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金融危機的道德風險理論以及對我國金融監管有什麼啟示

金融危機的道德風險理論以及對我國金融監管有什麼啟示

發布時間: 2022-05-06 15:05:00

① 美國次貸危機對我國金融監管的相關啟示

美國次貸危機無疑為中國金融風險的防範與監管提供了反面的經驗教訓,尤其是引起人們對中國住房按揭貸款市場潛在風險的高度關注。中國會不會重蹈美國次貸危機之覆轍?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國次貸危機對完善我國金融風險的防範與監管具有重要啟示。
一、加強信貸風險管理,完善證券化風險防範法律制度
次貸危機表面上是美國房價走低、利率走高所致,根本原因是資金供應方降低信貸門檻、忽視風險管理,需求方過度借貸、反復抵押融資。盡管這種風險基本上通過證券化的方式已經分散了,但是這些風險並沒有消失,一旦條件具備,風險就會暴露出來,而且風險通過證券化的渠道影響更為廣泛。著名金融學者易憲容認為,中國按揭貸款實際上比美國次級債券的風險要高。如果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價格出現逆轉,其潛在風險必然會暴露出來,國內銀行所面臨的危機肯定會比美國次級債券出現的危機要嚴重。[ 1 ]可以說,完善房地產信貸及其證券化風險防
范的法律制度是中國避免重蹈覆轍的當務之急。首先,要加強信貸風險管理,提高住房按揭貸款的信用門檻。2007 年《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加強商業性房地產信貸管理的通知》規定, 90平方米以下的首套自住房的貸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於20%; 90平方米以上的不得低於30%;對已利用貸款購買住房、又申請購買第二套(含)以上住房的,貸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於40% ,貸款利率不得低於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同期同檔次基準利率的1. 1倍,而且貸款首付款比例和利率水平應隨套數增加而大幅度提高,且借款人償還住房貸款的月支出不得高於其月收入的50%。在緊接著的《補充通知》中明確「以借款人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為單位認定房貸次數」。在次貸危機陰雲密布的背景下出台上述嚴格住房消費信貸管理的措施,表明我國監管層已經意識到了住
房按揭貸款市場的高風險,顯示了監管層切實加強信貸風險管理的決心。其次,要完善住房按揭貸款證券化風險防範法律制度。金融資產證券化是近年來我國金融改革與理論研究的熱點。經濟學界廣泛探討了資產證券化的風險,如交易結構風險、信用風險、提前償還風險和利率風險。法學界則重點研究了我國開展資產證券化所面臨的主要法律障礙,如資產支持證券性質界定的模糊性、SPV (特殊目的公司)運作模式所存在的法律問題、「破產隔離」與「真實出售」以及實質性風險轉讓的法律依據等 。目前規范資產證券化的主要法律是2005年央行頒布的《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管理辦法》和中國銀監會頒
布的《金融機構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監督管理辦
法》。以上法律對信貸資產業務的市場准入和風
險管理做出了專門規定,專門設立了「業務規則與
·25·
【金融理論】陽建勛 美國次貸危機對我國金融監管的若干啟示
風險管理」一章,對資產證券化的各個參與主體提
出了統一的風險管理要求,強調了金融機構的內部
風險隔離和風險揭示問題,要求參與證券化交易的
金融機構建立有效的內部風險隔離機制。以上法
律屬於部門規章,法律層次較低,難以解決現存的
一些法律問題。應當借鑒國外資產證券化風險防
范的經驗教訓,盡快制定專門的金融資產證券化
法,處理好外部監管和內控制度之間的關系,完善
我國資產證券化風險監管。
二、加強市場化監管,完善金融機構破產法律
制度
次貸危機表明,要減少金融機構的道德風險,必
須構建完善的市場紀律約束機制,加強市場化監管。
以存款保險為核心的金融安全網在強調金融安全的
同時也加大了金融機構經營上的道德風險。也許激
勵結構的最重要的部分是:使所有方都明白,即是管
理良好,銀行也可能倒閉,因為銀行業務涉及風險承
擔的問題。而監管當局將允許那些償付能力不足的
銀行倒閉。不幸的是,監管當局不可能做出一個完
全可信的、不救助破產銀行的事前承諾,但是,可以
建立一個增加承諾難度的體制[ 3 ] 。新《巴塞爾銀行
監管委員會銀行監管核心原則》也強調監管不能夠
代替市場約束。
①中國企業新聞網:《美國70年最大金融體制改革出台》, http: / /www. cenn. cn /News/2008 - 4 /200842135338. shtml, 2008 - 4 - 3。
加強市場化監管要求構建完善的金融市場准入
機制、金融市場行為監管機制和金融市場退出機制。
必須根除金融領域「不破產、無風險」的傳統觀念,
並充分認識到金融破產制度的重要價值和意義:第
一,可以有效抑制金融機構的道德風險。第二,存款
人的破產觀念轉變必然帶來風險意識的提高,進而
自覺對銀行通過「用腳投票」等方式來監督銀行的
監督管理,從而加強市場約束的力量。[ 4 ]盡管我國的
《商業銀行法》、《保險法》和《證券法》等法律已經明
確規定商業銀行、保險公司及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
是自我經營、自我約束、自擔風險的企業法人,但是
我國的金融市場退出機制尚不完善。2006 年制定
的《企業破產法》第134 條規定:「金融機構實施破
產的,國務院可以根據本法和其他有關法律的規定
制定實施辦法。」目前,《銀行業金融機構破產條例
已進入立法進程。它對於完善金融機構破產法律制
度,提供銀行經營風險的激勵具有重要意義。一旦
危機發生,它能夠為政府幹預危機措施的效果提供
威懾力,同時也有利於確定政府幹預的合理界限,防
止政府過度干預破壞市場約束機制。
三、加強監管成本意識,完善金融監管協調機制
