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普世道德
❶ 坐騎麒麟的是什麼本命佛菩薩
是文殊菩薩的,文殊菩薩名號的梵音是Manjusri,舊稱文殊師利。古譯:妙德,妙首,普首,濡首,敬首。大日經曰:妙吉祥、文殊或曼殊是妙之意,師利或室利是德或吉祥之意,簡稱為文殊。文殊菩薩為佛陀釋迦牟尼的左脅侍,是釋迦牟尼的大弟子,他和釋迦牟尼、普賢菩薩合稱為「華嚴三聖」。文殊菩薩智能、辯才第一,為眾菩薩之首,是象徵佛陀智能的菩薩,稱「大智」。
很多人都在吉照堂奉請開光本命佛的。
我們都知道本命佛是自己的生肖守護神,但是本命佛對於我們大家來說確實很陌生,因為不是這個圈子裡的人都不是太清楚怎麼請和怎麼佩戴這些問題。
請本命佛要請開光的本命佛,沒開光的本命佛基本上是沒有什麼功效的,只有開光的本命佛才能有功效,這里據說最靈驗的本命佛都在吉照堂奉請的,是開光好的本命佛,請到之後也都是紅布包起的。
還有請本命佛是按照自己的陰歷也就是農歷生日來請的,每個生肖都對應自己的本命佛,所以按照新歷也就是公歷來算自己的生肖是不對的,要轉化成陰歷來算。
吉照堂本命佛是吉照堂打造的一系列開光本命佛。吉照堂開光後的本命佛具有旺運轉運、擋災避禍、促進姻緣、保佑健康平安的功效,每尊本命佛都是由寺院大德高僧主法眾高僧加持的開光法會上開光,開光後並在偏殿加持七天七夜,吉照堂本命佛一經推出深受緣主喜愛,經過十餘年的時間檢驗,有效的為緣主化解財運、健康、愛情難題,使得緣主逢凶化吉,從官仕途高升,從商廣納財祿,得安康吉慶人生。
所以來說請本命佛一定要到吉照堂本命佛奉請才是正信。
❷ 麒麟這個詞怎麼讀
qi(第二聲) lin(第二聲)
❸ 麒麟風水問題
麒麟是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動物,據說,麒麟與鳳凰、龜、龍並稱「四靈」,並居「四靈」之首,它外形奇特,生有龍頭、鹿角、馬蹄、牛尾、狼額,身上披五彩鱗甲。客家人視麒麟為吉祥物,在客家傳說中凡麒麟踩過的地方,都會給那裡的人們帶來好運,故有「麒麟吉祥」。
麒麟,在傳說中被賦予了十分優秀的品質,比如,說其性溫善,不覆生蟲,不折生草,頭上有角,角上有肉,設武備而不用,因而被稱為「仁獸」。西涼武昭王《麒麟頌》曰: 「一角圓蹄,行中規矩,游必擇地,翔而後處,不蹈陷阱,不罹羅罟。」《宋書·符瑞志》曰:「含仁而戴義,不飲池,不入坑阱,不行羅網。」《說苑》亦有:「含仁懷義,音中律呂,行步中規,折旋中矩,擇土而後踐,位平然而後處,不群居,不旅行,紛兮其質文也,幽問循循如也。」的記載。體現了麒麟仁厚君子的謙謙風度。麒麟崇拜之所以能在發展傳承中被廣大民眾和統治階級所接受,正是因為這種「仁獸」所具備的品質正符合幾千年來中國的禮教和儒家風范。
儒家學派是由中國春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創立的,就其目的、功用、宗旨和結構來看,可以說是一個以教化倫理道德為核心的學派,對中國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發展曾起過較大的積極作用。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仁學」,「仁』可以說是儒學中倫理學說的根本和最高道德准則,其主旨是「愛人」,亦即「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儒家認為,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具有「仁愛之心」,並以「愛人」與否這樣一個道德標准來確定人們是否應該受到尊重!
