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風水道德經

風水道德經

發布時間: 2022-05-09 07:54:52

❶ 風水面相的書

五術玄學山醫命相卜,你要是想學命相之術的話建議你可以先學看相,手相面相相比之下會比較容易上手,不是說它很簡單而是說相較於其他,如風水、八字、占卜、解夢、測字、起卦之類的知識他會比較容易引起你的興趣,學習的興趣很重要,你要是學看相能學進去的話,這表示你與五術有緣,學會一些簡單的相學之後你可以免費的給人看相,給人看相之後你要是發現無論你怎麼說求測者都會說你算得對之後,這表示你有學算命的天分(看一個人的八字手相面相也能看出一個人是否適合學算命),有天分就要珍惜好好利用,不要放棄一直堅持下去你就註定會成功。
想學風水的話建議看李居明的《學風水的第一本書》,這書比較實用適合初學者。建議你可以把李居明的風水全集都買下來,用不了多錢的。
想學八字的話建議你看邵偉華的《四柱預測學入門》,這書比較好懂慢慢看不要心急,如果可以最好是能找一位師傅好好指點你,這樣你會進步的很快。
想學面相的話建議多看看香港的蘇民峰老師的學手相與面相的視頻,很簡單好看易學。
至於書的話建議你可以看:風水的《葬經》,面相的《麻衣神相》、《太清神鑒》、《諸葛亮相術全真》,八字的《淵海子平》、《三命通會》、《滴天髓》。相比之下文言文會比較不好懂,若是文化較低的話建議還是不要看的好,以免誤人誤己,要知道失之毫釐差之千里,一字值千金不能理解錯誤。
個人認為以上我提到的這些知識,你若是能夠認真的好好學習,我相信你一定會受益匪淺。
心正最重要,想學算命老子的《道德經》是必須要看的,如果可以最好是能把他背誦下來。

希望對你有幫助。

❷ 道教很多人說迷信,雖然參考了道德經,但老子並沒崇拜神仙是無神論者,可為什麼道教風水八卦那麼靈

神仙也是人,不就說得通了嗎?誠能感人,也能通神。

❸ 風水與道學的聯系

誕生於漢代的中國本土國教——道教,其宗教團體的核心人物——道家——最早的前身也是帶有濃郁的巫術色彩。因此,道門中人與風水等術數有著很深的淵源。
道家出現在道教誕生之前很久,而道家又大多精於術數(各種預測學的總稱),所以到了漢代道教創立之後,以占卜預測為核心的易經便成了道門中人的必修課。而在所有林林總總的術數預測中,風水學術以其本身具有的巨大的預測功用而成為了各種術數中的佼佼者。
基本來說,他們息息相關,風水的誕生跟道學脫不了干係,道學則因為風水才會有如今的豐盛

❹ 每一個當下的覺知就是最好的風水是道德經里的嗎

每一個當下的覺知就是最好的風水是道德經里的嗎?每一個當下的覺知是屬於最開始的修行的一個方法,在第1章裡面有說到要觀,這只是一個基礎的知識。對於道德經來講,他講的是更高層面的東西,雖然也是在這個基礎上起來的。他是一種道家的內丹修行的法門其實也都是從當下這一刻開始的,所以說你這么說其實也是沒有錯,只不過道德經裡面他講的是一種更高級的狀態。

❺ 老子出關圖的寓意風水

范曾畫了很多老子出關圖,說明老子出關是大題材,藏家最喜歡(紫氣東來)老子出關圖。范曾畫的老子騎青牛而出函谷關,畫中一個天真爛漫無邪笑口常開牽著青牛的少年,和坐在青牛上的老子安靜內視思索問題的形象形成鮮明對比。老子或穿著白袍或紫袍或灰色袍,紫氣東來嘛,不能在畫上畫紫氣,國畫比較含蓄,在衣服上稍微帶一帶就顯現了,這是國畫的魅力!范曾用到了,這是他的能力,也是國畫藝術的體現!
歷史記載老子西出函谷關,那就是函谷關在西面,那麼老子未到函谷關時,所在位置就是東面,讀者按照引導是站在西面看老子過來,還沒到就知道天上有祥雲和紫氣!中國的道家始祖於是就這么誕生了!而范曾是比較成功地運用了歷史題材!老子著作《道德經》,是一部比較成熟的哲學著作,是東周末期最偉大的哲學思想!後世在老子思想的基礎上進行答疑解惑,因為這樣形成一個大群體,故稱為「道家」!道家在漢武帝之前封建統治者比較認同,而且採納道家思想治國。

