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御定道德經注

御定道德經注

發布時間: 2022-05-07 21:58:34

⑴ 求古文言文翻譯,道德經注

太極左仙公葛玄的這篇序
老子體自然而然,生在太沒有的先,生於無因,經歷天地始終,不可稱載。最終在無終,研究了無窮,無極極嗎,所以沒有頂點。與大道而條理化,為天地而立根,布氣於十方,抱著道德的至純,浩浩盪盪,不可名的。煥發其有文章,巍峨雄偉的成功,深淵的不可估量,堂堂乎是神明的宗旨,三光帶以朗照明,天地桌以得生,乾坤運用吐精,高高在上而失去民眾,「尊貴而無實際的職位。承載無窮,闡教八方,各教八方諸天,普弘大道,開辟以前,再下面是國師,代替不停。沒有人能知道的,培養造就萬物,不說我為,黑色的德行啊。所以大家所共同尊奉聖人。道尊德貴,如果沒有人的生命而順其自然,只有老人家嗎!周時又假託神靈李母,剖左腋而生,生活就是潔白,稱為老子。老子的稱號,因為玄而生,在天地之先,沒有衰老的時間,所以《老子》。人們對老子當始於周代。老子的稱號,開始於無數的威脅,很幽深渺遠,瞎邈很久遠了。社會衰敗,大道不走,西遊天下,關令尹喜說,大道將隱藏嗎,請為我寫的書。於是作道德兩篇五千字上下經過了。那五千文,宣道的源,大沒有不包,細不不入,天與人的自然規律。我老師有意見,精進研究的,那聲音參與太極,高皇帝遠點,諸天歡樂,就帶著契玄人。靜想一真,那麼大家感悟會,內觀察影子,那麼精神長存。整體和諧道德,那麼萬神震驚伏地。禍滅九陰,福來自十方。安邦定國,誰能知道呢?沒有做的文章,誇他不辱,裝飾的不光彩,彎曲的不能渾濁,不可能澄清,從這樣的。應道,見,傳告無窮無盡,常的原因。所以知道常說明,大道做什麼呢?弘的由人,斯文尊美妙,可以不精細嗎?粗略地陳述一篇,只有有道德的寶啊。

