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學術道德評價

學術道德評價

發布時間: 2020-12-22 18:32:37

Ⅰ 學術道德的基本概念

道德是社會抄意識形態之一,是反襲映和調整人們現實生活中的利益關系,用善惡標准評價,依靠人們內心信念、傳統習慣和社會輿論維系的價值觀念和行為規范的總和。作為道德組成部分之一的職業道德是所有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應該遵循的行為准則,涵蓋了從業人員與服務對象、職業與職工、職業與職業之間的關系。
隨著現代社會分工的發展和專業化程度的增強,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整個社會對從業人員職業觀念、職業態度、職業技能、職業紀律和職業作風的要求越來越高。特別是在「為人師表、行為世范」的教師行業,職業道德如何更是影響到「國家的未來」。
因此,大力倡導品德高尚的教師職業道德便顯得尤為重要。當前,學術活動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其中高校是開展學術活動的有生力量,作為高校學術活動主力軍的高校教師,其職業道德組成部分之一的學術道德是指其在從事學術研究活動的整個過程及結果中,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關系時,所應遵循的行為准則和規范的總和。
學術道德是治學的起碼要求,是學者的學術良心,其實施和維系主要依靠學者的良心及學術共同體內的道德輿論。它具有自律和示範的特性,學術道德的缺失無疑意味著學術失范現象的產生和蔓延。

Ⅱ 學術道德對學術研究有什麼影響

建立研究生學術誠來信體系,加強源研究生的學術理想和學術道德教育已刻不容緩。各高校應充分利用「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的合力,全面培養學生對科研的興趣,全面提升研究生對學術規范的認識:一方面,要做到讓學術道德教育進入「第一課堂」,通過正式的課程體系,強化導師、院系和研究生本人對學術誠信、學術規范的重視,同時深入理解學術規范的內涵,准確把握學術規范與失范的邊界;另一方面,充分發揮「第二課堂」的文化引領作用,科技、文體和社會實踐等活動要更多地圍繞專業學習進行目的、動力、態度和作風等方面的動員和引導,多組織與本專業方向有關的實習實踐活動,幫助學生更多了解行業情況,增進研究生對本行業科研工作的熱情。同時,學術誠信體系的制度建設要與學術道德教育同步開展,建立針對學術失范行為的監督、糾正和懲罰機制,這對於抑制和防止學術失范行為的發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Ⅲ 遵守學術道德的意義

學術道德是指復進行學術研製究時遵守的准則和規范。遵守學術道德,很重要的部分就是要有誠信。考試作弊、抄襲作業、無疑都屬於誠信缺失的范圍。而論文寫作中的剽竊可以歸入更低門檻的道德范疇。
學術道德是治學的起碼要求,是學者的學術良心,其實施和維系主要依靠學者的良心及學術共同體內的道德輿論。它具有自律和示範的特性。

Ⅳ 什麼是學術道德

學術道德被認為是學術共同體從事學術研究時遵循的道德。
學術道德既與學術研究的特性有關,也與社會道德(觀念)
對其的塑造相連。現代社會除魅就是學術研究取代宗教:
學術研究消滅宗教信仰的神秘,以理性可控的方式攫取宗教神聖性。
學術研究成為新社會的新「神」。科學家、學者成為了「先知」。
學術研究由此獲得了神聖性。
而學術研究的本性則要求誠實的告知或者揭示世界的真理,
而毋須或不應顧及其後果,哲人施特勞斯將之稱為「知性真誠」。
但顯然,一個人的有生之年無法窮盡真理,
這意味著學術研究是人類的事業,即它必須依賴前人,
同時又必須為後人做嫁衣。
這需要學術研究人員必須具有真正的獻身精神和最大誠信,
否則他既欺世盜名,又誤導後人,徹底貽害現代社會的新神——
學術研究的順利展開。因此,何中華教授這樣描述學術道德,「
大體而言,它應包括『誠』與『敬』兩方面。『誠』
意味著既不自欺也不欺人;
所謂不自欺就是治學應該做到不隱瞞自己的真實見解,
從而問心無愧,不受外部因素的誘惑和干擾;
所謂不欺人即指充分尊重他人的學術成果,恪守學術規范,
拒絕一切學術不端行為。『敬』
意味著對學術事業心存虔敬之心和敬畏之情,
保持對學術的目的性追求,避兔學術的工具化;捍衛學術的純粹性、
神聖性和超高性,以維護其尊嚴。」