這是麒麟的傳說,所以在古代,中國認為麒麟是聖物,靈物,而應該得到尊重和崇拜,你把麒麟掛在窗子上是對靈物的不尊,甚至是不重視。所以就有了「麒麟掛窗,家人必傷」之說,但是只是迷信而已。信則有,不信則無。麒麟、鳳凰、龍等按照古代房屋擺設,是放在客廳門對面,這樣才能顯示家族對靈物的崇拜,所以不傷人你最好不掛在窗上,不合習俗嘛!呵呵。我個人是比較崇拜麒麟的,所以對麒麟就有點研究,窗子你可以掛其他的
我學過一點周易,但是風水不太了解
❹ 關於龍鳳麒麟的傳說~
中國的龍崇拜有五千年以上的歷史;封建時代,龍又嬗變為皇權的象徵,帝王自稱「真龍天子」。據韓非子說,龍和帝王一樣,都有「逆鱗」而不可觸,否則龍顏大怒、誅滅九族。所以李白詩雲:「有策不敢犯龍鱗,竄身南國避胡塵。」今天,龍走下了神壇,每個華夏子民,無論天涯何方,都稱自己是「龍的傳人」。 龍,緣何而生?它似動物,有人說它是鱷魚和蜥蜴的「大共名」,也有人說它演化於蛇,還有人稱它是恐龍的遺記;龍,又是象徵,既有人認定它是圖騰合並的結果,又有人相信它是雲水、閃電和彩虹的集合。這些都是今人對先人的猜測。 相對而言,「蛇說」比較占上風。有人考證,禹與蛇圖騰的氏族有血緣關系,他奠定了夏朝根基以後,其後裔把蛇升華為龍,不僅體現了多元文化,得到各民族的認同,而且成為中華民族不可分割的象徵(潛明茲《百年神話研究略論》,《鐵道師院學報》1997年第6期)。 中國的鳳凰傳說起源於鳥,在《山海經》里:「有鳥焉其狀如雞,五采而文,名曰鳳皇。」《說文》:「鳳,神鳥也。」《瑞應圖》:「鳳凰,仁鳥也。」《詩》:「鳳凰靈鳥。」《莊子逍遙游》:「以鯤化為鵬,鵬即鳳。」鳳凰還有個名字叫鸞。在《山海經》里:「有五采鳥三名:一曰鳳鳥,一曰凰鳥,一曰鸞鳥。」《廣雅》:「鸞鳥,鳳皇屬也。」 有一個「百鳥朝鳳」的傳說,說的是黃帝即位,自覺天下太平,想親眼看看傳說中的鳳凰。為此,他問教天老。天老回答:鳳凰顯形,乃是祥瑞的預兆,只有在太平盛世才出現。見到它一掠而過已是很不容易,如果能看到它在百鳥群里飛舞那就是千載難逢的祥瑞了。 黃帝聽後很不高興,他說:我即位以來,天下太平,為什麼連鳳凰的影子都沒有看見?天老說:東有蚩尤、西有少昊、南有炎帝、北有顓頊,四方強敵虎視眈眈,何來太平?黃帝聽罷便率兵討伐,於是天下一統。他看見一隻帶有五彩翎毛的大鳥在天空翱翔,而數不清的奇珍異鳥圍著它翩翩起舞。黃帝知道,這只大鳥就是鳳凰,也是他想看到的瑞象(《韓詩外傳》)。 鳳凰、鳳凰,鳳者為雄,凰者為雌。因此,有西漢司馬相如的古琴曲「鳳求凰」。但是龍鳳相合,則把整個鳳凰都「雌」化掉了。古代圖騰不僅有蛇,還有鳥,例如,少昊氏下屬的鳳鳥氏、丹鳥氏等。龍是鱗蟲之長,鳳是百鳥之王,瑞獸靈禽。盡管龍生龍,鳳生鳳,而龍鳳配對早在陝西仰韶文化遺址出土的「龍鳳紋」彩陶瓶上就出現了。 在中國傳統的吉祥圖案中,龍鳳呈祥標識著一派祥和。舜帝曾經下命譜曲制樂,夔譜《九招》呈獻,舜便率群臣演奏,當演奏到第三招時,百鳥齊鳴;第四招時,百獸悉舞;在最後一招,第九招時,只見金龍彩鳳雙雙出現在雲端。舜請教身邊的老臣蒼舒,蒼舒回答,這就是龍鳳呈祥,龍來了說明將風調雨順,鳳到了表示要國泰民安。他又說:自盤古開天以來,只是偶爾見到龍舞或鳳飛,龍鳳雙致,這還是第一次。 孔子曾經把老子比為龍,「神龍見首不見尾」,善變莫測;老子也曾經把孔子比作鳳,稱他:「鳳鳥之文,戴聖嬰仁,右智左賢。」在歷史上,他們的學說正好「陰陽互補」。在這里,孔子提倡「有為」是為陽;老子提倡「無為」是為陰,這是「鳳陽龍陰」的本來組合。因為鳳朝陽而陽、龍近水而陰。但是後來,龍鳳套在男女的身上,便顛鸞倒鳳,陰陽錯置。如跨鳳乘龍,指夫妻雙宿雙飛,龍鳳這里指的是男女。有趣的是,古代的帝王及其嬪妃們被稱為「天上龍,地上鳳」,演出了一幕幕的龍鳳活劇。 在成語詞典里,不難找到龍鳳配對的成語。