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魏軍法學

魏軍法學

發布時間: 2022-05-05 23:32:05

1. 商鞅的妻子是誰

商鞅的妻子史無記載,但是他們的下場是被司馬遷記下來的,他們都與商鞅一起被殺,商鞅是斷子絕孫了。
商鞅的妻子是誰?
商鞅的妻子史無記載。
嬴熒玉是孫皓暉先生的長篇小說《大秦帝國之黑色裂變》中虛構的女主角,也是劇中商鞅的老婆。熒玉是秦獻公的小女兒,秦孝公和公子虔的小妹。她是一個非常開朗陽光的美麗公主,不帶一點嬌氣,頗有巾幗豪俠氣概,且心懷家國,為了國家和愛人可以做任何事。
曾化名黑林,男裝跟隨景監去打探六國分秦之事。在安邑洞香春見到衛鞅,心生傾慕之意。
後來衛鞅迫於情勢,與白雪分離而娶熒玉公主為妻。熒玉給與衛鞅最大的理解和包容,她用自己最真摯的愛和最全面的體貼,贏得了衛鞅的愛和敬重。熒玉還希望衛鞅把白雪接來一起生活。秦孝公病危時,熒玉為了完成兄長的心願,不顧身孕飛馬去接遠在墨家的玄奇,為此她失去了孩子。

秦孝公死後,眾元老陷害商鞅,秦惠文王也藉此欲除商鞅這個權臣。
熒玉痛罵秦惠文王,又深恨自己救不了商鞅,怨憤悲痛之下竟一夜白頭,衰弱將死。景監,車英,令狐送昏迷的熒玉去雲陽國獄見商鞅。商鞅見了熒玉,悲痛萬分。商鞅知道自己將死,而熒玉愛他甚於生命,為了讓衰弱的熒玉可以好好的活下去,商鞅把她安排到玄奇的隱居地,希望玄奇能慢慢的為她療傷。
商鞅與白雪的遺體被百姓運回商於。下葬時沒有陪葬的衣飾。這時有蒙面的女子(玄奇)趕到,送來了熒玉為商鞅白雪准備的30套衣飾。
歷史上的商鞅家族
商鞅是戰國時期衛國人,是衛國國君的庶枝,因此商鞅又稱公孫鞅,也稱衛鞅。入秦後因軍功被封於商,因此稱商鞅。衛國在戰國時期已經十分弱小,周邊的魏國、韓國、趙國經常向衛國征夫。魏國更是經常干涉衛國的內政,到了商鞅時期,衛國基本上成了魏國的附庸國。
商鞅離開衛國求學於法家早期代表人物李悝,而李悝則是孔子弟子子夏的門生。之後商鞅為魏相公叔座的門客,任中庶子之職。公叔痤死之前向魏王推薦了商鞅,並請魏王如果不用衛鞅則殺掉。魏王沒有採納公叔痤的建議,衛鞅逃離了衛國,來到了秦國。當時秦獻公死,秦孝公剛即位不久。當時的秦國自秦獻公即位之時就已經開始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也初見效果,在與魏國的幾次交戰中都取得了勝利。秦孝公即位時21歲,他想使秦國進一步強盛,因此下令求賢。衛鞅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入秦的。
衛鞅入秦後,通過秦孝公寵臣景監的關系見到了秦孝公。開始時衛鞅對秦孝公講帝道、王道之術,都沒有引起秦孝公的興趣。後來商鞅對孝公大談強國之術,引起孝公的重視,於是任用衛鞅進行變法。變法初期,新法遭到了秦國上下的反對,孝公的太子公子駟犯罪,商鞅就處罰了公子駟的兩個老師公子虔和公孫賈兩人。新法實行了10年,秦國國力有了極大的提升,在與魏國的戰爭中幾乎把魏國打的滿地找牙。而且魏國其間也數次敗於齊國,因此最後被逼遷都大梁(河南開封)。衛鞅因軍功被封於商,因此商鞅號稱商君。
商鞅在推行新法過程中,完全靠的是秦孝公的支持。而且法家的措施並不注重禮樂的作用,而一味任用重刑酷法。變法使秦國富強,最終滅掉六國,結事了戰國列國紛縐的局面,便是他的弊端最後也把秦朝推向了絕路,使秦朝歷二世就驟然滅亡。
商鞅本人在變法過程中得罪了公子虔等人。公子虔在第二次違法時,商鞅把他處以劓刑,就是割去了鼻子。秦孝公死,公子駟即位,是為秦惠文王。他對商鞅沒有好感,而公子虔等人告商鞅謀反。於是商鞅就想逃往魏國,但是魏國恨他曾欺騙公子卬而破魏軍,於是不接納。商鞅沒辦法,只好返回秦國,到了他的封地商邑。他利用自己的私家武裝進攻鄭(陝西鄭縣),秦軍進攻商鞅,並在澠池殺掉了商鞅,其屍體被處以車裂,全家也被處斬。
成語「作法自斃」說是就是商鞅的故事。
商鞅是哪個學派的?
商鞅是法家代表人物。
商鞅變法是指戰國時期秦國的秦孝公即位以後,決心圖強改革,便下令招賢。商鞅自魏國入秦,並提出了廢井田、重農桑、獎軍功、實行統一度量和郡縣制等一整套變法求新的發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為左庶長,開始變法。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秦國在戰國時期,社會經濟的發展落後於山東齊、楚、燕、趙、魏、韓這六個大國。其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產生和賦稅改革,都比山東各國晚了很久。如魯國「初稅畝」是在公元前594年,秦國的「初租禾」是在公元前408年,落後186年。可是這時,秦國已使用鐵制農具和牛耕,社會經濟發展較快,這不僅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土地私有制的產生過程,而且還引起社會秩序的變動。公元前384年,秦獻公即位,下令廢除人殉的惡習。次年又遷都櫟陽。