Ⅳ 如何端正學術風氣,加強學術道德建設

如何端正學術風氣,加強學術道德建設
近年來,社會各界都出現了許多有關學術道德問題的報道,諸如學術科研領域「道德失范現象」、「學術腐敗」、「學術造假」、「學術垃圾」、「假學術」、「泡沫學術」、「學術不端行為」等,引起了大家廣泛的關注,世界各地掀起了有關學術道德問題的討論。
所謂學術道德,一般是指從事科研活動的主體在學術研究活動的整個過程及結果中處理人與社會、個人與自然關系時所應遵循的行為准則和規范的總和,是我們個人道德品質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總有一些人缺失這一部分,其中不乏很多學術名人。韓國克隆之父黃禹錫的造假風波;浙大三名師生的論文造假事件;井岡山大學的SCI論文造假事件;周志華的學術剽竊風波等等。這些人有的是名人,有的是教授,有的甚至是院士,可是,也沒有禁得起投機取巧的誘惑。
學術道德問題不只出現在社會上,在各大高校的學生中也屢見不鮮,作弊、抄襲現象的頻頻出現,正是反應了學風問題的嚴重。
因此,學術道德建設顯得尤為重要。學術道德建設應包含三個層次的工作:一是理順學術行為主體的各種社會關系,建設合理的學術體制;二是道德體系本身的構建,包括能被整個社會和學術共同體所認可的道德理念的重塑和道德原則的構建,以及切實可行的規范體系的建立和完善;三是培養可執行道德原則和道德規范的學術行為主體。研究生的學術道德建設與整個學術界的道德建設互為前提和條件,其的目的在於培養具有強烈的道德自覺性、充分了解相關學術規范並具有道德行為能力的學術新生力量,並帶動整個學術界的道德建設改革,從而為推動一個良性循環、可持性發展的學術生態圈的建立提供充足的道德氧氣
隨著現代社會分工的發展和專業化程度的增強,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整個社會對從業人員職業觀念、職業態度、職業技能、職業紀律和職業作風的要求越來越高。特別是在「為人師表、行為世范」的教師行業,職業道德如何更是影響到「國家的未來」。因此,大力倡導品德高尚的教師職業道德便顯得尤為重要。當前,學術活動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其中高校是開展學術活動的有生力量,作為高校學術活動主力軍的高校教師,其職業道德組成部分之一的學術道德是指其在從事學術研究活動的整個過程及結果中,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關系時,所應遵循的行為准則和規范的總和。學術道德是治學的起碼要求,是學者的學術良心,其實施和維系主要依靠學者的良心及學術共同體內的道德輿論。它具有自律和示範的特性,學術道德的缺失無疑意味著學術失范現象的產生和蔓延。
近年來,國內學術界對學術道德和學術規范問題,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和興趣。 很多人對國內學術界當前的道德狀況,非常不滿意。隨著以前,北京大學著名人類學教授汪銘銘大規模抄襲事件被披露以後,人們的這種不滿情緒表現的更加明顯,學術道德問題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門話題。批判之聲充斥媒體,尤其在網路上各種各樣的意見紛紜雜陳,一時間,彷彿整個學術界成為道德敗壞者的樂園。
那麼,如何評價當前中國的學術界的整體道德狀況呢?我們認為,看不到當前學術界存在的問題,是盲目的;但是,全盤否定當前學術界的道德水準,把整個學術界看得一片漆黑,也是不正確的。
從總體上來看,目前我國學術界的大部分學者,還是嚴守學術道德,兢兢業業地從事學術研究的。改革開放以來,各條戰線上的科教人員,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創作出許多學術精品,推動了我國學術研究的健康發展。但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清醒地看到,在我國的科研隊伍中,確實存在著學術道德低下的現象,這種現象如果不從根本上予以解決,不僅會影響學者自身的發展,而且會對整個學術事業的健康發展帶來很大的消極影響。具體地說,目前我國學術界存在的道德失范的現象,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低水平重復現象。有些人不去關注當前學術界在某一學科的進展狀況,或不願意去關注進展狀況,對於一些已經取得突破的問題,仍然局限於原有的層次上,簡單地重復前人所做過的工作,造成不必要的浪費。這種現象在各類教材的編寫中,表現得最為明顯。
二、是粗製濫造現象。有些人把嚴肅的學術研究當成像商品生產一樣的操作過程,只要能夠帶來經濟利益,就隨便找上一幫人,不管是否勝任這項研究,採用剪刀加糨糊的操作方式,製造毫無學術價值的垃圾文本。
三、是泡沫學術。所謂炮沫學術,就是一個學者在自己已有的成果基礎上,簡單地加以改頭換面,改編或復制出另外的學術成果,並予以公開發表。這種做法的後果是,雖然就學術成果的數量來說,是增加了,但在質上並未提高。正是由於這種現象的存在,才會出現一個學者在短時間內接連出版幾本甚至十幾本學術著作這種奇怪的現象。
四、是假冒偽劣。近年來,原本是市場中的假冒偽劣現象,也出現在了學術界中。如替人「操刀」代寫論文或著作,或虛假掛名,或虛假主編、虛假文憑等之類的現象,都屬於學界的假冒偽劣現象,這種現象雖然為數不多,但卻影響了學術界的正常秩序,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學術信任危機。
五、是抄襲剽竊。抄襲剽竊是目前社會各界最為關注的一種學術道德缺失現象,也是批評界打擊最厲害的一種現象。那麼,什麼是抄襲呢?一般認為,所謂抄襲,就是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對已有的學術成果大量引用而不註明出處。抄襲大體可分為兩種,一是抄襲別人的既有成果,二是自我抄襲。自我抄襲,就是將自己以前公開發表的成果大量復制而不註明出處。人們一般只注意對別人成果的抄襲,而相對忽視自我抄襲現象,致使自我抄襲比較隱蔽。實際上,泡沫學問現象的存在,與自我抄襲有很大的關系,一個人之所以能夠在一年內出版幾本書,主要的途徑就是靠自我抄襲,即將原來公開發表和出版過的東西,簡單地進行改頭換面,做成一個新的文本,在低層次上重復自己原有的勞動。無論是抄襲別人的學術成果,還是自我抄襲,都是不道德的行為,都與學術研究的基本要求不相符。
此外,當前學術界道德失范的現象還有學術腐敗現象:如學術雜志中的關系稿、人情稿等;科研人員的一稿多投現象等。
我認為端正學術風氣,加強學術道德建設應該有這些基本要求:
1、增強獻身科教、服務社會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
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要置身於科教興國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圖偉業之中,以培養人才、繁榮學術、發展先進文化、推進社會進步為己任,努力攀登科學高峰。要增強事業心、責任感,正確對待學術研究中的名和利,將個人的事業發展與國家、民族的發展需要結合起來,反對沽名釣譽、急功近利、自私自利、損人利己等不良風氣。
2、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嚴謹的治學態度。
要忠於真理、探求真知,自覺維護學術尊嚴和學者的聲譽。要模範遵守學術研究的基本規范,以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作為科學研究的直接目標和動力,把學術價值和創新性作為衡量學術水平的標准。在學術研究工作中要堅持嚴肅認真、嚴謹細致、一絲不苟的科學態度,不得虛報教育教學和科研成果,反對投機取巧、粗製濫造、盲目追求數量不顧質量的浮躁作風和行為。
3、樹立法制觀念,保護知識產權、尊重他人勞動和權益。
要嚴以律己,依照學術規范,按照有關規定引用和應用他人的研究成果,不得剽竊、抄襲他人成果,不得在未參與工作的研究成果中署名,反對以任何不正當手段謀取利益的行為。認真履行職責,維護學術評價的客觀公正。
4、認真負責地參與學術評價,正確運用學術權力,公正地發表評審意見是評審專家的職責。
在參與各種推薦、評審、鑒定、答辯和評獎等活動中,要堅持客觀公正的評價標准,堅持按章辦事,不徇私情,自覺抵制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和干擾。