⑵ 四庫全書 御批

找四庫全書薈要查找下,祝你找到經部(121種)易類 1 周易經傳註疏 2 周易口義 3 橫渠易說東坡易傳 4 易璇璣紫岩易傳 5 漢上易傳 6 周易義海撮要 7 周易玩辭復齋易說 8 大易粹言 9 周易本義易小傳 10 朱文公易說 11 童溪易傳 12 周易輯聞易裨傳 13 周易鄭注郭氏傳家易說 14 易象意言學易記 15 東谷易翼傳三易備遺 16 周易傳義附錄 17 易學啟蒙通釋易纂言 18 俞氏易集說 19 周易本義通釋丙子學易編 20 周易本義附錄纂注大易象數鉤深圖 21 周易啟蒙翼傳易數鉤隱圖 22 周易本義集成易象圖說 23 大易輯說易圖通變 24 周易會通 25 日講易經解義 26 御纂周易折中 27 御纂周易述義易緯乾坤鑿度書類 28 尚書註疏 29 尚書全解 30 東坡書傳書纂言 31 尚書詳解禹貢指南 32 增修東萊書說 33 尚書說書經集傳 34 尚書句解禹貢說斷 35 書集傳纂疏禹貢山川地理圖 36 書傳輯錄纂注 37 尚書纂傳 38 日講書經解義 39 欽定書經傳說彚纂詩類 40 毛詩註疏 41 御纂詩義折中 42 詩緝 43 毛詩本義詩解頤 44 毛詩李黃集解 45 詩補傳 46 呂氏家塾讀詩記 47 詩經集傳詩傳遺說 48 毛詩指說詩集傳名物鈔 49 詩地理考陸氏詩疏廣要 50 詩經疑問詩總聞 51 欽定詩經傳說彚纂春秋類 52 春秋左氏傳註疏 53 春秋左氏傳說春秋尊王發微 54 春秋公羊傳註疏 55 春秋穀梁傳註疏 56 葉氏春秋傳春秋辨疑 57 春秋本例春秋權衡 58 春秋集解 59 春秋胡氏傳春秋提綱 60 春秋張氏集注陳氏春秋後傳 61 春秋通說春秋臣傳 62 春秋經筌 63 春秋或問春秋劉氏傳 64 春秋詳說 65 蘇氏春秋集解讀春秋編 66 春秋本義 67 春秋集傳釋義大成 68 春秋諸傳會通 69 春秋闕疑 70 春秋屬辭 71 趙氏春秋集傳春秋王霸列國世紀編 72 日講春秋解義 73 欽定春秋傳說彚纂 74 御纂春秋直解 75 春秋左氏傳事類始末春秋春王正月考禮類 76 周禮註疏 77 周禮訂義 78 禮經會元考工記解 79 太平經國之書三禮圖 80 儀禮註疏 81 儀禮集說 82 經禮補逸儀禮鄭注句讀 83 禮記註疏 84 禮記集說 85 陳氏禮記集說 86 日講禮記解義 87 欽定周官義疏 88 欽定儀禮義疏 89 欽定禮記義疏 90 大學衍義 91 大學衍義補孝經類 92 御定孝經注論語集說 93 御纂孝經集注論語註疏 94 孝經註疏論語解 95 御定孝經衍義論語類 孟子類 96 孟子註疏 97 孟子說孟子集疏 98 孟子傳四書類 99 四書集注章句四書通證 100 四書集編 101 四書纂疏 102 四書通 103 四書通旨四書辨疑 104 四書纂箋 105 日講四書解義經解類 106 經典釋文 107 五經文字五經蠡測 108 九經字樣六經奧論 109 群經音辨六經正誤 110 經說十一經問對小學類 111 爾雅註疏釋名 112 爾雅翼 113 廣雅玉篇 114 埤雅漢隸字源 115 說文解字 116 御定康熙字典 117 御制增訂清文鑒 118 廣韻欽定同文韻統 119 集韻 120 古今韻會舉要 121 御定音韻闡微
史部(61種)正史類 1 史記 2 前漢書 3 後漢書 4 三國志 5 晉書 6 宋書 7 南齊書 8 梁書 9 陳書 10 魏書 11 北齊書 12 周書 13 隋書 14 南史 15 北史 16 舊唐書 17 唐書 18 舊五代史 19 五代史 20 宋史 21 遼史 22 金史 23 元史 24 欽定明史編年類 25 前漢紀 26 後漢紀 27 資治通鑒 28 御批通鑒綱目前編 29 御批通鑒綱目 30 御批續資治通鑒綱目 31 御定資治通鑒綱目三編 32 御批歷代通鑒輯覽時令類 33 御定月令輯要地理類 34 山海經皇清職貢圖 35 水經注 36 春明夢余錄 37 欽定西域同文志詔令類 38 太祖高皇帝聖訓太宗文皇帝聖訓世祖章皇帝聖訓 39 聖祖仁皇帝聖訓聖祖仁皇帝庭訓格言 40 聖諭廣訓世宗憲皇帝聖訓 41 硃批諭旨法制類 42 欽定大清會典 43 欽定大清通禮 44 皇朝禮器圖式 45 國朝宮史別史類 46 國語元史紀事本末 47 吳越春秋貞觀政要 48 十六國春秋 49 十國春秋 50 通鑒紀事本末 51 宋史紀事本末 52 明史紀事本末 53 通志故事類 54 通典 55 文獻通考史評類 新冊次 書名 56 唐鑒評鑒闡要目錄類 57 直齋書錄解題 58 經義考 59 欽定天祿琳琅書目器用類 60 西清古鑒 61 錢錄帝王經世圖譜
