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軍故事
㈠ 中國國防咋樣
中國軍力與國力的不匹配已經成為中國成為世界上真正有影響的大國的巨大障礙,這也是中國在系列國際事件中屢遭暗算、屢遭打擊、數次受辱的根本所在。在這時候,我們不得不想到俄羅斯,一個經濟規模僅佔中國三分之一的國家,它在大多數中國人眼裡是一個沒落的國家,甚至被排到了所謂的「二流國家」的行列(部分專家觀點),但就是這個國家,卻不會遭受公然的「轟炸大使館」的污辱,也同樣不會遇到「南海撞機」的無奈,還有,它同樣有一個分裂國家的「車臣問題」,卻不會有哪個國家公然敢於聲稱對其擁有協防義務,更不用說提供先進的所謂防禦性武器了――雖然有很多國家想這么做,但它們還是終歸不敢。我們再把思維轉到中國的晉代,重新把「石崇鬥富」的故事拿到這里來讀一讀:石崇富甲一方,敢於與當朝的權臣(名字與職位已經忘記,但可以肯定權勢很大)比富,每每都把這個權臣羞辱一頓,但在該權臣終於惱怒成凶時,也就到了石崇生命的結束。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石崇經濟力量不可謂不大,但在「武力」面前,他卻不但不能夠風光依舊,反而失去了做人的資格――可悲可嘆。 對於剛才的兩個案例,從第一個當中,我們可以受到啟示,而從第二個案例中,我們應該學到教訓。總觀中國的當前狀況,我感覺她就像中國古代的「石崇」,即使她還沒有那麼富,而且也沒有他那麼「冒失」和不自量力,但她卻擁有類似於他的「脆弱」氣質――即使這種「脆弱」表現得也不是那麼明顯。每每想到這些,一種危機感油然而生,再看到美國人的霸道嘴臉,勢有不把中國逼到死角誓不甘休的架勢,更替國家著急,對民族的未來著急――我不能夠接受在未來幾百年後,當後人談起歷史的時候,說一個曾經輝煌過上千年的大國與她儒雅的富有人性的文化一同湮滅,雖然那時可能還有一個叫中國的國度,還有很多黑頭發黃皮膚的人在那裡生長,但她已經沒有了獨立的國格,那裡的人民信仰著野蠻血腥的「民主」。 中國的「脆弱」,其最主要的表現是國防的虛弱無力,這已經與中國的經濟成就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也成為某些國家輕視中國存在的根本原因。發展國防已經成為當前中國面臨的最重大的任務。但是,中國的國防建設卻是在一種手忙腳亂的情況下進行的(台灣問題逐步嚴峻引起),發展戰略不清晰,或者不科學,已經成為中國國防建設的軟肋,必須給予更正,否則後果不是越建越強,而是越建越弱。總的來說,中國的國防建設存在以下幾個不利局面既解決措施。 1、緊跟歐美模式。對於經濟,從學蘇聯再到學歐美,從計劃到市場,在當前主流意識下,我不敢造次,硬說市場經濟不好,但是對於軍事,我卻敢說,一味的學習美國,按照美國模式建軍勢必造成武俠小說中的「師傅打徒弟」的現象。中國大地上到處都在炒新軍事革命的概念,上至軍委,下至士兵,每個人都能夠對新軍事革命說上幾句,而且千篇一律,都是把我軍建成一支信息化部隊當成當前中國新軍事革命的目標,對此我感到茫然,而且感到擔心,非常擔心。眾所周知,海灣戰爭掀起了世界的新軍事革命的浪潮,每個局外國家都對美國的信息化武器感到新奇和震驚,就是這種觀念,造成了許多國家把軍隊變革成信息化部隊當成未來幾十年的目標――如果一個國家沒有中國當前面臨的如此嚴峻復雜的安全形勢的話,如果這個國家所面對的對手和它處於同一起跑線的話,對於這種提高軍隊作戰效能的改革方式無可厚非,但是對於中國來說,卻絕對不能夠把建設信息化部隊當成未來軍事革命的主要目標,如果這樣,我們將只有挨打的份:我們未來的主要敵人是企圖遏制中國強大發展的美國,一個嗜血成性的「流氓國度」,十足的恐怖源泉,百般的無恥無賴的國家。而美國人強大的空間能力,在戰時將把信息化戰爭的關鍵組成部分――各式衛星通過各種手段消滅得一干二凈――如果它願意的話,看你怎麼和它打信息化戰爭,看你怎麼聯合作戰!在2004年出版的《美軍軍事轉型》中,美軍沒有對世界各國的信息化進程感到絲毫的擔憂,倒是對核武器、空間能力給予強烈的關注,由此看出,我們把大量的金錢投入到與美國人相差甚遠(美國的信息化水平一般人認為是70%――80%,而中國則為10%不到)的領域去與之競爭,結果只能是永遠趕不上――這也是美國人的戰略,要維持與其他國家關鍵技術的時代差。即使能夠達到相同的水平,屆時美國人強大的空間力量足以把中國的所有衛星消滅掉,那時候,所謂的信息化裝備都將重新返回到機械化時代,由此可見,我們的追逐顯得那麼沒有意義,相反,浪費了時間,浪費了金錢。因此,對於我們的軍事革命,我們要有一種創新意識,還要有創新的勇氣,更要有創新的智慧,基於我們未來的作戰任務,必須重新考量我們的軍事革命的目標,以及實現這些目標的技術支撐。 2、國家不重視。在「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題」的深遠影響下,中國人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經濟建設上來,在加上「軍隊要忍耐」,「軍隊建設要服從經濟建設大局」等具有針對軍隊指令性的號召下,軍隊建設停滯不前,幾乎馬放南山,這是中國國防建設的一個重要失誤,也是我們整天鼓吹的「社會協調發展」的違背。在衡量一個國家的國家綜合實力的時候,沒有一個研究機構把國防力量放在要素排序的前兩名之外,可見軍事力量的重要性。國家不重視首先表現在投資過少,像中國這么大的國家持續多年的經費在幾十億美元,實在是中國國防建設的悲哀,也是國防戰略的重大失誤。其次對國防工業不重視,對機器破舊,人才短缺流失現象不給予充分的重視;對倒閉轉產聽之任之;改革思路在利益慣性下變形錯亂,仍然不能實現「競爭」帶來效益的局面;對國防工業投資力度不夠,卻把寶貴的資金投入到到目前為止仍然看不出對中國長期發展具有顯著作用的房地產、汽車等低技術含量的行業中(中國汽車行業的悲哀所在是它本來應該成為帶動中國工業化進程的排頭兵,但諸多原因造成無法或不願意在技術上進行過多的投資,因此無法起到應有的作用(中國的汽車行業幾乎沒有幾個企業能夠生產發動機)。但就是這樣的行業,國家仍然把它當成寶,不下定決心給予整合,卻讓它們無情的吞噬國人本來不多的財富,這也是中國經濟畸形表現之一。而房地產則更是比汽車來說更加可惡,它不但佔用了大量的資金,造成金融系統的瀕臨崩潰,而且給中國經濟造成大量泡沫,為未來發展帶來巨大風險,但就是這樣的行業,卻也成為當前經濟中的「亮點」,實在感到可笑和無奈。)。 3、軍隊人才短缺。軍隊已經不能像建國初期那樣把中國最優秀的人才都集中起來,反而成了知識化程度最低的公共部門之一,這是改革開放20多年的又一大失誤。