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幹部樹立法治思維

幹部樹立法治思維

發布時間: 2022-05-08 15:13:57

❶ 領導幹部需要什麼樣的法治思維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對包括行政機關領導幹部在內的所有領導幹部自覺樹立法治思維、運用法治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那麼,領導幹部需要什麼樣的法治思維?
規則至上:一切從講規矩、講規則開始
普遍的法治思維,一切從講規矩、講規則開始。在任何工作中,制定規則很重要,制定「良法」(合理的規則)更重要。在有規則之後,尊重規則成為第一要務。規則至上思維,就是以既定的法律規則為依據,運用法律規則中的法律術語進行觀察、思考和判斷。
比如,某派出所接到電話舉報,稱其轄區內一居民正在家裡播放黃色錄像,遂派4名民警未帶任何文書在該居民房屋外通過門窗向內窺視,之後又強行進入居民家中搜查。此時,一個有法治思維的民警就應該考慮:我已經具備為此事出警的法律依據了嗎?事實上,相關法律只規定不得「組織播放淫穢音像」,而沒有規定不得在家裡播放淫穢音像。因此,民警不能以此為由搜查該公民住宅,更不能因此懲罰觀看淫穢音像的公民。
當然,規則與規則之間是有效力高低或優先秩序的。比如,當法律與憲法相矛盾時,以憲法為准;當行政法規與法律相沖突時,以法律為准。當同等級別的老法規則與新法規則相沖突時,應當堅持「後法優於前法」原則。當同一效力級別的特別法規則與一般法規則相沖突時,堅持「特別法優於一般法」的原則。
權利本位:公民權利是權力的邊界
任何案件到法官律師手裡,都必須首先考慮權利及其根據。黨政官員在處理涉及公民或法人利益的事務時,也要從他們的權利角度考慮。因為,公民權利是權力的邊界。
比如,前述派出所民警查處黃色錄像,窺視和強行搜查民宅。面對類似事件,從法治思維的要求來講,執法者應當考慮:公民有沒有在家做某事的權利或自由?強行進入公民家中搜查某物品,是否會牽涉或影響到公民的某種權利?如果有法治思維,就會比較謹慎地處置類似的事件,也就會用法治方式來管理社會。實際上,該四名民警的搜查行為已經涉及公民的住宅權。如果執法者多從公民權利角度考慮,就可止步於侵權發生之前。
在市場領域,法治也同樣要求法律把禁止公民、法人做的事項列出來。這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法律實踐中叫「負面清單」。沒有被列入「負面清單」的事項,公民和法人都可以做。這就是所謂「法無禁止即自由」,體現的正是法治思維中的權利本位思維。
控制權力:權力不受限就沒有安全感
任何不受約束的權力都會膨脹甚至腐敗。因此,法治要求權力受到控制,這也就是所謂「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
公權力總是有各種正當的理由和目的,來觸碰公民權利。比如民警搜查黃碟案中,可以看到警察會因治安的理由而觸碰到公民權利,並且很有可能侵犯到公民自由或權利。治安的理由是正當的,但是你不能認為自己的理由是正當的,就可以亂來。從社會整體而言,權力不受限制的後果就是:任何人都沒有安全感。
如果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這只「制度籠子」該有哪些柱子呢?一是權利,比如公民和法人,可對政府提出復議申請,也可起訴。二是法定許可權,即法無規定無權力。有些重要事項由法律保留,只能通過人大制定法律,政府不得自行規定;在法律上,把政府權力列明清單,沒有列入「權力清單」的,就不是你的權力。三是正當程序,通過程序來控制權力。如果程序有瑕疵,就會帶來行政行為無效的後果。四是監督,通過本系統之外的力量,如人大和法院對政府的監督與審查。五是裁量基準。就是自由裁量權的行使設置基準,按這個既定的基準來權衡裁量。
程序優先:正當程序是正義女神的蒙眼布
法治思維要求重視程序,充分發揮程序的作用。遇到有爭議或糾紛的問題,即使是非對錯很清晰,也要善於考慮程序上的處理方式,讓爭議各方平等地發表意見。如果法律程序不到位,決定可能無效甚至違法。比如,行政機關作出吊銷許可證或者執照等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這里的「告知」就是一個程序。當事人要求聽證的,行政機關應當組織聽證。這個「聽證」是作出處罰前的必經程序。執法者要有這個程序優先的意識。
一些西方國家的司法用正義女神作為圖騰。這是一位被一塊布蒙住雙眼的女神。根據我的考證,這塊蒙眼布就是正當程序。正當程序有兩個功能。一是有意識地阻隔對法外因素的過多考慮。二是有意識地阻隔對結果過早的把握。因此,這也構成了正當程序的優勢和特殊功能:把爭端各方統一到程序中來。我們的世界已變得越來越錯綜復雜,價值體系五花八門,常常很難就某一點達成一致,一個問題的「正確」答案也是因人而異的。因此,程序是沖突各方最容易達成一致的地方,也是糾紛各方唯一能達成一致的地方。
