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治成語典故

法治成語典故

發布時間: 2022-05-06 01:35:20

㈠ 下面這個圖片,是南昌法治文化公園的一個成語典故,請譯成白話文

碑文:
審殺人賊
摘自《涑水記聞》
(北宋)張詠知益州時,有僧行止不明,有司執之以張【「張」應為「白」字,稟告的意思】詠。詠熟視,判其牒曰:「勘殺人賊。」既而案問,果一民也。與僧同行,於道中殺僧,取其祠部戒牒、三衣,因自披剃為僧。僚屬問詠何以知之?詠曰:「吾見其額上猶有系巾痕也。」
為你翻譯如下:
(北宋)張詠任益州知州時,有一個僧人行為舉止可疑,負責治安的將這個僧人抓來向張詠匯報。張詠仔細察看後,在公文上批示:「審問殺人犯。」接下來的審問結果證明,這人果然不是僧人。這人與一個真的僧人同行,在半路上殺了僧人,竊取了僧人的由尚書省祠部頒發的僧人資格證書、袈裟等物品,於是自己剃頭冒充為僧人。張詠的同事屬下問張詠根據什麼知道的?張詠說:「我發現他額頭上仍然有戴頭巾的痕跡。」(註:宋代老百姓戴頭巾,被頭巾遮住的額頭曬不著太陽,摘下頭巾會顯出額頭皮膚白一些)

㈡ 法律典故

竊杯女子的故事——中國古代法律中的情感之法
www.arkoo.cn 2006-5-3 19:13:13
作者:小凡
今天讀在到比較法學者高鴻鈞的著作《現代法治的出路》時,在「情感之法和理性之法」一節中了解到一個被記載在《宣和遺事》中的故事。小凡打算把它寫下來和朋友們一起分享。
它講述了宋徽宗趙佶如何法外施恩的趣事。宣和年間,宋徽宗下令元宵節前後皇城對平民開放。人們可以在大街上燃放焰火與鞭炮,還可以連續幾天觀游燈展,京城真是熱鬧繁華到了極致。元宵節當天就更熱鬧了,天子在宣德門上觀燈聽戲曲,百姓則在城樓下的大街小巷上狂歡,每個人還可以領受到宮廷的賜酒一杯。正當趙佶為皇城一片與民同樂的景象而高興的時候,有人來報告稱有一名女子,她品用完了御賜的美酒後還想把金杯占為己有。她也被警覺的侍衛押送宋徽宗面前接受處罰。
宋徽宗見那女子表現鎮定,問她是否知道自己的盜竊行為違反大宋律法。聰明的女子誦《鷓鴣天》詞回答了宋徽宗。「月滿蓬壺燦爛燈,與郎攜手至端門。貪看鶴陣笙歌舉,不覺鴛鴦失卻群。天漸曉,感皇恩。傳宣賜酒飲杯巡。歸家恐被翁姑責,竊取金杯作照憑。」這段詞說了些什麼呢,我試著給大家做翻譯。
她聰明地為自己辯解道:「今夜明亮的月亮懸照在夜空,精緻的花燈也十分光彩耀眼。今天我和夫婿手拉手一起去觀燈,一路上有說有笑,一直逛到了宮殿南正門,小女子因為迷戀貪看那些白衣女子表演的歌舞,想不到我們被人群擠散了,自己平時很少出門,一時間又找不到回家的路,一個人在人群里轉來轉去,眼看天就要亮了,正在焦急無奈間,突然聽到傳宣說皇帝嘗賜每人一杯酒,於是我也擠上前去爭得一杯喝了,並將金杯揣入懷中,原因是害怕回家被翁姑責問,想以此作個證明。」面對皇帝的威儀,一般的小女子大概早就魂飛魄散,跪倒求饒。可是這女子竟然從容誦出《鷓鴣天》。結果徽宗大喜,以金杯賜之,衛士送歸。
就這樣竊杯女子憑借機敏和才華,把一場可能讓自己和家人名譽掃地的危機不但頓時化解,而且還留下這樣一段佳話和一首委婉自然充滿民間趣味的詞。


鷓鴣天
月滿蓬壺①燦爛燈,與郎攜手至端門②。貪看鶴陣笙歌舉,不覺鴛鴦失卻群③。天漸曉,感皇恩。傳宣賜酒飲杯巡。歸家恐被翁姑責,竊取金杯作照憑。

【作者簡介】
據《宣和遺事》載:此詞作者為宋徽宗時,元夕觀燈之女子。

【注釋】
①蓬壺:即蓬萊。古代所說為仙人所居。
②端門:宮殿南面正門。
③鴛鴦失群:夫妻分散。

【評解】

《詞林紀事》根據《宣和遺事》載:宣和間,上元張燈,許士女縱觀。各賜酒一杯。一女子竊所飲金杯。衛士見,押至御前。女誦《鷓鴣天》詞雲雲。徽宗大喜,以金杯賜之,衛士送歸。
詞中記述宣和年間,元夕觀燈的盛況。上片寫京都的繁華。元宵節日,燈宣交輝,歌舞騰歡,笙樂通宵。下片寫觀燈女子飲酒竊杯的一段月話。這首小詞,反映了當時都市生活的繁華,也反映了當時的佳風之盛。通篇以一個民間女子的口吻,寫得婉轉自然,頗具詩色。