當我們在嘲笑一個事實――軍人都是大老粗――的時候,我們在拿自己的未來人身安全、尊嚴開玩笑。在一定意義上,國防建設應該主要是全國人民的事,而軍隊的責任是利用現有條件練好本領,為保家衛國儲備經驗和能力,因此軍隊戰鬥力的基礎還需要全國人民把錢投入到軍隊建設中來,不要幻想「想叫馬兒跑,又想叫馬兒不吃草」。中國軍隊當前人才的獲得很尷尬,在整個社會市場經濟觀念無孔不入的前提下,根本無法把大量優秀人才吸引到部隊,即使個別人才到了部隊,也無法長期忍受清苦的生活而選擇離開。因此把軍事人才納入市場體系,通過提高待遇水平(物質作為主要因素),從全社會吸引優秀人才,應該成為未來的必然選擇――如果市場經濟還要繼續的話。 每當國人在國家受到侮辱和輕視而感到憤怒的時候,我們無不想知道我們的軍隊到哪裡去了,進而感到中國軍隊的如此軟弱,但就在大家幸福生活的時候,有幾個人能夠想到軍人呢,有幾個人能夠關心遠在他鄉,駐扎在邊疆荒漠的軍人呢。抗洪英雄的短暫榮光換不來中國絕大多數普通人對他們生存狀況的關注,甚至還有些人認為軍人丟掉生民換取國人的平安是一種「宿命」,這是一種非常自私的人,可以想像當國家危難的時候,這種人一定是漢*,至少是幫凶――在他們的胸口中流淌著冷酷的殘忍的血。中國人在市場經濟大潮的拼爭中已經感到了疲倦,無不珍視用辛勤汗水換來的現有財富,這是中國選擇市場的必然,但決不能夠把它當作培養冷酷無情,自私自利品性的源泉。還有,當國人了解中國高級軍官投敵賣國的時候,沒有一個人不對他們痛恨的咬牙切齒,也會流露出對軍隊的失望。這些敗類是人民的天敵,不可饒恕,必須給予正法。但是在我們分析原因的時候,不能不得到一個結論:他們需要錢,他們是被錢砸倒的。在這時候,有幾個人會聯想到中國軍人的收入呢,是清苦的生活(相對於相同級別的地方幹部)讓它們出賣靈魂,背叛國家,給中國國防建設造成重大障礙。 當我們了解外軍軍官的知識水平時,沒有一個人會不感到它的強大是那麼理所當然,即使是印度,這個我們有些人實在看不起的國家――它是一個偉大的國家,它的軍隊中,營職以上軍官擁有碩士學位的達到40%以上,而俄羅斯則要求其作戰指揮軍官必須具有碩士學位。而我們呢,部隊中擁有碩士學位的有幾個呢,即使有幾個,也大多幹不了幾年就走了,這就是差距――巨大的差距。在一般人的眼裡,指揮打仗不需要學歷,稍微培訓就可以勝任,這是大錯特錯的觀念,好像就是前一階段的報道,38軍的坦克集團訓練中,竟然把信息戰埠全部封死,原因就是不會使用――人才為積呀。稍微了解部隊的人,都有一個印象,新的裝備大多會停在庫房裡,原因是沒有人操作,而領導害怕搞壞了而承擔責任,多麼可怕!! 中國軍隊需要人才,讓可愛的,富有遠見的中國人民帶著為生活打拚的疲憊,懷抱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給予軍人最充分的理解和支持,為中國國防的發展做出貢獻。 4、人治軍隊現象嚴重,依法治軍流於形式。中國緩慢的法制化進程同樣也影響軍隊領導體制的改革,往往造成「依法治軍
㈡ 求《孫子兵法》的課件
《孫子兵法》又稱《孫子》,是中國春秋末期偉大的軍事家孫武的著名軍事論著。1972年4月,銀雀山1號西漢墓中出土《孫子》竹簡233枚,該書總結了春秋以前的戰爭經驗,在2500年的中外軍事思想當中影響深遠,被譽為「兵學聖典」、「天下第一兵書」。直到今天,仍然具有指導和借鑒的作用。
兵聖—孫武
孫子名武,字長卿。子是古代人們對有學問的男子的尊稱。有老師、先生的意思。孫子就是對孫武的尊稱。孫武出生於春秋末年(公元前6世紀末—前5世紀初)的齊國。現山東地區惠民、廣饒一帶。具體的生卒年代已無從考證,從他活動的時間來看,大約和孔子是同時代的,因此後人尊稱他們是「文武二聖人」。
公元前512年,經吳國大將伍子胥的數次推薦,孫武以兵法十三篇晉見吳王闔閭。他對戰爭及戰術、戰法等一系列新穎獨特的見解引起了吳王的共鳴與贊賞。吳王召出宮中美女180人,讓孫武當場演練兵法。在演練中,孫武任命吳王兩位愛妃為隊長,並向她們約束了法令。但這兩位隊長不聽號令,嬉笑不止。孫武為了體現依法治軍的思想,將兩位不聽號令的隊長斬首示眾,又重新任兩位隊長把隊伍演練的井井有條。吳王知道孫武確實會用兵,就任他為大將軍。這就是歷史上膾炙人口的「吳公斬姬」的故事。孫武在仕於吳王闔閭期間,與伍子胥等人多次對楚國進行輪番襲擾。吳楚柏舉之戰是我國戰史上第一次千里奔襲的成功戰例。也是一次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成功戰例。長期受楚欺凌的吳國決定興兵伐楚。公元前506年冬天,吳王闔閭親自率領軍隊3萬人進攻楚國。吳軍由姑蘇沿淮河西進,在蔡、唐軍的掩護下,通過大隧、直轅、冥厄三關要隘,突入齒境,同楚軍隔漢水對峙。。吳軍不失時機後退誘敵,把楚軍引到戰場柏舉(今湖北麻城東北),乘機打敗楚軍。楚軍遭到重創向西潰退,吳軍不給楚軍喘息的機會,以「半濟而擊」的戰術,打敗楚軍。吳軍五戰五勝,取得了以3萬軍隊破楚20萬大軍的輝煌戰績。(擊潰戰)
孫武在吳國的爭霸過程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他靈活運用自己的兵法,在戰爭的實踐中證明了他的軍事才華,檢驗了自己的軍事理論,為吳國取得爭霸戰爭的勝利立下了卓越的戰功。從孫武一生來看,他不但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位卓越的軍事理論家,而且也是一位傑出的軍事指揮家。倍受歷代中外軍事家、政治家的尊崇,譽為「兵聖」。
十三篇
一、 計篇
1、兵者,國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也。
釋:戰爭是關系國家戰略全局的大事情,維系著民眾的生死,國家的存亡,是不可不慎密考察、不認真研究的。
2、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
得算少也。
釋:未開戰之前對戰略的籌劃周密就勝過對方的,是因為籌
劃周密使獲勝的條件充分;反之是因為籌劃不周密使獲勝的條件少。
《計篇》是十三篇的綱領,具有提掣全書的作用。論述了通
過戰略運籌分析敵對雙方有關戰爭的基本因素。
本篇是《孫子兵法》的首篇,孫子的戰爭觀、謀略觀及戰術思想在本篇中都有十分精彩的闡述。
重戰、慎戰和善戰是孫子戰爭觀的三個主要表現方面。重戰,即重視戰爭、認真探討研究戰爭;慎戰,即慎重的對待戰爭;善戰,即善於指導戰爭。
孫子認為戰爭之所以是國家的大事,是因為軍隊之間的生死搏鬥直接關繫到國家的存亡。因此,對待可能遭到的臨國侵略,未必未雨綢繆,早做准備。如果要遠征他地,一定要在兵力、物力、財力上進行周密的籌劃,作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另一方面,戰爭有正義戰爭和非正義戰爭之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因此在用兵之前,一定要認真考慮,決不可以草率用兵。