程序優先思維還意味著,我們對司法權的尊重和對司法程序的尊重。法治思維要求大家不要干預司法活動,應當讓司法機關獨立公正地行使判斷權。這也是各級黨政幹部有無法治思維的重要標尺。程序也是一種良好的工作方式。無論是解決糾紛,還是作出決策,都離不開程序。要相信,一切難題總可以在正當程序中突破。
技術理性:不受大眾化情感因素的左右
在法治社會,法律職業思維與大眾生活思維形成鮮明對照。技術理性和專業邏輯是法治所要求的。它是經法律專業訓練的結果,主要表現在法官、檢察官和律師的思維。在法治要求之下,它也擴大到了代表政府執法的公務員甚至更廣泛的范圍。
自古以來,處理法與情的關系是衡量法治思維的重要標准。原則上講,法治思維重視邏輯但並不排斥「情理」,而是在法律邏輯的前提下關注情理。大眾思維多屬道德思維,是一種以善惡評價為中心的思維活動;而法律思維是以事實與規則認定為中心的思維活動。因此,法律思維首先是服從規則及其邏輯,而不受大眾化情感因素的左右。具體到公權力主體,就是應當在注重縝密的法律邏輯的前提下,再考慮「情」的因素。
技術理性思維還表現在對待事實和證據的態度上。執法、司法過程中的所謂「以事實為根據」,其實是指「以證據為根據」。如果證據是非法取得的或者證據滅失了,那隻能放棄對事實的認定。

❷ 領導幹部為什麼要樹立法治思維

領導幹部是黨和國家的執政骨幹,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直接貫徹者和國家法律法規的具體執行者,也是依法行政的主體,理應成為自覺樹立法治思維、主動運用法治思維推動改革發展穩定的實踐者,成為堅持依法辦事、帶頭遵守法律的表率和模範。然而,在現實中有些領導幹部忽視法律,決策不依法、遇事不講法、辦事不懂法、自己不守法的現象依然存在。一是特權思想嚴重,認為權大於法,對法律缺少敬畏,甚至自認為位高權重,在自己的勢力范圍內不守法,也無人敢於追究,因而時常突破法律底線。二是以權壓法、以權亂法現象時有發生,導致矛盾激化、干群關系惡化。三是把法律法規置於腦後,在工作過程中常出現有悖於國家法律法規的行為,甚至任意在法外擴權,將一些「霸王條款」和「土政策」披上法律的外衣,有失社會公平。四是有的領導幹部雖然也懂法,也知道違法犯法的後果,但總是心存僥幸,以為背地裡干點違法之事無人知曉,因而恣意妄為。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不注意學法知法,法治觀念淡薄,不依法辦事,習慣把有限權力擴大化;另一方面是不敬畏法律,不遵守法律,習慣靠「拍腦子」、搞個人說了算。而所有這些,實質上都是缺乏法治思維的表現。
法治思維就是領導幹部在想問題、作決策、定政策、辦事情時,牢固樹立人民授權和職權法定,嚴格遵守目的合法、許可權合法、內容合法、手段合法、程序合法的要求,切實尊重和保護人民權利,自覺接受監督和承擔法律責任,並強調尊重法律權威、遵循法治原則、體現法律理性。樹立法治思維,既是領導幹部自身素質提高的重要標志,又是領導幹部執政能力提升的重要體現。
樹立法治思維,首先要深入學法知法。法律是一種寶貴的軟實力。實踐證明,只有把法律法規學好了、裝進腦子里了,才能轉化為內心的行為規范,才能發揮其強制約束作用,才能做到依法決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當前,少數領導幹部法治觀念還相對淡薄,仍然習慣於傳統的「人治」思維方式,習慣於用個人職權和關系「打招呼」「寫條子」「走路子」,還在以人治的眼光看待法治、以人治的思維研判法治、以人治的方式實施法治,這顯然不符合依法治國的要求。作為肩負使命、手握權力的各級領導幹部,必須帶頭學法、知法、懂法,牢固樹立法治觀念,包括憲法和法律權威的觀念、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觀念、法大於權的觀念、依法決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觀念、權力必須受到監督制約的觀念等。當前要深入學習憲法,學習國家基本法律和與本職工作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切實增強法律意識,形成對法治本身的崇尚和信仰。
