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小學生道德與法治教育

小學生道德與法治教育

發布時間: 2022-05-05 19:05:39

① 怎樣上好一堂小學道德法治

1、新課導入生活化
導入新課的目的就是為了消除學生課前緊張、恐懼的學習心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做好准備。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最好的方法就是從學生感興趣的、為他們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使新課導入生活化。
2、課堂教學組織形式生活化
教學實踐表明: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依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個性差異特徵採用生活化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不但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深受學生的喜愛,而且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整堂課師生始終是在一種民主、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中進行的,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3、教學情境設置生活化
創設教學情境是模擬生活,使課堂教學更加接近現實生活,使學生身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加強感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激發思維。
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 境,教師應注意:創設情境所選用的材料必須是與課堂教學內容有著內在聯系的、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真實的、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巧用教材內容設置情境,設置出人性化的教育氛圍,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學生,達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4、教學活動生活化
教育教學中流行這樣一句話:我聽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了。我做了,我懂了!這句話很明白地告訴我們:作為思想品德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應充分考慮學生,不能讓學生成為聽眾,應組織他們多看、多做,多參與合適的活動,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使思想品德教學過程成為學生反復親歷體驗的過程。

② 2019最新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標准(教育部部編版)

2019 年最新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標准(人教版)小學低年級階段是兒童從幼兒生活向小學生活過渡並逐步適應學校生活的重要時期,也是兒童品德和行為習慣、生話態度、認知能力發展的重要時期。

品德與生話課程根據社會與時代發展的需要和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而設置,旨在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更好地適應學校生活,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在充滿探究與創造樂趣的童年生活中,為學會生活、學會做人打下基礎。

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質的核心。在當今世界,民族素質和創新能力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國際競爭的加劇推動著基礎教育課程向著更加重視公民道德教育,更加重視創新意識培養的方向發展。

在我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歷史重任,要求基礎教育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質和勇於探究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一、課程性質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一門以小學低年級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具有良好品德與行為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

本課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徵。

(一)生活性

本課程視兒童的生活為寶貴的課程資源.課程學習本身是兒童生活的組成部分,是兒童在教師指導下真實體驗生活、主動參與生活、創造生活的過程。

本課程遵循兒童生活的邏輯,以兒童生活中的需要和問題為出發點;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為課程的基本追求。

(二)活動性

本課程超越單一的書本知識的傳遞和接受,以活動為教和學的基本形式。課程的呈現形態主要是兒童直接參與的各種主題活動、游戲或其他實踐活動;課程目標主要通過兒童在教師指導下的活動過程中的體驗、感悟和主動建構來實現。

(三)綜合性

本課程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具有綜合性.課程設計體現兒童與自然、兒童與社會、兒童與自我的內在整合;課程內容體現品德教育和生活教育有機融合;教學活動體現兒童的生活體驗與道德體驗,知識學習。

與社會參與、問題探究等彼此滲透、相互促進,實現生活、教學、發展的三位一體。

(四)開放性

本課程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教學目標隨著兒童生活及活動過程的變化和需要不斷調整;教學內容從教科書擴展到兒童生活的各個方面;課堂從教室擴展到家庭、社區以及兒童的其他生活空間;教學時間在與學校其他活動或學科的配合和聯結中靈活而彈性地延展;課程評價。

走向開放、多元,全面關注兒童豐富多彩的體驗和個性化的創意與表現。

二、課程基本理念

(一)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會關心、積極探究是課程的核心。

品德與生活教育應當引導兒童在體驗自身生活和參與社會生活的過程中,學會熱愛生活、創造生活;在服務自我、他人和集體的行動中,學會關心、學習做人;在與自然以及周圍環境的互動中,主動探究,發展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二)珍視童年生活的價值.尊重兒童的權利

童年是一個蘊藏著巨大發展潛力的生命階段.童年生活具有不同於。

成人生活的需要和特點,它本身蘊藏著豐富的發展內涵與價值。

學校生活是童年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參與並享受愉快、自信、有尊嚴的學校。

生活是每個兒童的權利。

(三)道德存在於兒童的生活中,德育離不開兒童的生活

道德寓於兒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兒童品德的形成源於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感悟與行動。只有源於兒童實際生活和真實道德沖突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實的而非虛假的道

德認知和道德行為。良好品德的培養必須在兒童的生活中進行。

(四)讓教與學檀根於兒童的生活

兒童的知識是通過其在生活愛活動中的直接體驗、思考、積累而逐步建構起來的;兒童的發展是其懷著對生活的熱愛,通過參與豐富多彩的生活實踐,與外部環境積極互動而逐步實現的。課程必須植根於兒童的生活才會對兒童有意義,教學必須與兒童的生活世界相聯系才能真正促進兒童的成長。

