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約束失范
① 簡答道德失范行為的類型有哪些
一) 「道德失范」在工具書中的解釋
1、指在社會生活中,作為存在意義、生活規范的道德價值及其倫理原則體系或者缺失、或者缺少有效性,不能對社會生活和人們的個人生活發揮正常的調節和引導作用,從而表現為社會生活和個人生活的失控、失序和混亂。道德失范表徵出社會精神層面的某種危機和劇烈沖突,它常常是社會急劇變革或轉型時期的產物。
(二) 「道德失范」在學術文獻中的解釋
1、所謂「道德失范」是指舊有的道德觀念和行為規范被普遍否定,逐漸失去對社會成員的約束力,而新的道德觀念和行為規范尚未形成,不具有對社會成員的有效約束力,使得社會成員的行為處在一種規范真空的社會狀態中。
2、所謂道德失范,就是指在道德領域的一些准則或規范,已經不能夠通過社會的輿論壓力或人們的內心確信來有效地調整和控制人們行為。
3、所謂道德失范,是指在社會生活中,道德規范約束力的失去或弱化,表現為相當一部分具有道德責任能力的社會成員,在社會活動中不遵守本該遵守的道德准則,丟失了最起碼的道德良心的行為現象。
4、所謂道德失范,是指社會缺乏一個統一明確的道德規范體系,個人行為喪失是非善惡標准,由不同道德觀、價值觀相互沖突所造成的道德混亂和無序現象。
5、道德失范是指在社會生活中,作為存在意義、生活規范的道德價值及其規范要求或者缺失,或者缺少有效性,不能對社會生活發揮正常的調節作用,從而表現為社會行為的混亂。
② 如何對學生的失范行為進行教育控制
國內對學生行為失范的理論研究始於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隨著社會開放和經濟發展,我國社會步入轉型期,教育改革也步入快速發展期,這些引起教育、法學、社會學、心理學等領域研究者的關注,關於學生失范行為的研究也逐步增多。研究結果表明當前學生的失范行為無論從行為類型、涉及領域,還是失范行為的數量、危害性而言,都呈現惡化趨勢。當前研究多集中在現實情境,缺乏系統性和全面性,缺少交叉學科的應用實效性。
一、學生失范行為常見類型及其消極心理反應
1.學生失范行為常見類型
(1)學習失范行為
當前社會轉型期的大環境下,部分學生的生活觀念較原來的學生發生了很大變化,隨之出現違背正常教育與學習規律的失范行為。如考試作弊行為增多,部分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沉溺於將來掙大錢、干大事的不現實的想法中,平時曠課頻繁,考試時依靠作弊過關應付,期待及格就行,有的學生僅僅把目標放在畢業後靠父母掏錢上大學、拿文憑上。也有部分學生抱著「反正學習不好,沒有希望」的想法,每天放縱和放鬆自己,無所事事,在對學習的煩悶和無聊中混日子。此類失范行為消磨了學生的朝氣和鬥志,導致部分學生成為混日子一族,經常下決心、經常做計劃,最後都變成了後悔和嘆息。
(2)生活方式領域的失范行為
除了學習,生活方式的失范也出現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個別學生因早戀或對異性的好感、好奇出現過早的性行為,甚至造成初中女生十五六歲懷孕的嚴重後果,這一失范行為嚴重影響了當事人的學習和生活,尤其給女生造成生理和精神的雙重傷害,也影響了校風、班風。早戀的失范行為往往成為女生受傷害的開始,也影響了當事人與其他同學的正常人際交往,給個人的身心成長造成非常大的消極影響。
(3)道德領域的失范行為
道德失范在學生中突出表現為公德意識的缺乏和自私自利的膨脹。正如有學者所言,道德失范是一種社會現象,是行為主體因為心靈中的意義系統危機而表現在行為層面的越軌現象。當前部分學生重物質享受,缺乏精神追求,致使自身人生目標低俗化,出現享樂至上、拜金主義、拼家長官位、拼家長身價等現象,在物質享受、吃喝穿著方面浮華攀比,甚至有的學生出入成人娛樂場所虛度年華。在班級里,有的學生為了爭班干、團干,不惜通過請客、送禮物而達到拉選票、買選票的目的,這些雖是學生中的少數群體,但其負面影響極大,極易導致其他學生的模仿與學習,嚴重影響學校教育效果。此外,公德意識的淡漠也是當前學生群體較之以前學生的明顯變化。責任感和正義感的缺失、守信用程度的降低都是其明顯表現。
(4)網路失范行為
學生網路失范行為是指學生在使用網路的過程中出現的網路成癮行為,以及違反道德、違反公德或違法犯罪的非理性行為。我國的學生網路犯罪始於電子郵件詐騙案(1994年),此後,相繼出現了學生通過網路進行盜竊、詐騙的違法犯罪行為。如利用侵入手段在網上盜竊、販賣賬號而牟利,致使某公司經濟利益受損的學生盧某(2001年)。除了網路犯罪行為,當前學生常見的數量最多的網路失范行為內容還涉及考試成績的篡改,學術論文、文章的抄襲,色情聊天、色情網站的瀏覽,盜版軟體的大量翻用,沉溺網路游戲等。隨著網路技術的日益發展,學生網路失范行為對人們的生活有著更為深刻的影響,對其防範也應該是學校學生管理工作的一項長期而復雜的任務。
2.學生失范行為的消極心理反應
(1)消極自我認知
認知是指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和整體屬性以及屬性間關系的反映,同時還包括個體對客觀事物及人的意義和作用的認識等心理活動。而學生的消極認知是指學生在生活過程中對個體自身、對周圍條件和環境、對人和事物的認識感受及評價。當學生出現失范行為時其內心明白自己辜負了家長、老師和學校對自己的角色期待而易產生自卑、自傲、自負等不合理的心理表現,導致個體內心產生過低的自我評價,在學業過程中缺乏主見。某些學生因心理承受力不夠而使自己處於心理危機狀態下,導致感知覺功能受損,逐漸產生心理問題。
(2)消極情緒反應
情緒是伴隨著人的認知而產生的一種主觀體驗,是個體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主觀需要而產生的傾向性態度和體驗。出現心理危機、失范行為的學生,其情緒反應一般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其一是焦慮。學習生活中,多數學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特別是學習成績不理想、感覺自身條件不夠優秀的學生表現更為明顯。在學業過程中易出現緊張、煩躁、休息質量不高、食慾不佳等症狀。其二是抑鬱。學生因自身氣質和性格特點以及外在的學業、交往不順利等因素,會出現抑鬱症狀,嚴重者還發展為抑鬱症。出現抑鬱的學生表現為思考能力降低,思維狹窄,常內疚、自責。這些學生會感覺到學業無望,進而無所事事,悲觀失望,嚴重者可出現自殺或者攻擊他人、攻擊社會的結果。其三是易激惹。易激惹是個體的一種反應過度狀態,表現為煩惱、急躁或憤怒,屬於情感異常的症狀表現。出現失范行為的學生很容易產生一些劇烈的情感反應,即使遇到輕微的刺激或不愉快的情況也會發生。如極易生氣、激動、憤怒甚至大發雷霆,與周圍的人爭執不已等。所以失范行為和情緒反應又是相互影響、互為因果的。