顛倒黑白——謀殺夫弟之惡稟
主要案情是有兄弟甲乙,甲早逝,其妾何氏為水性楊花不安分之人。何氏欲與小叔乙私通,但乙遠遠避開何氏,搬到牛棚中住。但何氏一 晚潛入叔之住處欲偷歡,苦於叔陽具不舉,何氏憤然之下將叔陽具剪去,叔大夢中嗥然一聲而死去。後來有人報到官府,縣令要判定何氏殺叔之罪。何氏用積蓄千兩銀子送給一訟師諸福寶,求為其開脫。諸福寶在狀詞中為其辯到:「竊孀婦何氏,不幸亡夫,氏志操柏舟,情甘守寡……乃叔也不諒,惹草沾花,氏鑒於事變倉皇之起……當在千鈞一發之間,不剪不節,不節不剪。橫暴之來,無策自全,神慌情亂,下此辣手……」
水性揚花、下手狠毒的何氏在訟師的筆下卻變為為守貞操而不得已下手的忠婦,無辜而死的小叔變為惹草沾花、死有餘辜之惡人,但一切 已是死無對證了。訟師的這刀筆確實是顛倒黑白、含血噴人的惡毒文字。
在訟師當中,當然也是有潔身自好,敢於鳴不平求正義之人。如一訟師路遇一土豪把一個村婦活活踢死,土豪拿出十兩紋銀作償命資。訟 師路見不平,代擬一狀詞,寫到:「……夫身有紋銀十兩,已可踢死一人,若家有黃金萬鎰,便將盡屠城?草菅人命,由此可見……」訟詞寫得鏗鏘有力,充滿正氣,把土豪的凶惡橫暴淋漓盡致的勾畫出來。
「筆能殺人,亦能活人;文可行善,亦可為惡」,刀筆始終是操縱在人手裡,以直為直或是以曲為直,取決於人心的曲直。

㈢ 一言堂典故

一言堂典故出自艾蕪《漫談科學和文學》:「要設法制止『一言堂』,『個人說了算』的不民主現象。」

舊時商店掛的匾額,上寫「一言堂」三字,表示不二價。現多比喻領導缺乏民主作風,不能聽取群眾意見,特別是相反的意見。

唐弢《「齊放」與「爭鳴」》:「特別是在他們當權的時候,必然要以『一草獨放』替代百花齊放,以『一言堂』替代百家爭鳴。」與「群言堂」相對。

(3)法治成語典故擴展閱讀:

一言堂是源於古代商鋪門口的一種長方形匾額。意思是自己出售的東西不講價,賣主說了算,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與變革,現如今這樣的匾額已經不復存在了。

但是在如今的官場上,在個別領導幹部中存在著一言堂現象。這種現象破壞了民主集中制,嚴重阻礙了黨內民主的發展,容易滋生個人腐敗,影響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