2. 為什麼說商鞅變法收效最為明顯

商鞅變法之所以能夠順利實施,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得到了最高統治者的全力支持。秦孝公對於商鞅的支持信任可以說是變法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我來探討一下秦孝公為什麼能夠如此的重用商鞅。簡單來說,就是,商鞅對秦孝公很有用,同時又很沒有威脅。法家主張盡所有可能把權力都集中在君主手裡,所以一向很得最高統治者的歡心。對於他們來說當然是有用的。這是法家的作用,而商鞅個人還有其他因素。
1。商鞅深刻了解魏國的內部情況。秦由於文化上的落後,長期被其他六國排斥。『以夷狄遇之,不與中國之會盟』。所以,孝公即位的時候對六國的具體情況基本上是抓瞎的。而商鞅長期學習,生活,工作在魏國,對於魏國的內部情況,包括高層才能知道的情況都是很了解的。(他是魏國丞相的親信),而魏國作為六國最強的國家,是當時秦東進的主要敵人,主要障礙。秦了解了魏國的山川地理,形式險要,物產氣候,還有兵力虛實,周邊國家對它的牽製程度等等,就能有針對性的制定戰略方針政策,事半功倍。(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要知道這么多的情況是非常不容易的,不象現在上網查查就行了)
象孫臏也和商鞅是因為差不多的情況得到重用。但是孫臏在魏國呆的時間和官府層級都不如商鞅,所以對魏國的全面了解也就不如商鞅,孫臏只是比較了解龐涓。
2。同時,魏國作為戰國最早變法的國家。它的變法改制的經驗知識也是各國學習的對象,魏國的人容易受到各國的招攬。商鞅入秦時候就帶著李悝的法經。
由上兩點,可知商鞅對於秦國來說是很實用的。而商鞅對於孝公個人而言,他比較放心的地方在於。
1。商鞅是外國人,在當時情況下,外國人不可能作秦的君主,丞相已經是他們能作到的最高位置了,這一點就比孝公身邊的那些親戚貴族要令人放心的多。(這些貴族的王族身份和勢力是對君主威脅最大的)而且商鞅還幫助孝公打擊貴族,顯然這點很讓孝公舒服。
2。商鞅的名聲很差。這點大家可能覺得奇怪。為什麼名聲很差反而容易得到重用呢?唐朝唐德宗的時候,盧杞是眾所周知的奸臣,有人問德宗,他為什麼不用陸贄這樣又能幹又忠心的大臣,反而總是離不開人人喊打的盧杞呢?他回答說,人皆言其臭,我唯聞其香。是啊,如果人人都覺得商鞅不是好人,刻薄寡恩,在老百姓那裡就不會跟著他造反,在官員那裡就不會有人和他拉幫結派。這種人用起來是最放心的。更何況商鞅的政策是經過孝公同意的,孝公內心還覺得商鞅是替他分擔了罵名,忠心可嘉啊。
3。商鞅以實際行動消除了孝公對他的最後的疑慮。商鞅是衛人,而衛國在戰國時期一直是魏國的屬國,兩國關系密切。商鞅本人長期學習和生活在魏國。起碼可以說是半個魏人,這也是他能夠了解新的法學知識和魏國內情的原因。但孝公因此擔心他對於朋友,親戚,故國還有感情羈絆,不能全心為己。商鞅利用和魏國主帥公子卯的朋友關系,在雙方開戰前先抓住了公子卯,從而大敗魏軍。這個類似投名狀的東西一面清楚表明商鞅從此和魏國絕情絕義了,自然被魏國人所徹底仇恨(後來他逃命去魏國的時候別人就完全不理他),另一方面卻得到了孝公的徹底信任,馬上給他一大塊封地,作為外國人,這已經是相當難得的最高物質獎賞了。
這場戰爭有兩個地方可以比較。就可以看到區別了。

