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怎麼反對
⑴ 人大代表再提反虐待動物立法,我們為何要反對虐待動物
動物和我們一樣,它們也是有生命的,它們的生命和我們的生命同等的尊貴,也應該得到人們的善待和尊重,人大代表多次提出設立相關的法律阻止那些虐待動物的行為,我認為這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生活中有很多心裡有問題的人,他們常常以虐待動物為樂,讓動物遭受它們不應該承受的痛苦。
三、我們個人應該怎麼做?國家正在考慮相關的立法工作,那麼我們普通人可以做一些什麼呢?我們普通人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首先就是自己做到不虐待動物,其次看到其他人虐待小動物應該上前阻止。
不知道你們是否期待這部法律的出台呢?或者你們是否有什麼更好的辦法,可以阻止人們虐待小動物的,可以在評論區底下留言給更多人一些好的建議。
⑵ 如果突然有一天,城市立法徹底禁止養狗,你會支持還是反對呢
先不說徹底禁止養狗的問題,從另一個方面去思考一下,中國養狗的人群日益增長。不可能全面禁養,雖然有人討厭狗貓,但是這個寵物行業創造了多少職位?因此,我個人來說還是會投反對的。
因為同樣是養狗人,有的在這些方面就做得很好,因為他也害怕狗狗在外面惹事,咬了別人,撲倒別人自己錢包也得跟著去賠償人家。也很有愛心和社會責任,根本不會說養狗就整天讓左鄰右舍有投訴的機會吧?這樣的養狗人肯定也還不在少數。
綜上來看,我個人覺得直接全面禁止城市養狗有點太極端了,這個問題需要以更溫和的方式進行解決。
⑶ 立法的基本要求
立法是指有法的創制權的國家機關或經授權的國家機關在法律規定的職權范圍內,依照法定程序,制定、補充、修改和廢止法律和其他規范性法律文件以及認可法律的一項專門性活動。那麼,立法原則的基本要求是怎麼樣的呢?現由找法網小編為大家介紹。
一、立法原則的基本要求
1、科學性原則。法律作為國家意志的體現,它要為國家、社會以及普通公民確立一種合理的組織結構,一種規范的行為模式,一種正確的價值選擇,這就決定了法律必須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上。
2、適時性原則。即是指一個國家的法的創制,必須不斷地順應歷史發展和時代的變化,及時地、適時地根據這種變化,去創制出符合時代需要的法律。適時性原則建立的依據,是由法律本身的社會屬性所決定的。
3、民主化原則。在一個國家的法的創制中,貫徹民主化的原則具有非常廣泛和深刻的意義。它除了維護民主自身的價值外,還對其他的一些法的價值諸如平等、資源、自理、自由、契約乃至法治等都奠定一個基礎性的條件和保證。
4、合憲性原則,即是指在法的創制過程中,必須同憲法相符合,包括職權的合憲性,內容的合憲性,程序的合憲性等等。
二、立法法屬於憲法性法律嗎
立法法屬於憲法性法律。
憲法性法律有三個特點:它是由國家立法機關制定的法律文件,不同於憲法慣例;它規定的內容是國家根本問題,但不是根本問題的全部,只是某一個或某一方面的根本問題;最後,它的法律效力低於憲法,其制定程序與憲法以外的其它法律相同,沒有特別要求。
三、什麼是立法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是為了規范立法活動,健全國家立法制度,提高立法質量,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保障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根據憲法,制定的法律。
⑷ 居住權的反對立法
學界對居住權的立法也有持反對的態度的,其主要的理由有如下幾點:
