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制度與道德作文

制度與道德作文

發布時間: 2022-05-09 01:40:44

『壹』 作文:讓制度更有人情味

最近,一位法學碩士的遭遇,為此提供了新的注腳。他連續拿下某地公務員考試的筆試和面試第一,卻因通知體檢時身份證丟失,與夢想失之交臂。盡管他拿出護照、戶籍等證件,卻都無法證明「自己是自己」。面對突發情況,該不該讓他參與體檢?是嚴格按規定執行,還是從實際出發允許體檢?

事實上,這涉及的正是制度的剛性與柔性問題。一方面,制度是剛性的,普遍適用的,制度面前不能搞特殊化、人情化。另一方面,制度運行的現實環境在不斷變化,任何制度設計都不可能預判所有可能的情境。正因此,制度的執行往往被賦予一定的自由裁量權,使制度更好地切合實際,更富有生命力。這就是制度的柔性一面。也即是說,制度不能人情化,但應是人性化的,理應充滿人性溫度。

『貳』 道德與規則作文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自古以來道德就是人們為人處事的行為准則,作文 讓道德與規則並行.與此相反,西方國家卻用規則作為人們與人處世的行為准則.歷史的列車運轉到了今日,我認為,應讓道德與規則並行.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從古至今都是以道德著稱的文明國度.古時的君子不乘人之危君子不奪他人之愛和今天的愛崗敬業誠實守信等都是很好的道德信條,正因如此,中國才被稱為禮儀之邦.西方文明雖不及中國文明博大精深,但其規則意識則為世人所褒揚.有些西方國家在建國之初,就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規定和許多法律規則,西方人也形成了濃厚的遵守法規的氛圍.
一次,幾名中國學生到加拿大體驗生活.當他們同加拿大同學一起去餐廳吃飯時,中國學生看到學生打飯窗口前拍著長長的隊伍,而教師打飯窗口前卻空無一人,初中一年級作文《作文 讓道德與規則並行》.於是,他們很快跑到了教師打飯窗口前,早早的盛到了飯,而加拿大學生卻仍排著隊等待.有人問加拿大學生為什麼不到教室窗口盛飯,加拿大學生說是學校校規有規定,學生不能到教室窗口去打飯.在他們看來,規則就是用來遵守的,沒有規則就沒有道德.
哈佛大學的圖書館藏書幾十萬,學校規定學生只能在圖書館里看書,不得外借,若違反規定,一律開除.一名學生曾偷偷把一本書偷偷帶出了圖書館.後來一場大火把圖書館的藏書都燒毀了,那名學生意識到他手中的書本是唯一的倖存品,於是他把它交給了學校.學校非常感謝他,接受了書本,卻把他開除了.因為他違反了校規.他們大規則看得高於一切,違反了校規就是失去了道德.
由此看來,我們在保留傳統的中華文明的同時,還要接受西方文明的規則意識.其實,在現實社會中,道德與規則是緊密相聯的.如果說規則是人的骨骼,那麼道德就是血和肉,這二者合一才能構成一個活生生的人.沒有規則的社會,將十分混亂;沒有道德的社會,人與人之間缺乏最起碼的信任,整個社會將失去安全感.道德與規則是密不可分的,有了道德,才會遵守規則;遵守了規則,才會擁有高尚的道德修養.
讓道德與規則並行吧!

『叄』 作文規則讓我們的生活更和諧800字作文

在生活中處處都有規則,如:道德、法律、和各團體、教派和職業中的一切規定,都叫做規則,只不過它們的范圍和約束力不同罷了。

規則起來什麼作用呢?它規定了人們的一切行為。在一些人眼中看來,規則是束縛了自由。這句話看似有些道理,它雖然是束縛了自由,但它使我們的生活不比「自由」的生活差。因為有些人打著「自由」的牌子到處做壞事,讓很多人生活在這種「自由」下並不快樂。但規則禁止這種「自由」,使更多的人生活在一個安定、幸福的環境下。

