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中華優良道德傳統的主要內容

中華優良道德傳統的主要內容

發布時間: 2022-05-04 20:08:23

Ⅰ 簡答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主要有哪些

中華民族的優良道德傳統主要有四個:

1,整體至上:克己奉公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在中國傳統倫理結構中,為國利民,興天下人民之大利(《墨子·經上》)乃是道德的最高表現,是最大的義。堅持這個原則,以此來規范人們的行為,一切服從這一準則,乃是仁人志士的體現。從多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學家們一直倡導這種人生的境界。

2,仁愛兼利:仁愛兼利的人際和諧原則,在中國傳統倫理中,特別重視和強調對人的尊重和關心,提倡人和人之間的相互關心,愛護和幫助,力圖構建和諧親善的溫和氣氛。

3,自強不息:自強不息的剛健精神與厚德載物的寬闊胸襟。中華傳統文化數千年的流變,化育而成中國人的人格精神,表現為相互聯系而又相對而生的兩方面:一曰自強不息,二曰厚德載物。

4,修身自律:修身自律,躬行實踐的道德修養原則,注重加強個人道德品質的修養,是中華傳統道德中獨具特色的倫理文化,在這個方面可資借鑒繼承的精神遺產也最為豐富。


(1)中華優良道德傳統的主要內容擴展閱讀

中華民族的優良道德傳統的主張:

1,整體至上:主張,都堅持從國家利益和整體利益至上的原則出發在個人對他人、對社會、對群體的關繫上,義以為上、先義後利。考慮個人利益時應不違背道德原則,不得傷害社會和他人利益。所謂義然後取、不義而富且貴,與我如浮雲(《論語·雍也》)。

2,仁愛兼利:主張人與人相和,就從自己的慾望、情感、意志和利益的切身感受上,設身處地地為別人考慮,增強理解,彼此相互體貼,照顧,給對方以便利,特別是對有困難者以幫助和救濟。

3,自強不息:主張君子應象大地那樣以博大的胸懷、孕育、承載與容納萬物,從而使自己成為博大精深的聖人。這一優秀的品質表現在兩個方面:

(1)其一是以喜悅的情懷容納別人,善待別人,善待人生,凡事多從好處看,在生活中發現美,發現對人類,對自己有益的東西,與人相處,多發現共同點,求同存異,共同發展;

(2)其二就是以謙遜的態度,發現自己的不足,學習別人長處,取長補短,而克服自己的缺陷與不足,這種廉和態度促使人不斷充實自己,從而使自己日益壯大起來。

4,修身養性:一個高尚的人,即使在個人獨處,無人監督時,也應堅守自己的道德信念,對自己的言行,小心謹慎,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因為在無人所知,無人關注的地方,更能體現出一個人的品德的高低,故而必須自覺主動地保持自己的道德信念。

Ⅱ 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主要有哪些

中華民族的優良道德傳統內容:⑴「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整體主義思想。⑵勤勞勇敢,酷愛自由的民族精神。⑶樂群貴和,孝慈友恭的傳統美德。⑷崇尚志向,重視節操的精神境界。此外,中華民族的優良道德傳統還有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務實求真、廉潔奉公、艱苦樸素、誠實守信、尊師敬業等等。

Ⅲ 中華民族的優良道德傳統體現在哪些方面

1、整體至上。

整體至上,「克己奉公 」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在中國傳統倫理結構中,為國利民,「興天下人民之大利」(《墨子·經上》)乃是道德的最高表現,是最大的「義」。堅持這個原則,以此來規范人們的行為,一切服從這一準則,乃是「仁人志士」的體現。從多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學家們一直倡導這種人生的境界。

孔子曰:「有殺身以成仁,無求生以害仁」(《論語·雍也》),孟子曰:「生,我所欲也;義,我所欲也。兩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也」(《孟子·滕文公上》)。

范仲淹主張「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岳陽樓記》);杜甫詠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茅屋的秋風所破歌》) 。