(3)消極心理應對
消極行為表現是指學生為消解或減輕學業過程中的消極感受自然出現或主動採取的一些防禦方法及手段,是學生自身失范行為的一方面。包括:一是逆反。一些學生因自身需要不能滿足或因較多的挫折感而產生逆反心理,同時因缺乏良好的個性修養以及群體性消極心理的影響,很容易產生問題行為,諸如逃課、損壞公物、對抗老師、遷怒和報復學校等。二是逃避。有些學生在學業過程中因害怕給周圍同學、朋友、家長留下不好的印象而過分謹小慎微,以致出現懦弱、退縮。這樣的學生對自己沒有信心,缺乏應對挫折的心理准備,不敢面對現實。三是攻擊。因學業過程的不順利,個別出現抑鬱或其他心理問題的學生出現攻擊行為,如自傷或攻擊他人、社會等。二、學生失范行為的教育策略
1.個體層面的學生失范行為教育
(1)家庭教育
家庭環境的支持和教育明顯影響了個體的性格形成、處事方式和行為選擇,不同家庭環境的學生在學習、交往等方面存在明顯差異,家庭作為個體的堅強後盾,要在個人成長方面提供充分的精神支持和心理幫助。當前家庭教育功能非常弱,尤其是來自農村、城市貧困家庭的學生,其家庭往往是父母在外地打工掙錢,物質生活的滿足與否是其更為關心的問題,子女的精神成長及心理感受成為被忽略的內容。這些致使部分學生和家庭的親密度降低,來自其家庭的成長教育比較少。針對這一現狀要從源頭上解決問題就要依託當地經濟發展,促進農村勞動力就地轉化,有效減少留守兒童數量,促進父母對子女的教育和管理。
(2)學校教育
當前學校在學生個體方面的成長教育基本是事後教育狀態,即針對學生個體的教育基本空白,常態的個體教育往往是本人做出了違反校規、校紀的事情,或者遇上了其他非正常的事情,被班主任、管理老師約去單獨談話。針對學生失范行為除了要強化對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教育,通過主題班會、幫扶小組等傳統形式強化班級紀律和校規、校紀。還要利用新的教育媒介,通過教室網路、多媒體視頻等學生喜歡的形式讓學生觀摩有教育意義的影片、紀錄片等提升學生素質,讓學生從真實案例、同齡人事件中汲取教訓,學習經驗。讓學生從認知、審美的角度欣賞和喜歡高雅的作品,摒棄低俗趣味的內容。做好班主任的培養和管理工作,提高班主任待遇,切實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積極性和熱情,為其做好育人工作奠定基礎,變失范行為的事後教育為提前預防。
(3)心理教育
學校另一個針對學生個體的教育途徑是心理咨詢中的個體咨詢,但是這個途徑的局限性也是顯而易見的,雖然個體心理咨詢屬於事前教育,但它的前提是學生本人自願前往咨詢,且自身意識到有進行心理咨詢的內在需要。因為心理咨詢有其自身的專業特點和工作特點,尤其是強調咨詢的自願性和保密性,這就使心理咨詢師在個體咨詢工作中處於開展工作的被動狀態,即使意識到來訪的學生還有未解決的心理問題,咨詢師也多是等待或者無為,而不能像普通教師或者管理者、班主任一樣主動找來訪學生處理事情。也正因如此,學校心理咨詢師往往成為學生傾訴秘密的安全對象,但往往不能短期內解決問題,而遺留問題有可能成為學生失范行為的來源。所以要加強學校群體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工作,通過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增強心理健康意識而維護學生心理健康,有效預防和減少失范行為。
2.群體層面的學生失范行為教育
(1)課堂教育
學校對學生進行「做人」的教育主要是通過課堂潛移默化和德育的途徑來實現。貫穿其中的是學生價值觀和道德觀的教育和引導。道德是調整社會中人與人之間、個體與社會之間相互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是依靠社會輿論、社會公眾的信念和社會傳統發揮教育作用的精神力量,是主流社會成員遵守和評價,判斷是非、善惡、美醜的標准,道德約束和評價著個體的行為,並成為個體評價他人的內化標准。這些要貫穿學校課堂教育的始終,通過教師的教育和引導,身體力行地給學生進行示範達到道德規范和習慣傳承的目的。具體來說,當前的學生教育要通過所設置課程教育和引導學生明確以下內容:為社會服務的人生目的,為強國富民而自覺努力學習,克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實用主義」等社會思潮的消極影響,避免「自我設計、自我奮斗、自我實現」的人生誤區,克服狹隘的個人價值觀,從學生思想深處預防、抑制和抵制違法犯罪動機的產生,從而預防違紀、違法、犯罪行為的產生,預防學生失范行為。
(2)學校思想素質教育
學校教育不僅應包括各科知識內容的學習,還應包括對教育學、心理學等知識內容的實踐與應用,包括對學生進行個體認知、記憶、思維、情感、意志、問題解決等方面的心智鍛煉和情商培養。通過對學生的日常課堂和行為規范的教育,引導學生關注自我、關注社會、關注世界,不僅實現自身發展的學習和生活目標,而且要進行理想教育,培養學生胸懷遠大理想,為社會、為人類的未來而思考。學生只有積極主動拓展視野,放眼世界,把促進自身發展融入到社會大環境之中,形成個體和社會大環境的良性互動,才能成長為具有開闊胸襟的有志青年,才能真正實現思想成長和人格升華,從而增強自身的免疫力,有效避免出現失范行為。
(3)校園文化影響
學生失范行為產生的原因來源於外因和內因兩個方面,對學生失范行為的防範和教育工作也要從學生個體自身和所處環境兩個方面進行,要通過他律與自律來干預學生個體的失范行為。進行他律,要通過強化校規、校紀的作用,對學生失范行為進行外在約束。自律則是指通過校園文化熏陶和教育、引導,幫助學生提高自身免疫力。從外在環境看,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有利於學生健康成長的校園文化氛圍,有益於吸引學生注意力,陶冶學生情操,優化育人環境。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生活可以幫助學生消除孤獨感、失落感,幫助減少其煩躁、空虛、逆反、嫉妒等不良心理。豐富的課外活動和班集體活動可以幫助學生消除心理和情緒上的干擾,促進人際交往,提升交際能力,協調人際關系。
③ 醫德醫風失范的原因
當前我國醫務人員道德失范的原因分析
