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經不拘

道德經不拘

發布時間: 2022-05-04 07:10:50

道德經怎麼學

道德經怎麼學?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首先認識到,學習《道德經》也會因學習的方法不同而效果不同。
由於《道德經》本身就文澀意深,學習起來很不容易,再加之歷來人們對《道德經》的看法不同,學習方法也就各不相同。如有人把《道德經》當作安邦治國的方略,他就會從這一角度去學習、理解《道德經》;如有人把《道德經》當作是講辯證法的哲學,他就會從哲學的角度去學習、理解《道德經》;如有人把《道德經》當作修身養性的方法,他就會從氣功的角度去學習、理解《道德經》;如有人把《道德經》當作道教的經典,他就會從宗教的角度去學習、理解《道德經》。
二、我認為在學習《道德經》時最好要先明確為什麼要學習《道德經》,從什麼角度去學的問題,這個前提定下來,再去從這個角度去學習、理解、誦經、修煉、入道。 在學習目的明確後,邊看書邊思考也是很重要的,完全信書則被書拖著走,進入迷信的境地。在通讀幾遍某個版本的《道德經》後,可再找來另一個版本作比較的學習,看看其中那個講的有道理。如只讀《道德經》的原文,對時下的年輕人和古漢語欠缺的人來說是較困難的。在這學習的過程中,還要不時地對一些章句進行反思,這既可加深對章句的理解,也可找出一些人超乎老子本義的判斷,這就是獨立思考。但這個獨立思考要思之有理,考之有據,要結合老子的身世和他所處的社會背景去思考,不能拋棄歷史事實任憑自己隨意的想像,盡情地發揮,甚至武斷地結合眼下的社會去解讀老子。如把老子的「不出戶,知天下」說成是老子在2500多年前就知道有網路了,豈不笑話!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看《道德經》,可以有上千種解釋,但老子只有一個,老子就是老子,歷史上有這么一個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太上老君那個神。
三、對大多數學習《道德經》的人來說,不必拘泥原文的某個字,因為《道德經》版本成百上千,至今沒有一個標準的原版。2000多年來歷經歷代多人的傳抄、編輯,在文字上出現差異是很正常的。校正、釐定這些版本應是專家學者的事,歷代不少專家在這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如不再出土新的《道德經》版本,再重復做這些考證,似無太大的現實意義。現在對多數學習《道德經》的人來說,讀懂原文,理解其意是主要的,不然易陷入咬文嚼字的誤區,而偏離了認識《道德經》的本意。

㈡ 道德經有沒有講述具體的修道方法

當然有 ------清靜無為

(老子的哲學思想)

《道德經》的哲學理念,清醒冷靜。謂之一人正而化天下正。無為不是無所作為,不是無所事事,而是不做無效的工作。不該乾的不能幹,該乾的必須干,不能反著來;不然就是違背了道啊。《說苑·君道篇》載師曠言雲:「人君之道,清凈無為,務在博愛,趨在任賢,廣開耳目,以察萬方,不固溺於流欲,不拘系於左右,廓然遠見,踔然獨立,屢省考績,以臨臣下。此人君之操也。」《明道篇》有詩雲:「自然之道本無為,若執無為便有為。得意忘言方了徹,泥形執象轉昏迷。身心靜定包天地,神氣沖和會坎離。料想這些真妙訣,幾人會得幾人知。」

㈢ 《道德經》講了什麼

《道德經》主題思想為「道法自然」。

《道德經》主要論述「道」與「德」:「道」不版僅是宇宙之權道、自然之道,也是個體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應必備的特殊的世界觀、方法論以及為人處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給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礎,道是德的升華。沒有德的基礎,為人處世、治家、治國,很可能都失敗,就沒有能力去「修道」。所以修「德」是為修道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擁有寧靜的心境、超脫的人生,這也缺「德」不可。《道德經》德經部分,在經文中佔了很大部分,這是修道的基礎。

「道」是渾全之朴,「眾妙之門」。「道」生成了萬物,又內涵於萬物之中,「道」在物中,物在「道」中,萬事萬物殊途而同歸,都通向了「道」。

「道」不只是有形的「物質」、思慮的「精神」、理性的「規律」,而是造成這一切的無形無象、至虛至靈的宇宙本根。「物質」、「精神」、「規律」皆是「道」的派生物。 「道」是先天一炁,混元無極,「道」是其大無外、其小無內、至簡至易、至精至微、至玄至妙的自然之始祖、萬殊之大宗,是造成宇宙萬物的源頭根本。

㈣ 《道德經》思考題: 1、如何理解「道法自然」

1、如何理解「道法自然」? 就是以自然為法。
2、老子為什麼極力提倡回歸復本(得一)?試舉原文分析說明。因為他據稱找到了本。
3、如何理解老子的三寶:慈、儉和不敢為天下先? 這只是老子的主張。真有哪回事,大家都當皇帝了。
4、如何理解老子的「治人事天,莫若嗇」?一譯:治理百姓和養護身心,沒有比愛惜精神更為重要的了。
二譯:治理百姓和養護身心,沒有比農業生產更為重要的了。
你從何處下手凈化自己的心靈?你不凈化就凈化了。

㈤ 《道德經》第八章的內容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㈥ 《道德經》這部書給你的啟示是什麼

巜道德經》給我人生的啟示主要有如下四句話:

第一句話:「道可道,非常道」。眾所周知,「道」是老子極致的人生觀和宇宙觀。意思是:人世間能口述的道理不是永恆的真理」。就是說:不要拘泥於對一事一物一時的看法,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把握事物的內在運動規律。譬如生活中,一個家庭的道是什麼,就是家和萬事興。一個公職人員的道是什麼,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總的來說,這四句話告訴我們,努力做一個豁達的、明智的、自省的、知足的人。如果做到了這一點,就離毛主席所說的「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就更靠近了一步。在先人的指引下,自己能夠不被世間的紛擾是非所羈絆,看淡人生,笑對人生,暢享人生,不枉活著一生!