美國的金融監管體制是一種典型的分權型多頭
監管模式,被稱為傘式監管+功能監管的體制,實際
上是功能監管與機構監管的混合體,監管機構形成
橫向和縱向交叉的網狀監管格局[ 5 ] 。這種監管體系
存在的明顯不足是容易造成重復監管或監管真空,
從而導致金融體系的風險。因此,必須加強金融監
管機構之間的協調。1999 年《金融服務現代化法
案》規定由美聯儲作為綜合監管的上級機構對金融
控股公司進行總體監管,其它監管機構負責功能性
監管,OCC、FD IC等監管機構負責對銀行進行監管,
SEC和州保險監管機構分別對證券公司和保險公司
進行監管,即美國在原有分業監管的框架下加強了
各金融機構的協調和綜合。
次貸危機發生以後,美聯儲以及美國財政部聯邦
住房局等監管機構採取了干預措施,但收效甚微。這
引發了人們對美國金融監管體制的反思,最終引發了
美國金融監管體制的革命。美國財政部長保爾森
2008年3月31日宣布,美國政府將對金融監管體制
進行全面改革:第一,擴大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的監
管許可權,除監管商業銀行外,還將有權監管投資銀行、
對沖基金等其他可能給金融體系造成風險的商業機
構。第二,新建「金融審慎管理局」,整合銀行監管權。
把目前由5個聯邦機構負責的日常銀行監管事務收
歸「金融審慎管理局」統一負責。第三,新建「商業行
為監管局」,負責規范商業活動和保護消費者利益。
主要行使目前證券交易委員會和商品期貨交易委員
會的職能。此外,還新建了「抵押貸款創設委員會」和
「全國保險管理局」,將抵押貸款經紀人和保險業監管
權從各州政府分管逐步收歸聯邦政府統一管理。美
國媒體稱,這將是美國自上世紀經濟「大蕭條」以來最
大的一次金融監管體制改革。①
次級按揭貸款債券涉及到銀行、證券和保險等
各個金融行業,如保險公司、投資公司甚至養老基金
都是次級債的重要投資者。次貸危機的發生表明美
國的金融監管機構之間缺乏有效的協調機制,對投
機風險產生了監管真空,最終引發了系統性的金融
風險爆發。此次金融大改革中美聯儲的監管權力進
·26·
【金融理論】陽建勛 美國次貸危機對我國金融監管的若干啟示
一步擴大,作為「市場穩定監管者」不僅可以監管銀
行、金融控股公司,還可以有權監管投資銀行、對沖
基金等其他可能給金融體系造成風險的商業機構。
這表明其加大了金融監管協調的力度。另外,減少
多頭監管者,整合金融監管機構,為協調金融監管清
除了障礙。
美國的經驗教訓警示中國必須加快建立和完善
適合本國國情的金融監管協調機制。2003 年中國
銀監會的成立標志著「一行三會」的金融分業監管
體制的形成。在混業經營趨勢下,完善金融監管協
調機制也成為我國近年來理論和實踐中的熱點問
題。在立法上,《中國人民銀行法》第35 條規定:
「中國人民銀行應當和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
國務院其他金融監督管理機構建立監督管理信息共
享機制。」《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第6條規定:「國務
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應當和中國人民銀行、國務
院其他金融監督管理機構建立監督管理信息共享機
制。」在實踐中, 2004 年6 月28 日,中國銀監會、證
監會、保監會正式公布《三大金融監管機構金融監管
分工合作備忘錄》,以制度形式賦予了監管聯席會議
制度:積極協調配合,避免監管真空和重復監管的使
命。但監管聯席會議制度的實踐效果不盡人意,而
且作為重要金融宏觀調控與監管主體的中國人民銀
行被排除在外。財政部副部長李勇在國際金融論壇
第三屆年會上透露,我國正在嘗試建立中央銀行、財
政部門和金融監管等有關部門之間的金融監管協調
機制,以適應金融業綜合經營發展趨勢的需要。
另外,我們必須要加強金融監管的成本意識。
不僅要考慮到新增監管機構增加的直接費用以及采
取金融監管措施的必要費用,還應當考慮這些措施
可能導致的市場損失,這是政府監管替代市場調節
的一種機會成本。這是我們過去往往容易忽略的。
例如我國是否真的需要建立一個凌駕於「一行三
會」之上的機構———金融監管協調委員會? 還是通
過擴大中央銀行的權力賦予其履行金融監管協調的
最終職責? 這取決於不同監管方式之間的成本比較
以及邊際監管成本與邊際監管收益之間的比較。一
般而言,金融監管協調的邊際成本小於邊際收益,這
是進行金融監管協調的經濟學基礎。增設金融監管
協調委員會的成本大於通過擴大中央銀行權力增加
的成本,就成本最小化而言,應賦予中央銀行以協調
金融監管的最終職責。
四、謹防國際金融風險,加強金融監管的國際
合作
次貸危機已經演變成自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
機以來的一場全球范圍內的金融危機。受損失的不
僅是美國的金融機構,歐洲與亞太地區的金融機構
也損失慘重。實際上從遭受沖擊和損失的程度看,
歐洲的金融機構遠甚於美國的金融機構,甚至有市
場人士認為這一次次按風波實際上主要是由歐洲的
金融機構為美國的金融風險埋單[ 6 ] 。難怪歐洲央行
會率先對金融系統注資以增加市場流動性。中國亦
有不少金融機構購買了部分涉及次貸的金融產品,
如共匯出109 億美元資金的銀行系QD II、基金系
QD II,近期紛紛遭遇凈值縮水。金融全球化也是金
融風險的全球化,國際金融市場的持續波動會影響
人們對國內金融市場的預期,增加國內金融市場的
風險。中國金融機構及監管層應當謹慎防範國際金
融風險,加強對跨境資本流動的監管,穩步有序地推
進金融開放。
為了防範和化解國際金融風險,必須加強金融監
管的國際合作。金融監管國際協調與合作的機制主
要包括信息交換、政策的相互融合、危機管理、確定合
作的中介目標以及聯合行動 。如為了控制次貸危
機的蔓延,美聯儲與全球主要國家央行聯手行動,向
金融系統注資,以增強市場的流動性,引發了全球股
市的積極調整。中國已經加入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世界銀行、證監會國際組織、國際保險監督官協會等
國際金融組織,並且與許多國家或地區簽訂了金融諒
解備忘錄,為加強金融監管的國際合作奠定了良好的
基礎。我們應當善於利用金融監管合作機制,獲取信
息,了解政策甚至要求就某些具體目標採取聯合行動
以更好地防範和化解國際金融風險。