(一)醫療法制法規建設滯後。在法律供給不足的情況下,極少數道德自律能力不強的醫務人員存在僥幸心理,認為法律有隙可鑽,進而形成"波紋"效應,導致醫療腐敗現象屢禁不止。
(二)國家補償機制尚不健全;大多數醫務人員待遇偏低。政府經費拔付嚴重不足,醫務人員待遇渴望改善,病人的醫療費用又要盡可能降低,導致公立醫療單位財政幾成"無米之炊"。出現了少數醫務人員從自身利益出發,亂收費、重復檢查、收受甚至索要"紅包"、"回扣"及開大處萬、開單提成等問題。
(三)道德評價尺度出現多重標准,醫務人員價值取向偏頗。我國正處在改革開放的社會轉型時期,少數醫務人員以所屬醫院的經濟利益作為道德評價標准,沒有認識到我國醫療服務事業的公益性,忽略了人道主義精神,以至發生道德失范。
(四)市場經濟負面效應的影響。少數醫務人員將市場經濟原則完全引入到衛生事業領域,導致醫療職業活動違背人文精神和為人民服務的衛生工作宗旨,把醫療活動視為謀取私利的手段。
(五)醫療服務價格與價值背離,只有少數大城市、大牌醫院出現的"看病難、看病貴"成了社會矛
盾的焦點之一。醫院成了這種矛盾的主要承受者是不公平的。直接造成了"醫患"矛盾突出、醫務人員
思想壓力增大,感情上"不服氣"這是其一。其二是社會上強調人權的至高無上,忽視了生命的重要性,醫療服務的價值嚴重淡化,導致了"搞導彈不如賣雞蛋"的怪現象。
(六)醫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力度滑坡。對恪盡職守、高度負責的正面典型褒揚不夠,對醫療腐敗現象缺乏懲處力度,末形成有利於責任意識培育和強化的環境和氛圍。
(七)社會辦醫監管不力,從業人員魚龍混,"專科"、"名醫"滿天飛,利慾熏心,謀利不擇手段,很大程度上嚴重影響了整體醫療工作的良好形象。這是一個不容忽視、極待解決的問題。
三、如何加強醫務人員職業道德建設
(一)加強醫務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和培訓: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將社會主義道德規范和觀念灌輸給醫
務人員,使其樹立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切以病人為中心"的醫德風范,並使他們對這種醫德逐漸從認知走向認同,最後內化為意識,轉化為自覺踐行的醫療活動道德行為。
1,加強醫務人員道德建設,必須增強為人民服務的意識.我國衛生事業為具有一定福利性的社會公益事業。公立醫療機構的醫務人員直接踐行政府的這一福利政策,其醫德如何關繫到國家這一福利政策和實現,關繫到社會公平和正義的實現。此外,衛生工作還直接關繫到社會穩定及對人權的尊重等一系列重要問題,故必須對醫務人員進行道德規范教育,使醫德轉化為醫務人員的個人內在品質,從而能在診療活動中真正體現出為人民服務的意識。
2、加強醫德建設,必須增強醫務人員的責任意識。近幾年來,隨著人們自我保護意識的增強和醫療活動透明度的增加,醫療糾紛有逐年增加之勢,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醫務人員的醫德水平不高,部分醫務人員對患者不負責任。可見,只有增加醫德建設,增強醫務人員的責任意識,促使每一個醫務人員認識到自已所從事行業的特殊、崇高和神聖,才能真正做到「以病人為中心」,從而為患者提供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
3、努力塑造醫務人員的道德人格是由醫德認識、醫德情感、醫德意志、醫德信念和醫德習慣這五種要素構成的,具體應從以下幾方面去努力:(1)在道德認識上,要使醫務人員對醫德有一個較深刻的理解和清醒的認識:(2)在道德情感方面,要增強醫務人員「以病人為中心」的道德情感,使之形成對國家負責、對人民健康負責的高度責任心和廉潔行醫的「醫務人員道德良心」,這種道德情感的形成是醫務人員廉潔行醫的內在動力;(3)在道德意志方面,要培養、鍛煉醫務人員堅忍不拔的精神,自覺抵制私心雜念和不正之風,在任何時候都把人民健康放在第一位;(4)在道德信念上要著重培養醫務人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道德信念;(5)在道德習慣上,要注意從日常醫療工作入手,使其行為在一定道德模式的支配下,逐漸定型化,自覺化。
(二)完善醫務人員道德規范:放眼當今世界,醫務人員道德規范化,制度化已成大勢所趨。西方的醫德醫風建設開始向法制化、規范化的方向邁進,與此相比,我國衛生部下發的有關法規和規定中,雖然對醫務人員的道德起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遠沒有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醫務人員道德法制化的建設迫在眉睫。
(三)加快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以提高醫務人員的待遇:由於我國醫療衛生體制的改革正在探索進行中,有些措施及法規難以一步到位,助長了少數醫務人員的道德越軌,助長了道德約束上的言行不一。因些,必須深化和加快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獎「廉」罰「腐」,努力提高醫務人員的待遇,使其與社會的經濟發展相適應。
(四)加強監督制約關建立相應的評價機制:醫務人員道德規范機制和道德養成機制。為進一步提高醫務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必須加強監督制約,建立相應的評價和監督機制,規范從業資格,加強醫療市場的監管,對於有損醫德醫風建設的情況,不能安之若素,更不能姑息縱容。
(五)加強社會公德建設:醫德與社會公德相互影響、相互促進,整個社會尊重社會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於醫務人員良好醫德的形成。對醫務人員給予應有的重視和尊重,加強醫務人員的道德意識和責任意識的教育,形成良好的互動,為醫德建設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公民道德實施綱要》提出了20字基本道德規范: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當前醫德醫風建設應與社會公德建設和基礎思想政治工作結合起來,從而使兩者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④ 誠析當前道德失范的原因及對策!