3. 商鞅的妻子是誰,歷史上商鞅妻子最後結局是什麼

商鞅又名衛鞅、公孫鞅,(約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姬姓公孫氏,衛國(今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梁庄鎮)人,是衛國國君的後裔。商鞅是戰國時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

由於商鞅變法得罪了公子虔等人,後來秦獻公死後,秦惠王上位,公子虔等人告發商鞅「欲反」,秦惠王於是下令逮捕商鞅。熒玉痛罵秦惠文王,又深深痛恨自己救不了商鞅,怨憤悲痛之下竟然一夜白頭,衰弱得快要死掉。商鞅在逃亡路上一路遇阻,最終被抓進雲陽國獄,最終被處以車裂,全家也被抄斬。

4. 衛鞅為什麼改名為商鞅

最近我在研究戰國史,商鞅的名字其實很有意思,我來詳細說一下。

商鞅是一位改變中國歷史的法學家、政治家,更是一位優秀的改革家。這么厲害的人物竟然有四個名字,分別是:商鞅、商君、公孫鞅、衛鞅。那麼這四個名字都是哪來的呢?

商鞅的「商君」稱號從此而來,後世為了詳細區別,取其封地的「商」字,普遍把公孫鞅、衛鞅、商君叫為:商鞅。

5. 戰國七雄的實力該如何排名,為什麼這樣排

戰國七雄的通常排序為:齊楚秦燕趙魏韓,但這個排序不是按實力,我的理解是:齊楚是老牌諸侯強國,齊稱霸先於楚,故齊排在前;秦燕是老牌諸侯國,秦強於燕,故秦排在前;而趙魏韓是新生諸侯國,由晉國分裂而來,所以排在最後。而趙魏韓三國的排列順序,是按照地理位置從北到南。

至於戰國七雄的實力如何,不同階段彼此的實力有所增減。但無論如何增減,韓國和燕國始終沒有稱霸天下的實力,盡管韓國在申不害變法期間興盛一時,燕國在燕昭王的治理下幾乎滅亡齊國。


第四階段:秦國稱霸,趙國崛起。時間跨度:齊閔王末年——長平之戰(前260年)

齊閔王末年,燕昭王以樂毅為統帥,出兵齊國。此戰,燕國大獲全勝,齊湣王狼狽出逃莒城,為楚國將領淖齒所害。其後,齊國雖有田單復國,但齊國從此一蹶不振,霸業徹底煙消雲散。而此前,趙國在趙武靈王的改革下,逐漸崛起,滅中山,破婁煩,開疆闢土,儼然有與秦國爭雄之勢。不過,秦國始終保持對趙國的優勢,後在長平之戰中大敗趙國,趙國也因此一蹶不振。