二、 作戰篇
1、故兵貴勝,不貴久。
釋:用兵作戰,貴在速勝,不宜久戰久拖。
2、故知兵之將,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也。
釋:精通軍事的將帥,是人民命運的掌握者,是國家安全的
主宰。
戰爭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深入敵國作戰,將增加供給的困難,造成國家財力消耗,加重人民負擔,會陷入兩面作戰的不利地位,所以要速戰速決。
三、 謀攻篇
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釋:百戰百勝不是好中最好的,不用交戰而使敵人屈服才是最好
的。
通過謀略在戰略上戰勝敵人。主要論述了「全勝」的戰略思想及實現的方法和條件。這是孫武對戰爭所期望達到的最理想境界,也是孫子高人之處。
傳播應用
在國內,東漢末年,曹操撰成《孫子略解》,是迄今所見最早的《孫子》注本。成為最早注釋〈孫子〉的人,唐代杜牧成為曹操後第二大注家。
在外國的流傳以朝鮮(百濟、新羅)為最早。18世紀傳入西方。在唐朝武則天時日本留學生吉備真備開始首次在國內講述了這部巨著公元1772年,法國神父約瑟夫阿米歐把它帶到了法國。1860年,俄國成為《孫子》在國外傳播的第四個國家。《孫子》有漢、滿、西夏、女真、蒙古、維吾爾語六種。西夏文《孫子》譯本是迄今所見最早的少數民族文字譯本,原本現存俄羅斯】。
《孫子》在當今世界上的影響已遠遠的超出了軍事領域。被廣泛的應用於政治、外交、經濟、商業、教育、體育等領域。它對解決社會問題、人際關系都有指導作用。
㈢ 請從古代法律角度分析曹操割發 代首
三國時期,曹操發兵宛城時規定:「大小將校,凡過麥田,但有踐踏者,並皆斬首。」這樣三國典故,騎馬的士卒都下馬,仔細地扶麥而過。可是,曹操的馬卻因受驚而踐踏了麥田。他很嚴肅地讓執法的官員為自己定罪。執法官對照《春秋》上的道理,認為不能處罰擔任尊貴職務的人。曹操認為:自己制定法令,自己卻違反,怎麼取信於軍?即使我是全軍統帥,也應受到一定處罰。他拿起劍割發,傳示三軍:「丞相踏麥,本當斬首號令,今割發以代。」
往事越千年。現代法治不論在理念上、制度上、程序上,還是社會要求上,都與古代法治大相徑庭。歷史的煙塵雖然已經湮沒了梟雄,但現代法治的大樹就在古代法治的幼芽上成長起來,卻是曹操無論如何料想不到的。放眼將來,千年之後的法治又將是何景象?恐怕也無人知道。
一千多年前曹操「割發代首」的故事,是作為領導人模範執法的典故流傳至今的。故事自始至終充滿了戲劇性:曹操頒布禁令———自己觸犯禁令———主動請罪———謀士為其開脫———割發代首———軍紀肅然,立法者在陷於受自己法律制裁的困境之後,比較高明地執行了法律,劇情以圓滿的結局落幕。雖然「割發代首」還不是那麼公正,與現代法治相去甚遠,但其樸素的法治思想,在那個時代尤顯難能可貴。因此,這個囊括了立法、執法、法律解釋、變通執法等法治元素在內的故事,堪為古今法治比較分析的絕佳樣本。
嚴格執法是法治的第一要義。古今皆強調嚴格執法,但只有現代民主政治條件下才能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嚴格執法。
嚴格執法的第一個要求是法律不能被虛置。凡是符合法律規定的情況和條件,就必須運用法律加以規范。第二個要求是執法不能打折扣。法律只有得到不折不扣的執行,才能充分發揮其規范功能。第三個要求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同樣情況同樣處理。
但是嚴格執法始終面臨嚴峻的挑戰:第一個挑戰是平等性問題。在曹操的時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只是對一部分人平等。正如費孝通先生所說:中國的皇權是游離於法律之外的。這是對歷史狀況的精闢概括。事實上,曹操完全可以不受自己法律的拘束。他作為領導人,主動要求罪加己身,帶頭模範執法,對維護法律的權威性發揮了重要的示範作用,其積極意義是明顯的。但這只是他作為一個政治家的高明選擇,而不是法律的強行要求。第二個挑戰是執法的原則性與靈活性的關系問題。執行法律免不了解釋法律、變通法律,但嚴格執法是第一位的,只有在嚴格執法會導致與立法目的相反的效果的時候,靈活性才能被考慮。通過行使自由裁量權變通執法彌補立法的不足,使得法律更加適應條件的變化,更好地實現立法目的。
但是,解釋法律要本著立法的真意,以謹慎之心為之,不能脫離法律的價值追求胡亂解釋。變通執法要由有權主體按照法定程序進行。對曹操來講,從尷尬的境地脫身,雖然有賴於謀士郭嘉救急得當,但更主要的是曹操集立法權和司法權於一身的混合主體身份優勢,可以一言立法、一言廢法,置身法外,謀士的話只是一個下台階的理由。因此,只有現代民主社會才為真正實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提供了可能。民主社會主權在民,民主加上法制,人人都在法律之下,沒有凌駕於法律之上的特權人物,權力受到基於民主的明確的程序制約。封建社會主權在君,法律是治民的工具,君主在法律之上,權力不受嚴格的程序控制。在當今時代,我們在建設民主法治國家的過程中,仍然要面對上述兩個挑戰,我們應對挑戰的方式和結果,則可以作為衡量法治水平的一個標尺。
立法是法治的另一個重要方面。
曹操的禁令由於立法問題而導致執行困難。首先是違背了利益平衡原則,毀壞莊稼就要處死終歸是過於看重了莊稼而輕賤了人命,即使違法的是自己的心腹愛將也難以做到嚴格執法。在民主法治社會,立法的過程是權利制約權力、權力制衡權力、權利博弈權利的過程,最終確定的立法目標、價值取向和利益保護水平必然是中庸而不冒進的、保守而不激進的,是兼顧各方利益的。
二是立法的決策過程缺乏民意參與,聽憑領導人率性而為。我們不知道禁令的具體出台過程,但我想即便有別人參與,也大抵是順著曹操的意思去出言支招,斷不會直言相抗。這與現代民主政治中的參與完全是兩回事。民主社會中的參與是有明確的法律保障和規范的民意決策,而不是簡單的建言獻策。
三是立法粗疏空泛。「踐踏莊稼者斬」,固然簡短有力,擲地有聲,但作為政策指導可以,作為法律則不嚴密。完備的規則必須具有系統性和完整性,能夠切合實際地盡可能關照到各種可能性,並對不同情況配置不同的處理方法,形成嚴密合理的規則體系。禁止軍隊毀壞莊稼,在立法上應該區分故意、過失和意外事件,區分行為後果的嚴重程度等等,再施以相應的處罰,如可以規定責令賠償、責令賠禮道歉、公開責罰、降級降職、扣減軍餉等等。果真若此,對曹操不折不扣地執法也沒有大障礙了。
