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陳立法太極小架優酷

陳立法太極小架優酷

發布時間: 2022-05-06 02:06:13

『壹』 太極拳法那家最正宗

建議你了解一下陳氏小架拳。

一、陳氏太極拳發展歷史及演變,小架概說
陳氏太極拳起源於河南陳家溝,由明末清初的陳氏第九世陳王廷在祖傳拳械的基礎上,結合易學的陰陽五行之變化、中醫學的經絡學說等理論、以及導引、吐納術,並綜合百家拳術之長而創立的。陳王廷精益求精地創造了太極五套拳、五套錘、十三勢、炮錘,以及槍、刀、劍、棍、劍、鐧、鞭等,尤其獨特的還有雙人推手和雙人粘槍,形成了完善的武術流派體系。陳氏太極拳以其博大精深的拳術理論、獨特的拳術風格、高超的技擊效果、顯著的健身功能而在中華武林獨樹一幟,並越來越多地受到全世界人民的認同與歡迎。
陳王廷創拳後將拳術傳承至陳所樂、陳汝信等,一直主要在陳氏家族內部穩定傳承。在陳氏十四世、陳氏太極拳第六代陳有本之前,太極拳被傳下來的只有一種練法,並無大、小架之分。對大、小架的分化起著劃時代作用的關鍵人物是陳有本。
據《陳氏家乘》記載,陳有本的父親陳公兆「學術純正,明士多出其門」(陳家溝有陳公兆力斗瘋牛的傳說),陳有本及胞兄陳有恆「均庠生,習太極拳。有本尤得驪珠,子侄之藝皆其所成就,豐度謙沖,常若有所不及,當時精太極拳者率出其門……有本門人陳清平、陳有綸、陳奉章、陳三德、陳廷棟均有所得,陳耕耘亦師事焉。清平傳趙堡鎮和兆元、張開、張睾山。有綸傳李景延、張大洪」。
由以上記載可以看出,陳公兆、陳有本父子皆武學造詣深厚,弟子名家輩出,陳有本之藝顯然是得到父親真傳,並且在陳有本之前小架已經存在,只是當時並無「小架」之說,一直是按傳承的「小圈」架型進行的系統訓練,最終達到無圈無極的境界。小架具有剛柔相濟、螺旋纏繞、快慢相間的風格特點,而且因其完整的理論體系和嚴格有序的訓練方法,被陳家溝人譽為「功夫架」、「看家拳」。並非像有些書上所說的「十四世陳有本在原有套路的基礎上,又有些改動,逐漸舍棄了某些高難度和發勁動作,架式與老架一樣寬大,稱為新架(現在稱小架)」。
陳氏十五世陳耕耘為了隨父走鏢謀生,因其父陳長興終年護鏢在外,陳耕耘遂求教於族叔陳有本。為了使陳耕耘早日功夫上身,陳有本除保留頭套十三式的精髓外,突出了爆發力,將拳的架型給予放大,有本親自輔導,耕耘苦練,二人共同商討、鑽研,創編了一種新的架型,陳耕耘苦練一年有餘,終其所成,形成了一種走大圈的新的太極拳之架型,從此為了和頭套十三式以及傳統小圈的練法打法有所區別,就產生了小圈架、大圈架的區別。陳耕耘將這種架型在其家族中傳授,傳到其孫陳發科,1928年發科公被聘到北京授拳,遂將此架型公布於世,後人為了加以區別,將走大圈的練法打法之架型稱為「大架」,將走小圈的傳統練法打法稱為「小架」。
當代陳氏太極拳「小架」代表人物有:陳克忠、陳克弟、陳伯祥、陳伯先、陳金鰲、陳立清等。
由陳氏十六世陳鑫編著的《陳氏太極拳圖說》,被譽為武林聖典,其中的拳譜皆為「小架」拳譜。《圖說》自序言到:「愚今者既恐時序遷流,迫不及待,又恐分門別戶,失我真傳,所以課讀餘暇極力顯微闡幽,纖悉畢陳」。覽遍全書並沒有陳氏太極拳大、小架之說。由此可知,《陳氏太極拳圖說》記載的太極拳架,應該很接近於陳王廷所創拳術的原貌。
太極拳在300多年的演變發展過程中,從陳氏太極拳又派生出了楊、吳、武、孫、趙堡等各式太極拳。而在太極拳體系當中,被後人稱為陳氏太極拳「小架」的,是最為傳統的一種練法打法,是太極拳的精華拳架。
陳氏太極拳大架因其傳人在外走鏢或經商,而開始向外界傳播,特別是陳氏第十七世陳發科、十八世陳照丕分別被北京、南京正式邀請傳拳,使陳氏太極拳大架得到廣泛的普及,被世人所熟知。而小架由於陳氏家族長期將之視為絕秘的「看家拳」,視為珍寶,不願示人,一直僅僅秘密在自己家族內部傳授,「傳內不傳外」,且師承嚴格。長期以來人們常說:「大架不出村,小架不出門」。因小架拳是其前輩數代幾百年心血甚至付出生命換來的,他們一直不捨得向外界傳授,不願將太極拳的精華拳架公布於世,以致至今鮮為人知。
隨著時代的變遷,陳氏家族老一輩人的思想觀念也逐步開放,如今的陳氏「小架」傳人也開始向外界傳授,但由於起步很晚,普及范圍仍然有限。以致大多數人只知陳氏太極拳、甚至將陳氏太極拳等同於陳氏大架拳,而不知陳氏小架拳。
如今,陳氏太極拳小架的傳人,為了讓更多的武術愛好者有機會學到陳氏家族的精華拳架,給人們帶來更多的健康和幸福,他們正在積極地傳播、傳授陳氏小架太極拳,從而讓廣大愛好者學到陳氏家族的「看家拳」。
二、陳氏小架太極拳的特點
1、身法:「身忌上躥胡亂擺,寧低不高行平線」。行拳走架身體不可忽上忽下,左右亂擺;意向下沉,重心放低,重心基本保持在一個水平線上(個別動作如擺腳下岔、金雞獨立、鋪地龍等除外)。
2、手法:「雙手相合勿翻動,微貫一氣指肚間;上行不過眉,下行似松開;內轉拇指界中線,外運勿探、沉肘尖;莫貪莫夾、束肋毛膚相挨」。兩手向合,四六陰陽;瓦隆掌,大、小指向合,意貫母、食、中指;手的運動范圍以身體中線為界,左、右手各管半邊,向上行不超過眉毛,向下行意想松開;出手勿貪,回手勿夾,留有餘地,中規中矩。
3、步法:「腳踏忌八、丁,切記合足尖;內腳掌踏地偏重,大二趾領先;以腳跟轉換,步大一腿長,步小一豎腳」。基於開胯圓襠的需要,要求兩腳基本保持平行,忌八字腳、丁字腳(造成兩胯根不成窩狀,襠部失去弧形,成「人」字襠即尖襠,不能實現圓襠);從胯向下內纏(逆纏),落在腳掌內側大、二足指上;出步勿貪,伸縮自如,大步不超過一腿長,小步不小於一豎腳。
4、「寧進不退,下在上先」。重心寧進不退;轉換下在上先。
5、眼法:「神送前手頭忌晃動」。神意在前手,但目光並非死死盯住前手,頭也不能隨手晃動。
6、勁法:「襠貴開圓,莫扭莫涮」。臀部放鬆,向兩側外泛,使胯從兩側向前、內裹,胯根里掖,形成後開前合,實現圓襠;襠為腰腿之樞紐,在運動旋轉中,是由趾而脛而股而會陰,由身(命門)而肩而肱而橈骨、尺骨直纏至指梢的「纏絲勁」,也叫「螺旋勁」;陰陽轉換時,胯走後、下弧;胯似托盤,切記不能扭、不能涮;兩胯走「∞」勁不斷,背絲扣型循環纏;勁需走滿,無過無不及。
7、立圓多、平圓少。劃圈走立圓是為了在松沉圓轉的條件下,實現力從腳起,自下而上的傳遞。另外,走立圓也容易保持身體的穩定。所以小架走圓多為立圓,或有小角度的傾斜。
8、整圓多、弧線少。整圓是為了勁路的完整,減少不必要地重復蓄勁,實現化、打連貫,出擊迅速。

