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陰陽
『壹』 《道德經》如何解釋「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道德經》如何解釋「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答:大家特別注意:「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老子竟然看到,萬物不管多大、多小,都是陰、陽同時存在。這個很厲害喲!萬物竟然「負陰而抱陽」,意思就是說,它的出現都是陰陽同時存在,有陰就一定有陽的存在,這方面太奧妙了。看看老子所講的,哇!老祖宗兩千五百多年前就觀測到這么的深。有――萬物來自於無,所有的日月星辰全部來自於無,老子竟然這么篤定地講出來,而且還告訴我們:「萬物」都是「負陰而抱陽」,都是陰陽同時出現、同時消失。很厲害!
『貳』 對老子陰陽觀的理解
老子將"陰陽"概念上升為哲學范疇來反映世界萬物對立統一的辨證關系,無疑具有十分深刻的內涵。全面准確地理解老子陰陽思想的深刻內涵,不僅需要立足於對《道德經》第42章全部文字本義的合理領會,還需要聯系《道德經》的其他有關章節,對老子辨證思想進行比較系統的把握。我認為,有關"道"、"一"、"二""三"、"萬物"、"朴"、"器"、"有"、"無"等幾個十分重要概念的含義及其之間的相互關系問題,是我們正確理解老子陰陽思想內涵的關鍵。
縱觀人們關於老子《道德經》的注釋、研究和爭論文章,不難看出,"道"在老子哲學中作為最高范疇,主要是指形成世界萬物的本原或構成世界萬物的本體以及世界萬物運動變化的規律,這幾乎已經成為一種共識。"一"與"朴"含義的相通許多人也都能接受,但有所區別的是,有些人將"一"或"朴"與"道"完全等同,即認為"一"就是"道"、"朴"就是"道",或"道"就是"一"、"道"就是"朴";有些人則將"一"或"朴"看作是由"道"所形成的陰陽不分、鴻蒙未辟、混沌狀態的一元之氣,簡稱"元氣"。人們將"二"理解為由"元氣"剖判而成的"陰氣",與"陽氣"也大體沒有太多的異議(當然也有如高亨將"二"看作"天、地"的見解4)。關於"三",陳鼓應《老子注譯及評介》中指出主要有兩種說法:"一是指陰陽相合所形成的一個均調和諧的狀態,二是指陰陽相合而形成的'和氣'"5。我看這兩種說法實際上是一致的。"器"就是形而上的本原之"道"向下落實為形而下的世界"萬物"。因此,在老子哲學中,世界被分作"二相"存在:一相是用人的感覺器官無法感知的"無形"、"無狀"、"無象"的虛性存在,如"道"、靈魂、智慧、德性等,它們在哲學上一般被稱作"形上存在"或"超驗存在",人們對這種存在的體認和把握只能依靠人所特有的理性思維來實現;一相則是通過人的感覺器官或感覺器官附加科學儀器,以感性方式就能加以認識的"有形"、"有狀"、"有象"的實性存在,如一棵大樹、一所房子、一群牛羊、一座高山等,它們在哲學上可稱作"形下存在"或"經驗存在"。前者就是老子的"無",後者就是老子的"有"。因此,作為老子特有的哲學范疇,"有"與"無"主要就是指有形、有狀、有象的"實相存在"(或"實性存在")和無形、無狀、無象的"虛相存在"(或"虛性存在")。值得特別注意的是,老子的"無"或"虛相存在"或"虛性存在"仍然是一種"存在",仍然為"有",和"實相存在"或"實性存在"一樣具有客觀性,仍然是一種客觀存在,決不是像部分人誤解的那樣,老子的"無"就是"什麼也沒有"(Nothing)的"非存在"。
在當代大家中,我認為張岱年先生對老子的把握是比較准確的。張岱年先生認為,在老子哲學體系中,"道"是其本體論的最高范疇,而"一"是"道"所產生的"最原始的統一體",亦稱"朴","道"與"一"或"朴"有層次上的不同。6這種正見令我豁然開朗--原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就是老子對由形而上的本原"道"向形而下的萬物"器"轉化所必然經過的由幾個既相互區別又緊密聯系的復雜階段所構成的一個完整過程的簡單而抽象的描述!具體些講,就是本原的"道"首先形成一個陰陽未分的"原始統一體",這個陰陽未分的"原始統一體"就叫"一"或"朴",這就是所謂的"道生一"。"原始統一體"接著發生的陰陽剖判或分陰分陽就是所謂的"一生二"或"朴散"。陰陽既分,隨即就以陰陽互根的方式形成無數"新的陰陽統一體",其中的"三"就是指由陰陽對立統一而構成的"新的陰陽統一體"的差異性和多樣性,而正是由於"新的陰陽統一體"的差異性和多樣性,才形成了豐富多姿的世界萬物,這就是所謂的"三生萬物"。