一、大學生網路道德行為失范的成因
網路交往的特殊性對當前大學生的思維和行為方式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這也包括道德價值觀念和道德生活方式。目前,大學生之所以在互聯網的發展中會出現道德失范的現象,主 要是基於以下的兩個原因:「自律道德」的弱化和難以形成「他律道德」。
1.「自律道德」的弱化
「自律道德」是指人們進行道德判斷和行為選擇時,主要是受自己主觀的價值標准支配,而不是外部規范的制約。其道德判斷具有主觀性,是道德發展水平趨於成熟的主要標志。由於互聯網環境的特殊性,如互聯網的不太友好及開放自由,網路和現實的分離,網路環境的「去個性化」狀態,這些都將導致大學生的主觀價值標准模糊和自主意識降低,自律道德弱化,並因此而造成網路道德失范。
2.「他律道德」難以形成
「他律道德」是指人們在進行道德判斷和行為選擇時,受到自身以外的價值標准支配和制約。對行為的判斷是根據客觀的效果,而不是主觀的動機。他律的道德標准具有客觀性。由於互聯網缺少規范和監督,大學生難以形成這種受制於外部規范的「他律道德」。
在網路社會中,由於個體「現實身份」的喪失和「平等身份」的獲得,將不再受到原有社會規范的影響,因此,網民可以自由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感受。現實社會的 「他律道德」是建立在規范和權威的基礎上的,具有一定的強制性。當個體觸及社會的規范及他人的利益時,他必須承擔相應的社會壓力和自我良心帶來的拷問,也就是必須考慮到道德成本的問題。在實施行為的過程中,他將會進行理性的道德判斷,考察行為將帶來的壓力自己能否承受,然後才決定是否實施行為,這就要求他對大多數的信息進行分析。然而在網路空間,個體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與現實社會的直接對話,責任之外的其他人很難對不道德的行為採取相應的道德措施。此時道德行為的維護也僅僅表現為行為者本身的「道德感」。在這種情況下,行為者可以隨意解釋其行為來為自己辯護。互聯網正面臨著道德評價體系的缺失,個體在互聯網的行為很少會被人評價,即使有評價,其道德約束力和現實壓力也是極其有限的。所以,「 他律道德」在網路空間就很難形成。大多數人在這種缺少評價和制約的環境中,會表現出與自己性格和現實身份不一致的行為。
綜上所述,網路「自律道德」弱化和「他律道德」難以形成最主要和關鍵的因素是網路中缺少行為的引導和監督機制,網路中的個體不需要對自己的言行負責,再加上部分大學生在現實中的自主道德意識存在問題,網路環境在此起到了一種推波助瀾的作用,因此,網路的道德建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二、大學生網路道德行為失范的對策
1.提高大學生的道德選擇能力
網路社會是一個無中心的資源共享、多元價值共存的社會,各種道德的非道德的不道德的信息充斥網路空間,建立在現實社會基礎上的傳統的道德規范由於不適應網路運行的新環境而受到嚴峻的挑戰和巨大的沖擊,使其約束力明顯下降而形同虛設。人的道德的發展有一個從無律到他律最後發展到自律的過程。在網路中他律因素已經不存在或很少存在,主體必須具有自律精神才能做出道德行為。對於學校德育而言,網路社會的影響是一個現實的客觀存在。學校德育只能對多元信息的選擇和接受環節進行調控,以形成學校德育對象本身的鑒賞、批判能力,培養青年大學生自律精神,提高網路道德素質,加強網路道德自律,自覺趨利避害。
2.培養大學生信息素養
學習者應具備的信息素養包括信息意識、信息道德、信息知識和信息能力,學生應該具有迅速有效地發現並把握對自己學習有價值的信息的意識,並把這些信息整合到自己的知識結構中來的意識。提高青年學生對網路文化信息的判斷力,是減少校園網路文化消極影響的根本措施。學校應重視網路知識培訓,提高學生使用網路的水平,提高他們利用有效信息的能力和抵禦信息污染的能力,使其在有限的時間內接收到更多、更新、更有用的信息,達到學習知識、陶冶情操 、培養美德的目的。
3.形成健全的網路人格
心理學家認為,大學生之所以上網成癮,是由於大學生自我發育不成熟,人格不健全。教師和社會心理工作者必須轉變傳統的心理教育觀念和模式,應當給學生「網民」提供 「影響」、「選擇」、「服務」和「引導」,而不是提供 「說服」、「說教」或「灌輸」,要以學生發展為本,以心理生活為中心,促進「網路人」的人格現代化。 網路心理健康教育應當立足於培養學生現代化 的、真善美和諧統一的「網路社會人格」。
4.營造環境
營造大學生綠色網路學習生活環境。要採取積極的引導對策,從思想上給予正確的教育引導,提高學生自身的免疫力,幫助他們自覺抵禦不良的信息侵襲。可以精心設計網上活動,為學生提供發揮潛能、開展創造性學習的舞台;可以用科學、健康、 積極向上的信息感染學生,提倡讀書、上網相結合的正確學習方式,使網上學習成為讀書學習的延伸和升華;也可以及時組織對當前社會熱點問題的網上討論,積極引導學生過健康有益的網上生活。 三、大學生網路道德教育的主要內容
1.引導大學生樹立網路道德意識
首先,我們要以思想政治理論課為主渠道,教育引導 大學生樹立網路意識。其次,要處理好目的與手段的關系。在網路社會中,目的和手段應當都是正當的。道德行為和不道德行為之間,總是有本質區別和原則界限的,絕不容混淆。第三,要處理好大節與小節的關系。網路社會中的「小節無關緊要」論是不對的、有害的。在這里,大學 生應記住並實施一句古訓:「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2.教育大學生講究網路禮儀
網路禮儀是網民行為文明程度的標志和尺度。一個大學生如果連 這些起碼的網德要求都做不到或不會做,很難相信他能遵循更嚴格、更高的網路道德標准。從人的直接交往,到電話交往,再到網路交往,是人類交往方式的進步和變化,與此相適應也要求大學生採用新的交往禮儀。
3.要求大學生遵守網路道德規范
虛擬的網上活動與現實社會的活動在本質上是一致的。網路人的自由在本質上是理性的,網路人必須具有道德意識,不能認為匿名、數字化式的交往就可以隨意製造信息垃圾,進行信息欺詐。面對著形形色色的網路問題,熱衷於在網上沖浪的大學生必須遵守網路道德規范,按照網路道德規范的普遍要求來約束自己的網路行為。
四、大學生網路道德教育的一般方法
1.加強理論研究,增強教育的系統性