子部(49種)儒家類 1 家語日知薈說 2 荀子中論 3 春秋繁露孔叢子 4 鹽鐵論帝范 5 說苑帝學 6 新序揚子法言 7 太玄經御定資政要覽 8 白虎通義御定小學集注 9 御纂性理精義傅子 10 中說欽定執中成憲 11 御纂朱子全書 法家類 12 管子韓非子縱橫家類 13 虎鈐經 戰國策兵家類 14 內經素問難經本義扁鵲針灸神應玉龍經 15 御纂醫宗金鑒農家類 16 齊民要術農桑輯要 17 御定廣群芳譜 18 欽定授時通考數術類 19 京氏易傳御制歷象考成後編 20 周易參同契通真義周髀算經 21 五經算術御制律呂正義 22 新儀象法要測圓海鏡分類釋術 23 御制歷象考成 24 御制數理精蘊 25 欽定儀象考成 26 御制律呂正義後編墨家類 27 墨子晏子春秋道家類 28 老子道德經列子 29 御定道德經注莊子 30 關尹子抱朴子 31 文子鶡冠子雜家類 32 淮南鴻烈解曲洧舊聞 33 論衡顏氏家訓 34 潛夫論博物志小說家類 35 拾遺記唐摭言 36 述異記世說新語 37 酉陽雜俎 38 北夢瑣言老學庵筆記考證類 39 新唐書糾謬 40 困學紀聞雜藝類 41 御定書畫譜 42 欽定淳化閣帖釋文墨法集要武英殿聚珍版程式類書類 43 御定淵鑒類函 44 御定駢字類編 45 御定分類字錦 46 御定子史精華 47 御定佩文韻府 48 御定韻府拾遺 49 欽定葉韻彚輯
集部(112種)別集類 1 聖祖仁皇帝御制文集 2 世宗憲皇帝御制文集駱丞集 3 御制樂善堂全集定本 4 御制文初集盧升之集 5 御制詩初集御制詩二集御制詩三集 6 徐孝穆集陳拾遺集 7 庾子山集 8 李義山詩集注李義山文集箋注 9 盈川集毗陵集 10 王右丞詩集伐檀集 11 李太白集分類補注 12 集千家注杜工部詩集 13 次山集後山集 14 權文公集騎省集 15 柳河東集 16 五百家注昌黎文集 17 劉賓客文集 18 元氏長慶集 19 白氏長慶集 20 樊川集圭塘小稿 21 會昌一品集李衛公集別集 22 青山集於湖集 23 王子安集甫里集 24 小畜集 25 武夷新集安陽集 26 範文正集 27 武溪集嘉祐集 28 清獻集龍川集 29 文忠集 30 宛陵集 31 端明集 32 元豐類稿 33 傳家集 34 臨川文集 35 丹淵集竹友集 36 東坡全集 37 施注蘇詩 38 欒城集 39 山谷集 40 山谷詞山谷年譜曲江集 41 淮海集放翁逸稿 42 雞肋集 43 景迂生集 44 簡齋集陵陽集 45 石湖詩集四明文獻集 46 渭南文集 47 劍南詩稿 48 誠齋集 49 盤洲文集 50 梅溪集 51 止齋集 52 滹南集仲弘集 53 滏水集道園遺稿 54 遺山集 55 湛然居士集安雅堂集 56 陵川集 57 秋澗集 58 松雪齋集文安集 59 石田文集金台集 60 道園學古錄 61 文獻集 62 淵穎集麗則遺音 63 待制集 64 禮部集 65 圭齋文集雁門集 66 玩齋集復古詩集 67 鐵崖古樂府鐵崖樂府補清閟閣全集 68 誠意伯文集 69 文憲集 70 大全集迪功集談藝錄 71 懷麓堂集 72 家藏集 73 石田詩選蘇門集 74 震澤集 75 王文成全書 76 空同集 77 大復集 78 甫田集靜修集 79 荊川集 80 遵岩集 81 震川集 82 滄溟集總集類 83 御選古文淵鑒 84 御定歷代賦彚 85 御定全唐詩 86 御選宋詩 87 御選金詩 88 御選元詩 89 御選明詩 90 御定詠物詩選 91 御定歷代題畫詩類 92 御選唐詩 93 御選唐宋文醇 94 御選唐宋詩醇 95 皇清文穎 96 楚辭補注玉台新詠 97 文選 98 漢魏六朝百三家集 99 樂府詩集 100 唐文粹 101 宋文鑒 102 中州集 103 元文類 104 明文衡 105 宋詩鈔 106 元詩選 107 明詩綜奏議類 108 御覽經史講義 109 翰苑集文心雕龍 詩文評類 歌詞類 110 御定詞譜 111 御選歷代詩余 112 詞綜

