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經答疑

道德經答疑

發布時間: 2022-05-04 20:12:14

㈠ 老子所說的:"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真正意思

絕非自私的意思:

1、講通俗一點就是:「人如果不修習自己的德行,那麼天理難容啊!」

2、還認為是諸子百家中揚子的代表思想:若無個體的有序存在,則天地的大環境就會混亂,乃至滅亡。

㈡ 如何解答老子道德經中的「無為」精神

其實這在老子文化里是一個很宏大的問題,我從三方面來嘗試簡單的解答一下。第一方面就是從這兩個字的字面意思來理解。我們在這里把為讀作四聲,也就是為什麼的為,所以無謂就是不為什麼而做事情。許多人覺得人生就是金銀財寶,功名利祿,但這些東西都是越強求越難以得到。而當你不為了這些去過自己的人生,也許就會發現這些難以追尋到的東西會自己來找你,這也就是老子所推崇的無為而治,追求不求而得的自然。

以上三方面從表面字意,生活環境及處事方法上探討了什麼叫老子所說的無為,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㈢ 道德經第二章疑難,請高人解答

說這么一段話為了表明凡事都是相對的,不必刻意追根究底,既然如此,就不要太執著了。因此聖人用無為的觀點對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聽任萬物自然興起而不為其創始,有所施為,但不加自己的好惡,功成業就而不自居。也正由於不居功,所以就無所謂失去。

㈣ 求文學高手 或者 道教高手 解答 上德無為,行不言之教;大成若缺,天得一以清

《道德經》中的原句。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上德是指那些道行很高的人,他們順應道的要求而做事,從宇宙萬物的產生到發展過程來看是不能用任何語言可以說清楚的,它應是一種自然的法則,人們只能去效法遵從。大成若缺體現了道家所追求的是內在的積累而不是外在的浮華;第三十九章:「道亦稱一」。「天得一以清」與「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都是在論述道的偉大作用,沒有東西可以脫離了道而生存的,這里的 「一」也就是指的是道的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我的理解為:那些道行很高的人,他們順應道的要求,遵從自然法則而做事,無為而治,無為而行;最完美的事物好像還不完美,但其用處沒有一點不方便,因而不要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應該追求內在的積累而不是外在的浮華;自然界一切都在流動著、變化著,這些變化是統一的:一為天地之大道,天得到這個"一"而清明。

㈤ 老子在道德經第一章就提出「道可道,非常道」 為什麼後續還要論道

有一個傳說,說是有一個叫伊喜的向老子請問道法要義,所以說老子是隨緣而說,非主動論道回.這是為世人答答疑解惑.歸類為善行善舉之狀.
這種行舉並沒有上升到論道的境界.
非也,非也,
非為論道,
實為隨緣而行.
隨緣自在,自在隨緣.

㈥ 談談你對"治大國,如烹小鮮"的含義以及老子思想的理解. 哪位朋友能解答這個問題 要詳細點

「治大國如烹小鮮」原文為「治大國,若烹小鮮」。這是老子的一句話,出自《道德經》第六十章。
關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有各種各樣的解釋。一種解釋說,小鮮是很嫩的,如果老是翻過來、翻過去,就會弄碎了;因此治理大國也不能來回折騰。這種解釋雖然接近本意,但沒講到「妙」處。懂得烹飪的人都知道,烹飪技術(?藝術)的核心部分,就是掌握火候。而小鮮,又是各種烹飪材料中最為嬌嫩的,更要細心伺侯。所以治理大國的最高境界,就是小心翼翼地掌握火候。那麼,怎麼掌握火候,大國又如何可以被比作小鮮?這個問題比較復雜,但也可以大而化之道來。簡單地說,治理國家,首先要考慮人民的性質。從經濟學角度看,人民的性質就是趨利避害。如果政府能夠提供和維系一套基本制度,在這一制度下,任何個人做對自己有利的事情時,就對社會有利;在做對社會有害的事情時,就對自己有害,就可以使全社會的成員在追求自己利益的同時,使社會繁榮起來。一般而言,這套制度包括保護產權、維持秩序、調解糾紛的功能。 一旦有了這么一個制度框架,人們明確地知道什麼是自己的成本,什麼是自己的收益,從而自動地按照對成本和收益的計算行事。