③ 如何對小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事實告訴我們在培養教育學生的時候,一定不能忘了對他們進行必要的說服教育,向他們進行全面系統的道德規范教育。 學生由於社會經驗不足,認識水平不高,看問題容易出現片面性,甚至偏激,致使出現一些缺點和錯誤,但一般都屬於思想認識問題。運用說理教育方式方法,以理服人,啟發自覺,調動內在積極因素,引導他們不斷進步。忽視必要的說服教育,單純抓行為訓練有很大弊病,它會使學生的行為成為盲目的行為,甚至可能培養出外表溫文爾雅而內心並不健康的偽君子、兩面派。 當然運用說理教育方法時切忌挖苦、諷刺,要以理服人,不是以勢壓人,教師態度要溫和,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交流,不要板著面孔訓人。讓學生覺得你既是嚴師,又是摯友。這樣你的態度才能被學生心悅誠服。切忌空話、大話,他們需要坦率的、真誠的充滿感情的教育。力爭做到「情是深,心是暖,語言是生動」。切忌盲目性,教育固然具有「遇物而悔」的特點,但每次說理教育要說得有水平,有新意,說到學生的心坎上,這樣才能事半功倍,應事先「備課」。 (二)運用榜樣示範教育方法 榜樣示範教育是以教師和其他典範、典型人物的優秀品質去影響孩子的思想、感情和行為的教育方法。中學生的思維方式是以形象思維為主,特別是初中生,抽象思維還沒有發展起來,而形象思維發展很快,因此越具體越形象的事物越容易接受。加之榜樣是活的教科書,形象、生動、具體對學生具有更大的說服力、更強的感染力,促使學生經常對照自己,檢查自己,引起自愧和內疚。運用榜樣示範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分析,分辨哪些是真、善、美,哪些是假、惡、丑。例如對於當今社會的非主流文化,90後的學生喜歡模仿,出現各種怪異的打扮和穿著,教師要善於運用榜樣的力量幫助學生認識什麼是青春美,什麼是學生的裝束,提高學生的鑒別能力、分辯能力和抵制能力。 (三)運用規范制約教育方法 「制約法」就是用紀律規范制度等約束學生,使其按正確的要求去做,並逐步形成良好道德品質的方法。「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圓」,教師應定出嚴格的制度約束學生。人都有一定的惰性,不要說學生就是大人也需要紀律制約,沒有制度,學生想怎樣就怎樣,就很難成才。學校班級應該根據社會的需要,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思想行為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制度。如:**常行為規范、學生守則、值**生守則等各項制度。有了制度還要認真貫徹執行,教師要用制度嚴格要求學生「一以貫之」,經常提醒學生按制度去做,事前用制度提醒孩子,事後用制度進行總結對照,使制度真正成為約束孩子行為的「法律」。

④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如何促進學生成長

我們應該以學生為主體,以活動為載體,認真組織和開展校園活動。比如每周的升旗儀式、班隊會、晨會等,學校組織每月的法制知識講座,還可以開展演講、知識競賽等活動,做到形式新穎,內容充實。鼓勵學生觀看電視中《道德觀察》《法治在線》等法制節目,並對學生產生的焦點問題進行討論,隨時組織活動進行學習。班會活動是對學生思想教育最有效的途徑。要針對班級學生的情況,老師及時發現學生的思想動態,在不同的成長時期召開不同的班會,對學生進行適時的思想教育。堅持每周准時開設,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熱愛勞動、感恩教育、遵紀守法、努力學習、實現理想等多方面的教育,使學生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中陶冶情操,思想得以升華,得到全面發展。
作為一名新時期的道德與法制課的教師,我們要轉變教學理念,讓學生有效學習,從學生出發,優化教學方法;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我們一定要用實際行動把道德與法制相結合落到實處,讓我的學生能健康、快樂的成長,成為有理想、有道德、守法制的社會新一代接班人。

⑤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是什麼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標准如下。

一、課程內容說明

本課程內容為基本標准。在開展活動和縮寫教材時,在全面、准確地把握本課程標準的前提下,根據各地區、學校和兒童的實際可以有所調整。

課程內容中四個方面的內容雖然各有側重,但它們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貫通、整體呈現的。在健康、們割裂開來。安全的前提下,兒童的生活既要充滿樂趣與色彩,也應當富有責任與創造。

二、深刻理解本課程的性質、特徵和基本理念。

本標准中關於課程性質、特徵和基本理念的部分,集中體現了本課程的指導思想和核心價值,是課程的靈魂所在。在中深刻地理解課程的本質,是實施課程的根本,也是保證課程質量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條件。

三、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課程的目標是本課程的宗旨和價值導向。目標的四個方面是一個有機結合的統一體。在過程中應全面地把握目標,始終把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作為的出發點和歸宿。改變追求表面的學業成果,忽視兒童的精神成長,忽視深層的志度、觀念、思維方式、情緒情感發展的傾向。

改變偏重道德說教、偏重形式,忽視兒童的真實體驗與良好行為習慣形成的傾向;改變偏重知識灌輸或技能訓練,忽視兒童的好奇心與實踐能力,特別是創造能力發展的傾向,確保課程目標的全面實現。