⑶ 有沒有學術上的《道德經》註解,名家的,深層次、詳細的解讀。

給你推薦幾個經典註解:1、台灣陳鼓應《老子今注今譯》;2、任繼愈《老子繹讀》回;3、高答亨《老子注譯》。這幾位都是大師級別,學老子者不可不讀。如果是初學者入門,首選南懷瑾《老子他說》。至於你說的市面上那些原文+譯文+小故事之類的老子書,是沿用了成功學的套路,七拼八湊而成,沒有解讀者自己的原創性見解。這種書,可以說,百分百都是垃圾,純粹騙錢的書,讀了完全是浪費時間。讀這種書,還不如直接去讀老子原文。

⑷ 中國歷史上有哪四位皇帝為老子《道德經》做過注

史料記載有八位皇帝注釋過《道德經》。這其中有四位皇帝的注本已佚失無法考證。注釋作專品流傳下來屬的有四位皇帝。分別是唐玄宗李隆基、宋徽宗趙佶、明太祖朱元璋和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

  1. 唐玄宗李隆基第一個開御注《道德經》先河的皇帝《御注道德真經》。

  2. 宋徽宗於政和元年(1118)八月,下詔把他的《御解道德真經》頒行天下。

  3. 明太祖朱元璋《道德真經》。當皇帝的第六年親注《道德經》頒布天下。

  4. 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御注道德經》。


    另外4位皇帝和他們注本是:


    1.梁武帝《老子講疏》、《老子義疏理綱》;

    2.梁簡文帝《老子義》、《老子私記》;

    3.梁元帝《老子講疏》;

    4.魏孝文帝《老子注》、《老子義疏》等,

    非常可惜的是原注本早已佚失。

⑸ 道德經(老子)的各種註解

河上來公、韓非、莊周、蘇自軾、高亨、馮達莆、楊潤根都注釋過。

還是古人的版本好。老子的道德經經過很多朝代,不斷的避諱,很多字改了,不如第一句「道可道非恆道」就避漢武帝名諱劉恆改為了「道可道非常道」。今人文化含義很多已經變了,所以斷章取義,解釋離題萬里。
建議博採眾家之長。作比較分析。任何領悟和含義都最多做考證。

還有老子的思想是微言大義。老子的思想它本身就是圓的,不同的人只能從不同的角度去看這個圓的一半。道德經是一個圓心,不同的註解就是圓線中的一段。幾十代人不斷的努力,不斷完善道家思想這個大圓。

⑹ 四庫全書里有太平清領書嗎

《太平經》又名《太平清領書》,共170卷,是中國東漢時道教的經書。明朝《正統道藏》收錄57卷。
《四庫全書》中道家作品只有《御定道德經注》,並無《太平清領書》。

⑺ 道德經1一81章全文解釋是什麼

道德經1一81章全文概括解釋如下:

「道」如果可以用言語來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語來表述的,它並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辭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說明的,它並非普通的「名」)。

「無」可以用來表述天地混沌未開之際的狀況;而「有」,則是宇宙萬物產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從「無」中去觀察領悟「道」的奧妙;要常從「有」中去觀察體會「道」的端倪。無與有這兩者,來源相同而名稱相異,都可以稱之為玄妙、深遠。

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奧,而是玄妙又玄妙、深遠又深遠,是宇宙天地萬物之奧妙的總門(從「有名」的奧妙到達無形的奧妙,「道」是洞悉一切奧妙變化的門徑)。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