㈣ 依法從嚴治軍歷史沿革
主席強調指出:「從嚴治軍是建設強大軍隊的鐵律。古語說得好,慈不掌兵。稀稀拉拉,鬆鬆垮垮,就不成其為軍隊,就打不了仗,更不可能打勝仗。」這就告誡我們,紀律是軍隊的命脈,必須依法治軍、從嚴治軍,用鋼鐵般的紀律來保證強軍目標的實現。
古往今來,從嚴治軍都被認為是兵家治軍之鐵律。歷代軍事家無不把嚴明紀律作為治軍之道、制勝之基。3000多年前,武王伐紂,拜姜尚為帥,姜尚出征前在帥府掛出「斬法紀律牌」,開列條款「十七斬」,令到法行,三軍用命,終在「牧野之戰」中以5萬兵力一舉打敗紂王17萬大軍。戰國時期,著名軍事家吳起就曾說過,「兵不在眾,以治為勝。」「若法令不明,賞罰不信……雖有百萬,何益於用。」民族英雄岳飛治軍以軍紀嚴明著稱,素有「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之美譽,令金軍發出「撼山易、撼岳家軍難」之慨嘆!明代屢勝倭寇的民族英雄戚繼光,也非常推崇「嚴號令」「明恩威」,要求兵士「擂鼓進軍,雖水火不卻步;鳴金收兵,雖金銀不貪」。他們之所以在血火交織的人類戰爭史上譜寫出壯麗篇章,無一不和他們從嚴治軍有著密切的聯系。
我軍作為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始終把從嚴治軍作為克敵制勝的法寶,從建軍初期制定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到後來頒布的一系列條令條例,貫穿了我軍令行禁止的嚴明軍紀。1935年4月,紅軍長征經過藏區時,毛澤東妻弟賀敏仁是個紅小鬼,跟著紅軍長征走到了藏區,有一天賀敏仁餓得實在受不了,就和幾個戰士跑到喇嘛寺找東西吃,沒找到,但看到有銀元和銅板,就拿了一些去買吃的東西,被發現後執行紀律槍決。對此,毛澤東只說了一句話:「紅軍就應該有鐵的紀律。」1937年,曾任旅長的黃克功對陝北公學女學生劉茜逼婚未遂,將其槍殺,經陝甘寧邊區高等法院審判,被判以死刑。有人提出國難當頭,人才難得,可讓他戴罪殺敵。黃克功也給黨中央、中央軍委寫信,要求從輕處理,戴罪立功。毛主席接信後,當即就給邊區法院院長雷經天寫信,支持法院判決,信中就講:「正因為黃克功不同於一個普通人,正因為他是一個多年的共產黨員,是一個多年的紅軍,所以,不能不這樣辦。共產黨與紅軍,對於自己的黨員和紅軍成員,不能不執行比較一般平民更加嚴厲的紀律」。1947年9月,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後,警衛團副連長趙桂良因為偷拿老百姓粉條被執行槍決。人們為他求情時,鄧小平說:「部隊作風紀律的好壞,關系部隊勝敗存亡,關系部隊的生命。一支部隊作風紀律壞了,就是這支部隊政治危機的開始,就等於給自己挖掘墳墓。」1949年5月25日,經歷了半個多月炮火洗禮的上海,終於迎來了解放後的第一個清晨,市民們驚奇地發現,蒙蒙細雨中,潮濕的馬路邊,躺滿了和衣抱槍的解放軍戰士。當夜攻入上海市區的第三野戰軍十萬大軍全部露宿街頭,讓國內外刮目相看。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鮑大可說:「我認為這是紅色中國的第一張『上海公報』。」年輕的民族資本家榮毅仁當時正准備從上海遷往香港,親眼目睹大軍睡馬路,遂改變主意決定留下來參加新中國建設,後來做出了許多貢獻,晚年成為國家領導人。由此可見,我軍之所以能夠由小到大、由弱到強,從勝利走向勝利,很重要的一條原因就是有嚴明的紀律作保證。
從嚴治軍是古今中外治軍之道的精要所在,依法治軍是現代軍隊建設的一般規律。作為中國軍隊,必須始終牢記依法治軍、從嚴治軍是強軍之基,保持嚴明的作風和鐵的紀律,確保部隊高度集中統一和安全穩定,使從嚴治黨、從嚴治軍方針落到實處,不正之風得到有效遏制,能打仗、打勝仗的戰鬥力標准牢固確立,為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加快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提供堅強保證。
㈤ 歷史上體現出治軍應該以人為本的具體事例
胡錦濤主席指出:軍隊要把以人為本作為建軍治軍的重要理念。以人為本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內容和重要原則,它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歷史觀和價值觀的高度統一,反映了我軍性質和宗旨的本質要求,揭示了部隊思想政治工作一以貫之的科學精神。這就要求我們在貫徹以人為本理念中,既要堅持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統一,又要堅持主體性與客體性、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相一致。具體來講,要把握好「三性」:
突出特殊性,緊密結合部隊建設實際貫徹以人為本理念。我軍所講的「人」具有三層含義:一是指由我軍性質所決定的最廣大人民群眾;二是指軍人這一特定社會群體意義上的人;三是指具有獨立人格和個性的軍人個人。這種「人」的特殊性,要求我們貫徹「以人為本」要處理好三種關系:為人民服務與為官兵服務的關系;弘揚犧牲奉獻精神與維護官兵正當利益的關系;堅持依法從嚴治軍與發揚軍隊民主、注重人文關懷的關系。總之,軍隊貫徹以人為本的特殊性,要求我們認真遵循胡主席所教導的,切實把愛護官兵生命與培育戰斗精神統一起來,把關心官兵個人發展與從嚴治軍統一起來,把尊重官兵權益與確保一切行動聽指揮統一起來,使以人為本理念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真正得到貫徹和體現。