1、認為古老的居住權不能符合現代社會的需要。羅馬法設立居住權等人役權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解決在當時一部分沒有繼承權而又缺乏勞動能力的特殊群體(如妻和被解放的奴隸等)的生活問題。而在「西學東漸」時,用益權卻「消失」了,居住權也不見了。對此解釋,台灣民法物權編中稱:「歐洲諸國民法於地役權及人役權皆設有規定。
2、認為居住權不能融入中國現有的物權制度的體系框架。要承認居住權,就必須先承認地役權和人役權的二元結構體系的劃分,然後再把居住權視為人役權之一種而規定在用益權(或使用權)之後(因為德國和瑞士的民法典沒有使用權的設置,居住權是用益權的直接下屬概念)。其中用益權是一項極為重要的制度,擁有龐大的規則體系,權利義務的設定非常詳盡。而居住權總是存在於「用益權-(使用權)-居住權」這一權利梯隊中,它們之間具有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居住權難以脫離這一范疇而獨立存在。
3、不符合現代物權法「物盡其用」之原則。古羅馬的傳統居住權具有很強的人身依附性,不得轉讓、繼承和出租,也不可以就居住權設定抵押權以及其他任何權利負擔,即使居住權人生活拮據,為生計所迫也不例外,從而導致了居住權的封閉性和不具流轉性。
4、居住權實踐中存在的消極方面。由於所有權人和房屋的居住權人是分開的,彼此間沒有積極的權利義務,雙方都不會來關心你這個財產:前者一般只是消極地等待居住權的消滅以回復所有權,一般是既不會去收取「租金」也不會去維修房屋;而居住權人除了日常維護看管外也不會對房屋進行維修,即使能讓房屋增值也在所不問。
5、物權法不是社會保障法,物權法的旨意和價值核心也不在此。一個社會總是會不可避免的存在著弱勢群體,隨著社會現代文明程度的逐步提高,社會保障體系的日益完善,完全不必在物權法中加以設立一個使用和適應范圍都很窄的居住權去解決這一社會問題。對於實際需求很小的居住權的適用事項,可以盡量在現有的法律體系中去解決,如為解決保姆或家庭其他成員的居住問題,可用附條件的遺囑方式來實現。對於離婚婦女的居住問題,現有的婚姻法已很好地解決了,並已為普通大眾所接受,完全不必新設一個對大家既熟悉又陌生的居住權,並提高到物權的高度。
⑸ 北京為什麼會立法反對食品浪費
北京市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叢駱駱表示,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立法反對食品浪費對於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推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樹立社會文明新風尚等具有重要意義。
北京大力整治浪費之風,餐飲浪費行為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但制止餐飲浪費的影響因素較多,如消費理念方式、經營管理水平、不文明消費習俗等,浪費問題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成為頑疾,急需通過立法系統規范,作出有針對性的制度安排。
據介紹,草案制定過程中,10818名市、區、鄉鎮三級人大代表參與問卷調查,網上完成問卷68萬餘人。參與者普遍認為通過立法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很有必要,同時收到立法建議5000餘條。
(5)立法怎麼反對擴展閱讀:
任何單位個人有權勸阻制止食品浪費
規定草案對外賣、自助餐等企業進行了規定。
其中,要求網路餐飲服務平台、入網餐飲服務經營者應當以顯著方式提示消費者按需、適量點餐,在餐品瀏覽頁面標注餐品分量、規格、建議用餐人數等信息,推廣小規格餐品、可選套餐。外賣配送應當使用符合標準的餐盒、餐袋和保溫、清潔的配送容器。
鼓勵網路餐飲服務平台利用信息技術分析餐飲消費需求,為入網餐飲服務經營者開發改進餐品、按需備餐、防止和減少浪費等提供信息技術服務。
