滎陽法治文化
1. 法治文化指的是什麼
法治文化是一種包含民主、人權、平等、自由、正義、公平等價值在內的人類優秀法律類型的文化。包括法律制度結構和法律觀念結構,以及自覺執法、守法、用法等行為方式。
法治文化是以追求民主、自由和權利保障為目標,在一定的治國理念和與此相適應的制度模式確立過程中,形成的一種社會文化形態和社會生活方式。具體而言,法治文化就是在建立法治社會的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文化形態和社會生活方式,其核心是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維模式的確立,以及在此理念支配下相應制度和組織機構的建立與運行。
2. 法治文化建設的重大意義是什麼
法治文化建設的重大意義是:
1、法治文化建設是現代民主法治回的靈魂;
2、法治文化建設是深入推答進依法治國方略的現實需求;
3、法治文化建設,是做好新時期人大工作的內在要求;
4、法治文化建設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5、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是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
3. 河南省滎陽市鄭氏三公塑像,「三公」都是哪三公
是鄭桓公與兒子鄭武公、孫子鄭庄公。
滎陽城東南角檀山腳下、鄭上路與310國道交會處的三角地帶,鄭桓公與兒子鄭武公、孫子鄭庄公雕像目視東方,腳步沉穩,自關中走來中原,落腳在滎陽的大地上。河南滎陽是鄭氏發源地,全球目前有1200萬鄭氏後裔,分布在美國、馬來西亞、泰國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鄭桓公、鄭武公、鄭庄公是鄭國開國後的三代君王,分別被鄭氏後裔稱為太始祖、二世祖、三世祖,被尊「鄭氏三公」。鄭氏三公紫銅雕像高28.1米,於2004年10月29日在滎陽在滎陽舉行的「中國·滎陽首屆鄭氏文化節暨紀念鄭桓公受封立國2810周年」慶典大會上宣告落成。
附:鄭氏三公碑(碑文)
夫世所以尋根求源,懷祖追宗者,蓋在崇本而報德,尤在承先啟後,發揚而光大也。我鄭氏一脈,肇自三公。始祖桓公,初封於鄭。見微如著,睹周室之將亂,未雨綢繆,寄孥於滎,遠避災琢,以保嗣胤。任職於朝,忠心不二,抵侵禦侮,以身殉職,上報君國,下保宗祧,可謂忠孝兼俱,聖哲睿智。雄哉!武公,保平王東遷,興滅國,存周祀,功莫大焉。建都開疆,奠鄭國四百年基業,雄才大略,謙儉恤民,國人感頌,獻以《緇衣》之章。智哉!庄公,深謀遠慮,見機而發,內平叛貳,外拓疆土,國富兵強,四鄰威服。泉壤會母,終以孝聞。
惟我三公,忠孝智勇,四德兼備;文治武功,彪炳汗青,可謂光照於前。而刑鼎之鑄,法制先河;鄉校之護,首重民生;鄭城亘空,長城鼻祖;鄭棉熒綢,蘊溫溢彩;《鄭語》《鄭風》,思深情切;「鄭聲」,「鄭舞」,搖魂盪魄,此皆我鄭人之榮。我鄭氏兩千八百年來,經國安邦之士不絕書,英傑俊奇之才前後接踵,或教化群倫,千秋為則;或萬里遠航,聲揚海外;或驅逐外寇,還我寶島;可謂根深葉茂,榮耀於後。我鄭氏同胞歷經戰亂災荒,懷土離鄉,或散於國內,或徙於域外,落地生根,繁衍生息,皆能追懷祖德,光大門楣,然無論窮達隱顯,「滎陽堂」匾高懸,人皆以鄭氏為榮;「滎陽衍派」為志,夢魂長系祖庭。而京襄城古,殘垣久歷風雨;廣武嶺壯,至今猶憶武公。大河長流,祖地根連四海;廣野無垠,父老長懷遊子。
念我滎陽,河嶽會聚,挾山懷原,襟連汴洛,向為東西之要沖,南北之重邑,曾有繁盛之往昔,今日幸沐改革開放之春風,正奮膂力以求發展,引雙臂以廣結善緣。我鄭氏同胞,一向崇祖報德,當重振鄭氏之雄風;光耀我祖,舍我鄭氏其誰人?同心協力,興旺祖地,以慰我祖三公在天之靈。
4. 如何讓法治文化深入人心
近日,中央宣傳部、最高人民法院聯合印發通知,部署開展「用公開促公正建設核心價值」主題教育活動。通知強調,要依託人民法院以審判執行為中心的司法實踐,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堅持正面引導,注重活動牽引,進行法治教育,開展輿論監督,統籌促進司法公正與自身公正司法的關系,提升司法公信力,用法律法規和公正司法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8月3日,《新華社》)
對於法律的期盼下,寄託著我們千年以來,內心對於公平公正的渴望。法律在有自己的名字之前,是契約精神的一種延續。當有人違背了社會上約定俗稱的契約精神,等級開始逐步取代一種散漫的生活方式的時候,對於公平公正的期盼,就變為了人們對於幸福的渴望。陶淵明的桃花源、歐文的空想社會主義、孫中山的大同社會,在一步一步的探索中,我們逐步明晰了法治社會,對於建設和諧、幸福、強盛的國家和文明的重要性。
