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人為什麼要道德

人為什麼要道德

發布時間: 2022-05-04 06:38:41

『壹』 為什麼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請舉例說明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可以讓社會變得有素質社會需要道德.做有道德的人,既利於形成溫馨、和諧的人際關系,又能夠促進整個社會的文明進步.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每個人責無旁貸.

『貳』 人為什麼需要道德

1、人為什麼要有道德,首先是人的自身利益的自覺。無論如何,在一個社會中,行善總比作惡好,當個好人總是比做個壞人更受人尊敬。人出於自身利益的需求,一般遵循當下的道德規范行事。人正是通過在社會中的道德體驗逐漸認識到道德的價值和意義,並建立起自己的道德觀。具有個人特色的道德觀往往是符合當下大潮流的道德觀的,這便於在社會生活中能夠與他人和諧相處。
2、人為什麼要有道德,其次是基於傳統和法律。經過長時間確立的傳統和法律在一定程度上支配著人的行為,這些傳統和法律激勵人們要有道德,那些不道德的人往往會遭受傳統的批判甚至法律的制裁,這一正一反的道德刺激,形成或修正了人的道德認識,反過來又成為傳統和法律的延續者。
3、人為什麼要有道德,其實是人的共同需要。根據生活經驗和一般理智來考察人性,我們不難發現,人都有許多共同的需要、慾望和目的等。比如,我們都希望我們的生活和諧、家庭和睦,我們追求自由、幸福,我們樂於享受愛和友情、親情。為了滿足這些需要,必須確立和遵守某些道德原則(底線),使我們免於恐懼、孤獨,免於被欺騙、被管制、被殘害。
4、說到底,我們學會合乎道德地生活,是為了改善生活質量、改善周圍人的生活質量,還有什麼比這各有意義嗎?正如愛因斯坦所說:「人的最有價值的努力是為我們行為的道德化而奮斗。我們內心平衡,甚至我們的生存本身都取決於道德。唯有我們行為的道德化才能賦予生命以美好和尊嚴。」

『叄』 人為什麼要講道德道德在人的行為活動中起什麼作用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一起來了解一下道德是什麼?然後在分析。

總結

道德是引導人們追求至善的良師益友。它教導人們正確的認識自己,對家庭、對其他人甚至、對社會和國家要做到應負的責任和應盡的義務。同時它也在教導著人們正確地認識社會道德生活的規律和原則,從而正確地選擇自己的生活道路和規范自己行為。

『肆』 說說我們為什麼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一個小嬰兒當然不會明辨是非,但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深入,逐漸受到家庭、學校、社會的層層教育,便有了明辨是非善惡的能力。工作上、生活上中、人際交往時正直的人自然行的端、立得正,才能稱之為有道德的人。人以誠信為本,失信者寸步難行,誠信者行遍天下。人人都願和誠信的人相處,買東西沒有假貨,借還東西信守承諾,多放心呀,沒有勾心鬥角,沒有坑蒙拐騙,充滿信任的社會下,陽光都顯得格外耀眼。其實做好道德並不難,只要有心,鐵柱都能抹成針。注意自己的不好小習慣,慢慢改正,很快就會熟悉道德的意義。

『伍』 人為什麼要講道德

說來話長。我們生活在一個道德的世界裡。我們總是把生活中的人、事、物區分為「好的」或「壞的」,總是藉助「善」與「惡」的視角來評價和理解這個世界上發生的種種情形。道德的存在,幫助我們建立起較為穩定的人際關系、較為合理的倫理秩序,以及較為長遠的社會預期。就是人類數千年甚至數萬年來的生活狀態。
幾乎所有的倫理學家都曾直接或間接地回答過這個問題,幾乎每一位對生活有所經歷和思考的普通人也會給出自己的答案。然而,這個問題之所以引人入勝,是因為當我們如此提問的時候,內心其實已經生出了另一個與之相關的問題:「人可不可以不講道德?」
提出後面這個問題並不會讓人感到愉快,但它卻必須得到嚴肅認真的對待。這不僅因為兩個問題其實「一體兩面」,更是因為它們共同向我們揭示了一個事實,即道德乃是生活在一定社會環境中的人們的反思和選擇的產物。人類並非天生完美,更談不上是一種始終向善的生物。資源的有限、利益的排他、人情的糾纏,往往會影響我們,使我們即便懂得了道德的知識和原則,也依然不能按照這些知識和原則所提出的道德要求來行動。所以,我們不是「天生地」或「必然地」就生活在一個道德的世界中。我們賴以存在的道德世界,以及我們具體實施的道德活動,實質上,全是我們在「講道德」與「不講道德」的兩可之間經過權衡、反思而選擇了前者的後果。這恰恰表明,人是具有能動性的自由存在者;道德是奠基於自由意志和自由選擇的產物。相應的,「講道德」成為人這種生靈不僅顯著而且引以為豪的標志,也正是因為它構成了對人性本質的展示和呈現。