自助餐經營者應當建立備餐評估、供餐巡查等制度,根據用餐人數合理布置餐台,配備不同規格的餐飲用具,引導消費者少量、多次取餐;可以採取事先約定的方式,對造成浪費的消費者收取相應費用。
規定草案明確,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勸阻、制止食品浪費行為,發現食品生產經營者違反本規定的,可以向市民服務熱線或者有關部門舉報。接到舉報的有關部門應當及時依法處理。
⑹ 怎麼向農業部發送意見,反對不吃狗肉的立法
可以提出一項一貫的一些意見,反對他們吃這個肉的一種做法,進行相應的立法進行處理。
⑺ 如果立法 阻力在何處
如果,立法是針對當前的既得利益者的。
那麼,立法的阻力,理所當然的來自那些既得利益者了。
由於立法,改變了他們當前的最佳的狀態,所以,他們是堅決反對和抵制立法的 。
⑻ 我國社會主義立法的基本原則
我國社會主義立法的基本原則:
1、憲法原則
憲法是萬法之法,是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等級的法律,是綜合性地規定諸如國家性質、社會經濟和政治制度、國家政權的總任務、公民基本權利和義務、國家機構這些帶根本性、全局性的關系或事項的根本大法。其他所有法律、法規,都是直接或間接地以憲法作為立法依據或基礎,或是不得同憲法或憲法的基本原則相抵觸。離開了甚至背離了憲法的原則或精神,立法乃至整個法律制度和法律秩序就必然會紊亂。
2、法治原則
經濟上實行市場化,政治上實行法治化,是現代社會不同於以往社會的顯著標志。而這兩化都需要有法治來推動來保障。因而現代社會更為顯著的標志,就在於要求建設法治國家,實現國家生活的法治化和法治生活的現代化。
這一原則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內容突出地體現為:一切立法權的存在和行使都應當有法的根據,立法活動的絕大多數環節都依法運行,社會組織或成員以立法主體的身份進行活動,其行為應當以法為規范,行使法定職權,履行法定職責。在立法需要遵循的法的根據中,憲法是最高規格的根據。堅持立法的法治原則,就要有一套較為完善的立法制度,為立法權的存在和行使,為立法活動的進行,提供法的根據。特別要有關於立法許可權劃分、立法主體設置、立法運作程序、立法與政黨、與政府、與司法的關系和中央立法與地方立法的關系等方面的健全而具體的法律制度。
3、民主原則
立法應當遵循民主原則,其主要理由在於:首先,這是實現人民主權所必需。中國是人民主權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民主的主體,國家活動的根本任務之一就是確認和保障人民的民主權利特別是當家作主管理國家的權利。在立法中遵循民主原則,用立法的形式充分反映和保障人民的民主權利,讓人民群眾成為立法的真實的主人,正是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管理國家的民主權利的重要體現。其次,這也是反映人民意志和客觀規律所必需。要使所立的法反映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就要使人民成為立法的主人。要使所立的法正確反映客觀規律,就要注意總結實踐經驗,因為法要符合客觀規律,需要通過社會實踐的中介來實現,而人民群眾正是實踐的主體,讓最有社會實踐經驗的人民群眾成為立法的主人、參與立法,便能有效地反映客觀規律。如果只由少數人閉門造法,這種法即使「很完備」,也難以體現人民的意志和客觀規律。再次,堅持立法的民主原則,也是對立法實行有效的監督和制約、防止濫用立法職權、個人獨斷或不盡立法職守所必需。可見,中國立法應當遵循民主原則,是現代立法的普遍規律和中國國情的雙重要求。
