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讓法治文化在

讓法治文化在

發布時間: 2022-05-07 05:22:38

⑴ 六五普法中如何進一步推進法治文化建設

在現階段,加強法治文化建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是要切實加強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弘揚法治文化,重在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法治建設的重要指針,是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核心內容。要通過普法活動,教育引導全社會特別是領導幹部和執法人員深刻理解和把握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本質要求,圍繞"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等內容,確立和實現以憲法和法律治理國家的最具權威價值的取向,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樹立和維護法律權威,確立法律是人們生活的基本行為准則的觀念,嚴格依法辦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要把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貫穿於法治建設的實踐,在全體黨員、幹部和廣大群眾特別是在立法、執法、司法等部門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用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武裝頭腦、指導實踐,堅持社會主義法治的正確方向,把推進法治建設的過程作為學習和實踐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過程。

二是要強化普法宣傳教育,著力培養公民的法治精神。法治文化的形成以公民具有一定程度的法治意識和法治素質為前提,法制宣傳教育應以切實提升公民的法治理念為中心目標,將法治"口號"內化為公民自願自覺的行動,培養公民對法律發自內心的尊敬,形成法治文化和法律觀念的現代化。普法的功能和目的不僅僅是法律知識的傳播,而是法治理念的滲透和法治文化的深入,更重要的是在於法律信仰的建立。強化普法宣傳教育,推進法治文化建設要堅持做到三個結合:法治文化與機關文化有機結合。加強機關法治文化是推進依法行政的重要前提,要以領導幹部和公務人員為普法教育的龍頭,著力建設以"法治、民本、廉政、陽光"為核心的機關法治文化。法治文化與校園文化有機結合。深化校園普法,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是法治建設的一項基礎工程和戰略任務,要深入開展法治文化進校園活動,創新校園普法載體,增強校園普法效果。法治文化與企業文化有機結合。市場經濟要求企業依法誠信經營,企業文化需要融入法治文化,法治文化與企業文化有機結合,實現普法效果一企業效益同步增長,法治理念與法人理念同步增強,從而提升企業誠信守法的形象。

三是推進公正司法、依法行政,著力構建以公平正義為核心的法治價值體系。提高公民的法治素質,促進全社會知法、守法、用法、尊法,依靠法制宣傳教育可以實現。但是以公平正義為核心的法治價值文化觀的真正形成,從根本上講要通過公正司法和嚴格執法,提高司法公信度,而逐步培育形成。"一次不公正的判決比多次不公正的舉動禍害尤烈,因為後者不過是弄臟了水流,前者卻破壞了水源。"法律只有在實施中滿足了人們的安全、正義和秩序的需要,使損害得到救濟,利益分配的扭曲得以矯正,其威信才能樹立,其權威性、公正性和神聖性的價值才得以彰顯。司法公正起到了公平正義法治價值體系形成的巨大潛在作用。法治文化的建立不但要以良法存在為前提,更要以良法的公正實施為目的、為保證、為重點。雖然說整個法律的實施,是包括著國家機關及其公職人員的執法司法和公民群眾的普遍守法兩個基本的方面,但前者即掌握並行使公共權力的執法和司法者卻始終處在決定和影響法律實施的主導方面。因此,作為一個必須滿足法治要求的和諧社會,就必須要實現執法和司法的公正。因為只有執法和司法公正,才能維護社會公正,而這顯然是整個法治文明的基礎。所以,培育法治文化的實踐中,必須進一步強化法治政府建設和抓緊推進司法體制改革,促進以公平正義為核心的法治價值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四是加強法治理論研究和法治文藝創作,著力營造全社會普遍關注法治文化的良好氛圍。理論是實踐的指導。要把握法治建設的新特點和新規律,加強法治文化理論研究和解決現實問題的應用對策研究。注重在法治實踐中豐富和發展法治文化理論,更好地指導法制宣傳教育和法治實踐。在法治文化的研究培育過程中,要注重繼承吸收傳統的法治元素,並大膽借鑒和移植"外來"的先進法治文化,同時使之民族化、"本土化"。加強法治文化的培育,要鼓勵引導支持法治文藝創作,努力為廣大群眾提供豐富的法治文化產品。重視發揮執法機關和專業文化團體、業余文藝團體、各級文化館站的作用,貼近法治實踐,貼近群眾文化生活,積極開展法制題材文學藝術作品創作,讓法治文化融入主流文化之中,以豐富生動的法治文化作品吸引人、感染人、說服人,不斷提升公民的法治文化修養,從而形成全社會普遍關注法治文化的良好氛圍。