在當前全社會深入開展民主與法治建設的進程中,更要嚴厲的懲治一言堂行為,這對懲治腐敗、推進社會經濟建設有著十分深遠的意義。

一言堂的現象會使個別領導幹部凌駕於組織之上,成為自己個人專斷,讓民主集中制無法得到貫徹落實,他們脫離群眾,無視人民的權利,個人拍板、獨斷專行。

㈣ 智子疑鄰原文

智子疑鄰,成語典故,出自《韓非子·說難》。宋國有個富人,因下大雨,牆坍塌下來。他兒子說:「如果不(趕緊)修築它,一定有盜賊進來。」他們隔壁的老人也這么說。這天晚上果然丟失了大量財物,這家人很贊賞兒子聰明,卻懷疑偷盜是隔壁那個老人乾的。[1]通常拿來做交淺不能言深的世故教訓。故事背景:戰國末期 原文智子疑鄰宋有富人,天雨牆壞。其子曰:「不築,必將有盜。」其鄰人之父亦雲。暮而果大亡其財,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譯文宋國有個富人,因下大雨,牆坍塌下來。他兒子說:「如果不(趕緊)修築它,一定有盜賊進來。」他們隔壁的老人也這么說。這天晚上果然丟失了大量財物,這家人很贊賞兒子聰明,卻懷疑偷盜是隔壁那個老人。注釋1.詞語解釋智其子:以為他的兒子很聰明,聰慧,機智。1、宋:宋國。 韓非子2、雨:下雨(名詞作動詞)。.3、壞:毀壞,損壞。4、築:修補。5、盜:偷盜。動詞活用作名詞。6、富人;富裕的人。7、亦雲:也這樣說。雲:說。亦:也。8、暮:晚上。9、而:無義。表示承接關系。[4]10、果:果然。11、亡:丟失。12、父:(fǔ,第3聲,譯為「老人」指鄰居家的老人[3])鄰居家的老人。13、甚:很。14、而(疑鄰人之父):表示轉折關系。[4] 15、家:家裡的人。主要句子意思1.不築,必將有盜。譯文:不去修築,一定會有人偷盜。2暮而果大亡其財,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譯文:這天晚上果然丟失了大量財物,這家人很贊賞兒子聰明,卻懷疑偷盜是隔壁那個老人乾的。古今異義例句古義今義1、亡古意:丟失 今意:死亡2、其鄰人之父亦雲古意:說 今意:常做「雲朵」講,在空中懸浮的有水滴、冰晶凝聚形成的物體注釋2一詞多義1.暮:夜晚(暮而果大亡其財)年老(烈士暮年,壯心不已)2.果:果然(暮而果大亡其財)結果( 未果, 尋病終)3.亡:丟失(暮而果大亡其財)逃跑(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通「無」沒有(河曲智叟亡以應)4.其:其子曰(代詞;代他的)[5]其家甚智其子(代詞;代這)[5]5.之:他/她。(的//語氣助詞:不譯//去、到)6.而:暮而果大亡其財(表承接)[4]而疑鄰人之父(表轉折;卻)[4]告誡人們,如果不尊重事實,只用親疏和感情作為判斷是非的標准,就會主觀臆測,得出錯誤的結論從鄰人的老人說,好心沒好報,歸到交淺言深上,從此人情練達,沉默是金。這一層不說。這擺明了是批評主人家不對,同樣的意見因為親疏遠近而態度迥異,所謂「薄者見疑」。意即親疏厚薄是一種妨礙,妨礙了主人家對真相正誤的認識。其實韓非本意倒非批評「智其子疑其鄰」的主人家,這則寓言見於《說難》篇,意思是勸說別人是何等的困難,因為每個人所處的位置不同。這是被韓非當做一個事實接受的,所以他的主要目標是研究那些能夠有助於讓別人聽取自己意見的注意事項。交淺不可言深就是注意事項之一,所以韓非這則寓言的本意是批評富人的做法——因兩人身份不同而受到不同的待遇。被韓非當做事實接受的「薄者見疑」,在今天有更加技術化的解釋。「每個人所處位置不同」的說法換成經濟學語言,就是因信息的不對稱狀態而導致交易費用的迥異,從而影響每個人的判斷和行為選擇。韓非子在《說難》中的一切努力,就是今天信息經濟學企圖解決的問題,即如何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讓對方說真話,讓對方相信自己的話,最終與對方達成契約。其實除了上帝,沒人能夠批評失竊者的懷疑。因為上帝知道究竟是誰乾的,我們都不知道,所以破案之前不能說三道四。而韓非子講故事很缺德,最後沒說案子破是沒破。這懷疑就一直都很合理。「親疏」的差別這里有兩個意義,兩方面都構成我們判價分析問題的重要進路,而非妨礙。其一是利益立場的分殊。之所以智其子而不疑其子,因為他兒子是財產權的共同受益人和繼承人,除非爺倆的關系另出問題,他兒子顯然缺乏盜竊的合理利益動機。其二則是信息的不對稱。交易費用中有相當一部分是了解對方和建立信任機制的成本。「親」意味著這一成本很低,「疏」意味著成本的高昂。所以建立起現代法治秩序和信用體系之前,交易的半徑總不太可能超越「親疏」的圈子(差序格局),而延伸到陌生人環境中去。兒子是什麼樣的人老子自然很清楚,鄰人是怎麼樣的人卻不了解。這是懷疑的合理基礎。一個重要細節是案發之前,主人對二人的建議並沒有因為親疏遠近而厚此薄彼。鄰人「見疑」是在案發之後。我們設想一番,牆壞和失竊之間,只有短短幾個小時。半天時間知道這一事實並利用這一事實的人很有限,古人地廣人稀,鄰里原本很少。人口流動性又差,外來人口會非常引人注目。這案子交給美利堅、不列顛、俄羅斯或者爪哇國哪一家警察局,根據已有線索,這位鄰人也必將是最重要的嫌疑人。在一種非法治文化中,「被懷疑」是一種羞辱,甚至會直接導致司法的有罪推定或人際中的歧視。其實這才是「智子疑鄰」遭到批評的深層文化心理因素。在一種法治文化中,「懷疑」是一種合理的、大方得體的態度。不懷疑對方可能違約,就不用簽合同。不懷疑政府會濫用權力,就不需要憲政民主。而和自己爹媽做生意,也可以不簽合同,你不能沒來由的說人家法律意識差。因為不簽合同的成本可能更低。這和智子疑鄰是一個道理。啟示:兩個人會因為身份和關系的不同,而遭到不同的對待。揭示道理1.從主人那吸取的教訓是 聽別人意見要選擇正確的,而不要看提意見的人與自己的關系,對人不可以持偏見。2.從老人那:當你說話的時候,不能只考慮自己的話對與不對,還要想一想自己的地位和處境,是否適合發表這樣的意見。我們不可以對別人報以偏見,要客觀看事物。相信他人善言。本文的主旨:1.從消極方面,這篇文章的主旨:向人進言,要注意自己和聽者的關系。2.從積極方面,這篇文章的主旨:聽取意見應該聽正確的,不要看提意見的人是什麼人,對人不能持偏見從老人那:當你說話的時候,不能只考慮自己的話對與不對,還要想一想自己的身份和處境,是否適合發表這樣的意見。持相同看法的人卻因為身份不同(與主人的親疏關系不同)而遭到不同對待。主旨1.對待人家的勸告或意見,不能因關系的親疏遠近而異。2.它告誡人們,如果不尊重事實,只用親疏和感情作為判斷是非的標准,就會主觀臆測,得出錯誤的結論, 說不定害了自己。 從鄰居家的老人這方面,告訴我們給別人提意見,要盡量用能讓別人欣然接受的方式。 同樣的事但發生在不同人身上卻不同對待,這是不正確的。做人做事要公正客觀,實事求是。

㈤ 百家爭鳴時法治是誰提出的

韓非子,法家學派代表人物,同時法家學派的鼻祖

㈥ 下面這個圖片是南昌法治文化公園的一個成語典故,請譯成白話文

(北宋時期)張詠擔任益州知州期間,有個僧人行為可疑,相關部門將其扭送到張詠衙門。張詠認真觀察後判斷說:「這是個殺人犯」,接下來繼續審訊,果然是一個平民。與一名僧人同行,路途中在路上殺了同行的和尚,拿了寺院發給和尚的度牒(證件)、務農一段時間後,按僧人習俗削發冒充和尚。同僚和部屬問張詠是怎麼知道的?張詠說:「我看到他額頭上還有系頭巾留下的印痕。」

㈦ 與法治有關的成語 典故

  1. 約法三章 公元前206年,劉邦率領大軍攻入關中,子嬰向劉邦投降。劉邦進咸陽後,把版關中各縣父老鄉親英權雄豪傑召集起來,鄭重地向他們宣佈道:「秦朝的嚴刑苛法,把眾位害苦了,應該全部廢除。現在我和眾位約定,不論是誰,都要遵守三條法律。這三條是:殺人者要處死,傷人者要抵罪,盜竊者也要判罪!」父老鄉親英雄豪傑們都表示擁護約法三章,紛紛取了牛羊酒食來慰勞劉邦的軍隊。

