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什麼性
Ⅰ 道德的本性是
。人之初性不善不惡,之後會發展成什麼樣,要看人生存的環境。人和版動物一樣是有趨性的,趨權向於自己舒服。如果沒有給人灌輸過思想道德,那人餓的時候一定會搶別人的食物,會偷,這就沒有道德而言了。但是,如果人不缺食物,他不然不會去搶,不會去偷,如此看來就是有道德。
道德不是絕對的,是相對的,是根據地域不同,人種不同,時代不同而有不同的定義。但是人們的道德思想總是跟那個時間,那個地點,那個人群,那個風俗習慣有關,可見道德不是人的本性,是後天教育和學習的。
Ⅱ 道德是什麼道德的重要性是什麼為什麼道德比知識重要
道德是人本能的東西,更是後天養成的合乎行為規范和准則的東西。它是社會生活環境中的意識形態之一,它是做人做事和成人成事的底線。它要求我們且幫助我們,並在生活中自覺自我地約束著我們。假如沒有道德或失去道德,人類就很難是美好的,甚至就是一個動物世界,人們也就無理性無智慧可言。
道德是人類社會的一種重要意識形態,是由人們在社會生活實踐中形成的並由經濟基礎決定的,以善惡為評價形式,依靠社會輿論、傳統習俗和內心信念,用以調節人際關系的心理意識、原則規范、行為活動的總和。它由道德意識、道德規范和道德實踐(道德活動)三個部分構成。
道德高尚的人能夠利用前人傳授的知識造福人類;道德低下的人可能憑借人類已有的知識牟取私利,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道德高尚的人能夠孜孜不倦地探索新的科學知識,從而推動社會進步;道德低下的人可能愚昧無知、既損人又害己。
(2)道德什麼性擴展閱讀:
道德是引導人們追求至善的方向。它教導人們認識自己,對家庭、對他人、對社會、對國家應負的責任和應盡的義務,教導人們正確地認識社會道德生活的規律和原則,從而正確地選擇自己的生活道路和規范自己行為。
人類擬定道德原則的目的是調節利益關系,實現本階級(社會或團體)利益最大化。道德是社會矛盾的調節器。人生活在社會中總要和自己的同類發生這樣那樣的關系。
因此,不可避免地要發生各種矛盾,這就需要通過社會輿論、風俗習慣、內心信念等特有形式,以自己的善惡標准去調節社會上人們的行為,指導和糾正人們的行為,使人與人之間、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臻於完善與和諧。
道德不僅調節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而且平衡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它要求人們端正對自然的態度,調節自身的行為。
環境道德是當代社會公德之一,它能教育人們應當以造福於而不貽禍於子孫後代的高度責任感,從社會的全局利益和長遠利益出發,開發自然資源發展社會生產,維持生態平衡,積極治理和防止對自然環境的人為性的破壞,平衡人與自然之間的正常關系。
Ⅲ 道德的特點有哪些
1、與實踐和活動密切相關
凡是人的活動都是為了獲得某種幸福,區別在於幸福的種類和完滿的程度不同。道德的活動既然是一種活動,當然也不能例外,它也是為了追求某種幸福。
人類的靈魂可以粗略的分成三個部分,即營養和繁殖的部分,感覺和慾望的部分,心靈和理性的部分。道德既然與實踐和活動密切相關,所以它的目的就在於追求人類靈魂中感覺和慾望部分的幸福。
2、民族性
民族性是一個民族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個性特徵,包括民族的精神、氣質、心理、感情、性格、語言、風俗、習慣、趣味、理想、傳統,以及生活方式和理解事物的方式等諸多方面。不同民族間道德的原則標准亦有所不同。
3、後天性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類的道德觀念是受到後天的宣傳教育及社會輿論的長期影響而逐漸形成的。這是一種道德相對主義,與之相反的主張則稱為道德絕對主義。道德很多時候跟良心一起談及,良心是指自覺遵從主流道德規范的心理意識。
(3)道德什麼性擴展閱讀
相較於西方文化自古希臘以來把道德視為一個獨立分離的單元(哲學中的倫理學),中國古代並沒有特別把道德領域(Moral)跟非道德領域(Amoral,異於指不道德的Immoral)切割開來(中文道與德兩字經常並用,對真善美三者亦無明顯區隔)。
兩者之間界線模糊又經常融為一體(儒家理想的天下觀即為一例,文史哲不分亦為一例,大體上是受到陰陽五行及天人合一思路的影響)。
希伯來、伊斯蘭和印度文化中,道德附屬於宗教,例如耶和華或安拉或法 (印度哲學),並不是獨立的單元;原始部落中(非洲人、印地安人、澳洲土著、台灣原住民等),道德通常附屬於傳統習俗,亦非獨立單元。
Ⅳ 職業道德在內容上具有什麼性
職業道德在內容上具有一定的穩定性、連續性。由於職業道德是與一定的職業專相聯系的,所以在性屬質上具有專業性。