② 金融危機對我國金融業的影響

你好,金融風暴對中國的影響大致有三點:
1、直接影響。主要行業是銀行等金融業。例如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平安保險等機構,購買了很多美國的「債券」,由於美國銀行倒閉,損失巨大......
2、進出口影響。由於美國(及其他國家)受金融風暴的影響,進口業務大幅縮減,使我國的出口行業受到很大的影響,甚至於倒閉。為此國家提出「擴大內需」的政策,是非常必要的。
3、從思想上,應該認真反思「超前消費」的做法。現在美國的國民已經有所認識了。我們更應該正確看待。

③ 金融危機對中國的經驗教訓啟示

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已蔓延成全球性危機。目前要對這場危機對我國產生的影響作出全面評估還為時尚早,但其中的教訓可以為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帶來一些啟示。 應正確認識、妥善處理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關系。實體經濟是指農業、工業、交通運輸、商貿物流、建築業、服務業等提供實實在在產品和服務的經濟活動,虛擬經濟則是指市場經濟中在信用制度和資本證券化基礎上產生的虛擬資本的活動。實體經濟是經濟活動的基礎,虛擬經濟是在經濟發展進入一定階段在實體經濟基礎上產生的經濟形式,其發展必須建立在實體經濟的基礎上並與實體經濟發展相適應。當虛擬經濟發展與實體經濟發展相適應時,虛擬經濟發展會促進整個經濟發展;當虛擬經濟脫離實體經濟而過度膨脹時,則會產生經濟泡沫,造成經濟虛假繁榮,嚴重時會導致經濟大起大落甚至危機。因此,要著力發展實體經濟,並根據實體經濟的發展狀況積極發展虛擬經濟,使二者相互適應、相互促進,而不能相互脫節。應正確認識、妥善處理金融創新與風險防範的關系。在現代市場經濟發展中,金融對促進經濟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市場經濟不斷發展,要求金融不斷創新,以支持整體經濟發展。金融創新包括金融產品創新、金融組織創新、金融體系創新、金融秩序創新、金融制度創新等。但必須明確,創新不是目的而是手段,金融創新的最終目的是促進經濟健康發展。同任何創新都有風險一樣,金融創新也會有風險。而且,由於金融具有特殊的運作規律,金融創新的風險往往更具嚴重性。所以,必須處理好金融創新與金融風險防範的關系,在推進金融創新的同時要預見金融風險發生的可能性,並建立健全監管和防範機制。為促進經濟發展,無疑要致力於金融創新,但同時一定要加強金融監管,努力保證金融安全。 應正確認識、妥善處理市場經濟自發發展與政府宏觀調控的關系。市場經濟的充分發展是經濟現代化的必要條件。但必須明確,市場經濟不是萬能的,它存在缺陷和失靈,主要表現在:市場主體分散決策,難以自動實現國民經濟的發展戰略和目標;市場機制自發調節,難以實現國民經濟的總量平衡和結構優化,會導致而不能解決發展中出現的生態破壞、環境污染、公共物品受損等外部不經濟問題。因此,現代市場經濟中的資源配置,既要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又要充分發揮政府的作用,把二者內在地、有機地結合起來。也就是說,應在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的同時,進行科學的政府宏觀調控。應正確認識、妥善處理金融自主與對外開放的關系。經濟全球化使世界各國的聯系加強,開放成為世界潮流,任何國家和地區的發展都不可能完全置身於世界金融體系之外。開放有利於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有利於借鑒別國經驗加快本國發展。開放不僅是一般的經濟開放,金融也要對外開放。但是,世界金融市場特別是資本市場是充滿風險的,別國發生的金融危機有可能通過開放的途徑傳遞到國內,國際投機資本也可能對國內經濟造成沖擊,嚴重時甚至會引發國內金融危機。此外,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相比在開放中處於不利地位,這也會造成本國利益的損失。所以,在金融對外開放的同時,一定要增強金融發展的獨立自主和風險防範意識,把對外開放與金融自主結合起來。堅持自主是基礎,要在自主的基礎上利用對外開放的機遇,趨利避害。金融市場特別是資本市場的開放程度,應與國內市場的發育程度和政府的監管能力相匹配。

④ 金融危機帶給我們什麼教訓和啟發

信用、債務永遠是危機的起點。筆者此前也反復強調過,所有的危機都離不開債務,而債務背後又是信用支撐。美國讓那些沒有還款能力的人也去買房、貸款,最終次級抵押貸款機構破產,人們對按揭證券的價值失去信心,引發了流動性危機。而這還屬於微觀層面,等到流動性危機開始擴散時,便引發了正式的債務危機,最終釀成金融風暴。
而反觀國內,由於去杠桿,房企、債、P2P有些扛不住了,債務暴雷從以前的地方性小平台蔓延到國企、上市公司。所以,為什麼今年央行會降准和超預期釋放流動性,因為不這樣的話就必定會重蹈覆轍。然而在當時為了緩解危機、刺激經濟,四萬億計劃出世實屬無奈,而且一定程度上又恢復到了過去的粗獷型發展模式。所以這次當國內流動性危機顯現時,決策層只有未雨綢繆,推進艱難的結構性改革。把經濟結構優化,錢去該去的地方,做好「既要又要」,錯過了一次機會,不能再錯過第二次。