⑵ 如何讓法治文化深入人心

近日,中央宣傳部、最高人民法院聯合印發通知,部署開展「用公開促公正建設核心價值」主題教育活動。通知強調,要依託人民法院以審判執行為中心的司法實踐,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堅持正面引導,注重活動牽引,進行法治教育,開展輿論監督,統籌促進司法公正與自身公正司法的關系,提升司法公信力,用法律法規和公正司法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8月3日,《新華社》)

對於法律的期盼下,寄託著我們千年以來,內心對於公平公正的渴望。法律在有自己的名字之前,是契約精神的一種延續。當有人違背了社會上約定俗稱的契約精神,等級開始逐步取代一種散漫的生活方式的時候,對於公平公正的期盼,就變為了人們對於幸福的渴望。陶淵明的桃花源、歐文的空想社會主義、孫中山的大同社會,在一步一步的探索中,我們逐步明晰了法治社會,對於建設和諧、幸福、強盛的國家和文明的重要性。

法治文化,本身就形成於我們對於公平公正的期盼和探索中。在千年的探索中,法律已經由為少數統治者服務的國家治理的工具,變為了今日,維護社會健康有序發展的一種明面上的契約規則。當法律成為世界上通用的具有權威性的社會約束,法治文化,也就開始在世界范圍內健全並快速發展。

社會主義「法治文化」,伴隨著我們對於社會主義的不斷探索,已經悄然成形。可以說,從當年大部分人都是法盲、不知法不守法並犯法到今日大家都已經明晰法治的重要性,懂法守法用法,「法治文化」的潛意識里的教化之功,功不可沒。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拋開法治文化已經取得的成就,在未來的征途中,我們依舊任重而道遠。建設法治社會,少不得法治文化的佐益;而要讓公平、公正這些法治精髓深入人心,我們需要全方位的弘揚並充實「法治文化」。

弘揚法治文化,需要更多法律人的前赴後繼。在法治社會的建設過程中,法律人充當著先行者的角色。以律師、志願者為代表的法律人,是民意的表達者,他們代表民眾用法律行使自己的權利;以執法者為代表的法律人,則是法律意志的表達者,他們用裁判來闡述法律的應有之義。弘揚法律文化,需要這二者堅定法律的公平公正信仰,進而讓公平公正,率先得到體現。

弘揚法治文化,需要營造全民守法用法的社會氛圍。法律最終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存在。弘揚法律文化,少不得全民對於法律的認知和踐行。全民懂法,具有法律意識,法律才會得以推行並且顯現效果;全民用法,具有法律實踐,法律才會被賦予了更多的現實意義。法治社會,民眾當有維權意識,學會用法律武器捍衛自己心中的公平信仰。

文化滋潤人心,言行則影響文化的傳播和發展。法治社會,公平公正是主格調。建設法治社會,我們需要弘揚」法治文化」,以法律人的堅守和民眾的信仰,讓公平公正,深入人心。(

⑶ 為什麼必須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同時強調,「必須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使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這些論述深刻闡述了守法意識、法治精神在法治中國建設中的重要性。
人類早期的成文法常常銘刻在石柱或銅表上,但鑄鼎未必傳世,勒石未必長存,真正流傳下來的是「銘刻」在全體社會成員心中的法治精神。歷史發展表明,只有法律成為人們自覺遵守的規則,內化於心、外化於行,法的意義、法的精神才能真正展現出來,法治的理想才能最終落地。因此,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過程中,法治精神和法治文化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

要達到「全民守法」的目標,必須以法治政府的建立促進法治社會的發育,以司法的嚴謹、執法的嚴格來培育公民守法的自覺性。這就要求我們,一方面要加快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司法公正對於社會公正的引領作用,並在此基礎上,推進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健全依法維權和化解糾紛機制、利益表達機制、協商溝通機制、救濟救助機制,暢通群眾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法律渠道。只有讓人民群眾在每一件具體的司法案件中建立對法治的信心、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感受到法律的權威,他們對法律的態度才能由認識到遵守,由信任到信仰。

守法需要自覺,自覺守法要靠各行業、各領域的自我管理來培育。在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同時,也要推進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深化基層組織和部門、行業依法治理,支持各類社會主體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發揮市民公約、鄉規民約、行業規章、團體章程等社會規范在社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使各行業、各領域的從業者,真正在實實在在的自律和自我管理中,一點一滴培養起社會責任意識和法治精神。

