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長久
⑴ 生命道德的基本理論是什麼
生命是有限的倫理道德是長久的,
這就是說人在有生之年做人要講道理,
講文明,樹立良好的道德觀念。
⑵ 有文化、有道德的國家就可以長久嗎,不會滅亡嗎
那不一定,我國宋朝文化經濟禮儀都是世界第一,但由於武備不修最後亡國。
⑶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是什麼意思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釋義:懂得滿足就不會受到屈辱,懂得適可而止就不會遇到危險。
原文出處:《道德經》 第四十四章,「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道德經》簡介:
《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
《道德經》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
《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⑷ 生命道德理論由什麼構成
生命是有限的倫理道德是長久的, 這就是說人在有生之年做人要講道理, 講文明,樹立良好的道德觀念
⑸ 「一個人的道德品質是長期遵守或違背道德所得到的結果」這句話正確嗎
是正確的。一個人的道德品質經過一定的社會生活實踐才能形成,是長期遵守或違背道德所得到的結果,是主觀上道德認識和客觀上道德行為的統一。
⑹ 道德如何培養
一個人的道德觀是長久建立的,從出生到他的性格定性。
這樣一個漫長的時間確定了一個人的專人生觀和道德觀念。
不過說到性格定性,事實不準確,因為一個人的性格和心理,始終都是在變化的。
要想將一個人培養成一個有道德觀念的人,首先要讓他知道道德的概念,就是說什麼才是道德的。
在此同時,他的身邊一定不能缺少道德素質高的人,這是一個榜樣效應,看到什麼學什麼,不僅是孩子,就連成人也會這樣。
另外,多讀書,多讀好書,比方說一些哲學的,中國古代文學最為有用,這類書如果他看不下去,腿甲他看一些名家的小說,但凡一部好書,一個好的作者,都會有一種好的思想,看書的同時,也可以從中學到如何待人處事,其實道德,就是待人處事。一個不道德內心骯臟的人,對人對事都友善,為他人著想,那麼我們還說他是沒有道德的嗎。
總結一下,有人在旁言傳身教,給他看基本好書,教他與人交往。這屬些就是培養一個人道德的最好途徑了
⑺ 在愛情和道德面前你會如何選擇。
愛情和道德讓我選擇我會將道德放在首位。一份有道德的愛情才不會讓自己心理有所負擔,可能並不是所有的愛情都需要道德,但是當一份愛情需要道德的時候我肯定是先選擇道德位於愛情之前。
在人生中愛情可能是大部分人所必經的一段經歷和過程,愛情是美好的、純粹的,對大部分人來說,愛情是可以讓人奮不顧身的令人著迷的東西。人與人之間有依賴、有親近、有嚮往才是有愛情,愛情是美好的,可以想像的一種感情,它並不脆弱,可以經得起海浪風霜,但是愛情如果讓人愛到迷茫,愛到不分是非那可能就不算是愛情了。在我看來,愛情是不能夠讓我失去理智的,我還是會懂得對方做的是對的還是錯的,道德倫理的底線在我眼裡是比愛情更重要的東西,我可以擁有想要的、期盼已久的愛情,但不會失去對道德的堅持。
⑻ 怎麼理解《道德經》天長地久
天長地久出自是《道德經》第七篇: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不自生:意指不為自己生存而生存。
邪:同耶。
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久存在的原因,是因為天地不是為自己生存而生存,它是自然存在的,所以才能成就其長久生存的狀態。因此,聖人效法於天地,以謙讓無爭的態度來應對事物,這樣反而自然的處於大眾之前,將己身置之度外反而能更好保全自身,這不正是因為他無私無欲嗎。正因為如此,所以才能更好的成就其無上的功果。
此章老子開示學人天地之所以能夠長久的道理,聖人效法這種大道之理,而能夠成就其大功業。如果簡單的看來就是以退為進之義,而實則不然,其宗旨仍是無為而無不為的依道奉行。也正因為聖人心中不存有絲毫的刻意作為的觀念,而又隨順自然、無所息止的教化一切眾生,所以才能成其功果,而對所成的功果也沒有絲毫的執著。
⑼ 修養德行,是進入職場長久發展的根本,那麼你要怎樣修養自己的道德行為呢
想要修養自己的道德行為,首先要知道什麼是真正的道德。要把自己的道版德修到哪一權步,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而且道德是一個長久的東西,不是說現在想改變想修養就一時興起去修養,這對自己來說其實沒有任何的意義,如果想要長久的修養道德,那就要先從修身開始,把自己養成良好的品德,首先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然後再做有道德的事情,堅持雞的底線。
⑽ 道德的本質是什麼道德與法律之間的關系如何理解
道德本質是由一定的社會意識形態形成的,人們行為應當在人們所能接受的范圍內,若超過了人們無法接受的范圍就會觸及社會道德底線,這樣會引起大多數的公憤。道德和法律一樣都具有調整和規范人們行為的社會功能,但也有一定的區別;
道德是社會的意識形態,說明道德是由社會條件和文化背景等因素形成的,而法律往往是統治階級制定的,為統治階級服務的,具有國家意志性;
法律的制定應當考慮道德標准和底線,法律應當在這范圍之內,當法律的適用與道德相沖突時,往往應當遵守法律,一是為了穩定法律的權威性,二是為了保護法律的穩定性,三是法律的制定是理智的公正的,而民眾道德觀念易變化且缺乏理智,往往帶有情緒性,不利於穩定社會關系。
(10)道德長久擴展閱讀:
馬克思主義認為,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和規范。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道德觀念,沒有任何一種道德是永恆不變的,道德不是天生的,人類的道德觀念是受到後天的宣傳教育及社會輿論的長期影響而逐漸形成的。
這是一種道德相對主義,與之相反的主張則稱為道德絕對主義。
道德很多時候跟良心一起談及,良心是指自覺遵從主流道德規范的心理意識,道德既然與實踐和活動密切相關,所以它的目的就在於追求人類靈魂中感覺和慾望部分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