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經綱

道德經綱

發布時間: 2022-05-05 23:25:59

Ⅰ 怎麼理解老子道德經里的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

老子是誰?老子就是太上老君,道家學派創始人,孔子都曾多次向老子問禮、求道,所以自古就有「老子天下第一」。

《道德經》是什麼?《道德經》是老子所著,是老子以道德為綱,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的作品。

「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這幾句是出自《道德經》第三章,要想弄明白真正的含義,需要結合上下文來解讀。

這句話前面是: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是以聖人之治......

可以看出這句話的是為了聖人之治而提出的主張。是為了治理好國家,讓人民安居樂業。

「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其為誰?其就是民,天下所有人民。

虛其心,要讓人們思想純凈,人心清凈。

實其腹,要讓人們安飽,民以食為天,吃飯問題在任何時候都是大問題,民生問題。新中國剛建立最大的問題也是實其腹。

弱其志,不是不要人有志向,而是不要有太高太大不切實際的志向,不要太過爭強好勝,要給自己一個定位,修生養性齊家治國。

強其骨,要讓人不但有強健的身骨,還要有做人的骨氣。

天下人都能做到這幾點,心底干凈思想純凈、溫飽問題解決了、不好高騖遠、體魄強健且有骨氣有原則。何愁天下不安?

後面一句是「常使民無知無欲」。所以很多人說這是老子為統治階級推出的愚民政策。

這就是現在階級論的目光了。

老子所謂無知無欲,並非是讓人民不學知識,都成傻子,就不會造反。

這樣理解就太小看老子,小看道德經了。

所謂無知無欲,是不需要去學習一些無用的知識,不擾亂社會。

天下太平,國泰民安,難道不好嗎?

我是閬中飛帥,來自有著2300多年歷史的閬中古城,不一樣的視角,不一樣的解讀,都是知識點,圈起來,以後要考!

點關注,不迷路。歡迎你在評論區留言,我們一起聊聊

Ⅱ 道論之綱是指什麼道德經中哪一章

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逆反大道的,大道會懲罰他;大道不會因為柔弱渺小而輕視他,相反遵循大道的事物必能強大。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有、無的關系開篇就詳細論述過,這里不累述。
主流認為此段應理解為「大道周而復始永不停歇的運動,大道的作用柔弱、微妙」或者「大道周而復始的運動,必然弱者勝強,柔者勝剛,強大後必然弱小,弱小後必然強大」。所謂「物極必反」原理,隱隱覺得都是對於道家的誤讀。事物有周期性,周期性的事物不是物極必反,好比螺旋,事物轉一圈看似在一個點上,其實已經有了縱向位移,這種區別是質的區別。物極必反的模型卻類似圓圈,轉一圈回到絕對原點上。不存在任何變化。消極的人笑看雲卷雲舒,「無為」「清凈」,人們的一切行為他看來是無意義的。物極必反還有麻痹作用,既然事物必然衰敗,只需等這一天到來即可,為了等這一天,我們清靜無為不爭,須知有的事物衰敗的周期只有幾天,有的事物衰敗的周期需要幾百年,難道面對不公,要數代人「無為不爭」么?政府最喜歡的人民有兩類:1.當牛做馬毫無怨言的人民2.不爭不吵默默等待隱忍不發的人民。關於物極必反的「道家哲學」後文還有澄清,都是儒解的誤讀。

Ⅲ 道德經十句經典名言

一、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出自《道德經·第二十六章》。輕率就會失去自己的根基,急躁就會喪失主動權。

二、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出自《道德經·第七十二章》。當人民不怕威脅的時候,那麼對統治者的大的威脅就要來了。

三、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出自《道德經·第六十三章》。輕易許諾別人的人,一定是缺少信用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遇到的困難就一定多。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出自《道德經·第五十八章》。政治做到寬厚仁慈,人民就會變得純朴善良;政治做到猜忌多疑,他的人民就會恐慌,做出違法亂紀的事情。

五、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

出自《道德經·第二十二章》。委曲就會能夠保全自己,彎曲就能夠伸直,低窪的地方就會變得充滿,破舊的東西反而會生出新的東西,少反而會變得多,多反而會生出迷惑。

六、金玉盈室,莫之守也。富貴而驕,自遺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出自《道德經·第九章》。咎:災禍。遂:成功。金玉財寶堆滿堂室,沒有誰能守藏得住;富貴了就驕橫,是給自己留下了禍根;功成身退,才是順應天道。這些話指出事物發展達到頂點、極端後,就會轉化到自身的反面,所以適可而止才是符合天道的。

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出自《道德經·第二章》。功成而不居功。正由於不居功,所以他的功績不會失去。

八、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出自《道德經·第六十四章》。人們做事,常在快要成功時失敗;在快要完成、結束時能像開始時那樣慎重,就不會壞事。這是說無論做什麼事,從頭到尾都要兢兢業業、謹慎對待。

九、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

出自《道德經·第八章》。上善:指大善的人。大善的人好像是水,水總是有利於萬物的生長,卻不與萬物相爭而以平靜自持,甚至甘心處於眾人所不願處的低下地方。這句話以水的品性來贊揚利他、無私的美德和品格,以及「不爭無憂」、「甘於平淡」的精神。

十、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

出自 《道德經·第六十八章》。真正的勇士不會勇武鬥狠;善於打仗的人也不會發怒;善與敵人交戰的人不要與之交鋒;善於用人的人甘心居於他人之下。

Ⅳ 關於道德經第一章

支持三樓的斷句。
樓主先讀完《道德經》,這本經書各種解釋都很有歧義。因為作者老子說的非常少,也沒多做解釋。
天地伊始,萬物是沒有名字的。因為有了人才有了它們的名字,這是無名,天地之始的解釋。它對應的是名可名,非常名。這些人給予萬物可稱說出來的名字只是暫時的,短暫的,非永恆的。
有了名字,才有了認識萬物的根本。這是有名,萬物之母的解釋。人要認識萬物,所以加以稱說。
在《道德經》四十章說到,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萬物來源於有物質狀態,那麼有物質狀態來自於哪裡呢,來自於虛無。
宇宙起源學說證實早期宇宙是個很小的坍縮的能量體。根據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E=MC²,能量和物質可以相互轉化。我們可以得出物質來源於早期的能量。應了這句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但是無從何而來呢。從道中運化而出。所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德經》第四十二章)。
有實有的萬物,必然有虛無。虛無和實有就是相輔相成矛盾統一體的兩級。他們是對立的。沒有無就沒有有。

熱點內容
吳春燕民法 發布:2024-11-05 21:22:09 瀏覽:286
最新勞動法2013全文 發布:2024-11-05 19:11:30 瀏覽:105
比較中美涉外婚姻法的文化差異 發布:2024-11-05 18:47:44 瀏覽:561
勞動法離職後工作服的規定 發布:2024-11-05 18:42:47 瀏覽:855
勞動法直接辭職有工資嗎 發布:2024-11-05 18:36:40 瀏覽:117
玉溪紅塔區法院 發布:2024-11-05 18:35:12 瀏覽:204
2017勞動法流產假 發布:2024-11-05 14:20:40 瀏覽:255
頂級律師年薪 發布:2024-11-05 13:45:14 瀏覽:652
徐金桂行政法背誦2017 發布:2024-11-05 13:12:32 瀏覽:68
上訴法院流程 發布:2024-11-05 11:37:58 瀏覽: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