推動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和法治精神建設,離不開類型多樣的宣傳與教育。從上個世紀80年代至今,我國已經完成了以全體公民為教育對象的五個法治宣傳教育五年規劃,「六五」普法規劃正在進行中,普法內涵不斷豐富、領域不斷拓寬,已經成為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我們要在全民教育基礎上,繼續推進針對不同領域、不同群體的法治教育,不斷創新宣講和教育方式,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和精神文明創建內容,以精準滴灌和春風化雨的形式,將法治教育送入街頭巷尾、百姓人家。只有經過多管齊下的法治教育、培育,遵法守法的意識才能蔚然成風,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才能在廣大人民群眾中落地生根,並為全面深化依法治國夯實堅實的社會基礎。
參考: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4-10/31/nw.D110000gmrb_20141031_1-02.htm

⑷ 如何加強校園法制文化建設

1、通過牆壁上繪描大標語,宣傳欄定期法制專欄,教室懸掛宣傳橫幅和標專語牌給學生提供一個校園法屬制文化建設氛圍。
2、每星期開設一堂法制教育課。
3、要求教師在教授文化課時滲透有關法律法規內容。
4、每學期請公檢法系統人員上一堂法制教育課。

⑸ 什麼是法治文化

法治文化是一種包含民主、人權、平等、自由、正義、公平等價值在內的人類優秀法律類型的文化。包括法律制度結構和法律觀念結構,以及自覺執法、守法、用法等行為方式。
法治文化是以追求民主、自由和權利保障為目標,在一定的治國理念和與此相適應的制度模式確立過程中,形成的一種社會文化形態和社會生活方式。
具體而言,法治文化就是在建立法治社會的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文化形態和社會生活方式,其核心是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維模式的確立,以及在此理念支配下相應制度和組織機構的建立與運行。

搜狗問問

(5)讓法治文化在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內涵:
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是由社會公眾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素養、群眾性的普法宣傳設施設備、關於法治宣傳教育的制度規范等構成的,有利於法律實施的社會心理支持力量,屬於文化的重要內涵。法治文化改變了傳統文化中不重視法律在調整社會關系中作用的社會心理傾向,形成人人遵從法律的意識,創造出有利於法律實施的社會氛圍。
治文化實際是文化的一種。文化是一個很復雜的概念,它包含了很多因素,法治文化就是體現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能夠促進法治進步的一種文化現象。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是我國特有的,其形成和發展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社會主義道路及相應的文化現象等;
另一方面是在法治領域能夠體現社會主義法治的一種文化。在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建設過程中,我們做了相當大的努力。比如,十八屆四中全會規定了憲法宣誓制度,要求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選舉或者任命的國家工作人員就職時公開向憲法宣誓,這就是營造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一種具體形式。
再比如,浙江省杭州市建立了「五四憲法」資料館,這實際上是一個紀念館博物館,也是營造法治文化的非常重要的載體。還有很多單位很多地區設有法治廣場、憲法大道等。這種有形的載體可以提醒人民群眾法治的重要性、憲法至上性並營造出一種法治氛圍。
另外,組織青少年參觀法庭、組織學生旁聽案件審理,這也是一種法治文化的熏陶。人們在這樣一種氛圍里長期熏陶,就會形成一種法治信念,就會自覺形成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這就是法治文化的重要性。

⑹ ,分析我國應該怎樣推進法治文化建設

加強法治文化建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是要切實加強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弘揚法治文化,重在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法治建設的重要指針,是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核心內容。要通過普法活動,教育引導全社會特別是領導幹部和執法人員深刻理解和把握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本質要求,圍繞"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等內容,確立和實現以憲法和法律治理國家的最具權威價值的取向,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樹立和維護法律權威,確立法律是人們生活的基本行為准則的觀念,嚴格依法辦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要把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貫穿於法治建設的實踐,在全體黨員、幹部和廣大群眾特別是在立法、執法、司法等部門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用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武裝頭腦、指導實踐,堅持社會主義法治的正確方向,把推進法治建設的過程作為學習和實踐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過程。

