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蘇秦道德

蘇秦道德

發布時間: 2022-05-05 18:03:03

1. 蘇秦是那個時代的

蘇秦(前337-前284),字季子,漢族,戰國時期的洛陽(周王室直屬)人,是與張儀齊名的縱橫家。可謂「一怒而天下懼,安居而天下熄」。蘇秦最為輝煌的時候是勸說六國國君聯合,堪稱辭令之精彩者。於是身佩六國相印,進軍秦國,可是由於六國內部的問題,輕而易舉就被秦國擊潰。
生平簡介
蘇秦出身農家,素有大志,曾隨鬼穀子學習縱橫捭闔之術多年。與張儀同出自鬼穀子門下。他家庭貧苦,向秦國推銷統一中國的策略,沒有成功,盤纏也花完了,結果回家,妻子都不理他,向嫂子要口吃的,嫂子也看不起他。於是他立志要做一番大事業,「錐刺股」的故事就是這么來的。後來他改變策略,游說六國合縱抗秦,身任六國宰相。衣錦還鄉,他的嫂子和妻子跪在地上都不敢抬頭看他。 游說六國期間,蘇秦先奉燕昭王命入齊,從 [1]事反間活動,使齊疲於對外戰爭,以便攻齊為燕復仇。齊湣王末任齊相。秦昭王約齊湣王並稱東西帝,他勸說齊王取消帝號,與趙李兌約五國攻秦,被趙封為武安君。五國合縱攻秦,迫使秦廢帝號,歸還部分魏趙土地。而後,齊國乘機攻滅宋國。後燕將樂毅聯合五國大舉攻齊,不料其反間活動暴露,被車裂而死。 與趙奉陽君共謀,發動韓、趙、燕、魏、齊諸國合縱,迫使秦國廢帝退帝,至樂毅破齊前夕,《漢書·藝文志》著錄有《蘇子》三十一篇,今佚。帛書《戰國策》殘卷中,存有其游說辭及書信十六篇,與《史記》所載有出入。 蘇秦以一己之力促成山東六國合縱,使強秦不敢出函谷關十五年,又配六國相印,叱吒風雲。 後世敬仰其成就,以「蘇秦背劍「來命名武術定式,蘇秦以合縱