例如,龍興鳳舉是指振興王業、龍躍鳳鳴是指人的才華超逸,龍駒鳳歟或麟子鳳雛則指年幼聰慧;珍稀的食物叫鳳髓龍肝,脫俗的文章是龍章鳳姿中國的龍,家族龐大,有黃龍、青龍、赤龍、白龍、烏龍、金龍,千年之龍叫應龍、無足之龍叫燭龍、有角之龍叫虯龍、無角之龍叫螭龍,等等。它們有好有壞,有善有惡。《史記》二十八卷《封禪書》里說:黃帝乘龍上天,群臣無法跟隨,只能抱著拉斷的龍髯哭泣。以黃龍象徵黃帝,中國古人以龍為尊。但傳說中,也不乏屠龍、斗龍的記載,如女媧殺黑龍、大禹斬蠢龍、李冰父子伏孽龍、周處除蛟龍,等等麒麟,在傳說中被賦予了十分優秀的品質,比如,說其性溫善,不覆生蟲,不折生草,頭上有角,角上有肉,設武備而不用,因而被稱為"仁獸"。西涼武昭王《麒麟頌》曰: "一角圓蹄,行中規矩,游必擇地,翔而後處,不蹈陷阱,不罹羅罟。"《宋書·符瑞志》曰:"含仁而戴義,不飲池,不入坑阱,不行羅網。"《說苑》亦有:"含仁懷義,音中律呂,行步中規,折旋中矩,擇土而後踐,位平然而後處,不群居,不旅行,紛兮其質文也,幽問循循如也。"的記載。體現了麒麟仁厚君子的謙謙風度。麒麟崇拜之所以能在發展傳承中被廣大民眾和統治階級所接受,正是因為這種"仁獸"所具備的品質正符合幾千年來中國的禮教和儒家風范。 儒家學派是由中國春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創立的,就其目的、功用、宗旨和結構來看,可以說是一個以教化倫理道德為核心的學派,對中國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發展曾起過較大的積極作用。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仁學","仁'可以說是儒學中倫理學說的根本和最高道德准則,其主旨是"愛人",亦即"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儒家認為,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具有"仁愛之心",並以"愛人"與否這樣一個道德標准來確定人們是否應該受到尊敬和重用。 儒家學說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導思想。戰國時代,儒墨並稱"顯學"。秦始皇運用法家的學說統一天下,焚書坑儒,使儒學受到一次嚴重打擊,但秦朝"二世而亡"。漢初尊崇黃老之學,漢武帝聽從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於是,儒學正式居於統治地位。魏晉時代,玄學盛行,雖然嵇康公開倡言"非湯武而薄周禮",但玄學家仍尊崇孔子為最高的聖人。隋唐時代,佛學昌盛,儒、釋、道三教並尊,但政治法度仍是儒家學說。宋代理學興起,恢復了儒學的權威地位,歷宋、元、明、清,儒學受到統治者的尊崇。直到五四運動,儒學受到嚴厲的批判,儒學在思想意識上占統治地位的時代宣告結束,儒學獨尊的格局一去不返了。但儒學在傳統文化中佔有的主導地位和深遠影響是無可比擬的。 在民間傳說中,麒麟與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也有著密切的淵源關系。說孔子降生的當天晚上,有麒麟降臨的孔府闕里人家,並吐玉書,上有"水精之子孫,衰周而素五,徵在賢明。"字樣。既告眾人孔子非凡人乃自然造化之子孫,雖未居帝王之位,卻有帝王之德,堪稱"素王"。孔子家人將一彩綉系在職角上,以示謝意。周敬王末年時,有人在曲阜掘土犁田時,竟挖出了那條當初系於麟角的彩綉。以後,人們又引申出玉書三卷,孔子精讀後成為聖人。至今,在文廟、學宮中還以《麟吐玉書》為裝飾,以示祥瑞降臨,聖賢誕生。 孔子生活的時代,"禮樂征伐自諸侯出",禮崩樂壞,社會動 盪不安。傳說麒麟見於郊野,為人所賤,孔子喟嘆麒麟"出非其 時",標志著世界的日暮途窮和哲人的窮困,所寫《春秋》於此絕筆,故《春秋》又別稱"麟史"、"麟經"。
