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和道德
㈠ 宗教與道德(倫理)之間的關系及影響
道德最早來源與民族文明的發展,民族文明慢慢的發展出了信仰,由此專產生了宗教,宗教只是擁有屬共同信仰的一群人的精神集合。宗教具有道德基礎。你可以看看英國人 博蘭特羅素的《西方哲學史》 約翰洛克的《政府論》第一部,你還可以看到宗教不僅僅與道德有關聯,還與政治和法律有關聯,所謂的法律依據,追溯到最源頭就是宗教信仰或者古典經典。
㈡ 道德和宗教的聯系
沒有必然聯系。宗教可在一定程度上促進道德,也可能使道德倒退;道德可以促進宗教發展,也可以阻礙宗教傳播。
㈢ 宗教和道德什麼關系
道德最早來源與來民族文明的發展,民自族文明慢慢的發展出了信仰,由此產生了宗教,宗教只是擁有共同信仰的一群人的精神集合。宗教具有道德基礎。
你可以看看英國人 博蘭特羅素的《西方哲學史》 約翰洛克的《政府論》第一部,你還可以看到宗教不僅僅與道德有關聯,還與政治和法律有關聯,所謂的法律依據,追溯到最源頭就是宗教信仰或者古典經典。
㈣ 宗教和道德哪個約束力更強
宗教有一定的約束力,無論你信仰什麼宗教,都有教義和基本的宗旨約束,違反它,就是對信仰的褻瀆;道德是根據社會環境發展的產物,是相對的,是人的覺悟和素質決定的,沒有什麼約束力。
㈤ 宗教與道德的聯系與區別
一、聯系:
宗教與道德同為社會意識形態,存在著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關系。宗教與道德之間的相互影響,既為經濟基礎所決定,也隨著經濟基礎的變革而發生相應的變化。在原始社會,原始宗教通過宗教神話和宗教禮儀來強化道德的社會影響力。
在階級社會中,統治階級總是利用宗教為自己的階級利益服務,用神和天命的安排來神化現在的統治秩序和人與人的階級關系,用來世的天堂使被統治階級安於現實的苦難。
在階級社會中,道德始終是階級的道德,它或者為統治階級的統治和利益服務,或者當被壓迫階級變得足夠強大時,代表被壓迫者的利益反抗統治階級的壓迫。宗教對道德的影響也體現在這兩個方面,即把統治階級的道德神聖化和成為被統治階級反抗統治階級的道德的宗教外衣。
宗教與道德的關系具有與以往階級社會不同的特點。經過宗教制度的改革,我國的佛教、道教和伊斯蘭教中的封建剝削制度被革除;天主教、基督教中開展的反帝愛國運動使得這兩個宗教成為中國人民獨立自主自辦的宗教。我國的宗教已不再是剝削階級利用的工具。宗教在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的存在是因為還存在著宗教賴以存在的條件。
在社會主義時期,雖然宗教道德中涉及人與神關系的部分仍然是約束信教群眾行為的准則和規范,但是宗教道德中涉及人與人關系的部分,如佛教的"五戒十善",基督教、天主教的"十誡"等等,與社會主義的道德有某些共同之處。
宗教信徒以宗教道德中涉及人與人關系的世俗性道德約束自己的行為,與社會主義社會所提倡的道德原則對人們行為的要求並不沖突。這是宗教能與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一個重要方面。社會主義的道德應該吸收宗教道德和教規、教義中的某些積極因素,宗教道德只有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才能存在。
二、區別
1、從存在的維度來看:
道德存在的領域始終不出人與人關系的現實維度,宗教則與道德不同,始終走在人與神關系的維度上。
2、從與生存活動距離來看:
宗教離生存活動遠,而道德離生存活動近。
3、發揮作用的方式:
道德是非強制的,約束主要來自於內在的良知,而宗教對於信仰者是絕對的權威。
㈥ 4. [判斷題] 宗教和道德是兩種相互獨立的意識形態。()
正確。
意識形態是社會的思想上層建築,是直接反映經濟基礎、具有階級性的社會意識形式。
意識形態的具體形式:
①藝術;
②道德;
③宗教;
④政法思想;
⑤部分社會科學;
⑥哲學。
㈦ 道德和宗教信仰有必然關系嗎
沒有。中國的傳統道德,從起源看,都跟宗教信仰沒太大的關系。
從發展看,可能會受到宗教的影響。
社會主義道德,更是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指導的。
㈧ 宗教和道德的關系