⑤ 世界金融危機發生的原因是什麼,從這次危機中我們應該得到什麼啟示和教訓

當前的金融危機是由美國住宅市場泡沫促成的。從某些方面來說,這一金融危機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每隔4年至10年爆發的其它危機有相似之處。 然而,在金融危機之間,存在著本質的不同。當前的危機標志信貸擴張時代的終結,這個時代是建立在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美元基礎上的。其它周期性危機則是規模較大的繁榮-蕭條過程中的組成部分。當前的金融危機則是一輪超級繁榮周期的頂峰,此輪周期已持續了60多年。 繁榮-蕭條周期通常圍繞著信貸狀況循環出現,同時始終會涉及到一種偏見或誤解。這通常是未能認識到貸款意願和抵押品價值之間存在一種反身(reflexive)、循環的關系。如果容易獲得信貸,就帶來了需求,而這種需求推高了房地產價值;反過來,這種情況又增加了可獲得信貸的數量。當人們購買房產,並期待能夠從抵押貸款再融資中獲利,泡沫便由此產生。近年來,美國住宅市場繁榮就是一個佐證。而持續60年的超級繁榮,則是一個更為復雜的例子。 每當信貸擴張遇到麻煩時,金融當局都採取了干預措施,(向市場)注入流動性,並尋找其它途徑,刺激經濟增長。這就造就了一個非對稱激勵體系,也被稱之為道德風險,它推動了信貸越來越強勁的擴張。這一體系是如此成功,以至於人們開始相信前美國總統羅納德�6�1里根(Ronald Reagan)所說的「市場的魔術」——而我則稱之為「市場原教旨主義」(market fundamentalism)。原教旨主義者認為,市場會趨於平衡,而允許市場參與者追尋自身利益,將最有利於共同的利益。這顯然是一種誤解,因為使金融市場免於崩盤的並非市場本身,而是當局的干預。不過,市場原教旨主義上世紀80年代開始成為占據主宰地位的思維方式,當時金融市場剛開始全球化,美國則開始出現經常賬戶赤字。 全球化使美國可以吸取全球其它地區的儲蓄,並消費高出自身產出的物品。2006年,美國經常賬戶赤字達到了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6.2%。通過推出越來越復雜的產品和更為慷慨的條件,金融市場鼓勵消費者借貸。每當全球金融系統面臨危險之際,金融當局就出手干預,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1980年以來,監管不斷放寬,甚至到了名存實亡的地步。次貸危機導致發達國家金融機構必須重新估計風險、分配資產,未來兩年,發達國家資金將紛紛逆轉回涌,加強當地金融機構的穩定度。由此將導致新興市場國家的證券市場價格大幅縮水、本幣貶值、投資規模下降、經濟增長放緩甚至衰退,其中最為脆弱的是波羅的海三國和印度。新的金融危機將為中國經濟增長帶來壓力,但中國資金也面臨「走出去」抄底整合並購相應企業的好時機從金融層面上講,金融風暴對中國的沖擊可能不會太大。因為中國的金融系統還沒有與世界接軌,貨幣還沒實現可自由兌換,中國的決策者對於購買外國資產一直持非常謹慎的態度。第二個層面,是實體經濟層面。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8日發表的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金融危機正使世界經濟進入「嚴重低迷」時期。歐美發達國家增長大幅放緩,有些國家甚至出現負增長。在這種形勢下,對中國商品的進口需求會大幅度萎縮,這對於對外貿依存度很高的中國來說,貿易順差增幅放緩甚至負增長,對中國GDP的增長會產生影響。第三個層面,是信心的問題。目前中國政府和企業家們對中國未來經濟的穩定還是持較為樂觀的態度。不過,在國際經濟的低迷情勢下,信心受到影響他們還會增加投資嗎?這是一個問題。戴科認為,不管如何,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已經是事實。2008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已經比去年下降了兩個百分點,明年經濟增長可能會更緩慢。不過,中國的經濟仍在增長,通脹仍在可控制的范圍內,中國經濟遠沒有「滯脹」的風險。戴科說,中國人經常說風險和機遇是並存的,他很贊同這句話。在這場經濟危機中以及在未來世界金融秩序中,中國正在扮演並將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這是肯定的。按照購買力計算,中國對全球GDP的貢獻已經超過10%,歐盟和美國的貢獻超過20%。中國在國際經濟中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可預見的一段時間內,中國將成為世界最大的投資者之一,中國在國際經濟秩序中的權利和責任不可避免地也加大了,中國不僅是世界經濟和金融秩序的參與者,也將成為新秩序的制訂者

⑥ 08年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啟示

1、加強對房地產市場的風險控制,認識和防範房貸的市場風險從中國目前情況來看,與幾年前的美國有許多相似的地方:房地產市場迅速發展,居民購房熱情高漲,房地產價格不斷上漲,個人住房按揭貸款規模快速發展;按揭貸款者存在信用等級低的現象;為應對經濟危機央行實行寬松的貨幣政策,大量購房者湧入房地產市場,但是隨著中國宏觀調控力度的加大,貸款基準利率還會繼續上調,借款人的償付壓力會隨之增大,他們會越來越難以預測未來償付現金支出的變化。

2、要正確認識金融產品及衍生品的功能,在追求金融產品多樣化同時,要將風險控制在可控的范圍內次貸通過證券化的方式,一定程度上注意和分散了商業銀行的風險,並且使其順利收回資金,但是由於對次級債券缺少正確的評估,以及大量金融衍生商品的出現,使得市場在追求高收益的時候,忽略了次級債券的大量風險因素。

3、嚴格限制信貸資金進入證券、期貨和房地產市場,防止資產泡沫的產生和膨脹 次貸危機之所以迅速由信貸市場傳遞到資本市場,又對信貸市場造成重大打擊,是因為在產品創新不斷加快的現代金融體系,風險的跨市場傳播較以前亦明顯加快,而且由於經濟危機並未完全結束,投資環境並沒有完全的轉好。

4、要在加強資本市場監管的同時,不斷完善資本市場的運作,完善中介機構行業規范 美國次貸危機是一場社會性的信用危機。無論是貸款者還是金融機構,在這次危機中,雖然有美聯儲和證監會的嚴格監管,但是似乎他們都出賣了自己的信用,整個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存在大量的道德風險。每一個市場參與者都以實現個人利益最大化為目標,在特定的條件下,難免會產生一些參與者以犧牲他人的利益換取自身利益的行為,這就要求監管部門積極對市場加以引導,嚴厲打擊違規行為。

(6)金融危機的道德風險理論以及對我國金融監管有什麼啟示擴展閱讀:

2007年爆發於美國的次貸危機,已經發展成了確實的國際金融危機,全球金融市場再次出現大幅震盪並且迅速在第一時間波及到我國。

美國次貸危機對我國金融機構造成的損失雖然有限,但是對我國金融市場的流動性會產生影響,有可能加劇資產價格膨脹及金融市場大幅波動。

⑦ 經濟危機給金融業帶來的啟示和問題分別是什麼

本次全球性金融危機、經濟危機是萬惡資本主義私有制度局限性的結果。
在財產私有制條件下資本逐利而生,當發生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沖突時,為了局部小利益而損害整體大利益的事經常發生。私有制度局限性表現在這方面。比如萬惡資本主義的日本有一個壟斷航空油料進出口權的日本航空油料進出口株事會社,依靠行政壟斷油料經營權,在日本國內以高於國際市場3到6倍的價格出售航空油料。日本人民使用航空工具時在此項成本上高於國際市場好幾倍,說白了就是花了幾倍的代價做了人家一樣的事。資源配置不合理效率低下,壟斷保護了小集團利益必然有此結果。萬惡的資本主義日本政府在處理這個問題時,受制於小集團利益淪為小集團利益保護傘,根本原因就是資本私有制度!
這種私有制度局限性在本次危機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資本逐利,大量資本注入房地產業金融業等貌似有高收益的行業,而看上去收益不高的以農業為主的第一產業投入嚴重不足,導致經濟基礎動搖。美國政府受制於資產階級,救市計劃中還是在保護小集團利益,偏重於救金融、房地產汽車等資產階級利益最重的部位,而對全民利益最相關的農業第一產業投入和政策還是遠遠不夠。結果還是資源配置不合理效率低下全民利益受損,同時小集團利益受到保護。
在危機醞釀的幾年中,先是房市泡沫表現出來,後有金融泡沫表現出來,這期間萬惡資本主義政府做了些什麼呢。不停維護樓市和金融業,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利率一降再降,並在金融系統流動性嚴重不足時大量注資。這樣飲鴆止渴的做法看上去保護了小集團利益,讓房產商和銀行苟延殘喘了幾年。但全民利益受到重創,資本過度投入房市和金融業,這種情況持續數年終於積眾難返,泡沫爆破引發的危機讓全球一並受災。同時期的中國政府表現得非常好,在泡沫出現初期就一路政策打壓,多次提高利率運用經濟杠桿調控,另一方面全力提升農業為主的第一產業,扶持政策不斷,使整體經濟的基礎面得以加固。也使中國最有機會獨善其身。
兩種不同方式根本區別在於資本主義政府維護小集團利益導致危機,社會主義政府維護全體民眾最根本利益,在危機中突顯中流抵柱作用。
人性的貪婪加上所有制上缺陷,必然導致危機,這不是第一次,也一定不是最後一次。
掃描人類經濟活動,可發現公平、質效、GDP是經濟危機的三個關鍵點。其中公平因素包括不公平分配和不公平交易,是引發經濟危機的根源。凱恩斯理論、市場信息測不準則是公平、質效、GDP三者關系處理不好的重要原因。相應地,預防和消除經濟危機也要從控制貧富懸殊和不允許資金鏈斷裂入手。信息測不準靠技術進步,刷新凱恩斯理論需要對經濟界的統治思想換屆。經濟發展總是從公平到不公平,從公平、質效、GDP三者平衡到不平衡,最後進入經濟危機狀態;經濟危機往往從金融危機開始,而我們應從土地切入調動資金作戰。
不公平分配的後果是貧富懸殊,貧富懸殊的後果是購買力分配不均,購買力不均的後果是窮人無錢消費以致生活困難,富有者金錢過剩以致GDP積壓過剩。生活困難則違反了生產目的人生意義,產品積壓過剩則會導致生產金回收率低,生產資金鏈斷裂,使生產陷入困境,工人失業。失業沒有收入,購買力進一步下降。這就是分配不公造成的生產與消費二蕭條的實業危機,誘發點是產品賣不出資金收不回。可見,資金鏈斷裂是實體經濟陷入困境的前湊,因而可以判斷實業危機的前湊是金融危機。金融危機通常是借貸關系非正常運行,債權債務不能依法按約及時理清,發生信譽危機,導致金融企業破產金融市場癱瘓,資金鏈斷裂。可見經濟危機的本質是資金鏈斷裂。直接斷裂是指債權債務不依法按約及時兌現的經貿交換不公平,導致金融危機。間接斷裂又包括三方面,一是分配不公造成的貧富懸殊,二是經濟信息測不的產消結構失衡,三是基於凱恩斯理論的宏調積累生成的生產過剩。這三方面使得生產過剩堵塞產-消通道,使商品不能換回貨幣,無疑是一種資金鏈斷裂。
從理論上講,凱恩斯邊際理論使人們擔心未來變得理性化而一切向錢看,進而不擇手段地從事洗錢、盜騙、剝削,導致信譽危機金融危機出現。凱恩斯理論突出國民收入用於投資與消費,則邊際效應會積累產大於消費。從主觀上講,政府官員製造或放任分配不公累積貧富懸殊導致購買力不足發展到生產過剩。從客觀上講,產、消信息測不準必然使結構性過剩。後三者會導致實業經濟危機。
通過分析可找出形成經濟危機根原的關鍵詞為:資金鏈斷裂、金融危機、分配不公平交易不公平、貧富懸殊、產-消通道不通、產消信息測不準、凱恩斯邊際論內生累積產大於消、實業危機。也可得到經濟危機的形成過程為:①經濟高潮危機潛伏期;②不公平分配累積貧富懸殊期;③經營不善出現信用危機進而發展為金融危機期;④購買力分布不均,產消結構不平衡,產-消通道受堵,消費市場進入萎縮期;⑤資金鏈斷裂,生產不能為繼,生產進入萎縮期;⑥勞動者失業無收入,民不聊生。

⑧ 金融危機對我國金融機構的影響和啟示

金融危機的根本原因。這種寬松的貨幣政策還溢出美國,使得世界流動性過剩,引起世界大量國家出現資產泡沫,石油和大宗商品價格大幅波動。美國的金融危機,本質上是房地產泡沫的破滅,而這引起了美國流動性的緊縮,信貸緊張,又導致其他國家也受到影響。發展中國家資產市場泡沫的破滅,甚至一些發達國家,如英國和日本房地產市場面臨壓力。所有這些與美國的金融危機不無關系。

美國政府主動推動房地產市場的繁榮,是引起危機在房地產爆發的一個重要原因。「兩房」的設立和運作,有效地降低了抵押貸款利率,推動房地產市場的過度繁榮。

美國監管的放鬆和過於復雜衍生工具的過度使用,加劇了危機的程度和危害。監管的放鬆,使得金融機構的競爭過於激烈,使根本不具備能力的消費者獲得了住房,杠桿率大幅提高,金融資產過度膨脹,信息披露不充分。過於復雜的衍生工具,尤其是資產證券化的發展,使得風險評估變得困難,過於依賴於評級機構,也使得風險承擔者與控制者嚴重分離,不利於風險的有效控制。當基礎資產出現問題時,金融機構多倍收縮金融資產,引起連鎖反應,產生巨大的系統風險。

國研網: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程度不斷加深的背景下,美國的次貸危機對全球經濟及金融體系會有哪些影響?尤其是將對中國產生哪些影響?

