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志同道德

志同道德

發布時間: 2022-05-09 20:24:21

A. 形容人道德品質的詞語

形容人道德品質的詞:廢寢忘食、孜孜不倦、樂於助人、拔刀相助、舍己為人、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繩鋸木斷、堅持不懈、持之以恆、溫柔敦厚、和藹可親、平易近人、剛正不阿、光明磊落、清廉正直、大公無私、拾金不昧、真心實意、誠心誠意、專心致志、堅持不懈等。

(1)志同道德擴展閱讀

孜孜不倦

【解釋】: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學習勤奮不知疲倦。

【出自】:《三國志·蜀書·向朗傳》:「乃更潛心典籍,孜孜不倦。」

白話文:於是更加潛心於書海中,看書勤奮不知疲倦。

【示例】:他長年累月孜孜不倦地工作。

【近義詞】廢寢忘餐、孳孳不息、業精於勤、如飢似渴

【反義詞】無心進取、游手好閑、虛度年華

2、拾金不昧

【解釋】:金:原指錢財,現泛指各種貴重物品;昧:隱藏。拾到東西並不隱瞞下來據為己有。指良好的僕人道德和社會風尚。

【出自】:清·《歧路燈》第一百八回:「把家人名分扯倒,又表其拾金不昧。」

【示例】:我們每個人都應從小養成~的好品德。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近義詞】路不拾遺

【反義詞】敲榨勒索、見財起意

3、剛正不阿

【解釋】:阿:迎合,偏袒。剛強正直,不逢迎,無偏私。

【示例】:濟南同知吳公,剛正不阿。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指剛強正直,不逢迎

【近義詞】持正不阿、執法如山、奉公不阿

【反義詞】不識好歹、阿意取容、點頭哈腰

4、專心致志

【解釋】:致:盡,極;志:意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會神。

【出自】:《孟子·告子上》:「夫今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

白話文:棋也是數(計算)的一種,而且是淺易(平常)的。如果不專心致志的來學的話,也是學不好的。

【示例】:不由我不專心致志搞這一套。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近義詞】全神貫注、誠心誠意、屏氣凝神

【反義詞】神不守舍、心猿意馬、魂不守舍

5、樂於助人

【拼音】[ lè yú zhù rén ]

【解釋】很樂意主動幫助有需要的人們。

【近義詞】助人為樂、樂善好施、雪中送炭

【反義詞】落井下石、漠不關心、惹事生非、奸詐貪婪

B. 有關誠信勤樸志同道德的日記

就是誠實守信,一個守信用的人往往會被他人所接應。誠實需要勇敢和謹慎,信用需要堅持和完善,只有做到這樣,自己才能完完全全的是誠信的人。誠信最基本的一點就是不欺騙他人、不守信用,一個無誠信的人就是喪失了品德,是一個身心不健康的人,不僅傷害了自己,也傷害了他人,可以說就是騙子,這樣的人不但得不到他人的信賴,在社會上也無法立足,這樣的人很難交到知心的朋友。不管我們在哪裡,都要具備誠信。

C. 有關誠信勤樸志同道德的日記

是雨,細條著人們心靈的塵埃。
誠信是雷,震撼著人們虛偽的靈魂。
我是有名的頑童,打架的人是我,不做作業的人是我,踩上課桌飛跑的人是我。我這么頑皮,可是同學都信任我,因為我非常誠實,是我乾的事我都承認。因些我還受到學校的表揚呢!
記得有一次我在學校門口撿到一個錢包,然後通過校長才物歸原主,校長表揚我的時候我覺的自己好偉大啊!
我曾經在書上看到過「生命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這樣的名言。

D. 道德兩字在說文解字中的解釋是什麼

說文解字話「道德」

我們知道,漢字,它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漢字以其獨特的形式,記載和傳承著中華幾千年的文明。因此,當我們知道一個漢字的來龍去脈,當我們知道為什麼這個結構叫這個字的時候,對於這個字的理解就會更深一步。比如「道、德」二字,是大家最熟悉不過的,從文字學的角度看,有幾個人能說清楚它們的本義呢?如果連其本義就說不清,哪還能正確理解它們那不斷發展的引申義呢?看來,如果我們想下功夫研究一個字或詞的意義,還真有必要從文字學的角度追根溯源一番。那就讓我們先從「道」與「德」二字談起吧!
「道 dào」,即道路。現今供車馬通行之路都可以稱為道路。然而,古代的「道 」則指有別於小路的大道。甲骨文的「道」字「從行從止」,用十字大路和一隻腳來表示行走之路。金文的「道」字,演變為「從行從首」。這是說,「道 」在此時,已指那種直通大路,很遠之處可以看清楚人的面目的寬廣大路。小篆的「道」字,承接第二款的金文,成為一個「從辵從首」的會意字,楷書緣此而寫作「道」。

