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與法治醉酒

道德與法治醉酒

發布時間: 2022-05-06 01:05:35

道德法治沈靜雅結局

最後孫濤的母親復死了,子制羽毀容了,李曼麗悔不當初,准備跳樓,沈靜雅阻止了她,兩人和解了。兩年後,沈靜雅在孫濤母親墓前碰到孫濤,孫濤問她是不是還沒原諒自己,沈靜雅說早就原諒他了,只是他們回不去了,只能是朋友,說完就走了,陳振海出獄後和他媽媽一起生活,李曼麗自己開了酒店,和沈靜雅合作生意,就大結局了。

❷ 小學生喝醉酒的危害

酒對青少年的危害

酗酒也會成癮。由於酗酒者眾多人們在觀念上還難以接受它是一種吸毒行為。酒精對人腦組織的親合力大,依次抑制大腦皮層、脊髓、延腦,導致神經、精神症狀,提高痛閡。酒精雖具有鎮靜催眠作用,但不能作為鎮靜催眠葯使用。酗酒會造成機體各系統的功能失調,發生急性和慢性酒精中毒,對人類健康的危害顯而易見。我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中已將酒精中毒列入「精神活性物質所致精神障礙」一類。
酒精中毒是指由於過量飲酒造成的一種神經、精神障礙。慢性酒精中毒稱為酒依賴或酒癮,是一種非要飲酒不可的強迫心理狀態,可以連續或周期性出現。1977年,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用酒精依賴綜合征代替酒依賴,認為酒精中毒者的主要表現是對飲酒的失控,對酒精渴求,存在戒斷症狀,對社會和家庭不負責任,生理、心理和行為發生改變。有人將嗜酒者分為消遣型、濫用型和上癮型,這種區分仍是含糊不清的,飲酒屬於何種類型,不僅僅取決於飲酒量,而主要取決於飲酒者所處的社會環境和由此造成的社會後果,如產業工人喝酒過多常被認為是消遣型飲酒,而失業者喝酒過多會被認為是酒精濫用。長期飲酒者中止飲酒後出現身體不適和戒斷症狀,導致兩種結果:對個人,即使身體受損,也不能停止或減少飲酒;對社會,即使面臨家庭解體或失去工作,仍不能節制飲酒。因此,酣酒者常常陷入難以自拔的境地,對個人和社會造成危害。
酒精中毒患者以酒精依賴為特徵,以神經、精神障礙為主,伴有機體其他臟器損害。Edwards描述了酒精依賴綜合征的六項特徵:一是飲酒的強迫感,一經開始,自己不能停飲;二是有固定的飲酒模式,間隔一定時間後必須飲酒;三是飲酒的重要性高於事業、健康和家庭;四是對酒精的耐受性增加,誤以為自己行;五是戒斷症狀反復出現,一經飲酒,症狀立即消失;六是晨飲,這對診斷酒依賴有重要意義。長期慢性酒精中毒者在突然中斷飲酒或急驟減少酒量後,會出現酒精戒斷綜合征,輕微的反應在飲酒後4小時出現,如震顫、興奮、失眠、出汗、厭食等,有的在停酒後的12小時內出現癲瘸樣發作,嚴重的戒斷反應是在斷酒48~72小時出現震顫性誨妄,持續數天出現幻覺、精神錯亂、驚厥和定向力障礙。
CCMD一2R提出了酒精所致精神障礙的診斷標准:
1.符合精神活性物質所致精神障礙的診斷標准。
2.有飲酒史,症狀可推斷由於飲酒或戒斷所引起。
3.至少出現後述症狀之一:智能障礙,遺忘綜合征,急性
中毒症狀伴意識障礙,人格改變,精神病性症狀或情感障礙,
依賴綜合征,戒斷綜合征,神經症樣症狀。
4.社會功能下降。
酒精中毒的臨床表現可分為單純醉酒、病理性醉酒、復雜性醉酒等數類,還會導致精神障礙,重者出現幻覺和妄想,震顫誨妄、人格衰退和痴獃等。單純醉酒又稱普通醉酒狀態,是指一次過量飲酒後出現的急性中毒狀態,主要表現有:意識清晰度下降,意識范圍狹窄,嗜睡或昏睡;情緒興奮,言語動作增多;或情緒抑鬱、少語;還可出現吐詞不清、共濟失調、步態不穩、眼球震顫或面部潮紅等。單純醉酒者一般可自然恢復,元後遺症。病理性醉酒是指少量飲酒後突然出現意識障礙、極度興奮,出現攻擊行為或被害妄想。一般發作持續數小時或一天,以深睡結束,醒後不能回憶。過度疲勞、高熱、患有癲痛、顱腦外傷者易發生病理性醉酒。酗酒的危害因飲酒量不同而表現多樣,除了急、慢性酒精中毒外,還可導致自殺和意外事故增加,導致肝硬化、腦損傷、智力減退、心血管病和死亡率上升,酒精還可通過胎盤導致胎兒畸形。