陳道富:從危機的結果來看,由美國次貸引發的金融危機,事實上是帶有全球性的。危機不僅僅表現在美國本土,歐洲、日本等其他國家和地區也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金融動盪。美國本身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是世界最大的貿易逆差國,美元又是全球最主要的計價、結算和儲備貨幣。更重要的是,美國的金融資產被全世界持有,不僅金融機構捲入其中,各國央行也深陷其中。在經濟、金融聯系如此密切的世界中,這么大的經濟體發生金融危機,不可能不波及美國以外,世界各國受到牽連在所難免。

目前,危機還在擴散,已從單純的次貸危機向其他消費貸款蔓延。由於金融機構的破產壓力,股票、債券市場也面臨危機。金融機構,尤其是銀行資本金受到侵蝕,貸款會更加謹慎,也會有所收縮,加上消費者的消費意願在下降,金融危機有進一步向實體經濟傳遞的危險,進而再加劇當前的金融危機。從當前的情景看,危機至少在短期內不會結束。

危機的影響,既取決於危機本身的性質,也取決於危機的處理方法,包括世界其它國家的應對策略。從目前危機發展的情況來看,美國此次危機是一次比較大的金融危機,損失肯定不低於其八十年代發生的儲貸危機,是否會達到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談到的 1929年經濟大蕭條的程度,尚有待於進一步觀察。但如果控制不好,危機進一步惡化是有可能的。

美國的這一次金融危機確實在一定程度上也波及到了中國。從金融的角度看,危機初期,得益於中國金融體系相對保守和封閉,中國的金融機構直接的對外金融交往並不多,沒有大量持有美國的金融資產,包括次級債、 「兩房 」擔保和發行的債券,以及破產金融機構發行的債券等。但是危機爆發以後,中國部分金融機構入股了美國的一些金融機構,在賬面上蒙受了損失。從總體上看,量還不是特別大,還不會引發金融危機。但虧損在金融機構的分布並不均勻,部分金融機構的壓力較大,需關注。

此外,中國政府持有大量 「兩房債券 」和美國國債,美國的金融危機對我國的外匯儲備會有一定影響。但美國政府介入「兩房」,對中國來說,是一個好消息。當然,我們仍需要做好各種充分准備,畢竟美國政府沒有做出明確的承諾。

當然,美國的金融危機也使得全球資金的移動出現變化,中國可能面臨跨國資金的大進大出,這需要重點關注。

從實體經濟來看,由於金融危機導致世界經濟形勢發生變化,給我國的出口、經濟增長帶來下行壓力。

但是,美國金融危機對中國來說,也不完全都是負面影響。在危機惡化之前,世界面臨通貨膨脹上升,經濟下行的滯脹風險。與此相一致,中國經濟也面臨較大挑戰,經濟增長速度快速下降,通貨膨脹受國際市場的影響居高不下。美國次貸危機的惡化,加速了美國經濟的調整,緩解世界能源、原材料以及糧食等大宗商品市場的供求緊張狀況。更重要的是,美國次貸危機的惡化,嚴重打擊了國際投機勢力,石油、大宗商品中的投機因素大大降低,價格快速下降。這在相當程度上緩解了中國通脹的壓力,舒緩了中國宏觀政策方面面臨的困境,可以將更多的精力投向防止經濟過快下滑上。

國研網:您如何評價美國政府應對此次金融危機所採取的策略?

陳道富: 首先應該看到,美國面對這么大的金融危機,還能夠把危機的影響控制在目前的水平,確實讓各國見識到美國金融體系的靈活性,以及美國在處理危機時表現出的務實,既體現出原則性,也體現了藝術性,更不同於美國開給其他國家的治理危機處方。危機若發生在其它國家,肯定就不是目前這個樣子了。當然,美國金融體系也有不完善、不安全的地方,存在一定的漏洞,否則不會發生此次危機。

國研網:中國央行於9月15日宣布下調 「存款准備金率和中小企業貸款利率」是否是針對美國此次金融危機所採取的救市措施?

陳道富: 美聯儲、美國財政部以及各國央行都在積極救市。這些國家都曾經歷過金融危機,在處理危機方面比較有經驗。此次救市行為,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緩解危機帶來的過於劇烈的傷害。

盡管央行此次發布調低 「雙率」的政策,時間在美國金融危機爆發之後,給市場造成中國參與救市計劃的聯想。但從目前來看,政策更多的是針對國內的經濟形勢,不大可能純粹是為了配合美國的救市計劃。調低 「雙率 」的政策,是經過研究並在事前提出的,絕對不是隨便出台的偶然政策。央行調低「雙率 」的政策,在保持對國內通脹可能反彈的控制的基礎上,更重視保持經濟的適度增長,尤其關注中小企業。當然,美國金融危機的惡化,消除了原有的某些不確定性,更加堅定了中國政府對經濟形勢的判斷,有助於中國政府果斷作出決策。同時,這個政策在客觀上也有利於前瞻性的應對美國金融危機可能對我國金融體系流動性的影響。

國研網:到目前為止,我們至少可以從此次危機得到哪些啟示 ?

陳道富: 危機遠沒有結束,現在談啟示有些為時過早。而且不同的人,視角不同,得出的啟示會有很大的不同。但我相信,這次危機過後,不僅僅美國,世界各國都會從各方面進行深刻的反省,不僅在理論上,而且在監管政策、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發展等方面,都會有所突破。

一是長期過於寬松的貨幣環境,加上政府信用介入等引起市場激勵機制的扭曲,容易引起泡沫經濟,而泡沫經濟最終都是要破的。或者說,金融的根在經濟,過分脫離經濟發展金融,最終是要發生危機的。但金融發展具有自我膨脹傾向。

二是過於復雜的衍生工具,在帶來流動性等好處的同時,也引起市場風險的承擔主體和風險控制主體嚴重分離,不利於對風險的評估、控制。更重要的是,衍生工具大量表現為表外業務,現有的信息披露要求和監管措施還無法有效應對。金融機構的風險控制手段相當脆弱,尤其在高杠桿的環境中發生系統性風險時更是如此。進一步研究並加強監管是必要的。

三是金融機構的損失與實體經濟的損失,其宏觀影響差距極大。金融機構發生損失,將引起金融機構不得不多倍收縮資產,進而引起資產市場價格的不利變動,進一步惡化金融機構的損失。盡快將損失剝離出金融機構,有利於控制損失的傳遞和多倍收縮效應。

四是政府在應對金融危機時,一定要從本國的實際情況出發,不能受現有規則限制,該改規則的時候就要改規則,該注入流動性的時候就應該注入。在處理這次危機時,美國政府並沒有完全按照市場規律去解決問題,行政力量也很強大,該出手時毫不手軟。金融危機發生時,市場存在大量正反饋機制,或者說市場高度相關,並且惡化速度很快。保持市場必要的信心是最重要的,否則大量干預措施都會失去效果。因此,把握干預的時機,果斷干預是非常重要的。危機時期,對部分金融機構的保護是必要的,必須保證有金融機構來實現必要的金融功能。

國研網:反思美國的此次危機,中國還可以更深層次的思考哪些更基本的問題?我們應該採取那些應對措施?

