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後評估研究
1. 哪些主體可以組織對有關法律或者法律中的有關規定進行立法後評估
只有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和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才可以組織對有關法律或者法律中有關規定進行立法後評估。
《立法法》第六十三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可以組織對有關法律或者法律中有關規定進行立法後評估。評估情況應當向常務委員會報告。
2. 改革開放40年來貴州創造了西部樣本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摘要 "中新網貴陽2月6日電 題:改革開放40年:看貴州「三個變化、兩個創新」
3. 石佑啟的科研項目
1.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依法行政和行政體制改革研究》,經費6.5萬元,課題號為:05BFX015;
2.主持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項目——《私有財產的公法保護研究》,經費1萬元,課題號為:20030330444;
3.主持湖北省人大常委會下達的研究項目——《WTO與地方立法的回應及創新》,經費1萬元,課題號為:200407;
4.主持湖北省教育廳「十六大精神」專項科研項目——《政治文明與行政法治問題研究》,經費0.4萬元,課題號為:2003z078。
5.主持湖北省法學會的研究項目——《中部地區執法、司法協調機制研究》,經費0.8萬元。
6.主持湖北省人大常委會下達的研究項目——《湖北省行政執法條例》(專家建議稿),經費2萬元,課題號為:200603;
7.主持司法部研究項目——《部門行政職權的集中行使及其制度安排》,經費4萬元,課題號為:06SFB2019
8.主持湖北省人民檢察院下達的研究項目——《行政公訴問題研究》,經費1萬元。
9.主持司法部項目——《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科題庫建設》,經費5萬元,項目編號為:VI—11.
10.主持湖北省人大常委會法規工作室委託的研究項目——《湖北省地方性法規選編英文版翻譯審核》,經費4.5萬元,項目編號為:200702。
11.主持湖北省人民政府法制辦公室委託的項目——《湖北省行政許可監督管理辦法(專家試擬稿)》,經費3萬元,項目編號為:200701。
12.作為子項目負責人參加財政部研究項目——《注冊會計師行業行政監管問題研究》的研究工作,經費19萬元。
13.作為子項目負責人參加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項目——《知識產權、人權與憲政問題研究》的研究工作,課題號為:05JJD820018,經費20萬元。
14.作為子項目負責人參加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農村土地問題立法研究》的研究工作,課題號為:05JZD0005,經費50萬元。
15.主持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項目——《行政體制改革的法治化問題研究》,經費20萬元。
16.主持湖北省郵政局委託項目——《湖北省郵政條例(專家試擬稿)》,經費5萬元。
17.主持湖北省人大常委會法規工作室委託項目——《地方立法的質量提升與制度創新問題研究》,經費5萬元。
18.聯合主持武漢市人大常委會的委託項目——《武漢市79件地方性法規立法後評估》的研究工作,課題經費為:50萬元。
19.主持湖北省人民政府法制辦委託項目——《「出生人口性別比」立法後評估問題研究》,經費4萬元。
4. 求行政法相關論文
你這篇中國知網也好,萬方數據也好都有例子!甚至網路文庫都有!
==================論文寫作方內法容===========================
論文網上沒有免費的,與其花人民幣,還不如自己寫,萬一碰到騙人的,就不上算了。
寫作論文的簡單方法,首先大概確定自己的選題,然後在網上查找幾份類似的文章,通讀一遍,對這方面的內容有個大概的了解!
參照論文的格式,列出提綱,補充內容,實在不會,把這幾份論文綜合一下,從每篇論文上復制一部分,組成一篇新的文章!
然後把按自己的語言把每一部分換下句式或詞,經過換詞不換意的辦法處理後,網上就查不到了,祝你順利完成論文!
5. 立法評價實際上就是立法後評估,這二者沒有什麼區別.周旺生
此言差矣,立法評價,評估是要審議通過的,立法後只能釋法,解釋,實行,操作,不存在評價,評估!
6. 哪些主體可以組織對有關法律或者法律中有關規定進行立法後評估
人大常委會的立法會!