樹立法治思維,必須要時刻敬畏法律。法律是人們最起碼的行為規范,也是領導幹部必須帶頭執行的行為准則。只有時刻敬畏法律,才能心存憚慮,警鍾長鳴,不以權代法;只有時刻敬畏法律,才能做到在誘惑面前把握住自我,不窮奢極欲,以身試法。《憲法》明確規定,一切國家機關、個人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任何組織或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法律的公正性就在於法律的平等原則,任何地方、部門單位和個人都不能突破。作為領導幹部,敬畏法律、尊重法治是對權力的最好保護,更是對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最好保護。領導幹部樹立法治思維,就必須做到憲法法律至上,樹立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識,從內心深處把堅持依法辦事作為政治責任、施政習慣、自覺追求。一是要克服特權思想,樹立職權法定和權責統一的觀念,牢記任何職權的取得和行使都必須符合法律法規,違法行使職權要承擔法律責任。二是要樹立法律權威觀念,自覺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維護法律權威,絕不謀求凌駕於法律之上和超越於法律之外的特權,絕不以權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這是增強法治觀念、樹立法治思維的起點。三是要樹立和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樹立嚴格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的觀念,自覺做到遵守法律。
樹立法治思維,關鍵要堅持依法辦事。法律的權威和生命力在於實施。沒有實踐的法律,只是掛在牆上的法律和寫在紙上的法律,不僅不會有實際效用,而且也沒有尊嚴權威,更難以形成人們不願違法、不能違法、不敢違法的法治環境。必須明確,任何組織或個人都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任何公民、社會組織和國家機關都要以憲法和法律為行為准則,依照憲法和法律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或職責。如果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那麼良好的法治環境就難以形成,依法治國就成為一句空話。當前,我國改革正進入深水區、攻堅期,發展正處在關鍵期,各種利益矛盾日益凸顯。利益矛盾如何妥善處理?利益多元如何實現公平?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用法治思維認識問題、用法治方式解決問題。領導幹部作為黨和國家的執政骨幹,無論面對多大困難和挑戰,在想問題、作決策、定政策、辦事情時都應尊重規律、尊重法律,既要科學決策,又要依法決策,更要依法行政,不管是土地徵收、房屋拆遷,還是資源開發、勞動關系調處,都要學會用法治思維思考問題,以法治方式解決問題,真正把解決各種利益矛盾納入到法治的框架之內。一是要加強法律知識學習,強化法治意識,培養積極的法治情感、法治信仰,養成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的高度自覺。二是要善於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統一起來,堅持對黨負責、對人民負責與對法律負責的高度一致性。三是要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辦事,無論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依法行政的底線不能突破。要多為群眾發展經濟保駕護航,讓經濟行為真正成為法制行為;要多放權於民、讓利於民,讓群眾在社會生活、經濟發展中受到法律保護;要依法保障公平正義,保障群眾合法利益,最大程度地規避公權力施政的風險。
樹立法治思維,還要帶頭遵守法律。遵守法律是領導幹部的底線。要克服特權思想,將自己的言行置於法律的約束之中和廣大群眾的監督之下,不當特殊公民。無論職務高低,都必須自覺地、無條件地遵守法律,決不能以言代法、以權壓法。要始終堅持以法律為准繩,對照國家的法律法規,嚴格約束和規范自己的言行,要求群眾做到的,領導幹部自己必須首先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領導幹部自己首先不能越雷池半步,努力爭做遵守法律的表率。