在電子空間中,人將擺脫諸如鄰里角色、現實直觀角色等物理實在中制約人們的道德環境,而在超地域的范圍內發揮更大的社會作用。因此,必須加強網路道德理論研究,克服過分崇尚科技理性、工具理性的傾向。將注意的焦點從純粹的網路技術轉向人自身,從「技術地解決」轉向「倫理地關注」和「倫理地解釋」,力求在開發和使用網路技術的同時明確地把「以人為目的」的倫理精神注入其中,使網路化的社會生活、交往方式不致陷入「技術因素大於人的因素」的倫理困境。更進一步,可以嘗試將研究的問題劃分為具體問題、交叉問題和理論問題等層次,有系統、有秩序地分別加以考察而不致在面對大量涉及極廣的問題時無所適從。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將網路道德提升到理論和實踐相聯的高度,使網路道德教育具有完整的系統性。
2.加強規范操作,增強教育的針對性
在進行網路道德理論研究的同時,加強網路道德規范操作,可以極大增強網路道德教育的針對性。要在注重網路道德的深入人心、切合實際的同時,創造具有普遍化、標准化技術背景的監督環境。這就要求網路主體對自身的道德責任有發自內心的認同,同時也能感到外界要求自己遵循各種道德規范的無處不在的強烈壓力以及違約責任。此外,對目前許多暫時性的具體操作規范、網路協議,應努力避免規范之間的自相矛盾和規范自身形式的凌亂和內容的不合理。比較可行的做法是將這些規范、協議匯集起來加以統籌編纂,重點放在其合乎現實和可操作性上。同時注重國際化也是賦予網路道德以可操作性的一種必然趨勢。
3.加強制度建設,增強教育的實效性
高校在開展網路道德教育、倡導網路道德禮儀新風的同時,要根據大學生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網路道德約束機制,即通過利益調控機制和法律制裁手段等強制措施來促進網路道德教育工作的實施。可以制定包括《大學生網路道德規范》、《校園網文明公約》、《大學生網路違紀處理條例》等規章制度。另外,還應通過輿論來進行網路道德教育,通過輿論的力量,傳導、褒揚善舉德行,譴責、鞭撻缺德行為,從而使整個網路社會形成揚善懲惡、扶正驅邪的良好道德動力和壓力,隨時引導、激勵、敦促大學生做有道德的網民。
4.加強發展前瞻,增強教育的持續性
與生態倫理、環境倫理出於同樣的理由,網路道德也應兼顧全局,著眼長遠,注重道德主體及理論自身的可持續性。唯其如此,才能使得網路中的各種資源、尤其是信息資源的分配、使用格局逐漸趨於協調、穩定,網路所具有的信息共享的巨大優勢才能得以合理的發揮和發展。其實,網路將不僅作為即時性的工具,更作為人類社會歷時性的生活理念而存在,必將對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所以,網路道德的價值標准中還應該涵蓋融合了文化傳統、時代精神與未來理想的歷史尺度,將網路和人自身的「可持續發展」視為價值關懷的直接目標。
⑤ 道德失范對大學生廉潔修身有哪些負面影響
推薦參考大安法師講述:法布施最殊勝,歡迎贊助我們
大安法師:嚴峻的道德危機
2015/8/4 21:18:00 熱度:1047
嚴峻的道德危機
提到道德問題,已經感覺到道德滑坡的概念已經不能概述了,要用比較嚴峻一點的概念——道德危機了。這些年來,我們只要生活在中國大陸,就深刻感覺到,很多的問題都是道德的問題,而且非常嚴峻。
比如,毒奶粉的問題,地溝油的問題,社會治安惡性案件不斷提升的問題,貪污腐化的問題,全社會的這種虛假問題,已經感覺到道德的底線都難以保持,就像高山上滾下來的一塊石頭,已經沒有底線了,一直要滾到山腳下為止。
所以我們現在談的道德問題已經不是一個學術問題,乃是於我們生活在這樣的中國的環境當中,每個人都必須關注的問題。
道德的嚴峻現實,我們每個人都有一份責任。於是,改變這種道德的現狀,每個人都要思維我能從中起到什麼作用?我們自古以來維系中國倫理道德的依據,一直是輪回和因果的觀念,只是在近百年來,這兩塊基石被完全抽掉了。
於是我們現在所謂的新倫理學體系,比如我們的教科書,說什麼是道德?道德是社會規范的總和。它把道德概述於一系列規范的總和,變成了一個意識形態的東西。它不能契合到人心裏面去,它不能為人為什麼要行道德找到一個理論依據,這就是我們的問題所在。
當每一個人都沒有道德的時候,都沒有道德感的時候,這樣的人際關系多麼可怕!這樣的社會多麼恐怖!為什麼大家生活的這么不開心?有了因果的、輪回的觀念,我們才能有敬畏感。沒有這兩塊基石,我們就一點恭敬、一點畏懼感都沒有,什麼都敢幹,無所畏懼。
曾有一個大學生,開車把人家撞倒了,看到人家沒有死,再補八刀……然後竟然有個學者教授還給他辯護:他是彈鋼琴的,那個補八刀是他彈鋼琴的習慣性動作。可怕啊!
當每個人都無所畏懼的時候,那就麻煩了。因為每個人都有傷害其他人的力量。你欺負我,我沒辦法,我就找個炸彈上飛機,跟飛機同歸於盡。這個事情也出現過啊。我就放把火,我跟你同歸於盡,現在很多村莊都出現這個事情,他心裡不平衡,乾脆我們這幾家一起死吧,碰到一點不如意,他就要自殺。
但問題是,我們中國出現了很多問題的時候,大家集體沉默,這就更可怕了!
這就等於一個人的身體,可能會哪個地方感染病毒,或者五臟六腑出問題,但一旦出問題的時候,身體其他健康的細胞會緊急動員起來在這里圍堵,如果都不能動員其他好的細胞來圍堵病毒細胞的話,那身體里這個病毒細胞就所向無敵,全身潰爛,那為什麼不能圍堵?
就是我們大多數人,我們的良知麻木了,我們自己就沒有道德感了。很多老百姓罵貪官這樣那樣,但是他自己有良知嗎?他也沒有啊,一旦他當上了這個位置上,他照樣貪啊!問題在這里。
連我們的小孩,都把貪官作為人生最高理想的時候,你說這個社會已經可悲到什麼程度!這不能怪這個小孩子,小孩子的世界價值觀是我們成人給他整個灌輸過去的。問題嚴峻的擺在面前,我們不能再粉飾了,我們粉飾的時間已經太久了!把鮮花蓋在牛糞上,最後倒霉的還是我們這個民族,我們每一個公民啊。
我們現在吃飯都有危機感啊,菜不知是不是敵敵畏泡的、地溝油弄的;喝杯牛奶不知道裡面有多少的化學成分;茅台酒里也不知道百分之多少的比例是假的。我們已經到了這個程度,完全被那種非道德的東西給包圍了啊!不安全啊,連我們呼吸的空氣,都被污染了。這樣一個濁惡的情況,難道我們每個人不要反省嗎?
導致這些現象的出現,有種種原因,其中道德出現重大的危機,是一個根本原因之一。也可能正因為這樣的一種危機的意識,才使得我們現在中國人,又要回歸國學熱!
不能再這樣下去了!「人之異於禽獸幾希,君子存之,小人去之!」那種良知良能,那種自我的道德約束機制,我們多麼希望回歸啊!
