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築牢
一是依法辦事,履行法律法規義務。基層工作與群眾接觸最深、最久、最直接,應在工作中多思考總結經驗,從方便群眾、幫助群眾、服務群眾入手,讓群眾生活工作更便捷,表達訴求更暢通,切實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
二是普及憲法法律,為實現全民守法助力。作為基層群眾服務組織,應該加大憲法法律宣傳力度,多開展讓群眾寓教於樂、喜聞樂見的宣傳方式,引導群眾學法守法用法,依法履行義務和保障權利,讓每個人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
三是樹立法治信仰,法治作為社會層面的一個基本要求,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內容之一。法治信仰,就像一座燈塔,若塔倒燈熄,就會讓人迷失;道德支撐,如同一道堤防,若崩潰滑坡,就會失去底線。因此,作為基層幹部一定要妥善處理各種矛盾,切實維護好職工群眾的合法權益,從而讓他們切實感受到法治的作用,提升幸福感,促進社會和諧。
四是完善司法管理體制和權力運行機制,提高司法公信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築牢法治信仰的社會根基。同時,也要堅持「法治」「德治」兩手抓,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法治的道德底蘊。
因此,我們基層黨員幹部應帶頭學法、尊法、信法、守法、用法, 必須受到黨規黨章的制度性約束,必須模範遵守憲法和法律,為全體人民樹立標桿。並努力讓每一個公民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
② 法治中國建設的關鍵是什麼
摘要 全面推進法治中國建設,關鍵是以保障人民根本權益為出發點、落腳點,實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生活中,無論是養老、營商環境還是基層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都體現出我國法治建設的新氣象、新面貌,促動我們在司法實踐中探尋更高效、更科學的發展路徑,從而為人民福祉築牢法治基石。
③ 全面依法治國的基礎是什麼
全民守法是依法治國的基礎,法治社會建設是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深度推進的基石。只有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法律成為全民信仰,才能最終建成法治社會。
也是立法、執法、司法三者的末端,前三者的「營養」或者「毒素」,都在全民守法這個層面上堆積與滋生,盛開「鮮花」或者「惡之花」。只有通過制度設計,建立順暢的糾錯機制,才能築牢法治社會之基。
依法治國的核心:
依法治國的核心是依憲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還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人民當家作主根本保證。
依法治國的本質是崇尚憲法和法律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權威,徹底否定人治,確立法大於人、法高於權的原則,使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和法律不受個人意志的影響。
依法治國的根本目的是保證人民充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維護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依法治國是一切國家機關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
④ 築牢法治之基、逐夢創新之都什麼意思
素勞法制只雞足夢創新子都也就是說能夠把那個法律的基礎見了牢固才能後創新最近來追逐我們的夢想。
⑤ 要牢固樹立哪些基本法治觀念
要牢固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權由法定、權依法使等基本法治觀念
⑥ 淺談鄉鎮如何築牢依法行政堅實基礎
一是要加大宣傳力度,使法律知識廣泛傳達。實現法治社會關繫到每一個公民,因此在法制宣傳過程中力度要大、覆蓋面要廣,確保不留死角。目前部分鄉鎮外出務工人員較多,對於流入地,這些務工人員又屬於外來人口,極有可能在法制宣傳上出現所在地找不到人、流入地不聞不問的現象,因此各鄉鎮要充分利用春節、中秋等重大節日加大宣傳力度,確保法制宣傳普及到每一個人;二是要創新宣傳方式,使法律知識易於接受。在法制宣傳中,要避免僅僅依靠宣傳單、橫幅等以完成任務而宣傳的形式,需要充分融合典型案例,通過現場宣講、遠程教育等方式,讓法律知識活生生的展現在群眾面前,要充分運用廣播、電視、網路等平台,圍繞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大力宣傳住房、就業、社會保險、醫療、婚姻家庭等方面的法律法規,使普法宣傳服務民生、改善民生;三是要豐富法制內涵,使學法懂法文化傳承。法律制度和法律知識只有上升到法治文化的層面上來,並以文化的特有形式進行傳播,才能把公民的理性思考與感性態度結合起來,從而增強法律的尊嚴性和法治傳播的公信力,最終轉化成人民群眾所信仰的法治理念、法治心理和法治習慣,使廣大人民群眾自覺地接受法律知識的教育和熏陶。
⑦ 怎樣築牢法治"籬笆",遏制權力"越線
發改委手中握有很多重大投資項目的審批權,這可能也會引起一些尋租現象。如何規范審批權?」在29日國家發改委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上,面對記者的提問,國家發改委法規司司長李亢回應說:「這是國家發改委要大力推進加快法治機關建設的一個重要的出發點和我們要努力加以改善的。」李亢表示,發改委將按照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的精神,推進法治機關建設,把加強對項目審批權的制約和監督作為重點。
以法治思維立規劃:首部法治機關規劃出台
發改委掌握很多重大投資項目的審批權,要規范權力運行、杜絕腐敗現象,推進法治機關建設顯得格外重要。去年底,《國家發展改革委法治機關建設規劃(2013—2018年)》出台,明確了法治機關建設的目標和任務,成為國務院部門中第一份部署法治機關建設的規劃。規劃提出「職權法定、運行規范、公開透明、權責統一、廉潔高效」的法治機關建設20字目標。