二是要強化普法宣傳教育,著力培養公民的法治精神。法治文化的形成以公民具有一定程度的法治意識和法治素質為前提,法制宣傳教育應以切實提升公民的法治理念為中心目標,將法治"口號"內化為公民自願自覺的行動,培養公民對法律發自內心的尊敬,形成法治文化和法律觀念的現代化。普法的功能和目的不僅僅是法律知識的傳播,而是法治理念的滲透和法治文化的深入,更重要的是在於法律信仰的建立。強化普法宣傳教育,推進法治文化建設要堅持做到三個結合:法治文化與機關文化有機結合。加強機關法治文化是推進依法行政的重要前提,要以領導幹部和公務人員為普法教育的龍頭,著力建設以"法治、民本、廉政、陽光"為核心的機關法治文化。法治文化與校園文化有機結合。深化校園普法,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是法治建設的一項基礎工程和戰略任務,要深入開展法治文化進校園活動,創新校園普法載體,增強校園普法效果。法治文化與企業文化有機結合。市場經濟要求企業依法誠信經營,企業文化需要融入法治文化,法治文化與企業文化有機結合,實現普法效果一企業效益同步增長,法治理念與法人理念同步增強,從而提升企業誠信守法的形象。

三是推進公正司法、依法行政,著力構建以公平正義為核心的法治價值體系。提高公民的法治素質,促進全社會知法、守法、用法、尊法,依靠法制宣傳教育可以實現。但是以公平正義為核心的法治價值文化觀的真正形成,從根本上講要通過公正司法和嚴格執法,提高司法公信度,而逐步培育形成。"一次不公正的判決比多次不公正的舉動禍害尤烈,因為後者不過是弄臟了水流,前者卻破壞了水源。"法律只有在實施中滿足了人們的安全、正義和秩序的需要,使損害得到救濟,利益分配的扭曲得以矯正,其威信才能樹立,其權威性、公正性和神聖性的價值才得以彰顯。司法公正起到了公平正義法治價值體系形成的巨大潛在作用。法治文化的建立不但要以良法存在為前提,更要以良法的公正實施為目的、為保證、為重點。雖然說整個法律的實施,是包括著國家機關及其公職人員的執法司法和公民群眾的普遍守法兩個基本的方面,但前者即掌握並行使公共權力的執法和司法者卻始終處在決定和影響法律實施的主導方面。因此,作為一個必須滿足法治要求的和諧社會,就必須要實現執法和司法的公正。因為只有執法和司法公正,才能維護社會公正,而這顯然是整個法治文明的基礎。所以,培育法治文化的實踐中,必須進一步強化法治政府建設和抓緊推進司法體制改革,促進以公平正義為核心的法治價值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四是加強法治理論研究和法治文藝創作,著力營造全社會普遍關注法治文化的良好氛圍。理論是實踐的指導。要把握法治建設的新特點和新規律,加強法治文化理論研究和解決現實問題的應用對策研究。注重在法治實踐中豐富和發展法治文化理論,更好地指導法制宣傳教育和法治實踐。在法治文化的研究培育過程中,要注重繼承吸收傳統的法治元素,並大膽借鑒和移植"外來"的先進法治文化,同時使之民族化、"本土化"。加強法治文化的培育,要鼓勵引導支持法治文藝創作,努力為廣大群眾提供豐富的法治文化產品。重視發揮執法機關和專業文化團體、業余文藝團體、各級文化館站的作用,貼近法治實踐,貼近群眾文化生活,積極開展法制題材文學藝術作品創作,讓法治文化融入主流文化之中,以豐富生動的法治文化作品吸引人、感染人、說服人,不斷提升公民的法治文化修養,從而形成全社會普遍關注法治文化的良好氛圍。



⑺ 法制文化建設對依法治國有什麼好處

法治文化是法治社會的精神要素和文化土壤,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要支柱。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指出,「必須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貫徹落實這一重大部署,必須高度重視和大力培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充分發揮法治文化對依法治國的促進作用。

充分發揮法治文化的精神支撐作用,營造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良好氛圍。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是在我國法治實踐中長期積淀形成的,對法治建設起著無可替代的支撐作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新征程已經開始,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弘揚法治精神,需要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營造良好氛圍。一是樹立法律信仰。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人們對法律越是尊重與信仰,法治意識與法治氛圍就越濃厚。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要求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和精神文明創建內容。應以此為契機,加強法治文化教育,引導人們逐步形成對法律的信仰。二是堅定走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信心。引導公民樹立崇尚法治的信念,培育和發展法治文化,促進全社會尊法、護法、守法、用法,使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的內心信念和追求目標。