法治文化,本身就形成於我們對於公平公正的期盼和探索中。在千年的探索中,法律已經由為少數統治者服務的國家治理的工具,變為了今日,維護社會健康有序發展的一種明面上的契約規則。當法律成為世界上通用的具有權威性的社會約束,法治文化,也就開始在世界范圍內健全並快速發展。
社會主義「法治文化」,伴隨著我們對於社會主義的不斷探索,已經悄然成形。可以說,從當年大部分人都是法盲、不知法不守法並犯法到今日大家都已經明晰法治的重要性,懂法守法用法,「法治文化」的潛意識里的教化之功,功不可沒。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拋開法治文化已經取得的成就,在未來的征途中,我們依舊任重而道遠。建設法治社會,少不得法治文化的佐益;而要讓公平、公正這些法治精髓深入人心,我們需要全方位的弘揚並充實「法治文化」。
弘揚法治文化,需要更多法律人的前赴後繼。在法治社會的建設過程中,法律人充當著先行者的角色。以律師、志願者為代表的法律人,是民意的表達者,他們代表民眾用法律行使自己的權利;以執法者為代表的法律人,則是法律意志的表達者,他們用裁判來闡述法律的應有之義。弘揚法律文化,需要這二者堅定法律的公平公正信仰,進而讓公平公正,率先得到體現。
弘揚法治文化,需要營造全民守法用法的社會氛圍。法律最終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存在。弘揚法律文化,少不得全民對於法律的認知和踐行。全民懂法,具有法律意識,法律才會得以推行並且顯現效果;全民用法,具有法律實踐,法律才會被賦予了更多的現實意義。法治社會,民眾當有維權意識,學會用法律武器捍衛自己心中的公平信仰。
文化滋潤人心,言行則影響文化的傳播和發展。法治社會,公平公正是主格調。建設法治社會,我們需要弘揚」法治文化」,以法律人的堅守和民眾的信仰,讓公平公正,深入人心。(
5. 法治文化,必須樹立怎樣的法治理念
一是必須樹立依法來治國理念,源只有法治才是制勝一切的終極武器;
二是必須樹立民本理念,只有不忘記「全心全意的為人民服務」這個初心,才能真正的實現法治公心;
三是必須樹立法本位理念,只有對法律擁有敬畏之心,才能自覺學法知法用法;
四是必須樹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理念,只有心中存在這十六字方針,才能真正的把握了,應用好法治文化的精髓和精神。
6. 法治文化建設的目的是什麼
法治文化建設的目的大致有三個:
1、增強全民的社會主義法治版理念。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權是社會主義文化的核心內容。特別是注重引導領導幹部和執法人員深刻理解和准確把握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本質要求,圍繞「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等內容,確立起實現以憲法和法律治理國家的最具權威價值的取向;
2、培育公民的法治精神。法治文化建設的目的,不僅是法律知識的傳播,重要的是通過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傳播法治文化,創新法治實踐,培養起全民發自內心崇尚法治、尊重法律的意識和法律信仰;
3、構建以公平正義為核心的法治文化價值體系。增強全民的法治觀念,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質,促進全民學法、知法、守法、用法、尊法,深化普法宣傳,強化法制宣傳教育是可以實現的。但以公平正義為核心的法治文化價值觀的真正形成,需要從根本上通過公正司法和嚴格執法,提高司法公信度來實現。
7. 如何創建法治文化陣地
一是深入開展各類法制宣傳教育主題宣傳活動。
深入推進「法律八進」活動,以宣傳「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相關法律法規等為內容,製作了5大系列30塊展板,在機關展廳(過道)、文化廣場(中心)、青少年活動中心、新居民較多的村(社區)、企業等人流量集中的區域進行巡迴展示。組織並參加全市「依法信訪」主題宣傳月活動動員會,副市長祝亞偉以「用法治思維推進信訪工作」為主題做了重要講話。
二是深化鞏固傳統法治文化陣地建設。
