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治理領域

法治理領域

發布時間: 2022-05-07 17:06:01

㈠ 全面依法治國法治讓國家治理邁向輝煌

全面依法治國,對於中國這樣一個有數千年人治傳統的國家來說,無疑是國家治理領域一場廣泛而深刻的革命。昭告「沒有法律之外的絕對權力」,彰顯法治權威;強調「政府職能轉變到哪一步,法治建設就要跟進到哪一步」,發揮法治力量;告誡「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完善法治實踐;要求「領導幹部要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模範」,塑造法治信仰……總書記提出全面依法治國,開闊了法治的格局、豐富了法治的內涵、拓展了法治的外延,讓全面依法治國成為治國理政思想重要組成部分,助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走向新境界。
將全面依法治國確立為重大戰略布局的一環,標志著依法治國按下「快進鍵」、進入「快車道」。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等,從頂層設計的角度,回答法治統一性的問題;「五大法治體系」「三個共同推進」「三個一體建設」,從國家治理的角度,回答法治協調性的問題;「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從參與主體的角度,回答法治系統性的問題。特別是回答了黨的領導與依法治國關系這一根本問題,既明確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處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地位,也強調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對法治認識的不斷深化,正是執政黨在現代化進程中的自我超越、自我提升。
把全面依法治國放到當前中國發展的棋局中,才能體會這一戰略部署的重大現實意義。黨的十八大以來,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無不以法治為框架、用法治作支撐、由法治來貫穿。從簡政放權不斷深入,到民生事業逐漸完善;從經濟改革大刀闊斧,到黨的建設抓鐵有痕,法治都提供了制度保障。如果把治國比喻成一本大書,那麼法治就是大綱,綱立文順、綱舉目張。治理體系中,法治體系成為關鍵一環;治理能力中,依法治國成為重要內容,法治的引領和規范,確保我國社會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

㈡ 試論法與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當今世界,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國家治理的現代化,有賴於各個領域的法治化。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就要增強按制度辦事、依法辦事意識,善於運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國家,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要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培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在全社會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環境,在法治軌道上推動各項工作。要提高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以法治來凝聚改革共識、規范發展行為、促進矛盾化解、保障社會和諧。要構建決策科學、執行堅決、監督有力的權力運行體系,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廉潔政治,努力實現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要形成科學有效的權力制約和協調機制,加強反腐敗體制機制創新和制度保障,健全改進作風常態化制度。要維護憲法法律權威,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健全司法權力運行機制,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保障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㈢ 為什麼說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領域一場廣泛而深刻的革命

1、全面推復進依法治國,意味著我制國將進一步擺脫傳統人治社會的影響,大踏步走向現代法治社會,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2、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意味著從中央到地方,從地區到行業、基層,都要厲行法治,使國家治理方式發生整體性變革;
3、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意味著法治體系法治國家將成為我國政治法律制度建設的戰略目標,為改善國家治理開辟廣闊空間;
4、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意味著法治國家建設的長期性、復雜性,要准備在國家治理領域打攻堅戰、持久戰。

㈣ 為什麼說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領域的一場廣泛而深刻的革命

第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意味著我國將進一步擺脫傳統人治社會的影響,大踏步走向現代法治社會,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意味著我國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各個方面應該由法律調整的都要實現法治化,都要依法治理,法治將成為執政黨、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廣大公民的共同行為准則,並使我國真正實現從傳統人治社會向現代法治社會的轉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將是意義極為深遠的歷史性變革。
第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意味著從中央到地方,從地區到行業、基層,都要厲行法治,使國家治理方式發生整體性變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一個多層次、全方位的系統工作,必須上下呼應、左右協調、前後銜接。要從中央機關做起,從中央一級改起,同時,還要高度重視全國范圍內廣泛深入開展的各個層次的依法治理工作,包括區域治理(省、市、縣)、行業治理和基層治理,內容涉及立法(包括行業與基層的規章)、執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監督等方面。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一個把厲行法治的方針從中央推向地方、推向各行各業和所有基層單位的宏大舉措,帶來的將是全國各個行政層級和各行各業治理方式的整體性變革。
第三,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意味著法治體系、法治國家將成為我國政治法律制度建設的戰略目標,為改善國家治理開辟廣闊空間。
第四,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意味著法治國家建設的長期性、復雜性,要准備在國家治理領域打攻堅戰、持久戰。一方面,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循序漸進,不急於求成,善於打持久戰,推進法治國家建設不停歇;另一方面,要准確把握不同發展階段的具體時機果斷出台重大舉措,著力解決重大問題,敢於打攻堅戰,推動法治國家建設不斷取得突破性進展。

㈤ 法在國家治理中只承擔政治作用么

法在國家治理中不僅僅是承擔政治作用的,還有道德,經濟等等多個方面的作用的

㈥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包括哪些方面的內容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包括以下的內容:

一、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需要充分的規范供給為全社會依法辦事提供基本遵循。一方面,要加快完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體系;另一方面,也要完善包括市民公約、鄉規民約、行業規章、團體章程在內的社會規范體系。