把握規律性,堅持以科學辯證的方法貫徹以人為本理念。部隊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其自身的內在規律,貫徹以人為本理念必須掌握科學辯證的方法:要堅持過程與結果相統一,最大限度地發揮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人、幫助人的功能,積極促進官兵全面素質的提高,把工作重點放在提陞官兵思想政治覺悟、增強官兵認知能力和綜合素質上;要堅持共性與個性相統一,著眼增強官兵的首創精神和創新能力,在強調共性的同時,積極引導官兵張揚個性,把個性發展納入部隊建設的正常軌道,使官兵在保持共性、張揚個性中充分發揮聰明才智;要堅持說服教育與自我改造、自我教育相統一,充分尊重官兵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主體地位,激勵官兵挖掘自身潛力,從自身實際出發展開自我教育,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要堅持言傳與身教相統一,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說服力、感染力。自覺把貫徹以人為本理念作為領導幹部的政治責任,把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有機統一起來,自覺真學真信真用黨的創新理論,把為民愛民、關注民生、尊重民意,作為各級領導幹部的基本職責、基本能力和基礎底線,切實為官兵當好表率,做好樣子,使官兵在接受教育中心悅誠服。
注重長遠性,切實以政策制度的健全和完善貫徹以人為本理念。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貫徹以人為本理念,不能僅靠行政手段,根本的是要發揮政策法規的制約作用。黨的十七大後,我們黨以健全民主集中制為重點,大力推行黨內民主。我軍作為黨絕對領導下的特殊集團,且大多數是黨員,更應積極穩妥地推進部隊民主建設,通過完善法規制度,使官兵真正成為部隊建設的主人、軍隊權力的源泉、軍內行動的主體:在涉及官兵切身利益的問題上,政策制度要緊跟時代發展要求,與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與國家的政策制度改革相吻合;在幹部調整使用上,要切實使官兵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選擇權得到尊重和保護,真正把群眾公認、德才優秀的幹部用起來;在工程建設、集中采購、選改士官、徵集兵員等部隊敏感事務上,要著眼維護人民群眾和官兵的正當權益,使研究制定的政策制度更具有科學性操作性和透明度,以利於制度落到實處;在高級領導和機關的權力運行上,也需要通過政策法規強化制約機制,解決好監督不到位和行政自由裁量權過大的問題,真正體現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㈥ 淺議如何打造新時期公安消防鐵軍
打造公安消防鐵軍,是推進消防事業發展進步的創新之舉,是全面提升部隊戰鬥力的強警之策,是新時期履行新使命和消防隊伍長遠發展的必由之路。為此,不僅要有非同尋常的認識、非同尋常的決心,更要有非同尋常的舉措;不僅要有高度的政治責任感、高度的負責態度,更要有鐵的隊伍和鐵的紀律作風;不僅要有特殊的裝備,更要有特殊的訓練、承擔特殊的使命。應該通過以下四個方面的努力來實現:
一、注重育「人」
合格的軍人,沒有戰斗精神的軍隊是一支沒有戰鬥力的軍隊。只有不斷加強官兵戰斗精神培育,使廣大官兵始終保持堅強的革命意志和旺盛的戰斗精神,才能在應對各種急難險重任務中不負重託,不辱使命。強大的精神支柱是凝聚兵心、克服困難、打贏勝仗的重要保證。我們桐鄉大隊要充分結合當前部隊深入開展的「弘揚公安消防精神,忠誠履行職責使命」主題教育活動和「雙爭」活動,堅定官兵理想信念,強化愛軍精武意識,用英雄模範的先進事跡教育部隊、熏陶官兵,使官兵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激發官兵保家衛國的強烈責任感和使命感,使官兵自覺獻身消防事業,苦練打贏本領,做到「拉得出、沖得上、打得贏」。同時我們還要結合基層部隊的「兩個經常性」工作的開展,把戰斗精神培育滲入警營文化建設中。通過組織健康向上、催人奮進的各類活動,以先進文化為武器,不斷提高官兵的綜合能力素質,使官兵始終保持旺盛的革命鬥志和昂揚的精神狀態。
在加強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和新時期公安消防精神教育的同時,我們桐鄉大隊也要通過開展各類活動1.向全體官兵發出打造鐵軍倡議書活動。喊出鐵軍建設向我看齊的口號,激發官兵「有紅旗就奪,有第一就爭」的爭先創優意識;2.開展「鐵軍建設我該怎麼做」討論活動。進一步明確每名官兵在鐵軍建設中自己的職責使命,為開展打造鐵軍奠定扎實的基礎;3.開展「聽紅色故事、觀紅色電影、看紅色書籍、唱紅色歌曲」活動。充分調動全體官兵連續作戰、頑強拼搏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4.組織我為鐵軍建設「獻一計」活動。充分發動每名官兵為鐵軍建設提供金點子、好主意,為鐵軍建設出謀劃策;5.開展一次「讀一本好書勵人生」活動。組織官兵閱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書籍活動,學習保爾?柯察金「堅忍不拔、堅定不移、百煉成鋼」的精神,鍛造官兵頑強的戰斗作風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二、注重立「制」
強化制度保障,全力打造官兵鋼鐵式紀律。鐵的紀律就是具有服從命令、聽從指揮的紀律觀念。我們要通過三個結合來打造官兵鐵的紀律。1.結合精細化管理,進一步強化依法治軍、從嚴治軍的理念。嚴格貫徹落實部隊的三大條例,強化官兵的紀律觀念,大力培養官兵的服從意識和紀律觀念,做到紀律似鐵、令行禁止、一切行動聽指揮,在狠抓制度規定的貫徹執行上下功夫,堅決糾正思想鬆懈、作風鬆散、紀律松馳等問題。2.結合當前部隊開展的「安全雙百日競賽」活動,層層落實鐵的管理。強化部隊管理和日常工作的檢查、督促,狠抓部隊作風紀律、士官隊伍和正規化建設及安全防事故工作,做到部隊營區管理嚴格規范,門衛值班制度落實到位,一日生活制度正規有序,官兵警容風紀、禮節禮貌和精神面貌良好。同時進一步加大對官兵「八小時以外」的管理,切實加強對官兵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的了解,及時掌握官兵社會交往的真實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採取措施。3.結合兩個經常性工作,做深做細部隊管理工作。中隊幹部與士兵真正做到「五同」、「五勤、三及時」(即勤看、勤問、勤思考、勤分析、勤做工作,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弄清情況、及時採取措施)、「三貼近」和「四個知道(知道在哪裡、想什麼、干什麼、需要什麼)、一個跟上」,真正把經常性思想工作和經常性管理工作做在平時,延伸到滅火救援現場和訓練場。同時要按時召開部隊管理教育和「兩個經常性」工作分析會,督促每名幹部牢固樹立「憂患意識」,多強調「居安思危」,牢牢把握安全工作的重點環節、重點部位和重點人員,有的放矢地作好預防工作,有效克服抓管理心中無數,抓安全沒有方向,不出事盲目樂觀,出了事上下埋怨的現象。從規范一日生活秩序嚴起、從每一次接警出動做起、從官兵一言一行抓起,培養雷厲風行、敢打硬仗的戰斗作風,樹立「鐵心向黨、鐵膽攻堅、鐵血為民」的品牌。