  2. 2.大明法度 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王安石在《上時政疏》中提出「蓋夫天下之大器也,非大明法度,不足以維持,非眾建賢才,不足以保守。」的思想。大明法度,即廢除舊法、弊法,創立新法、善法;「眾建賢才」,即革掉守舊平庸之吏,起用進取有為之士。他認為,國家是否富強,天下是否安寧,關鍵在於有沒有法度,法度是否合理,是否有優秀的治世之才。王安石把法度和賢才的作用統一起來,認為法治和人才是治國理政的兩個重要因素


㈧ 智子疑鄰,出自歷史上哪個典故

智子疑鄰
智子疑鄰,是一個成語典故,出自《韓非子·說難》中的《顏則旭篇》。
節選自《韓非子·說難》(《韓非子新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題目是編者加的。作者是韓非(韓非子)(約前280-前233),戰國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著作收在《韓非子》里。
中文名
智子疑鄰
外文名
Think the child is clever, doubt your neighbor
注音
zhì zǐ yí lín
感情色彩
貶義詞
出處
《韓非子·說難》
快速
導航
成語寓言分析評論寓意作者簡介問題解答
成語概覽
基本信息
【英文翻譯】Think the child is clever, doubt your neighbor
【感情色彩】
【成語釋義】主人家看來,兒子是非常機智的,鄰居的老人是非常值得懷疑的。通常拿來做交淺不能言深的世故教訓。聽別人的意見要選擇正確的,而不要看提意見的人與自己的關系,對人不可以持偏見。
【成語用法】作謂語或者定語
【出處】《韓非子·說難》
成語示例
①智子疑鄰的做法是我們應該引以為戒的。
②客觀公正地評價一個人,應該實事求是,決不能智子疑鄰。
成語寓言
原文
智子疑鄰
宋有富人,天雨牆壞。其子曰:「不築,必將有盜。」其鄰人之父亦雲。暮而果大亡其財,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
譯文
宋國有個富人,有一天下雨那個富人家的牆被毀壞。他兒子說:「如果不趕緊修築它,一定會有盜賊進來。」隔壁的老人也這么說。這天晚上果然丟失了大量財物。他家人很贊賞兒子聰明,卻懷疑偷盜是隔壁那個老人乾的。[1]
故事背景
春秋時代。
注釋
詞語解釋
1、宋:宋國。
2、富人;富裕的人。
3、雨(yù):下雨,名詞作動詞。.
4、壞:毀壞,損壞。
5、築:修補。
6、盜:小偷,在這里動詞活用為名詞。
7、父(fǔ):古代對老年男子的尊稱,這里譯為「老人」,指鄰居家的老人。
8、亦雲:也這樣說。雲:說。亦:也。
9、暮:晚上。
10、而:表修飾。
11、果:果然。
12、亡:丟失。
13、家:指這家人。
14、甚:很,非常。
15、智其子:意動用法,以······為智。認為他的兒子很聰明。智 認為…聰明。
16、而(疑鄰人之父):表示轉折關系。
主要句子意思
1.不築,必將有盜。
譯文:不去修築,一定會有小偷。
2暮而果大亡其財,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
譯文:這天晚上果然丟失了大量財物,這家人以為兒子很聰明,卻懷疑偷盜是隔壁那個老人乾的。
古今異義
例句古義今義
1、亡古意:丟失 今意:死亡
2、其鄰人之父亦雲古意:說 今意:常做「雲朵」講,在空中懸浮的有水滴、冰晶凝聚形成的物體
多義詞
一詞多義
1.暮:
夜晚(暮而果大亡其財)
年老(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2.果:
果然(暮而果大亡其財)
結果(未果,尋病終)
3.亡:
丟失(暮而果大亡其財)
逃跑(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
通「無」沒有(河曲智叟亡以應)對他而且過也必經之
4.其:
其子曰(代詞;代指他的)
其家甚智其子(這)
5.之:
他/她。(人稱//的//語氣助詞:不譯//去、到)
6.而:
暮而果大亡其財(表修飾)
而疑鄰人之父(表轉折;卻)
分析評論
從鄰人的老人說,好心沒好報,歸到交淺言深上,從此人情練達,沉默是金。這一層不說。這擺明了是批評主人家不對,同樣的意見因為親疏遠近而態度迥異,所謂「薄者見疑」。意即親疏厚薄是一種妨礙,妨礙了主人家對真相正誤的認識。
其實韓非本意倒非批評「智其子疑其鄰」的主人家,這則寓言見於《說難》篇,意思是勸說別人是何等的困難,因為每個人所處的位置不同。這是被韓非當做一個事實接受的,所以他的主要目標是研究那些能夠有助於讓別人聽取自己意見的注意事項。交淺不可言深就是注意事項之一,所以韓非這則寓言的本意是批評富人的做法——因兩人身份不同而受到不同的待遇。
被韓非當做事實接受的「薄者見疑」,在今天有更加技術化的解釋。「每個人所處位置不同」的說法換成經濟學語言,就是因信息的不對稱狀態而導致交易費用的迥異,從而影響每個人的判斷和行為選擇。韓非子在《說難》中的一切努力,就是今天信息經濟學企圖解決的問題,即如何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讓對方說真話,讓對方相信自己的話,最終與對方達成契約。