2、仁愛兼利。

在中國傳統倫理中,特別重視和強調對人的尊重和關心,提倡人和人之間的相互關心,愛護和幫助,力圖構建和諧親善的溫和氣氛。孔子以「仁」作為自己倫理道德的核心內容,將「仁」同「愛人」相聯系,把「愛人」作為「仁」的根本要求。

倡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仁」,「博施濟眾者,可謂仁矣」(《論語·述而》)。

主張人與人相和,就從自己的慾望、情感、意志和利益的切身感受上,設身處地地為別人考慮,增強理解,彼此相互體貼,照顧,給對方以便利,特別是對有困難者以幫助和救濟。

3、自強不息。

中華傳統文化數千年的流變,化育而成中國人的人格精神,表現為相互聯系而又相對而生的兩方面:一曰「自強不息」,二曰「厚德載物」。在《易經·易大傳》中,最早提出「剛健」學說,「剛健而不陷,其義不困窮矣」、「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易經·象傳》)「剛健」表現為人生的主動性,能動性和剛強不屈的性格,奮發圖強的斗爭精神,「剛健自強」的思想,歷來被歷代思想家所崇尚,成為人們激勵鬥志、克服困難的精神支柱。而「厚德載物」則是中華傳統倫理所孕育的人文情懷,也是實現剛健自強的現實途徑。

《易經·象傳》中指出,「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主張君子應象大地那樣以博大的胸懷、孕育、承載與容納萬物,從而使自己成為博大精深的聖人。

4、修身自律。

注重加強個人道德品質的修養,是中華傳統道德中獨具特色的倫理文化,在這個方面可資借鑒繼承的精神遺產也最為豐富。

在中國古代各思想流派中都有關於道德修養的論述,而儒家一派在這方面的思想資料最為系統,儒家學派為人們構畫著「三綱八目」的修養系統。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的「三綱」,明確了個人道德品質修養的根本目的,「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各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3)中華優良道德傳統的主要內容擴展閱讀

中國的傳統節日。

1、春節

春節即夏歷(農歷)新年。

時間:漢代前春節為干支歷的立春,後來演變為夏歷正月初一(即農歷正月初一)。現今春節時間為:狹義農歷正月初一,廣義農歷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 [18]

別稱:歲首、新春、新歲、新年、新禧、年禧、大年等,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歲、過年、過大年等。

春節簡介:

春節,即農歷新年,是一年之歲首,亦為傳統意義上的「年節」。俗稱新春、新歲、新年、新禧、年禧、大年等,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歲、過年、過大年。

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報本反始也。

春節的起源蘊含著深邃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慶賀新春活動,熱鬧喜慶的氣氛洋溢;

這些活動以除舊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各地域特色,凝聚著中華傳統文化精華。

2、元宵節

時間:農歷正月十五

元宵節簡介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為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根據道教「三元」的說法,正月十五日又稱為「上元節」。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

Ⅳ 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的主要內容

1、注重整體利益、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強調對社會、民族、國家的責任版意識和奉獻精神。權

2、推崇"仁愛'原則,追求人際和諧。

3、講求謙敬禮讓,強調克驕防矜。

4、倡導言行一致,強調恪守誠信。

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實現看作是一種高層次的需要。

6、重視道德踐履,強調修養的重要性,倡導道德主體要在完善自身中發揮自己的能動作用。

(4)中華優良道德傳統的主要內容擴展閱讀: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倡導「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實現人生理想的步驟和模式。這種為人處世的基本道德觀念,是人類進行物質生產活動和自身生存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人們共同生活的起碼的行為准則。它正確反映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它是人類社會道德關系的具有科學性的優秀的遺產。

傳統道德一般都是在社會穩定時發揮作用,而社會劇烈變動時則缺少用武之地,正所謂「治平尚德行,有事賞功能」。古人說:「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Ⅳ 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主要內容有哪些

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的主要內容是:第一,注重整體利益、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強調對內社會容、國家、民族的責任意識和奉獻精神。第二,「仁愛」原則,追求人際和諧。第三,講求謙敬禮讓,強調克驕防矜。第四,倡導言行一致,強調恪守誠信。第五,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實現看作是一種高層次的需要。第六,重視道德踐履,強調修養的重要性,倡導道德主體在完善自身中發揮自己的能動作用。