規則如果光是寫在紙上,那麼規則沒有任何作用。如果人們都把規則裝在心裡,把規則放在事物的前面,規則才能起到作用。 有一個故事中說:從前有個技術高超的老鎖匠,他打算把他的家業繼承給兩個徒弟的其中一個。便進行一個測試:讓兩個徒弟開保險櫃,再決定將家業繼承給誰。因為老鎖匠非常有名,所以在測試時有許多人來觀看。在開鎖前,老鎖匠先讓他們從小孔中看看有什麼,然後再開開。他們看完後,大徒弟只用5分鍾就將保險櫃打開,而二徒弟卻花了多一半的時間才開開。正當人們覺得大徒弟勝利時,老鎖匠卻問道:「你們倆都分別看見裡面有什麼嗎?」大徒弟說:「師父,我看見裡面有許多錢。」二徒弟說:「我什麼都沒看見,只是您讓我開我才開。」老鎖匠聽完後便說:「我決定將家業繼承給二徒弟!」眾人愕然,為什麼是用時最長的二徒弟呢?老鎖匠解釋說:「我們鎖匠可以打開任何一把鎖,但心中有一把鎖是不能打開,這把鎖鎖的是人們的貪婪。」

『肆』 制度替代人性,作文800字

制度替代人性
近日,在鄭州市某家屬院,一名男子持刀致人一死一傷後自殘,被送到醫院後危在旦夕,但嫌犯親屬、公安機關以及民政部門都拒絕救助。危機關頭河南商報記者白潤岱出資2000元救助嫌犯使其保住性命。
不過,此舉引起社會的廣泛爭議,有人認為這是義舉,而不少人卻指責這是作秀。(《新京報》)
姑且不論當事人的動機何在,至少在這一事件中,任何的道德評判首先都要讓位於最基本的法律判斷,即嫌犯是否應當得到必要的救助而不至於因傷喪命。
毋庸置疑的是,出資的記者並沒有救助嫌犯的法定義務,否則他的舉動就不過是正常的履行職責行為,根本不具有任何道德上的可褒揚性。如果救助包括嫌犯在內的所有「困難人群」,是一個社會最基本的倫理和法律底線的話,那麼,沒有履行救助義務的相關政府機關當然難辭其咎,但這是否意味著沒有法定職責的個體,其所進行的救助行為就具有先驗的不正當性?
事實上,在救助弱者的問題,政府部門法定職責的「缺位」,並不必然導致出於天理良心的個體「越俎代庖」行為的「越位」,因為兩者並非一個簡單的非此即彼的判斷。雖說法治社會的建構,需要的是盡可能地釐清法律和道德界線,力戒以道德評判法律的做法,但對於私人的自主選擇這是不適用的。
就記者出資救助嫌犯而言,這僅僅是道德高尚者一次踐行內心道德准則的行為,對於這樣的舉動,不僅屬於當事人自由的范疇,更應該是為社會所鼓勵的「多多益善」的舉動。任何人都沒有理由指責一個挽救了生命的個體。任何社會的道德批判,以動機評判個體的做法無疑都是一種可怕的「誅心論」。事實上,「救人的結果」就是最真實的動機,也是最無可辯駁的事實。
法律中有一個基本的信條是,人永遠是目的,而制度不過是實現這一目的的手段。可在這次閃耀著人性光芒的「道德救贖」中,當事人卻遭遇了赤裸裸的制度綁架。之所以有論者要指責當事人在作秀,一個最重要的理由在於,個體的義舉難救制度之弊,無疑從理論上講這是正確的,但這是不是意味著,在制度存在弊端或者制度的執行者沒有履行職責時,那些主動伸出善良援助之手的個體就應當為「制度的弊端」背黑鍋?
制度的完善的確是人人嚮往的勝境,但一個不言自明的事實是,世界上永遠都不會存在十全十美的制度,更何況即便存在,還有人的操作過程這一必然的過程誤差。既然我們都可以為「制度之弊不能免除個人責任」而鼓與呼,那麼為什麼對那些用自己的一己之力救贖制度弊端所造成結果的個體來說,哪怕是微薄的支持與鼓勵,都是一種奢望呢?
無論如何,制度建構的目的都是為了溫暖人心,而不是泯滅人性中善的火種。可惜的是,在太多人自以為是的「制度綁架」中,所能看到的不過是拿所謂的「制度」去為冰冷人心張目的偽道德,相比於熱情的「道德救贖」所散發出來的人性光輝,它們顯得是那麼的渺小和猥瑣。
請先把自己還原為一個「人」
無論我們從事什麼職業,擔負什麼工作職責,都該首先把自己還原為一個「人」,並以最基本的人性來衡量和審視自己「職務行為」可為不可為。
8月30日,一位重慶商場保安因一名「棒棒」(重慶當地對臨時搬運工的俗稱)衣衫不整在商場外納涼而對其大打出手———這一暴力行徑被網友以圖文形式記錄,並被上傳網路乃至出現在平面媒體上,格外醒目地躍入人們的眼簾(據《南方都市報》)。如此冷酷的一幕,刺激人們的心靈,燒灼大眾的神經。而在此之前,類似的「冷血案例」還有陝西寧陝縣民政幹部諶太林和北京通州某派出所兩位民警如出一轍的「扔人」事件……