三、注重固「本」
提供硬體支撐,不斷鞏固部隊鋼鐵式裝備。根據中央軍委新頒布的《軍隊基層建設綱要》和部局基層大、中隊建設標準的相關要求,著力加強部隊基本建設和裝備建設,一方面桐鄉大隊將對營房內部設施進行整修,並進一步完善和增添相關設備,為履行職責使命提供有力保障。另一方面根據部局鐵軍裝備配備標准做好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加大裝備的資金投入力度。積極主動向政府領導匯報消防應急救援工作情況,爭取支持,加大資金投入,同時合理規劃特種裝備的購置,避免重復建設,把寶貴的經費用到最急需的地方;二是加大裝備的配備力度。結合本區域災害事故的實際,按照「結構合理,功能齊全,性能先進,防護達標」的原則,加強高精尖裝備的配備落實;三是加大裝備的應用力度。組織器材的培訓應用工作,積極開展「五知一能活動」,使官兵充分掌握裝備的技術性能,能熟練地操作使用,發揮裝備的最大效能。並加大對裝備器材的維護保養,保持裝備的良好狀態。通過開展「人人愛裝備活動」,廣泛開展「學標准、學制度、愛裝備」和裝備管理「無損壞、無丟失、無銹蝕、無霉變」的「四無」活動,突出「練為戰」的目標,廣泛開展裝備技術操作競賽活動,使日常的裝備訓練更加貼近火場。
四、注重執「法」
公正文明執法,大力提升執法鋼鐵式水平。牢固樹立執法質量是消防工作的生命線意識,強化抓法制就是抓全局、抓法制就是抓隊伍的理念。桐鄉大隊始終要把樹立執法為民思想作為價值去向,有效推進執法規范化建設。一是以制度促規范。根據實際明確監督檢查、建審、火調等各個執法崗位的具體職責和執法責任,並落實到具體的人員,通過實行崗位責任制,確保職責明晰、權責統一。二是以程序促規范。對內部審批流程責任分解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明確各個環節的審批時限、主責承辦人,明確區分審、驗人員,嚴格實施主責承辦制,在每一項執法工作中都分別形成一套與執法工作相適應的工作程序,並藉助信息化技術規范審批流程,推行電子警務,堅決實施法律文書製作、法核、審批等環節網上運行,杜絕監督執法「體外運作」和執法隨意性及不規范行為,從而提高執法的效率。三是以素質促規范。監督人員素質高低直接關繫到執法水平和質量,是落實監督執法規范化的主體保障。為此,監督幹部定期業務學習和執法工作分析制度,通過業務學習,集中討論的方式重點解決執法水平不一致,執法尺度不統一,法規條款理解不全面的問題。同時監督幹部還要加強消防專業知識以外的其它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習,使自身具備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提高自身綜合執法能力,具備指導、幫助單位進行消防安全管理、火災隱患整改的能力。
五、注重抓「鋼」
堅持嚴格訓練,全面提高部隊鋼鐵式戰鬥力。苦練出精兵。科學正規有序艱苦的訓練,是提高部隊攻堅作戰能力,提高打贏能力的必由之路。我們要緊緊圍繞打造消防鐵軍的總要求,強化隊伍的體能訓練,強化隊伍的專業訓練,努力打造一支「拉得出、沖得上、打得贏」的過硬消防鐵軍。
一是注重基礎、強化技能。1.理論知識訓練是完成滅火救援任務的依據。開展理論學習,強化隊員對高層、地下、大空間、大跨度等建築火災和危險化學品泄漏處置進攻路徑、攻堅要點、避險逃生等方面知識的熟悉掌握。2.體能訓練是高效完成滅火救援任務的基礎。採取魔鬼式訓練法、趣味體能訓練法、組合訓練法、「七個一」訓練法,(每天100個俯卧撐、100個仰卧起坐、100個杠端臂曲伸、100個引體向上、一套體能綜合訓練操、一次負重登樓、一次5000米跑)等方法加強基礎體能訓練,保證官兵體能素質不斷增強。3.心理素質訓練是官兵保持戰鬥力的重要環節。採取煙熱訓練設施、拓展訓練設施等加強官兵的心理訓練,主要訓練隊員在高溫、濃煙、高空和亡人條件下的預判、反應和處變能力,突出了隊員的認知、應變能力訓練,不斷提高官兵的心理承受能力。4.技能訓練是實現「內攻近戰、強攻排險」任務的前提。在技能訓練上,反復開展立體進攻、縱深進攻、排險抑爆、破拆堵漏、緊急避險等操法訓練,強化了惡劣條件下隊員的作戰能力,不斷提高官兵打贏戰斗的基本能力。
二是注重應用,強化養成。無論是先進戰術、戰法、車輛器材,還是強攻近戰理念;無論是戰斗中的協同配合,還是安全措施的採取,都必須堅持平時養成,戰時應用的原則。只有在實戰中不斷鍛煉提高、規范養成官兵的戰斗素養、戰鬥技能,才能實現訓戰一致,戰時提高的目的。加強官兵的平時養成,提高滅火救援能力。1.突出訓練的專業化,實現一專多能。滅火救援任務需求是多元化的,不同的現場,不同的階段,需要的攻堅任務都會有所不同。在訓練中將依託攻堅組訓練基本操法,突出破拆、堵漏等專業的各種科目訓練,又要加強其他所有科目訓練,真正達到一專多能,一組多用,最大限度滿足滅火救援工作的實際需要。2.突出訓練的思維化,實現模擬演練。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一定規律可循。為了達到訓練實效,滿足戰時所需,不斷總結滅火救援工作實踐,總結設定高層、地下、易燃易爆、人員密集場所等各種場所,在不同部位、不同時段、災情不同階段的想定作業條件,根據不同的基本處置操法、戰法,加強開展有針對性的模擬演練,使官兵入腦入心,應對自如,提高臨機處置能力。3.突出訓練的實戰化,實現合成訓練。滅火救援戰斗,不是單一作戰小組的獨立戰斗,需要多方協同,方能彰顯功效。這就需要我們必須立足實戰,加強平時的合成訓練演練。既要加強中隊內部的協同訓練,又要加強與專職隊的協同訓練。通過不同條件下的合成訓練演練,不斷提高作戰的默契配合,協同作戰,提高部隊合成攻堅能力。
綜上,要打造新時期下公安消防鐵軍就必須要在「敢打」和「必勝」這兩個方面下功夫。「敢打」,就是在面對火災和應急救援時消消防部隊要有「亮劍」精神,面對災害事故要無所畏懼,勇往直前,敢打敢拼,在精神上、氣勢上徹底壓倒對方。「沒有金剛鑽,攬不得瓷器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打造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必勝」鐵軍,英勇善戰的戰斗精神,精良的裝備、充沛的體能和豐富的技能是實現消防鐵軍的保證。