《詩·商頌·玄鳥》:「邦畿千里,維民所止。肇域彼四海,四海來假」。記載了商周時期交通大發展,遠在千里之外的諸方國,已經融並在以商周王國為中心的文化共同體之中的情景。兩周時期,為了使各地封建諸侯與王室保持密切聯系,更為了適應兵車戰爭的特點,在全國修築了「其平如砥,其直如矢」的「道」,即稱之為「周行」、「周道」者。這就是「道」字構形發生演變的緣由。
「道」的本義為大路,即「康莊大道」。其詞義,由道路的通達,又引申為方向、途徑,如「志同道合」一詞。由循行、通達之義,又引申為「道理」,即探究事理的原則、標准。又由道理、標准引申出「道德」之義。又引申指主張及方法,如「門道、醫道、道行」等;又轉指述說,如「道謝、一語道破」等。
「道」又指「道家」,乃先秦諸子百家之一。又指「道教」,乃東漢末年張道陵所立,奉老聃(dán)為教主。

「德dé」,這是一個會意字。甲骨文「德」字中的「 」形符號,表示道路;「

」則表示用眼睛直視前望。兩形會意,表示目不斜視,雙腳不偏離道路,直達目標。金文的「德」字在「直」下又添加了一個「心」的象形圖案,強調了不僅要按目光直視,走通行大路的准則去「行」,而且必須這樣去「想」。小篆秉承金文,楷書緣此寫作「德」。
「德」的字面中,含有正直、公開以及去行、去想四層意義。從「德」字的構形來分析,這里已包含有禁忌:不去想、不去做那些走小路、抄近路的投機行為。
「德」用作動詞,則指恩惠,如《左傳·成公三年》:「然則德我乎?」現代漢語中,則有「感恩戴德」、「德被四海」等。
「道」和「德」的引申義不止以上這些。比如,「道」的引申義還有:
(1)宇宙萬物的本原、本體曰道。如《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2)仁義禮樂稱為道。如《論語·陽貨》「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
(3)善事、美德曰道。如《論語·公冶長》「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4)有德行者曰道。如《論語·顏淵》「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
(5)施行、實施曰道。如《荀子·議兵》「必道吾所明,勿道吾所疑。」
(6)僧侶曰道。如《南史·梁武帝紀》「道俗五萬餘人」。
「德」的引申義還有:
(1)善道曰德。如《論語·里仁》「君子懷德,小人懷土」。
(2)萬物之本性曰德。如天有好生之德,又如《大戴禮記·四代》「有天德、有地德、有人德,此謂三德也。」
(3)品行曰德。如《易經·乾卦》「君子進德修業」。
(4)指有道德的賢明之人。如《書經·蔡仲之命》「皇天無親惟德是輔」。
(5)感恩、感激曰德。如《豫讓吞炭》「但人心素德趙氏,不忍判離」。
(6)福曰德。如《禮記·哀公問》「君及此言也,百姓之德也」。
(7)教化、善教曰德。如《禮記·內則》「降德於眾兆民」。
(8)德目曰德。如三德、四德、七德。
(9)心意曰德。如同心同德、離心離德。
(10)四時旺氣曰德。如《禮記·月令》「某日立春,盛德在木」。
通過以上對「道」與「德」字形結構所作的溯源和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這兩個字是緊密相連的。《中庸》雲: 「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提醒我們不要只顧埋頭奔走,走累了要停下來,走不通的時候,也要停下,回頭看看自己走得對不對,有沒有越來越偏離?要隨時校正方向,不可偏離正道。「德」就是要我們一心一意順道而行,不偏不倚走人生該行的道路。又提示我們,凡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皆在「十目所視、十手所指」的警示中,隨時警策自己要謹慎地沿正道而行。
人生就是一條道路。如何把握方向順利走好這條道路,是每個人終生的願望。但在現實生活中,並不是每個人都能輕而易舉地踏上這條康莊大道。因為,光明的人生大道,它需要智慧的學習與努力實踐,才能走得上。