在人心向善、社會文明程度日益提高的今天,出現此類冷血行徑,不禁讓人發問,這些原本藉以為民服務者的人性良知何以淪喪至此?
通州民警為自己「扔人」行為辯解說是「執行上級(值班領導)命令」,民政幹部諶太林「扔人」則是為了迎接衛生檢查而執行的「緊急任務」,而那個重慶保安似乎也理直氣壯地認為自己是在維護市容市貌的「整潔美觀」……而我們從中可以看到,他們的冷血舉動是以政府官員、警察、保安等職務或職業身份執行的職務行為。
但在這些所謂的「職務行為」下,他們非但沒有展現出其應有的職業素養以及諸如「善意」、「同情」、「憐憫」等人性美好的一面,取而代之的是麻木不仁、冷酷無情的「職務暴行」,而更讓人憤慨的是他們對於這些泯滅人性的所謂「職務行為」的習以為常———事後他們缺乏起碼的捫心自問和自我譴責。比如,陝西寧陝縣一位知情人則透露,陝縣和鄰縣將流浪漢彼此扔來扔去,已經成了當地民政部門的「保留節目」。
孟子說過:「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如果以此作為判斷人與非人的標准,那麼以上的那些職能人士無疑已經是「非人」了,因為他們失去人性之中應有的「惻隱之心」。
從更深的意義上說,這種因無意識而產生的「習以為常」和「麻木不仁」才是真正讓人感到可怕的,因為它展示出來的是人性的異化和迷失。如果聽之任之,那麼在社會其他更廣泛領域內都可能出現類似這種只顧履行職業職責,而枉顧自身人性善惡底線的「職務暴行」。
職責的最高境界乃是保護「人」的權利和自由,機械、不加反省地一味遵從「上司」的「命令」,其實是對職責的誤讀,即使在《公務員法》中,也有上級錯誤命令下級有權拒絕的規定。一個人扮演的社會角色以及工作職責可能千變萬化,但撇開社會角色、職責的區別,究其本源,我們首先都是一個「人」———一個有肉有血,有情有感的個體的「人」,還應具有諸如善良、溫情、憐憫、惻隱之心、羞恥之心等普遍的美好的人性。
這些冷血案例應當引起每個人思考的是,無論我們從事什麼職業,擔負什麼工作職責,都應首先把自己還原為一個「人」,並以這些最基本的人性來衡量和審視自己「職務行為」可為不可為———只有這樣才不至於讓自己在履行形形色色的工作職責中喪失作為「人」的本性,從而避免自己在不自覺地成為以「職責」的名義濫施「職務暴行」的施虐者。
社會中那些庸常的惡
求職者蘇某被深圳寶安區福永一家職介所騙走二百元錢,多次討要無果後,一怒之下買來汽油,燒傷職介經理。(《晶報》)
——這幾十個字的漫不經心的簡略敘述,就簡略了兩人命運的痛苦轉折:經理全身燒傷面積90%,隨時都有生命危險;蘇某體表45%的部位也被燒傷,而此時,他的身份也由受騙的求職者變成了縱火嫌疑人。
類似的案例並不鮮見。幾年前,一位「英雄」的事跡讓我感覺像吃了一隻蒼蠅:一位挑擔賣水果的「走鬼」(南方方言對小販的歧視稱呼),在經過市中心區時,被一幢大廈的保安攔住,不由分說沒收了那擔水果。「走鬼」磕頭、下跪、哀求,保安就是不還。第二天又來,還是不還。第三天再來,不僅不還,還惡語相加,僅回了一句嘴,就被野蠻地毆打,「走鬼」忍無可忍,拿起水果刀一刀捅向保安,就這一瞬,年僅二十歲的保安的生命就戛然而止。這名保安後來被塑造成了英勇殉職的英雄,有關方面還向其家屬發放了巨額撫恤金。
所有的生命都應該得到尊重,無論他是求職者還是經理,是保安還是「走鬼」;同樣,所有的罪惡都不應原諒,無論這罪惡是縱火、殺人,還是掠奪看起來是多麼不起眼的二百元人民幣或一擔水果。
在中國,有些在農村難以謀生的農民賣掉家裡的豬、鴨,再向親朋好友們東挪西借,才湊足路費奔向城市。他們在城市裡,或者當無根的「走鬼」,或者寄希望於找一份工作,而他們進入城市的所有家當,就是那被沒收的一擔水果或者被騙走的二百元人民幣。他們就指望這些城裡人不屑一顧的家當,雞生蛋然後蛋生雞,艱難地在城市生根、發芽,為家裡的老父母賺一點醫葯費,為孩子湊一點學費……這是他們的希望和生命。