❺ 獬豸的傳說以及他與麒麟的關系
獬豸,也稱解廌或解豸,是古代傳說中的異獸,體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類似麒麟,全身長著濃密黝黑的毛,雙目明亮有神,額上通常長一角,俗稱獨角獸。它擁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它怒目圓睜,能辨是非曲直,能識善惡忠奸,發現姦邪的官員,就用角把他觸倒,然後吃下肚子。當人們發生沖突或糾紛的時候,獨角獸能用角指向無理的一方,甚至會將罪該萬死的人用角抵死,令犯法者不寒而慄。帝堯的刑官皋陶曾飼有獬豸,凡遇疑難不決之事,悉著獬豸裁決,均准確無誤。所以在古代,獬豸就成了執法公正的化身。
獬豸與法律
獬豸與法的不解之結,還可從古代「法」字的結構得到解答,古體的「法」字寫作「灋」,而「廌」即為獬豸,「廌法」二字合為一體,取其公正不阿之意,所以從水,取法平如水之意。獬豸作為法律象徵的地位就這樣被認定下來。由「灋」到「法」,「廌」字雖然已被隱去,然而它象徵的中國傳統法律文化並沒有消失。
畢竟是傳說,不曾有人親眼見識獬豸究為何物,因而引出人們諸多想像,有人認為它象鹿,有人稱它似牛,更多的說法還是羊。除了相關的古籍如《後漢書》、《論衡》、《五雜組》等記述之外,考古發現,秦之前文物中的獬豸都是一角羊的造型,牛形獬豸則出現在東漢之後。
作為中國傳統法律的象徵,獬豸一直受到歷朝的推崇。相傳在春秋戰國時期,楚文王曾獲一獬豸,照其形製成冠戴於頭上,於是上行下效,獬豸冠在楚國成為時尚。秦代執法御史帶著這種冠,漢承秦制也概莫能外。到了東漢時期,皋陶像與獬豸圖成了衙門中不可缺少飾品,而獬豸冠則被冠以法冠之名,執法官也因此被稱為獬豸,這種習尚一直延續下來。至清代,御史和按察使等監察司法官員都一律戴獬豸冠,穿綉有「獬豸」圖案的補服。
顯然,獬豸形象是蒙昧時代以神判法的遺跡。進入近代,仍將其視為法律與公正的偶象。
與此相類似,在西方,獨角獸也被認為是純潔的象徵。人們認為它的角的力量能夠壓制任何道德敗壞的事情。同時有貞潔的含義,是完美騎士的代表.
❻ 麒麟獻瑞是什麼意思
麒麟是中國古代傳說中近乎完美無缺的神獸,它性情溫和,不傷人畜,不踐踏花草,故而成為中國神話史上唯一被冠以「仁」字的神獸。所以麒麟亦被視為儒家的象徵,因為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仁學」,儒學視「仁」為最高道德准則,認為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具有「仁愛之心」。孔子生活的時代禮崩樂壞,社會動盪不安。傳說麒麟見於郊野,為人所賤,孔子喟嘆麒麟「出非其時」,所寫《春秋》於此絕筆,故《春秋》又別稱「麟史」、「麟經」。可見麒麟與中國文化的淵源之深厚。
據說麒麟每次出現都是非常特別的時期,不是有大聖人出現,就是有對人類產生重大意義的事情發生。據我國最早的史書《尚書》記載:「伏羲王天下,龍馬出河,遂則其文以畫八卦,謂之河圖。」有人認為這里的「龍馬」就是麒麟,當時伏羲在孟津的黃河古渡口降服了龍馬,從而才有了河圖八卦及文字元號的由來,奏響華夏文明的開端。龍馬精神也一直成為中華民族奮斗的脊樑。什麼是龍馬精神呢?《易經》有:「乾為馬。」乾卦又是天的象徵,代表著健康、善良、遠大、生生不息,純陽的乾、剛健、明亮、熱烈、高昂、升騰、飽滿、昌盛、發達。正因為馬具備了乾卦的諸多特性,故而稱「乾為馬」如果你理解成乾卦就是馬,那就大錯而特錯了。《周易》對此寫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大概就是對龍馬精神最好的詮釋了。
