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是一種信仰
㈠ 關於法治的名言名句。
關於法治的名言名句匯總如下
1、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勒
2、警察是法庭的僕人。——英美法諺
3、法,國之權衡也,時之准繩也。――吳兢
4、法不禁止即自由。——法諺
5、律者,所以定分止爭也。――管子
6、懲罰是對正義的伸張。——英國奧古斯丁
7、法律只不過是我們意志的記錄。――盧梭
8、極端的法規,就是極端的不公。——西塞羅
9、戰鼓一響,法律無聲。——英國
10、法小弛則是非駁。――劉禹錫
11、懲罰是對正義的伸張。——奧古斯丁
12、帶來安定的是兩種力量:法律和禮貌。——歌德
13、法律只不過是我們意志的記錄。——盧梭《社會契約論》
14、法律的基本意圖是讓公民盡可能的幸福。――柏拉圖
15、法是一套權威性的審判指南或者基礎。——龐德
16、國因法律而昌,法律因人而貴。——日蓮《立正安國論》
17、法律是社會習俗和思想的結晶。——美國總統威爾遜w
18、帶來安定的是兩種力量:法律和禮貌。――歌德
19、弱者比強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護。——威·厄爾
20、一個國家如果綱紀不正,其國風必須頹敗。——塞內加
21、石以砥焉,化鈍為利;法以砥焉,化愚為智。――劉禹錫
22、法,國之權衡也,時之准繩也。——吳兢《貞觀政要·公平》
23、若是沒有公眾輿論的支持,法律是絲毫沒有力量的。——菲力普斯
24、陛下雖在萬人之上,卻在上帝和法律之下。——英國法諺
25、法律解釋者都期望在法律中尋獲其時代問題的答案。——拉倫茨
㈡ 「人之初,性本惡。」是誰的思想。
「人之初,性本惡」是戰國時期荀子的觀點,出自於《荀子·性惡》。《荀子·性惡》中的原句:
今人之化師法,積文學,道禮義者為君子;縱性情,安恣孳,而違禮義者為小人。用此觀之,人之性惡明矣,其善者偽也。
白話譯文:現在的人,能夠被師長和法度所感化,積累文獻經典方面的知識、遵行禮義的,就是君子;縱情任性、習慣於恣肆放盪而違反禮義的,就是小人。由此看來,那麼人的本性是邪惡的就很明顯了,他們那些善良的行為則是人為的。
(2)法治是一種信仰擴展閱讀:
荀子論述「人性本惡」,相對孟子的「人性本善」,是一個進步。既有邏輯,不像孟子信口雌黃;又有論證,不像孟子胡攪蠻纏。與孟子明顯不同的是,他對人性下了定義:「生之所以然者謂之性。」
就是說:性,是天賦的、與生俱來的原始質朴的自然屬性,是不待後天學習而成的自然本能。與「性」相對的是「偽」。「偽」是人為、後天加工的意思。比如,仁義禮智信就是「偽」,是人為教化的結果。
荀子對各家都有所批評,唯獨推崇孔子的思想,認為是最好的治國理念。荀子以孔子的繼承人自居,特別著重的繼承了孔子的「外王學」。
他又從知識論的立場上批判的總結和吸收了諸子百家的理論主張,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明於天人之分」的自然觀、「化性起偽」的道德觀、「禮儀之治」的社會歷史觀,並在此基礎上,對先秦哲學進行了總結。
㈢ 如何正確理解《人民有信仰,國家才有力量》的含義
1、人民有信仰,國家才有力量。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宣傳活動,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同改革開放的實踐經驗和偉大成就聯系起來,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聯系起來,我們就能不斷形成更加廣泛的價值認同,不僅為國家發展助力,更為民族進步鑄魂。
2、「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黨的十八大從國家、社會和公民三個層面概括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目標、價值取向和價值准則。這三個「倡導」,勾繪出一個國家的價值內核、一個社會的共同理想、億萬國民的精神家園,在全社會激發起強烈的共鳴。
3、歷史證明,一個國家和民族,貧弱落後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精神空虛。失去了理想信仰,內心沒有約束,行為沒有顧忌,再多的外部要求,也會「法令滋彰,盜賊多有」;丟失了主導價值,沒有了明確准則,沖破了道德底線,再豐裕的物質生活,也難免「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的奮斗目標、中國夢的重要內涵,就是在尋求國家的價值內核、實現社會的共同理想、構建國民的精神家園。在這樣的意義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人生奮斗的夢想之舵,是中華民族的精神之鈣,是當代中國的興國之魂。