㈦ 《黃克功案件》電影哪能看啊
主 演
成泰燊,王凱,毛孩,黃海冰,戴江,馬薇薇,楊佳音, 章劼 ,蔡宜達,李大川
片 長
92分鍾
上映時間
2014年12月4日
㈧ 我軍條令條例建設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主席是我軍條令條例建設的奠基人
毛澤東主席在創建和領導我們這支人民軍隊的過程中,一貫重視以條令條例為主體的軍隊法規建設。是他提出了制定我軍法規,加強正規化建設的一系列理論,並且親自審查和修改我軍的共同條令、政治工作條例,提出了制定我軍自己的戰斗條令,為我軍條令條例建設奠定了基礎。
早在井岡山斗爭之初,毛澤東就為我軍制定了第一部法規,即《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這部規范我軍紀律的法規,雖然只有幾十個字,卻包含了軍事紀律、組織紀律、群眾紀律以及俘虜政策等廣泛的內容。它伴隨我軍近八十個春秋,至今仍作為我軍紀律的重要內容,寫進了《紀律條令》。
1929年12月,在著名的古田會議上,毛澤東提出了「編制紅軍法規」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戰略任務,在短短的9個月中,我軍第一批條令條例和其它法規就誕生了。1930年9月在中央軍事委員會召開的擴大會議上,通過了《中國工農紅軍政治工作暫行條例草案》、《中國工農紅軍紀律暫行條例草案》、《中國工農紅軍編制草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軍制草案》,並於10月頒布施行,標志著我軍依法治軍的開端。
長征途中,戰斗十分頻繁,條件非常艱苦,為強化我軍紀律,毛澤東還與彭德懷一起簽發訓令,頒布了《獎懲條例》。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我軍修訂了《內務條令》、《紀律條令》、制定了《八路軍司令部〈軍、師、旅、團〉暫行工作條例(草案)》等法規。
全國解放前夕,毛澤東又提出制定政治工作條例的任務。他說:「一九四九年必須使人民解放軍的政治工作,在軍委政治部領導下,做出關於『新式整軍運動』、『黨委制』、『革命軍人委員會』、『連隊支部工作』等項的總結,並製成條例或章程,以便普及全軍,成為定製。」
羅榮桓元帥主持修訂政工條例
20世紀50年代初,我軍開展了正規化建設,當時准備實行「三大制度」(義務兵役制、軍官薪金制和軍銜制)。有的同志認為搞正規化建設,不必再強調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了,主張取消政治委員,實行單一首長制。時任總政治部主任的羅榮桓不同意這些意見。他建議認真總結我軍的豐富經驗,在頒布《內務條令》、《紀律條令》、《隊列條令》的同時,修訂和頒布我軍的《政治工作條例》。
1953年夏季,羅榮桓在北戴河療養。主持軍委日常工作的彭德懷來看望他,他向彭德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說:「現在有些同志認為政治工作制度過時了,政治委員作用不大了,要學習蘇聯,搞一長制。如果那樣做,從井岡山時期就搞起來的政治工作傳統不就丟掉了嗎?」彭德懷認真傾聽了羅榮桓的肺腑之言。他感到羅榮桓講得很有道理,從而更增強了堅持軍隊政治工作制度和發揚我軍光榮傳統的決心。
羅帥多次找編寫《政治工作條例》的同志談話,要求大家首先要學習好古田會議決議和毛澤東的著作,深刻領會我軍的建軍原則。同時,要認真總結我軍政治工作的歷史經驗,研究政治工作的新情況、新特點和新發展,研究、借鑒蘇軍的有益經驗,編寫出適應我軍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需要的條例。
1954年4月15日,經黨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批准,《政治工作條例》正式頒布全軍施行。
當然,《條例》的頒布也並不意味著萬事大吉。部隊在現代化正規化建設中機械搬用外來經驗而忽視自身光榮傳統的現象時有發生。1955年至1956年間,羅榮桓抱病到部隊視察,親自了解了許多這方面的情況。
為了克服這一類忽視和削弱人民軍隊光榮傳統的傾向,1955年8月1日,在即將實行軍銜制的時候,他撰寫了《繼續發揚我軍的光榮傳統》一文,明確指出:「目前部隊中,削弱我軍光榮傳統的現象是存在的,並且有某些滋長,這是一個極端危險的傾向。」
葉劍英元帥主持制定戰斗條令
編寫我軍自己的戰斗條令,是我軍建軍史上的一個創舉。我軍打了幾十年仗,有豐富的作戰經驗,在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主席領導下,創立了我們自己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軍事思想、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只是由於長期處於作戰環境,還沒有來得及寫成條令。在葉劍英元帥領導下,軍事科學院建院後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編寫我軍戰斗條令。
為完成這項任務,經中央軍委同意,1958年底葉帥在武漢主持召開了有軍委各總部、軍兵種、各大軍區領導同志參加的編寫條令座談會。1959年1月,又召開了全軍科學研究工作會議。會後出現了全軍動手抓科研、編條令的新局面。葉帥提出首先編寫合成軍隊戰斗條令概則,然後編寫軍、師戰斗條令,再編寫團、營和連以下戰斗條令。並且先由軍事科學院、軍事學院和南京軍區、沈陽軍區等單位寫出6本合成軍隊戰斗概則,然後,對6個本子進行分析比較,取長補短,綜合成一個本子,群策群力,集思廣益,編寫出高質量的條令。
1959年7月,各大單位編寫的合成軍隊戰斗條令概則完成後,葉帥在南京主持召開了編寫戰斗條令概則專業會議。當時南京天氣炎熱,葉帥冒著酷暑,白天主持會議,晚間在地下室里親自動手修改。6本《概則》稿,幾十萬字,他邊看邊改,反復推敲,經常工作到深夜。同時他還組織到會同志進行綜合審修,最後整理成一個本子。在發動全軍專業人員修改《概則》的同時,編寫軍、師戰斗條令,團、營戰斗條令和連以下戰斗條令的工作也「兵分三路」展開了。後來又分別在北京、吉林、武漢進行匯稿和審修。