7. 江蘇省司法廳官網
摘要 省司法廳負責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關於法治建設的決策部署,在履行職責過程中堅持和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省的集中統一領導。主要職責是:
8. 怎樣建立健全立法協商的公開公平公正機制
一、立法前的規劃、調研與參與機制。
1、制定政協開展立法協商的規劃,對立法協商的項目、重點等作出具體規定,提前明確對哪些法規開展協商。
按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以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為內容的法規,應優先納入協商立法范圍。例如食品安全、環境治理、勞動者權益、醫療改革、安全生產等領域的立法。加強重點領域立法,加快完善體現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的法律制度,保障公民人身權、財產權、基本政治權利等各項權利不受侵犯,保障公民經濟、文化、社會等各方面權利得到落實。
2、立法調研是立法機關或者其委託的機構圍繞其立法項目開展的調查研究的一系列活動,是提高立法的科學性和民主性的重要立法准備活動。
人大因其人員或者專業限制,或者因其立法任務繁重,可以委託專家學者代為調研,也可以委託政協進行調研。後者依託政協組織,具有權威性,能達到更好的效果。可以考慮依據立法規劃建立政協或者政協專門委員會的專題調研工作機制,也可考慮建立與人大法制委員會的聯合調研機制。通過立法調研可以很好地把政協的界別優勢發揮出來,調研報告對人大立法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3、拓寬公民有序參與立法途徑,健全法律法規規章草案公開徵求意見和公眾意見採納反饋的制度。
嚴格規范公眾參與立法的相關程序,確保公眾參與環境立法途徑的合法化。行政主管部門公開徵求公眾意見的期限、參與方式及程序的規定,可通過採取座談會、論證會、聽證會等多種形式聽取公眾意見。對公眾關注的問題進行討論,將公眾利益表達與立法機關視角相結合,為立法提供基礎的前期信息支持。只有這樣才能恪守以民為本、立法為民理念,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每一項立法都符合憲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擁護。
二、立法過程中的政治協商機制 。
1、確立正式的立法聽證制度。
在相當大程度上而言,在當代民主政治理論與實踐中,立法聽證制度的確立和實施有助於貫徹落實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本價值與原則,對於我國現階段建構民主政治和建設法治國家,均具有重大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立法聽證制度是立法主體作出立法決定前,將草案內容通告相對人,並告知聽證權利,相對人隨之向立法機關表達意見,提供證據進行辯論和質證,以及立法主體聽取意見,根據聽證的記錄作出裁決的一系列程序總和。
公民有參與立法的權利,是其負有守法之義務所然。立法協商聽證程序的使用條件、聽證程序的參加人的選擇等問題作出明確的規定,以保證聽取意見的全面性;同時還要對聽證的步驟、時限、聽證筆錄的效力、聽證決定的作出程序加以明確的規定。
2、確立立法協商的主體。
由於各項法規涉及面廣、專業性強,只有整合政協內部的力量,充分發揮政協委員的主體作用和政協人才密集、位置超脫的優勢,確保立法協商的質量和水平。加強各專委會之間的協調和配合,才能更好地取得成效。在收到市人大和政府年度立法計劃後,根據具體的協商項目和內容,按專業對口的原則,在組織立法協商小組徵求意見的同時,再由相關專委會在相應的單位和界別委員中徵求意見,立法過程中,人大及法制委員會可以對立法草案或者其中某一事項,委託政協委員提出修改意見和建議;或者通過召開座談會協商,由政協或者其專門委員會或者政協委員提出修改意見和建議,最後由人大相關專門委員會負責對意見和建議進行整理。
三、立法後評估與反饋機制。
立法後的效能評估或者其質量評估已經越來越受到重視。學界一般認為評估主體有三種選擇:
1、由立法機關制定評估內容、標准、程序等規范性文件後,委託或招標委託中立的組織進行評估。
2、採取一體多元主體來開展立法後評估,即由立法機關掌握評估的主導權,但將評估內容分割發包交由多個第三方去辦,也可以由立法機關組成課題組或通過課題立項的辦法委託其他組織去完成。受委託方可以是評估機構、科研院所等機構。
3、由人民政協作為評估主體,也採取一體多元的方式進行。
而由政協作為第三方主體對立法效能進行評估既能克服高校、研究機構、社會團體權威性不足、組織力不強、社會資源匱乏的弱點;又能因其身份超然,增強作出評估客觀公正的可能性。政協參與立法後評估屬於立法協商機制的有機組成部分,值得研究和嘗試。
通過開展立法後評估工作,能總結執法經驗和分析評估客體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發現立法工作的不足,完善制度設計和應對措施。可以由政協相關專委會計劃每年組織政協委員選擇部分立法項目開展立法後評估工作的視察調研,並將意見建議反饋給政府有關部門。
9. 汪全勝的科學研究
科研項目
獨立承擔國家社會科學規劃項目2項,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項目1項,其他省部級項目10餘項。具體如下列等:
1.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法的結構規范化研究」(11BFX003);
2.國家社會科學項目:《立法後評估研究》,批准號為07BFX010(2007年);
3.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項目批准號為NCET-10-0550);
4.2013年度國家法治與法學理論研究項目「地方立法的成本效益評估研究」(項目批准號:13SFB2005);
5.教育部重點課題「《高等教育法》實施效果評估研究」(DIA080112)」;
6.司法部國家法治與法學理論研究項目:《法律績效評估機制研究》,批准號為2007SFB2002(2007年);
7.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項目:《電子政務與政府信息公開化立法研究》,批准號為03JD820001(2003年);