❻ 觀音山上觀山水 道德經中道經常

還不夠標准!不僅平仄有瑕疵,詞性也不對,形式格律出了問題,基本上不用看內容了。不過這一幅對聯是比較靠近的了!我還是從專業的角度幫您初步診斷一下吧!
上聯征對:觀音山上觀山水
——這是廣東省東莞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為擴大景區影響,弘揚中國傳統文化,與廣東楹聯學會聯合主辦的征聯活動,懸賞價7萬起,目前已修定為70萬元整。
遺憾的是,到目前為止,參加應對的2000多人、5000多個下聯中,據主辦方評審,仍未有達到主辦方征聯要求滿意的應征下聯。主辦方決定徵集對句將一直進行下去,直到出現滿意的對句為止。
要想了解這上聯怎麼對,就要普及一下對聯的知識。對聯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文體,擁有嚴謹的格律,用現代話來理解,至少具備六大基本要素,即:①字數相等,②內容相關,③詞性相當,④結構相稱,⑤節奏相應,⑥平仄相諧,以這幅對聯為例,列舉如下:
觀音山上觀山水
①字數相等:7字,故下聯也要七個字;
②內容相關。不僅僅是描述的內容,而且對聯還特別限定了必須是廣東省東莞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裡面的景點,那麼就更要命了!范圍更狹窄了!我們姑且當這個條件不存在。那麼「觀音山上觀山水」,可以理解為A、我們爬上東莞市的觀音山上去觀看風水;B觀音菩薩在觀音山上觀看風水,那麼下聯就要跟這句對聯的意思有所關聯。
③詞性相同+④結構相稱:上聯是:名詞(觀音山:地名)+方位詞(上)+動詞(觀)+名詞(山水),下聯也必須是這樣的結構,同時「觀」字在這里既是名詞(觀音)又是動詞(觀山水),一詞多性,且「山水」又是個並列詞語(山和水是並行的詞語,那麼下聯也要這樣的結構!
⑤節奏相應。上聯是:3+1+1+2(「觀音山+上+觀+山水」)=4+3(「觀音山上」+「觀山水」)結構,那麼下聯也必須是一模一樣的。
⑥平仄相諧。所謂的平仄,是指漢語發音的音調,古音分兩大類五音調,其中用現代漢語的音調來描述,即第一聲(陰平)、第二聲(陽平)屬於平聲字,第三聲(上聲、第四聲(去聲)和入聲(古音(現代普通話話沒有了,僅存於地方語言內,如粵語等)屬於仄聲字。對聯的規律是上聯的平仄要和下聯的平仄恰恰想法,且無特殊語言的前提下,最後一字是仄聲字的為上聯,最後一字是平聲字的是下聯,那麼我們就可以將下聯的平仄推出來:
上聯:觀音山上觀山水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下聯:囗囗囗囗囗囗囗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此外,平仄還有「窄對」(平仄一字不能錯)和「寬對」(簡單而言就是「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我們姑且將其列為「寬對」好了,那麼下聯的第二字、第四字、第六字必須是仄、平、仄,這樣下聯的平仄就應該是:
下聯:
平仄:囗仄囗仄囗仄平
其次,對聯的九大禁忌也要熟悉,不然寫了錯句,行家一看就會知道你的底細:一忌合掌二忌重,三忌失對欠平衡。 第四失替應留意,五為亂腳六孤平。 第七切記三平尾,八忌上重下邊輕。 九忌初學用僻典,淺顯易懂也求精。這個我就不贅述了。
——然後我們依據這六大元素來評點您的對聯,您的第一個詞「道德」雖是動賓片語但不是人名,就對不上上聯第一個詞「觀音」(「觀音」既是人名又是動賓片語),但「觀音山」對「道德經」還是詞性蠻工整的,平仄略遜!而且第二字「德」應該是仄聲字(實際上「德」是入聲字,若是對聯依照「古聲舊韻」還是對得上的,「今聲新韻」就對不上,此處待商榷)!您的第六字「德」應該是仄聲字(此處商榷原因同上)!
以上幾個錯誤屬於基本錯誤,所以您這幅對聯從內容及格律而言,能夠入圍,但肯定不會獲獎!