❸ 如何切實提升黨員幹部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將把推進「依法治國」作為主題,將審議《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詳細描繪法治中國新圖景,中國共產黨在致力於將「依法治國」作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也對黨的各級領導幹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切實提高各級領導幹部推進依法治國的意識和能力,提高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運用「法治思維」是堅持黨的依法治國方略理念的具體體現,也成為各級領導必須遵循的基本規則,這意味執政黨要依法執政、政府要依法行政,領導幹部和公務員在工作的時候也就要做到法律至上。
一、法治與法治思維內涵
法治,追根溯源是追求公平、公正、公開。法治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權力與權利的沖突。這里的權力指的是公權,權利指的是私權。法治的精髓就在於限制權力、保護權利。對於權力而言,法無授權即禁止;對於權利而言,法無禁止即自由。由此可見,法治重在治權、重在治官。人民政府應該是「對法律的敬畏、對人民的敬重」的政府;政府官員應該是「忠誠於憲法,忠實於人民」的公僕。這是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本質所在。
運用法治思維,是相對於人治思維和權力思維來講的,主要是指各級領導幹部在想問題、做決策、辦事情時,必須時刻牢記人民授權和職權法定的原則,必須嚴格遵循法律規則和法定程序,必須切實保護人民權利和尊重保障人權,必須始終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必須自覺接受監督和承擔法律責任。限制權力,保障權利,既是法治的精髓,也是運用法治思維的核心。
二、牢固樹立法治理念,培育法治思維素養,提升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能力。
(一)領導幹部要牢固樹立法治理念,形成法治思維定勢。
1、領導幹部充分認識加強法治建設對於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重大意義,全面理解法治建設與經濟建設、法治思維與權力行使、依法行政與依法治權的關系,不斷增強法治建設的使命感、緊迫感和責任感。
2、領導幹部要牢固樹立法治理念。牢固樹立依法治國、公平正義,以人為本、以法為尊、保護人權、依法治權等法治理念,不斷追求自由、平等、公平、公正、公開的法治價值,使領導幹部能自覺用法治理念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用法治思維解決問題,推動工作,自覺而堅定地維護社會主義法治的權威性和公信力。
3、領導幹部要形成運用法治的思維定勢。法治思維定勢,就是思維主體在運用法治思維時的一種心理定勢和法律價值趨向。領導幹部遇到問題和矛盾時,選擇運用法治思維,還是行政思維、經濟思維、道德思維解決問題,就是一個思維定勢的問題。領導幹部形成運用法治思維的定勢,就是讓選擇法治思維成為領導幹部自發的一種心理需求和思維選擇,養成依法履職、依規辦事的良好習慣。
(二)加強對各級領導幹部的法律教育,充實幹部隊伍法治思維知識儲備。
1、在領導幹部法律學習內容上,要注重加強針對性和實用性。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能力的提升,關鍵在於法律素養的提高和法律知識的儲備。從現實情況看,苛求領導幹部像法律工作者一樣,系統掌握法律體系,熟練使用法律條款,准確把握法律關系,是難以實現的。首先要認真學習憲法和憲法性法律,理解國家制度的基本內容、公民的基本權利義務和國家權力運行的規則,特別要重視對法律基本原則的學習。其次要熟練掌握業務工作中涉及的基本法律法規、各種法律關系及法律程序,成為熟悉業務工作的行家裡手,再次要加強法律基礎理論、法律邏輯、反腐倡廉、平安中國、綜治維穩等社會法治知識的學習和更新。
2、在在領導幹部法律學習方式上,要注重加強多元化和有效性。不斷創新法治教育培訓方法,完善領導幹部學法用法制度,建立健全學法用法長效機制。要通過初任培訓、中心組學習、法治講座、專題交流、學習考試等多種形式,使法律知識、法治意識、法治精神融入身心,內化為領導幹部的自覺意識和精神修養,外化為依法執政和依法行政的能力。
(三)領導幹部要不斷提升法律思維運用能力,豐富法治思維實踐途徑。