中央軍委於1961年5月頒布了《合成軍隊戰斗條令概則》和《步兵戰斗條令》,1963年5月頒布了《合成軍隊軍師戰斗條令》和《合成軍隊團營戰斗條令》。1962年以後,各軍兵種依據《合成軍隊戰斗條令概則》制定的《空軍戰斗條令》、《海軍戰斗條令》以及炮兵、裝甲兵、通信兵、防化兵、工程兵、鐵道兵等軍兵種戰斗條令也相繼頒布。這些條令的頒布,為全軍平時訓練、戰備和戰時作戰提供了依據。
劉伯承元帥譯校外軍條令
研究軍事學術和搞好軍事翻譯工作的入口處在哪裡?被譽為「軍事翻譯家」的劉伯承元帥認為,應該從條令入手。他把條令看作是過去作戰經驗的結晶,是未來戰爭制勝的指南。因此,在他的翻譯生涯中費精力最多的就是翻譯條令。
1930年至1931年初,劉伯承參加和主持翻譯了《蘇軍步兵戰斗條令》。1933年在反「圍剿」的緊張斗爭中,他又摘譯了蘇軍《步兵戰斗條令(第一部)》中關於「對空防禦動作」一節、《蘇聯紅軍野外作戰條令》中的游擊隊動作部分,選譯了《蘇聯紅軍司令部野外勤務教令》。在紅軍長征途中,他一直珍藏著長達300餘頁的《蘇聯紅軍司令部野外勤務教令》,1935年八、九月間,他又續譯了這部教令的剩餘部分,將它奉獻給紅軍官兵。
1938年12月,蘇聯紅軍頒布了新的《步兵戰斗條令(第一部)》。為吸取蘇聯紅軍的作戰經驗,戰勝日本侵略者,劉伯承與左權合作翻譯了這部條令。他在翻譯和介紹蘇聯紅軍戰斗條令時,特別注意弄清這些條令產生的背景和條件,從中體會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的軍事思想和研究蘇聯紅軍戰勝德國法西斯的作戰經驗,並且緊密結合我軍建設和作戰的實際,精心撰寫「前言」、「後記」、「附言」。引導大家從我軍作戰的實際出發,靈活地運用這些條令。
新中國建立後,劉伯承擔任軍事學院院長,工作非常繁忙,仍然親自校譯條令。尤其感人的是在1953年夏天,他利用到大連休假重新校譯《蘇聯紅軍野戰條令(草案)》。這本條令軍訓部已經翻譯出版,並依據條令的內容編寫了教材,已經用於教學。但劉帥對校譯稿不夠滿意,他說:「條令是軍事學院最基本的教材,非常重要,一定要翻譯得十分准確,不能有含糊其辭的地方,不能有絲毫差錯。」當時他已61歲,僅有的一隻好眼睛又患上了青光眼,但他仍拿著放大鏡逐段逐句推敲修改,20多萬字的譯稿他修改了三遍。第一遍用墨汁改,第二遍用藍墨水改,第三遍用紅墨水修改定稿。一絲不苟,精益求精。在他嚴格要求,精心組織下,付印的條令做到了不錯一個字,不錯一個標點符號。
劉帥不僅熱心翻譯、介紹蘇聯紅軍的戰斗條令,而且非常關心我軍自己的條令建設,嚴格、認真地貫徹執行我軍條令。1951年初,軍事學院成立時,准備舉行閱兵,有些同志認為沒有必要,劉帥等領導同志堅決依據正規化的要求,認真組織了閱兵。當時適逢我軍新修訂的《內務條令(草案)》、《紀律條令(草案)》和新編寫的《隊列條令(草案)》發到軍事學院,軍委委託劉帥組織軍事學院全體幹部、教員和學員對條令進行修改。劉帥認真組織大家修改這三部條令。條令頒發後劉帥又帶領全院同志認真貫徹執行,很快在學院建立了正規的生活秩序和教學秩序,促進了軍事學院的正規化建設。
㈨ 「割發代首」的故事簡述
陳壽《三國志》裴松之注引《曹瞞傳》曰:常出軍,行經麥中,令「士卒無敗麥,犯者死」。騎士皆下馬,付麥以相持,於是太祖 馬騰入麥中,敕主簿議罪;主簿對以春秋之義,罰不加於尊。太祖曰:「製法而自犯之,何以帥下?然孤為軍帥,不可自殺,請自刑。」因援劍割發以置地。
意思是說:有一次,曹操率軍經過麥田,下令說:「士卒不要弄壞了麥子,有違反的處死!」軍中凡是騎馬的人都下馬,用手相互扶著麥子走,未想曹操的馬竟然竄進了麥地,招來手下的主簿來論罪,主簿用春秋的典故應對說:自古刑法是不對尊貴的人使用的。曹操說:「自己制定的法律而自己違反,如何能統帥屬下呢?然而我身為一軍之帥,是不能夠死的,請求對自己施予刑法。」於是拿起劍來割斷頭發投擲在地上。
㈩ 新時期依法從嚴治軍的具體內容有哪些
新時期依法從嚴治軍的具體要求:
1、依法治軍從嚴治軍的核心,就是從落實法規制度上捍衛軍魂,確保部隊絕對忠誠、絕對純潔、絕對可靠。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我軍的軍魂和「命根子」。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依照憲法和法律實施對國家各項事業包括對軍隊的領導。我軍作為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必須強化憲法和法律意識,模範遵守體現黨的政治主張和人民意志的國家法律法令,堅決維護國家憲法和法律尊嚴,堅決貫徹落實軍隊條令條例,通過強有力的部隊政治工作和依法治軍從嚴治軍,確保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確保人民軍隊的性質和宗旨。
2、構建嚴密的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重點解決軍隊紀檢、巡視、審計、司法監督獨立性和權威性不夠的問題,以編密扎緊制度的籠子,努力鏟除腐敗現象滋生蔓延的土壤。
3、依法履行使命任務。新時期我軍的歷史使命和戰略任務,已由傳統守土衛疆向更廣闊空間范圍遂行任務轉變,由維護傳統安全向維護綜合安全轉變,對依法遂行多樣化任務提出了更高標准和要求。只有依靠法治的堅強支撐,才能在應對各種挑戰和風險考驗中履行好職責使命。特別是打贏現代高科技戰爭,信息化程度高、聯合作戰要求嚴,離不開法的規范;武器裝備新、參戰力量多,離不開法的管理;作戰要素全、協同難度大,離不開法的保障。只有依法依規從嚴治軍,才能最大限度發揮諸軍兵種體系作戰效能,確保部隊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
4、依法深化軍隊改革。改革和法治相輔相成、相伴而生,在法治下推進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推動中國特色軍事變革深入發展,要求領導管理理念和治理模式向現代法治思維、法治方式進行根本性轉變。新一輪國防和軍隊改革,將全面推動我軍由大變強的歷史轉型,全面突破「兩個能力不夠」「兩個差距很大」的瓶頸制約,全面破解我軍建設發展中的體制性障礙、結構性矛盾、政策性難題,面臨的壓力、阻力、障礙、困難前所未有。必須把法治和改革有機統一起來,發揮法治規范性優勢,為改革確立制度遵循;發揮法治穩定性優勢,最大限度控制改革風險;發揮法治引導性優勢,尋求改革最大公約數;發揮法治強制性優勢,使改革舉措不折不扣落到實處,確保改革在法治軌道上有力有序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