麒麟的頭像龍頭,整體形象像馬,又像鹿,後來有人認為麒麟的原形就是鹿,頭上有一對角,眼睛像獅眼,虎背熊腰,尾巴似牛尾,蹄子像馬蹄,背上的鱗甲呈五彩色腹黃色。可見麒麟的形象幾乎是把所有動物的優點都集中在了一起,這也充分體現了中國人的「集美」思想。所以有人認為「龍馬」就是指麒麟的說法不無道理,但到底是不是無從考證,也沒必要去深究了。麒麟與龍、鳳、龜並稱為「四靈」,可見其地位還是蠻高的,只是後來皇家獨尚龍而已。道家認為麒麟是歲星散開孕育而生,所以主祥瑞來臨,含仁懷義。更多的說法認為麒麟是神的座騎,是火系天仙的神物,幼年的麒麟無大本事,成年以後幾乎和龍的本領有過之而無不及,上能騰雲駕霧,下能入海,口能吐火,聲音如雷。麒麟和貔貅一樣是雌雄的並稱,雄為麒、雌為麟,在最初的形象當中雌雄是有區別的,比如有記載說麒有獨角,麟無角,後來隨著時間的流逝這種區別漸漸的淡了,當今的各種關於麒麟的工藝當中都很難察覺到這種區別了。這也許就是歷史的進步吧。
麒麟主太平,俗話說家和萬事興,請一對麒麟放在合適的位置能給全家帶來和諧與美好,一般遇到容易惹上口舌是非的風水局,我都會建議他請一對麒麟,私家車里放一對小麒麟也能起到保平安的作用。具體請什麼樣的麒麟,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麒麟的形象不同,其作用也略有差異,比如品相兇猛的用於鎮宅避煞效果好。雌性麒麟帶著小麒麟的用於旺人丁,送子納福。品相溫和仁愛的用於賜福降瑞等。說到品相現如今的工藝藝術可以說是林林總總,有符合風水要求的,也有不符合風水要求的,我一般在調整風水的時候都會親自去挑選。而外就是材質的選擇,賜福降瑞的以玉石材質為好,比如壽山石雕刻的麒麟,因為有個「壽」字,所以請給老年人可以增福添壽等;鎮宅避煞以銅質或者是水晶(一般市場上常見的以黑曜石多見)為好。我一朋友以前家裡總是吵吵鬧鬧,甚至做了財產公證鬧離婚,後來我幫她調整了風水,建議她請一對麒麟回去,放在我給她指定的位置,果真就不再鬧了,現在一家人在一起做事業,日子過得蒸蒸日上。
在中國傳統觀念中傳宗接代是人生第一要務,所以民間傳說中,還有麒麟送子之說,新婚夫婦請一對麒麟放在家裡合適的位置,希望能早立於嗣,多生兒女,子孫滿堂,多子多福,能使家族興旺,古時候把傑出的兒童稱為「麒麟兒」、「麟兒」,這種傳統觀念是根深蒂固的。還流傳有繁簡不一的各式《麒麟送子圖》,繁者或以童子為中心,戴長命鎖,持蓮抱笙;或為童子騎麒麟,角掛一書;或為童子背後有一仕女護送,仕女張傘持扇。簡者為童子騎麒麟,手持蓮花。還多配吉祥聯語「天上麒麟兒,地下狀元郎」等。據傳孔子出生前,有麒麟在他家的院子里「口吐玉書」,書上寫道「水精之子,系衰周而素王,徵在賢明。」意思是說孔子非凡人類,雖然沒有居帝王之位,卻有帝王之德,有指引千秋的品行,堪稱「素王」。孔子家人將一彩綉系在職角上,以示謝意。據說到了周敬王末年時,竟然有人在曲阜掘土犁田時,挖出了那條當初系於麟角的彩綉。至今,在文廟、學宮中還以《麟吐玉書》為裝飾,以示祥瑞降臨,聖賢誕生。所以,准備要孩子的朋友可以考慮請一對品相合適的麒麟回去了,放在合適的位置希望得一個聰明可愛的寶寶。
在黃梅戲《女駙馬》中,有這樣一段唱詞:「生生死死不變心,清風明月作見證,分開一對玉麒麟,這只麒麟交於你,這只麒麟留在身,麒麟成雙人成對,散心兩意天地不容」。可見,麒麟也是愛情的見證,熱戀中的男女請一對麒麟,你一隻我一隻,等到雙方克服重重困阻,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時候,「麒麟成雙人成對,並蒂花開萬年紅」,大喜之夜雙方麒麟終於成對,而後相伴到白頭。新婚夫婦請一對帶小麒麟的直接放在家裡合適的位置,希望家庭和美,日子紅紅火火,又能早生子嗣,降福降瑞。老夫老妻也可以請,能使夫妻感情更加融洽,家庭美滿幸福。