職業道德具有的特徵:
1、職業性。職業道德的內容與職業實踐活動緊密相連,反映著特定職業活動對從業人員行為的道德要求。每一種職業道德都只能規範本行業從業人員的職業行為,在特定的職業范圍內發揮作用。
2、實踐性。職業行為過程,就是職業實踐過程,只有在實踐過程中,才能體現出職業道德的水準。職業道德的作用是調整職業關系,對從業人員職業活動的具體行為進行規范,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具體道德沖突。
3、繼承性。在長期實踐過程中形成的,會被作為經驗和傳統繼承下來。即使在不同的社會經濟發展階段,同樣一種職業因服務對象、服務手段、職業利益、職業責任和義務相對穩定,職業行為的道德要求的核心內容將被繼承和發揚,從而形成了被不同社會發展階段普遍認同的職業道德規范。
4、具有多樣性。不同的行業和不同的職業,有不同的職業道德標准。
Ⅳ 道德的社會性是指什麼
事業單位考試中道德一直是一個重要考點,其中道德的特徵在近年來考試中多次出現,這就需要大家在識記道德的特徵的基礎之上,理解道德特徵這幾個方面的具體含義:
第一,道德具有廣泛的社會性。道德的社會性主要是指道德與人類社會共始終,道德存在於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滲透於各種社會關系和人們的一切思想行為之中。
第二,在階級社會中,道德具有階級性。在階級社會里,各個階級在社會經濟關系中所處的地位不同。奴隸社會,奴隸主階級認為買賣奴隸甚至處死奴隸都是道德的,而奴隸階級則把反對奴隸主虐待、爭取做人的地位看成是道德的。封建社會官僚地主則把維護封建制度的「三綱五常」作為他們道德體系的核心。資本主義社會資產階級把剝削工人階級的剩餘價值看作是道德的。
第三,道德具有歷史繼承性和共同性。社會不斷進步和發展,作為意識形態的道德觀念也存在著連續性、繼承性和共同性。
道德的繼承性是指道德自身發展的客觀延續性,它所表明的是道德上前後相承的歷史關系。道德不僅具有在當時歷史條件下形成的特殊內容,而且也包含著過去時代存在的一般內容。如「孝敬父母」這個道德規范,產生於奴隸社會,發展於封建社會,在社會主義社會仍然是一種美德。當然,對道德的繼承,不是對歷史道德原封不動的保留,而是「批判地繼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道德的共同性是指在階級社會中,不同階級的道德之間,除了對立和差別之外,還存在一些不同階級都承認的並共同遵守的行為准則。首先,同一個時代對社會各個階層有相同的要求。因為,在同一個社會中,各個階級都處於同一個社會統一體中,生活在同一個經濟發展階段,有著共同的歷史背景,為解決必需的衣食住行問題,全社會成員都必須遵守某些共同的生活准則,這就決定了各個階級的道德有某些共同之處。其次,同一歷史背景下社會不同的發展階段,道德有共通性。由於文化的傳承性,人們接受共同的文化熏陶,在人們的意識形態中已經形成並滲透到骨子裡的帶有本國傳統文化色彩的道德觀念,如中華五千年文化積淀下來的「仁」「善」「和諧」等道德觀念,在中國歷代都是人們共同的道德規范。最後,在社會和諧中,不同的國家雖有不同的歷史背景和文化積淀,但也會有相同的道德准則。國家的交往如同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只有遵守共同的准則,才能保證社會的和諧發展和人際交往的順利進行。如「切勿盜竊」「尊老愛幼」等就是社會里各個階層、階級都要遵守的道德規范。現代社會中,愛護自然環境、節約自然資源、保護生態平衡、講究公共衛生等已經成為所有社會成員共同遵守的道德內容。
Ⅵ 什麼是道德道德的本質是什麼
道德,是由思想行為所表現的,有一定標準的,社會、風俗,習慣。美德,美就是美的事物;德,古稱之為得;合起來解釋就是,美的事物可以吸引和得到社會中的一切。
道德是道和德的合成詞,道是方向、方法、技術的總稱;德是素養、品性、品質。道德雙修是人生的哲學。
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與規范。道德往往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起判斷行為正當與否的作用。道德是指以善惡為標准,通過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和傳統習慣來評價人的行為,調整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相互關系的行動規范的總和。
道德作用的發揮有待於道德功能的全面實施。道德具有調節、認識、教育、導向等功能。與政治、法律、藝術等意識形式有密切的關系。中華傳統文化中,形成了以仁義為基礎的道德。
道德本質
道德本質就是指道德作為道德而區別於他事物的根本性質,是道德基本要素的內在聯系和道德內部所包含的一系列必然性、規律性的總和。