第五階段:秦國是獨一無二的超級大國

長平之戰後,最後一個可以威脅秦國的諸侯國——趙國衰落,秦國從此再無敵手,以絕對優勢碾壓六國。等到秦始皇即位,「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於宇內」,終於橫掃六國,統一中國。

6. 求戰果時期魏國的著名武將,及其封號爵位。

龐涓:(?-前342),戰國時期魏國人。在魏國任大將。公元前354年,龐涓率大軍包圍趙都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救。齊王命孫臏為軍師,率軍救趙。孫臏乘魏國內部空虛,率軍直搗魏都大梁(今河南開封)。龐涓撤軍回救。疲憊不堪的魏軍走到桂陵(今河南長垣北)遇到埋伏在那裡的齊軍。齊軍以逸待勞,大破魏軍。「圍魏救趙」的桂陵之戰,成為歷史上的著名戰例。此後,龐涓又於公元前342年迎戰援救韓國的齊軍,中了孫臏的增兵減灶之計而冒進,於馬陵(今河南范縣西南)遭到齊軍伏兵攻擊,龐涓兵敗自殺。

芒卯:前273年,秦昭王派遣白起進攻魏國,孟嘗君田文舉薦芒卯為主帥,率領魏國軍隊與秦軍交戰。白起在華陽大敗魏軍,斬獲魏軍十三萬人,芒卯戰敗而逃,舉薦人田文因而被魏安厘王免去丞相一職。

魏無忌:信陵君(?—前243年):姬姓,魏氏,名無忌,中國戰國時代魏國人,是魏昭王的兒子,魏安厘王同父異母的弟弟。信陵君是戰國時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魏
安厘王時期官至魏國上將軍,和趙國平原君趙勝、齊國孟嘗君田文、楚國春申君黃歇合稱為「戰國四公子」。論排位信陵君為四公子之首。

李悝:嬴
姓,李氏,名悝,一作克。戰國初期魏國著名政治家、法學家。濮陽人。曾任魏文侯相,主持變法。有的古書中還將李克寫成「里克」,或訛作「李兌」、「季
充」。李悝為魏文侯到武侯時人,曾受業於子夏弟子曾申門下,作過中山相和上地守。上地在河西,故李悝經常和秦人交鋒作戰。桓譚以為李悝為文侯師,班固、高誘以為是文侯之相。由於先秦文獻缺乏記載,故此說尚難證實。但可以肯定的是李悝能參與機密,為文侯心腹之臣。

樂羊:中山國人,戰國時魏國魏文侯時期的大將。是樂毅先祖。

西門豹:中國戰國時期魏國人。生卒年不詳。魏文侯(公元前446~前396年在位)時任鄴(今河南省安陽市區北18公里處)令。是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水利家,曾立下赫赫戰功。同時,他又是一位無神論者。

7. 戰國首霸魏國源源不斷的輸出人才,竟是魏國衰落的原因嗎

公元前225年,以統一天下為己任的秦國將目標投向了魏國,王賁率領大秦鐵騎進攻魏國,以河渠之水灌魏國都城大梁,大梁城牆被毀,魏王假向秦軍請降,曾經的戰國第一強國落下了帷幕。

時間回到180多年前,那是戰國的開始,晉國的三個貴族聯合瓜分了晉國,魏國開始出現在歷史之中。魏國的第一任君主魏文侯魏斯任用士人,這些出身卑微的士人充分發揮自己的所學,報答魏文侯的知遇之恩,為魏國成為戰國第一個強國奠定了基礎。