國家發改委秘書長李朴民透露:「為確保《規劃》落到實處,發改委建立了『主題年』制度,重點抓好今年要完成的46項制度建設任務。比如,我們創新行政審批方式和監管機制,建立了行政審批事項限時辦結制度,加快建立與部門、地方的縱橫協管機制,著力加強事中事後監管。」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李亢說:「為了提高立法的科學性和民主性,發改委在立法過程中,立足自身職責定位,切實簡政放權,加強宏觀調控,推動管理創新,特別是要做到權責一致。」
以法治手段促改革:30個立法項目推進
目前發改委正推進一批重點立法項目。如何增強這些項目的科學性和透明度?對此,李亢表示:「必須抓住提高立法質量這個關鍵環節。同時堅持『開門立法』,吸收有關專家行業協會市場主體直接參與,廣泛徵求各方面意見。」
據介紹,目前發改委正在重點推進的具體立法項目共30件,其中10件已經報國務院。具體來講,一是推動《發展規劃法》《糧食法》《政府投資條例》《樓堂館所建設管理條例》《工程建設項目招標范圍和規模標准(修訂)》能夠盡快出台。同時積極配合國務院法制辦加快推進《國民經濟動員法》《能源法》《電力法(修訂)》《借用國際商業貸款管理規定》《海洋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條例》的立法進程。同時,《基礎設施與公用事業特許經營法》《企業投資項目核准和備案管理條例》《信用法》《行業協會商會法》《生態補償條例》《核電管理條例》《中央儲備糧管理條例(修訂)》,要抓緊起草上報國務院。此外,還將做好《節約能源法》《循環經濟促進法》《應對氣候變化法》《煤炭法》《經濟體制改革促進條例》的修訂工作。
李亢指出:「無論是起草還是修訂,一個重要的出發點和立足點就是促進發展改革部門更好地轉變職能、轉變作風、簡政放權、規范權力,增強決策和審批監管活動的公開性和透明度。」
以法治精神強監管:需審批投資項目減少76%
李朴民透露,從去年以來,發改委按照權力和責任同步下放、調控和監管同步強化的思路,全面清理了行政審批事項,取消和下放了44項行政審批事項。另一方面,兩次修改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經過這兩次修改,把需要中央層面核準的投資項目減少了76%。
作為權力集中部門,怎樣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特別是加強對行政審批權力運行的制約?對此,李朴民指出:「一是減少,就是減少行政審批事項,把能夠交給市場的交給市場,能夠交給社會中介的交給社會中介,能夠由地方政府來管理和審批的就下放給地方政府。二是簡化,就是簡化審批程序。三是規范,就是規范行政審批運作的程序,規范權力的運行。四是監督,包括內部監督和外部監督。」
據了解,近一個時期以來,發改委對一些外資企業進行的反壟斷調查備受關注。這也引起部分外資企業的擔憂。對此,李朴民回應稱,反壟斷執法不是針對外資企業,發改委是按照《反壟斷法》的要求,對一些影響和制約市場公平競爭的行為、一些企業進行執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無論是外資企業,還是國內的企業,只要違犯了中國的法律,就要進行查處,接受處罰。
李亢強調:「我們將按照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的精神,繼續把我們反壟斷執法努力做到更加規范、更加透明,使所有的市場主體都能夠有良好的預期。」
⑧ 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三者關系是什麼
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相互聯系、相互支撐、相輔相成,是法治中國建設的三根支柱。法治國家是目標,法治政府是主體,法治社會是基礎,三者本質一致、目標一體、成效相關,缺少任何一個方面,法治中國建設都難以有效推進。
1、法治國家是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的目標,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必須服從、服務於法治國家建設。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確立的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個總目標反映了我們黨治國理政思想的重大創新,指明了全面依法治國的正確方向,規劃了全面依法治國的總體布局,是貫穿全面依法治國工作的主線。
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要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目標進行頂層設計、完善體制機制、明確工作重點、作出部署安排,堅決貫徹落實實現這一目標所必須堅持的原則,即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
2、法治政府是法治國家建設的主體和重點,是法治社會建設的先導和示範。
在我國,各級政府承擔著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生態環境保護等重要職責,是制定實施法律法規規章的重要主體,是人民群眾打交道最多、感受公平正義最直接的國家機關。人民群眾對法治國家的認識和評價,很多來自對各級政府部門的認識和評價。
建設法治國家需要把建設法治政府作為主體工程和重點任務,法治政府基本建成是法治國家基本建成的主要標志。建設法治政府對建設法治社會具有重要引領和帶動作用。各級政府是否依憲施政、依法行政,各級領導幹部和政府工作人員能不能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直接影響人民群眾的法治信仰和行為選擇,直接決定法治社會建設的速度和成效。
3、法治社會是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建設的基礎和依託,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建設必須築牢法治社會根基。