《道德經》的總字數因為版本不同而有所差異:馬王堆帛書,甲本為5344字,乙本為5342字(外加重文124字);今本,河上公《道德經章句》為5201字(外加重文94字),王弼《老子道德經注》為5162字(外加重文106字),傅奕《道德經古本》為5450字(外加重文106字)。

《道德經》主題思想為「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是《道德經》中老子思想的精華。「道」作為《道德經》中最抽象的概念范疇,是天地萬物生成的動力源。「德」是「道」在倫常領域的發展與表現。「道」與「法」在規則、常理層面有相通點,但不同於西方自然法。「法」應效法自然之道,在辨證的反向轉化之中發揮其作用。


⑻ 歷史上有哪四位皇帝御注過《道德經》

老子《道德經》博大精深,震古爍今,歷史上曾有四位皇帝(唐玄宗、宋徽宗、明太祖、清世祖)詮注,史稱「御注道德經」。現采其自序,以饗網友。
唐玄宗序
昔在元聖,強著玄言。權輿真宗,啟迪來裔。遺文誠在,精義頗乖。樶其指歸,雖蜀嚴而猶病;摘其章句,自河公而或略。其餘浸微,固不足數。則我玄元妙旨,豈其將墜?朕誠寡薄,嘗感斯文。猥承有後之慶,恐失無為之理。每因清宴,輒叩玄關。隨所意得,遂為箋注。豈成一家之說,但備遺闕之文。今茲絕筆,是詢於眾。公卿臣庶,道釋二門,有能起予,類於卜商針疾,同於左氏渴於納善。
朕所虛懷,苟副斯言,必加厚賞。且如諛臣自聖,幸非此流。縣(懸)市相矜,亦雲小道。既其不諱,咸可直言。勿為來者所嗤,以重朕之不德。
宋徽宗序
《道經》:道者,人之所共由;德者,心之所自得。道者,亘萬世而無弊;德者,充一性之常存。老子當周之末,道降而德衰,故著書九九篇,以明道德之常,而謂之經。其辭簡,其旨遠,學者當蔽識而深造之。
《德經》:道無方體,德有成虧。合於道,則無德之可名;別於德,則有名之可彼辨。仁義禮智,隨量而受,因時而施,是德而已。體道者異乎此,故列於下經。
明太祖序
朕本寒微,遭胡運之天更,值群雄之並起。不得自安於鄉裏,遂從軍而保命,幾喪其身而免於是乎。受制不數年,脫他人之所制,獲帥諸雄,固守江左,十有三年而即帝位,奉天以代元,統育黔黎。
自即位以來,罔知前代「哲王」之道,宵晝遑遑,慮穹蒼之切,鑒於是,問「道」諸人。人皆我見,未達先賢。
壹日,試覽群書,檢間有《道德經》壹冊,因便但觀,見數章中盡皆明理。其文淺而意奧,莫知可通,罷觀之。後旬日,又獲他卷,注論不同。再尋較之,所注者人各異見。因有如是,朕悉視之,用神盤桓其書久之,以壹己之見,似乎頗識。意欲試注,以遺方來。恐今後人笑,於是弗果。
又久之,見本《經》雲:「民不畏死,奈何以死而懼之?」當是時,天下初定,民頑吏弊,雖朝有十人而棄市,暮有百人而仍為之。如此者,豈不應《經》之所雲?朕乃罷「極刑」,而囚役之。
不逾年,而朕心滅恐,復以斯經。細睹其文之行用,若濃雲靄群山之疊章,外「虛」而內「實」,貌態「彷彿」,其境又不然。架「空谷」以秀「奇峰」,使昔有嵬巒,倏態成於幽壑,若不知其意,如入混噸鴻蒙之中。方乃少知微旨,則又若皓月之沈澄淵,鏡中之睹實象,雖形體之如,然探親不可得而捫撫。況本《經》雲:「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以此思之,豈不明鏡水月者乎?
朕在中宵,而深慮明鏡水月,形體雖如,卻乃虛而不實,非著象於他處,安有影耶?故仰天則水月象明,棄鏡捫身則知已象之「不虛」。是謂物外求真,故能探其壹二之「旨微」。遂於洪武七年冬十二月甲午,著筆強為之辯論,未知後世果契高人之志歟?
朕雖菲材,惟知斯經乃萬物之「至根」,王者之「上師」,臣民之「極寶」,非金丹之術也。故悉朕之丹衷,盡其智慮,意利後人,是特注耳。
是月甲辰書成,因為之序。
清世祖序
朕聞:道者,先天地而為萬物宗,生生化化,莫得而名者也。惟至人凝道於身,故其德為玄德,而其言為聖言。老子道貫天人,德超品匯,著書五千餘言,明清凈無為之旨。然其切於身心,明於倫物,世固鮮能知之也。
嘗觀其告孔子曰:「為人子者,無以有已;為人臣者,無以有已。」而仲尼答曾子之問禮,每曰「吾聞諸老耽」,豈非以人能清凈無為,則忠孝油然而生,禮樂合同而化乎?猶龍之嘆,良有以也。
自河上公而後,注者甚眾。或以為修煉,或以為權謀,斯皆以小智窺測聖人,失其意矣。開元、洪武之注,雖各有發明,亦未彰全旨。朕以聖言玄遠,末學多岐,苟不折以理衷,恐益滋偽誤。用是博參眾說,艾繁去支,厘為一注。理取其簡而明,辭取其約而達。未知於經意果有合否。
然老子之書,原非虛無寂滅之說,權謀術數之談。是注也,於日用常行之理,治心治國之道,或亦不相徑庭也。愛序諸簡端,以明大旨雲。
順治十有三年,歲次丙申仲春朔日序。