——同情和憤怒相互交織,讓我們唏噓不已。
二百元錢或一擔水果或許是悲劇的起因,但根源還在於事件中受害者的邪惡。而這邪惡,在一般人甚至公共管理機構看來又不是什麼大惡,但這並非大惡的邪惡卻超過了嫌疑人的承載能力,那惡擠壓著忍受的底線,點燃了人性扭曲的復仇怒火。
我將這類看起來並非大惡的邪惡,稱為社會中庸常的惡。類似的還有:一年輕人摸了寵物狗一下,就被狗主人以狗受驚嚇為由,逼著當街下跪;一農民損壞了一縣建設局長家牆壁上的一塊瓷磚,就被局長大人串通當地交警部門開出巨額罰單;酒吧里一人看了另一人一眼,就被打成重傷等等。這類庸常的惡,往往會引起更大的沖突,引來暴力和血腥。一旦發生悲劇,我們人性中的憐憫和同情真的很難找到揮灑的方向。
而更令我悲哀的是,這類惡的主角有的是如那位縣建設局局長那樣的強勢;有的其實也是社會的底層,如保安、收費員、治安員等。他們在城市裡同樣無根,相比於一般的市民而言,他們是無產者;但他們相比於「走鬼」、「垃圾蟲」(南方方言中對拾荒人的又一帶歧視的稱呼)而言,他們卻找到了優越感。於是,將平時所感受到的屈辱、將縈繞在心間揮之不去的被剝奪感,毫無保留地強加給比他們更低的群體。
當社會經常出現這類事件的時候,當然相關的制度應該首先檢討,如戶籍制度,如城鄉、地區差異,還有起點公平、教育等,都應受到責問。但是,我這里想著重指出輿論在其中扮演何種角色。
近來有一種濫用同情心的傾向。打工者殺了主管,媒體著重將打工者塑造成社會制度的受害者,而主管被謀害的生命及其家人的悲傷則被輕描淡寫,如深圳的阿星殺人事件;再則,一年輕人將一小女孩從橋上扔下,媒體進一步追問後推論,這個年輕人因錢被騙,才將怨氣發泄到無辜的小女孩身上,最後還是歸咎於社會治安問題,如廣州的小湘女被害事件。
不是所有的社會問題都要歸咎於社會制度,歸咎於貧富差距。如果類似阿星殺人的罪惡在歸咎於社會之後得到同情,類似殘害小湘女無辜生命的罪惡得到原諒,那麼,那些在同一社會制度下與阿星們同樣境遇的人們,他們的善良、包容、堅毅、忍讓、韌性等美德,則會被矮化甚至受到褻瀆。
悲劇令人同情,但庸常的惡導致的悲劇如果被不加區分地同情,那麼,就有可能傳遞這樣的信息:惡中有暴力美學。阿星代表著典型的暴力美學,據說有個打工妹看了報道後就愛上了他,並寫了一封又一封情意款款的情書。
當社會將暴力渲染成美學的時候,那些庸常的惡看起來往往就更加微不足道。有一點還要交待,縱火嫌疑人蘇某在發現被騙後報過警,找過當地的勞動站,但都說管不了。蘇某真的是走投無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才出此下策。這里,當地有關部門應該反省,面對這價值二百元錢的庸常的惡,究竟是無能為力,還是另有隱情?
人內心深處潛藏著暴力的魔鬼和邪惡的沖動,在被庸常的惡所激怒、所喚醒後,往往會燃燒成憤怒的熊熊大火。所以,庸常的惡也是惡,如果熟視無睹、漠然視之,那才是另一個更大的社會毒瘤,才是另一種悲哀!
在冰冷的社會面前人性就是最後的堅守
在一個普遍的「仇窮」氛圍下,在中國這樣一個缺乏懺悔基因的國度,許多人都自覺不自覺地把自身的惡歸結於制度,但卻既不見對制度的控訴,也不見對自身的懺悔。一切都那麼自然而然,一切都那麼心安理得,一切都順著強勢、強權的邏輯和話語定勢:一位重慶商場保安因一名「棒棒」(重慶當地對臨時搬運工的俗稱)勞累後衣衫不整在商場外暫歇納涼而對其大打出手,理直氣壯地認為自己是在維護市容市貌的「整潔美觀」;通州民警為自己「扔人」行為辯解說是「執行上級(值班領導)命令」,民政幹部諶太林「扔人」則是為了迎接衛生檢查而執行的「緊急任務」,深圳的放火當然既是執行上級命令也是為了「保護水源」……他們對於這些泯滅人性的所謂「職務行為」習以為常,人性的異化和迷失竟至於此。