充分發揮法治文化的價值塑造作用,形成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良好風尚。法治文化由法治價值內化而來,具有潛移默化的教化和調控功能,能夠凝聚全社會的思想共識與行為共識。只有法治成為人們自覺踐行的核心價值觀,全社會才會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風尚。法治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價值追求。在我們這樣一個有13億多人口的大國,發揮法治文化的價值塑造作用尤其重要。一是繼承和創新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法治精神。重視從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包含豐富的符合現代法治精神的思想,是培育和發展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重要思想資源。二是借鑒國外法治建設的成功經驗。我們既要認真學習西方國家法治經驗,又絕不照抄照搬。應根據我國社會實際借鑒國外法治經驗和法律條文,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充分發揮法治文化的動力保障作用,開創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良好局面。法治文化是社會變革的重要推力,是推動我國向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和生態文明全面發展的重要保障。法治文化建設作為一項長期系統工程,必須強化領導、完善機制,多措並舉、持之以恆。一是充分發揮黨對法治文化建設的領導作用。黨的領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最根本保證。二是充分發揮法治文化建設運行機制的作用。建立健全科學有效的法治文化建設工作機制與規范體系,將法治文化建設上升到制度高度,為落實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重大戰略部署提供重要保證。三是充分發揮人民群眾作為法治文化建設主體的作用。充分調動人民群眾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保障人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大力促進公平正義的實現,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使全社會真正理解現代法治精神,自覺弘揚法治文化,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發揮應有作用

⑻ 如何推進法治文化建設

法治文化,是一個國家或民族對於法律生活所持有的以價值觀為核心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是以文化為載體,以法律法規為內容,用人性化、藝術化和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倡導和弘揚法治精神,普及法律知識而被大家認可和接受的一種文化,具有宣傳、教育、引導、激勵和娛樂等多種功能,是思想領域、文化領域、法治領域的重要工作,是法治社會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內在動力。加強和推進法治文化建設,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充分發揮法治文化在「六五」普法中的主導和引領作用,對於全面實施「六五」普法規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創新機制,夯實法治文化建設基礎。必須要在建立和完善長效機制上下功夫,以機制創新推進法治文化建設。一是強化責任。二是落實保障。三是整合資源。
2、創新品牌,提升法治文化建設活力。要扎實推進法治文化建設,必須要發揮地區優勢,在鞏固、深化和創新品牌上下功夫求實效。一是鞏固法治文化宣傳廣場。二是深化法制宣傳教育中心。三是打造法治文化生活館。
3、創新載體,增強法治文化建設效能。法治文化建設的難點在於概念虛、基礎弱、周期長、投入大、見效慢,必須要下細功夫、實功夫、慢功夫,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居民的法治意識,提升地區的法治水平。一是加強融合。二是抓好結合。三是注重整合。