❼ 算命與《道德經》的關系

《道德經》講了事物量變到質變的基本辯證關系,而算命術卻是源於辯證關系的數字化和具體化,因此學算命先看《道德經》可以提高對命理的基礎認識作用。如你已經有了陰陽五行的基礎,那就應該學習「六親」的辯證綜合及觀格、用神了。

❽ 道德經和易經有什麼內在相關聯嗎

‍‍

無關。易就是占卜及其卦辭,神話它沒用。易傳都是後人的附會,比如子夏之徒,附會成孔子也沒有用。孔子是教育家、哲人,離哲學家有一定距離。道德經和所有偉大的宗教起源一樣,都是先知的書。都是描述先知對更高維度存在的直接體驗。超越哲學,超越日常思維,超越一般體驗。道德經雖看似哲思翩躚,實則不過是對超驗的降維描述。道德經、佛經、聖經,內核皆是如此。只不過,或稱之為道,或稱之為覺悟,或稱之為神、聖靈之類,易之一書,根同道家,用同儒家。根是陰陽,乃天道;用是德行,處世為人。道德經之所以名「道」「德」,聯系顯然。但不等同,易道博大,老子乃至道家,准確說或為易道系統之天道與根本層面的詮釋註解。

兩者都是對【道】的原理及解說,道德經更重於本質內容的哲學,易經更重於理的趨勢哲學。《易經》是百經之首,諸子百家的思想都可以說是來源於《易經》。見仁見智永遠存在,這是自然而然、勢所必然、理所當然。相對客觀有主觀,相對唯心有唯物,相對微觀有宏觀,相對矛盾有統一,高低、內外、正反、大小、長短、遠近、新舊等等。有所變有所不變,有絕對的相對有絕對的絕對。矛盾是絕對的相對,統一是絕對的絕對。變和不變、絕對和相對,既矛盾又統一。相對有,相對的創造性;絕對有,絕對的局限性。