李鴻文先生曾在本報(《中國保險報》)發過他的名篇《社會中那些庸常的惡》:一位挑擔賣水果的「走鬼」(南方方言對小販的歧視稱呼),在經過市中心區時,被一幢大廈的保安攔住,不由分說沒收了那擔水果。「走鬼」磕頭、下跪、哀求,保安就是不還。第二天又來,還是不還。第三天再來,不僅不還,還惡語相加,僅回了一句嘴,就被野蠻地毆打,「走鬼」忍無可忍,拿起水果刀一刀捅向保安,就這一瞬,年僅二十歲的保安的生命就戛然而止;一年輕人摸了寵物狗一下,就被狗主人以狗受驚嚇為由,逼著當街下跪;一農民損壞了一縣建設局長家牆壁上的一塊瓷磚,就被局長大人串通當地交警部門開出巨額罰單等等。這類惡的主角有的是如那位縣建設局局長那樣的強勢;有的其實也是社會的底層,如保安、收費員、治安員等。他們在城市裡同樣無根,相比於一般的市民而言,他們是無產者;但他們相比於「走鬼」、「垃圾蟲」(南方方言中對拾荒人的又一帶歧視的稱呼)而言,他們卻找到了優越感。於是,將平時所感受到的屈辱、將縈繞在心間揮之不去的被剝奪感,毫無保留地強加給比他們更低的群體。
是的,在一個普遍的仇窮、欺窮氛圍下,人與人之間的層層加壓互相踐踏似乎不可避免:被人踐踏隨時都可以成為踐踏別人的理由,只要稍有踐踏別人的「資本」!
但我們能因此而稍微減輕自身的罪惡感羞恥心嗎?不!不是所有的社會問題都歸咎於社會制度。人之所以為人,首先如孟子說的要有惻隱之心,「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這是人與非人的分水嶺,亦即衡量其人夠不夠人「格」的最低標准。2007年9月10日《新京報》文章《請先把自己還原為一個「人」》(作者:大路)寫得多好:一個人扮演的社會角色以及工作職責可能千變萬化,但撇開社會角色、職責的區別,究其本源,我們首先都是一個「人」。無論我們從事什麼職業,擔負什麼工作職責,都應首先把自己還原為一個「人」,並以這些最基本的人性來衡量和審視自己「職務行為」可為不可為———只有這樣才不至於讓自己在履行形形色色的工作職責中喪失作為「人」的本性,從而避免自己在不自覺地成為以「職責」的名義濫施「職務暴行」的施虐者。
像火燒貧民窟這種明顯超越職權、濫用職權的行為,即使是「職務行為」,也是不應該免除個人責任的。更何況,即使在《公務員法》中,也有上級錯誤命令下級有權拒絕的規定。而這只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最低境界。人之所以為人,還在於其舉手投足、待人接物之間表現出的強烈的平等意識、尊嚴意識和人道主義傾向。如果說惻隱之心還只是相對強者對遭受苦難者的同情,那麼,強烈的平等意識和尊嚴意識才是人頂天立地的根基。一千多年前,官居總理(宰相)要職的蘇東坡把自身快樂的源泉歸結於「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五十多年前,以晏陽初為首的中國大批知識分子,放棄優越的城市生活主動「上山下鄉」,和農民打成一片,推行他們的鄉村教育和民主建設,並把它推向全國,推廣到全球四十多個國家和地區。他們的眼裡,何曾以貧富取人?在「平等眾生」的知識分子後面,還有開明鄉紳、軍閥、政府要員的支持甚至「附庸」。更令人稱奇的是曾任國務總理的熊希齡的夫人朱其慧女士也主動辭去了全國婦女聯合會會長、全國婦女紅十字會會長之職,把餘下的一生全部獻給了窮人,獻給了平民教育事業,四處游說,直至辭世。直到十多年前辭世前,印度的特蕾莎修女仍在窮人間四處奔走,窮盡其一生的光輝溫暖窮人,還窮人以人的歸宿感和尊嚴感。相形之下,今天的中國不論較之於貧窮的印度還是較之於我們自己的五十年前,在人性、人倫問題上都已然退步不少。一個制度排斥加人性排斥型的社會特徵異常典型。
即使在最嚴酷的環境下,強烈的平等和尊嚴意識也是冷酷制度的必要緩沖和社會安全軟著陸的根本依據。在過去,一個人受到權力的排斥、敵視或迫害,幾乎馬上就要從社會結構和倫理關系中開除出去,妻離子散,家人也都和你斷絕關系。所幸這樣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但權力嫌貧愛富的慣性卻無時無處不在!那麼,就從人性的抵抗開始吧,也許我們一時半會兒無法一下改變權力的慣性,但卻可以改變我們自己,從做一個平等眾生、做一個有惻隱之心的人開始!