附言:

中國人每天都離不開漢字。我們現今能見到的最早漢字是刻在龜甲和牛骨上的甲骨文。甲骨文的主體符號約有300餘個,漢字就是根據這些符號排列組合的,目前人們能識讀的甲骨文有1500字左右。接著有了鑄或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叫金文,金文有3700多字。到了秦漢時代的小篆,約有8700多字。

轉自: 浪花里的歌.........
http://blog.sina.com.cn/friend000000

E.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的意思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的意思是孔子說:"學習後經常溫習所學的知識,不也很令人愉悅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很高興嗎?別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氣,不也是道德上有修養的人嗎?"

這段話出自於孔子的《論語》,第1句話講的是學習方法,對於知識,「學」只是一個認識過程,「習」是一個鞏固的過程,要想獲得更多的知識,必須「學」與「習」統一起來。

第2句話講的是學習樂趣,志同道合的人來訪可以增進友誼,並且可互相學習、共同提高。第3句話講的則是為人態度。

(5)志同道德擴展閱讀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賞析:

這段話敘述一理想學者之畢生經歷,「學而時習之」,乃初學之文,為一境;「有朋自遠方來」,則成學後事,為二境;最後一境,本非學者所望,乃求學深造日進所得。

以人為本的社會,教育關注的是人的和諧發展,《論語》把「知、能、德」作為構建人的和諧發展的三個要素放在開篇,由此可見千古至聖大師教育思想的精髓。

社會,是人的社會;人,是社會的人.沖破混沌,擺脫蒙昧,要求知.只有求知,才能不斷的豐富自己,充實自己。求知為用,要廣泛地與志趣高潔的人交流,在實踐中修正自己,提高自己,形成能力。

F. 高中作文 志同道不同不相為謀

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直到今天,我才真的明白他的道理。是啊,走著不同道路的人,是不會在一起謀劃的。志趣不同的人,又怎麼能一同共事呢?
時光飛逝,我們在漸漸的走遠,身邊的朋友也變得屈指可數。我們都穿上了虛偽的面紗,有人陪伴,卻沒人理解。嬉鬧的朋友們即使有再真誠的心,也終沒有幾個能走進我們的內心。有時候想拼了命的去抓住一個人,難免會卑微到極致,信心被磨滅了,志氣也逐漸消退,後來才發現,原來我們真的不是一路人。
曾經我會想如果有足夠的真誠,耐心,人與人都是可以成為朋友的,現在感覺真的有點幼稚,或者說可笑了。不知道是年紀大了變得世故還是怎麼,沒有了以往的執著和勇氣,開始學著淡然,等待,在隨遇而安間默默的行走著,不會強求,更不會低頭。甚至都懶得和別人拌嘴,本不是一路人,各自堅持著自己的人生價值觀,應該只有出現利益的時候才會在一起吧。爭論不休又有什麼意義呢?並不像書上寫的我們都活在一個家庭里,多麼溫馨多麼和睦。這是哄小孩開心的話。我們每個人活著,他都是一個個體,這世上沒有感同身受,有的只是那層虛偽的膜。
人生浮浮沉沉,成王敗寇在所難免,少一些計較,有句話不是說:你想要的東西就放他走,要是你的,他還會回來,不是你的自然就遠走了。有些人野心大,追求的是鈔票,有些人懂情調,追求的是情感,有些不思進取,追求當下的快樂。有些人目光遠大,卻眼高手低。
人心各異多的數不過來,我想我能做的只是在珍惜同行者的前提下靜候那些能和我同船的人。
至於那些不在一個頻道的朋友們,我也會一如既往的付出真誠。志向雖多,只要仁義道德不變,我們依然坦盪盪。而那些長戚戚的小人,只能選擇敬而遠之了。
如有明犯己者,雖弱必誅!