其實除了上帝,沒人能夠批評失竊者的懷疑。因為上帝知道究竟是誰乾的,我們都不知道,所以破案之前不能說三道四。而韓非子講故事很缺德,最後沒說案子是破還是沒破。這懷疑就一直都很合理。「親疏」的差別這里有兩個意義,兩方面都構成我們判價分析問題的重要進路,而非妨礙。其一是利益立場的分殊。之所以智其子而不疑其子,因為他兒子是財產權的共同受益人和繼承人,除非爺倆的關系另出問題,他兒子顯然缺乏盜竊的合理利益動機。其二則是信息的不對稱。交易費用中有相當一部分是了解對方和建立信任機制的成本。「親」意味著這一成本很低,「疏」意味著成本的高昂。所以建立起現代法治秩序和信用體系之前,交易的半徑總不太可能超越「親疏」的圈子(差序格局),而延伸到陌生人環境中去。
兒子是什麼樣的人我們自然很清楚,鄰人是怎麼樣的人卻不了解。這是懷疑的合理基礎。一個重要細節是案發之前,主人對二人的建議並沒有因為親疏遠近而厚此薄彼。鄰人「見疑」是在案發之後。我們設想一番,牆壞和失竊之間,只有短短幾個小時。半天時間知道這一事實並利用這一事實的人很有限,古人地廣人稀,鄰里原本很少。人口流動性又差,外來人口會非常引人注目。這案子交給美國、德國、俄羅斯或者法國哪一家警察局,根據已有線索,這位鄰人也必將是最重要的嫌疑人。
在一種非法治文化中,「被懷疑」是一種羞辱,甚至會直接導致司法的有罪推定或人際中的歧視。其實這才是「智子疑鄰」遭到批評的深層文化心理因素。在一種法治文化中,「懷疑」是一種合理的、大方得體的態度。不懷疑對方可能違約,就不用簽合同。不懷疑政府會濫用權力,就不需要憲政民主。而和自己爹媽做生意,也可以不簽合同,你不能沒來由的說人家法律意識差。因為不簽合同的成本可能更低。這和智子疑鄰是一個道理。
啟示:兩個人會因為身份和關系的不同,而遭到不同的對待。
揭示道理
1.從主人那:聽別人意見要選擇正確的,而不要看提意見的人與自己的關系,對人不可以持偏見。
2.從老人那:當你說話的時候,不能只考慮自己的話對與不對,還要想一想自己的地位和處境,是否適合發表這樣的意見。
我們不可以對別人報以偏見,要客觀看事物。相信他人善言。
本文的主旨:
3.從消極方面,這篇文章的主旨:向人進言,要注意自己和聽者的關系。
4.從積極方面,這篇文章的主旨:聽取意見應該聽正確的,不要看提意見的人是什麼人,對人不能持偏見
持相同看法的人卻因為身份不同(與主人的親疏關系不同)而遭到不同對待。
5.告誡人們,如果不尊重事實,只用親疏和感情作為判斷是非的標准,就會主觀臆測,得出錯誤的結論.聽別人的意見要選擇正確的,而不要看提意見的人與自己的關系,對人不可以持偏見。
主旨
1.對待人家的勸告或意見,不能因關系的親疏遠近而異。(也不能舉賢避親)
2.它告誡人們,如果不尊重事實,只用親疏和感情作為判斷是非的標准,就會主觀臆測,得出錯誤的結論, 說不定害了自己。從鄰居家的老人這方面,告訴我們給別人提意見,要盡量用能讓別人欣然接受的方式。 同樣的事但發生在不同人身上卻不同對待,這是不正確的。做人做事要公正客觀,實事求是。
寓意
客觀分析
持有相同意見的人因身份不同及與主人親疏關系的不同而遭到不同對待。
積極方面
(富人角度)
聽取人意見時不能因其身份不同、與自己的親疏關系不同而決定是否存在偏見。
消極方面
(鄰人角度)
在給別人提意見時要注意與別人的親疏關系,如果與別人的關系較好,並且此人心胸寬廣,則可提意見。
哲理
這則故事通常拿來做交淺不能言深的世故教訓。
作者簡介
韓非(約公元前280--前233年),華夏族,韓國都城新鄭(今河南省新鄭市)人,戰國末期傑出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散文家。韓非被譽為最得荀子思想精髓的兩個人之一。[1]
韓非將商鞅的「法」,申不害的「術」和慎到的「勢」集於一身,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韓非將老子的辯證法、樸素唯物主義與法融為一體。韓非是韓王之子,荀子的學生,李斯的同學。著有《韓非子》一書,共五十五篇,十萬余字。在先秦諸子散文中獨樹一幟,呈現韓非極為重視唯物主義與效益主義思想,積極倡導君主專制主義理論,目的是為專制君主提供富國強兵的思想。
韓非子
韓非深愛自己的祖國韓國,但他的政治主張並不被韓王所重視,而秦王嬴政卻為了得到韓非而出兵攻打韓國。李斯因嫉妒韓非的才能,將韓非害死在秦國。但是,韓非的法家思想卻被秦王嬴政所重用,幫助秦國富國強兵,最終統一六國。韓非的思想深邃而又超前,對後世影響深遠,是毛主席最佩服的中國古代思想家。毛主席曾經說過:」中國古代有作為的政治家,基本都是法家。「
《史記》載:秦王見《孤憤》、《五蠹》之書,曰:「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游,死不恨矣!」可知當時秦王的重視。《韓非子》也是間接補遺史書對中國先秦時期[2] 史料不足的參考重要來源之一,著作中許多當代民間傳說和寓言故事也成為成語典故的出處。
問題解答
「不築,必將有盜。」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麼呢?
本句是故事的關鍵處,這是「其子」與「鄰人之父」都說過的話,但因為親緣關系不同,就遭到不同的對待;對其子是誇獎,對鄰人之父則是懷疑。

㈨ 夏朝有哪些成語典故以及其分別對應的人物和事件

1、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

大禹治水是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傳說。他是黃帝的後代,三皇五帝時期,黃河泛濫,鯀、禹父子二人受命於堯、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負責治水。