『伍』 制度規范行為的800字作文

我們懷著一份憧憬邁進校園,在老師的帶領下細細領悟了《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 第一次讀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我就感到做好一個初中生、一個優秀的初中生並不是那麼簡單,但又是極其重要的.規范上告訴我們要「自尊自愛,注重儀表」、「真誠友愛,禮貌待人」、「尊規守紀,勤奮學習」、「勤勞儉朴,孝敬父母」、「嚴於律己,遵守公德」,這些,我們都做到了嗎,顯然沒有,這就需要我們再次熟悉、感受《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了.
《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記載了我們每個中學生在學校,家庭和社會活動各個方面應當遵守的一些基本的做人准則和行為規范,是我們青少年學生邁好青春第一步的生活坐標,也是中學生思想品德和日常行為的基本要求,對我們樹立真確的理想信念,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促進身心健康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從而使我們成為社會上的好公民,學校里的好學生,家庭中的好孩子.
這一次讀完後,我更是對幾條規范產生了更多的思考:
「穿戴整潔、樸素大方,不燙發,不染發,不化妝,不佩戴首飾,男生不留長發,女生不穿高跟鞋. 」現在的中學生,好多為了追求時尚,似乎失去了學生的樣子,這樣不但會分散自己的學習經歷,還會影響別人的聽課效率,也會使老師失去了講課的激情,一個中學生,應該要「穿戴整潔、樸素大方」,既不能破破爛爛,也不能一味追求「另類」,應該把握好初中的學習時光,健康成長.
「學會料理個人生活,自己的衣物用品收放整齊.」為了孩子更好的學習,許多家長為孩子料理好了一切,學生逐漸失去了自主的能力,其實學生應該適當離開家長的懷抱,自己去料理自己,因為雛鷹總有自己展翅翱翔天際的那一天啊.
「舉止文明,不說臟話,不罵人,不打架,不賭博.」現在,說臟話、罵人、打架的現象在校園里還少見嗎,我們學生應該在老師的帶領下,凈化學習環境,健康成長.
當然,《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告訴我們的不止這些,還有許多許多需要我們去感悟與接受,我們一定要努力成為優秀的中學生,為國家增添光彩!

『陸』 關於制度和道德800字作文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自古以來道德就是人們為人處事的行為准則。與此相反,西方國家卻用規則作為人們與人處世的行為准則。歷史的列車運轉到了今日,我認為,應讓道德與規則並行。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從古至今都是以道德著稱的文明國度。古時的「君子不乘人之危」「君子不奪他人之愛」和今天的「愛崗敬業」「誠實守信」等都是很好的道德信條,正因如此,中國才被稱為禮儀之邦。西方文明雖不及中國文明博大精深,但其規則意識則為世人所褒揚。有些西方國家在建國之初,就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規定和許多法律規則,西方人也形成了濃厚的遵守法規的氛圍。一次,幾名中國學生到加拿大體驗生活。當他們同加拿大同學一起去餐廳吃飯時,中國學生看到學生打飯窗口前拍著長長的隊伍,而教師打飯窗口前卻空無一人。於是,他們很快跑到了教師打飯窗口前,早早的盛到了飯,而加拿大學生卻仍排著隊等待。有人問加拿大學生為什麼不到教室窗口盛飯,加拿大學生說是學校校規有規定,學生不能到教室窗口去打飯。在他們看來,規則就是用來遵守的,沒有規則就沒有道德。哈佛大學的圖書館藏書幾十萬,學校規定學生只能在圖書館里看書,不得外借,若違反規定,一律開除。一名學生曾偷偷把一本書偷偷帶出了圖書館。後來一場大火把圖書館的藏書都燒毀了,那名學生意識到他手中的書本是唯一的倖存品,於是他把它交給了學校。學校非常感謝他,接受了書本,卻把他開除了。因為他違反了校規。他們大規則看得高於一切,違反了校規就是失去了道德。由此看來,我們在保留傳統的中華文明的同時,還要接受西方文明的規則意識。其實,在現實社會中,道德與規則是緊密相聯的。如果說規則是人的骨骼,那麼道德就是血和肉,這二者合一才能構成一個活生生的人。沒有規則的社會,將十分混亂;沒有道德的社會,人與人之間缺乏最起碼的信任,整個社會將失去安全感。道德與規則是密不可分的,有了道德,才會遵守規則;遵守了規則,才會擁有高尚的道德修養。讓道德與規則並行吧!