在全市集中建成一批有特色亮點、群眾看得見的法治文化陣地,目前,全市已有法制宣傳戶外廣告牌137個,法治文化公園5個,法治文化廣場7個,法制宣傳電子顯示屏583個。開展法治文化長廊展示展評活動,到6月底,全市共有33個長廊申報立項。平湖、海寧、桐鄉等地專門編排法治文藝節目,通過「流動大舞台——法制宣傳浙江行」、法治文化演出、送戲下鄉等形式,開展多形式「五水共治」法制宣傳活動,增強依法治水宣傳的吸引力感染力。同時,積極參加全省及全國的評選活動,整理匯總並向省普法辦選送了47件2013年度法制好新聞作品。
三是加強新媒體陣地建設。
完成2014年度嘉興市領導幹部浙江普法手機報征訂工作,為全市238名領導幹部、法制宣傳教育骨幹征訂了全年的浙江普法手機報。深化「嘉興普法」微博群為品牌的法制宣傳新媒體建設,目前已有粉絲14669人,發表宣傳微博1343條。開通「嘉興普法」微信平台,提升質量,擴大知名度。積極組織參加省「新華頻媒」法制宣傳專欄宣傳活動,上報普法宣傳短片,增強法制宣傳教育的時代性、群眾性和滲透力。
8. 如何推進法治文化建設
法治文化,是一個國家或民族對於法律生活所持有的以價值觀為核心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是以文化為載體,以法律法規為內容,用人性化、藝術化和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倡導和弘揚法治精神,普及法律知識而被大家認可和接受的一種文化,具有宣傳、教育、引導、激勵和娛樂等多種功能,是思想領域、文化領域、法治領域的重要工作,是法治社會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內在動力。加強和推進法治文化建設,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充分發揮法治文化在「六五」普法中的主導和引領作用,對於全面實施「六五」普法規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創新機制,夯實法治文化建設基礎。必須要在建立和完善長效機制上下功夫,以機制創新推進法治文化建設。一是強化責任。二是落實保障。三是整合資源。
2、創新品牌,提升法治文化建設活力。要扎實推進法治文化建設,必須要發揮地區優勢,在鞏固、深化和創新品牌上下功夫求實效。一是鞏固法治文化宣傳廣場。二是深化法制宣傳教育中心。三是打造法治文化生活館。
3、創新載體,增強法治文化建設效能。法治文化建設的難點在於概念虛、基礎弱、周期長、投入大、見效慢,必須要下細功夫、實功夫、慢功夫,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居民的法治意識,提升地區的法治水平。一是加強融合。二是抓好結合。三是注重整合。
9. 法治文化中心觀後感
觀看完「憲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CCTV2015年度法治人物頒獎禮」後,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最美人物——群眾最喜愛的檢察官」彭少勇!
「我已經做了我能做的事。」這句話伴隨彭少勇走過了30多年的檢察春秋,始終激勵他敢於擔當、勇於擔當、善於擔當。
2005年,航空證券保定營業部原總經理范某攜巨款潛逃。這些款項主要是住房公積金在該營業部的委託理財資金,涉案金額高達5.6億元。
時任保定市檢察院反貪污賄賂局副局長的彭少勇負責偵辦此案。這一干就是3年,先後調查取證3萬余份,案卷材料摞起來高達3米多。最終除主犯在逃外,其他涉案人員均被依法處理,挽回經濟損失3.6億元。
不久,彭少勇升職調離反貪崗位。通常來說,范某一案已經偵破,大部分贓款已經追回,他可以不再管這件事。可主犯沒歸案,仍有2億元的血汗錢沒追回,總讓他不能釋懷,於是他主動向組織申請繼續領導該案追贓。這一干又是7年,他的足跡遍及全國十幾個省,追繳贓款近2億元。截至目前,該案未追繳的贓款已不足400萬元,但對彭少勇來說,只要還有一分贓款沒有追回,他就不會罷休。
在艱難追贓的過程中,有人開玩笑說:「老彭,追贓不是你分內的事情,你又當領導了,咋還這么上心?」彭少勇回答說:「這都是檢察院的工作,沒有分內分外,都必須擔當;當領導不是當『甩手掌櫃』,不僅要主動辦案,更要執著堅守,有始有終辦好案。」
2014年2月18日,順平縣村民王玉雷撥打「110」,稱發現一男子躺在地上,懷疑死亡。公安機關偵查後,認為報案人王玉雷具有重大殺人嫌疑,對其刑事拘留並提請順平縣檢察院批准逮捕。順平縣檢察院提訊王玉雷,發現其右臂用石膏固定,且供述前後矛盾,認為該案屬重大疑難案件,提請保定市檢察院給予指導。
該案交到彭少勇手裡時,離批捕期限只剩兩天。如果錯誤批捕王玉雷,真凶將逍遙法外,更有可能造成另一個內蒙「呼格」案;如果不批捕,則可能成為一個懸案,有可能出現被害人家屬上訪、網路炒作、嫌疑人出逃再次作案等問題,責任誰來擔?