遵循立法的民主原則,也需要把民主原則的普遍性同中國國情吻合起來。首先需要從國情出發,健全較為完備的民主立法制度。在立法許可權劃分和立法權行使方面,既要注意保障全部立法權歸於人民,又要注意在初級階段由於人民的政治覺悟、文化水平、管理國家的能力和國家的經濟實力、交通條件等多方面的原因,尚不能由人民直接行使立法權,只能將立法權委託給人民代表或有關主體代為行使。其次,要根據國情,在觀念和制度的結合上堅持立法的民主原則。中國是封建專制的遺毒極深的國家,過去沒有民主傳統,缺乏公民權利意識。因而在立法中遵循民主原則,應當注意以立法的形式反對封建特權和專制,不允許任何個人、組織和國家機關侵犯人民的合法權益,特別要注意用立法肯定和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第三,在立法過程和立法程序方面,應當注意使立法面向社會公眾,使公眾能有效參與和監督立法。立法所反映的意志和利益應當客觀,把各方面的矛盾、問題、意見都擺出來,多方徵求意見,集思廣益,在高度民主的基礎上盡可能把正確的意見集中起來,使立法真正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最大利益。第四,也要注意民主與集中相結合。在立法的本質、內容和目的上,所立的法要反映經過集中的人民共同意志,即立法不是反映人民的所有意志,而是反映經過選擇的有必要提升為國家意志的人民共同意志。在立法權方面,要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行使國家立法權,其他法不得同憲法和法律相抵觸。在立法過程中,既要保障群眾能有效地參與立法,也要加強專門機關的現代化建設,充分發揮專門機關、專家和其他有關人員的作用。
4、科學原則
堅持立法的科學原則問題,也就是實現立法的科學化、現代化問題。現代立法應當是科學活動。立法遵循科學原則,有助於提升立法質量和產生良法,有益於尊重立法規律、克服立法中的主觀隨意性和盲目性,也有利於在立法中避免或減少錯誤和失誤,降低成本,提高立法效益。所以現代國家一般都重視遵循立法的科學原則。中國有著悠久的成文法傳統,積累了豐富的立法經驗。但這種經驗中的主要成分,是統治者運用立法的方式治國安邦維護家天下的經驗,其中堪稱科學立法的因素並不算突出。而且,在人治當道的情形下,即便有一些科學立法的經驗、理論和知識,也難以受到重視,更難以使其上升到制度層面而在立法實踐中得以貫徹。最近二十年來,關於立法的科學化問題,在有關立法學者的著述中已引為注意,但立法實踐中對立法的科學化問題,殊少有人看重。這種狀況不能不從負面嚴重影響到立法的質量,使大量的法律、法規難以成為良法,難以在生活中獲取好的實效。轉變這種狀況,提升立法質量,更多地產生良法和更多地減少惡法、笨法,從一個重要的側面推進中國法治現代化,亟待重視科學立法,亟待以制度的形式形成中國立法的科學原則。
立法遵循科學原則,首先需要實現立法觀念的科學化。要把立法當科學看待,以科學的立法觀念影響立法,消除似是而非貽誤立法的所謂新潮觀念和過時觀念。構造立法藍圖,做出立法決策,採取立法措施,應當自覺運用科學理論來指導。對立法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和經驗教訓,應當給予科學解答和理論總結。立法實踐主要是摸索的實踐、試驗的實踐而不是自覺的實踐,立法經常付出沉重代價、高額學費,這種狀況必須改變。第二,需要從制度上解決問題。要建立科學的立法許可權劃分、立法主體設置和立法運行體制。整個立法制度應當合乎社會和立法發展規律,合乎國情和民情,合適、合理、完善。立法主體應當由高素質的立法者和立法工作人員組成。第三,更具直接意義的,是要解決方法、策略和其他技術問題。從方法說,立法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和注重理論指導相結合,客觀條件和主觀條件相結合,原則性和靈活性相結合,穩定性、連續性和適時變動性相結合,總結借鑒和科學預見相結合,中國特色和國際大勢相結合。從策略說,要正確處理立法的超前、滯後和同步的關系;要按照客觀規律的要求來確定立法指標;要盡可能選擇最佳的立法形式、內容和最佳的法案起草者;要顧及全局並做到全面、系統,同時還要分清輕重緩急,合理安排各個項目的先後順序。從其他要求說,要注意各種法之間的縱向、橫向關系的協調一致,法的內部結構的協調一致;要注意立法的可行性,所立的法要能為人接受,寬嚴適度易於為人遵守;還要特別注意避免和消除立法中的混亂等弊病。