『柒』 法治與道德的作文(400字)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在這個社會中,有許多行為規范約束著我們的一言一行,這就是道德.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其實很簡單,只要做每一件事都用心仔細想一想,多為他人考慮一點,道德就會伴隨在你的身邊.
有一次,我和媽媽到銀行存錢,銀行里人頭攢動,我和媽媽排了很長時間的隊伍才輪到我們.就在我們走向櫃台時,一位70多歲的老人忽然跌跌撞撞地走了過來.我開始還認為他是有什麼東西丟在那裡要拿回去,可他還沒站穩,就發話了:「請問一下養老保險怎麼取?」
我可不高興了,明明是我們先來了,怎麼讓他先辦起業務呢?而且這么大人了,先來後到這點道理不懂嗎?可媽媽卻好像讓著他一樣,什麼話也沒說,而且還把身子往一邊讓了讓.媽媽的舉動,更讓我驚訝和氣憤,難道媽媽也不懂這點道理嗎?媽媽好象看見了我表情的變化,就悄悄把我拉到一邊,微笑著對我說:「你是不是有點不高興啊?」我用勁地點了點頭,氣憤地說出了我的想法.媽媽的臉色立刻變得嚴肅起來,對我說:「你這就不對了.雖然先來後到是規矩,但是他畢竟是位老人啊!而且他跌跌撞撞,必然有重要的事情.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一種道德的表現,所以我們必須要讓著他,尊敬他.」我這才點了點頭.媽媽的表情終於由嚴肅化為輕松,「如果你也是一位老人,你願意為這么一件小事而和別人爭吵嗎?」我不好意思地搖了搖頭.這是,那位老人的事已經辦好了,正招呼我們過去.他這時向我們解釋:「剛才真對不起,我有點急事,讓你們久等了!」我笑著說:「沒關系!這不算什麼!」 同時,我也看見了媽媽贊許的目光.
可見,道德還能讓社會更加和諧,幸福,美滿.
但是社會上還存在一些不道德的事情.
最近,汶川發生了大地震,許多人為次慷慨解囊.但是,我在報紙上看見一條反面的新聞:「某地區奧運火炬手在繞過捐款箱後,把一隻空的手放在箱子邊,什麼也沒捐.」 這件事在社會上引起了軒然沒有錯,他們已經捐過了錢,只是幾位記者沒拍到照片,就讓他們空大波,指責聲,叫喊聲,責罵聲,不絕於耳.經事後調查,火炬手並著手再走了一邊.這件事讓火炬手很郁悶,人民很納悶,也讓社會充滿了疑問,這記者怎麼這樣呢!我則感到很氣憤,媒體本是為人民服務,讓人民更加了解社會,卻報道出這么一條消息,又和報假新聞有什麼區別呢!這是拿災區人們的利益開玩笑,是對火炬手的不尊重,是對社會的形象的嚴重損害!實事求是道德的基本表現,而這家媒體卻連這點道德都做不到,還怎麼再談自己的信譽呢?
這是道德負面的例子,通過這件事,給我們敲響了警鍾,做一個實事求是的人是道德的基本表現,我們要遵循它.
道德是做人的基本素質,我們要捍衛道德,宣傳道德,實踐道德,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捌』 有關法律和道德在社會文明發展中的作用1000字左右作文

前記:在生活水平高度發展的今天,人們的物質生活豐裕了,社會文化繁榮了,然後,人們的道德水平卻大大降低了,似乎日漸忘卻了見義勇為、樂於助人等道德品質了,針對這一現象,我希望通過這一篇文章來呼籲人們提高道德水平,關愛他人!