陳氏小架太極拳QQ群:207059790

『貳』 陳式太極拳小架,有什麼妙處,有什麼好處

1、只有堅持練拳,才能提高基本功
外國人稱中華武術為「功夫」,太極拳也毫不例外的是一種「功夫」。要學好太極拳,就必須練就深厚的武術基本功。常言道:「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沒有。」也就是指有沒有功夫,基本功是否扎實。
陳立清老師曾說:「陳氏太極拳是內外兼修、修養兼備的武術。——以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為目的。為達這一目標,就須進行基本功的訓練。」陳老師在書中提到四種基本功法,即站立功、抱球功、纏絲功和下肢功,這些功法亦可單獨練習。
但筆者認為,長期反復練習太極拳架套路,也是加強基本功訓練必不可少的途徑。
陳照奎前輩曾說:「武術本身就是吃苦流汗的事兒——必須付出相當的精力和時間,有一定的艱苦性。」他還說「功夫功夫,就是要下苦功夫。沒有苦功夫,拳I也是空的。」縱觀古今太極拳前輩及大師,都是經過刻苦、長期的練拳歷程後,才成名成家的。
據說陳正雷大師年少時,僅「倒卷肱」一式每次要倒練二里半地;陳小旺大師年輕時每天練拳三十多遍,王西安大師年輕時半夜在樹林里練拳常常能將鞋裡倒出水來。正因為這些大師能夠堅持勤學苦練,才打下了堅實的基本功。
2、只有堅持刻苦練習,才能純熟拳架套路
太極拳套路學會容易,但要打好、打熟練卻不容易。要姿勢正確規范,動作優雅美觀,形體舒展大方,架式中正安舒,內氣充盈飽滿就更難。如陳式太極拳小架一路,全套78式,每式細分又有3~8個動作,總共300多個動作。
要掌握每個動作的走向、力點、纏絲勁,使每個動作做到位,就要在明師指導下持久、反復地練習。
3、只有堅持練拳,才能使手、眼、身法、步協調一致,打出神韻、打出風格、打出極致
要學好太極拳,就要使手、眼、身法、步各自先要合乎規矩。如手何時為掌?是舒掌還是瓦棱掌?何時為拳?是虛拳還是實拳、立拳、平拳?目光隨什麼走?這些都有嚴格的要求。身法的中正與前傾、後仰、側斜、翻轉等皆有法度。
步伐的前進、後退及腿法的弓步、馬步、仆步、歇步等皆有講究。由各自合乎規矩再到相互協調。
4、只有堅持練拳,才能提高整體功力
太極拳有「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百骸相隨」的說法,它是一個整體,我們不能把它割裂開來理解和練習。陳正雷老師提出「練本不練標,練身不練招」,就是要求進行全面鍛煉,以增強整體功力。
拳論曰:「勁發之於根,旋轉於腿,主宰於腰,而行於手指。由腿到腰,總須完整一氣。」陳長興在《太極拳十大要論》中說:「夫太極拳者,千變萬化,無往非勁,勢雖不侔,而勁歸於一。
夫所謂一者,自頂至足,內有臟腑筋骨,外有肌膚皮肉,四肢百骸,相連而為一者也。破之而不開,撞之而不散。上欲動而下隨之,下欲動而上自領之,上下動而中部應之,中部動而上下和之,內外相連,前後相需,所謂一以貫之者。」
要達到如此整勁功夫,沒有千錘百煉,實難達到。
練拳是核心
1、只有反復練拳,才能掌握太極拳的技擊含義
太極拳是武術,武術的靈魂是技擊。太極拳每招每式、每個動作,都包含著防身和技擊的內涵,都具有引進落空、化打結合的防禦和技擊技巧。
太極拳有「上打咽喉下打陰,中間兩肋並當心,下部兩臁合兩膝,腦後一掌要真魂」(陳鑫)和「遠打三步開外,近打只在寸間」的說法,因此,只有長期不懈的練習,才能掌握這些技擊精華。
2、只有反復練拳,才能練出內勁
太極拳屬內家拳,要求丹田內轉,腰脊抽換。講究內不動,外不發,蓄而後發。只有堅持長期的、不斷的反復演練,才能達到上下貫通、協調均衡、內勁充實、內外相合的境地,才能練出「蓄勁如張弓,發勁如放箭」的內家功夫。
3、只有反復練拳,才能達到周身放鬆,螺旋纏繞,疏經通絡,氣血流暢的效果
練太極拳不但要求形體相互配合,而且要求注意呼吸和在意識引導下的內氣運行。正如《拳論》所說:「以心行氣,務沉著。以氣運身,務順遂。」
練拳是重點
1、只有練好拳,才能給進一步悟拳創造有利條件
只有打好了拳,才能想到哪些地方打得好?哪些地方打得不好?哪些動作需要剛發?哪些動作需要柔引?身體有什麼感受?感受如何?才能進一步理解和體悟。如果不練拳,一切都是空的,更談不上悟拳了。
2、只有練好拳,才能使拳理拳法得到進一步提高
拳理和拳藝是相通的,要明白拳理,必須具備高超的拳藝。而高超的拳藝,則來自於千萬次的反復錘煉。
3、只有練好拳,才能更好地繼承和傳播太極拳
太極拳博大精深,理精法密,要繼承和傳播太極拳,必須掌握其精粹並擁有嫻熟的技巧。 【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山人運動祝拳友身體康健,運動暢快!

『叄』 如何學好太極拳特別是初學者,應該從何處下手

我個人認為,最重要的也是最關鍵的一點對於沒有基礎的初學者來說,就是必須要有一位明師教授給你太極拳,使你少走很多彎路,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若是自學的話且不說能不能學會,至少會在動作上達不到正確、規范,使之誤入歧途;從另一方面講,太極拳的核心是講究意會的,若沒有老師指點,自己永遠是練不會的。
練拳之前的熱身運動(活動);之後練太極拳的基本功;然後練拳(拳架),動作正確、規范,在太極拳的十大要領(虛靈頂勁、含胸拔背、松腰、分虛實、沉肩墜肘、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隨、內外相合、相連不斷、動中求靜)指導下去練拳(拳架);保證每天4個小時以上時間,幾十遍的去練拳架。
同時還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①靜心用意,呼吸自然,即練拳都要求思想安靜集中,專心引導動作,呼吸平穩,深勻自然,不可勉強憋氣;
②中正安舒,柔和緩慢,即身體保持舒松自然,不偏不倚,動作如行雲流水,輕柔勻緩;
③動作弧形,圓活完整,即動作要呈弧形式螺旋形,轉換圓活不滯,同時以腰作軸,上下相隨,周身組成一個整體;
④連貫協調,虛實分明,即動作要連綿不斷,銜接和順,處處分清虛實,重心保持穩定;
⑤輕靈沉著,剛柔相濟,即每一動作都要輕靈沉著,不浮不僵,外柔內剛,發勁要完整,富有彈性,不可使用拙力。
太極拳對人體各部位姿式的要求如下:頭——保持「虛領頂勁」,有上懸意念,不可歪斜搖擺,眼要自然平視,嘴要輕閉,舌抵上顎;頸——自然豎直,轉動靈活,不可緊張;肩——平正松沉,不可上聳、前扣或後張;肘——自然彎曲沉墜,防止僵直或上揚;腕——下沉「塌腕」,勁力貫注,不可松軟;胸——舒松微含,不可外挺或故意內縮;背——舒展伸拔,稱為「拔背」,不可弓駝;腰——向下松沉,旋轉靈活,不可前弓或後挺;脊——中正豎直,保持身型端正自然;臀——向內微斂,不可外突,稱為「溜臀」、「斂臀」;胯——松正含縮,使勁力貫注下肢,不可歪扭、前挺;腿——穩健扎實,彎曲合度,轉旋輕靈,移動平穩,膝部松活自然,腳掌虛實分清。
打太極拳要求松靜自然,這使大腦皮層一部分進入保護性抑制狀態而得到休息。同時,打拳可以活躍情緒,對大腦起調節作用,而且打得越是熟練,越要「先在心,後在身」,專心於引導動作。這樣長期堅持,會使大腦功能得到恢復和改善,消除由神經系統紊亂引起的各種慢性病。太極拳要求「氣沉丹田」,有意地運用腹式呼吸,加大呼吸深度,因而有利於改善呼吸機能和血液循環。通過輕鬆柔和的運動,可以使年老體弱的人經絡舒暢,新陳代謝旺盛,體質、機能得到增強。太極拳在技擊上別具一格,特點鮮明。它要求以靜制動,以柔克剛,避實就虛,借力發力,主張一切從客觀出發,隨人則活,由己則滯。為此,太極拳特別講究「聽勁」,即要准確地感覺判斷對方來勢,以作出反應。當對方未發動前,自己不要冒進,可先以招法誘發對方,試其虛實,術語稱為「引手」。一旦對方發動,自己要迅速搶在前面,「彼未動,己先動」,「後發先至」,將對手引進,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轉移對方力量,乘虛而入,全力還擊。太極拳的這種技擊原則,體現在推手訓練和套路動作要領中,不僅可以訓練人的反應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體素質,而且在攻防格鬥訓練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打太極拳則可使身心俱健,強外固內,有助於疏通經絡,消除心中的郁悶,實是外強筋骨,內調精氣神之有效手段。