『陸』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道德是什麼 為什麼要做一個有道德

第一個問題:
道德是,
道德,指衡量行為正當的觀念標准,是指一定社會調整人們之間以及個人和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不同的對錯標準是特定生產能力、生產關系和生活形態下自然形成的。一個社會一般有社會公認的道德規范。只涉及個人、個人之間、家庭等的私人關系的的道德,稱私德;涉及社會公共部分的道德,稱為社會公德。
第二個問題:
1、道德是人本能的東西,更是後天養成的合乎行為規范和准則的東西。
2、它是社會生活環境中的意識形態之一,它是做人做事和成人成事的底線。
3、它要求我們且幫助我們,並在生活中自覺自我地約束著我們。假如沒有道德或失去道德,人類就很難是美好的,甚至就是一個動物世界,人們也就無理性無智慧可言。
4、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道德的驅使才建立了人類的和諧社會;道德的要求才有了社會群眾團體組織;道德的體現,使人們自尊自重自愛;是道德的鞭策,營造人與人的生活空間。一個不懂得道德和沒有道德的人是可怕的。
5、道德不像刀槍傷人肢體,它也能要人性命。在歷史和生活里,迫於道德壓力而「自殺」者並不少見。道德雖不是生活必需品,可它對人的修養和身心健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文明的人類是靠道德的建立來作保障的。道德的傳承也同樣離不開家庭、學校、社會、勞動和創造,以致分門別類地產生各自的要求和水準。
第三個問題:
怎樣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我個人認為,首先要做到「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我們如果能夠從身邊小事做起,嚴於律己,那麼我們每做一件事情,我們的道德水平就會得到一次升華。積跬步,以至千里;匯小溪,以成江海。我們要善於由大及小,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決不要以微小而不足道,細小而不足為。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要注重培養自己的道德觀念,必須注意到知、情、意、行的統一。不能只講動機不計效果,也不能只根據效果去判斷其善惡。要注重道德認知,處理好知與行的關系,注意實際行為的鍛煉,在實踐中增強道德情感、意志力。
提高我們道德修養的主要途徑與方法有:提高道德認識,陶冶道德情操;鍛煉道德意志,堅定道德信念;勤奮學習,善於思考;積善成德,努力做到「慎獨」;身體力行,提高道德修養的自覺性;反身內省,存心養性。

『柒』 人為什麼要有道德

理解人為什麼要有道德,首先要弄明白」道德「二字的真正含義。道內,是客觀規律;而德容,是人們對客觀規律的認識,並按規律辦事。

一、道德是人類生存的基礎。如果人類一開始不順從自然之道,缺乏」動物准則「,不分配食物,照顧弱小,是無法繼續生存的。

二、道德是人類公平進行活動的基礎,即人類進步、發展的基礎。人類發展到今天,並未脫離」動物「的特性,或者說人是高級動物。人類的獸性不受到道德約束,不符合現代社會的標准,就無法融入社會,為社會進步做出貢獻。

三、道德是人們自身需要的基礎。人們需要家庭,需要親情,需要朋友,需要分工協作,需要和平相處,需要公允,要達到和諧相處,這一切都需要自我道德約束來完成。

四、道德人類相互制約的方式。如果人人不守道德,社會缺乏人的自律和他律,社會就會處於混亂無序狀態,而這卻是每個人賴以生存的環境。

五、道德是人類發展的需要。如果每個人都極度自私,就無法產生社會文明;如果每個人都短視,只注重當下,而缺乏推進技術進步的力量,人類社會是無法在物質文明方面產生本質進步的。

『捌』 為什麼說我們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說到「道德」,它是一無形之物,但是對人的行為具有約束力,有道德的人,不會任何事都只會想到自己,內心懷的是大多數,生活中我們會因別人有道德的舉動感到便利,當遇到別人因為自己而給別人造成不便的事感到唏噓,會控訴別人沒素質、沒道德。所以說,我們只有做到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將心比心,享受別人給我們便利的同時也能方便他人。

說到有道德的人,就拿我身邊的人來說,我的一個室友就挺有道德的。記得有一次和她一起出去,經過一個路口,由於風大,路邊的垃圾箱被吹倒了,室友走過去想都不想就把垃圾箱扶起來了,當時真是對她慢慢的好感,就覺得她人真的不錯。

夏天上課時,教室里開著電風扇,下課時大家都一股腦沖著出去,而她會經過電風扇開關旁邊時會把電風扇關掉,記得有一次,旁邊的老師看到了,還對他豎起了大拇指,真的是很不錯的呀。

對於沒有道德的事,那是被大家所唾棄的,只想到自己,從來不考慮別人的感受,就比如公共廁所,如廁後沖一下,是一件非常小的事,但是很多人卻不願意這么做,讓後來如廁的人感到不便,會在心裡暗暗罵一句:「真沒道德「。別人有道德,會讓我們感覺很便利,自己有道德,將心比心,給別人提供便利,只顧自己,不考慮他人,這是不道德的,做個有道德的人,不僅讓旁邊的人對自己有好感,也會讓自己越來越有涵養。

『玖』 何為道德人為什麼要追求道德

道德是道和德的合成詞,道是方向、方法、技術的總稱;德是素養、品性、品質 。道德雙修是人生的哲學。 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與規范。道德往往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起判斷行為正當與否的作用。 道德是指以善惡為標准,通過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和傳統習慣來評價人的行為,調整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相互關系的行動規范的總和。道德作用的發揮有待於道德功能的全面實施。道德具有調節、認識、教育、導向等功能。與政治、法律、藝術等意識形式有密切的關系。 中華傳統文化中,形成了以仁義為基礎的道德。人活著只有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才是真的幸福的。

熱點內容
醫療機構器械管理條例 發布:2025-01-11 21:06:04 瀏覽:45
注會經濟法中擔保的時間 發布:2025-01-11 21:05:09 瀏覽:379
貴州保護條例 發布:2025-01-11 21:00:27 瀏覽:122
改年齡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1-11 20:48:30 瀏覽:370
勞動法第三十八條的內容 發布:2025-01-11 20:12:40 瀏覽:399
建管所涉及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11 20:07:44 瀏覽:359
reach法規第七條 發布:2025-01-11 19:57:29 瀏覽:125
民事訴訟法18條19條 發布:2025-01-11 19:07:54 瀏覽:238
民法中的監護 發布:2025-01-11 18:17:39 瀏覽:606
央視社會與法平安365幾點 發布:2025-01-11 18:01:47 瀏覽: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