8.教育部民族教育發展中心2013年度課題「民族教育平等權制度的實施效果評估研究」(項目編號:RDZC13007);
9. 教育部全國高等學校教學研究中心「十一五」國家課題「我國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立項項目:《法科學生素質教育與實踐能力培養的模式研究》,批准號為FIB070335-A12-04。
11. 「榮達教育資助基金」民族教育研究課題;
12.《〈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立法後評估研究》被批准為國家體育總局2009年度體育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批准號為1389SS09078。
13.安徽省社會科學規劃課題《地方立法的效益問題研究》,批准號為AHSK01-02D048(2002年);
已出版專著如下列等:
1.《法律績效評估機制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2.《立法聽證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3.《立法效益研究》,中國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
4.《制度設計與立法公正》,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5.《立法後評估研究》,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代表性論文
《「特別法」與「一般法」之關系及適用問題探討》, 《法律科學》2006年06期;
《法治指數的中國引入:問題及可能進路》, 《 政治與法律》2015年05期;
《論我國官員財產申報立法的困境及路徑選擇》, 《法學評論》2014年01期;
《法律文本中的「附件」設置》, 《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 2013年06期;
《論立法後評估主體的建構》, 《 政法論壇》2010年05期;
《法律績效評估的「公眾參與」模式探討》, 《法制與社會發展》2008年06期;
《立法的合法性評估》, 《法學論壇》2008年02期;
《法律績效評估的發生機制——以國家主導為視角》, 《法商研究》2008年03期;
《「上位法優於下位法」適用規則芻議》,《行政法學研究》2005年04期;
《立法後評估對象的選擇》, 《 現代法學》2008年04期;
《立法聽證初論》,《法學雜志》2002年04期;
《科學立法的判斷標准和體制機制》, 《江漢學術》2015年04期;
《政府信息公開的說明理由制度探討》, 《 電子政務》2015年09期;
《立法成本效益評估的質量及保障機制》, 《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 2015年05期;
《我國法案公開徵求意見回應機制的建立與完善》, 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 2015年02期;
《我國法治指數設立的規范化考察》, 《理論學刊》2015年05期;
《體育法律修改包裹模式的運用——以學校體育設施社會化開放立法為考察對象》, 《 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5年02期;
《政府檔案信息公開的立法探索》, 《學習與探索》2007年03期;
《論立法的正當程序》, 《華東政法大學學學報》2006年02期;
《「特別法」與「一般法」之關系及適用問題探討》,《法律科學》2006年06期;
《立法公正的實現與保障機制》,《政法論》壇2005年01期;
《立法迴避制度論》,《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4年04期;
《立法的社會接受能力探討》,《法制與社會發展》2004年04期;
《論立法成本》,《理論與改革》2001年06期;
《立法論證探討》,《政治與法律》2001年03期。
《論公共體育設施的供給及制度保障》,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5年09期;
《美國行政立法的成本與效益評估探討》, 《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8年06期;
《法律文本中「法的目錄」設置論析》, 《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 2014年03期;
《法律文本中的「廢止條款」設置論析》, 《政治與法律》2013年07期;
《論我國公民的被選舉權及其完善》, 《 雲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 2013年01期;
《論法律文本中「過渡條款」的規范化設置》, 《法商研究》2013年04期;
《加拿大立法過程中的公眾咨詢制度考察》, 《 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 2012年03期;
《法律文本中題注的設置論析》, 《 雲南大學學報(法學版) 》 2012年02期;
《立法後評估結果的回應機制》, 《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 2011年01期;
《立法後評估的回應滯阻析論》, 《 理論與改革》2010年05期;
《司法解釋正當性的困境及出路》, 《 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立法技術評估的探討》,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2009年05期;
《論立法的可操作性評估》, 《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 2009年04期;
《立法後評估的觸發機制——國家與社會聯動的視角》, 《中共中央黨校學報》, 2009年05期;
《日本的立法後評估制度及其對中國的啟示》, 《 中州學刊》2009年05期;
《法律適用原則競合時的司法選擇》, 《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年05期;
《加拿大立法的成本效益分析制度探討》,《法治研究》2014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