酗酒是一種成癮行為,是導致違法犯罪的因素之一。酒醉後,酒精破壞人的神經機能和心理活動,使興奮抑制過程發生紊亂,意識模糊,意志失調,不能自主,對各種外界刺激失去正常反應,變得沖動、易怒、粗暴、不能自製,還會使人放棄責任感、道德感與法制觀念,發展不良的幫派交往和酒肉朋友,導致違法犯罪。目前我國青少年飲酒人數有上升的趨勢,據調查,我國酒民1.3億,「小酒民"與日俱增;有報道,60%的小學生喝過酒,三分之一的中學生會喝酒,其中女學生佔一定比例,96%的中學生一年內因參加宴席喝過酒,可見酒對兒童青少年的影響不容忽視。
為什麼會酗酒成癮?可從生物、心理和社會三方面因素來分析。在生物因素上,酒精是致癮源,酗酒者有很強的酒精代謝酶系統,酗酒有遺傳傾向,同卵雙生酗酒高於一般人群,父母一方酗酒,子女酗酒的比例高,嗜酒者子女的酒精中毒發生率高出對照組的4~5倍,家族傾向的酒精中毒者發生年齡較早,多在20歲左右,中毒嚴重,需要治療。有人猜測,可能是因為機體先天缺乏某種必要的代謝物質,以酒精來彌補;也可能是某種物質過多,以某種方式促進了飲酒。種族的因素也有影響,比如東方人體內缺少醒脫氫酶,對酒精比較敏感,因此飲酒相對少,如果染上酒癖更容易中毒。生物因素的猜測尚缺乏實驗研究證實。
在心理因素上,飲酒者常常是為了解除苦悶、緊張、焦慮和抑鬱等不良情緒而開始飲酒,酒精很快使人感覺不到緊張和恐懼。飲酒行為是重要的「社會潤滑劑",可增加個人的勇氣與行為能力。社會適應不良的人會給自己開酒精處方。有人認為,酒精濫用和抑鬱症是互為因果的惡性循環關系,濫用酒精是一種持續發展的精神病,酒精中毒是性格缺陷或環境適應不良的結果。嗜酒人格特徵有:被動、依賴、自我中心、反社會行為、易生悶氣、缺乏自尊、對人疏遠等。青少年嗜酒的心理原因還有模仿、從眾、抗拒父母、表現獨立性等,用過量飲酒來毀滅自己,懲罰父母,或表達自己長大成人的願望。
在社會因素上,不同的時代、地區、民俗和社會文化影響到人們的飲酒行為。飲酒成癮有重要的社會文化和宗教根源,它是一個古老而又嚴重的世界性問題。古代人飲酒,除了葯用或宗教活動外,主要是娛樂和消遣;中世紀阿拉伯人將酒精蒸館法傳入歐洲,酒精被歐洲人認為是長生不老葯,是治療百病的萬靈丹,稱之「威士忌」,意為「生命之泉",借飲酒消遣作樂,在酒店進行社交娛樂活動。現代社會飲酒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節日喜慶、婚嫁宴請、商務洽談都免不了飲酒,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飲酒行為不斷強化,酒精的流行越來越少年齡和性別界限,在社會病理和個體精神病理的影響下,飲酒者極易發展成為酒濫用和酒依賴。盡管社會經濟水平與酒的消費水平呈正比,但調查表明,酣酒現象仍多發生在貧民區、精神病院和監獄,發生在社會底層中受失業困擾的社會經濟集團和種族集團,發生在傳統家庭紐帶和價值標准遭到破壞或處於急劇變化的文化集團,發生在社會高度緊張所造成的身心障礙患者身上。
總之,酒癮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酗酒的防治是棘手的工作,必須採取綜合措施。對急性中毒者要對症處理,服某些抗酒葯物或鎮靜劑;對酒癮者採用心理行為治療,如厭惡療法、替代療法和環境療法等,要進行有效的家庭、學校和社區健康教育,並在全社會建立可行的飲酒法規。要從根本上消除酒癮現象,單憑生物手段難以奏效,必須從社會、經濟、心理、醫學等多種途徑入手,這將是一項極其艱巨的系統工程,人類還有長期的路要走。