大禹率領民眾,與自然災害中的洪水斗爭,最終獲得了勝利。

面對滔滔洪水,大禹從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改變了"堵"的辦法,對洪水進行疏導,體現出他具有帶領人民戰勝困難的聰明才智。大禹為了治理洪水,長年在外與民眾一起奮戰,置個人利益於不顧,"三過家門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盡心血與體力,終於完成了治水的大業。

2、禹鑄九鼎

九鼎,是中國的代名詞,以及王權至高無上、國家統一昌盛的象徵。夏朝、商朝、周朝三代奉為象徵國家政權的傳國之寶。

相傳,夏朝初年,夏王大禹劃分天下為九州,令九州州牧貢獻青銅,鑄造九鼎,象徵九州,將全國九州的名山大川、奇異之物鐫刻於九鼎之身,並將九鼎集中於夏王朝都城。

《左傳》記載說:在鼎上刻畫有九州圖,其實就是象徵天下九州都是夏朝的,如此雄心豪邁的氣魄也成就了 "九鼎"成為夏朝的鎮國之寶。

《史記·封禪書》:「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皆嘗亨鬺上帝鬼神。遭聖則興,鼎遷於夏商 。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淪沒,伏而不見。」

3、司法鼻祖——皋陶(gāoyáo)

皋陶(gāoyáo),偃姓,又作咎陶、咎繇,亦作「皐陶」、「皋繇」或「皐繇」,封地今安徽六安。是上古時期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皋陶是與堯、舜、禹齊名的「上古四聖」之一,被公認奉為中國司法鼻祖,後常為獄官或獄神的代稱。

傳說他是中國上古「五帝」之首黃帝次子昌意的後裔,早期東夷部落的首領。皋陶是舜帝和夏朝初期的一位賢臣,傳說中生於堯帝統治的時候,曾經被舜任命為掌管刑法的「理官」,以正直聞名天下。皋陶被聘任為掌握刑法的官後,又被禹選為繼承人,並協助禹處理領導事務。皋陶在禹之先死了,而未能繼位,而由皋陶子伯益繼位。

陶的主要功績有制定刑法和教育,幫助堯舜禹推行五刑」、「五教」。用獨角獸獬豸治獄,堅持公正;刑教兼施,要求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使社會和諧,天下大治。

皋陶法律思想具有如下幾個特點 :

一是德法結合,即道德與法律結合、德治與法治結合,「明於五刑,以弼五教」就說明了這個道理;

二是民本思想,即強調重民、愛民、惠民,關注民生,聽取民意,「安民則惠,黎民懷之」「天聰明,自我民聰明」等即說明此理;

三是司法公正,公平公正是皋陶司法的終極目標,獬豸斷獄的故事實質上是神化了皋陶鐵面無私、秉公執法、斷案如神的司法活動;

四是天人合一,皋陶所言「天秩有禮」「天命有德」「天討有罪」等是告誡人們要遵循天道,自然之理。

皋陶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是留給後人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皋陶思想是儒家學術思想的重要源頭之一,其主體「法治」和「德治」與今天的「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有著歷史淵源關系 。