蘇秦相六國蘇秦相傳為鬼穀子的徒弟。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提倡合縱(聯合其他國家對付秦國)。 蘇秦從鬼穀子學成之後,出遊數載,一無所成,搞得「妻不下紝,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蘇秦感嘆說:「妻不以我為夫,嫂不以我為叔,父母不以我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閉室不出,出其書遍觀之。蘇秦苦讀太公《陰符》之時,每逢睏乏欲睡,便用錐自刺其股。這是成語「懸梁刺股」中之「刺股」的由來。寫成兩部書,一部為《揣》,一部為《摩》,戰國策中有所記載。蘇秦最為輝煌的時候是勸說六國國君聯合,堪稱辭令之精彩者。於是身佩六國相印,進軍秦國,可是由於六國內部的問題,輕而易舉就被秦國擊潰。 有說法認為他和張儀兩人彼此呼應,共同達到個人的目的。《史記·蘇秦列傳》載:「是時周天子致文武之胙於秦惠王。惠王使犀首攻魏,秦將龍賈,取魏之雕陰,且欲東兵。蘇秦恐秦兵之至趙也,乃激怒張儀,入之於秦。」 蘇秦任六國相
說陳軫嶄露頭角 齊宣王七年(公元前312年),齊國攻打魏國。楚國圍攻韓國的雍氏,秦國打敗楚將屈丐於丹陽。蘇秦對楚國大臣陳軫說:「臣有事願拜見您,這件事非常完滿,會使楚國對您有利,成功了是福,不成功也是福。今天我站在門口,有人說到魏王曾對韓馮(píng,平)、張儀說:『煮棗將要失陷,齊軍又來進犯,您二位來救寡人就可以不敗;不來救寡人,寡人就無能為力了。』這只是婉轉之辭。秦、韓的軍隊不向東救魏,十幾天之後,魏國就要轉變策略,韓國追隨秦國,秦國驅逐張儀,拱手侍奉齊、楚,這樣,您的事就成功了。」田軫說:「怎麼才能使秦、韓軍隊不向東進呢?」蘇秦回答說:「韓馮救魏的言辭,一定不會對韓王說『我是為了魏國』,必定說『我將用秦、韓的兵力向東打退齊、宋,我趁勢聚合三國的軍隊,利用屈丐戰敗後的疲備,向南要求楚國割地,韓國失去的舊地一定能全部收回。』張儀救魏的言辭,一定不會對秦王說『我是為了魏國』,必定說『我將用秦、韓的兵力向東抵擋齊、宋,我將聚合三國的軍隊,趁屈丐戰敗後的疲憊,向南要楚國割地,名義上是為保存將亡的國家,實際上是攻伐三川之後返回來,這是王者的事業。』您讓楚王給韓國土地,讓秦國控制兩國議和,您對秦王說『請讓楚國給韓國土地,而大王可以在三川一帶施逞威風,韓國的軍隊沒有動用就從楚國得到了土地。』韓馮向東發兵的言辭會怎樣對秦國說呢?他說『秦國不用兵就得到了三川,進攻楚國、韓國、使魏國受到困窘,魏國便不敢向東聯齊,這樣就孤立了齊國』。張儀向東發兵的言辭會怎樣說呢?他說『秦國、韓國想得到土地卻按兵不動,聲威震動了魏國,魏國不想失去和齊、楚的關系也就有所憑借了。』魏國轉就對秦國、韓國的態度,爭著侍奉齊國和楚國,楚國正想得到魏國侍奉而又不想給韓國土地,您讓秦國、韓國不用兵就能得到土地,這是對兩國有大恩德啊。秦韓兩國國王受韓馮、張儀的威脅,向東發兵以便使魏國順服,您可以常常持勝券去責問秦、韓,這樣就使秦、韓兩國喜歡您而厭惡張儀用的本錢太多了。」 心理戰術取富貴 蘇秦反間之計泄露後,被車裂而死。蘇代蘇勵見其兄縱橫之術也各立大志。蘇代來到燕國,大概是在公元前308年,這時他也有二十六七歲了,該是得到富貴的時候,於是對燕昭王說:「臣,是東周鄙陋的人。私下聽說大王德行很高,鄙人很愚笨,放棄農具來求見大王。到了趙國邯鄲,所看到的情況遠不如我在東周聽到的,我私下決定擔負起為您做一番事業的志向。等到了燕國朝廷,遍觀大王的臣子、下吏,才知道大王是天下最賢明的國君啊。」燕王說:「您所說的賢明的國君是什麼樣的呢?」蘇代回答說:「我聽說賢明的國君一定願聽到別人指出他的過失,而不希望只聽到別人 蘇秦全身像
稱贊他的優點,請允許讓我說明大王的過失。齊國和趙國,是燕國的仇敵,楚國和魏國,是燕國的後援國家。如今,大王卻去奉承仇敵而攻打能援救自己的國家,這對燕國是沒有好處的。請大王自己想一想,這是策略上的失誤,不把這種失誤講給您聽的人,就不是忠臣。」燕王說:「齊國本來就是我的仇敵,是要討伐的國家,只是擔心國家衰弱,沒有足夠的力量。假如您能以燕國現有的力量討伐齊國,那麼,我願把整個國家託付給您。」蘇代回答說:「天下能夠互相征戰的國家共有七個,而燕國處於弱小的地位。單獨作戰不能取得勝利,然而只要有所依附,那麼就沒有不提高聲威的。向南依附楚國,楚國的聲威提高;向西依附秦國,秦國的聲威提高。中部依附韓國、魏國,韓國、魏國的聲威提高。假如所依附的國家聲威提高了,這樣也就一定能使您的聲威提高啊。如今齊國的國君,年紀大而固執自信,聽不進別人的意見。他向南攻打楚國長達五年之久,積聚的財富也消耗盡了;西邊被秦國困擾了多年,士兵們已疲憊衰敗;向北和燕國人作戰,以三軍覆沒的代價,僅僅俘虜了兩名將領。然而,還要發動剩餘的兵力向南攻打擁有五千輛戰車的宋國,吞並十二個小諸侯國。這是他們國君的慾望,可是他們的民力已經枯竭了,怎麼能夠辦得到呢?況且我聽說過,連續打仗,百姓就疲睏勞乏,戰爭持續太久,士兵就疲憊不堪。」燕王說:「我聽說齊國據有清濟、濁河可以用來固守,長城、鉅防足以作為要塞,果真是這樣嗎?」蘇代回答說:「天時不給他有利的機會,即使有清濟、濁河怎麼能夠固守呢?百姓已經疲睏勞乏,即使有長城、鉅防,怎麼能夠成為要塞呢?況且,以前不征發濟州以西的兵力,目的是為了防備趙國的入侵,不征發漯河以北的兵力,目的是為了防備燕國的入侵。如今,濟西、河北的兵力都被征發參戰了,境內的防衛力量已很薄弱了。驕橫的國君一定好利,亡國的臣子一定貪財。大王如果能夠不因為以侄兒弟弟做為人質而感到羞恥,用寶珠、美玉、布帛去賄賂齊王的親信,那麼齊王就會友好地對待燕國,而輕率地出兵去消滅宋國,那麼,這樣一來,齊國就可以滅掉了。」燕王說:「我終於憑借著您而承受滅亡齊國的天命了。
編輯本段說齊歸燕地
燕王晚年,讓位給大臣子之,引起太子平和將軍市被的叛亂。齊國趁機派兵攻燕,僅五十餘天就佔領燕國全境。燕國因此殘破。趙武靈王護送燕公子職回國,立為燕昭王。 燕昭王廣納賢士,積極准備對齊國進行大規模的軍事報復行動。蘇秦在這時來到燕國,已經初步取得了燕王的信任。昭王派他到齊國交涉仍被齊佔領的燕國土地。蘇秦到齊,見了宣王,先拜了兩拜表示祝賀,接著就仰起頭來念悼辭。齊王手按鐵戈向後退了幾步,問道:「你這是怎麼回事,先賀喜接著就念悼辭?」蘇秦答道:「人餓的時候,之所以不吃毒葯,是認為即使能填滿肚子,可是不久就會死去。現在燕國雖然比較弱小,但也是強秦的翁婿之邦。大王貪圖十個城邑的便宜卻和強大的秦國結下了深仇。現在如果讓弱小的燕國做先鋒,而強大的秦國做後盾,從而用天下的精兵攻擊您,這與吃 蘇秦六國封相衣錦榮歸圖