『肆』 陳立法的介紹

男,一九四九年正月生於河南省溫縣陳家溝太極拳世家,陳家溝陳氏第十九世孫,陳氏太極拳第十一代傳人。系清末民初太極拳名家陳省三之長孫。民國時期太極拳名手陳福來長子。

『伍』 陳式太極拳誰的小架好

陳式太極拳教學視頻,同時又選擇了一個相當好的鍛煉途徑。
陳式太極拳是太極拳發展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流派,根據不同的師傳,又有了老架、新架及其小架之分,你可以在觀看之後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老架、新架和小架開始學習。但是無論哪種陳式太極拳,又都分為一路和二路。一路是柔多剛少,二路拳是剛多柔少,一般認為一路拳更側重基本的棚、捋、擠、按四正勁的應用為主,並配合陳式太極拳纏絲勁的練習,可謂是基本功,而且柔多剛少,正好「化僵去拙」,一般認為,在堅持習練陳式一路軍二至三年後,方可開始習練陳式二路拳。如果你沒有任何太極拳的基礎,最後就近找一個教練,帶你入門,同時你再結合視頻習練,這樣可能會更好地入門。
另外,王二平、陳正雷、劉想英、陳春生、陳小旺……這些全是陳式太極拳的優秀拳師、教練或運動員,都長於陳式太極拳的套路演練,而武功修為頗高,獲得許多好成績。他們的演練有各有其個人風格,所以細比較他們演練的陳式太極拳,大同而小異,這就如同同一首歌,由不同的歌唱家演唱,給觀眾的感覺是不同的。

『陸』 武式太極拳全典:內容空乏,欺瞞大家;

這類書基本上只能算個人體會的總結,如果你要全面而科學,是不理想的.建議你看專業教材,<中國武術教程><實用中國武術大全><中國武術網路全書><中國體育教練員崗位培訓教材><中醫基礎理論>

『柒』 太極拳大架小架

小架在先,大架在後。遇到名師三年功夫上身,三功夫不上身的,把功夫還給老師吧。如果遇到老師說,把圈練小就是小架,我可以明確的告訴你他連什麼是太極拳都不懂。

『捌』 請問陳式太極拳和吳式太極拳有什麼區別謝謝!

吳式太極拳(以影響最大流傳最廣的吳鑒泉先生所傳為例)源於楊式太極拳小架(以楊少侯先生所傳為例,俗稱「小架」),楊式太極拳源於陳式太極拳,但是今天流傳的楊式太極拳(以以影響最大流傳最廣的楊澄甫先生所傳為例,俗稱「大架」)已經與今天流傳的陳式太極拳拳架(以影響最大流傳最廣的陳發科先生所傳的陳式太極拳為例)有了明顯區別,簡要而言:
陳式太極拳有陳式老架、新架之分。老架由清初河南省焦作市溫縣陳家溝陳王廷所創。陳式太極拳老架共有七個套路,流傳最廣的有:第一路和第二路(炮捶)。 陳式太極拳雖有小架、大架之分,但其運動特點基本一致:整套動作在快慢、剛柔、開合、曲直等矛盾的相互依存、互相轉化中,相連不斷,一氣呵成。
視頻: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YzNjg5Mg==.html(陳正雷演練)
吳式太極拳以柔化著稱,架子斜中寓正、松靜自然,大小適中。推手時,守靜而不妄動,以善化見長。吳式太極拳,分南北兩派,南派為吳鑒泉宗師傳承,其傳人主要有吳公藻、吳公儀、吳英華、馬岳梁等。北派為王茂齋宗師傳承,其傳人主要有趙鐵庵、楊禹廷等,再傳有趙安祥、李經梧、王培生等。
視頻:http://v.ku6.com/show/DtF24tmA0qcPzVMu.html(吳英華演練)