做生意的老總及走仕途的官家,在辦工桌上可以擺一個「麒麟如意印」,一隻背負如意的麒麟護衛一方玉印,印自古是身份、權力的象徵,麒麟是儒家的象徵,正所謂得人心者得天下,掌印即掌財,其最高法門還是一個「仁」字。玉又有"仁、義、智、勇、潔"五德,所以玉質的麒麟如意印,除了能映襯主人身份尊榮之外,更能彰顯其仁愛高潔的品德。
至於有人會問是不是請開過光的比較好,這個問題回答是肯定的,但是我還是強調品相的重要性,品相太差即使是開了光,估計也不如品相好沒開過光的法力強大。原因就是品相太差無論怎樣加持都不可能產生強大的氣場,如果是技法高超的大師雕琢出來的作品,其自身就會擁有很強的氣場。也就是說只有品相好的開光氣場才會更加強大。
❼ 請問:獬豸和麒麟的區別
獬豸
它是中國上古傳說中的一種神獸,它似羊非羊,似鹿非鹿,頭上長著一隻角,故又俗稱獨角獸。在中國古代的法律文化中,獬豸一向被視為公平正義的象徵,它怒目圓睜,能夠辨善惡忠奸,發現姦邪的官員,就用角把他觸到,然後吃下肚子。當人們發生沖突或糾紛的時候,獨角獸能用角指向無理的一方,甚至會將罪該萬死的人用角抵死,令犯法者不寒而慄。自古以來被認為是驅害辟邪的吉祥瑞物。人們經常引用獬豸的形象,取意於對中國傳統司法精神的繼承。與此相類似,在西方,獨角獸也被認為是純潔的象徵。人們認為它的角的力量能夠壓制任何道德敗壞的事情。同時有貞潔的含義,是完美騎士的代表
麒麟
中國獨角獸較為復雜,至少有6種形態,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半雄半雌的麒麟;還有兩種是雄性的麒和雌性的麟。麟,也是一種人們很早就用想像力創造出來的神奇動物,其狀如鹿,獨角,全身生鱗甲,尾像牛。麒麟在中國古代被當作仁義品德的象徵,神話傳說它還具有「麒麟送子」的功能。和大多數獨角獸一樣,麒麟非常溫和,喜歡獨處,甚至不與自己的同類為伴。它和龍、鳳凰、鬼一起都是中國神聖而有才智的精神動物。但是它的角卻沒有神奇力量,這是它與歐洲的同類相區別的地方。
❽ 麒麟的起源與演變是怎樣的
中國的麒麟崇拜比龍、鳳崇拜要晚,肇始於春秋時代。作為傳說中的罕見神獸,麒麟形狀象麇鹿,但比鹿大,馬蹄牛尾,頭上有獨角。雄者為麟,雌者為麒,統稱麒麟。麒麟雖外表猙獰,但內在仁厚,由於它性情溫和、不傷害人畜、且蹄不踏青草和昆蟲,所以《宋書符瑞志》里稱:「麒麟者,仁獸也。」。《瑞應圖》也說:「麟者仁獸也,牡曰麒,牝曰麟,羊頭鹿身。」由於麒麟的身體比鹿大,近似於馬,民間有歇後語「瞪著麒麟說是馬」。
我們聽過「孔子泣麟」的故事,那是魯哀公十四年,叔孫氏打獵時捕獲一隻怪獸,大家不知道它是麒麟,誤以為不祥之物,麒麟竟招遺棄而死。孔子的弟子冉求把這件事告訴了孔子,稱它「像獐子有角」。孔子便要親自前往觀看,他對車夫說:如果按冉求所說,那不就是麒麟嗎?到了一看,果然如此。孔子說:「天下太平,麟鳳龜龍出現是祥瑞的預兆。現在周室將滅,它為什麼出現呢?」於是想到自己,流著淚說:「我之於人,就像麟之於獸,麟出而死,我的道也到了盡頭。」實際上,孔子的道雖多遭劫難,直到今天也沒有走到盡頭。
孔子與麒麟有什麼關系呢?《拾遺記》說:「孔子未生時,有麟吐玉書於闕里人家。」就是說在孔子快誕生的時候,麒麟出現,嘴裡吐出一塊方帛,上面寫著「水精之子孫,衰周而素王,徵在賢明。」第二天聖人孔子便誕生了。
如果說龍鳳是帝王的象徵,那麼麒麟則多與將相聯系在一起,如漢武帝曾建麒麟閣,表彰功臣;宋有「千夫奉儒將,百獸伏麒麟。」的詩句;清代武官的麒麟徽飾僅次於龍紋的皇族;在民間還有「麒麟送子」的流傳,使家族興旺,據說它也是從吐書生孔子演變過來的。
古代的吉祥圖案里,除了龍鳳呈祥以外,還有麟鳳呈祥。《吳越春秋》里說:「禹養萬民,鳳凰棲於樹,麒麟步於庭。」可見當時的太平。有成語叫威鳳祥麟,指的就是鳳的威儀和麒麟的吉祥。古人認為,鳳凰和麒麟都是瑞獸,麟鳳同出也象徵天下太平。鳳毛麟角則是指非常罕見。