宗教與道德是人類歷史上兩種最古老的社會文化現象。與道德比,宗教似乎更「高高在上」,離現實生活更遠一些,但是,從根源上說,宗教與道德都是現實社會生活條件的產物,並對現實生活產生深刻的影響。
就宗教與道德相互關系而言,二者之間既有所區別,又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和深刻的相互影響。宗教既影響道德,道德亦影響宗教;宗教既有與道德相協調、相一致的一面,也有與道德相對立、相鬥爭的一面;宗教在很多情況下具有道德勸善的功能,而許多道德規范又經常成為宗教的戒律清規。近現代以來,世界上許多宗教都出現了倫理化的傾向,宗教的道德勸善功能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和重視。
由於宗教與道德是相對獨立的兩種意識形態,它們在思想內容、表現形式、社會作用等方面都存在著重要的區別。
首先,與宗教是一種對現實世界曲折的反映不同,道德對社會生活的反映往往更真實、更直接。
其次,宗教與道德是兩種相對獨立的社會文化現象。宗教所涉及的是人與神的關系,道德主要是處理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系。
第三,宗教與道德的表現形式不同。宗教往往通過藉助於一系列的禁忌、禮儀以祈求超自然力的恩賜與護佑;道德則不然,它主要通過社會輿論與傳統的力量,調整人與人之間以及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
當然,宗教與道德之間存在著這些差別,但也存在密切聯系和相互影響,這種相互聯系和影響的內在根據是,宗教雖然所關注的是彼岸世界,但它的內容在人間;它所處理的雖然是人與神的相互關系,但這種關系本身就是現存社會關系,包括人與人關系的反映。
宗教與道德是兩種相互獨立的社會意識形態,在它們之間,不存在誰決定誰的問題。如果說,人類學、考古學和比較人種學的大量研究成果業已表明,宗教作為一種社會歷史現象,它是人類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那麼,考古學、民族學、民俗學和文化人類學的許多資料也早已證明,道德作為一種意識形態,同樣是人類在長期社會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其中,既沒有神的「啟示」也並非是宗教的產物。因此,說道德植根於宗教是缺乏根據的.
㈨ 我們社會中約束人們的行為的規范除了法律還有道德,宗教等,他們的聯系和區別是什麼。
1、法律是最底層的,道德的境界因人而異,宗教則是個人信仰方面,也可以像道德意義,針對個人行為有一定約束力。法律是社會共識,是強制執行的。
2、可以是根據道德、宗教或者社會發展的行為而提前制定的。具有一定的約束力,作為個人行為的底線。
3、產生的社會條件不同,道德宗教與人類社會的形成同步,法律是私有制、階級和國家出現後才有的。
4、表現形式不同,法律不論是成文法還是判例法都以文字形式表現出來,道德宗教的內容則主要存在千人們的道德意識中,表現在人們的言行上。
5、體系結構不同,法律是國家意志的統一體現,有嚴密的邏輯體系,有不同的位階和效力。道德宗教雖然有共產主義道德,社會主義道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以及家庭美德之分,但不具有法律那樣的嚴謹的結構體系。
社會秩序:
6、良好的社會秩序需要規范,良好的社會秩序需要人們遵循一定的行為規范,從而調整一系列的利益關系,建立正常的社會關系。社會作為一種群體是由個人組成的。
7、所謂個人,就是現實生活中具有自己的意志、利益、需要和行為的個體。而群體是由共同目的和協作關系的個人組成的社會系統。
8、在社會活動中,個人與群體的關系,個人與個人之間的關系,實質上是一種利益關系。正確處理人與人及個人與群體的利益關系就需要行為規范的發揮協調作用。
㈩ 宗教是為道德服務么
宗教不全是為道德服務。
宗教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出現的一種文化現象,
屬於社會特殊意識形態。集團社會之宗教,若由宗教發達史分類,可概分為原始宗教、國民宗教、世界宗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