如果想具體了解,可以看看陳式、吳式太極拳的源流:
太極拳自陳王廷首創之後,在陳家溝世代相傳,陳式子孫婦孺皆知,老幼皆練。陳家溝的人丁越來越興旺,練太極拳之風也愈來愈盛,後浪推前浪,歷代都有名拳師。三百年來,歷經陳氏子孫及其門徒的不斷豐富和發展,太極拳便成為我國重要的拳種之一。 從《陳式家譜》可知,陳王廷三子一孫的拳藝一般,玄孫甲弟則拳藝精到,但從此後繼無人。然而,陳王廷的族系第四代秉壬、秉旺、秉奇三兄弟,是陳家溝著名的太極拳手,人稱三雄,與同族陳公兆、陳大興齊名。不過,這時陳王廷所創的七種拳套,已由博返約,原有的一百零八式長拳和太極拳(十三式)第二路至第五路,在陳家溝已很少有人練習,而第一路、炮捶(現代陳式太極拳第二路),推手和粘槍,則精益求精。至五傳陳長興和陳有本時,為適應不同的學習對象,第一路太極拳又有老架和新架之分,至六傳又派生了趙堡架。
新架據說是陳有本所創,架式與老架一樣寬大,逐漸揚棄了某些高難度的動作,陳家溝人稱之為「略」。陳有本的門徒族侄陳清萍,也創造了一套架式,小巧緊湊,動作緩慢,練會後逐步加圈,在不改變套路的原則下,由簡到繁,以至極為復雜,逐步提高拳藝的技巧難度,與陳有本同時的陳家溝拳師陳長興,承祖輩的老架系統,架式寬大,難度高,直到他的學生楊露禪在北京傳習拳藝時,為了適應保健需要,有逐漸改變了拳套動作,遂成楊式太極拳。後又從楊式派生了吳式太極拳,其創始人為吳鑒泉。
永年人武禹襄先從楊露禪學陳式老架,又從陳清萍學新架套路,其後自創一派,稱武氏太極拳。後由武氏又派生了孫式太極拳,其創始人為孫祿堂。
關於吳氏太極拳: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cc12c70100khf4.html