⑼ 道德經注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意思是最高的德行就如水的品德。水滋潤養育萬物而不和萬物爭名奪利。水身居眾人所厭惡的卑下垢濁的位置,所以水最接近於「道」。
天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其無以易之。意思是天下萬物沒有比水更柔弱的了,然而攻擊堅硬強壯之物沒有能勝過它的,因而水是沒有事物可代替得了的。
其下就不祥了

⑽ 清朝保和殿大學士有幾人

15人,分別是:額色黑、成克鞏、索額圖、李霨、魏裔介、杜立德、衛周祚、王熙、梁清標、吳琠、馬齊、張廷玉、鄂爾泰、訥親、傅恆。

1、成克鞏

成克鞏(1608—1691)字子固,直隸大名人,清朝大臣。歷充《太宗實錄》、《太祖聖訓》、《太宗聖訓》總裁。父基命,明大學士。克鞏崇禎十六年進士,改庶吉士。避亂里居。

明崇禎十六年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入清後,在順治朝歷任國史院檢討、秘書院侍讀學士、宏文院學士、吏部侍郎、吏部尚書、秘書院大學士、加太子太保、攝左都御史、少保、保和殿大學士兼戶部尚書、少傅兼太子太傅等職。

順治十八年,聖祖即位,復為國史院大學士。康熙元年,調秘書院大學士。康熙二年,乞休回籍。康熙三十年卒。

關於成克鞏生平著作,《清史稿》藝文志載其著有《倫史》五十卷,《四庫全書》載其輯有《御定道德經注》二卷,《晚晴簃詩匯》謂其有《清慎堂集》。

2、額色黑

額色黑(?-1661年),富察氏,滿洲鑲白旗人,清朝初期大臣。順治五年,遷刑部啟心郎。八年,擢內國史院大學士,世職累進一等阿達哈哈番。十三年,命往朝鮮讞獄。

十五年,改保和殿大學士。額色赫再主會試,修太宗實錄,輯太祖、太宗聖訓,纂資政要覽,並充總裁官,累加少師兼太子太師。十八年,卒,謚文恪。雍正年間,入祭祀賢良祠。

3、馬齊

富察·馬齊(1652~1739年),滿洲鑲黃旗人。清朝外戚大臣,戶部尚書米思翰次子,孝賢純皇後的父。

憑借門蔭,取得監生資格,授工部員外郎,遷郎中、內閣侍讀學士。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出任山西巡撫,歷任左都御史、兵部尚書、戶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保和殿大學士、軍機大臣、太子太保。