4、桀驁不馴

這里的桀就是指夏朝最後一位國君夏桀,因為夏桀凶暴。驁則指的是野馬,因為野馬很難馴服。所以用夏桀的凶暴與野馬的傲慢來形容那些自恃清高,兇狠殘暴的人。

㈩ 成語典故

至死不悟
zhì sǐ bù wù
成語典故: 至:到;悟:醒悟。到死也不醒悟。
成語出處: 唐·柳完元《臨江之麋》:「麋出門,見外犬在道甚眾,走欲與為戲。外犬見而喜且怒,共殺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安步當車
ān bù dàng chē
成語典故: 安:安詳,不慌忙;安步:緩緩步行。以從容的步行代替乘車。
成語出處: 《戰國策·齊策四》:「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靜貞正以自虞。」
不二法門
bù èr fǎ mén
成語典故: 不二:指不是兩極端;法門:佧行入道的門徑。原為佛家語,意為直接入道,不可言傳的法門。後比喻最好的或獨一無二的方法。
成語出處: 《維摩詰經·入不二法門品》:「如我意者,於一切法無言無說,無示無識,離諸問答,是為入不二法門。」
成語例句: 歷觀戰史,水戰用火攻,是顛撲不破的不二法門。(高陽《清宮外史》下冊)
暗室不欺
àn shì bù qī
成語典故: 在沒有人看見的地方,也不做見不得人的事。
成語出處: 唐·駱賓王《螢火賦》:「類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
成語例句: 知縣生平暗室不欺,既讀孔、孟之書,怎敢行盜跖之事?(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十三)
匕鬯不驚
bǐ chàng bù jīng
成語典故: 匕:古代的一種勺子;鬯:香酒;匕和鬯都是古代宗廟祭祀用物。形容軍紀嚴明,所到之處,百姓安居,宗廟祭祀,照常進行。
成語出處: 《周易·震》:「震驚百里,不喪匕鬯。」
成語例句: 贛、寧之亂,坐鎮上游,匕鬯不驚,指揮若定。(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三十六回)
筆大如椽
bǐ dà rú chuán
成語典故: 形容著名的文章。也指有名的作家。
成語出處: 《晉書·王珣傳》:「珣夢人以大筆如椽與之,既覺,語人曰:『此當有大手筆事。』」
成語例句: 詞清若玉,筆大如椽。(清·陶曾佑《論小說之勢力及其影響》)
筆下生花
bǐ xià shēng huā
成語典故: 比喻文人才思俊逸,寫作的詩文極佳。
成語出處: 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下》:「李太白少時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後天才贍逸,名聞天下。」
成語例句: 晚唐詩人杜牧才氣過人,筆下生花,創作了許多詩文佳品,尤以《阿房宮賦》傳誦千古。
不蔓不枝
bù màn bù zhī
成語典故: 既不蔓延,也不分支。比喻說話或寫文章簡明扼要,不拖泥帶水。
成語出處: 宋·周敦頤《愛蓮說》:「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成語例句: 做下去,年深日久之後,先生就不再刪改你的文章了,只在篇末批些「有書有筆,不蔓不枝」之類。(魯迅《做古文和做好人的秘訣》)
赤子之心
chì zǐ zhī xīn
成語典故: 赤子:初生的嬰兒。比喻人心地純潔善良。
成語出處: 《孟子·離婁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成語例句: 堯、舜、禹、湯、周、孔,時刻以救民濟世為心,所謂赤子之心,原不過是「不忍」二字。(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一八回)
低唱淺斟
dì chàng qiǎn zhēn
成語典故: 低唱:輕柔地歌唱;斟:喝酒。聽人輕柔地歌唱,並自在地慢慢飲酒。形容一種安樂自在的神態。
成語出處: 宋·無名氏《湘湖近事》:「陶谷學士,嘗買得黨太尉家故妓……,妓曰:『彼粗人也,安有此景,但能銷金暖帳下,淺斟低唱,飲羊羔美酒耳。』谷愧其言。」
焚骨揚灰
fén gǔ yáng huī
成語典故: 燒掉屍骨,揚棄骨灰。形容非常仇視。
成語出處: 《梁書·侯景傳》:「曝屍於建康市,百姓爭取屠膾啖食,焚骨揚灰。」
焚膏繼晷
fén gāo jì guǐ
成語典故: 膏:油脂,指燈燭;繼:繼續,接替;晷:日光。點上油燈,接續日光。形容勤奮地工作或讀書。
成語出處: 唐·韓愈《進學解》:「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
成語例句: 相傳文人目多眚,歸咎讀書,焚膏繼晷,以致損明。(清·張潮《虞初新志·三儂贅人廣自序》)
噤若寒蟬
jìn ruò hán chán
成語典故: 噤:閉口不作聲。象深秋的蟬那樣一聲不吭。比喻因害怕有所顧慮而不敢說話。
成語出處: 《後漢書·杜密傳》:「劉勝位為大夫,見禮上賓,而知善不薦,聞惡無言,隱情惜己,自同寒蟬,此罪人也。」
成語例句: 他的話完了,台下有幾個人拚命地高聲鼓掌,而更多的人卻噤若寒蟬、面面相覷。(楊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十八章)
俗不可耐sú bù kě nài
成語典故: 俗:庸俗;耐:忍受得住。庸俗得使人受不了。
成語出處: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沂水秀才》:「一美人置白金一鋌,可三四兩許,秀才掇內袖中。美人取巾握手笑出曰:『俗不可耐。』」
懸崖勒馬xuán yá lè mǎ
成語典故: 懸崖:高而陡的山崖;勒馬:收住韁繩,使馬停步。在高高的山崖邊上勒住馬。比喻到了危險的邊緣及時清醒回頭。
成語出處: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此書生懸崖勒馬,可謂大智矣。」
成語例句: 您鑄成大錯在前,已經對不起天地祖宗,趕快懸崖勒馬吧!(華而實《漢衣冠》三)
朝三暮四zhāo sān mù sì
成語典故: 原指玩弄手法欺騙人。後用來比喻常常變卦,反復無常。
成語出處: 《莊子·齊物論》:「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名實未虧而喜怒為用,亦因是也。」
成語例句: 釐定規則:怎樣服役,怎樣納糧,怎樣磕頭,怎樣頌聖。而且這規則是不象現在那樣朝三暮四的。(魯迅《墳·燈下漫筆》)
作威作福zuò wēi zuò fú
成語典故: 原意是只有君王才能獨攬權威,行賞行罰。後泛指憑借職位,濫用權力。
成語出處: 《尚書·洪範》:「惟闢作福,惟闢作威,惟辟玉食。臣無有作福作威玉食。」
成語例句: 姜三膘子一輩子是作威作福,花天酒地。(曲波《林海雪原》二)
作繭自縛zuò jiǎn zì fù
成語典故: 蠶吐絲作繭,把自己裹在裡面。比喻做了某件事,結果使自己受困。也比喻自己給自己找麻煩。
成語出處: 唐·白居易《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來舟中示舍弟五十韻》詩:「燭蛾誰救護,蠶繭自纏縈。」宋·陸游《劍南詩稿·書嘆》:「人生如春蠶,作繭自纏裹。」
成語例句: 我們需要制定必要的規章制度,但不可過於繁瑣,弄得作繭自縛,捆住自己的手腳。
重蹈覆轍chóng dǎo fù zhé
成語典故: 蹈:踏;覆:翻;轍:車輪輾過的痕跡。重新走上翻過車的老路。比喻不吸取教訓,再走失敗的老路。
成語出處: 《後漢書·竇武傳》:「今不想前事之失,復循覆車之軌。」
成語例句: 要從失敗中吸取教訓,以免重蹈覆轍。
