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公眾法治

公眾法治

發布時間: 2022-05-07 05:07:21

『壹』 尊重法律權威的重要意義有哪些

法律權威的重要意義:

1、尊重法律權威是社會主義法治觀念和法治思維的核心要求,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前提條件。

2、尊重法律權威對於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極為重要。法律權威是國家治理的堅實基礎和關鍵。以法安天下則天下安,依法治天下則天下治,這也是千古不易的經驗之談。

3、尊重法律權威是實現人民意志、維護人民利益、保障人民權利的基本途徑。

4、尊重法律權威是維護個人合法權益的根本保障。

(1)公眾法治擴展閱讀:

法律有無權威取決的四個要素 法律權威體現的是法律的不可違抗性,包括內在說服力和外在強制性。 法律有無權威,取決於四個基本要素:

一是法律在國家和社會治理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佔主導地位和起決定作用的法律有權威,否則無權威;

二是法律本身的科學程度,反映客觀規律和人類理性的法律有權威,否則無權威;

三是法律在實踐中的實施程度,在實踐中得到嚴格實施和一體遵循的法律有權威,否則無權威;

四是法律被社會成員尊崇或信仰的程度,反映人民共同意願且為人民真誠信仰的法律有權威,否則無權威。

我國社會主義法律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的共同體現,是人民代表大會或人民政府制定的,應當具有最高的權威。在一定意義上,法律的權威就是執政黨的權威、人民共同意志的權威和人民政權的權威,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

全體社會成員都尊重社會主義法律權威,不僅是保證法律發揮作用的基本前提和要求,也是保障個人平安幸福的底線和紅線。

『貳』 最高人民法院為什麼要引導公眾樹立法治意識

廣大人民群眾抄必須樹立強烈的襲法律意識,積極參與國家開展的「尊崇憲法、學習憲法、遵守憲法、維護憲法、運用憲法」主題學習宣傳,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通過憲法學習宣傳教育,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為新時代推進全面依法治國、依法治企做出新貢獻。

『叄』 最高人民法院為什麼要以引公眾樹立法治意識

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 ,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我國正處於改革發內展的關鍵時期,隨著改革的進容一步深入,在當前和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矛盾和問題可能更復雜、更突出。

『肆』 如何正確理解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推進法治社會建設

一、法治社會的基本認識
法治社會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建設內容被表述是2012年末,與人治社會相對而言的。學界尚無公認的界定,應包括三個組成部分:
其一,制度層面的規則系統。包括國家正式的法律法規、社會自治規則及習慣等規則系統。法治社會之 「法」,在構成上是多元的,既包括正式規則,也包括自治性規范,還包括無形的規則。因此,其范疇有別於其他領域的法。其二,心理層面的認同。即社會群體和成員對規則的理念和精神上的認同,並自覺服從與踐行的習慣。其三,秩序層面的運行。表現為社會各類組織、成員與國家各職能部門間形成自治與統治的分工協作,形成共治的秩序。
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的關系:法治國家和法治社會既相對獨立又密切互構,而法治政府是法治國家建設的關鍵環節,是法治社會建設的核心力量(或主導力量)。
從一體建設的三極來看法治的重點不同:法治國家強調權力控制;法治政府強調依法辦事、依法行政;法治社會強調人權保障、社會自治。
二、我國法治社會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
自依法治國戰略實施以來,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建設已有了一定基礎,但法治社會建設仍是一個短板。法治社會建設存在的問題可歸納為兩大方面:
(一)法治精神的全面缺乏
一些領導幹部缺乏法治思維,濫用行政權、司法權侵犯公民合法權益;尤其是強勢群體帶頭違法對法治精神的破壞極大;部分群眾「信訪不信法、信官不信法、信鬧不信法」;全社會「敬法」氛圍淡薄,鑽法律空子、「法不責眾」心態普遍。
(二)現行普法模式的落後和低效
實施普法已近30年,但從基層反映看,當前的普法模式仍舊偏向於單向的法律知識「灌輸」,並且普遍存在著形式主義做法,嚴重影響普法的實效。
三、推進法治社會建設的路徑
(一)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
1.抓「大」和抓「小」並舉,培養全民法治意識
首先,抓「大」,即注重黨員領導幹部和國家公職人員的法治思維、法治信仰的培養。這是全民守法的前提和關鍵。其次,抓「小」,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進中小學課堂和教材。
在普法中要區分兩個重點:對公民普法要以樹立依法維權意識為重點;對公職人員普法應以嚴格依法為重點。
2.創新法治宣傳教育形式(針對以往普法的方法單一、形式主義問題)
首先,注重「參與度」與「互動性」。讓公眾參與法治各環節,在互動中放大宣傳教育效應。其次,從宣傳方式看,由單向灌輸向「整合性」「創新性」方式轉變。「整合性」即把普及法律知識與培育法治信仰、法制宣傳與法治實踐、法治教育與道德教育有機結合,重視法治示範創建活動。「創新性」增強新媒體作用,以多元、靈活方式創新普法的形式和內容。
3.以剛性約束培育法治精神
除了宣傳倡導,還須依靠剛性的約束機制和信息化手段。如通過公正宣判和以案說法等制度設計形成對全社會的威懾力和正向引導,培養全民守法意識。
(二)推進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
依法治理是改進社會治理方式的內在要求,法治化程度越高,社會治理越接近善治。
首先,在基層組織和部門、行業各領域深化依法治理。旨在支持各類社會主體依法自我約束、自我管理。
其次,發揮社會規范在社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依法治理不僅要依據法律法規,也要依靠鄉規民約、行業規章、團體章程等社會規范。即硬法和軟法並用。
再次,發揮人民團體和社會組織在法治社會建設中的積極作用。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以一個自然段的文字來闡述社會組織如何在法治社會建設中發揮積極作用。
(三)建設完備的法律服務體系
為使公民信法、守法,就須以好的服務使民眾親法。為此要加強民生領域法律服務,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健全司法救助體系,從服務層面推進法治社會建設。
(四)健全依法維權和化解糾紛機制
首先,健全社會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機制。為最大限度預防矛盾發生,要完善兩個機制:重大決策風險評估機制、完善民主決策的法定程序機制。為了最大限度把矛盾解決在基層和萌芽狀態,要創新和發揚「楓橋經驗」。其次,充分發揮不同糾紛解決制度的優勢。如發揮人民調解的民間性、成本低、方便快捷等特色;發揮仲裁的中立性、保密性和專業性特點。再次,建立完善各種糾紛解決制度的有機銜接、相互協調機制,形成工作合力和網路來強化糾紛解決的效果。
總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需要有豐厚的法治土壤,其中應蘊藏著全民知法、信法、用法、守法的養料,這就是我們要建設的法治社會。