二、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

法治實施是一個系統工程。首先,要認真研究如何使法律規範本身具有可實施性,不具有實施可能性的法律規范無疑會加大實施成本,甚至即使執法司法人員費盡心機也難以實現。因此,要特別注意法律規范的可操作性、實施資源的配套性、法律規範本身的可接受性以及法律規范自我實現的動力與能力。

三、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

對公共權力的監督和制約,是任何法治形態的基本要義;公共權力具有二重性,唯有法律能使其揚長避短和趨利避害;破壞法治的最大危險在一般情況下都來自公共權力;只有約束好公共權力,國民的權利和自由才可能安全實現。

四、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

依法治國是一項十分龐大和復雜的綜合性系統工程。要在較短時間內實現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的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戰略目標,任務艱巨而繁重,如果缺少配套的保證體系作為支撐,恐難以持久。普遍建立法律顧問制度。完善規范性文件、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建立科學的法治建設指標體系和考核標准。

五、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

黨內法規既是管黨治黨的重要依據,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缺少整體規劃,缺乏頂層設計,黨內法規存在「碎片化」現象。

㈦ 什麼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法治體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專貫徹中國特色屬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

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7)法治理領域擴展閱讀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意義:

1、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在法治領域為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增添總體效應的重要舉措。

2、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骨幹工程。

3、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在法律體系形成後實現法治建設重心戰略轉移的必然要求。

㈧ 依法治理在當今社會是如何體現的

今年3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關於加強法治鄉村建設的意見》公布,提出到2022年,努力實現涉農法律制度更加完善,鄉村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更加完善,基層執法質量明顯提高,幹部群眾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自覺性明顯提高,鄉村治理法治化水平明顯提高。(6月15日,人民日報)

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領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加強社會治理,促進改革穩定發展、化解矛盾風險挑戰、構建和諧社會需要多管齊下、綜合施策,必須發揮法治在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加強黨的領導、明確政府責任的有效方式。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必須堅持在黨委的領導下,充分發揮各級政府的社會治理職能。在我國的社會治理體制中,黨委領導是關鍵,各級政府是主導。強化黨委領導,明確政府責,都要依法進行。治國先治黨。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要堅持黨紀嚴於國法,全面加強黨的建設,以黨風的好轉帶動和促進整個社會風氣好轉;要提高統籌協調能力,抓好社會治理重大工作的總體布局。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 要全面落實政府主體責任,堅持依法行政,建立健全社會治理領域權力清單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要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處理好政府、市場和社會的關系。

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的重要抓手。社會治理的主體,除了黨委和政府外,還有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公眾等。社會矛盾越來越復雜,解決這些矛盾越需要多元治理主體參與合作。目前社會治理的困境之一,就是政府幹了掌舵、劃槳、服務等一攬子工作,其他治理主體動力不足,積極性不高。政府還存在職能越位、錯位、缺位並存的現象,與其他社會治理主體合作的機制運行還不夠順暢。解決這些問題,助推社會多元治理,必須發揮法律的調節作用,約束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鼓勵和引導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人民群眾依法積極參與社會治理,通過市民公約、鄉規民約、行業規章等自我約束、自我管理,主動參與社會治理,奏響社會治理的大合唱。

健全利益表達、利益協調、利益保護機制的必由之路。法治是國家治亂興衰的關鍵,也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具有可預期性、可操作性、可救濟性的優勢,有利於疏通,利益訴求表達渠道,有利於公平化解社會矛盾,有利於公平配置社會資源。發揮法治在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是廣泛凝聚社會共識,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實現社會和諧的根本途徑。社會治理的的核心問題,是如何處理好社會各方的利益訴求,維護群眾的根本利益。依法處理不同群體、個體的利益紛爭,是現代文明社會的共識,各個方面都能接受。要依法健全利益表達、利益協調、利益保護機制,保護好群眾的切身利益。

法者,治之端也。只有把法治貫穿在社會治理各個方面,才能促進政府和社會各歸其位,各擔其責,實現社會善治。

㈨ 推進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堅持什麼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內大問題的決定》容(以下簡稱《決定》)提出推進法治社會建設的重大任務,強調推進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全會精神,扎實推進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為推進法治社會建設、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奠定堅實基礎。

㈩ 加強法治治理工作好的建議

普法,只有大家都知法守法,才能達到法治

熱點內容
勞動法的發展 發布:2025-01-11 09:41:38 瀏覽:404
烏蘭察布市中級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11 09:29:57 瀏覽:349
電影辯護人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1-11 09:27:57 瀏覽:56
學校辦公室衛生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11 09:27:04 瀏覽:425
法治防控疫情宣傳 發布:2025-01-11 09:26:09 瀏覽:216
律師申請執業材料 發布:2025-01-11 09:14:28 瀏覽:551
衡量社會道德好壞 發布:2025-01-11 09:14:24 瀏覽:286
涇源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11 08:58:21 瀏覽:22
經濟法與商法哪個好 發布:2025-01-11 07:57:36 瀏覽:224
認罪認罰改革與法律援助 發布:2025-01-11 07:55:34 瀏覽: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