4、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的奮斗目標、中國夢的重要內涵,就是在尋求國家的價值內核、實現社會的共同理想、構建國民的精神家園。在這樣的意義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人生奮斗的夢想之舵,是中華民族的精神之鈣,是當代中國的興國之魂。
5、從知與行的角度,發掘每個人心底蘊藏的善良道德意願、道德情感,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社會群體和個人的意識,外化為群體和個人的行為規范,才能產生凝聚力、煥發戰鬥力,夯實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基礎。
㈣ 學習傳統文化的重要性
1、傳統文化中蘊涵的優秀精神品質可以在經過動態解讀之後,與現代思想相結合,在形成民族精神的過程中起到非常深刻也非常直接的作用。不論是中華民族歷史上形成的哲學、政治、道德觀念,
還是它所創造的音樂、繪畫、書法、舞蹈等藝術作品,或者是它在建築藝術、園林藝術、風俗習慣中所凝結的審美意識等等,都可以匯聚成人們自身的素養逐漸積淀為民族心理、民族品格,使我們的民族獲得持續不斷的精神力量,而不至於因為精神力量的疲軟或坍塌失去生存與發展的動力。
2、民族文化中作為其中最具有民族性、最富於藝術特徵的部分,如古典繪畫、古典音樂、古代書法、古典建築等等,不僅包涵了我們民族特有的審美觀念、審美表現意識,而且包涵了理解自然,理解人生,明智地處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許多有益的啟迪。
這些啟迪在現代化程度比較發達的今天,不僅沒有失去意義,反而彰顯出它的不朽價值。
3、在以民族文化進行教育的過程中,必然存在的重新解讀,積極思辨,這本身也是開啟我們心智的過程。愛國精神、民族精神、人文素質的教育固然可以有多種方式,多種渠道。
(4)法治是一種信仰擴展閱讀
中國傳統文化的保護措施主要有:
1、區別對待中國傳統文化優劣,有利於社會前進的腳步。
2、以時代的角度,以比較的觀點和方法看問題。
中國傳統文化是在漫長的古代歷史中形成的,是以封建社會文明為其背景。而西方文化,嚴格地說,是在文藝復興之前才逐漸形成,是以資本主義文明為背景的。
一個是封建色彩濃厚的文明,一個是資本主義色彩濃厚的文明,這就決定了中國傳統文化不可避免地存在落後性,在許多方面存在著薄弱之處,但也不能一味否決,而在於能否取其精華。
3、繼承、借鑒與創新,並主動融入世界文化,是中國今後文化發展必由之路。
文化的建設,必須堅持繼承、吸收、創新。
主要是有價值的東西,反映事物本質和規律,一些高尚品質。但反對無限拔高。中國傳統文化是在特定時期形成的,必定有其時代局限性,任何誇大其辭,都是錯誤的。整個世界文化角度來學習,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互有長短,應該互相學習,才能共同進步。
對於個人而言,我們需要做到:
1、有一定的文化積累。
2、明確方向。即與社會發展趨勢相一致,與以人為本、以民為本的價值觀相一致。
3、要有寬松環境。要允許磨擦事物存在、發展,不能視新事物為洪水猛獸,要鼓勵不同思想文化自由交鋒。
4、勇氣和意志。需要整個民族的勇氣和意志。舊的文化是過去社會前進的動力,新的社會也需要新的文化持之不懈地奮斗,並尊重事物發展規律,最終必然能取得勝利。
㈤ 法治的標語
法治復的標語
1、人人是普法宣傳員制,處處是法制風景線。
2、做守法市民,建法治城市。
3、和諧咸陽是我家,法治建設靠大家。
4、法律在我心中,我在法律之中。
5、實現國家各項工作法治化,保障公民合法權益。
6、遵章守法事事順,違法犯規時時難。
7、維護法律秩序,爭做守法公民。
8、深入推進「法治咸陽」建設,全力打造「法治城市」品。
9、深入開展「法律六進」活動,營造優良的法治環境!
10、法治是穩定的基石,和諧是發展的保障。
11、維護社會穩定,構建和諧司法。
12、學法、懂法、守法,為社會和諧穩定營造濃厚的法制氛。
13、普及法律知識構建和諧社會。
14、開啟法律明燈,照亮人生前程。
15、有益書常讀,違法事莫為。
16、傳播法治理念,弘揚法治精神,建設法治文化。
17、風雨同舟建設法治咸陽,並肩攜手打造法治城市。
18、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
19、深入開展法制宣傳,大力推進依法治市!