‍‍

❾ 我想學習<四書五經>應怎樣入手大學是不是應該最先學習老子的道德經屬於哪個范疇 學佛最先讀什麼好易經

傳統文化雖說有諸子百家,但主要包括儒家、釋家(佛家)、道家,這三家組成一個比較完整的文化體系,所以四書五經只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主要是儒家的,但春秋以前儒道是不分家的)。
四書五經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經典。四書指的是《論語》《孟子》《大學》和《中庸》;而五經指的是《詩經》《尚書》《禮記》《周易》和《春秋》。四書是儒家經典;五經包含的范圍更廣。
中華民族文化源頭是《易經》,為伏羲氏開創,「伏羲畫八卦」。《列子》認為伏羲氏離我們現在有三十多萬年了。《易經》歷三易:《連山易》為神農時代的《易》;《歸藏易》為黃帝時代的《易》;我們現在的用的《易》為周文王、周公、孔子三聖整理的《周易》。
《黃帝內經》始創於黃帝時代,也是傳統文化一重要組成部分。
《尚書》、《禮記》為周公所整理、創建,周公是周文王的兒子、周武王的弟弟。《禮記》共三部分:《禮記》、《周禮》、《儀禮》。《周禮》就是後代帝王政治的政府組織,等於中國三千年來最高的憲法;其實到我們現在的憲法,所謂大同思想,還是在這個《周禮》的范圍裡面。《儀禮》是建立社會人倫制度。所以,實際上中國文化的制度、禮樂、中國政治的體制都是周公建立的。周公後來分封於魯國,孔子所謂的刪詩書、定禮樂,實際上是繼承周朝、周公的文化。中國文化的大成都集中在周公手裡。
傳統文化到了春秋時代逐漸分化為儒家與道家兩派。儒家以孔孟為代表,其道統傳承為孔子、曾子、子思、孟子等。我認為儒家道統到孟子就斷了,後面的最多隻剩下「儒術」了。宋明所謂的儒家只不過是從道家這邊偷一點、從佛家那邊偷一點,最後弄成自己的儒家,最後還反過來批判佛、道。
《詩經》、《春秋》為孔子整理成。《春秋》沒有具體內容,只是孔子對那段歷史的點評。《大學》為曾子所著;《中庸》為孔子的孫子子思所著。
道家以老莊為代表,其傳承為老子、關尹子、壺子、列子、莊子等。實際上道家應該追溯到黃帝,應該稱為黃老、老莊。
傳統文化之所以會分化為儒家、道家,我認為最大的原因是南方人和北方人的特性、性格差異造成的。南方人輕靈、飄逸、有靈性,缺點是滑頭、少擔當;北方人深沉、厚重。
到了東漢,印度佛家文化逐漸傳入中國(中土有大乘之象),歷經三四百年的抗拒、接受、吸收、融合,最後與傳統文化融為一體(這也是盛唐產生的最大原因之一)。所以漢前,傳統文化主要為儒、道、墨三家;漢後為儒、道、釋三家。
由於歷代帝王大多是「內用黃老,外示儒術」,特別是到了明朝朱元璋為了找個顯赫的祖先,把朱熹註解四書五經的書定為科考教材,所以後來的讀書人只知道四書五經而不懂佛、道了。當然這也跟人的先天素質、智慧有關。君不見幾千年來第一等智慧的人不是入佛就是入道,只有那些不入流的才淪為渾身散發著窮酸味的書生。(參考資料:南懷瑾先生的《列子臆說》)