養成法治思維不是簡單的學習法律知識,而是要注重優化領導幹部知識結構的同時,提高其依法思考、依法決策、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能力。一是領導幹部在法治實踐中,要善於發揮法治的引導、規范、保障、懲戒作用,切實做到依法化解社會矛盾、依法預防打擊犯罪、依法規范社會秩序、依法維護社會穩定、依法發展市場經濟。二是要運用法治思維引導人民群眾依法表達訴求,鼓勵人民群眾通過調解、仲裁、訴訟等法治方式解決矛盾糾紛,實現定分止爭,維護法治機制、法治權威,努力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圍。三是要把握多種法治思維方式的綜合運用和價值判斷,依法決策正確處理好政治思維、經濟思維、道德思維與法治思維的相互關系,使問題得到合情合理、合法合規的解決,實現決策科學化。
三、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治國理政 ,營造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的良好社會環境和法治環境。
(一)加強依法執政、依法行政體系建設。
1、要進一步完善和推進各項立法工作的科學化。按照注重頂層設計,明確權力界限,規范權力內容,防止權力濫用的原則,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快推進行政體制改革中做到法治先行,在法治框架內推進科學立法工作。
2、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強化權力運行規則法治化建設,「將權力關進法治的籠子」,要進一步加強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程序立法,特別是規范領導幹部決策權、執行權方面的法律和程序,推進對行政權、司法權運行機制的監督制約。
3、加強市場經濟法治建設。市場經濟就是法治經濟。現代市場經濟從建立、發展和完善的過程,就是法治不斷推進的過程。在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法律的調節功能,克服市場經濟自發性、盲目性、無序性缺陷,規范市場經濟有序進行,使市場經濟由政府主導型向法治主導型轉變。
(二)加強法治政府建設。建設職能科學、結構優化、廉潔高效、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一要把法治理念轉化為制度體制機制,加強制度機制整體設計和頂層設計,加快法治政府進程。二要進一步完善相關制度建設,健全程序規則,保證行政機關按照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三要制定和完善保障法律執行、運作、實施的各項具體制度,保障執法公平、公正、公開。四要加強基礎性制度建設。如根據物權法規定建立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保障不動產交易安全,為預防和懲治腐敗夯實基礎,又如建立以公民身份證號碼和組織機構代碼為基礎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等制度,從基礎上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四是健全科學民主依法決策機制,建立決策風險評估和依法糾錯制度。
(三)加強幹部隊伍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教育。一要堅持法治政績導向,把依法執政、依法行政、依法決策納入對領導幹部的政績考核內容,建立健全考核評價機制,並以此作為選拔、獎懲、晉升、晉級的重要依據。二要通過鼓勵、獎勵、晉職、晉級等激勵機制,引導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去思考和解決問題,重視提拔使用法治思維意識強、善於用法治方式解決問題、維護穩定、推動發展的優秀幹部。三要有計劃的培養、選拔、任用一批具有法律專業背景的領導幹部,形成黨委政府選人用人的正向激勵引導機制。四要建立適應科學發展觀和法治內在要求的幹部法治績效綜合評價體系,引導法治思維成為領導幹部主動、自覺的慣性思維方式。
(四)加強黨和社會的監督機制建設。一要在治國理政的體系內,建立健全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加強行政、司法監督體系和監督制度建設。二要健全完善質詢、問責、離任審計、引咎辭職、罷免、黨政紀處理等制度,保障對各級領導幹部的有力有效監督。三要加強人大權力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促進其監督行為逐步制度化、規范化。四要深化政務公開,建立健全各項陽光監督制度,不斷拓寬社會監督渠道,讓人民群眾監督權力。五要按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侵權要賠償、違法要追究的要求,強化領導幹部的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