『玖』 [轉]如何學好陳式小架太極拳

如何學好陳式小架太極拳,首選學好起式,我們的大師學了3個月,我們的老師學了8個月,才學好。難在它是用樁功去打,在行拳過程中,保持身體動態平衡。找到中軸。提起精神,注意意領,因為初學者的骨節閉合,支撐不了自己的身體,頭垂、背彎、胯余、膝軟。褪下沒力,帶來身體緊張,產生僵硬,軟癟,所以骨節都要啟開,筋要松開,肉要沉,腰以上的勁往上,腰以下的勁往下。小架拳從第一練起的,除松外,就是頂勁,虛靈頂勁。這個很多人都不重視,上面能夠虛靈、其目的就是讓脊椎虛虛上提。才能真正的放鬆、領得起 放得下 襠里自會虛虛靈靈 自然而然就很靈活 各種轉換勁就隨心而欲 小架拳的靈活多變自然而成 。 起式第一要做好"四平",即頂平頭正,肩平身正,眼平意正,心平氣正。還有一個要點,就是把軸找到,找不到就是白練。大家看看門扇,上下的軸是一條直線,有了這個軸,轉動才會靈便。如果軸彎彎了,轉動就有了障礙。轉動是太極拳的一個基本的運動方式,轉動就要找到軸。正是推手以至於以後的散打中,轉軸的重要。然後開始,左腳輕輕提起,膝與胯平,向左自然跨出一步,左腳進入時尚保持輕踏地面,腳跟著地,兩腳平行,與內肩同寬,內扣,開後襠,容易出現翹屁股,這是初學者要注意的,襠部虛圓,兩大腿根內側有向後翻外撐之感,兩膝里合,胯往裡收,和肩內扣的道理是一樣。兩臂自然下垂,雙肩、肘微微前卷,周身上下左右前後既要合住,又有向外膨漲之感,百會穴向上虛領頂勁,唇輕閉,齒輕合,下頜微內收,舌抵上鄂,尾閭中正,丹田內收,為打通任督二脈作準備,兩腳向下五趾抓地,湧泉穴要虛,目平視前方,神態自然,精神內斂。使心氣下降。 沉肩墜肘,松胸豎脊,頭容正直,兩眼平視,收下額,兩手掌心向後,姆指外側輕貼縫處,開胯撐襠,圓腰豎脊,腳底踏平,成為平立狀態。開始進入從無極到太極的狀態。 從兩儀到四向。 然後,凝神靜氣片刻,吸一口氣在廉泉穴,胸部含空開出一條氣槽,氣沉至丹田,停留一會兒。然後松左跨重心移至左邊,走後弧,丹田提勁,同時左掌的小指領勁,右掌拇指領勁,眼看中指,雙手劃一個立圓,記住左手不能往後移,移重心走後弧,棚勁跟著後弧直達手指。出手與肩平,斜向左前方45度。重心移動,松右跨,扣左跨,左六,右四。移重心,松右胯,形成一個小圈的捋勁。右跨扣住,左四,右六。左腿往前提步落地,左腳跟輕輕的落地,左掌固定不能動。左掌對著左腳,右掌對著右腳。左肘右肘對著左膝右膝,兩肩窩和兩胯窩要垂直相對。基本達到外三合的要求,襠宜有圓撐,勿夾勿裹,兩胯須有折疊放鬆,如坐胯然,尾閭中正,中心與兩胯之間成垂直之關系,腹宜松實,不宜用力撐脹,腰宜圓松,有圓腰豎脊之勢,如此才能利於氣沉丹田,然後移重心走後襠扣前襠的同時,右掌劃一個小圈,和後腳同時上提,膝關節與髖關節不可蹬直,從左掌前上繞握拳落在左掌心,拳心朝上。右腳同時落地,有如一根繩子拉著放下。練習時以身領手,達到上下相隨、節節貫串。右拳落於左掌心內,與落腳要協調一致,勁整、氣下沉。 小架拳不是保守。是難學難練。因為小架拳動作與細微之處之要領很多要求太嚴格。初學很難掌握。一是學拳者不完全理解。二是往往會被忽略。還有小架主要追求的內在的修練。短時間內難見成效(如三五年)這時會有學拳者感到練了這么長時間而沒有學到東西從而打遲堂鼓。諸不知那些遲堂鼓之人。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是自己沒下功夫沒流汗。還是自己沒有學會。從而說出小架拳保守之言。3年才是開始。這是我深有體會。 襠胯是人體下肢與軀乾的中樞連接處。起始於足尖的纏絲勁,順下肢向上傳導,經襠胯才可傳向軀干,走背纏絲,沿肩部傳入上肢並導入指尖。然後再順流而下,回到足尖。陰陽之變,必須完成這樣的過程。足尖與手尖,永遠是相通的,而中樞就在襠胯。這個過程是綿綿不斷的,如果襠胯走不好,體內的纏絲精就找不到,勁路自然就會斷掉。架形上好看,但體內的纏絲勁卻無法運行,必然會空練多年,而不長功力。趙堡把這叫背絲扣。 練纏絲勁時,邁步要小,扣住膝,襠胯的活動幅度要遠大於膝蓋的活動幅度。至於要大到什麼幅度,基本的要求是,要在膝蓋盡量維持在不擺動的前提下,讓身體的重心全部移到到一隻腳上,而另一隻腳可以輕輕提起。身體重心的移動,全靠襠胯纏繞。襠胯如同落在一個盤子里的滾珠,軀干就如同落在這個滾珠上,隨動而行。纏絲勁隨著這個滾珠纏繞而上,直達上肢。外力襲來,只要這個滾珠微轉,即盡數化去。越是能控制住膝蓋,只讓襠胯的移動,重心轉換越能達到最大的極限,越能起到拉筋拔骨的效果。這樣練起來,手腳動作幅度看起來不大,但襠胯關節處的纏繞幅度卻相當的大。現在有很多人把纏絲勁練在膝關節和肩關節上,都是不對的。 外形的東西大同小異,但是本質的內容有差別。既然襠弧線存在差異,勁別自然不同。大架說襠走下弧,所謂的『鍋底襠』;而小架多為『襠走後弧』說的是後襠。 小架一開始練叫你收胯合胯,膝蓋不能亂動,雙腳不能外撇。