G. 指有高尚志向和道德的人

志同道合
[zhì tóng dào hé]
志向相同,道路一致。形容彼此理想、志趣相合。明歸有光《題仕履重光冊》:「大司寇箬(ruò)溪顧公、大司空南坦劉公,方與石翁為湖南社會,志同道合,其稱許之固宜。」
志大才疏
[zhì dà cái shū]
也說才疏志大。志向很大而能力很低。《後漢書·孔融傳》:「融負其高氣,志在靖難,而才疏意廣,迄無成功。」《宋史·王安禮傳》:「徐僖計議邊事。安禮曰:『僖志大才疏,必誤國。』」
志在千里
[zhì zài qiān lǐ]
形容志向遠大。
志在四方
[zhì zài sì fāng]
四方:天下。有遠大的抱負和理想。
志趣不凡
[zhì qù bù fán]
志趣:志向和興趣;凡:平凡。志向和興趣很不平凡。
志大量小
[zhì dà liàng xiǎo]
志:志向;量:度量。志向雖大,但心胸狹窄。
志高行潔
[zhì gāo xíng jié]
志向高遠,品行高潔。
志美行厲
[zhì měi xíng lì]
志向高遠,又能砥礪操行。
志滿氣驕
[zhì mǎn qì jiāo]
形容得意驕傲。同「志驕意滿」。
志誠君子
[zhì chéng jūn zǐ]
志行誠篤高尚的人。
志士仁人
[zhì shì rén rén]
也說仁人志士。指有高尚志向和道德的人。《論語·衛靈公》:「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志盈心滿
[zhì yíng xīn mǎn]
猶志得意滿。
志氣凌雲
[zhì qì líng yún]
雲:直上雲霄。志氣直上雲霄。形容志向宏大,意氣豪邁。
志在沛公
[zhì zài pèi gōng]
出自《大馬扁》,形容說話和行動的真實意圖別有所指。
志堅行苦
[zhì jiān xíng kǔ]
行:行為。指意志堅定,行為刻苦。
志驕氣盈
[zhì jiāo qì yíng]
猶志驕意滿。
志存高遠
[zhì cún gāo yuǎn]
追求遠大的理想、事業上的抱負。
志趣不常
[zhì qù bù cháng]
志趣:志向和興趣;常:平常。志向和興趣很不平凡。
志潔行芳
[zhì jié xíng fāng]
志向高潔,品行端正。
志高氣揚
[zhì gāo qì yáng]
指志氣高昂而自得。出自:《史記·蘇1秦列傳》:「家殷人足,志高氣揚。」