一、道德的一般本質是一種社會意識 道德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式,歸根到底是由經濟基礎決定的,是社會經濟關系的反映。
首先,社會經濟關系的性質決定著各種道德體系的性質。其次,社會經濟關系所表現出來的利益決定著各種道德的基本原則和主要規范。再次,在階級社會中,社會經濟關系主要表現為階級關系,因此,道德也必然帶有階級屬性。最後,社會經濟關系的變化必然引起道德的變化。
道德對社會經濟關系的反映不是消極被動的,而是以能動的方式來把握世界,引導和規范人們的社會實踐活動。
Ⅶ 在階級社會中道德具有鮮明的什麼性
在階級社會中道德具有鮮明的階級性。
道德特徵
1.共同性
道德有一定的共同性,指同一社會的回不同階答級,甚至不同社會的不同階級的道德之間,由於類似或相同的經濟條件、文化背景和民族心理而存在著某類相似或相同的特性。
2.民族性
民族性是一個民族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個性特徵,包括民族的精神、氣質、心理、感情、性格、語言、風俗、習慣、趣味、理想、傳統,以及生活方式和理解事物的方式等諸多方面。不同民族間道德的原則標准亦有所不同。
3.階級性
它指階級社會的各種道德都是為特定的階級利益服務的,因而都具有特定的階級屬性和特徵,可也要以和諧為目的。
4.歷史繼承性
道德與其它觀念一樣,既有發展的一面,又有繼承的一面。
5.自律性
道德主體藉助於對客觀世界的認識,藉助於對現實生活條件的認識,自願地認同社會道德規范,並結合個人的實際情況踐行道德規范,從而把被動的服從變為主動的律己,把外部的道德要求變為自己內在良好的自主行動。
Ⅷ 道德的特點有哪些
1、道德品質與道德行為是統一的.
2、道德品質是自覺意志的結果.
3、道德品質是通過道德行為整體表現出來的穩定的特徵和傾向.
4、道德品質對於一個人的身心健康、塑造完美人格和立志成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Ⅸ 道德的特點
「道」指的是萬事萬物運行的規律,大自然的次序關系,這個很容易理解,春種秋收,這就是道;蘋果熟了自然落地,也是道;白天太陽升起,晚上月亮出來,這也是道。
「德」者「得」也,既然明白了宇宙萬物的運行規律,那就要隨順大自然的規律,按照自然規律去做人做事,這就叫做德,比如父母慈愛兒女,這就叫德;兒女孝順父母,也叫德;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處,也是德。
「道德」這兩個字最早連起來用,見於荀子著的《勸學》篇:「故學至乎禮而止矣,夫是之謂道德之極」,從此人們就一直沿用下來,什麼意思呢?那就是做人做事應該遵循自然規律,道德代表了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用以衡量人們行為是否正當合理,與法律相輔相成,共同起到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的作用。
道德一般是建立在宗教信仰的基礎上的,沒有信仰為基礎的道德,是很脆弱的,往往只停留在口頭上,不堪一擊。比如,孝順父母這一條,就是隨順人的本性,就是道德,無論儒釋道哪家,首先都是講孝道,孝道是做人做事的基礎;你孝順父母,就是道德;不孝順父母,就是違背道德。現在很多人不相信道德,就是因為缺乏信仰,缺乏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才迷惑茫然、浮躁不安。
我們平日經常說的「良心」,也是一種道德,因為我們每個人的本性其實都是善的,所以我們做善事的時候,就會感覺很舒服,很喜悅,就是因為順應了我們的自然本性:做惡事的時候,就會感到不安,做賊心虛,就是因為違背了我們的本性,這叫不道德。
Ⅹ 職業道德具有什麼性
1、職業性。職業道德的內容與職業實踐活動緊密相連,反映著特定職業活動內對從業人員行為的道德要求容。每一種職業道德都只能規範本行業從業人員的職業行為,在特定的職業范圍內發揮作用。
2、實踐性。職業行為過程,就是職業實踐過程,只有在實踐過程中,才能體現出職業道德的水準。職業道德的作用是調整職業關系,對從業人員職業活動的具體行為進行規范,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具體道德沖突。
3、繼承性。在長期實踐過程中形成的,會被作為經驗和傳統繼承下來。即使在不同的社會經濟發展階段,同樣一種職業因服務對象、服務手段、職業利益、職業責任和義務相對穩定,職業行為的道德要求的核心內容將被繼承和發揚,從而形成了被不同社會發展階段普遍認同的職業道德規范。
4、具有多樣性。不同的行業和不同的職業,有不同的職業道德標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