因此,要讀懂四書五經,必須先要懂得傳統文化在說些什麼,要三家互相參詳。以我的經驗,要先懂得佛家,才能對傳統文化有一個比較全面理解。
推薦您讀南懷瑾先生的書。南師的書是打開傳統文化寶藏的一把鑰匙。可能的話南師的書都至少讀一遍。推薦您先看《易經系傳別講》。《易經系傳》是孔子研究《易經》的心得體會,讀懂了這本書,就可能對傳統文化有個大概的理解。
然後讀《易經雜說》。這本書講到的易經內容不是很多,但大都是提綱挈領,讀了這本書,就可能判斷其他《易經》的書是好還是不好。懂了傳統文化,才能大致判斷誰講得好。《易經》太龐雜了,真要研究,理、象、數,每一方面都可能要投入畢生的時間精力,還不一定能有多大成就。因為《易經》大多是講「用」,而「用」的變化是無窮的,「三生萬物」。
如果只想讀四書五經的話,接下來可以讀《論語別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學微言》,南師的《中庸》還沒出版,不過網上有錄音記錄版。
接下來可以看看《歷史的經驗》、《南師談歷史與人生》、《亦新亦舊的一代》、《中國文化泛言》、《南懷瑾講演錄》、《漫談中國文化》、《小言黃帝內經》等,這些都比較淺白,可能當小說看。
道家的有《老子他說》及其續集、《莊子喃嘩》、《我說參同契》等。佛家的更多了,想讀哪本就先讀哪本。
放眼這個時代,我不知道除了南師外,還有誰真正懂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這只是我個人體會,您如果不同意我的觀點,請直接跳過。每個人都有表達自己觀點的權利,不是嗎?)因為咱們的傳統文化是一個實踐體系,如果沒有自己真修實證而只停留在理論上,那是自欺欺人。換句話說,咱們的傳統文化是要一個境界一個境界慢慢提升的,如《大學》里子思說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止、定、靜、安、慮、得,這些都是一個個不同的境界,入門是得止。得止是基礎,如果連「止」的境界都沒有,那什麼都談不上了。但放眼世界,有多少人能「得止」?誇誇其談騙得了別人,騙不了自己。我也還是門外漢,只是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還得靠自己去讀真正明白人的書。什麼是「止」的境界?如何快速進入「止」的境界?《禪與生命的認知的初講》這本書講的很清楚。我認為這本書非常重要,特別是對未入門的來說。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逍遙游、齊物論、養生主、人世間、德充符、大宗師、應帝王」,這些都是一個一個逐漸提升的境界,不可能一步登天的。要認真研究整個過程的不同境界,可以看《菩提道次第論》。這本書我還沒福報讀。
下面簡單說說我對傳統文化的一點理解。
中華傳統文化主要由儒家、佛家和道家三家組成。這三家講的都是同一個東西,只是他們契入點不同,所面對的人群也不同。這個東西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道」。理解了「道」,才能讀懂傳統文化。孔子說:「形而上謂之道,形而下謂之器」。有形的、看得見摸得著的叫作器世界,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三維空間的范圍。 有形以上的, 就是無形的、看不見摸不著的叫作「道」。
換句話說,如果用現代的語言來表述,「道」,就是超時空的范疇。也就是說,我們的傳統文化研究的重點是超時空的范疇。理解了這點,才可能讀懂傳統文化。
簡單地說,「道」的涵義就是宇宙的本體及其運行規律,包括常規時空及超時空部分,特別是看不見摸不著的超時空,更是研究的重點。因為只有突破人類常規時空的局限,達到更高的境界,站在更高的層次,才能看清人類自己。
也就是說,「道」,包含兩方面,一個是她的「本體」,一個是她的「應用」,即體和用。體,就是道的內在運行規律;用,就是應用,體現著人在天地間的作用。孔子說:人的作用就是「參贊天地之化育」。天地的運行是有缺陷的,而人的作用就是彌補這個缺陷。老子說,天大、地大、人亦大。
因此,我們的傳統文化按照道的體用可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就是講體的,講如何修道、悟道;第二部分是講用的。用的方面我歸納為幾個部分:醫理、命理、地理、謀略等。概括一個字,就是「醫」:
1. 醫理,簡單講就是調整人的狀態,改正人生理上的及人類社會的缺陷,使人及社會更趨於健康。
2. 命理,就是研究人及民族的命運,調整命運上的缺陷,
趨利避凶。我們都知道,人一生下來就帶來很多先天上的秉性,這些先天的秉性對人一生的運行軌跡影響非常大。其實,命運包括兩方面的涵義,一個是命,就是先天帶來的那部分;另一部分是運,運是指人在一生中所經歷時空點的集合。一般來說先天的命是很難改變的,而運中時間也是不可變的,
因為在我們這個宇宙時間的單向的,只能從昨天流到今天再到明天,不可能從昨天直接跳到明天。因此,一般可改變的只有空間。
3. 地理,就是風水,是研究我們所居住的環境,調整環境,使環境更有利人們的身心健康。
4. 韜略:經綸治世、撥亂反正的謀略,醫治國家、社會的病。
簡單的說,中國傳統文化體系是以人為本,以人作為試驗對象,研究怎樣增強、提高人的能量,立足於更高的層次從整體上把握人,把握人類,把握世界,把握宇宙;而發源於西方的現在科學體系則是以物質作為研究對象,把物質越分越細,從微觀的角度深入地了解物質。
不管是人還是外界事物,最終都是以能量的形式存在著。能量的能量場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它是客觀存在的,就象電有電場,磁有磁場,人體也有人體場。健康的人體能量場明亮,鮮明,體質弱的人能量場暗淡,有病變的器官、部位呈暗灰色。人體內不同器官能量場的顏色也不相同:心臟的能量場是紅色的、肺是白色的,肝膽呈綠色,脾胃呈黃色,而腎藏呈黑色。不用器官之間的能量場是相互聯系互相影響的,它們聯系的通道就是經絡。
因此,如果要增強體質,保持健康狀態,就要不斷地增強人體場的能量。增強能量要考慮兩個因素:除了要不斷補充能量外,還要盡量減少能量的散失。對人體來說,強烈的情緒波動所消耗的能量是非常大的。曾有外國學者做過實驗,發現人強烈激動幾十秒鍾所消耗的能量相當於一場馬拉松比賽所消耗的能量,而且,強烈的情緒波動還會在人體內產生大量的有害物質。所以,要增強人體能量,首先就要減少能量的散失,要保持心靈的平靜,不要有太大的情緒波動。橫觀儒、釋、道,不管哪一家,入門先練的就是平心靜氣。但是人總有七情六慾,怎樣才能保持心平氣和呢?這裡面牽涉的內容就很多了。另一個因素就是怎樣補充能量。除了注意飲食中營養合理搭配、減少雜質攝入不斷凈化能量外,古人還發現了直接增強人體及各器官能量場的方法。古人發現,人體各器官的能量場之間不分晝夜地通過經絡不斷地進行能量的交流,而且其能量在經絡中的流動是有規律的周期性變化著的。古人把經絡里不斷流動著的能量流叫作「氣」。氣的流動使各器官之間的能量保持相對的平衡。如果能通過一定方法增強這種調節,就能相應的增強各器官的能量場,這就是煉氣。另一方面,經絡上面布滿很多穴位,經絡立能量流能通過穴位與外界交流能量,通過一定的方法甚至能吸收外界的能量。人體是一個小宇宙,人體與大宇宙之間是全息對應的。傳統文化經典裡面有相當大的部分就是在講調心
和煉氣。
古人根據人的慧根或者說素質差別把人分為三等,即上、中、下三等。儒家針對的是大多數下等人,從人們的行、坐、立、卧等日常行為入手,提出「立如松,行如風,坐如鍾,卧如弓」;道家從人的生理入手,煉氣,針對的是不多的中等人;佛家從人的心理入手,煉心,針對的是有慧根的少數上等人。心,看不見,摸不著,不是普通人能體會得到的。
文化是一個民族生存、發展的核心和源動力。中華民族之所以有頑強的生命力,就在於她有著一究竟、圓滿、博大、包容的傳統文化。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守中用柔。