『伍』 為什麼依法規范執法贏得群眾支持

近日,一段上海民-警執法視頻在網上熱傳:民-警在執行公務時要求一名駕駛員出示相關證件,駕駛員拒不配合並挑釁民-警。在經口頭傳喚、連續三次警告、提醒無關人員遠離以避免傷害等操作後,民-警最終將駕駛員強制帶離,同時提醒現場攝像群眾:「拍可以,但不能斷章取義、掐頭去尾,否則要為造成的不良社會後果負責。」民-警一系列的規范執法操作,被眾多網友點贊。

現實中,個別執法者面對違法行為,擔心其強力執法之舉陷入「暴力執法」的輿論漩渦,顯得畏首畏尾,這一定程度上讓違法者有恃無恐,執法者瞻前顧後。事實上,強調執法的「硬度」也並非就是「不文明執法」。執法者熟練掌握相關法律規定,嚴格依照執法程序規范合理執法,大膽維護法律的尊嚴,就能得到群眾支持。

在依法規范執法之外,民-警還應適應「在鏡頭下執法」,面對群眾「隨手拍」「隨時拍」的執法監督,正確引導群眾監督合理化。

一系列執法案例,也反映出社會公眾對依法規范執法的認可和期待,公眾法治意識的逐步提升。

公正為民,依法治國。

消息來自央廣網。

『陸』 最高人民法院為什麼要引導公眾樹立法治意識政治

依法治國的主體是廣大人民群眾。
只有引導公眾樹立法治意識,才能尊法學法守法用法護法。
才能增強公正司法的信心,提升法治水平,增強法制權威。

『柒』 什麼是樹立法律權威的內在支撐

構建和諧社會必須樹立法律權威

和諧社會首先是法治社會:政府依法管理;社會依法運行;公民依法辦事。和諧社會的實現,最主要、最根本、最基礎的,就是要在全社會樹立法律權威。

樹立法律權威是和諧社會的必由之路

隨著構建和諧社會戰略目標的提出,在全社會樹立法律權威的工作變得十分現實、
十分緊迫、十分繁重。因為和諧社會是動態的,要在調節中才能實現。而我們當前面臨社會轉型期、發展關鍵期、矛盾凸顯期,人們價值取向多元化、思想觀念多元化、各種利益多元化。方方面面的問題,錯綜復雜的矛盾,形形色色的糾紛,使傳統的倫理道德難以勝任社會調節的角色。例如當前突出的安全生產、重大案件、征地拆遷、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環境污染等矛盾,已遠遠超出了傳統倫理道德調整的范圍和能力。即使涉及到其他諸如行政手段、經濟手段的調節,在法治社會也必須遵循一定的法律程序,最終還是回歸到法律層面上調整。因此,在全社會樹立法律權威,堅定不移地實施依法治國方略,保障國家長治久安和社會和諧穩定,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