[2]毒葯充飢一樣危險,所以最好還是不要這樣做。」齊宣王說:「既然如此,該如何辦呢?」蘇秦回答說:「聖人做事,能夠轉禍為福,因敗取勝。因此盡管齊桓公雖有女色的牽連,自己的名聲卻更加的尊貴;韓獻子雖因殺人獲罪,但自己的地位卻越發穩固,這些都是轉禍為福、因敗建功的例子。大王可以聽從我的意見,不如歸還燕國的十座城邑,並用謙恭的言辭向秦國道歉。當秦王知道大王是因為他的緣故而歸還了燕國的十座城邑,一定感激大王。燕國平白無故收回城邑,也會感激大王,如此,大王不就避開了強敵,反而和他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嗎?再說燕秦都會討好齊國,那麼大王發號施令,天下諸侯又有誰不會聽從呢?大王只用話語表示親近秦國,又以十座城邑取得天下的支持,這可是霸主的事業,也是所謂轉禍為福,因敗建功的好辦法。」 齊宣王聽後非常高興,於是把燕國的十城送回,隨後又送千金錶示致歉,並在一路上叩頭,希望結為兄弟之邦,懇請秦國赦罪。蘇秦遂受到燕昭王重用。 蘇秦剛開始就以念悼詞先聲奪人,緊緊地抓住了齊王的心。然後剖析了秦、齊、燕三國之間的利益關系,秦國可以聯燕攻齊,齊國面臨著這種威脅之後開始改變態度。之後蘇秦據古論今、旁徵博引,指出歸還十座城市才會轉禍為福。論證非常的有力,尤其是引用齊桓公、韓獻子等歷史人物的經驗,給論辯內容增加了一種歷史的厚重感,把這種歷史智慧自如地運用和貫通於論辯中,給人一種不可抗拒的說服力。也難怪他是戰國時期相當著名的縱橫家。 擺脫讒言 有人對燕王毀謗蘇秦說:「蘇秦是天下最不講信義的人。大王以萬乘之尊卻非常謙恭地對待他,在朝廷上推崇他,但這是向天下人顯示了自己與小人為伍啊。」蘇秦從齊國歸來,燕王竟然不給他預備住處。 蘇秦對燕昭王說:「我本是東周的一個平庸之輩,當初見大王時沒有半點兒功勞,
但大王到郊外去迎接我,使我在朝廷上地位顯赫。現在我替您出使齊國,取得了收復十座城邑的利益,挽救了危亡之中的燕國,可是您卻不再信任我,一定是有人說我不守信義,在大王面前中傷我。其實,我不守信義,那倒是您的福氣。假使我像曾生那樣講信用,像伯夷那樣廉潔,像曾參那要孝順,具有這三種天下公認的高尚操行,來為大王效命,是不是可以呢?」燕王說:「當然可以。」蘇秦說:「如果真是這樣,我也就不會來為大王服務了。」 蘇秦道:「臣要像曾參一樣孝順,就不能離開父母在外面歇宿一夜,您又怎麼能讓他到齊國去呢?像伯夷那樣廉潔,不吃白食,認為周武王不義,不做他的臣下,又拒不接受孤竹國的君位,餓死在首陽山上,廉潔到這種程度,又怎麼肯步行幾千里,而為弱小燕國的垂危君主服務呢?如果臣有尾生的信用,和女於約會在橋下,那女子沒來,直到水淹上身也不離開,最終抱著橋柱被淹死。講信義到這種地步,怎麼肯到齊國去宣揚燕秦的威力,並取得巨大的功績呢?再說講信義道德的人,都是用來自我完善,不是用來幫助他人的。所以這都是滿足現狀的辦法,而不是謀求進取的途徑。再說,三王交替興起,五霸相繼興盛,他們都不滿足現狀。如果滿足現狀是可以的,那麼齊國就不會進兵營丘,您也不能越過楚國邊境,不可能窺探邊城之外了。況且我在周地還有老母,離開老母來事奉您,拋開固步自封的做法,謀求進取的策略。看來我的目標,本來不和您相同。大王是滿足現狀的君主,而我是謀求進取的臣子,這就是因為忠信而得罪於君主的原因啊。」 燕王說:「忠信又有什麼可責怪的呢?」蘇秦說:「您不知道,我的鄰居中有個在遠地方做官的人,他的妻子跟別人私通。她的丈夫眼看就快要回來了,和他私通的人很憂慮。那妻子對他的情夫說:『你別擔心,我已經准備了毒酒等著他呢。』過了兩天,丈夫到家了,妻子讓女僕捧著毒酒送給他丈夫。女僕知道那是毒酒,如果送上去就要毒死男主人,如果說出實情女主人難以避免被趕走。於是她假裝跌倒,潑掉了毒酒。男主人很生氣,就用竹板打她。那女僕這一倒,對上救了男主人,對下保住了女主人。忠心到了這種地步,然而仍然免不了被打,這就是因為忠信反而受到罪責的人啊。現在我的處境,恰恰不幸和那個女僕潑掉毒酒反而受罰的遭遇類似。而且我事奉大王您,盡量使信義崇高,國家獲益,如今竟受罪責,我擔心以後天下來事奉您的人,沒有誰自信能夠做到這樣。況且我勸說齊王,確實沒用欺詐的手段,只不過游說齊國的其它使者,沒有誰像我說得那麼婉轉。即使他們像堯、舜一樣賢明,齊國也不肯相信他們的話。」 蘇秦通過列舉尾生、伯夷、曾參的事跡,和一個小故事,駁斥了那些道學家們對他的指責,也說明了自己好心沒有好報的處境。道學家們實際上不懂政治,正象馬基雅維利將政治科學從舊道德中分離出來一樣,蘇秦也指出政治活動不能用普通的仁義道德來評價,如果政治活動受到高尚道德的制約,那麼政治上將一事無成、毫無作為。國家與個人不一樣,國家之間由於無信義可言,就必須講實力、講策略、講變通。國家之間是超越於日常道德的,所以被日常道德所不齒的威逼利誘、暴力欺詐會經常使用,不足為奇。陰謀詭計用在日常人事上,那是小人伎倆,而如果用在國家大事上,那是梟雄志士的雄才大略。何況蘇秦等人違背日常道德完全是為了國家利益,而不是為了個人的清名或利益。 其實戰國時期之所以繁榮,戰國策士們之所以功勛卓著,在於當時儒家思想還沒有占居主流,在於策士們重功利而不重清名的功利主義人生觀。儒家強調高行節義,但因此導致道德至上的虛驕之氣充斥官場和社會中,而戰國策士們的務實精神為國家增添了活力。善變敢說、運籌謀劃不是在扭曲人性,而是在充分張揚人的智力、個性和氣度,顯露出人之為人的生命的力量和存在的價值。以辭鋒相爭,以智謀相奪,沒有遮蔽道德虛飾的戰國策士們的這種進取有為的功利主義人生觀,在任何社會,都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那些蒙蔽燕王的士大夫和衛道士們,標榜高行節義,卻由於囿於教條而不能成事,困於日常道德而不能處理國際事務,甚至有的虛偽透頂,明裡拿道義作攻擊人的幌子,暗裡玩弄權術詭計、大行爾虞我詐之本領。對一個國家來說,有害倒是這類人。 阻孟嘗君入秦 公元前300年,秦昭王聽說孟嘗君賢能,就先派涇陽君到齊國作人質,並請求見到孟嘗君。孟嘗君准備去秦國,而賓客都不贊成他出行,規勸他,他不聽,執意前往。這時蘇秦由於參加離間的關系陪伴燕王質子在齊國做大臣,便對他說:「今天早上我從外面來,見到一個木偶人與一個土偶人正在交談。木偶人說:『天一下雨,你就要坍毀了。』土偶人說:『我是由泥土生成的,即使坍毀,也要歸回到泥土裡。若天真的下起雨來,水流沖著你跑,可不知把你沖到哪裡去了。』當今的秦國,是個如虎似狼的國家,而您執意前往,如果一旦回不來,您能不被土偶人嘲笑嗎?」孟嘗君聽後,悟出了個中道理,才停止了出行的准備。 計得東國 楚懷王死在秦國時,太子還在齊國充當人質。蘇秦就對擔任齊相的孟嘗君田文說:「閣下何不扣留楚太子,用他與楚國交換下東國之地呢?」孟嘗君說:「不能這樣做,假如我扣留楚太子,而楚國另立新君,人質便失去了挾持的價值,反而落得不義之名。」蘇秦說:「不對,楚國一旦另立新君,閣下大可以挾太子以逼新主:『如果楚能割下東國之地與齊,我就為大王殺掉太子這個第一政敵,否則我將聯合秦、韓、魏三國共擁太子為君。』這樣下東國之地必能到手。」 蘇秦的這個計謀有多種好處:他可以請求出使楚國;可以迫使楚王盡快割讓下東國給齊國;可以繼續讓楚國多割讓土地給齊國;可以假裝忠於太子,迫使楚國增加割地的數目;可以替楚王趕走太子;可以假裝替太子著想而讓他離開齊國;可以藉此事在孟嘗君那裡詆毀自己趁機取得楚國的封地;也可以令人說動孟嘗君,以自己的計策解除孟嘗君對自己的戒心。(按:以上都是假設,以下是完成這些假設的實踐) 蘇秦對孟嘗君說:「我聽說,『計謀泄露不會成功,遇事不決難以成名』。