❿ 易經(也就是周易)可以用來學習風水學么易經中有講到風水么易經的原文很難懂么

易經不能用來學風水,易經主要有四方面的內容即象、數、理、占。但是有些風水在應用中,用到了易經中的有些東西,比如先後天卦,河圖洛書等等。。。易經所包含的學問博大精深,幾乎涵蓋了所有我們見到或見不到的東西,這里打個比方,易經猶如一部字典,而我們這里所說的風水,只不過是這個字典中的一個或是幾個字罷了。。。易經的原文確實很難懂,即使你的古漢語水平很高,但是還是會在某些地方解釋起來,遇到很大問題,從古到近關於易經的爭議太多了,只能像孔聖人說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連孔夫子都是以儒解易,何況我們呢??

熱點內容
持續性履行的合同終止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1 00:13:24 瀏覽:784
法律法規和客戶要求管理程序 發布:2025-01-10 23:55:20 瀏覽:847
法律碩士如何調劑 發布:2025-01-10 21:39:50 瀏覽:616
助產假勞動法 發布:2025-01-10 21:31:58 瀏覽:223
律師私章樣式 發布:2025-01-10 21:12:08 瀏覽:845
行政法學第19章在線測試 發布:2025-01-10 20:54:56 瀏覽:363
道德經全文pdf 發布:2025-01-10 20:19:12 瀏覽:210
中政律師 發布:2025-01-10 19:29:49 瀏覽:247
民法59條 發布:2025-01-10 19:24:10 瀏覽:850
民法典有幾個編 發布:2025-01-10 19:19:47 瀏覽: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