-01-23 06:30:36 瀏覽:143
經濟法合同法提綱 發布:2025-01-23 06:30:27 瀏覽: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