Ⅵ 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的主要內容

注重整體利來益·國家利源益和民族利益,強調對社會·民族·國家的責任意識和奉獻精神;
推崇「仁愛」原則,追求人際和諧;
講求謙敬禮讓,強調克驕防矜;
倡導言行一致,強調恪守誠信;
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實現看做是一種高層次的需要;
重視道德踐履,強調修養的重要性,倡導道德主體要在完善自身中發揮自己的能動作用。

Ⅶ 中華傳統美德的具體內容是什麼啊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中華優秀民族品質、優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氣節、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禮儀的總和。從歷史長河流淌軌跡來看,她不僅包含古代傳統美德,也包含近代革命傳統美德和當代英模美德。

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靈魂,是代代相傳、世世發展的民族智慧,是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中國的精神力量。對於新一代中國人進行中華傳統美德教育,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要求。

中華傳統美德共分為:孝敬父母、尊師重道、 團結友愛、愛國愛民、恭敬有禮、謙虛和氣、見義勇為、見利思義、知恩思報、清正廉潔、誠實守信、嚴己寬人、修己慎獨、敬業盡責、勤奮刻苦、節儉愛物、整潔健身、崇求朴實幾個部分。

(7)中華優良道德傳統的主要內容擴展閱讀:

"仁、義、禮、智、信"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核心價值理念和基本要求,帶動整個社會道德體系的發展和社會道德水平的提升,在整個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具有重要地位。

中國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重德行、貴禮儀,在世界上素來享有盛譽。自古以來,中華傳統美德始終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道德根基和思想基礎,始終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和精神動力。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傳統美德

Ⅷ 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1、注重整體利益、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強調對社會、民族、國家的責任回意識和奉獻精神。答

2、推崇"仁愛'原則,追求人際和諧。

3、講求謙敬禮讓,強調克驕防矜。

4、倡導言行一致,強調恪守誠信。

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實現看作是一種高層次的需要。

6、重視道德踐履,強調修養的重要性,倡導道德主體要在完善自身中發揮自己的能動作用。

(8)中華優良道德傳統的主要內容擴展閱讀:

中華民族的優良道德傳統,一般來說,是指以古代儒家倫理道德為主要內容並包括墨家、道家、法家等傳統道德思想的精華。在2000多年的歷史過程中,儒、墨、道、法各家倫理思想及佛學中的心性之說,相互影響,相互吸收,形成了中華民族特有的倫理傳統。

傳統道德一般都是在社會穩定時發揮作用,而社會劇烈變動時則缺少用武之地,正所謂「治平尚德行,有事賞功能」。古人說:「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大學生學習和繼承中華傳統美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大學生社會的精英分子,是祖國未來建設的主力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狀況如何,直接關繫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關繫到國家的前途和民族命運。

Ⅸ 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1、注重整體利益、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強調對社會、民族、國家的責任意識和奉獻精神。
2、推崇"仁愛'原則,追求人際和諧。
3、講求謙敬禮讓,強調克驕防矜。
4、倡導言行一致,強調恪守誠信。
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實現看作是一種高層次的需要。
6、重視道德踐履,強調修養的重要性,倡導道德主體要在完善自身中發揮自己的能動作用。

熱點內容
民法中的監護 發布:2025-01-11 18:17:39 瀏覽:606
央視社會與法平安365幾點 發布:2025-01-11 18:01:47 瀏覽:966
巴中文明行為促進條例 發布:2025-01-11 16:56:01 瀏覽:566
宰殺家禽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11 16:24:48 瀏覽:237
在我國會計法規 發布:2025-01-11 16:23:10 瀏覽:556
袁世凱立法稱帝 發布:2025-01-11 15:26:46 瀏覽:733
大同肖律師 發布:2025-01-11 15:25:57 瀏覽:13
兒童虛擬游戲法規 發布:2025-01-11 15:23:05 瀏覽:111
車鎖有問題廠家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1 15:17:47 瀏覽:577
2017勞動法主動辭職 發布:2025-01-11 15:15:24 瀏覽: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