雍正帝即位後,任總理事務王大臣之職,參與中俄《布連斯奇條約》的交涉工作。雍正帝駕崩後,稱病隱退。

乾隆四年(1739年),去世,享年八十七,謚號文穆。

4、鄂爾泰

鄂爾泰(1677—1745年),西林覺羅氏,字毅庵,滿洲鑲藍旗人。清朝中期名臣,國子祭酒鄂拜之子,與田文鏡、李衛並為雍正帝心腹。

鄂爾泰先人投歸清太祖,為世管佐領。祖父圖彥突官戶部郎中。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鄂爾泰二十歲中舉,進入仕途。二十一歲,襲佐領世職,充任侍衛,累任內務府員外郎。

鄂爾泰官運的轉機是在雍正繼位之時。雍正三年(1725年),拜廣西巡撫。雍正四年(1726年)調任雲貴總督,兼轄廣西,他在雲南實行設置州縣、改土歸流,加強中央對西南地區的統治。

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帝駕崩,與張廷玉等同受遺命輔政,擔任總理事務大臣,歷任軍機大臣、領侍衛內大臣、議政大臣、經筵講官,管翰林院掌院事,加銜太子太傅,充國史館、三禮館、玉牒館總裁,賜號襄勤伯。

乾隆十年(1745年)病逝,享年六十六歲,謚號文端,配享太廟,入祀京師賢良祠。乾隆二十年(1755年),坐胡中藻獄,被撤出賢良祠,鄂爾泰著有《西林遺稿》。雍正帝編著的《硃批諭旨》,收有《鄂爾泰奏摺》,匯集了他在雲貴廣西總督任上的奏疏。

5、富察·傅恆

富察·傅恆(約1720~1770年),字春和,滿洲鑲黃旗人。清朝外戚、名將,戶部尚書米思翰之孫,察哈爾總管李榮保第九子,清高宗孝賢純皇後之弟。

初為藍翎侍衛、山西巡撫、總管內務府大臣,累遷戶部尚書等職,乾隆十三年(1748年),督師指揮大小金川之役,降服莎羅奔父子。

乾隆十九年(1754年),力主攻打伊犁,平息准噶爾部叛亂,擔任《平定準噶爾方略正編》、《平定準噶爾方略前編》、《平定準噶爾方略續編》正總裁,撰寫《欽定旗務則例》、《西域圖志》、《御批歷代通鑒輯覽》等書。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擔任經略,督師雲南。次年四月,率領京師及滿蒙士兵,分三路入緬作戰,身患重疾,仍督軍進攻,屢敗緬軍。

後與雲貴總督阿桂合攻老官屯不下,遂乘緬甸遣使請和,上疏奏請罷兵,授一等忠勇公、領班軍機大臣加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學士。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二月,班師回朝,不久病卒。乾隆皇帝親臨府邸奠酒,謚號文忠。嘉慶元年(1796年)五月,其子福康安平苗之功,贈郡王銜,配享太廟,入祀賢良祠。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清朝大學士列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富察·傅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鄂爾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富察·馬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額色黑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成克鞏

熱點內容
最新勞動法2013全文 發布:2024-11-05 19:11:30 瀏覽:105
比較中美涉外婚姻法的文化差異 發布:2024-11-05 18:47:44 瀏覽:561
勞動法離職後工作服的規定 發布:2024-11-05 18:42:47 瀏覽:855
勞動法直接辭職有工資嗎 發布:2024-11-05 18:36:40 瀏覽:117
玉溪紅塔區法院 發布:2024-11-05 18:35:12 瀏覽:204
2017勞動法流產假 發布:2024-11-05 14:20:40 瀏覽:255
頂級律師年薪 發布:2024-11-05 13:45:14 瀏覽:652
徐金桂行政法背誦2017 發布:2024-11-05 13:12:32 瀏覽:68
上訴法院流程 發布:2024-11-05 11:37:58 瀏覽:440
我國經濟法的基本原則不包括 發布:2024-11-05 11:21:00 瀏覽: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