H. 孔子所說的:「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智」,「德不孤,必有鄰」是什麼意思

弟子問孔子:「人皆有兄弟,我獨無。」孔子回答道:「德不孤,必有鄰。」
這句話出自《論語》。所謂「德」,這里指的是有道德的人,「不孤」,就是不會感到孤單;就是說,有道德的人是不會感到孤單的。為什麼呢?孔子說,這是因為「必有鄰」。從字面上來理解,「鄰」就是「鄰居」。我們知道,在生活中鄰里關系是人們接觸最多、也是最為重要的人際關系之一,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親近和諧的鄰里關系,是幸福生活的一個重要條件;從這個角度來說,「鄰」就可以引申成為鄰居之間互相親近的關系,所以「德不孤,必有鄰」的意思就是說,有道德的人是不會孤單的,一定會有志同道合的人來和他相伴。
古人常說,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在他們看來,天地之間的萬事萬物,都有一種朝著與自己相近的事物移動的傾向,相同或者相近的事物總會走到一起的,所以我們現在也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里的類和群是沒有時間和空間的局限的。志同道合的人們之間,或許時空距離很近,或許很遠,但是不管是近是遠,最終他們都會產生共鳴,這就是「德不孤,必有鄰」。
「德不孤,必有鄰」這句話,意味著我們首先要考慮的問題,是我們自己是否努力,而不是旁邊的人剛開始的時候會以什麼樣的眼光來看待我們。我們知道,在現實生活中講道德、講原則,可能會使自己陷入某些困境裡面。例如,由於放棄一些物質利益,講道德、講原則的人往往會被人譏笑,說他們迂腐,甚至虛偽,從而給自己帶來很大的思想壓力;我們也許就會因此反問自己: 為什麼自己身邊的人都不是這么做的?我們是不是做錯了?我們是不是真的迂腐、虛偽?
答案是否定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在古人看來,只要真是道德君子,那麼即便在短時間內或許沒有互相呼應的夥伴,但是時間長了就總會有同樣性情和抱負的人過來與他親近。「德不孤,必有鄰」,孔子在這里講的,不僅僅是一種人生經驗,更是一種社會生活的規律。
雖然「德不孤」強調的重點是個人的努力,是我們應該如何著手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然而,從我們今天來理解,「德不孤,必有鄰」這句話,不僅僅只講述了一個提高道德修養的問題。我們做任何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都希望有人理解,有人支持,不過在現實生活中,由於種種原因,我們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也許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都不得不完全依靠自己的努力。但是,「德不孤,必有鄰」,只要自己不懈地追求,身邊的人可以從不理解到理解、從不支持到支持,而遠方的志同道合的人們,在通過各種渠道了解了我們的所作所為之後,一定會給我們送來遙遠的幫助和祝福依我對《論語》的研究,認為每篇裡面的章句是連貫而不能拆開的,二十篇前後次序也是連貫不能拆開的,現在這里又可以證明。這篇《里仁》,並不是教你去找一個仁愛路去住。古人的解釋,即是選一個住處要找一個仁里,世界上哪來這許多仁里?到哪裡去找?孔子自己的家鄉,當年也不一定是仁里。哪裡是仁里?假如我們的故鄉是不仁統治的世界,我們就不管他了嗎?我們正要把他恢復回來,把罪惡打垮。這才是人性的仁道呀!其實那個「里」字,就是「自處其中」的意思,腳跟站得穩的地方就叫「里」。「里仁」,是我們作人的立足點處於仁道。所以「德不孤,必有鄰。」自己有道德的涵養,能體用兼備,自然會影響近身的人。《大學》里的修、齊、治、平也是這個道理。一般人往往以現前利益的眼光,批判道德為無用之修養。講到這里,我最近讀了一本清人的筆記,提到有一個人很清廉,告老回鄉,一天在門前看到鄉下人賣一條新鮮的魚,問價以後,摸摸口袋中沒有錢,沒有買成。回家和太太提起,太太說你何不寫一張條子給他呢!他問寫什麼條子可以買到魚?太太說你寫上「清官」兩字,他就把魚給你了。太太幽他一默,這個老頭子被逗得笑了。這說明什麼?就是說明為道德而活著,有時候你會感到寂寞、冷清。所以我認為如果寂寞能當成一種享受,那就可以講道德了。如果你視寂寞為痛苦而不是享受,就難講真學問真道德了。但是在此,孔子告訴我們,如果真為道德而活,絕對不會孤苦伶仃,一定有與你同行的人,有你的朋友。

I. 道義是什麼意思啊

道義,意思是指道德義理;道德和正義等。出自《易·系辭上》:「成性存存,道義之門。」譯文:成物之性常存,道義之門。

引證解釋

1、道德義理。

2、闡明義理。

3、學說和主張的宗旨所在。

4、謂一同修道的義友。

5、道德和正義。

(9)志同道德擴展閱讀:

道義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道義對人際關系的三個互相聯系的成分——行為、情緒、認識的影響更是力度強、程度深、范圍廣。人際關系或許受到利益的影響,這點我們並不否認,但是以更為深邃的眼光和更為寬廣的歷史、現實視角,我們不難發現道義才是人際關系的主宰者,是歷史演變、世界發展所無法磨滅和剝離的。

利益的概念是益處,那麼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背景,利益是不斷發生著改變的,而道義所泛指的永遠是道德和正義。那麼正是因為利益的改變性、不確定性,說明了道義對人際關系的影響才是基礎、根本性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道義

J. 志同道德的解釋是什麼 – 手機愛問

就是你們可以聊得來,有共同語言.最重要的是有共同的夢想和願望,希望以期實現!!!

熱點內容
法律碩士如何調劑 發布:2025-01-10 21:39:50 瀏覽:616
助產假勞動法 發布:2025-01-10 21:31:58 瀏覽:223
律師私章樣式 發布:2025-01-10 21:12:08 瀏覽:845
行政法學第19章在線測試 發布:2025-01-10 20:54:56 瀏覽:363
道德經全文pdf 發布:2025-01-10 20:19:12 瀏覽:210
中政律師 發布:2025-01-10 19:29:49 瀏覽:247
民法59條 發布:2025-01-10 19:24:10 瀏覽:850
民法典有幾個編 發布:2025-01-10 19:19:47 瀏覽:134
法院延期開庭申請書 發布:2025-01-10 18:27:13 瀏覽:688
法學專業實習日誌 發布:2025-01-10 18:20:31 瀏覽: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