然成也士人,敗也士人,魏國因士人而興起,同樣也因士人而衰落。魏國雖然重用士人,但國君從未真正的信任過士人,這才是魏國悲劇的起點。

與孫武並稱的軍事奇才——吳起

這也形成了魏國盛產士人,但是人才卻大量流失的詭異現象。魏國的士人雖多,卻沒有為魏國的強大而出工出力,反而是流往外國資敵,幫助其他國家強大。

楚國與秦國是最好的明證,吳起與商鞅的變法推動了楚國與秦國的發展,兩個國家強大後又都壓迫魏國的生存空間,形成了死循環。

換句話說,魏國的失敗源於對士人的不信任,源於自身的自傲,或許也與魏國成功太早有關。秦國與楚國都在危機的邊緣,迫切需要有才之士的加入,求賢若渴,商鞅等人的加入,催化了秦國的發展,也壓倒了魏國的希望。

8. 歷史上衛鞅帶過兵打仗嗎(就是商君,商鞅)

河西之戰
收復河西失地、恢復秦穆公時期的霸業是秦獻公、秦孝公兩代國君的願望。秦孝公繼位後,更是將收復河西失地作為國家的首要任務之一。公元前354年,趙國進攻魏國的盟國衛國,奪取了漆及富丘兩地(均在今河南省長垣縣),此舉招致了魏國的干涉:魏國派兵包圍趙國首都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秦孝公則趁魏軍主力出擊之機,派軍隊偷襲魏國,進攻魏河西長城重要據點元里(今陝西省澄城縣南) ,大敗魏軍,殲滅守軍七千人並佔領少梁(今陝西省韓城市西南),此戰為秦孝公時期收復失地的序幕,商鞅作為收復河西失地的主將,在戰爭中顯示了他的軍事及外交才能。而秦國也在經過了兩次變法後國力逐漸強大。
安邑固陽之戰
公元前353年,趙成侯派使者向齊國求援,齊威王派兵分兩路救援趙國,一路齊軍與宋國景㪨、衛國公孫倉所率部隊會合,圍攻魏國的襄陵(今河南省睢縣)。 同年,魏軍主 力攻破趙國首都邯鄲,但在桂陵之戰被另一路由田忌、孫臏所率領的齊國軍隊擊敗。楚宣王也派大將景舍率兵救援趙國,奪取了魏國睢水、濊水之間的土地。 秦孝公趁魏國國內空虛之機,於公元前352年任命商鞅為大良造,率兵長驅直入,包圍魏國並佔領魏國舊都安邑(今山西省夏縣西北)。 魏惠王急忙派軍隊在上郡要地固陽(即定陽,今陝西省延安市東)以東修建崤山長城(東南起崤山,西北至黃河)來阻止秦軍的進攻。公元前351年,商鞅又率兵包圍並佔領固陽。

西鄙之戰
公元前341年,秦國聯合齊、趙兩國攻打魏國。同年九月,秦孝公派商鞅進攻魏河東,魏派公子卬迎戰。兩軍對峙時,商鞅派使者送信給公子卬,說:「我當初與公子相處的很快樂,如今你我成了敵對兩國的將領,不忍心相互攻擊,我可以與公子當面相見,訂立盟約,痛痛快快地喝幾杯然後各自撤兵,讓秦魏兩國相安無事。」公子卬赴會時被商鞅埋伏的甲士俘虜,商鞅趁機攻擊魏軍,魏軍大敗。魏惠王被迫割讓河西部分土地求和,此時魏惠王說:「寡人真後悔沒有聽公叔痤的話。」商鞅因戰功獲封於商十五邑,號為商君。

熱點內容
巴中文明行為促進條例 發布:2025-01-11 16:56:01 瀏覽:566
宰殺家禽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11 16:24:48 瀏覽:237
在我國會計法規 發布:2025-01-11 16:23:10 瀏覽:556
袁世凱立法稱帝 發布:2025-01-11 15:26:46 瀏覽:733
大同肖律師 發布:2025-01-11 15:25:57 瀏覽:13
兒童虛擬游戲法規 發布:2025-01-11 15:23:05 瀏覽:111
車鎖有問題廠家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1 15:17:47 瀏覽:577
2017勞動法主動辭職 發布:2025-01-11 15:15:24 瀏覽:403
法律公司開業典禮新聞稿 發布:2025-01-11 14:24:52 瀏覽:494
中華全民共和國合同法 發布:2025-01-11 14:20:17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