『叄』 道德經的 核心思想是什麼
《道德經》主題思想為「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是《道德經》中老子思想的精華。「道」作為《道德經》中最抽象的概念范疇,是天地萬物生成的動力源。「德」是「道」在倫常領域的發展與表現。「道」與「法」在規則、常理層面有相通點,但不同於西方自然法。「法」應效法自然之道,在辨證的反向轉化之中發揮其作用。
哲學上,「道」是天地萬物之始之母,陰陽對立與統一是萬物的本質體現,物極必反是萬物演化的規律。倫理上,老子之道主張純朴、無私、清靜、謙讓、貴柔、守弱、淡泊等因循自然的德性。政治上,老子主張對內無為而治,不生事擾民,對外和平共處,反對戰爭與暴力。
這三個層面構成了《道德經》的主題,同時也使得《道德經》一書在結構上經由「物理至哲學至倫理至政治」的邏輯層層遞進,由自然之道進入到倫理之德,最終歸宿於對理想政治的設想與治理之道。也就是從自然秩序中找出通向理想社會秩序的光明正道。
(3)道德經陰陽擴展閱讀
綜述
《道德經》主要論述「道」與「德」:「道」不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個體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應必備的特殊的世界觀、方法論以及為人處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給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礎,道是德的升華。沒有德的基礎,為人處世、治家、治國,很可能都失敗,就沒有能力去「修道」。所以修「德」是為修道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擁有寧靜的心境、超脫的人生,這也缺「德」不可。《道德經》德經部分,在經文中佔了很大部分,這是修道的基礎。
「道」是渾全之朴,「眾妙之門」。「道」生成了萬物,又內涵於萬物之中,「道」在物中,物在「道」中,萬事萬物殊途而同歸,都通向了「道」。
「道」不只是有形的「物質」、思慮的「精神」、理性的「規律」,而是造成這一切的無形無象、至虛至靈的宇宙本根。「物質」、「精神」、「規律」皆是「道」的派生物。 「道」是先天一炁,混元無極,「道」是其大無外、其小無內、至簡至易、至精至微、至玄至妙的自然之始祖、萬殊之大宗,是造成宇宙萬物的源頭根本。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道德經
『肆』 陰陽主要內容是啥
中國古代漢族聖賢創立的哲學范疇。一種本源論(本體論)。古人仰觀、俯察取類比象,將自然界中各種對立又相聯的現象,如天地、日月、晝夜、寒暑、男女、上下等抽象歸納出「陰陽」的概念。《道德經》曰: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這是老子對陰陽精確的概括與演述。領悟學堂有具體的內容
『伍』 道德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翻譯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首先要明白這句話中「道」字的意思。此道就是我們存在的這個世界中一切事物運行的規律,包括天體、宇宙、包括我們用筷子夾菜吃飯,包括我們發射火箭上天、包括我們抵制日寇的侵略、包括我們為了拯救大自然而作的各種努力。。。。,其中都有個「道理」。但這也是只是個比喻罷了,按照老子說的「道可道,非常道」來講,「道」這個東西壓根就是說不出來的表不清楚的,如果說出來也就不稱為「道」了,所以只可意會。
那麼「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又在說什麼呢?這句話有如下幾層意思:
1,說明了天下萬物的由來。即,萬物是由「道」演變而來。具體如何演變,請參考霍金著的《霍金的宇宙》《世間簡史》等現代科學著作。其中大量描述了宇宙是如何從一片虛無通過大爆炸演變二來。同時要結合中國傳統哲學思想《易經》以及王大有先生的著作《宇宙全息自律》等經典哲學思想來學習。通過這種結合現代科學進展與古代哲學精華的互相參照的學習方法,你會發現,原來宇宙確實是這樣一生二、二生三點進化演變二來的。