陳道富: 我們除了可以就事論事的從危機爆發的原因,影響機制以及政府應對策略等方面,反思美國的這次危機,還可以更深層次的思考一些更基本的問題,如重新思考金融與經濟的關系,思考金融的內在不穩定等理論問題。

談到應對措施,我想危機已經發生了,我國也已經受到影響。因此,我國需要做的,一是盡可能減少現有損失,避免進一步的損失。在減少損失方面,中國要積極把握市場機會,加強與美國各界的溝通,特別是政府溝通,做好各種應對准備。同時,我國應認真研究美國的金融機構和金融形勢,避免錯誤的投資。二是應充分評估金融機構的損失對我國經濟、金融的影響,尤其要結合國際、國內的形勢,防止損失在國內的傳遞和對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的不利影響。

國研網:美國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在這次危機的表現,對於中國構建金融安全體系有哪些借鑒意義?

陳道富:美國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在這次危機的表現,確實讓我們見識到了美國金融體系的靈活性。中國在構建自己的金融安全體系時,最核心的是如何提高金融機構的穩健性和金融體系的靈活性。對風險和危機的防範,使金融體系具備對風險和危機的抵抗力。中國在這方面還有很大的距離。我們需要加快金融的對內自由化,以提高金融體系的效率。

其次,金融本身具有不穩定性,加強有效監管是很重要的。監管部門需要與市場主體保持一定的距離,不能陷於「主管部門」,同時應加強監管部門的協調,更多的從保護中小投資者、保戶和儲戶的角度加強監管。

再次,需要盡快建立我國的金融安全網。我國已經有了保險保障基金和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要使其真正發揮作用,避免將其簡單的作為救助金融機構的工具。

最後,還需要盡快建立和完善危機處理預案和協調機制。美國在這方面的協調響應機制值得中國借鑒。雖然美聯儲、美國財政部和國會之間也存在爭議,但在一些基本原則方面能達成共識。

當前,在國際金融動盪的背景下,中國應嚴格資本賬戶管制,密切關注各類資本的跨國流動,防止由於國際資金的大進大出對中國金融市場造成嚴重的沖擊。同時,協調好匯率、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以在通脹可控的前提下維持經濟增長。經濟的穩定增長,是金融安全的根本。

⑨ 金融危機對我國的影響、啟示、我們該怎麼辦

喧鬧已久的美國大選終於落下了亂哄哄的帷幕,奧巴馬高票當選揭開了黑人領導白人的歷史。有關奧巴馬和麥凱恩的政策分析,可參考後文,這里不在贅述。筆者想說的是,美國經過小布希的8年折騰,確實有點散架的意思,全國上下到處都顯示出衰敗的跡象。截止到目前為止,盡管國際社會展開了大型的救贖,但效果甚微,無論是前期在北京召開的亞歐首腦會議,還是即將召開的G20國峰會,筆者對他們的成果都表示不樂觀。

畢竟這是一次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機,美國和華爾街都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現在這個後果也需要有人來埋單,否則也對不起天道輪回之說。作為中國人,我們現在要做的是從美國此次金融危機中該吸取什麼教訓,日後的道路我們該如何行走才能避免重蹈覆轍。

我們都知道,就現有的人類經濟形態而言,主要就是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二元結構。實體經濟是整個社會經濟的基石,是所有真實財富的最終創造者,它對人類社會的經濟結構和變化起著最終的決定作用;而虛擬經濟則是這個社會經濟的上層建築,它本身並不創造財富,它的存在只是起到對實體經濟運行進行調節的一種作用,後來逐漸的演化成對全社會的財富和經濟資源進行重新再分配的作用,因此它對人類社會經濟的發展也就具有兩面性,發揮的好可以讓實體經濟更好的運行,如果發揮的不好則會使實體經濟遭受反噬。而目前的局勢就是如此,次貸危機的發生,正是由於華爾街的過分貪婪,過分的運用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財富的掠奪,才造成了此次金融危機的大爆發。

而美國社會自從柯林頓下台之後,由於小布希政府實行的是小政府政策,因此對市場經濟的監管也陷入了缺位狀態。而美國經濟經過百年左右的大發展,實體經濟的潛力基本上已經挖盡,要想繼續在實體經濟里尋找一個全新的增長點來帶動社會的發展難度系數非常之大。在這種情況下,美國的精英社會就開始了另外兩條比較容易的道路,第一條就是進行產業大轉移,將一些非核心、非主流的產業進行大規模的海外移植,但是一旦這個口子看了之後,美國人漸漸掌控不住這個洶涌澎湃的潮流了,進入21世紀,隨著全球經濟的高度融合,美國的一些核心產業也開始了外流,這就造成了美國實體經濟在全球地位的不斷下降,美國的根基受到了嚴重的侵蝕和動搖。另外一條路就是大力發展虛擬經濟,美國經濟進行海外移植,但還是需要將利潤迴流到美國,在這種情況下,利用虛擬經濟這個上層建築進行合理的運作,可以達到非常理想中的狀態。於是,美國經濟開始走向了這種道路,即虛擬經濟+海外產業的發展模式。但殊不知,海外產業的風險也是巨大的,首先將自身產業的外移會掏空本國經濟的基礎,損傷國內實體經濟的元氣,其次海外產業還要受到當地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的影響,而這些美國是難以掌控的,因此美國的經濟風險在無形之中就被不斷的無奈放大。