如今閣下扣留太子,是為了得到下東國之地,如果不盡快行動,恐怕楚人會另有算計,閣下便會處於空有人質而身負不義之名的尷尬處境。」孟嘗君:「先生說得很對,但是我該怎麼辦?」蘇秦回答說:「我願意為您出使楚國,游說它盡快割讓下東國之地。一旦得地,閣下便成功了。」孟嘗君說:「有勞先生了。」於是派蘇秦到楚國完成使命。 蘇秦至楚,對新立的楚王說:「齊人慾奉太子為王,圖謀用太子交換貴國的下東國之地。現今事勢緊迫,大王如果不盡快割讓下東國給齊,太子便會用比大王多出一倍的土地換取齊人對自己的支持。」楚王趕緊恭敬的回答:「寡人一切遵命照辦!」於是獻出下東國之地。——可見蘇秦之計能使楚王趕緊割讓土地。 蘇秦回來對孟嘗君說:「看楚王誠惶誠恐的樣子,還可以多割占些土地。」孟嘗君問:「有何辦法?」蘇秦答道:「請讓我把內情告訴太子,使他前來見您,您假意表示支持他回國執政,然後故意讓楚王知道,他自會割讓更多的土地。」——可見蘇秦之計可以從楚國繼續多割取土地。 於是蘇秦前去拜見楚太子,對他說:「齊國擁立太子為楚王,可是新立的楚王卻以土地賄賂齊國以扣留太子。齊國嫌得到土地太小,太子何不以更多倍數的土地許諾於齊呢?若能如此,齊人一定會支持您。」太子說:「好主意。」就把比楚王割讓的多出一倍的土地許諾給齊國。楚王聽到這個消息,甚是驚慌,便割讓更多的土地,還誠惶誠恐,害怕事情不能成功。——可見蘇秦之計可以使楚王割更多的土地。」 蘇秦又跑到楚王那裡討好說:「齊人之所以膽敢多割楚地,是因為他們以太子相要挾。如今雖已得到土地,可仍然糾纏不休,這還是有太子作要挾的緣故。臣願意設法趕走太子,太子一走,齊國再無人質,必然再不敢向大王索要土地。大王趁機與齊達成一致協議,與之結交,齊人定然接受大王的要求。
這樣一來,既消滅了令大王寢食難安的仇敵,又結交到了強大的齊國。」楚王聽了十分高興,說:「寡人以楚國託付給先生了。」——可見蘇秦之計可以替楚王早點趕走太子。 於是蘇秦再次拜見太子,憂心忡忡的說:「現今專制一國的是楚王,太子您不過空具虛名,齊人未必相信太子的許諾,而新楚王業已割地給齊。一旦齊、楚交結,太子就有可能成為其中的犧牲品,請太子早作良策!」太子醒悟:「惟先生之命是從。」於是整治車輛,乘馬連夜逃去。——可見蘇秦之計能盡早打發太子離開齊國。 這時蘇秦又派人到孟嘗君那裡詆毀自己:「勸您扣留太子的蘇秦,並非一個心眼替您打算,他實在是為楚國的利益奔忙。他惟恐閣下察覺此事,便通過多割楚地的做法以掩飾形跡。這次勸太子連夜逃奔的也是蘇秦,可您並不知曉,我私下裡替您懷疑他的用心。」——可見蘇秦之計可以使人到孟嘗君那裡詆毀自己。蘇秦又派人到楚王那裡游說:「使孟嘗君留太子的是蘇秦,奉王而代立楚太子的也是蘇秦,割地以達成協議的是蘇秦,忠於大王而驅逐太子的仍然是蘇秦。現在有人在孟嘗君那裡大進蘇秦的讒言,說他厚楚而薄齊,死心塌地為大王效勞,希望大王能知道這些情況。」楚王說:「寡人知道了。」於是封蘇秦為武貞君。——可見蘇秦之計能為自己受到楚國的封賞。 事情還未結束,蘇秦通過景鯉向孟嘗君進言說:「閣下之所以名重天下,是因為您能延攬天下才識之士,從而左右齊國政局。如今蘇秦,乃是天下出類拔萃的辯說之士,當世少有。閣下如果不加接納,定會閉塞進才之道,也不利於游說策略的開展。萬一您的政敵重用蘇秦,閣下便會危機叢生。現在蘇秦很得楚王的寵信,假如不及早結納蘇秦,就很容易與楚國結怨成仇。因此您不如順水推舟,與之親近,令其富貴榮達,閣下便得到楚國的支持。」於是孟嘗君與蘇秦言歸於好。——可見蘇秦之計可以勸服孟嘗君善待自己。 蘇秦在齊、楚兩國間來回遊說、互相借重,幾個來回,使自己謀取了巨大的好處。蘇秦看起來好象作了個齊、楚兩國間傳令兵的角色,實際上他傳的話都是或威脅、或利誘、或哄抬自身。先期他用禍患威脅使楚國割地、使太子逃亡,後期他用利益、敵對方的器重來使自己在兩國中越來越顯貴。在這里,其威脅的游說方式和借重敵方哄抬自身的方法很值借鑒。 趨利避害是人之常情,故脅人以害,使其為避免危亡在即的禍患就可以就範我方的如意盤算。威脅是動用暴力等極端手段前的通牒或者虛張聲勢,威脅也是施行說理、施恩和其他仁政時必需要同時准備的手段,威脅用得逼真恰當,就可以輕易達成目的。蘇秦的過人之處還在於看到楚王誠惶誠恐,就覺得威脅的作用超過了想像的程度,而向對方要求的砝碼就繼續加重。他這種揣摩對方,控制對方的能力何其毒辣。 挾敵方而重自己,因為自己一方不會輕易給你好處,當自己一方從敵方處看到你具有的重要作用,他才會重用、抬舉你。蘇秦作了大量的謀劃工作,使雙方都從對方處發現他奇貨可居、必須重用,蘇秦的謀劃和安排使他能夠左右逢源、四處漁利。
獻書辯冤屈
公元前290年,燕昭王不計後果,貿然聽從田代(戰國策作田伐)和參去疾的話,整頓軍隊准備進攻齊國,這使得在齊國做間諜的蘇秦大為震驚,如果燕昭王伐齊,自己的間諜身份立刻就會暴露,於是蘇秦立即派人給燕昭王寫信,信上說:「我這次到齊國來,被來就知道會有人進讒言,所以我給您秤上一封書信,說:『我在齊國地位顯貴,燕國的大臣將會對我產生不信任的情緒;我的地位卑賤,燕國的大臣輕視我;我一旦被重用,就會和他們產生許許多多的恩怨。齊國對燕國有不友好的地方,他們將要歸罪於我,說我不盡職;諸侯沒有對齊國發起進攻,那些人又說善於對齊國出謀劃策;諸侯要是進攻齊國,他們 蘇秦、張儀
會把我和齊國一起拋棄了。我的處境危如累卵。』大王對我說:『我一定不會聽從那些閑話和讒言,我信任你,猶如斬釘截鐵,毫不動搖。你最好能夠得到齊國那個方面的重視,次之也要讓齊國信任你,最不理想的是你只要死不了,就干你想乾的事情。你可以一並把妻子兒女都帶到齊國去取得他們的信任,你可以對齊國說是離開燕國到齊國去的,只要把我們的事情辦成就行。』我受命承擔燕、齊的邦交五年了,齊國多次出兵不曾圖謀燕國。齊、趙兩國的邦交,時好時壞,時合時分,燕國不是和齊國去圖謀趙國,就是和趙國圖謀燕國。齊國信任燕國,到了就是靠近燕國南部邊境的地方不駐扎士兵的地步。現在大王聽從田代和參去疾的話,准備進攻齊國,使得齊國大為震驚而不信任燕國。如今大王又派遣盛慶告訴我說:『我要任命我合意的人。』大王如果有合意的人,並且想任用他,那麼我願意為大王來侍奉他。大王如果想拋棄我,專任合意的人,那麼我請求回國後解除職務。我如果還能見到大王也就能滿足了。」這封書信到達燕國之後,燕昭王立刻放棄攻齊的計劃。作間諜是一般倫理道德所不齒的事情,但為了國家、團體利益,作間諜又是非常的必需。作為間諜自己,因為長期在外國,所以必然會引起已方的猜疑。蘇代作為燕國的間諜長期任職在齊國,而且在齊國身居要職,他忠心的為燕國作事,但卻得不到燕國君臣的信任。當嘲弄、陷害、仇視等不是發自敵人而是發自自己的陣營時,這確實是對一個政治家的嚴峻考驗,也是對政治家高尚心靈的傷害。政治生活中遇到的挫折、痛苦、誤解、孤獨感,常使人難以接受而逃離政治斗爭。政治家遇到的困難非一般人想像;政治是非道德的,對手是殘酷無情的。毛澤東曾說「政治是不流血的戰爭」,這里充滿了爾虞我詐、烽火與硝煙。政治事業的偉大就在於它充滿了挫折和困苦、政治家的偉大就在於他能承受荒原一般的孤獨、以及對手的折磨、同志的誤解。如果沒有這此曲曲折折,則政治事業和政治家就會顯得平淡無奇,成功的景象和影響也不盡人意,猶如曇花一現。