⑼ 如何充分發揮法治文化在新時期法制宣傳中的作用

一、法治文化是弘揚和傳播社會主義法治精神的重要載體
法治文化是一種以弘揚法治精神和傳播法治理念為宗旨的法律實踐活動。一方面,它培養形成了人有關法的理念、心理和習慣;另一方面,它給大家灌輸了對法的崇尚和信仰意識。大量的法律法規是一種法治文化,這是一種看得見的文化。以往的普法宣傳重點就是放在了「宣傳以憲法為核心的法律法規,宣傳新頒布的法律法規」上,這在客觀上給人們造成普法就是「學法」、「知法」和「懂法」的印象。但普法的實質,應當是傳播先進文化精神和文明理念的過程,僅僅機械、教條地講法條、說法言法語,這不是法制宣傳的根本目的。十七大報告在黨的報告中首次提出了「加強法制宣傳,弘揚法治精神」這一概念,標志著我們黨對「法」的理解與追求又躍上了一個新的層面,標志著中國特色民主法治建設將走入一個新時代。而法治文化所蘊涵的法治觀念意識、價值取向,正是宣傳法治理念、法治心理和傳播先進文化的有力工具,將法治文化建設作為法制宣傳中「弘揚法治精神」的有效載體,必將促進法治文化氛圍的形成和法治精神的崇尚,提高法治建設的「軟實力」。
二、法治文化是傳播現代法治理念的重要途徑
1、法治文化在宣傳的效用上有著巨大潛力。文化是宣傳工具的靈魂,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精神力量。 任何一個國家、一種文明在文化上的成就,較之於經濟和政治,往往具有更持久的競爭力和生命力。當今世界,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文化的力量滲透其間,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文化建設也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思想保證、輿論支持和精神動力。無論是影響力、滲透力,文化都有著與生俱來的優勢。建設法治文化,就是要發揮文化的作用與魅力,通過倡導和組織各種法治文化活動,使人們在喜聞樂見的法制宣傳活動中,自覺接受法律知識的傳播和法治思想、法治習慣的熏陶,享受著法治文明帶來的身心愉悅,在自覺自願的學習中不斷提高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
2、法治文化在宣傳的形式上體現了以人為本。在以往的普法工作中,我們更多運用的宣傳方法是政治教育的模式,集中大課學習、小課宣講,板報宣傳,條文灌輸,重形式輕效果,重知識輕理念,這種宣傳模式很難激發起自覺自願的學習興趣,更不要說法治理念的傳播與滲透了。法治文化則不同,它的形式可以活潑,它的內容可以多樣,可以涉及到道德與法律、情感與法律等方方面面。它能將理性與感性、剛性與柔性有機地結合起來,更能適應普通人的審美觀念和精神需求。近幾年在全國各大電視傳媒開辟的一些法治欄目,都在進行著這些方面的實踐,力圖用觀眾最易接受的方式傳播著現代社會的法制文明,其實就是法治文化的一種表達。在今天倡導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的時代里,我們需要的正是這種宣傳方式,潛移默化,潤物無聲。
3、法治文化在傳播的功能上有著突出的優勢。首先,從傳播的范圍來看,文化傳播覆蓋面是一般工作所無法比擬的,發展法治文化,就是要通過增強覆蓋面,將法治理念傳播到機關、企事業單位、農村、社區,讓每個公民都能接觸到、感知到;其次,從傳播的主體來說,法治文化的傳播主體更加廣泛,有法制宣傳工作者、專家學者、學生、甚至是文藝工作者,只要有熱情,就可以參與到法治文化建設的大潮中,充當法治建設的推動者;再次,從傳播內容來看,法治文化內容比較寬泛,只要與社會主義法治思想、法治理念、法律習慣法律內容等有所關聯,都可以成為文化的內容。同時,法治文化也有助於將法與其它文化的融合,從而增強文化發展的活力與創新,讓更多的人享受到文化發展與交融的成果。最後,從傳播的方式來看,文化傳播的形式更加豐富,不同的現代媒體,文藝陣地、宣傳陣地都可成為傳播載體,多渠道、多平面、多視角的傳播模式必將幫助大家獲取更多的法律信息與資訊,對法也將會有更深的認識和了解。
三、法治文化是推動當前法制宣傳工作的重要動力