麒麟在海外的對應祥獸是什麼?我檢索了《不列顛網路全書》,裡面竟直接用拼音代替,也許沒有找到對應的動物。但是在網上《神話網路全書》里,則直接說Unicorn在中國叫麒麟。Unicorn在西方也是一種神話中的吉祥動物,但是翻一翻英漢詞典,有的把它翻為「獨角獸」,又有的則把它譯為「龍馬」,都沒有直接使用麒麟二字。實際上,獨角獸和龍馬都是古代中國傳說中的兩種動物,前者是按字面上的翻譯;後者取其吉祥之意:「帝堯及政,龍馬銜甲。」龍馬也指帶來社會太平。但是在英語里又有一個詞叫Monocerotis(麒麟星座),旁邊的註解正是Unicorn,因此我們就拿Unicorn與麒麟做比,雖稱它為龍馬,但實為西方的麒麟,其文化功能與中國的麒麟類似可比。
根據古希臘的預言傳說,龍馬是一種兇猛的動物。只有當一個處女在它出沒的地方出現,龍馬看到這個處女,就會失去它的野性,靜伏在處女的腳前。因此,它又被稱為「純潔的祥獸」。這個故事成為早期教會的預言故事,有人把耶穌比喻為龍馬,他的母親比喻為那個處女。龍馬在西伯來語里叫Reem,在《舊約》里寫為Monoderos,意思是「獨角」,因為龍馬額頭正中有一個螺旋狀的角,是一種體態象馬,有山羊鬍子和獅子尾巴的神獸。龍馬的身體是白色的、頭是紅色的、眼睛則是藍色的。
龍馬首先被詳細描述是公元前398年的希臘歷史學家Ctesias。根據旅遊者在印度的見聞,他把龍馬記錄為「野驢」。根據這個記載,有人推測,龍馬的原形可能是印度犀牛、喜馬拉雅山羚羊和驢子的混雜物。
中世紀的歐洲人,普遍相信龍馬的角可以防範任何液體里的毒葯和治療疾病,因此有龍馬標記的器皿為吉祥物。有一個傳說:因為池塘有毒,一大群動物沒法飲水。龍馬在打敗了與它爭斗的大象以後趕來,把它的角浸泡在水裡,很快水就潔凈了。群獸歡呼跳躍。因其傳奇的神力與高貴不凡的氣質,龍馬不僅在歐洲和阿拉伯的藝術里大量保存,它還被英國皇室和蘇格蘭皇室選定為守護神。
中外龍鳳麟的傳說雖然起源不同,內容也不完全一樣,它們都打上了自己的文化印記,中國的龍鳳麟文化可以說更加濃郁,是神話和歷史的編織。東西方的鳳凰和麒麟可以說是世界認同的祥獸,但是龍文化卻為我中華獨尊,並深深地影響了東方其他國家。
❾ 麒麟作為上古聖獸,為何被儒家奉為至寶
麒麟作為上古聖獸,被儒家奉為至寶是因為孔子與麒麟密切相關。
相傳孔子出生之前和去世之前都出現了麒麟,據傳孔子出生前,有麒麟在他家的院子里「口吐玉書」,書上寫道「水精之子,系衰周而素王」,孔子在《春秋》哀公十四年春天,提到「西狩獲麟」,對此孔子為此落淚,並表示「吾道窮矣」。不久孔子去世,所以亦被視為儒家的象徵。
(9)麒麟普世道德擴展閱讀:
麒麟,在傳說中被賦予了十分優秀的品質,比如,說其性溫善,不覆生蟲,不折生草,頭上有角,角上有肉,設武備而不用,因而被稱為「仁寵」。麒麟崇拜之所以能在發展傳承中被廣大民眾和統治階級所接受,正是因為麒麟仁厚君子的謙謙風度符合幾千年來中國的禮教和儒家風范。
儒家學派是由中國春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創立的,就其目的、功用、宗旨和結構來看,可以說是一個以教化倫理道德為核心的學派,對中國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發展曾起過較大的積極作用。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仁學」,「仁」可以說是儒學中倫理學說的根本和最高道德准則。
❿ 麒麟的傳說典故
傳說,麒麟是姬氏(周天子脈)的祖神(祖先神),源自黃帝祖神應龍,是應龍血脈的主要分支之一,有詩雲:「麒麟踏祥雲,人間百難消。」次說一是麒麟與麒麟後人可以治病消災,二說可以踏雲而行。「