❹ 領導幹部法治思維的具體內容主要包括

摘要 1、法治思維在不同問題和領域的運用包含了不同的四個層次。

❺ 領導幹部提高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關鍵是要做到哪些方面

提高黨員幹部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重點是做好以下三個方面工作:
1、重視法治思維養成,教育引導黨員幹部在學習和實踐中提高依法辦事的能力。
由於歷史原因,我國社會比較缺乏法治傳統,一些領導幹部不習慣、不善於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手段推動工作、解決問題。因此,必須重視法治思維的養成,教育引導黨員幹部著力提高法治素養。一要牢固樹立法治信念。黨員幹部要從關系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關系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高度,進一步深化對法治的認識,懷有對法治發自內心的認同和尊崇。要深刻認識到,維護憲法法律權威就是維護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權威,捍衛憲法法律尊嚴就是捍衛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嚴,保證憲法法律實施就是保證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實現。
2、要加強法治學習培訓。
在法治已確定為黨治國理政基本方式的今天,如果領導幹部不學法、不懂法,有的連基本法律常識都不知道,怎麼能當好領導?怎麼能保證不出事?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要帶頭學法,不僅要學履行職責所需要的法律知識,而且要學法的原則、原理,學法的價值、精神。通過學習,知道法律授予了什麼權力,這些權力的邊界在哪裡,權力行使的原則、程序是什麼,不依法行使權力需要承擔什麼責任等,提高依照法定許可權、程序行使權力的素養。各級黨組織及其組織部門要加強法治教育培訓,把憲法法律列為黨委(黨組)中心組學習內容,列為黨校、行政學院、幹部學院、社會主義學院必修課,把法治教育納入各級幹部教育培訓規劃,幫助廣大幹部切實提高法治思維水平和能力。同時,要堅持把法治教育與道德建設結合起來,引導廣大黨員幹部自覺做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模範。
3、要高度重視法治實踐。
法治思維的養成特別是法治能力的提高,關鍵靠實踐。各級領導幹部在領導和推進依法治國的過程中,一定要撲下身子、躬身實踐,凡是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第一原則就是按法律辦事,有法律規定的,遵循法律規定;沒有法律規定的,遵循法治原則、法治原理。同時,要深入法治工作第一線,注意剖釋個案,善於總結經驗教訓,從而不斷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工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熱點內容
最新勞動法2013全文 發布:2024-11-05 19:11:30 瀏覽:105
比較中美涉外婚姻法的文化差異 發布:2024-11-05 18:47:44 瀏覽:561
勞動法離職後工作服的規定 發布:2024-11-05 18:42:47 瀏覽:855
勞動法直接辭職有工資嗎 發布:2024-11-05 18:36:40 瀏覽:117
玉溪紅塔區法院 發布:2024-11-05 18:35:12 瀏覽:204
2017勞動法流產假 發布:2024-11-05 14:20:40 瀏覽:255
頂級律師年薪 發布:2024-11-05 13:45:14 瀏覽:652
徐金桂行政法背誦2017 發布:2024-11-05 13:12:32 瀏覽:68
上訴法院流程 發布:2024-11-05 11:37:58 瀏覽:440
我國經濟法的基本原則不包括 發布:2024-11-05 11:21:00 瀏覽: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