就是為了開後襠創造條件。在初學拳老師經常講一句話不要妄動,就是不要亂動。太極拳,其實,從本質上說,叫太極腰襠更合適 。腰襠是太極拳的動力中樞,手上的動作是末梢,要用腰襠帶動手的動作。手的動作快了,腰襠慢了。就是亂動,亂動的是手。如同一支軍隊,腰襠是將帥,手是士兵 。士兵是要聽從命令的,沒有軍令,就是亂動。腰部纏絲是走小圈,越小越好。只是,初學者連圈都不會走呢。所以,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大圈小圈。覺得自己有時也亂動,建議各位練拳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腰襠上,放慢速度,站站無極樁,也可以修正這個問題 。說實話,小架對初學者來說,是極其難的。說實話不適合初學者。小架作為一門高深的拳很容易忽略了一些基本的東西 ,很多學者會容易有一個誤區,就是空中樓閣的奢望。 想一下就學出功夫,可是,那是不可能的 。很多人都在追求每天學多少東西 。其實,最應該學的,就是反復的體悟最基本的那些東西 。那些東西學不好,什麼絕技都是扯淡。那些東西學好了,學透了。看似高深的東西,你一下就學會 。 小架除學以松是為重,是練拳的基礎。所以練松需要時間,也需要空間。一個動作是由若干節奏組成的,在每個節奏之前,首先要松肩沉肘、松胯沉氣。「松肩沉肘到丹田,松胯屈膝到湧泉,由上向下層層松,意念導引是關鍵」。層層放鬆,要有一個過程、一個順序、要有一個放鬆的時間、要有一個上下相隨的整體性。因此,放鬆不是軟,放鬆不是不用力,松下去不是蹲下去。它不表現在姿勢的高低上,它強調的是「松、沉」下去。層層放鬆則下盤穩固;圓襠開胯,則留下了放鬆的空間,兩肋不緊張胸才能含,這樣氣才能下,否則便無法氣沉丹田。 從上向下,由下向上,從左到右,從右到左;層層放鬆,節節貫串,都是在放鬆的原則下,由局部的放鬆而延伸到整體的放鬆。當然,能不能運用自如,這與練功者功夫的深淺又有著很大的關系。 這就是練太極拳,尤其練小架的基本條件。老師剛開始把這給你講清楚,在把動作規范。何愁練不到功夫,即使練不到功夫。起碼你認為你練得是對的,對身體有益。 陳式大架襠的運行路線,你一眼就看的清清楚楚,完全的s形,一轉一合在折疊處成8字形 。小架微微一動就有,看不清楚,只看到胯往裡合,在s的折疊處扣住蓄住勁,外表看c不像c,s不像s.這種微微的一動,產生巨大的能量。讓你站不住,有拔根的感覺。跟其他太極不一樣之處,也是高明的地方。最難學的就是這種勁,沒有這東西那就不是小架拳。跟其他太極一樣,很多老師不教的就是這東西。但沒有基礎也是練不了,即使練了也就四不像。第一調屁股,第二翹屁股,第三涮襠,第四搖襠,第五腰襠分家。 最後說說很多人在網上看到和公園90%翹屁股和趴著身子的問題,練小架講泛臀,泛臀就是臀部往外泛。講斂臀,那是基礎,是身法的要求。是通小周天的練法,講泛臀,那是通大周天而作。但不管怎樣,最後還是得把命門的坑填滿。所以很多站樁,其實就是填坑的過程。泛臀是開後胯的意思,也就是後襠不是撅屁股,更不是翹屁股。這點千萬記住,看著鏡子練拳,看自己有沒有這現象。腳尖往裡扣,膝蓋往裡擰,胯關節往外翻,一翻一擰,把後面撐開,臀就往外翻出去了。上身勿前傾,這一動作可以拔開腰骶關節,松開臀後面的骶髂關節,(這是一個假關節,除婦女妊娠後期外,一般不能松動)。發勁只要這一點就夠,這是小架的特色。要松動骶髂關節,這個耳狀面關節,這個關節一旦松開了,上下氣機才會真正「整起來」、尾閭才會「如鍾錘、如鍾擺」一樣的靈活運動(沒有松開這個骶髂關節之前,氣不能很通暢地連通下去,尾閭就不會動)。我們平時說的「松腰」,也就是狹義的松腰,只得就是松動這個「骶髂關節」。而「骶髂關節」是其中最難松動的一個環節。 但有一點,翹著大屁股,是永遠也松不了這個關節,反而適得其反。 最後陳氏太極拳小架看上去輕盈柔軟,實至上外柔內剛,具有靈活多變、收放自如的風格特點,要練好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初學者首先要注意套路架式的准確和動作的連貫,練拳時要先把拳架放大,不要覺得小架就要小,不敢出腿伸胳膊,因而縮肩夾襠,氣泄身僵。所以,拳要往大處練,朝小處收,然後再往大處開,再朝小處收,反反復復,久而久之,才能定型。 拳學會後,先不要急於走近,過早的走勁,容易僵硬和扭擰。陳立憲老師在《陳氏太極拳要領》里指出:要先做到放鬆,「放鬆是練拳的主要要求。要肩襠放鬆,各關節放鬆,肌腱放鬆,周身放鬆,周身才能活而不僵。對放鬆精神未能領會時,不應先要求用丹田氣,應在練拳的長久日子裡尋找丹田之氣的來源。」也就是說,先注意拳架的外形,以形帶氣,以氣帶意;經過長期的盤架子,逐步過渡到,以意領氣,以氣運身的高級境界。 練拳要「恆」:拳不離手經常練,鐵杵磨針不間斷,一層陰陽一道關,循序漸進不能貪。