㈦ 老子在道德經第一章就提出「道可道,非常道」 為什麼後續還要論道

有一個傳說,說是有一個叫伊喜的向老子請問道法要義,所以說老子是隨緣而說,回非主動論答道。這是為世人答疑解惑。歸類為善行善舉之狀。
這種行舉並沒有上升到論道的境界。
非也,非也,
非為論道,
實為隨緣而行。
隨緣自在,自在隨緣。

㈧ 孔子和老子的故事有哪些

  1. 孔子師老子,師徒倆互相贊譽,留下了千古佳話。孔子見老子之前,對老子已很崇拜,他說:「吾聞老聃博古知今,通禮樂之原,明道德之歸,則吾師也」。既見老子之後,認為老子的知識和見解,高深莫測,不及企及,猶如「乘風雲而上天」的「龍」。「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大為驚嘆。老子則比喻孔子為鳳凰。《御覽》卷915引《莊子》雲:「老子見孔子,從弟子五人。問曰,前為誰?對曰,子路,勇且有力,其次子貢為智,曾子為孝,顏淵為仁,子張為武。老子嘆曰:吾聞南方有鳥,名鳳凰,……鳳凰之文,戴聖嬰仁,左智右賢」。老子以鳳鳥比喻孔子,不獨有偶,楚狂接輿陸通,過孔子而歌曰:「鳳兮鳳兮!」L亦喻孔子為鳳。孔子喻老子為「龍」,老子喻孔子為「鳳」,而一龍一鳳,龍鳳呈祥,歷來是中華古老文明的標志和吉祥如意的象徵。

  2. 孔子到周天子所在地洛陽見老子問禮(老子,亦稱老聃,與孔子同時代人,其生卒年代和身世,今已無法確考。)老子告訴孔子說「我聽說『富貴者贈送人以財物,仁人者贈送人以格言』。我不能富貴,但竊冒了『仁人』的稱號,所以我只有贈送你以嘉言。就是『一個聰明深察的人而所以走近於死亡者,就是因為他喜好議論別人的是非;—個博辨廣大的人,而所以危害其本身者,就是因為他喜好揭發別人的罪過。為人子者不要只知有己,為人臣者不要只知有己。」

  3. 老子與孔子行至黃河之濱,見河水滔滔,濁浪翻滾,其勢如萬馬奔騰,其聲如虎吼雷鳴。孔子佇立岸邊,不覺感嘆人生苦短,尚未建功立業。老子以道法自然來釋答。最後,老子手指浩浩黃河,對孔子說:「汝何不學水之大德歟?」孔丘曰:「水有何德?」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此乃謙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則能為百穀王。……」孔子聞言,恍然大悟道:「先生此言,使我頓開茅塞也:眾人處上,水獨處下;眾人處易,水獨處險;眾人處潔,水獨處穢。所處盡人之所惡,夫誰與之爭乎?此所以為上善也。」老子點頭說:「汝可教也!汝可切記:與世無爭,則天下無人能與之爭,此乃效法水德也。……。汝此去後,應去驕氣於言表,除志欲於容貌。否則,人未至而聲已聞,體未至而風已動,張張揚揚,如虎行於大街,誰敢用你?」孔丘道:」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淺,終生難忘。弟子將遵奉不怠,以謝先生之恩。」說完,告別老子,與南宮敬叔上車,依依不捨地向魯國駛去。

㈨ 道德經裡面關於這個問題的原文,求高手解答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22章

熱點內容
吳春燕民法 發布:2024-11-05 21:22:09 瀏覽:286
最新勞動法2013全文 發布:2024-11-05 19:11:30 瀏覽:105
比較中美涉外婚姻法的文化差異 發布:2024-11-05 18:47:44 瀏覽:561
勞動法離職後工作服的規定 發布:2024-11-05 18:42:47 瀏覽:855
勞動法直接辭職有工資嗎 發布:2024-11-05 18:36:40 瀏覽:117
玉溪紅塔區法院 發布:2024-11-05 18:35:12 瀏覽:204
2017勞動法流產假 發布:2024-11-05 14:20:40 瀏覽:255
頂級律師年薪 發布:2024-11-05 13:45:14 瀏覽:652
徐金桂行政法背誦2017 發布:2024-11-05 13:12:32 瀏覽:68
上訴法院流程 發布:2024-11-05 11:37:58 瀏覽: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