Ⅵ 什麼是學術道德

學術道德被認為是學術共同體從事學術研究時遵循的道德。 學術道德既與學術研究的特性有關,也與社會道德(觀念) 對其的塑造相連。現代社會除魅就是學術研究取代宗教: 學術研究消滅宗教信仰的神秘,以理性可控的方式攫取宗教神聖性。 學術研究成為新社會的新「神」。科學家、學者成為了「先知」。 學術研究由此獲得了神聖性。 而學術研究的本性則要求誠實的告知或者揭示世界的真理, 而毋須或不應顧及其後果,哲人施特勞斯將之稱為「知性真誠」。 但顯然,一個人的有生之年無法窮盡真理, 這意味著學術研究是人類的事業,即它必須依賴前人, 同時又必須為後人做嫁衣。 這需要學術研究人員必須具有真正的獻身精神和最大誠信, 否則他既欺世盜名,又誤導後人,徹底貽害現代社會的新神—— 學術研究的順利展開。因此,何中華教授這樣描述學術道德,「 大體而言,它應包括『誠』與『敬』兩方面。『誠』 意味著既不自欺也不欺人; 所謂不自欺就是治學應該做到不隱瞞自己的真實見解, 從而問心無愧,不受外部因素的誘惑和干擾; 所謂不欺人即指充分尊重他人的學術成果,恪守學術規范, 拒絕一切學術不端行為。『敬』 意味著對學術事業心存虔敬之心和敬畏之情, 保持對學術的目的性追求,避兔學術的工具化;捍衛學術的純粹性、 神聖性和超高性,以維護其尊嚴。」

Ⅶ 學位論文評價指標:選題、現狀、論文工作、學術水平、科研能力、學術道德、寫作水平,他們的重要性排序是

學術道德、學術水平、科研能力、寫作水平、選題、論文工作現狀
重要性從左到右

熱點內容
溫州中級法院院長 發布:2025-01-23 12:02:52 瀏覽:268
華南理工社會保障法課程作業 發布:2025-01-23 11:37:47 瀏覽:675
路鋼律師 發布:2025-01-23 11:32:00 瀏覽:489
上市公司並購有哪些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23 11:09:55 瀏覽:539
人民法院的立案條件 發布:2025-01-23 10:55:41 瀏覽:504
法院不支持20 發布:2025-01-23 10:40:01 瀏覽:161
法院招財務 發布:2025-01-23 10:05:18 瀏覽:808
荊州法官助理 發布:2025-01-23 10:00:17 瀏覽:152
寵物進酒店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23 10:00:14 瀏覽:454
玉樹州法院升 發布:2025-01-23 09:45:37 瀏覽: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