彭少勇沒有將這起案件上報市院檢委會集體研究決定以減輕個人責任,而是不等不靠,直面困難,以證定案,扛起自己的責任。
經過反復研究案情、排查證據,彭少勇提出「三個不足信」,即作案時間不足信、有罪口供不足信、認定有罪不足信,果斷指導順平縣檢察院作出不批捕決定,並迅速啟動引導偵查機制,提出9條補充偵查意見。其中「擴大排查范圍和對現場物證進一步鑒定」兩條意見,對案件偵破起到決定性作用。4個月後,公安機關將真凶王斌抓捕歸案,徹底洗清王玉雷的冤屈,有效防止了一起冤錯案件的發生。
回想起自己作決定的那一刻,彭少勇說既後怕又自豪,他說:「這起案件對我觸動很大,使我深刻體味到檢察官責任的重大和檢察工作的神聖。正義止步,則司法蒙羞;正義迷途,則法律受辱。杜絕冤假錯案必須有敢於擔當、敢於亮劍的精神。」
如果不是他堅持心中的那份正義,不知會有多少冤假錯案的發生,我們慶幸我們有一個這么好的人民公僕!也要向他學習,就算我們只能為了正義出一點綿力而已!
2015年度法治人物觀後感2
12月4日,是第10個全國法治宣傳日。晚上,我懷著感恩的心情觀看了中央電視台的《十大治人物頒獎典禮》現場直播,那些令我們大家尊敬和感謝的法治人物鮮活地展現在觀眾面前,深深地被感動。他們既有個人,也有集體。他們來自於社會各個層面,具有不同的職業背景,年齡層次,教育程度,他們的故事也呈現出豐富的內容與形態,種種不同的基礎上,有著一個基本共性——他們承載了中國的法治進程中的點滴進步,他們用實際行動推動了中國的法治進程。
2003年,一群農民工來京打工,可樓蓋完了,一年的辛苦竟然得不到一分錢的回報。500名在京的農民工,主動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打贏了官司,要回了被拖欠3年的500萬工錢。被拖欠的是500農民工的工資,更是500個家庭的冷暖。他們主動拿起法律的武器,引發了一次公益維權的接力。法治,讓他們有尊嚴的勞動,感受勞動者的光榮。
吉林通化志願者張寶艷自費開辦公益網站「寶貝回家尋子網」並建立「寶貝回家」志願者協會,目前成員2萬餘人,已找回走失孩子60多名。2003年全國兩會期間,協會通過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提交修改相關法律的建議,體現了現代公民法律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2010年1月12日,海地發生7.3級地震,在海地執行維和任務的李欽、鍾薦勤、和志虹,與中國公安部的另外幾名警員不幸被埋。因為和平,他們把異國作為家鄉,海地,8位中國維和警察,以生命鑄就了和平。十年維和,他們用責任履行了國家的庄嚴承諾。
雖然評選出了十大法治人物,但是他們都是用自身的力量推進中國法治建設的傑出代表,她們的行動也必將帶動更多的人投身到法制建設當中,並將不斷地完善和創新。
10. 法治文化的核心內容是
法治精神意識是法治文化的核心內容,涵蓋立法、執法、司法、守法、普法、法律服務和法律監督等法制運作的各個環節。全面普及現代法治精神是法治文化建設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