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救國
1. 何為「依法治國」
既然是作業,我就先簡要的回答。
依法治國是指統治階級按照民主原則把國家事務法律化、制度化,並嚴格依法進行管理的一種治國理論、制度體系和運行狀態。
其核心是:依法治理國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對任何組織和個人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權。
依法治國的主體是人民。
依法治國的法是指憲法和法律。
憲法和法律在我國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
回答完畢。
另外,回應一下cazdm的回答。
首先,你沒能真正理解法治的內涵和本質,以及法治的作用。法治的內涵簡單的說就是以法律管理國家,以防止獨裁和動盪。法治意味著秩序,穩定,平等。法治也不是萬能的,社會的發展是多方面的,也需要多方面的促進,法治不可能獨自完全改變和完善社會。盡管法律不可能達到完全意義上的完美,即不可能沒有漏洞的體現平等和正義,因為法律是人制定的,人不可能是聖人,人有人性的弱點,所以人的社會才要有法律來管理,才要法治。盡管立法者是一個不可能完美的角色,但不可因此而否定法律的作用,法律不是一個人或一代人制定的,而是延續的,發展的,進步的。還有,法律的價值取向不單單是平等,平等固然很重要,卻不是重要到可以忽視其他諸如效率、秩序這樣的價值。退一萬步講,如果法律不含平等,只體現效率和秩序,那也是有價值的。而事實上,法律的精神正是平等,在平等的基礎上體現正義,自由,秩序,效率。
法制的建設,法治的實現,對我國來說是空前的偉業,是我國人民走向幸福的基礎。法治不可能包辦一切,社會和國家的進步不能單單依靠法治,但有法治不能使「巨龍騰飛」,但是沒有法治,一切都處於懸掛的朝不保夕的境地。所以,cazdm,不要悲觀。當我看到你這句話「每當我看到這些誇誇其談的人,都不由得暗自發笑。我認為,這些人受西方腐朽思想的毒害,實在是太深了,十足的一個糊塗蛋而已。」,我想你也成了一個糊塗蛋,中國不是靠批判就可以富強的。「不談法治」?迴避不是辦法,把爛攤子收拾整理,重新經營才是出路。
2. 依法治國的意義
依法治國的意義
現如今,有越來越多的人,越來越迷信法律了。他們動輒講法治精神,講依法治國,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諸如此類的說教,每天都在充斥著我們的視聽。大有法治救國、法治強國,振興中華,非法治莫屬的韻味,似乎一旦法律建立健全起來,再加上國人的自覺遵守、嚴格執行,中國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而雄師崛起、巨龍騰飛,就指日可待了。
每當我看到這些誇誇其談的人,都不由得暗自發笑。我認為,這些人受西方腐朽思想的毒害,實在是太深了,十足的一個糊塗蛋而已。
只要稍微地回顧一下人類發展的歷史,就不難發現,我對他們的評價,多少有一點道理。
我們應該知道,凡有國家的地方,無不有法治。如果沒有法律,就不能成其為國家。國家與法律(或法治)之間,本來就是須臾不可相離的關系。
劉邦入關,約法三章之時,尚未登基建國;大明洪武之際,立法尤為苛竣嚴厲;秦變封建為郡縣;宋解方鎮之兵權;這都是盡人皆知的法治史實。
反正,我就從來沒有見過,哪個國家,不需要立法而能夠存在,不依賴法治而能夠立國。
古往今來,建國者亦多矣,亡國者亦多矣,建國者固因其強,亡國者固因其弱,然而可曾與法律之疏密有什麼相干?則醉心於法治以強國者,熱衷於法網愈密而國勢愈張者,也忒無聊了。
如果說依法治國畢竟不是什麼壞事情,當今世界上的許多強國都非常講究依法治國,為了與國際接軌,我們也不妨跟著講究一下,那當然也未嘗不可。但是應該知道,依法治國的意義,不在於法律條文的疏密程度和包攬范圍,不在於法律面前是否人人平等,而是在於依法治國必須建立在一個有意義的基礎之上。這個基礎就是:法律必須公平。
但是若要法律公平,立法者就必須公平。
若要立法者公平,他就必須跳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也就是說,立法者的言行舉動,不受任何勢力的影響,他的切身利益,不受凡塵的干擾。否則的話,如果立法者本身就是執政者,譬如古代的帝王,喜歡自己給自己制定法律;或者,如果立法者本身就是執政者的臣僚或者仆從,仰賴執政者的鼻息以存活,譬如秦王政的臣僚李斯、仆從趙高制定秦法,其實只是秉承王政的旨意;那就再也不必懷疑,這樣產生的法律,無論多麼的冠冕堂皇,也絕對不可能公平。
據我看來,就目前的情況而言,中國的立法者,離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條件,還相差太遠,也就是說,中國還不具備產生出公平的立法者的條件,那麼,當然也不可能產生出公平的法律。因此,依法治國就失去了有意義的基礎,因此也就失去了意義。
當今世界,先進發達的國家無一不是法制國家,這當然使立志趕超發達國家的中國人把實現依法治國當做改革的主要目標之一。然而僅僅從現代化的層面去理解依法治國是比較膚淺的,對於正處於轉軌時期巨大變化中的中國,實現依法治國有其特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這也就是我從來不談法治的原因。
3. 商鞅推崇依法治國,為何他卻知法犯法
在春秋戰國時期,秦因為採取商鞅變法而逐漸強大起來,後為秦國統一中華奠定了強大的基礎。但是因為商鞅包庇太子的犯罪,而懲罰了太子的連個老師,因為沒有對症下葯,以至於日後自了苦果。
一、王子犯法,應當與庶民同罪。
在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為了強大,可以問鼎中原,紛紛招納賢士進行變法。其中秦國採取了商鞅變法取得了成功,一度使秦成為當時的秦國。眾所周知,商鞅推崇法家學術,主張依法救國,也是因為如此,所在秦國,刑法特別的嚴重。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當初若是商鞅就地正法,給太子一個下馬威,而不是讓他人替太子頂罪的話,說不定就不會有車裂的下場,自己家人也不會因此受到牽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