㈦ 道德經做人經典語錄

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們在我心中喚起的驚奇和敬畏就會越歷久彌新,一個是我頭頂的星空,另一個是我心中的道德法則,它們向我印證,上帝在我頭頂,亦在我心中。

康德

那最神聖恆久而又日新月異的,那最使我們感到驚奇和震撼的兩件東西,是天上的星空和我們心中的道德律。

康德

世界上有兩件東西能震撼人們的心靈:一件是我們心中崇高的道德標准;另一件是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

康德

酒能使人出語輕快,酒更能使人一吐衷情,酒,因而成為一種道德的性質成為搬運率直之心的物質。

康德

道德確實不是指導人們如何使自己幸福的教條,而是指導人們如何配享有幸福的學說。

康德

有兩件事物越思考就越覺得震撼與敬畏,那便是我頭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准則。

康德

良心是一種根據道德准則來判斷自己的本能,它不只是一種能力;它是一種本能。

康德

入於污泥而不染、不受資產階級糖衣炮彈的侵蝕,是最難能可貴的革命品質。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能充實心靈的東西,乃是閃爍著星星的蒼穹,以及我內心的道德律。

康德

芝蘭生於幽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

孔子

身不修則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於家者蓋寡矣,而況於天下乎。

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君子之道四焉,強於行義,弱於受諫,怵於待祿,慎於治身。

孔子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孔子

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孔子

法律是顯露的道德,道德是隱藏的法律。

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孔子

體也,載知識之車而寓道德之舍也。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孔子

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毛澤東

道德首先被要求的是支配自己。

康德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

同情是一切道德中最高的美德。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孔子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孔子

以至誠為道,以至仁為德。

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

孔子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孔子

美,是道德上的善的象徵。

康德

土扶可城牆,積德為厚地。

修身潔行,言必由繩墨。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謙以待人,虛以接物。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孔子

道德當身,不以物惑。

㈧ 《道德經》名句解析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㈨ 老子道德經解釋

《道德抄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是春秋時期老子(即李耳)所作的哲學著作。在先秦時《呂氏春秋·注》稱為《上至經》,在漢初則直呼《老子》。自漢景帝起此書被尊為《道德經》,至唐代唐太宗曾令人將《道德經》翻譯為梵文。唐高宗尊稱《道德經》為《上經》,唐玄宗時更尊稱此經為《道德真經》。古代馬王堆版是上篇《德篇》和下篇《道篇》不分章,現代通行版本共81章,前37章是《道篇》,後44章為《德篇》。《道德經》這部神奇寶典被譽為萬經之王,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中國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㈩ 道德經第一章原文

《道德經》第一章
【原文】
道①可道②,非常道③; 名④可名⑤,非常名⑥。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⑦。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⑧。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⑨。 【註解】 ① 道:名詞,指現象界的道(方法、術),如治國之道,處世之道,養生之道等。 ② 道:動詞,說明、敘述、論述之意。 ③ 道:名詞,指創生天地(宇宙)的母體,恆常的道。 ④ 名:名詞,指現象世界的物、事、象。 ⑤ 名:動詞,命名、稱呼之意。 ⑥ 名:名詞,指恆常的道。 ⑦ 徼:邊界、終結、結果。 ⑧ 玄:幽味深遠的意思。 ⑨ 門:產育之門。 【譯文】
「道」是不可以用言語來說明的,否則,它就一定是失去了「道」的真實涵義了;「名」是不可以用文字來表述的,凡是可以用文字來命名的,就一定不是真正的「名」。 「無」,是天地萬物的開始,是天地創始的根源;天地產生以後就是「有」,就由天地產生萬物並滋養萬物。
所以經常從無目的、無拘束、無局限的狀態,來觀察「道」無名無形的微妙;經常從有目的、有拘束、有局限的狀態,來觀察「道」有名有形之處的真實。 無名無形、有名有形都來源於「道」,是「道」的兩種不同的形態和境界的同一真理,這兩種變化都可以叫做「玄」。
玄妙深處還隱藏著更深層的玄妙,是產生現象世界森羅萬象的物、事、象的產育之門。

熱點內容
注會經濟法中擔保的時間 發布:2025-01-11 21:05:09 瀏覽:379
貴州保護條例 發布:2025-01-11 21:00:27 瀏覽:122
改年齡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1-11 20:48:30 瀏覽:370
勞動法第三十八條的內容 發布:2025-01-11 20:12:40 瀏覽:399
建管所涉及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11 20:07:44 瀏覽:359
reach法規第七條 發布:2025-01-11 19:57:29 瀏覽:125
民事訴訟法18條19條 發布:2025-01-11 19:07:54 瀏覽:238
民法中的監護 發布:2025-01-11 18:17:39 瀏覽:606
央視社會與法平安365幾點 發布:2025-01-11 18:01:47 瀏覽:966
巴中文明行為促進條例 發布:2025-01-11 16:56:01 瀏覽: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