所以在這個時代,我們重新回到儒家文化、大乘佛法,來重建我們的道德體系,給我們的道德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已經是非常迫切的事了。
⑥ 什麼是倫理道德的失范,這里的失范是什麼意思可以解釋清楚且么,舉個例子最好了。
范,法、法則、規則之意。失范就是失去了規則,沒有約束。
⑦ 什麼是道德失范
道德失范,是指社來會生活中基本自道德規范的缺失與不健全所導致的社會道德調節作用的弱化以及失靈,並由此產生整個社會行為層面的混亂無序。 當人們通過電子郵件相互問候,通過Oicq聊天,在網上購物、獲取新聞信息的時候,它就和我們密不可分。我們的某些社會行為被搬到了網上,大家在網上交往、學習,就形成了一個新「社會」一虛擬社區。在這個新社會中,一種新型的人際關系正在逐漸形成。網路技術作為一種工具,在為社會的發展提供便利條件的同時,也造成了某些負面、消極的影響,甚至導致了網路道德的失范。如惡意域名搶注、網路盜版、垃圾郵件、網路壟斷、網路腐敗等不道德的醜行。雖然,道德在本質上不是經濟資本,也不可能作為直接的經濟資本來使用。然而它卻從來不乏價值資源的意義,甚至也能成為一種特殊的資本發揮巨大效用。 二、網路道德失范的成因分析 網路交往的特殊性對人們的思維和行為方式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這也包括道德價值觀念和道德生活方式。目前,之所以在互聯網的發展中會出現道德失范的現象主要是基於以下的兩個原因:弱化的「自律道德」和難以形成「他律道德」。
⑧ 如何看待部分大學生道德缺失的問題
當代大學生的不良心理及行為特徵產生的原因
1.經濟豐裕形成享樂心理。特定的這一部分大學生物質條件優越,生活富裕,從小就不需要吃苦,加之許多家長望子成龍,一心只為孩子提供過於優越的生活條件,缺少精神上的關愛,從而讓孩子的物質人格過度發展。這些大學生缺少生活上和將來工作上的壓力,不懂得珍惜,不具備剛性人格,貪圖享樂。
2.家庭溺愛形成唯我心理。在特定的這些大學生家庭中,家長們總是害怕孩子吃苦,都把孩子視為掌中寶,他們自然也就成為了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而當今社會人的思想也在發生著變化,一部分人的拜金思想,對金錢和物質無限渴望與追求,也助長了這些大學生的優越感,讓他們覺得自己是至高無上的,這也在很大程度上穩固了他們的唯我心理。
3.安全無憂形成惰性心理。在特定的這一部分大學生的家庭教育中,有一部分的家長有著嚴重的焦慮症,他們總是害怕孩子受到傷害,於是把孩子保護的嚴嚴實實,將孩子捧在手心裡。對孩子的事情向來都是大包大攬、全部包辦,總是認為給孩子付出再多的東西都是應該的,對孩子無限寬容。這種無憂無慮,沒有任何事可以傷害自己的生活環境中,讓這些大學生形成了惰性的心理,並且沒有責任感。
4.道德約束形成逆反心理。這些特定大學生的父母總是讓他們生活在自己的強大的光環之中,不能讓他們自己的個性和思想得到發展。這些父母的出發點是絕對沒有錯的,絕對都是為了自己的孩子以後能有更好的發展,但是他們的這種做法往往讓孩子無法理解,無法接受,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他們的逆反心理。
三、對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建議
1.平等的貧富心理溝通教育。大學是為每個受教育者提供公平發展機會的教育機構,為每一個受教者都建立起平等的良好的教育風氣,讓同學們在一起和諧的相處。然而在現今以經濟為主導的社會,財富之手往往扮演著神通廣大的角色。要真正的在心靈上互相接納才能真正的實現貧富的平等,才能使社會和諧的發展。
2.偉大的事業奮斗史教育。這一教育環節應以榜樣示範的形式進行,學校應有針對性地向他們講述一些企業家的偉大創業史,讓他們認識到,在人類文明的發展史上,產生過無數令人崇敬的人物和震撼人心的事件。其中最為引人注目,對人類文化最有影響的要數人類歷史上各領域中最偉大的人物及由這些人物所完成的最偉大的事業,要讓當代大學生們學習這些人物對真理的矢志不移的堅持,對理想的不懈追求的精神。
3.成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成功的職業生涯規劃對這些特定大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一個人要成功,他首先必須對生活乃至人生有一個清晰的目標。而怎樣設定人生目標,如何通過努力達到目標,這就需要對自己的職業生涯做出規劃。在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要突出學生的主導地位,幫助學生科學分析自己的興趣和性格基礎,分析自己的職業優勢和職業劣勢,從而讓他們對置業生涯規劃有更深的認識。
⑨ 什麼是教師職業道德失范
而塗爾干則把「失范」說成「與道德規范不一致的社會現象。」現行社會學著作普遍將其定義為:「是指社會群體或個體偏離或違反社會規范的行為,主要是指對社會發展和進步有負面作用的破壞性越軌行為。」[4]可見失范是相對於社會規范而言,社會規范是人們在改造社會的長期實踐過程中形成的適應性行為模式。它一方面是對人們社會行為和社會相互關系基本要求的概話,另一方面,它是通過某種習俗、傳統方式固定下來或由國家及社會組織認可,構成一定社會普遍遵循的行為的准則。根據控制手段和產生的歷史順序,社會規范可劃分為習俗規范、道德規范,宗教規范、紀律規范、法律規范。 2、教師職業道德規范 道德是調整人們之間以及個人同社會之間的行為規范的總和。道德規范是對人們在社會實踐中所形成道德關系的概括和反映。道德規范從一部分習俗規范變化而來,以信念、習慣和內心情感等內在的因素為基礎,以善與惡、誠實與虛偽、榮譽與恥辱等觀念為評價尺度,在輿論和教育等控制下發揮作用。 職業道德是指和人們的職業活動緊密聯系的具有自身職業特徵的道德活動現象、道德意識現象和道德規范現象。是道德活動在職業活動中的具體化。教師職業道德是指教師在從事教育勞動過程中形成的比較穩定的道德觀念、行為規范和道德品質的總和。是調節教師與他人、與集體及社會相互關系的行為准則,是一定社會對教師職業行為的基本要求和概括。傅維利主編《師德讀本》認為教師職業道德應分為「師道」和「師德」,師道是社會對教師職業行為的總體道德要求,具有外在性、統一性和強制性特徵;師德是已內化到教師個體心理結構中,實際制約教師個體職業行為的心理品質,具有內在性、自覺性和個體性特徵。[5] 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是教師職業道德態度、情感和行為等方面的約定俗成及明確規定的標准,是根據道德原則調整教育過程中各種利益關系、判斷教師行為是非善惡的具體道德標准,是對教育專業行為的具體要求。3、教師職業道德失范 據目前所掌握的文獻資料,未見學術界關於「教師職業道德失范」的明確定義,根據以上對「失范」和「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理解,教師職業道德失范應該定義為:教師群體或個體偏離或違反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行為。
⑩ 違反教師道德規范的處理辦法
為進一步規范教師履職履責行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師德師風建設,近日,教育部印發了關於教師違反職業道德和師德失范行為的處理辦法。
老師,這些「紅線」咱不能踩!一起來看看吧!