依法治國的基礎在基層,根基在民眾。全民守法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長期性、基礎性工程。只有全面增強全民法治觀念,讓法治成為全民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加快建設法治社會,才能夯實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建設的社會基礎。
要適應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採取更多更有效的舉措,推進全民普法,促進全民守法,推動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充分調動全社會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努力為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建設奠定更加堅實的社會基礎。
⑨ 如何牢固樹立法治意識堅持嚴格公正文明執法帶頭遵守學法守法用法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法律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一個國家法律體制完善與否也日益成為衡量這個國家現代化程度高低的標志。我們要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首先要學法。在學法的基礎上,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我國是一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實行依法治國。依法治國是我們黨領導全中國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治國方式的重大轉變,是歷史進步的體現。
我認為:作為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每一個公民,都必須懂得依法治國的重要意義,都必須遵紀守法。只有每一個公民都做到遵紀守法,國家才會穩定,社會才會安寧,歷史才能進步。也只有每一個公民遵紀守法,社會才會和諧,家庭才會和睦,生活才會幸福,人民才能安居樂業,經濟社會才能平穩發展。因此,遵紀守法對國家,對每一個公民來說十分重要。
只有每一個公民做到遵紀守法,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單位的生活、學習、工作才能得到保障,國家的經濟發展才不會受干擾。社會穩定了,一切事情都好辦,個人和國家的發展就會有光明的前途。改革開放就會深入進行下去。否則,公民不懂遵紀守法,違法犯罪多了,正常的社會秩序就會受到破壞,正常的生產,正常的工作,正常的學習,正常的生活就會被打亂,就什麼事情也幹不成。
怎樣才能做到遵紀守法呢?這就要求我們每一個公民都要學習法律知識,不僅學生要學,老師也要學,不僅公務員要學,其他各行各業的人都要學,要把法律知識普及到千家萬戶,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不能搞形式主義,不能做表面文章。政府要發動社會各階層,組織工會,共青團,少先隊,婦女組織等大力宣傳普及法律基礎知識。使每個單位,從領導到職工;在全社會從經商人員到從政人員;從軍人到農民、社區居民等組織一次全國性的法律基礎知識的學習,報紙、電視、廣告、牆報等所有宣傳工具都要用上。使每一個公民通過各種不同形式的學習,不但知法、懂法,而且要做到守法、用法。對於學生來講,他們是我們祖國的未來,是我們建設未來的生力軍,他們知法、守法的程度直接關繫到祖國的未來。因此對他們進行法制教育有著特殊的重要意義。有關數據表明:我國青少年犯罪率有增長趨勢,青少年違法犯罪很大部分原因是法律意識淡薄,受社會不良習氣的影響,與不良青少年交往,帶來不良行為習慣。有的同學認為違紀與違法是兩碼事。違反校規校紀大不了扣幾分罷了,扣幾分無所謂,離開除學籍甚遠。有此想法是十分不好的。習慣成自然,小事變大事,違紀就會逐步變成違法,這絕不是危言聳聽。有個別學生追求個性化,認為被學校規矩束縛著,不利於自己的發展,幹了一些違紀的事才能體現自己的瀟灑,這也許是青少年這個階段的叛逆心理所致,有的同學認為,講法律就沒有自由,講自由就不能受法律的約束。這種看法是錯誤的,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自由是相對的,是有條件的。世上沒有不受約束的自由。因此,學校要加強對學生的法制教育,通過課堂上正規課本進行傳授法律知識,掌握理論知識,再通過課外開展一些專題講座,進行法制宣傳,讓同學們端正思想,提高法律意識,做到遵紀守法。
憲法要求公民既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又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在我國,公民必須懂得權利和義務是對等的,權利和義務是相互聯系的,不可分割的。不能只講權利不講義務,這是不合乎法律規定和要求的。但實際生活中,我們很多公民都不知道這一點。甚至個別單位的領導也不懂,這還不在少數。這說明什麼呢?這說明我們應加緊普及和學習法律知識。使全社會的人們都知法懂法。這項工作不能只搞表面形式,要實實在在做下去,落到實處。
本人以為:政府應當採取三項強有力措施加強和提高全國各族人民的法制、法律意識觀念。一是利用現有的各級組織、工會,共青團,少先隊,婦聯等各種組織學習法律,宣傳法律,使人們樹立起法制觀念,法律意識。要求各單位固定時間組織幹部職工學習憲法及其他法律知識,使法律知識,概念,意識滲透到每個公民心中。二是利用電視,收音機,廣告等現代媒體大力宣傳法律知識。三是教育部門要單列制定編寫法律知識進課堂的教材,從小學開始直到大學畢業,實施終身學法的體制機制。讓每代人,不同年齡,不同層次的人都學法,懂法,知法,守法,用法。把法律基礎知識的普及作為一項基本國策來抓。像抓計劃生育一樣作為基本國策來抓,常抓不懈,抓他幾十年,上百年。這樣,就能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就會實現十七大提出的和諧社會目標任務。應該堅信,只要採取強有力的措施,人人增強和提高法制觀念,法律意識,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是沒有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