虛擬經濟+海外產業的模式還不夠滿足華爾街的貪欲,華爾街是個徹頭徹尾的經濟人,其對國家基本上沒有什麼太好的概念,在他們眼中,除了利潤還是利潤。因此華爾街在掠奪海外財富的同時,也不忘搜刮美國人民的財富,而地產業此時作為最佳的財富掠奪工具也就就出現了。在華爾街的運作下,美國地產業的利潤被掌管命脈的人竭盡所能的搜刮著,而風險也就被無限的放大,於是終究到了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在這中間,美國政府也不會說惡意的參與到裡面去,但是作為一國社會的掌門人,其應該負有必要的監管職責,可正是由於共和黨的小布希信奉自由主義經濟導致其過渡的不作為,才使華爾街在其鼻子底下的陰謀予以得逞。時至今日,華爾街在將全球的利潤大頭包括美國國民的財富在內收入囊中之後早已逃遁,而所留下的則是千瘡百孔的國民經濟,目前的局勢是美國的虛擬經濟+海外產業的模式已經徹底崩潰,所以後面最重要的不是修正這個經濟發展模式,而是要尋找一個全新的模式來代替這個。但現在最困難的也就是這個,即下一個經濟發展模式和下一個經濟增長點會在那裡?這是一個在經濟史上非常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當然也是困難重重。

奧巴馬正是面臨這個困境,其所主張的經濟政策對於美國經濟的療傷確實非常利好。他是民主黨人,該黨一直秉承著保守主義的政策,而針對此次金融危機,奧巴馬主要的經濟理念是:擴大政府幹預經濟的職能,緩和貧富矛盾,盡量減少美國財富的外流,努力創造美國社會的共同繁榮。從上面的話里我們就可以看到,奧巴馬的政策觀念里主要是以民生為主題,試圖藉此來重新恢復美國國民的信心,刺激國內的社會總需並減少消費、就業機會和財富等外流,從而來拯救美國實體經濟自身的衰退,試圖重新回到前期以實體經濟為主導的經濟體系裡去。

其實無論奧巴馬的政策是重振美國的本國經濟產業還是阻止本國財富的外流,都是致力於改善美國本國的經濟形式。但即使奧巴馬能夠遏制此次衰退,可下一個經濟引擎在那裡?很明顯,這個問題就現在而言對世界人民都是一個未知數。但如果找不到這個X的答案,哪么即使這側次危機過去了,在不遠的將來還會有下一個,再下一個危機的來臨,因為這是在迷途之中所必須要面臨的囚徒困境。當然,天塌下來總是要高個子來頂的,美國就是這樣,所以這個問題還是由美國人自己來解決吧。我們現在重點來看看美國的虛擬經濟+海外產業+地產策略所引起的此次金融危機對我國有何啟示。

首先我們先看看美國的經濟模式即虛擬經濟+海外產業+地產引擎的經濟發展模式,其最終的失敗對我們的啟示。這個啟示主要有如下幾點:第一,就工業文明時期而言,一國的經濟形態其最終的財富創造者永遠是實體經濟,換據話說一國實體經濟的強弱永遠決定著該國經濟規模的大小和經濟發展的高度,因此我們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不斷的夯實和提示自己的製造業經濟的基礎和檔次。第二,虛擬經濟可以對一國的經濟發展起到一定的潤滑促進作用,但是虛擬經濟本身並不創造財富,因此它所起到的作用就永遠只是一個配角,無論它頭上有多少耀眼的光環,我們都不要迷失自己的判斷,都不能跟實體經濟搞本末倒置。如果有人刻意的鼓吹虛擬經濟的作用,哪么有理由懷疑他想利用這個工具進行大規模的財富再分配,這種人其心可誅。第三,地產尤其是類似地產這種大型的資金密集消費品,雖然可以促進消費,但是一定要記住這種刺激消費是挖掘一國消費的潛力,這個工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進行使用,但如果過分使用的話,則肯定會對本國的消費能力造成反噬,因此這個工具最好不要用。決定一國消費能力大小最根本的因素還是本國國民到底擁有多少可值得消費的富裕財富,因此如果想從根本上改變本國內需的狀況,還需從根本上增加本國的財富,否則在財富一定的情況下,惡意的透支和提取只能是走華爾街的老路。另外,由於住房涉及民生問題,一旦處理不好,則後果更難預料,在經濟危機和民生問題的糾纏之下,華爾街的失敗肯定會在中國繼續上演。

這幾點其實可以通過對一些世界上工業文明的國家進行比較就可以發現,比如德國和美國。德國人從來只搞自己的工業,虛擬經濟只是適當的搞搞,為製造業提供更方便的工具,而房地產壓根就不考慮。在工業領域里,日本跟德國就不是一個層次的,只有美國可以跟德國較勁,但是美國人卻不務正業,大搞虛擬經濟,試圖藉此掌握全球財富的最高端,並對全球利潤進行再分配。所以德國人在歷次的金融危機中幾乎不受影響,此次基本上也沒有什麼太大的波瀾,而美國則總是會在歷次的金融危機中受到重創,股災、黑色星期幾等等都是從美國傳到全世界的。很遺憾的是我國在過去的經濟發展過程中,走上了美國的老路,而沒有重視德國的經營,所以才有此次金融危機之劫。不過我國跟美國還不一樣,我國的工業文明才剛開始,我們在這條道路上走的並不遠,這就意味著我們可以更加輕松的回頭。從另一個角度看我們不完善的地方,還意味著我們可供挖掘的潛力很大,因此我們有條件更快的走出此次危機。但是未來的路如果還按照美國這種舊有的經濟發展模式來的話,那麼遲早我們也會走上美國華爾街的老路。所以,我們應該腳踏實地的發展自己的工業文明,一步一步的積累自己的財富,不斷夯實自己的經濟基礎,這才是正經的道路,,當然這個需要時間,誰也著急不來。否則在發展過程中好大喜功過,總盼望著一口吃個大胖子的話,那麼反而可能會如漢朝的武帝,盛極而衰的日子不久也會到來。

熱點內容
經濟法基礎課程感想 發布:2025-01-11 12:38:36 瀏覽:715
經濟法個人結算賬戶 發布:2025-01-11 11:51:29 瀏覽:226
月工作天數勞動法 發布:2025-01-11 11:22:39 瀏覽:454
依法治國與維穩 發布:2025-01-11 11:22:37 瀏覽:240
一元麻將群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11 10:51:36 瀏覽:808
經濟法專業可以兼學民商法專業嗎 發布:2025-01-11 10:36:34 瀏覽:600
勞動法的發展 發布:2025-01-11 09:41:38 瀏覽:404
烏蘭察布市中級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11 09:29:57 瀏覽:349
電影辯護人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1-11 09:27:57 瀏覽:56
學校辦公室衛生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11 09:27:04 瀏覽: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