1、法治文化與推進依法治國、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緊密結合。當前法制宣傳的主要任務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為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保駕護航。法治文化建設有助於將法治思想滲透到文化的傳播中。因為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是適應和促進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先進文化,是推動和促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先進文化,是實踐和落實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推進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先進文化。它將以加強公民意識教育為已任,培育和發揚全體社會成員的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觀念;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等參政議政的水平與能力;以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尊嚴、權威的理念。
2、法治文化與推進基層的普法宣傳緊密結合。任何文化要富有生命力,必須來源於社會,貼近廣大群眾,才能發揮它的感染力,得到社會的共鳴。法治文化容易紮根基層,增強文化與群眾的互動,擴大群眾的參與渠道,提高群眾的參與深度。如今年鎮江市組織開展了「律師送法進村入戶」活動,就是一項增強群眾與法律互動,推進法治文化建設的有效舉措,各行政村與律師結對,向每家農戶發放便民聯系卡,律師定期到各村、各農戶家中宣講法律,傳播法治理念、解決群眾生活中的法律難題、幫助村委會解決管理中的法律問題,而農民也可以通過聯系卡,隨時解決身邊的法律問題。這種形式的推廣,得到了基層群眾的普遍歡迎,讓法律知識的傳輸、法律思想的熏陶始終保持在自己的身邊,權利始終得到保障,法律也顯得不再那麼神秘、高不可攀。同時,這項活動也有力地促進了社會的穩定與和諧,矛盾糾紛隨時得到解決,大家的心情舒暢了,社會文明的風氣與氛圍自然就形成了。
3、法治文化與解決群眾的精神需求緊密結合。文化從來都不是懸空和抽象的,它總是積存於人們的觀念內,又反映在人的行為中。因此,法治文化的作用發揮,可以幫助解決人們內心對法、法治的精神需求。如句容市在平時的普法工作中,發現句容的廣大農民在近階段最想了解的法律知識是農村土地徵用、房屋拆遷等相關法律法規,因此,運用普法講師團巡迴宣講、司法所幹警業務培訓、村務公開欄、電視欄目、開展法律咨詢、組織法制文藝等多種形式開展不同層面的土地拆遷相關政策、法律等的宣傳,讓大家了解立法的目的、社會的權利義務、個人的權利義務,無論是政府、企業家、群眾個人,通過這些法律文化與內容的熏陶,都學會了更加理性地處理這些問題,有助於拆遷工作的順利開展和各方利益的維護。
4、法治文化與群眾喜聞樂見的宣傳方式緊密結合。宣傳教育注重的是內容與形式的統一,採取什麼樣的形式對實現其目的有著直接的關系。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文明意識、審美觀念以及鑒賞能力都有了極大的提高,因此,法治文化可以使人們在參加喜聞樂見的宣傳教育形式中,自覺接受法律知識和法治思想的熏陶。如我市普法辦在2003年與市電視台聯合主辦了一檔電視欄目《法治12分》,採用發生在鎮江的案例進行以案說法,節目播出後,收到非常好的普法效果,受到了社會各界以及廣大市民的認可。前不久,我市舉辦了大型的法治文藝匯報演出活動,全部採用基層選報上的節目,表現了各地、各部門的法治工作情況,節目取得了相當的成功。這些來源於生活的第一素材的表演,正是基層社會在法治建設過程中的真實寫照,而樸素的表現形式讓所有的觀眾受到了感動並產生了共鳴,演出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宣傳效果。而我市潤州區舉辦的「法治文化節」系列活動,包括了十個子活動:舉辦群眾自發演出的法治文藝演出、舉辦了「環保杯」法律知識競賽、「檢察杯」法治論壇、開展了法治文化書畫攝影展、以案釋法巡迴報告會、法治講座、法律知識圖片巡迴展、開辟了法治文化街(社區、廣場、市場)、評選10件法治新人新事、開展學法讀書徵文活動。該系列活動採取了豐富多彩的形式,並讓社會各界與廣大群眾共同參與,營造了非常好的傳播法治觀念、法治文明的良好氛圍。
人類文明的方向是先進文化前進的方向,而先進文化前進的方向就是社會發展規律指出的方向。今後的中國是沿著依法治國的道路不斷前行,加強法制宣傳,弘揚法治精神,必然離不開法治文化的傳播與推動,因此,立足文化的視角,創新觀念、創新載體、創新形式,從人民需要出發,從人民滿意出發,從宣傳效果出發,增強法治文化在法制宣傳中的感染力和滲透力,法制宣傳工作一定會大有作為,為推動我國社會主義的法治進程譜寫出新的篇章。