2. 怎樣理解蘇秦的人生觀

「人生在世,勢位富貴,蓋可忽乎哉!」在天下大亂之際,世風日下、人心詭詐、一切的取捨都以現實的功名利祿為標准,所謂「笑貧不笑娼」正是社會的真實寫照,就連有骨肉親情的父母妻嫂,在你沒錢沒勢時那樣的絕情寡義,一旦你有錢有權了,一個個都曲意逢迎、媚態頓現,而且還直言不諱、赤裸裸地說出之所以有這樣的變化,在於你有沒有權勢和金錢。世道如此,安有不追名逐利之人。
蘇秦和所有說客、謀士都是功利主義人生哲學的實踐者,與講究仁義禮智信、追求人生的道德完滿為宗旨的儒家相反,功利主義以現實的功名和利益為人生宗旨和人生價值的根本,為了獲得名利而講求積極進取、勤奮苦練,這種人生哲學也是實踐性極強的行動派實踐哲學,與那些坐談道義的理論家們相反的是,它極重視在現實中積極行動和理論的實踐,或游說在宮廷廟堂之上,或奔走在大國小國之間;既有理論,也有將理論實施的各種行動。
功利主義有時為了名利,甚至不擇手段,蘇秦游說連橫不成,就去游說合縱,在他的心目中,維護哪個國家的利益、站在哪個國家的立場倒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功名利祿一定要得到實現,自己的抱負、野心一定要得到依託的載體。合縱、連橫只不過是蘇秦的手段而已,他的目的還是名利二字。當然戰國時代天下大亂,哪個國家正義哪個國家非正義,誰能說確切呢?由於功利主義人生哲學的實踐性和目的證明手段的功利性,使它的方法論成為一種順應時勢、知機應時、知權善變、努力進取、自強不息的實踐方法論。「頭懸梁,錐刺股」的典故和精神就來源於蘇秦,他堅強的意志和為了抱負拼搏玩命的精神確實值得一代一代人學習,盡管功利主義者有些自私自利,但在正義目的下的個人奮斗精神,充分張揚了人的智慧、個性和氣度,顯示了人之為人的生命的力量和存在的價值,是我們社會應該提倡的。
蘇秦游說時很講究語言藝術,華麗辭藻的堆砌、語言的堆砌本身就具有很強的說服力,蘇秦對秦惠王游說時先對秦國的整體狀況做了有利於自己觀點的描述,然後說明了一統天下的大體道路,其中對偶、排比運用得很有氣勢,具有極強的感染力。要知道說話時的文采,對話語的說服力構成將近一半的功效。所謂「言而無文,行之不遠」,就說明了語言如果沒有文采作外衣,那麼傳播力度和傳播面積都會大打折扣。言多必失,但在強調一個事物和圍繞一個論點的語境中,「言多」是非常必要的,言多了才能說服他人。接著蘇秦開始論述「霸道」勝於「王道」、武功勝於文治的優越性、適時性。其中字字珠璣、句句精華、文采飛揚、氣勢磅礴,極具感染力和說服力,可謂中國游說史上的經典之作。雖然秦惠王當時沒有馬上採納蘇秦的主張,但實際上秦國後來的國際戰略方針和一統天下的霸圖,就是沿著蘇秦陳述的戰略和路線而來。
蘇秦所不斷演練的「揣摩」之法,正是縱橫家們的必學經典《鬼穀子》所推崇的「謀之大本也,而說之法也」。揣,指通過揣測、估計、分析、推理等方式對對方作出符合實際的判斷。揣包括揣情和量權兩方面。揣情,是揣測對方的好惡、真偽、趨變等心理狀態,以捉摸對方的內心實意。量權,是指分析對方的強弱、輕重、虛實、通塞等外部條件。摩,悉意試探、誘動之意。揣摩,合而言之,意為反復思考、推求、揣度。分而言之,揣是以已之心度人之腹,測知其內情;摩則為以己之言探人之心使其外露。揣,是主觀判斷;摩,是語言試探。縱橫家們所運用的手段也被稱為「揣摩之術」。

3. 蘇秦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善於分析,睿智,堅持不懈。

蘇秦(?—前284年),字季子,雒陽人,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漢書·藝文志》縱橫家有《蘇子》31篇,早佚。帛書《戰國縱橫家書》存有其游說辭及書信十六篇,其中十一篇不見於現存傳世古籍。

坎坷之路:蘇秦家裡以務農為生。早年到齊國求學,拜鬼穀子為師,與張儀同為鬼穀子的學生。 學成後,外出遊歷多年,狼狽而回。 家人都私下譏笑他不治生產而逞口舌之利,捨本逐末。

(3)蘇秦道德擴展閱讀:

合縱思想:合縱論是戰國時代政治軍事形勢不斷變化,特別是戰國中後期七雄紛爭導致當時「國際關系」出現重大變化的產物。戰國早期,七雄並立,旗鼓相當,相互制衡。到了戰國中期,秦國厲行變法,銳意改革,兼並巴蜀,國強地險;而六國彼此消耗,七雄並立的均勢格局自此被打破。

說服模式:蘇秦推行合縱戰略,主張「合眾弱而攻一強」,建設一個多國聯盟,因而蘇秦的游說熱情飽滿,不吝辭藻,極盡鋪張渲染,從而形成了特有的游說模式:「利導法」,即分析厲害,擺出優勢,並指出希望與美好前景,以利導之,使對方樂於接受自己的主張。

4. 蘇秦是怎樣駁斥別人對他的指責的

蘇秦通過列舉尾生、伯夷、曾參的事跡,和一個女僕的小故事,說明如果政治活動受到高尚道德的制約,那麼政治上將一事無成、毫無作為,駁斥了那些道學家們對他的指責,也說明了自己好心沒有好報的處境~

5. 蘇秦篇前倨後恭說明了什麼

前倨後恭,說明了,人都是現實的,生活逼迫我們,必須要順應現實,所以你不能完全說他們是錯的,只能夠從道德上批判

6. 蘇秦是如何說服六國合縱的

蘇秦很想有所作為,曾求見周天子,卻沒有引見之路,一氣之下,變賣了家產到別的國家找出路去了。但是他東奔西跑了好幾年,也沒做成官。後來錢用光了,衣服也穿破了,只好回家。家裡人看到他趿拉著草鞋,挑副破擔子,一付狼狽樣。他父母狠狠地罵了他一頓;他妻子坐在織機上織帛,連看也沒看他一眼;他求嫂子給他做飯吃,嫂子不理他扭身走開了。蘇秦受了很大刺激,決心爭一口氣。從此以後,他發憤讀書,鑽研"周書陰符",天天到深夜。有時候讀書讀到半夜,又累又困 ,他就用錐子扎自己的大腿, 雖然很疼,但精神卻來了,他就接著讀下去。就這樣用了一年多的功夫,他的知識比以前豐富多了。在有所收獲後,重新出遊。至秦,不被用。正好遇見燕昭王廣招開下賢士,蘇秦入燕,深受燕昭王信任。蘇秦認為,燕國欲報強齊之仇,必須先向齊表示屈服順從,將復仇的願望掩飾,贏得振興燕國所需的時間。其次,要鼓動齊國不斷進攻其它國家,以防止齊國攻燕,並消耗其國力,為此,他勸說齊王伐宋,合縱攻秦。公元前285年,蘇秦到齊國,挑撥齊趙關系,取得齊愍王的信任,被任為齊相,暗地卻仍在為燕國謀劃。齊愍王不明真相,依然任命蘇秦率兵抗禦燕軍。齊燕之軍交戰時,蘇秦有意使齊軍失敗,五萬人死亡。他使齊國群臣不和,百姓離心,為樂毅五國聯軍攻破齊國奠定了基礎。之後,蘇秦又說服趙國聯合韓、魏、齊、楚、燕攻打秦,趙國國君很高興,賞給蘇秦很多寶物。 蘇秦得到趙國的幫助,又到韓,游說韓宣王;到魏,游說魏襄王;至齊,游說齊宣王;又往楚,游說楚威王。諸侯都贊周蘇秦之計劃,於是六國達成聯合的盟約,蘇秦為縱約長,並任六國相。回到趙國後,趙王封他為武安君。秦知道這個消息後大吃一驚。此後十五年,秦兵不敢圖謀向函 谷關內進攻。
蘇秦先仕於燕,其主要活動是,離間齊、趙關系,以減輕齊對燕的壓力。又和趙李兌共同聯合五國以攻秦,後來他又離燕至齊,受到愍王的重用,但蘇秦仍忠於燕,暗中為燕效勞。他所採取的策略是勸齊攻宋,以轉移齊對燕的注意力。於是燕昭王派樂毅突然出兵以攻齊,齊因措手不及而敗於燕。蘇秦陰與燕謀齊的活動至此而敗露,齊處以車裂之刑,這在戰國晚期是轟動一時的事件,在許多當時人著述中都有反映,如山東銀雀山出土的竹簡本《孫子兵法·用間》,裡面有「燕之興也,蘇秦在齊」的話,又如《呂氏春秋·知度》,說「齊用蘇秦而天下知其亡」。這些記載表明,戰國時人都知道蘇秦為燕而仕齊,最後使齊亡而興燕,但他自己也為燕而作出犧牲。蘇秦在戰國晚期名聲頗大,《荀子·臣道》把「齊之蘇秦」和「楚之州侯」、「秦之張儀」相提並論。西漢時,蘇秦仍受人稱道,如《史記·鄒陽傳》贊揚他能成為燕的忠臣。《淮南子》也多處提到他,並肯定他有知權謀的長處。司馬遷以為蘇秦在「連六國從親」的過程中,顯示出他的才智過人。

7. 求:蘇秦、張儀二人,詳細歷史典故,注重細節。

蘇秦:東周洛陽人,向鬼谷先生求學。戰國時著名縱橫家。最初勸說秦惠王並吞天下,不被採納,後游說燕、趙、韓、魏、齊、楚合縱抗秦,佩六國相印,為縱約長,歸趙,趙封為武安君,秦兵不敢窺函谷關十五年。
張儀:魏國人,曾與蘇秦服事鬼谷先生,學習游說之術。是戰國時連橫家代表,擔任秦國相以後,十九年出將入相,游說六國服從秦國。
蘇秦游說六國,張儀也游說六國;蘇秦主張合縱,張儀倡導連橫。他們都是以權變之術和雄辯家的姿態,為追求成功而將生死置之度外的人物。張儀成功的原因,首先在於他對當時的形勢有正確的認識,其次他游說各國,瓦解縱約,以不可抗拒的形勢進行說服。他善於掌握時局,對當時情勢,了如指掌,故而能為秦國逐步統一中國作出貢獻。

張儀投奔蘇秦,卻被拒之門外,又遭羞辱,怒而入秦,後又在蘇秦暗中的資助下,得以被秦惠王任用。成就了蘇秦激張儀入秦之歷史事件。張儀從希望到失望再到希望的過程,使故事情節曲折多變,故事組織得井然有序,無懈可擊。同時也表現了蘇秦慧眼識英雄,造就了一位戰國時代的風雲人物。

中國自古以來,因內向性格嫉妒之故,文人相輕之說甚囂塵上,然本文表現的卻是蘇秦與張儀惺惺相惜的美談,縱使蘇秦最先的動機出於私心,怕盟約未完成,而遭到秦國的攻擊,但他真心賞識張儀暗中相助,卻是不爭的事實。而張儀也回應願在蘇秦當權時,不敢奢談攻趙。兩位雖都是權謀家,但恪守中國傳統倫理道德的心—朋友之義,卻是一致的。