教育部印發中小學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
近日,教育部印發《中小學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2018年修訂)》,對2014年印發的版本進行了修訂。該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辦法》明確將對中小學教師違反職業道德的11種行為進行處理。該辦法中所稱中小學教師(包括民辦學校教師)是指普通中小學、中等職業學校(含技工學校)、特殊教育機構、少年宮以及地方教研室、電化教育等機構的教師。
隨小編一起看詳細內容↓↓↓
第一條 為規范教師職業行為,保障教師、學生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教師資格條例》和《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十項准則》等法律法規和制度規范,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中小學教師是指普通中小學、中等職業學校(含技工學校)、特殊教育機構、少年宮以及地方教研室、電化教育等機構的教師。
前款所稱中小學教師包括民辦學校教師。
第三條 本辦法所稱處理包括處分和其他處理。處分包括警告、記過、降低崗位等級或撤職、開除。警告期限為6個月,記過期限為12個月,降低崗位等級或撤職期限為24個月。是中共黨員的,同時給予黨紀處分。
其他處理包括給予批評教育、誡勉談話、責令檢查、通報批評,以及取消在評獎評優、職務晉升、職稱評定、崗位聘用、工資晉級、申報人才計劃等方面的資格。取消相關資格的處理執行期限不得少於24個月。
教師涉嫌違法犯罪的,及時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第四條 應予處理的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如下:
(一)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及其他場合有損害黨中央權威、違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言行。
(二)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違背社會公序良俗。
(三)通過課堂、論壇、講座、信息網路及其他渠道發表、轉發錯誤觀點,或編造散布虛假信息、不良信息。
(四)違反教學紀律,敷衍教學,或擅自從事影響教育教學本職工作的兼職兼薪行為。
(五)歧視、侮辱學生,虐待、傷害學生。
(六)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遇突發事件、面臨危險時,不顧學生安危,擅離職守,自行逃離。
(七)與學生發生不正當關系,有任何形式的猥褻、性騷擾行為。
(八)在招生、考試、推優、保送及績效考核、崗位聘用、職稱評聘、評優評獎等工作中徇私舞弊、弄虛作假。
(九)索要、收受學生及家長財物或參加由學生及家長付費的宴請、旅遊、娛樂休閑等活動,向學生推銷圖書報刊、教輔材料、社會保險或利用家長資源謀取私利。
(十)組織、參與有償補課,或為校外培訓機構和他人介紹生源、提供相關信息。
(十一)其他違反職業道德的行為。
第五條 學校及學校主管教育部門發現教師存在違反第四條列舉行為的,應當及時組織調查核實,視情節輕重給予相應處理。作出處理決定前,應當聽取教師的陳述和申辯,聽取學生、其他教師、家長委員會或者家長代表意見,並告知教師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對於擬給予降低崗位等級以上的處分,教師要求聽證的,擬作出處理決定的部門應當組織聽證。
第六條 給予教師處理,應當堅持公平公正、教育與懲處相結合的原則;應當與其違反職業道德行為的性質、情節、危害程度相適應;應當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定性准確、處理恰當、程序合法、手續完備。
第七條 給予教師處理按照以下許可權決定:
(一)警告和記過處分,公辦學校教師由所在學校提出建議,學校主管教育部門決定。民辦學校教師由所在學校決定,報主管教育部門備案。
(二)降低崗位等級或撤職處分,由教師所在學校提出建議,學校主管教育部門決定並報同級人事部門備案。
(三)開除處分,公辦學校教師由所在學校提出建議,學校主管教育部門決定並報同級人事部門備案。民辦學校教師或者未納入人事編制管理的教師由所在學校決定並解除其聘任合同,報主管教育部門備案。
(四)給予批評教育、誡勉談話、責令檢查、通報批評,以及取消在評獎評優、職務晉升、職稱評定、崗位聘用、工資晉級、申報人才計劃等方面資格的其他處理,按照管理許可權,由教師所在學校或主管部門視其情節輕重作出決定。
第八條 處理決定應當書面通知教師本人並載明認定的事實、理由、依據、期限及申訴途徑等內容。
第九條 教師不服處理決定的,可以向學校主管教育部門申請復核。對復核結果不服的,可以向學校主管教育部門的上一級行政部門提出申訴。
對教師的處理,在期滿後根據悔改表現予以延期或解除,處理決定和處理解除決定都應完整存入人事檔案及教師管理信息系統。
第十條 教師受到處分的,符合《教師資格條例》第十九條規定的,由縣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依法撤銷其教師資格。
教師受處分期間暫緩教師資格定期注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十四條規定喪失教師資格的,不能重新取得教師資格。
教師受記過以上處分期間不能參加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
第十一條 教師被依法判處刑罰的,依據《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處分暫行規定》給予降低崗位等級或者撤職以上處分。其中,被依法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給予開除處分。教師受到剝奪政治權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處罰的,喪失教師資格。
第十二條 學校及主管教育部門不履行或不正確履行師德師風建設管理職責,有下列情形的,上一級行政部門應當視情節輕重採取約談、誡勉談話、通報批評、紀律處分和組織處理等方式嚴肅追究主要負責人、分管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的責任:
(一)師德師風長效機制建設、日常教育督導不到位;
(二)師德失范問題排查發現不及時;
(三)對已發現的師德失范行為處置不力、方式不當或拒不處分、拖延處分、推諉隱瞞的;
(四)已作出的師德失范行為處理決定落實不到位,師德失范行為整改不徹底;
(五)多次出現師德失范問題或因師德失范行為引起不良社會影響;
(六)其他應當問責的失職失責情形。
第十三條 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應當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制定實施細則,並報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備案。
第十四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教育部印發幼兒園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這些行為將被處理!
近日,教育部印發《幼兒園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本辦法所稱幼兒園教師包括公辦幼兒園、民辦幼兒園的教師。
《辦法》明確將對幼兒園教師違反職業道德的11種行為進行處理,包括體罰和變相體罰幼兒、採用學校教育方式提前教授小學內容等行為。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一起看詳細內容↓↓↓
第一條 為規范幼兒園教師職業行為,保障教師、幼兒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教師資格條例》和《新時代幼兒園教師職業行為十項准則》等法律法規和制度規范,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幼兒園教師包括公辦幼兒園、民辦幼兒園的教師。
第三條 本辦法所稱處理包括處分和其他處理。處分包括警告、記過、降低崗位等級或撤職、開除。警告期限為6個月,記過期限為12個月,降低崗位等級或撤職期限為24個月。是中共黨員的,同時給予黨紀處分。
其他處理包括給予批評教育、誡勉談話、責令檢查、通報批評,以及取消在評獎評優、職務晉升、職稱評定、崗位聘用、工資晉級、申報人才計劃等方面的資格。取消相關資格的處理執行期限不得少於24個月。
教師涉嫌違法犯罪的,及時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第四條 應予處理的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如下:
(一)在保教活動中及其他場合有損害黨中央權威和違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言行。
(二)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違背社會公序良俗。
(三)通過保教活動、論壇、講座、信息網路及其他渠道發表、轉發錯誤觀點,或編造散布虛假信息、不良信息。
(四)在工作期間玩忽職守、消極怠工,或空崗、未經批准找人替班,利用職務之便兼職兼薪。
(五)在保教活動中遇突發事件、面臨危險時,不顧幼兒安危,擅離職守,自行逃離。
(六)體罰和變相體罰幼兒,歧視、侮辱幼兒,猥褻、虐待、傷害幼兒。
(七)採用學校教育方式提前教授小學內容,組織有礙幼兒身心健康的活動。
(八)在入園招生、績效考核、崗位聘用、職稱評聘、評優評獎等工作中徇私舞弊、弄虛作假。