❸ 爸爸開車跟朋友去聚會就餐時喝了一杯白酒他覺得沒喝醉准備自己開車回家可以嗎

當然不可以。只要是飲酒了不管你醉沒醉,都不能再開車了。否則被警察抓到會被拘留的。

❹ 酒後駕車不是不道德的行為

酒後駕車不但是不道德,而且是觸犯法律的行為。現在酒駕已經納入法律管理范疇,人盡皆知的事情了。

❺ 道德與法治是什麼意思

法律屬於制度的范疇;而道德則屬於社會意識形態的范疇。

法律規范的內容主要是權利與義務,強調兩者的衡態;道德強調對他人、對社會集體履行義務,承擔責任。法律規范的結構是假定、處理和制裁或者說是行為模式和法律後果;而道德規范並沒有具體的制裁措施或者法律後果。

法由國家的強制力保證實施;而道德主要憑借社會輿論、人們的內心觀念、宣傳教育以及公共譴責等諸手段。

法是按照特定的程序制定的,主要表現為有關國家機關制定的各種規范性文件,或者是特殊判例;而道德通常是潛移默化的。法必然要經歷一個從產生到消亡的過程,它最終將被道德所取代,人們將憑借自我道德觀念來實施自我行為。

(5)道德與法治醉酒擴展閱讀:

法治實際上包含了許多層面的含義,它是指一種治國的方略、社會調控方式,法治是與人治相對立的一種治國方略。法治強調以法治國、法律至上,法律具有最高的地位。亞里士多德就明確提出「法治應當優於一人之治」。

法治還是指一種法律價值、法律精神,一種社會理想,指通過這種治國的方式、原則和制度的實現而形成的一種社會狀態。

總的來說就是法治包括實質意義上的法治和形式意義上的法治,也就是強調兩者的統一,形式意義上的法治強調「依法治國」、「依法辦事」的治國方式、制度及其運行機制。實質意義的法治強調「法律至上」、「法律主治」、「制約權力」、「保障權利」的價值、原則和精神。

❻ 道德與法治

道德和法治不是對稱概念。道德和法律是對稱概念,德治和法治是專對稱概念。

法律是屬調整個人和社會之間關系的暴力性的行為規范,體現統治階級意志,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依靠強制力保證施行。

道德是調整個人和社會之間關系的勸導性的行為規范,通過傳統習俗、社會輿論和內心信念來維系。

1、區別

①法律是強制性的社會規范;道德是非強制性的社會規范。

②法律屬於政治上層建築;道德屬於思想上層建築。

2、聯系

①道德是法律的基礎,良法理應是符合道德的。

②法律是道德的保障,有道德者受到法律保護。

❼ 我對《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的理解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關於在中小學設立法治知識課程的要求,從2016年起,將專義務教育小學和初中起屬始年級「品德與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稱統一更改為「道德與法治」。將小學、初中政治課更名為「道德與法治」,無疑是教育主管部門對依法治國戰略的響應。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明確要求,「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從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學設立法治知識課程」。《中央宣傳部、司法部關於在公民中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的第七個五年規劃(2016-2020年)》,將青少年作為法治宣傳教育的重點對象,提出堅持從青少年抓起,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當今,法治成為每個公民不可或缺的基本素養,無論是作為法治建設的基礎工程,還是作為學生成長的素質工程,將法治納入義務教育內容體系乃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

❽ 酒駕醉駕的行為是什麼行為,從道德層面和法律責任

酒駕需要承擔刑事責任,每百毫升血液中的酒精含量高於或等於80(含)毫克的屬於醉酒駕駛。從道德上來說這是對家人、社會極不負責任的行為。

熱點內容
巴中文明行為促進條例 發布:2025-01-11 16:56:01 瀏覽:566
宰殺家禽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11 16:24:48 瀏覽:237
在我國會計法規 發布:2025-01-11 16:23:10 瀏覽:556
袁世凱立法稱帝 發布:2025-01-11 15:26:46 瀏覽:733
大同肖律師 發布:2025-01-11 15:25:57 瀏覽:13
兒童虛擬游戲法規 發布:2025-01-11 15:23:05 瀏覽:111
車鎖有問題廠家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1 15:17:47 瀏覽:577
2017勞動法主動辭職 發布:2025-01-11 15:15:24 瀏覽:403
法律公司開業典禮新聞稿 發布:2025-01-11 14:24:52 瀏覽:494
中華全民共和國合同法 發布:2025-01-11 14:20:17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