縱觀華夏歷史,中華自古以來就是傳統的美德之邦,然而,時至今日,中國的道德品質卻日益淪喪。翻看一頁頁新聞雜志,那麼多關於「冷漠」、「道德缺失」「食品問題」等字眼進入了眼球,這讓我們不得不思考著中國人的道德心怎麼了?我想,「感動與疼痛並存,譴責與反思交織,憂慮與希望同在。」中國人應該拾起一個友愛的心靈,建設一個有道德的世界。

眾所周知,一個沒有道德的人就猶如一具沒有靈魂的空殼,一個不懂得尊重生命的人就猶如一個不經洗禮的心靈。康德曾說過:「能充實心靈的東西,乃是閃爍著星星的蒼穹,和我們心中的道德律。」然而,最近一些火熱的新聞事件警醒了我,案件一是這樣的:06年,彭宇出於見義勇為將跌倒的徐老太太扶起,卻無奈被徐老太指認是撞人者,並告上法庭,索賠13萬多。時至五年之後,案情才終於水落石出,彭宇也洗清了自己無辜的罪名。案件二是這樣的:2011年10月13日,在佛山南海黃岐,兩歲女童小悅悅被一輛麵包車兩次碾壓,幾分鍾後又被一小貨櫃車碾過。七分鍾內在女童身邊經過的十八個路人對此不聞不問。最後,被撿垃圾的陳賢妹抱起並送醫院,但小悅悅經醫院全力搶救無效去世了。留下了人們無止息的悲傷,也讓國人對中國社會道德的反省。

縱觀上述案件,這讓我們看見了在中國的法治發展不斷挑戰著道德的進步,日益進步的法治文明換來了道德的忽視,換來了人們見義勇為的淡化,換來了對生命權利的漠然。道德滑坡五十年的噩耗,不得不要求我們重拾那份友好互助的美德,幫助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讓冷漠遠離人們,讓助人為樂成為美德。

實踐貴於理論,中國人一定要重新樹立一份具有良好道德品質的心靈,才能避免悲劇再次發生。首先,學會尊重和善待生命。世上的每一個生命都有存在的價值,我們沒有理由漠視他/她,小悅悅的悲劇是國人對生命的踐踏,活在世界的人們,要手把手、心連心的相互支持。其次,學習傳統美德,加強自身道德修養,樹立健全人格。從魯迅筆下的孔乙己、祥林嫂,再到如今的彭宇被控告,小悅悅被碾壓,他們的悲劇,從側面反射出了國人人性扭曲、美德退卻的現狀,所以,必須以道德教育來匡正人們的道德,去凈化人們的靈魂。最後,牢記法律制度,樹立良好道德觀,做一個有責任感的公民。「老人摔倒扶不扶?」的疑問困擾著人們,拿起法律的手段去行善,規范的助人,才能構建一個和諧的社會。總而言之,接二連三的社會道德問題還在繼續,「瘦肉精」「染色饅頭」「地溝油」「人造蛋」等一例例震撼人心的案件拷問著人們的良知,匡正和規范人們的行為是當下最重要的任務。

中華美德要歷代傳承,禮儀之邦的優良美德卻在21世紀被踐踏。呼喚著退卻的美德,談論著中國的社會道德,捫心自問自己的道德良知。才發現,美德對於社會的發展是何等的重要。拾起迂腐不堪的渾濁人性,拋出不法的道德行為,誠心舉起靈魂的標尺來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事物。讓我們呼喚退卻的美德,讓我們的社會、我們活著的中國多一些陽光多一些和諧吧!

後記:這是一篇針對當下一些社會問題而寫的文章,本文主要側重談論了關於中國人社會道德退卻,道德心冷漠的現狀,目的是為了呼籲更多的中國人拾起道德心,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們!

熱點內容
規章制度如何制定才能算有效 發布:2025-01-11 05:12:44 瀏覽:242
條令條例心得 發布:2025-01-11 04:31:28 瀏覽:907
勞動法規定補交社保嗎 發布:2025-01-11 03:51:07 瀏覽:466
華東政法大學法碩非法學 發布:2025-01-11 03:49:02 瀏覽:934
道德教育畫 發布:2025-01-11 03:47:29 瀏覽:413
高新開發區法院 發布:2025-01-11 03:30:11 瀏覽:485
保定法學王浩 發布:2025-01-11 03:05:09 瀏覽:773
濟南市法院書記員的工資大約是多少 發布:2025-01-11 02:33:36 瀏覽:194
勞動法保安上班時間 發布:2025-01-11 02:23:00 瀏覽:930
2015年政策法規總結 發布:2025-01-11 02:22:47 瀏覽: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