要「穩」:神斂意專心不躁,腳下干凈地抓牢,身樁端正不要晃,形走勁到機關巧。要「靈」:腿腳虛實要分明,凝神聚氣履薄冰,沾粘連隨多變化,不怕引進和落空。要「空」:周身百骸全放鬆,任督自由意念輕,棚捋擠按隨法則,順纏逆走一貫通。要「悟」:練拳不悟終難成,順藤摸瓜勤修行,舉行一反三豁然朗,拳理奧妙無止境。 臀部不能翹。解決的辦法是:百會下領、尾閭下垂、上提下墜,把脊柱抻直的同時,用丹田氣充斥,使腰向後放鬆,臀部後挪,收丹田,身不能前傾,大腿根部虛空,使脊柱的運動范圍加大。垂尾閭的同時必須提肛,免得氣機下降,而出現下肢靜脈曲張或疝氣。下蹲的動作多練習,把胯練鬆了。最後可結合站樁,站樁不僅是采氣聚氣,而且要調整形體,改變形體的自然彎曲,使它符合健康人的結構模式。站樁時脊柱要直,練功時腰還要往後凸。大腿根那裡空一空,尾閭下垂不能往後翹,丹田要往回收,但不是癟肚子,腰往後凸,百會往上領,下頦往回收,身體放鬆。同志們如果真想出功夫長本事,不要只盯著什麼高級功,還得從基本功練起來。一般會教拳的老師都會要求學生先練站樁,半年後腰站開了才正式教拳。最少也得2個月,然後邊教拳,還得練站樁 。樁除了無極樁外,還要站站升降樁。最後還得練練單式,以纏絲勁的雲手為主,每天最少要半小時。從纏繞中求松.動作必須注意走順逆纏絲的螺旋勁,從纏繞之中求放鬆,因為太極拳的鬆柔是在螺旋中形成的,所以必須從園活旋轉中求放鬆.時刻注意四肢的順逆纏絲.直來直去的動作則很難有松.上盤中盤的松沉必須是建立在下盤穩固的基礎上.尤其是在鍛煉低勢拳架時,下盤就更加吃力.實踐證明,拳走低架最有利於增強下盤的穩固,也只有下盤扎實,才更有利於腰以上各個部位的放鬆,同時也有利於虛腿的靈活性.從此處可以理解松與緊的辨證關系。為此,平時就要注意鍛煉低架,鍛煉下盤,特別是獨立步的支撐力,想要松必須要有強大的下盤支撐力,這樣為周身放鬆創造條件. 陳氏太極拳小架看上去輕盈柔軟,實至上外柔內剛,具有靈活多變、收放自如的風格特點,要練好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初學者首先要注意套路架式的准確和動作的連貫,練拳時要先把拳架放大,不要覺得小架就要小,不敢出腿伸胳膊,因而縮肩夾襠,氣泄身僵。所以,拳要往大處練,朝小處收,然後再往大處開,再朝小處收,反反復復,久而久之,才能定型。 拳學會後,先不要急於走近,過早的走勁,容易僵硬和扭擰。陳立憲老師在《陳氏太極拳要領》里指出:要先做到放鬆,「放鬆是練拳的主要要求。要肩襠放鬆,各關節放鬆,肌腱放鬆,周身放鬆,周身才能活而不僵。對放鬆精神未能領會時,不應先要求用丹田氣,應在練拳的長久日子裡尋找丹田之氣的來源。」也就是說,先注意拳架的外形,以形帶氣,以氣帶意;經過長期的盤架子,逐步過渡到,以意領氣,以氣運身的高級境界。 力的傳導受到了阻礙,不是松不松結果。而是骨沒有對好的結果。力的傳導受到了阻礙是骨沒有對好的結果。搭架子也好緊也好都是為了克服後天肌肉群的用力習慣,把骨骼對正對好,這就是大家說的後天拙力。把骨骼對正對好,出來的就是勁了。不是,用先天的平時不使用的肌肉群去指揮骨骼的搭配。而是用人們的韌帶去發揮他的功能,這樣說有些人不理解的,骨於骨之間是什麼?是韌帶。太極生活化時時刻刻在修煉全身的韌帶是一個整體骨與骨接好了就相當於沒有縫的貫通。 在陳家溝看到陳立洲和陳伯祥老師打拳,觀察他們走襠,看不懂。回來自己對鏡子練,也不像 。去問他們,他們說到他們這樣要練2年。通過半年的思考和訓練,終於明白。打小架不要去想走後弧,你的腳是平行合住,後襠是開的,兩腳往外撇,前襠是開的。這個大家可以試一下,所以後襠開了,自然能走後弧。關鍵一點就是松胯,以丹田為中點,擠你的左右胯根,也就是胯的折疊。折疊越深,粘度越好,也就是胯松得好,功夫越好。體育中心的一位教練練了幾十年,去年回陳家溝進修,發現了這問題,開始教他學生擠胯。因為大架是走8字纏繞,擠胯就是接近小架的東西。還有小架很少看到腰大弧度的轉動,是因為 把腰轉(外轉)變丹田轉(內轉)。把發力的動作轉為不發力練習,這是由外勁轉內勁的過程。這是不傳之秘。 練拳要「恆」:拳不離手經常練,鐵杵磨針不間斷,一層陰陽一道關,循序漸進不能貪。要「穩」:神斂意專心不躁,腳下干凈地抓牢,身樁端正不要晃,形走勁到機關巧。要「靈」:腿腳虛實要分明,凝神聚氣履薄冰,沾粘連隨多變化,不怕引進和落空。要「空」:周身百骸全放鬆,任督自由意念輕,棚捋擠按隨法則,順纏逆走一貫通。要「悟」:練拳不悟終難成,順藤摸瓜勤修行,舉行一反三豁然朗,拳理奧妙無止境。 總之,小架拳學好它,就是一句話,坐在矮凳子上打拳,坐在馬背上打拳。它的核心就是松胯,把外部的動作引到裡面來,也就是走好內襠。如何做到,就是要有系統的基本功訓練。我們現在人沒時間進行大運動量的訓練,不像職業的拳師,一個動作練了1年,才練第二個動作。早晚能出功夫,只能尋求正確的方法,以最快的時間練好它。