其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首先見於戰國成書的我國最早的一部編年史《春秋》。戰國史學家公羊高撰寫的《公羊傳》和穀梁赤撰寫的《穀梁傳》,也記載了。
與孔子同代人左丘明的《左傳·卷十二》載:哀公十四年春,西狩於大野,叔孫氏之車子鑰商獲麟,以為不祥,以賜虞人。仲尼觀之曰:「麟也」。
《史記·孔子世家》載: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春,西狩大野,叔孫氏之車子鑰商獲,以為不祥,仲尼視之曰:「麟也」,取之。在其《集解》和《正義》中又註:「大野,藪名,魯田圃之常處,蓋今巨野是也。」
《兗州府志·聖里志》載:「周敬王三十九年春(哀公十四年),西狩於大野。叔孫氏家臣鑰商獲麟。」「折其左足,載以歸。叔孫氏以為不祥,棄之郭外,使人告孔子曰:有麋而角者何也?孔子往觀之曰:麟也,胡為乎來哉!反袂拭面,涕泣沾衿。
叔孫氏聞之,然後取之。子貢問曰:夫子何泣也!孔子曰:麟之至為明王也,出非其時而見害,吾是以傷之。」
譯文:
傳說,麒麟是姬氏(周天子山脈)的祖神(祖先神),源自從黃帝始祖神應龍,這應龍血脈的主要分支的一,有一首詩寫道:「麒麟踏祥雲,人世間各種難以消化。」次說一對麒麟與麒麟後人可以用來治病消災,兩種說法可以踏雲而去。「
他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首先出現在戰國時期成書的我國最早的一部編年史《春秋》。戰歷史學者公羊高撰寫的《公羊傳》和穀梁赤撰寫的《穀梁傳》記載了。
與孔子同代人左丘明的《左傳·卷二》記載:魯哀公十四年春,在西部的大野打獵,叔孫氏的車子鑰匙商獵獲一隻麒麟,認為不吉利,以被測人。孔子看到他說:「麒麟呢」。
《史記孔子世家》記載: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春,西狩大野,叔孫氏的車子鑰匙商獲得,認為不吉利,孔子看了看說:「麒麟呢」,取的。在他的《集解》和《正義》中又注入:「大野,湖泊名稱,魯田園的固定的地方,因為現在巨野是正確的。」
《兗州府志.聖里志》記載:「周敬王三十九年春(魯哀公十四年),在西部的大野打獵。叔孫氏家臣鎖商獵獲一隻麒麟。」「折他的左腳,坐車回去。叔孫氏認為不吉利,棄之門外,派人告訴孔子說:有麋,角是什麼呢?孔子去看他說:麒麟啊,為何而來呢?!反袖擦臉,流淚沾濕衣襟。
子貢問孔子說:那你為什麼哭呢!孔子說:麒麟是極為英明的君王啊,因為它被傷害了我才傷心的。」
(10)麒麟普世道德擴展閱讀:
宋代以後麒麟形象向龍形轉化:
麒麟藝術品的風格,到宋代產生了新的變化,從過去的雄渾豪邁轉變成清秀靈動,麒麟的身軀又回歸到鹿形,且出現規則的鱗片,逐漸向龍體轉化。在頸部開始出現飄拂的鬃毛,觸須從鼻翼處伸出,肩部出現了火焰披毛,尾的造型雖似牛尾,但在端部呈扇形散開。
到了元代,麒麟的形象開始出現在瓷器上。與宋代麒麟相比,元代麒麟的龍形化更加明顯,但其奔躍向前的姿態仍保持著鹿科動物的特徵。如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元青花飛鳳麒麟紋盤,就很能代表這一時期麒麟形象的特點。
而麒麟與鳳的組合,此後也成為流行紋飾,稱為「麟鳳呈祥」,寓意天下太平、天下祥和。
明清時期,麒麟形象更受到人們的青睞,在石雕、玉雕、木雕、刺綉、年畫以及建築裝飾上,均出現了形態各異的麒麟形象。如該時期的官服,麒麟圖案是一品武官的標志。明代的石雕麒麟,在龍形化的同時,又有南北朝時期的麒麟風格,顯得穩健敦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