四、正確認識教師的角色和作用。

在本課程中,教師是兒童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導者。在中,教師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者,不是教教科書的人,而是努力為兒童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的支持者;與兒童共同進行活動的合作者;在參與兒童活動的過程中,引導活動向正確方向發展,帶領兒童向著課程目標前進的指導者。

在本課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通過寓教育於活動之中來實現。兒童在教師的支持和引導下,通過親歷活動去達到教育目標。

五、把了解兒童作為的基礎。

鑒於本課程的性質和特點,必須以深人地了解兒童為基礎。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在了解兒童的實際生活和發展狀況,掌握每個兒童的特點和各不相同的需要,了解其所在的家庭和社區的狀況等基礎上進行。

六、以活動為數與學的基本形式。

通過引導兒童主動參與各類活動來進行,是本課程的一大特點。在本課程中,兒童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是通過活動主動地進行建構,而不是依賴教師的直接傳授。

應引導兒童通過觀察、調查、討論、參觀、訪問、製作、種植、飼養、交流等多種方式進行,與環境互動、與同伴合作,來獲得對自然與社會的親身體驗和感受,獲得豐富的知識或經驗,獲得創造性和實踐能力的發展。

⑥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如何講透學生關心的問題

於情於理的生動講解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問題分析及建議,道德與法治教學已經成為小學階段教育的重點內容之一,關繫到學生道德品質的提升,能帶領學生認識到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和現象。
對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所需要關注的問題進行進一步的研究,結合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要求保證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⑦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專業和小學科學教育哪個好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專業和小學科學教育這是兩種不同的專業,它們研究的側重點不同。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重在培養孩子的良好的道德品質,而小學科學教育重在培養孩子的科學素養,各有千秋,關鍵在於個人的喜好。

⑧ 小學生學習小學道德與法治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是什麼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1-03

⑨ 小學道法是什麼課程

小學道法課就是《道德與法治》課。《道德與法治》課發揮法治教育的課堂主渠道作用,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將法治教育與道德教育相結合。

《道德與法治》課有利於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有利於提高學校德育工作的針對性,促進校園安全,有利於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思品教學的實效性,從而使青少年理解法治的道德底蘊,尊崇公序良俗,牢固樹立規則意識,平等意識,誠信觀念和契約精神。

本套教科書將小學六年級上冊和初中八年級下冊專門設置為法治教育專冊,集中講授憲法,強化系統性。小學涉及30部法律法規,中學涉及50部法律法規,6部條例司法解釋。

名稱由來

2016年,教育部辦公廳發布了《關於2016年中小學教學用書有關事項的通知》。《通知》明確,從2016年9月1日起,將義務教育小學和初中起始年級「品德與生活」「思想品德」「品德與社會」等教材名稱統一更改為《道德與法治》。

主要內容

《道德與法治》共18冊,其中小學12冊,教材內容依據與兒童生活的緊密程度,由近及遠地安排了六大生活領域,同一生活領域內,按照學習難度的不同,採用螺旋上升的編排方式;初中6冊,圍繞個人、家庭、學校、社會、國家、世界展開編排。

⑩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是什麼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是,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質的核心。在當今世界,民族素質和創新能力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國際競爭的加劇推動著基礎教育課程向著更加重視公民道德教育,更加重視創新意識培養的方向發展。

課程基本理念

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會關心、積極探究是課程的核心。品德與生活教育應當引導兒童在體驗自身生活和參與社會生活的過程中,學會熱愛生活、創造生活。在服務自我、他人和集體的行動中,學會關心、做人。在與自然以及周圍環境的互動中,主動探究,發展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珍視童年生活的價值,尊重兒童的權利。童年是一個蘊藏著巨大發展潛力的生命階段,童年生活具有不同於成人生活的需要和特點,它本身蘊藏著豐富的發展內涵與價值。學校生活是童年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參與並享受愉快、自信、有尊嚴的學校生活是每個兒童的權利。

道德存在於兒童的生活中,德育離不開兒童的生活。道德寓於兒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兒童品德的形成源於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感悟與行動。只有源於兒童實際生活和真實道德沖突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實的而非虛假的道德認知和道德行為。良好品德的培養必須在兒童的生活中進行。

熱點內容
巴中文明行為促進條例 發布:2025-01-11 16:56:01 瀏覽:566
宰殺家禽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11 16:24:48 瀏覽:237
在我國會計法規 發布:2025-01-11 16:23:10 瀏覽:556
袁世凱立法稱帝 發布:2025-01-11 15:26:46 瀏覽:733
大同肖律師 發布:2025-01-11 15:25:57 瀏覽:13
兒童虛擬游戲法規 發布:2025-01-11 15:23:05 瀏覽:111
車鎖有問題廠家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1 15:17:47 瀏覽:577
2017勞動法主動辭職 發布:2025-01-11 15:15:24 瀏覽:403
法律公司開業典禮新聞稿 發布:2025-01-11 14:24:52 瀏覽:494
中華全民共和國合同法 發布:2025-01-11 14:20:17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