(九)索要、收受幼兒家長財物或參加由家長付費的宴請、旅遊、娛樂休閑等活動,推銷幼兒讀物、社會保險或利用家長資源謀取私利。
(十)組織幼兒參加以營利為目的的表演、競賽活動,或泄露幼兒與家長的信息。
(十一)其他違反職業道德的行為。
第五條 幼兒園及幼兒園主管部門發現教師存在第四條列舉行為的,應當及時組織調查核實,視情節輕重給予相應處理。作出處理決定前,應當聽取教師的陳述和申辯,調查了解幼兒情況,聽取其他教師、家長委員會或者家長代表意見,並告知教師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對於擬給予降低崗位等級以上的處分,教師要求聽證的,擬作出處理決定的部門應當組織聽證。
第六條 給予教師處理,應當堅持公平公正、教育與懲處相結合的原則;應當與其違反職業道德行為的性質、情節、危害程度相適應;應當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定性准確、處理恰當、程序合法、手續完備。
第七條 給予教師處理按照以下許可權決定:
(一)警告和記過處分,公辦幼兒園教師由所在幼兒園提出建議,幼兒園主管部門決定。民辦幼兒園教師由所在幼兒園提出建議,幼兒園舉辦者做出決定,並報主管部門備案。
(二)降低崗位等級或撤職處分,公辦幼兒園由教師所在幼兒園提出建議,幼兒園主管部門決定並報同級人事部門備案。民辦幼兒園教師由所在幼兒園提出建議,幼兒園舉辦者做出決定,並報主管部門備案。
(三)開除處分,公辦幼兒園在編教師由所在幼兒園提出建議,幼兒園主管部門決定並報同級人事部門備案。未納入編制管理的教師由所在幼兒園決定並解除其聘任合同,報主管部門備案。民辦幼兒園教師由所在幼兒園提出建議,幼兒園舉辦者做出決定並解除其聘任合同,報主管部門備案。
(四)給予批評教育、誡勉談話、責令檢查、通報批評,以及取消在評獎評優、職務晉升、職稱評定、崗位聘用、工資晉級、申報人才計劃等方面資格的其他處理,按照管理許可權,由教師所在幼兒園或主管部門視其情節輕重作出決定。
第八條 處理決定應當書面通知教師本人並載明認定的事實、理由、依據、期限及申訴途徑等內容。
第九條 教師不服處理決定的,可以向幼兒園主管部門申請復核。對復核結果不服的,可以向幼兒園主管部門的上一級行政部門提出申訴。
對教師的處理,在期滿後根據悔改表現予以延期或解除,處理決定和處理解除決定都應完整存入人事檔案及教師管理信息系統。
第十條 教師受到處分的,符合《教師資格條例》第十九條規定的,由縣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依法撤銷其教師資格。
教師受處分期間暫緩教師資格定期注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十四條規定喪失教師資格的,不能重新取得教師資格。
教師受記過以上處分期間不能參加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
第十一條 教師被依法判處刑罰的,依據《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處分暫行規定》給予降低崗位等級或者撤職以上處分。其中,被依法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給予開除處分。教師受到剝奪政治權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處罰的,喪失教師資格。
第十二條 公辦幼兒園、民辦幼兒園舉辦者及主管部門不履行或不正確履行師德師風建設管理職責,有下列情形的,上一級行政部門應當視情節輕重採取約談、誡勉談話、通報批評、紀律處分和組織處理等方式嚴肅追究主要負責人、分管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的責任:
(一)師德師風長效機制建設、日常教育督導不到位;
(二)師德失范問題排查發現不及時;
(三)對已發現的師德失范行為處置不力、方式不當或拒不處分、拖延處分、推諉隱瞞的;
(四)已作出的師德失范行為處理決定落實不到位,師德失范行為整改不徹底;
(五)多次出現師德失范問題或因師德失范行為引起不良社會影響;
(六)其他應當問責的失職失責情形。
第十三條 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應當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制定實施細則,並報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備案。
第十四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實行師德失范「一票否決」!教育部印發高校教師師德失范行為處理指導意見
近日,教育部印發《關於高校教師師德失范行為處理的指導意見》。《意見》明確,對高校教師師德失范行為實行「一票否決」,高校要建立健全師德失范行為受理與調查處理機制,指定或設立專門組織負責。
《意見》具體有哪些內容?隨小編看全文↓↓↓
教師〔2018〕17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有關部門(單位)教育司(局),部屬各高等學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學校:
為進一步規范高校教師履職履責行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弘揚新時代高校教師道德風尚,努力建設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高校教師隊伍,現就教師違反《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教育部關於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和《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准則》等規定,發生師德失范行為的處理提出如下指導意見。
一、各高校要嚴格落實師德建設主體責任,建立完善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牽頭部門明確、院(系)具體落實、教師自我約束的工作機制。黨委書記和校長抓師德同責,是師德建設第一責任人。院(系)行政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師德建設負直接領導責任,院(系)黨組織主要負責人也負有直接領導責任。
二、高校教師要自覺加強師德修養,嚴格遵守師德規范,嚴以律己,為人師表,把教書育人和自我修養結合起來,堅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以德育德。發生師德失范行為,本人要承擔相應責任。
三、對高校教師師德失范行為實行「一票否決」。高校教師出現違反師德行為的,根據情節輕重,給予相應處理或處分。情節較輕的,給予批評教育、誡勉談話、責令檢查、通報批評,以及取消其在評獎評優、職務晉升、職稱評定、崗位聘用、工資晉級、幹部選任、申報人才計劃、申報科研項目等方面的資格。擔任研究生導師的,還應採取限制招生名額、停止招生資格直至取消導師資格的處理。以上取消相關資格處理的執行期限不得少於24個月。情節較重應當給予處分的,還應根據《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處分暫行規定》給予行政處分,包括警告、記過、降低崗位等級或撤職、開除,需要解除聘用合同的,按照《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相關規定進行處理。情節嚴重、影響惡劣的,應當依據《教師資格條例》報請主管教育部門撤銷其教師資格。是中共黨員的,同時給予黨紀處分。涉嫌違法犯罪的,及時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四、對師德失范行為的處理,應堅持公平公正、教育與懲處相結合的原則,做到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定性准確、處理適當、程序合法、手續完備。
五、高校要建立健全師德失范行為受理與調查處理機制,指定或設立專門組織負責,明確受理、調查、認定、處理、復核、監督等處理程序。在教師師德失范行為調查過程中,應聽取教師本人的陳述和申辯,同時當事各方均不應公開調查的有關內容。教師對處理決定不服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提出復核、申訴。對高校教師的處理,在期滿後根據悔改表現予以延期或解除,處理決定和處理解除決定都應完整存入個人人事檔案。
六、高校師德師風建設要堅持權責對等、分級負責、層層落實、失責必問、問責必嚴的原則。對於相關單位和責任人不履行或不正確履行職責,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根據職責許可權和責任劃分進行問責:
(一)師德師風制度建設、日常教育監督、輿論宣傳、預防工作不到位;
(二)師德失范問題排查發現不及時;
(三)對已發現的師德失范行為處置不力、方式不當;
(四)已作出的師德失范行為處理決定落實不到位,師德失范行為整改不徹底;
(五)多次出現師德失范問題或因師德失范行為引起不良社會影響;
(六)其他應當問責的失職失責情形。
七、教師出現師德失范問題,所在院(系)行政主要負責人和黨組織主要負責人需向學校分別做出檢討,由學校依據有關規定視情節輕重採取約談、誡勉談話、通報批評、紀律處分和組織處理等方式進行問責。
八、教師出現師德失范問題,學校需向上級主管部門做出說明,並引以為戒,進行自查自糾與落實整改。如有學校反復出現師德失范問題,分管校領導應向學校做出檢討,學校應在上級主管部門督導下進行整改。
九、各地各校應當依據本意見制定高校教師師德失范行為負面清單及處理辦法,並報上級主管部門備案。
十、民辦高校的勞動人事管理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規定,對教師師德失范行為的處理,遵照本指導意見執行。
教育部
2018年1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