8. 蘇秦成功的緣由

嗟乎!貧窮則父母不子,富貴則親戚畏懼;人生世上,勢位富厚,蓋可以忽乎哉?
——蘇秦

對於蘇秦,我們大家是不陌生的,戰國時期有兩張嘴巴,也就是兩大忽悠,一個是張儀,一個便是蘇秦。這里單表蘇秦。
俗話說:「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蘇秦本一介寒士,為出人頭地,他飽讀兵書戰冊。在自覺忽悠指數不低,或可封侯拜相的時候,他跑到了秦惠王那裡,先是大肆陳說秦國優越的地理位置,豐富的農業資源,百姓的富庶,軍隊裝備的精良和士兵的勇武。接著說這么富饒的國家,地形地勢又如此便利,真可稱得上是「天府」,是「天下之雄國也」。那麼有這么好的條件,加上惠王你的才德,是「可以並諸侯,吞天下,稱帝而治」了啊!
可蘇秦的一番狂侃,似乎沒有使惠王心動,反而有些心不在焉的樣子。這蘇秦便勸惠王能夠耐心留意他的話,並表示出了甘心為秦王效力的意願。
盡管惠王在聽蘇秦的話時有些不耐煩,他還是把蘇秦的話聽完了,但作為一代明君,他深感統一天下的時機並不成熟,因為自己的羽翼並不豐滿,國家的法律不很完善,道德敦化和政令還不夠順暢,所以明確地告訴蘇秦說,咱們過些天再討論這個事情吧。
應該說,惠王婉言拒絕了蘇秦的建議,也給了蘇秦一個台階。可這蘇秦楞是猴急,遂引經據典,大肆宣揚古代帝王的戰功,還深入剖析了各國的現狀和不願意兵戈的心理,可在他力陳己見的時候,顯然看出惠王是真的不耐煩了,也知道惠王不會按照他的話去做。然而,他蘇秦不能就這么白來一趟啊!為了讓秦王了解他的才幹,他又連寫了十個奏章,闡明自己的主張,結果依然是泥牛入海,音信全無。
策略沒有得到欣賞和使用,蘇秦自然沒有得到秦王的賞賜,這時的他黑色的貂皮大衣也破了,帶去的百斤黃金也用完了,吃的喝的都得不到保障了。臉也黃了,眼也黑了,身體也瘦了,有氣卻無力了,那個失意啊!沒轍兒啊,還是回家吧!可家裡帶的錢我全花光了,也沒給家人帶來他們所期盼的高官厚祿,這回家怎麼交代呢?但不回家我又能去哪裡呢?或許只有家還會給我溫暖的,還是回去吧。
雖然當時沒有先進的通訊工具,蘇秦不能把他失意的情況提前通知給家人,但看到他的破落相,家人全明白了。於是,可怕的場景出現了,老婆依然在織布,嫂子不給作飯,父母也不理他。似乎根本沒有他的存在一樣。蘇秦一下子崩潰了,他把「妻不以我為夫,嫂不以我為叔,父母不以我為子」的罪過全部推到了秦王的頭上。但蘇秦畢竟是一聰明人啊!他深深懂得沒能得到秦王的賞識,是自己的學識不夠造成的,於是也顧不得吃飯,更顧不得睡覺了,當天夜裡就把所有的書籍都打開了,當看到姜太公的兵法《陰符》時,眼光一亮,遂埋頭苦讀,認真揣摩。可他畢竟又餓又累啊!時間久了難免瞌睡,這蘇秦真正是個不達目的勢不罷休的主,為了早日成功,哪捨得休息啊!他拿起錐子,毫不猶豫地朝自己的大腿上扎去,鮮血霎時間流了出來,一直流到腳上。他已顧不得許多了。
就這樣,過了整整一年的時間。
當他認為可以使他的謀略足以換取金玉錦綉、取卿拜相之後,他小心眼兒的毛病犯了,沒有再去讓他失意的秦國,而是跑到了趙王那裡。這趙王果然沒有讓他再次失望,聽了他的計策,連忙封他做武安君,還把相印交給了他,緊隨其後的當然是車子、綢緞、白玉、黃金無數。這蘇秦一下子可就抖了起來,並大膽實施他報復秦國的「約從(縱)散橫」策略,《國策》記錄到此,對蘇秦的謀略也是異常的佩服,說到:「當此之時,天下之大,萬民之眾,王侯之威,謀臣之權,皆欲決於蘇秦之策。不費斗糧,未煩一兵,未戰一士,未絕一弦,未折一矢,諸侯相親,賢於兄弟。夫賢人任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從。」《國策》上還說,就這么一個窮小子,能夠說服各路諸侯,使眾多大大臣都閉上了他們的嘴巴,一時之間,天下人誰能有資格與蘇秦對抗呢?!
蘇秦終於成功了,這成功的原因,少不了在秦國的失意,少不了家人的冷落,也少不了他的自強不息。這三者之中,對他刺激最大的當是家人了,這也是他生發無限感慨的根由。當他要去游說楚王,路過洛陽老家時,父母的態度變了,剛一聽到這個消息,便早早地收拾干凈屋子,清掃道路,安排下吹鼓手,布置好酒宴,並跑到郊外三十多里地的地方去迎接他;他老婆的態度變了,不錯眼珠地看著他,高興地聽他說話;他嫂子的態度也變了,居然像蛇一樣,四腳著地,爬著過來給他道歉。蘇秦這時故意問道:「嫂子你為何先前對我不好,高傲的不得了,現在又對我好起來,看上去那麼自卑了呢?」看來蘇秦的嫂子是真夠實在的,連忙說到:「(你現在和以前怎麼能一樣呢?)叔叔你現在地位多高,多受人尊重,而且多有錢哪!」各位瞧瞧吧!蘇秦一家整個勢力眼。
難怪蘇秦嘆道:「嗟乎!貧窮則父母不子,富貴則親戚畏懼。人生世上,勢位富厚,蓋可以忽乎哉!」
善夫子亦慨然嘆曰:男兒自立發奮當如蘇秦,權力富貴則當浮雲耳!