在樹立法律權威上面臨的問題

任何一個國家法律權威的樹立都不是一帆風順、一蹴而就的,我國法律權威的實踐也遇到諸多挑戰和難題。

公民法律意識還比較淡薄。我國長達兩千年的封建專制,形成了以人治為主導的法律思想文化傳統,公民法律意識普遍淡薄。無論是社會管理者或是普通民眾,都習慣把權力視為最高權威。

法律體系不夠完善。改革開放以來,應該說立法的步伐是很快的。但從形勢發展的需求上看,不少法律還未能跟上社會的發展,使得不少矛盾糾紛無法可依。

樹立法律權威應做好的幾項工作

樹立法律權威必須通過法制宣傳教育使法律至上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根植於人們的靈魂深處。樹立法律權威最關鍵的是人,因為人的法治理念是樹立法律權威的內在支撐力。真正的法律權威只能來自於人們自覺自願的認同和推崇。然而,塑造公眾的法治理念是一項龐大而復雜的社會工程。就我國國情而言,公眾法治理念的增強除了市場經濟的自身培育外,主要靠法制教育。我國已進行了20年的普法教育,廣大公民法律素質有了普遍提高。在「五五」普法中,要以培養公民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作為重要內容,使法律至上的理念根植於人們靈魂深處。

樹立法律權威必須創造一個良好的法治環境。一是要能夠有法可依。要以

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根據形勢發展的需求,及時對法律進行立、改、廢,滿足社會對法律的要求;二是要實現有法必依。一方面要幫助公眾自覺用法,依法解決糾紛,表達訴求,維護權益。同時強化執法者的法律操守,做到依法決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辦事。另一方面,要完善法律服務和違法追究機制,既為有法必依提供外部環境,又體現法律不放縱任何違法行為的威懾性,引導整個社會邁入有法必依的軌道;三是要做到執法必公。加快法治政府建設,積極推行政務公開、執法責任制、執法公示制、執法過錯責任制和執法督察制,使執法機關嚴格按照法定的權責和程序行使職權。四是要落實違法必究。要在全社會強化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至上的現代法治理念和制度。要加強和完善對違法行為發現、追究的機制建設,充分發揮各級紀檢監察部門教育、監督、查處和保護的職能作用,加大對以權擾法、徇私枉法、執法犯法等腐敗現象的監督查處力度。要充分發揮民主監督作用,支持和鼓勵新聞媒體對干涉執法、放縱違法等不良現象進行輿論監督。
樹立法律權威必須領導重視、全社會積極參與。樹立法律權威是構建

和諧社會的一項浩大的社會系統工程,必須由黨委政府主導和實施。因此,各級黨委政府必須把樹立法律權威作為一項長期戰略任務來抓,列入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明確相關部門做好樹立法律權威工作的責任,充分發揮職能部門在樹立法律權威工作中的作用。對樹立法律權威工作,要做到有組織領導,有目標任務,有方法要求,有檢驗標准,有保障措施。要動員社會各層面和廣大公民積極參與到樹立法律權威的工作中去,滲透到社會的各個層面,使樹立法律權威這一社會系統工程盡早構建起來,為和諧社會建設打好法治基礎。

『捌』 最高人民法院為什麼要引導公眾樹立法治意識

因為提高法治意識也屬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個點。
提高法治意識不僅能夠促進整個社會公平發展,也能提高法律部門的工作效率。
希望能幫到您。

熱點內容
勞動法的發展 發布:2025-01-11 09:41:38 瀏覽:404
烏蘭察布市中級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11 09:29:57 瀏覽:349
電影辯護人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1-11 09:27:57 瀏覽:56
學校辦公室衛生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11 09:27:04 瀏覽:425
法治防控疫情宣傳 發布:2025-01-11 09:26:09 瀏覽:216
律師申請執業材料 發布:2025-01-11 09:14:28 瀏覽:551
衡量社會道德好壞 發布:2025-01-11 09:14:24 瀏覽:286
涇源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11 08:58:21 瀏覽:22
經濟法與商法哪個好 發布:2025-01-11 07:57:36 瀏覽:224
認罪認罰改革與法律援助 發布:2025-01-11 07:55:34 瀏覽: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