『拾』 北京太極拳

如果你在海淀南邊可以到玉淵潭公園,李德印老師和他的弟子們就在那裡教學!

以下的你也可參考.
崔仲三老師親授傳統楊氏太極拳56式學習班近日在中山公園開始授課,歡迎廣大楊氏太極拳愛好者前來觀摩學習。
時間:每周六上午 7:30
地點:中山公園西南角,蘭亭八柱
電話:64913992

田秋茂在淘然亭公園教拳:
每天都在淘然亭公園教拳。是教陳式太極。具體地方:進東門,從公園管理處往北找。時間:一般都在早7:30-9:00.

授拳信息:全國有效
北京張維忠現年54歲,習拳30多年,對形意、太極、八卦掌頗有造詣。尤其在推手上形成獨特的風格,在北京乃至全國各種比賽中多次取得冠軍,其中包括兩次全國推手比賽冠軍。張老師教拳一絲不苟,推手試范無不親體躬行,多年以來,桃李已經遠播海內外,對於廣大想要在養生和功夫上窺得入門良徑的朋友來說,張老師不愧為良師益友。現到張教師處學習可以解決食宿,想要學習的朋友可以跟張老師聯系具體的事宜。張老師的電話:010-86419009。此信息長期有效。
2005.03.06

熱點內容
吳春燕民法 發布:2024-11-05 21:22:09 瀏覽:286
最新勞動法2013全文 發布:2024-11-05 19:11:30 瀏覽:105
比較中美涉外婚姻法的文化差異 發布:2024-11-05 18:47:44 瀏覽:561
勞動法離職後工作服的規定 發布:2024-11-05 18:42:47 瀏覽:855
勞動法直接辭職有工資嗎 發布:2024-11-05 18:36:40 瀏覽:117
玉溪紅塔區法院 發布:2024-11-05 18:35:12 瀏覽:204
2017勞動法流產假 發布:2024-11-05 14:20:40 瀏覽:255
頂級律師年薪 發布:2024-11-05 13:45:14 瀏覽:652
徐金桂行政法背誦2017 發布:2024-11-05 13:12:32 瀏覽:68
上訴法院流程 發布:2024-11-05 11:37:58 瀏覽: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