20、黨的領導是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
㈥ 分析法治不僅是一種社會信仰,也是一種生活剛需的依據
法治是現實生活當中為了約束那些不自覺的人而設定的一種規范行為,我們要維護自己國家的法律。
㈦ 公務員可不可以信仰宗教
公務員可以信仰宗教,但宗教必須是正教,邪教不可以。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同時規定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破壞社會秩序、損害公民身體健康、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
(7)法治是一種信仰擴展閱讀
宗教信仰是信仰中的一種,指信奉某種特定宗教的人群對其所信仰的神聖對象(包括特定的教理教義等),由崇拜認同而產生的堅定不移的信念及全身心的皈依。
這種思想信念和全身心的皈依表現和貫穿於特定的宗教儀式和宗教活動中,並用來指導和規范自己在世俗社會中的行為,屬於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和文化現象。
宗教信仰可以看作是全人類所具有的普遍文化特徵,具有神秘神話色彩,它是人類精神的階段性體現。信仰是人類的一種本能天賦的主觀反應,它是人類對於宇宙天地命運歷史的整體超越性的意識,它是人類對人自身存在與客觀世界關系的某種反應,它是一種形而上學的意識形態。
「宗教的本質既不是思維也不是行動,而是知覺和情感。它希望直觀宇宙,專心聆聽宇宙自身的顯示和活動,渴望孩子般得的被動性被宇宙的直接影響所抓住所充實。」從字面上來看它的本質,就是人類對自己心中王國宗主的嚮往與精神皈依所在。所以,我們也就不難理解宗教情感論的首創者施萊而馬赫這樣解釋宗教的本質意義。
㈧ 讓法治成為一種信仰宣講的新聞稿
依法治國,是堅持和來發展中國特色社會源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事關我們黨執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定性階段,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國際形勢復雜多變,我們黨面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國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黨要更好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更好維護和運用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更好統籌社會力量、平衡社會利益、調節社會關系、規范社會行為,使我國社會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實現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實現我國和平發展的戰略目標,必須更好發揮法治的引領和規范作用
㈨ 道德與法律的聯系與區別
道德與法律的聯系:法律、道德都是行為規范,都是為規范人們的行為而規定的行動准則。
1、法律需要道德的奠基和撐持
道德的產生先於法律,古今中外的法律體系和法律制度無不是以特定民族和國家的倫理道德為基石,並力求與道德相適應,相協調的。一個真正的法律制度必然蘊涵著道德精神。法律的實施不僅靠國家強制力的保證而且要靠群眾在輿論上的支持。
2、道德的實施需要法律的強制保障
人們道德自律的增強不僅要靠教育,而且要靠法治。為道德立法有利於促使人們逐漸形成道德自律。
道德與法律的區別:
1、產生和形成的方式不同
法律是由國家制定和認可的。
道德是靠傳統習慣、社會輿論通俗約成的,是在社會生活中自然形成的。
2、實施的范圍不同
法律是對全社會成員的普遍要求,法律不僅僅是屬於道德的事情,當然有些事情是道德范疇,也是法律范疇。
道德不是對全社會成員的普遍要求,因為有一些道德是特定成員提出的,如職業道德。
3、保證實施的方式不同
法律是依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國家的統治工具。
道德則是非強制的,它完全依靠傳統習慣、社會輿論和人們的內心信念來維系。
4、處罰的方式不同
違反法律必須受到法律的強制制裁。
違反道德將受到社會輿論和人的內心良知的譴責。
5、法律和道德的調整范圍不完全相同
法律是具備一定權威性,是要求每個人都遵守的,如果制定過於嚴格的話,那麼人們容易造成違法,並且也不現實。
道德的調整范圍幾乎涉及人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在生活上,有些東西無法確定一個統一的、可操作的模式。
㈩ 什麼是信訪辦
什麼是信訪辦?信訪是什麼意思?
共7個回答
金果6333
TA獲得超過86.9萬個贊
聊聊關注成為第8471位粉絲
信訪,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組織採用書信、電子郵件、傳真、電話、走訪等形式,向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依法由有關行政機關處理的活動。
(10)法治是一種信仰擴展閱讀:
信訪方式:
1、辦轉信
國務院1996年《信訪條例》規定了辦理信訪的總的原則是「分級負責、歸口辦理,誰主管、誰負責」。2005年新《信訪條例》又強調「屬地管理、分級負責」。
其中分級負責、屬地或歸口辦理就產生了一個信訪機關是以辦信為主還是以轉信為主的問題。 國家信訪局局長周占順2003年指出,群眾信訪問題。
「80%以上是基層應該解決也可以解決的問題」。所以,「分級負責」意味著,除基層之外,上級信訪部門的主要工作就是向下轉信而不是辦信。
2、走訪
新《信訪條例》列舉了信訪的形式為「書信、電子郵件、傳真、電話、走訪」,並處處透出不鼓勵「走訪」,而鼓勵書信、電話、傳真、電子郵件等狹義「信訪」的信息。
特點:
1、主體的多方性,包括:被信訪人、信訪受理人、信訪人。
2、內容的復雜性,信訪內容涉及面寬,除信訪人反映的土地、腐敗、城建、勞動人事、民政、政法等問題外。
凡是生活中發生的涉及政治權力運行和政府職能行使的問題都可以信訪。由於信訪內容涉及多方利益和廣泛的社會關系,從而形成了信訪制度內容的復雜性。
3、形式的靈活性,除了傳統的書信和走訪形式以外,信訪的基本形式也在不斷增多,電子郵件、傳真、電話等都可以作為信訪的形式。
隨著互聯網技術和政府辦公網信息化建設,信訪的渠道在不斷增多,通過部門領導公布的微博、QQ等信息化手段來反映問題,可以做到信訪足不出戶。
4、運行的程序性,信訪制度運行的程序是指信訪的方式、步驟、路徑。程序性是指這些方式、步驟、路徑由有關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所規定,具有相對確定性,而不能是一種無序的狀態。
信訪案件的受理、轉辦審批、回復期限、督辦審查、答復上訪人的方式方法等均有相應的規定,各信訪部門之間的職責劃分、案件的終結也有相應的規定。
信訪講求程序性就是要以最小的運行成本換取最大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