⑼ 你好我參與辯論賽我是反方中國不該立法懲治見死不救 請問在法律中結合實際的解釋我不懂有關法律知識
可行性
1、立法不可行:無法確定對象(怎麼算見死 怎麼算不救)
2、無法取證 法律不可實施:逃避責任(說自己沒看到,說自己沒有沒能力,會危害自身權益等)
3、無法量刑
不可行得證
必要性
1、 不能達到目的:本質是由訛詐引起的信任度降低,如果以法律促進道德建設應完善問責法
2、 立這一部法導致人心惶惶,原本有道德的人也產生畏懼、逆反,導致人心惶惶。
不必要得證
既不必要又不可行的法律是不應改立的。
這是我的立論
謝謝主席,大家好
前不久,在廣東佛山發生的小悅悅事件中,面對一個垂危的生命,18位路人選擇了沉默,激起了社會的強烈反應。悲憤之餘,有人提出要通過立法來懲戒那些「見死不救」的路人,用法律手段來拯救失落的社會道德。那麼,見死不救應不應該立法懲處呢?我方認為,不應該,原因有二:
第一, 立法懲處沒有必要性。首先,面對小悅悅的死,18位路人的確見死不救,可是究其根本,真的是那些路人良心泯滅到極點嗎?他們的心裡也在猶豫。06年的南京彭宇案,救人反而被訛詐,蒙受不白之怨,當社會的信任危機襲來時,每個人的心裡都或多或少有顧慮,救了她,我會不會被連累?見死不救的本質,就是當今社會人與人之間的信任程度降低,不是不救,是不敢救。那麼立法懲處,可以解決是這個社會的信任問題嗎?顯然是不能的。再者,立法懲處,只是在用法律途徑強迫人們去為善,可是,這樣的法律只會讓社會變得人心惶惶,在遇到需要救助的人時,人們陷入兩難的境地,去救,自己的利益可能受到侵害,不救,法律又要懲處我,這個時候我們每個人設身處地的想想該怎麼辦,也許更多的是逃避問題,看到這樣的情況就躲得遠遠地,這是我們立法懲處要得到的結果嗎?既然立法懲處解決不了問題,反而讓社會情況變得更糟,實在是沒必要。
第二, 對見死不救行為立法不可行。首先,一部法律頒布,就要有實行的對象,可是誰能判斷哪種人是見死不救的人,什麼情況是見死不救,對象是如此的不明確啊!再者,這樣的一部法律要怎麼實施,法律是講究證據的,你用什麼來判斷那些路人是見死不救,具體到懲處,要怎樣懲處,才是法律的公正嚴明,這樣一部未知因素如此之多的法律,實行起來有如此多的漏洞,難道對方辯友還認為應該嗎?
誠然,在小悅悅剛剛不幸離世,群情悲憤的時候,來反對立法拯救道德是註定要挨磚頭,我必須嚴肅的指出,這種試圖依靠法律強迫公民「為善」的做法是道德失落了,應當設法拯救,這沒錯,但切不可病急亂投醫,更不能憑「良心沖動」來治理社會我方堅持認為,見死不救不應該立法懲處!
例子天津許雲鶴事件 2011年8月16日,網友在華聲論壇、愛卡汽車論壇等社區爆料,天津市車主許雲鶴因攙扶違章爬馬路護欄摔倒的王老太,被天津市紅橋區人民法院判賠108606元。2011年6月16日,天津市紅橋區人民法院就此事作出判決,法院的判決理由之一,是「車主許雲鶴發現王老太時只有4、5米,在此短距離內作為行人的王老太突然發現車輛向其駛來,必然會發生驚慌錯亂,其倒地定然會受到駛來車輛的影響。」 今年的8月份,浙江的《都市快報》還報道過一宗「高一男生好心幫助倒地大伯被家長責怪引熱議」的事件。 好心司機殷紅彬駕駛大巴車下橋時發現路邊一名老人被壓在三輪車下,於是他靠邊停車將老人攙扶起,還好心詢問「傷得怎麼樣?」但卻被人誣陷「是大巴車將老人撞傷。」相似的情節,相似的場景,不同的是大巴車安裝了車輛監控系統,就是這個記錄車輛前方和內部情況的監控挽救了殷紅彬的清白,也讓事實真相得以還原。
我也是辯論隊的哦!!!!
愛辯論的孩子要加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