9. 蘇秦做六國丞相的故事

前無古人的六國丞相

蘇秦,字季子,戰國時代東周洛陽人,為當時著名的縱橫家。蘇秦的一生,表面上搖擺不定,實際上一直忠於燕國,因為燕國是第一個接受他、願意任用他的國家。蘇秦為了燕國利益考慮的合縱抗秦政策,對燕、趙、韓、魏、齊、楚六國都有好處。他憑借自己的出色才華,掛上六國相印,讓秦國軍隊十五年不敢跨出函谷關。

讀書發家的鄙人

東周時代的洛陽人,本是從事工商業發家致富。蘇秦早早就離開家鄉,在鬼穀子那裡學習了好幾年。鬼穀子是有名的辯論家,蘇秦跟隨了他幾年,卻沒有混出什麼名堂,最後窮困潦倒地回到了家裡。蘇秦的家人,甚至家裡的僕人都嘲笑他、看不起他,認為他想靠搬弄口舌謀生是不可能的事情。

蘇秦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自慚形穢,整天在家裡讀書。一天,他對自己說:"你整天讀書,卻不能因此取得名聲和權位,讀再多的書,又有什麼意義呢?"最後他找出了一本名叫《陰符》的書,從中仔細揣摩君主的心理。一年之後,他認為自己可以靠這些知識來游說各國君主了。

運氣不佳的縱橫客

作為說客,蘇秦的運氣實在不太好。他首先跑到秦國,鼓勵秦國統一天下。但當時秦惠王剛殺掉了大功臣商鞅,國家內部諸事紛亂,覺得統一天下的夢想太遙遠了。蘇秦口若懸河說了半天,引不起秦惠王半點興趣。蘇秦不得已,只能灰頭土臉地離開了秦國。

他的第二站是趙國,沒想到趙國當時的相國奉陽君不知為何原因,十分討厭蘇秦,對蘇秦的話自然也沒有興趣。

連續失利,讓跟隨蘇秦的人都失去了信心,在去燕國的路上,他的隨從時時都想離去,讓蘇秦十分苦惱。到了燕國之後,他連晉見燕文侯的機會都找不到,一年之後才見到了燕文侯。他對燕文侯陳述燕國的危機,指出合縱政策對燕國的好處,燕文侯甚受感動,毅然決定啟用蘇秦,並贈予許多馬車和金銀作為他的資金。這樣,蘇秦終於擺脫了厄運,開始了偉大的縱橫家之路。

超級國際咨詢顧問

如果說戰國時代的國家都是超級大公司的話,那麼蘇秦的工作無疑相當於一個國際大顧問。他指出這些國家的問題,並且幫助它們解決,同時,收取的顧問費也是天文數字。

他合縱宣傳的第一站就是趙國,當時討厭他的奉陽君剛好去世,他雄辯滔滔地向趙蕭侯分析國際間的局勢,指出合縱對趙國的好處。趙蕭侯被他的言辭打動了,不但送給他百輛車馬、黃金千鎰(相當於現在的兩千多斤),還有白璧百雙、錦綉千匹。

有了經濟支援,蘇秦輕易就說服了韓國和魏國,接下來又東去齊國,說服了齊王,最後又南下游說楚國。因為六國都害怕秦國,故六國聯盟很快就團結了起來,蘇秦順理成章地成了合縱聯盟的盟主,同時兼任六個國家的相國。

身掛六國相印之後,蘇秦終於可以揚眉吐氣,以前鄙視過他的人都對他敬畏有加,嘲笑過他的兄弟妻嫂,見了他都匍匐在地,大氣也不敢出。蘇秦對此感慨萬千,把得來的金銀送給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對以前幫助過他的人,更用百倍去回報。

合縱政策在蘇秦的領導下,取得了極大的成功,秦國因此有十五年不敢兵出函谷關。蘇秦也被趙國封為武安君。

沒有不變的道德

然而合縱政策也不是沒有缺點,六個國家之間難免會有裂縫。秦國通過努力,爭取了齊國和魏國一起攻打趙國,蘇秦離開趙國到了燕國,合縱政策隨之破產。

蘇秦到達燕國以後,燕文侯去世,燕易王繼位,齊國趁機攻打燕國,奪取了十座城池。蘇秦為了報答燕國的知遇之恩,遂出使齊國,利用燕易王為秦國女婿這點來游說,讓齊國歸還了侵佔燕國的土地。蘇秦立下了這樣的功勞,沒想到回到燕國以後反而失去了燕國的信任,被剝奪了官職,原因只是有人密告蘇秦無德。

那個時代,忠、信、孝是三項很高的道德評價。而在戰國時期,國際事件變亂紛呈,個人為了生存,也難以待在家中盡孝。為了國家利益,正人君子也往往信口開河,當面發誓,轉頭就反悔的事情層出不窮。蘇秦用時代的變化來解釋忠、信、孝應有新的內涵,因為自己在多個國家之間奔走,難免陷入一仆二主的窘境。蘇秦用忠誠亦可獲罪的寓言故事,向燕易王解釋自己的苦衷,最後取得諒解,重新恢復了他相國的職位。

蘇秦為報恩,齊國作苦主

因為和燕易王的母親私通暴露了,蘇秦自告奮勇到齊國去做卧底。齊國和燕國是世仇,為了燕國之利,蘇秦游說齊王大搞厚葬,大興土木建造宮殿,以此來耗費齊國的國力。

後來蘇秦和齊國貴族爭寵,對手派人暗殺他。蘇秦受到重傷,自知難以活命,便對齊王說:"請您把我車裂了,然後說我為了燕國,在齊國作亂被誅殺,這樣,殺我的人就會自己出來,您就可以為我報仇了。"齊王照這個方法做,果然抓住了刺客。

蘇秦死了之後,他為燕國所做之事慢慢暴露了出來,激怒了齊國上下。蘇秦的兩個弟弟蘇代、蘇厲學習蘇秦的縱橫術,繼續到燕國發展,反倒引起燕國內亂,齊國趁機攻擊燕國,蘇代、蘇厲最後都依附了齊國。在蘇秦的時代,齊國一直充當冤大頭的角色,後來總算在蘇秦的弟弟身上撈回了一點好處。

希望對你有幫助!O(∩_∩)O~

10. 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世有百行,以德為首 出自哪

蘇秦始將連橫說秦
秦王曰:「寡人聞之,毛羽不豐滿者,不可以高飛。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誅罰。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順者,不可煩大臣。今先生儼然不遠千里而庭教之,願以異日」

熱點內容
吳春燕民法 發布:2024-11-05 21:22:09 瀏覽:286
最新勞動法2013全文 發布:2024-11-05 19:11:30 瀏覽:105
比較中美涉外婚姻法的文化差異 發布:2024-11-05 18:47:44 瀏覽:561
勞動法離職後工作服的規定 發布:2024-11-05 18:42:47 瀏覽:855
勞動法直接辭職有工資嗎 發布:2024-11-05 18:36:40 瀏覽:117
玉溪紅塔區法院 發布:2024-11-05 18:35:12 瀏覽:204
2017勞動法流產假 發布:2024-11-05 14:20:40 瀏覽:255
頂級律師年薪 發布:2024-11-05 13:45:14 瀏覽:652
徐金桂行政法背誦2017 發布:2024-11-05 13:12:32 瀏覽:68
上訴法院流程 發布:2024-11-05 11:37:58 瀏覽: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