2,說明了,萬物不論如何演化,其中都存有最原始的「道」。也就是說,道是當今一切萬物存在以及運行的根本。
3,這裡面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都不難理解,難理解的是道生一。道如何生一,如何在一片虛無中就自發地產生了一呢。這裡面除了要參看1中所述的各種書籍和知識外,還需要你有顆靈動的心靈才能去理解。因為真正的宇宙和世界是存在於你的心靈之中的。你能夠理解自己會有靈光炸現、突然悟道、頓悟,那你也應該理解這個宇宙這個世界為什麼會突然的誕生了。
4,並且,同時存在有多個宇宙以及多個世界。我們能觀察到的只是我們凡胎肉眼和有限的科技所能及之處。真正的真實的世界可能遠比我們想像的還要無限廣袤。但是,無論在哪裡都有「道」。此所為「萬物皆由道生」。
最後,需要指出的是,我們的老祖宗早就認識到這些偉大的哲理,只是通過簡單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幾個字來表達罷了。但這幾個字中蘊涵的博大精深的知識結構是必須由我們現代人類不斷地通過科學研究探索分析、運用科學的方法以及廣泛的哲學思想分析才能透析出來,從而最終應用到我們日常生活中,造福人類的。否則我們只在文字功夫上作作文章或者只把他們歸為古代經典哲學供奉起來甚或有的批為迷信和過時的東西而不加鑽研開發利用,那我們就真正地荒廢了老祖宗留給我們的世間精華了。
我相信以上我的回答中仍然由未涉及真正道理的地方。也有很多缺陷,還待各位專家作進一步分析。
『陸』 陰陽的概念最早出現在歷史時期是
陰陽的概念
源自古代中國人民的自然觀。
古人觀察到自然界中各種對立又相聯的大自然現象,如天地、日月、晝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以哲學的思想方式,歸納出「陰陽」的概念。
早至春秋時代的《易傳》以及老子的《道德經》都有提到陰陽。陰陽理論已經滲透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宗教,哲學,歷法,中醫,書法,建築堪輿,占卜等。
陰陽是「對立統一或矛盾關系」的一種劃分或細分,兩者是種屬關系
中國的傳統學術中,有所謂「孤陰不生,獨陽不長」及「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的觀念。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陰陽家,是中國東周戰國中期主要學派之一。以提倡陰陽五行學說為宗旨,故名陰陽家,又稱「陰陽五行家」或「五行家」。
主要代表人物有戰國末期齊國的鄒衍。
鄒衍(約公元前305年—公元前240年)是中國戰國時期陰陽家學派創始者與代表人物。他是戰國末期齊國人,相傳墓地在今章丘相公庄鎮郝庄。主要學說是「五德終始說」和「大九州說」,又是稷下學宮著名學者,因他「盡言天事」,當時人們稱他「談天衍」,又稱鄒子。
他把春秋戰國時期流行的五行說應用到歷史觀點上,提出「五德始終」的歷史觀,即整個物質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構成的,事物發展變化是通過五行相剋相生來實現的;而人類社會歷史的發展是一種客觀必然,像自然一樣。
『柒』 老子《道德經》中的道是什麼意思
古代文言文表達的含義非常豐富,很簡短的幾個字就包含有大量的理解信息,一念之差也能造成理解上的差異。所以許多人對老子的道德經也有各種討論說法,幾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到見解,在此講一下個人看法,僅供大家娛樂。老子在道德經中所說的道,個人認為包括了天道、人道和修煉之道。
修煉之道老子所說的修煉之道,其實就是道教弟子修煉的方法,這種方法在道教中就被稱為“道”,也叫“修道”;這種修煉之道如果放到佛學裡面來表達,就會被稱為“法”,有時候也被稱作“佛法”,即“修佛的方法”。自古以來便有“道法自然”一說,意思就是不管是道教所修的道,還是佛教所修的佛法,都必須遵循自然法則才會有所成就。
『捌』 《道德經》中的陰陽指什麼
陰為月,陽為日.陰為暗,陽為光,是組成自然的兩種基本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