⑽ 如何加強基層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

一、增強做好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黨中央、省委對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等若乾重大問題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決策和部署。努力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有力舉措,也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全省經濟社會更好更快更大發展的有效途徑。社會主義法治文化作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與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推進依法治省工作緊密結合的。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實現法治建設和文化建設的良性發展互動,有利於夯實龍江法治建設的文化支撐,有利於創造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良好的法治環境,有利於創造具有地域特色、體現當代法治建設方向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使公民普遍確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意識,養成崇尚法治權威、依法辦事的習慣,使法治文化建設逐步成為全省廣大公民的主動意識和自覺行動。因此,推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提高全民法律素質,推動人人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維護法律權威和社會公平正義,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全省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全省各級普法依法治理領導組織及其辦事機構,要進一步提高做好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把這項工作擺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實抓緊、抓好、抓出成效。
二、明確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和基本原則
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普及法律知識、弘揚法治精神、傳播法治理念、推動法治實踐」為主旨,科學規劃,整體推進,注重特色,開拓創新,有重點、全方位、多層次地開展法治文化活動,為建設富強、文明、和諧、大美、幸福龍江提供內在動力和精神支撐。主要目標:通過不斷拓展法治文化的覆蓋面,增強法治文化的滲透力,逐步建設成與社會主義法律法規體系相適應,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相協調,與富強、文明、和諧、大美、幸福龍江建設相呼應,與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相傳承,集法律知識普及、觀念引導、能力培養「三位一體」的社會主義法治文化體系。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在法治建設中的教育、熏陶、引導作用,進一步提高全體公民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意識和觀念。基本原則:堅持把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作為推進富強、文明、和諧、大美、幸福龍江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寓於法治建設各個環節,作為法制宣傳教育的重點,植入各種文化表現形式,推動法治文化建設深入發展。堅持推進法治文化陣地建設,深化法治實踐,豐富法治文化形式,使公民自覺接受法治的熏陶。進一步加強領導幹部、公務員、青少年、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和農民重點普法對象的學法用法,積極營造濃厚的法治文化氛圍。堅持發揮優勢,挖掘潛力,努力形成具有地域和行業特色的法治文化建設品牌,提高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吸引力、影響力和滲透力。堅持探索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規律和特點,推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理論和實踐創新,提升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三、拓展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有效途徑
開展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活動。組織多種形式的法治論壇、法治文化成果展,開展「法治人物」、「法制好新聞」評選,以及法律知識競賽、學法用法演講、法制故事宣講、法制文藝匯演、法制電影巡映、法制書畫展覽等法治文化活動,扶持和鼓勵文化館、圖書館、藝術團體、電影公司等文化部門開展形式多樣的法治文化成果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校園、進企業、進單位、進軍營活動,開展優秀法治文化作品的宣傳、展示工作,擴大法治文化的引導力和影響面。
加強社會主義法治文化陣地建設。按照主題鮮明、格調高雅、因地制宜、注重實效的原則,建設不同類型、不同特色的法治場館、法治畫廊、法治公園、法治文化廣場、法治文化街區等。力爭在3年之內,使法治文化陣地覆蓋每個市、縣(市、區)、鄉鎮街道和村(居)。依託圖書館、博物館、展覽館、紀念館、群藝館、文化館、文化站、農家書屋、社區文化中心等,逐步完善基層法治文化公共設施體系,發揮其功效。
推動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產品創作與傳播。把法治題材納入文學藝術創作,舞台藝術表演,電影、電視劇和動畫製作,以及報刊、圖書、音像電子與網路出版計劃,著力打造一批在全國有影響的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相統一,深受群眾喜愛的法治文化精品力作。引導文化企事業單位開發推廣優秀法治影視戲曲作品,組織創作貼近實際、貼近群眾、貼近生活的法制文藝、法制故事、法制漫畫等作品,並適時組織作品徵集等主題活動。每兩年開展一次法治文化作品評獎表彰工作。努力打造技術先進、傳輸快捷、覆蓋廣泛的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傳播平台,運用優秀文藝作品和優質文化服務感染人、熏陶人、影響人,促進公民對社會主義法治的情感認同和心理認同。
強化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理論研究。積極拓展法治文化建設研討交流新途徑,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理論研究,把握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豐富內涵和內在規律,優化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傳播藝術,力求把社會主義法治的內涵要求具體化、形象化、生動化,打牢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堅實的理論基礎。
四、強化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組織領導
高度重視,加強組織領導。努力形成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黨委宣傳、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牽頭協調,相關職能部門各司其職,社會各界和全體公民共同參與的工作機制。各市(地)、縣(市、區)以及各系統要建立健全相應的組織領導協調機制,落實責任單位,明確工作職責,量化工作指標,強化考核措施,充分調動各有關單位參與法治文化建設的積極性。
整合資源,加強隊伍建設。依託各級各類藝術表演團體、群藝館,建立法治文化的作品創作、文藝演出專(兼)職隊伍。以有文藝文學創作、書畫愛好專長的公民為骨幹,建立基層業余法治文化作品創作、演出隊伍,扶持民間藝人參與和開展適合基層的形式多樣的法治文化活動,鼓勵群眾自我組織、自編自演、自娛自樂,活躍基層法治文化活動。
強化保障,確保工作推進。健全法治文化建設的目標管理、考核評價和激勵機制,鼓勵引導各地因地制宜,加快發展。建立以政府支持、企事業單位自籌、社會各方面贊助的經費保障機制,結合城鄉環境改造、市政建設、新農村建設、基層文化建設,加大對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基礎設施的投入。培育和樹立法治文化建設的先進典型,組織法治文化建設現場觀摩和經驗交流,以點帶面、循序漸進,積極推動法治文化建設深入開展。

熱點內容
吳春燕民法 發布:2024-11-05 21:22:09 瀏覽:286
最新勞動法2013全文 發布:2024-11-05 19:11:30 瀏覽:105
比較中美涉外婚姻法的文化差異 發布:2024-11-05 18:47:44 瀏覽:561
勞動法離職後工作服的規定 發布:2024-11-05 18:42:47 瀏覽:855
勞動法直接辭職有工資嗎 發布:2024-11-05 18:36:40 瀏覽:117
玉溪紅塔區法院 發布:2024-11-05 18:35:12 瀏覽:204
2017勞動法流產假 發布:2024-11-05 14:20:40 瀏覽:255
頂級律師年薪 發布:2024-11-05 13:45:14 瀏覽:652
徐金桂行政法背誦2017 發布:2024-11-05 13:12:32 瀏覽:68
上訴法院流程 發布:2024-11-05 11:37:58 瀏覽: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