重熙累洽chóng xī lěi qià
成語典故: 熙:光明;洽:諧和。指國家接連幾代太平安樂。
成語出處: 漢·班固《東都賦》:「至乎永平之際,重熙而累洽。」張銑註:『熙:光明也。洽:合也;言光武既明,而明帝繼之,故曰重熙累洽。」
砥柱中流dǐ zhù zhōng liú
成語典故: 就象屹立在黃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樣。比喻堅強獨立的人能在動盪艱難的環境中起支柱作用。
成語出處: 《晏子春秋·內篇諫下》:「吾嘗從君濟於河,黿銜左驂,以入砥柱之中流。」
斷章取義àn zhāng qǔ yì
成語典故: 斷:截斷;章:音樂一曲為一章。指不顧全篇文章或談話的內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與原意不符。
成語出處: 《左傳·襄公二十八年》:「賦詩斷章,余取所求焉。」
成語例句: 宋人攻擊王介甫,說他將明妃寫成一個不忠君不愛國的人,其實是斷章取義,故入人罪。(朱自清《清華的一日》)
對酒當歌ì jiǔ dāng gē
成語典故: 對著酒應該放聲高唱。原意是人生時間有限,應該有所作為。後也用來指及時行樂。
成語出處: 漢·曹操《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成語例句: 盡都是把手為話,對酒當歌,鄭州浪漢委實多。(元·楊顯之《酷寒亭》第三折)
阿諛諂媚ē yú chǎn mèi
成語典故: 阿諛:迎合別人的意思,向人討好;諂媚:巴結,奉承。說話做事迎合別人的心意,竭力向人討好。
成語出處: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裴晉公義還原配》:「只是這幫阿諛諂媚的,要博相國歡喜,自然重價購買。」
墮甑不顧ò zèng bù gù
成語典故: 甑:古代一種瓦制炊器;顧:回頭看。甑落地已破,不再看它。比喻既成事實,不再追悔。
成語出處: 《後漢書·郭泰傳》:「客居太原,荷甑墮地,不顧而去。林宗見而問其意,對曰:『甑已破矣,視之何益。』」
奉天承運fèng tiān chéng yùn
成語典故: 奉:遵照;奉天:遵從天意,指皇帝受命於天;承運:繼承新生的氣運。指君權神授。封建帝王詔書開頭的套語。
成語出處: 明·沈德符《野獲編》:「太祖奉天二字,千古獨見。故神訓中雲:皇帝所執大圭上鏤『奉天法祖』四字,臣下誥敕命中,必首雲『奉天承運皇帝』。」
婦人之仁fù rén zhī rén
成語典故: 仕:仁慈。婦女的軟心腸。舊指處事姑息優柔,不識大體。
成語出處: 《史記·淮陰侯列傳》:「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刓弊,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
成語例句: 吳王有婦人之仁,而無丈夫之決。(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八十回)
甘之如飴gān zhī rú yí
成語典故: 甘:甜;飴:麥芽糖漿。感到象糖那樣甜。指為了從事某種工作,甘願承受艱難、痛苦。
成語出處: 宋·文天祥《正氣歌》詩:「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
成語例句: 背書背不出,「老師」往往大發嬌嗔,自然罵得人下不了台,而張曜甘之如飴。(高陽《清宮外史》上冊)
甘瓜苦蒂gān guā kǔ dì
成語典故: 甜瓜的蒂是苦的。比喻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物。
成語出處: 清·翟灝《通俗編·草木》:「甘瓜蒂苦,天下無全美也。」
邯鄲學步hán dān xué bù
成語典故: 邯鄲:戰國時趙國的都城;學步:學習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來自己會的東西忘了。
成語出處: 《莊子·秋水》:「且子獨不聞夫壽陵餘子之學行於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
成語例句: 寫作文不能照搬例文,那樣會像邯鄲學步一樣,是寫不出好文章來的。
含英咀華hán yīng jǔ huá
成語典故: 咀:細嚼,引伸為體味;英、華:這里指精華。比喻讀書吸取其精華。
成語出處: 唐·韓愈《進學解》:「沈浸濃郁,含英咀華。」
成語例句: 短小、精煉、深刻的文章,值得人們含英咀華。
好高騖遠hào gāo wù yuǎn
成語典故: 好:喜歡;騖:追求。比喻不切實際地追求過高過遠的目標。
成語出處: 《宋史·道學傳一·程灝傳》:「病學者厭卑近而騖高遠,卒無成焉。」
成語例句: 但是好高騖遠,貪抄捷徑的心理,卻常常妨礙人們去認識這最普通的道理。(秦牧《畫蛋·練功》)
囫圇吞棗hú lún tūn zǎo
成語典故: 囫圇:整個兒。把棗整個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對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成語出處: 《朱子語類·論語十六》:「道理也是一個有條理底物事,不是囫圇一物。」
成語例句: 讀書要善於思考,不能囫圇吞棗,不求甚解。
狐假虎威hú jiǎ hǔ wēi
成語典故: 假: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勢。比喻依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
成語出處: 《戰國策·楚策一》:「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
成語例句: 果然府中來借,怎好不借?只怕被別人狐假虎威的誆的去,這個卻保不得他。(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
毀家紓難huǐ jiā shū nàn
成語典故: 毀:破壞,毀壞;紓:緩和,解除。捐獻所有家產,幫助國家減輕困難。
成語出處: 《左傳·庄公三十年》:「斗谷於菟為令尹,自毀其家以紓楚國之難。」
成語例句: 某等願從眾志,毀家紓難,興復宋室。(清·吳趼人《痛史》第二十五回)
蕙心紈質huì xīn wán zhì
成語典故: 心靈如蕙草芬芳,品質似紈素潔白。比喻品行高潔。
成語出處: 南朝·宋·鮑照《蕪城賦》:「東都妙姬,南國麗人,蕙心紈質,玉貌絳唇。」

熱點內容
巴中文明行為促進條例 發布:2025-01-11 16:56:01 瀏覽:566
宰殺家禽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11 16:24:48 瀏覽:237
在我國會計法規 發布:2025-01-11 16:23:10 瀏覽:556
袁世凱立法稱帝 發布:2025-01-11 15:26:46 瀏覽:733
大同肖律師 發布:2025-01-11 15:25:57 瀏覽:13
兒童虛擬游戲法規 發布:2025-01-11 15:23:05 瀏覽:111
車鎖有問題廠家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1 15:17:47 瀏覽:577
2017勞動法主動辭職 發布:2025-01-11 15:15:24 瀏覽:403
法律公司開業典禮新聞稿 發布:2025-01-11 14:24:52 瀏覽:494
中華全民共和國合同法 發布:2025-01-11 14:20:17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