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民法學2形成性考核冊

民法學2形成性考核冊

發布時間: 2022-05-10 02:16:47

① 形成性考核冊答案

1、多種媒體教材包括文字教材、錄音教材 、錄像教材 、計算機輔助教學軟體(CAI)及其他媒體教材。
2、電大的學籍注冊分為入學注冊、學期注冊和課程注冊等三種形式。
3、學分制是把規定的 畢業最低總學分作為衡量學生學習量和畢業標準的一種教學管理制度。
4、開放教育的課程考核由形成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兩部分組成。
5、學習一門課程,一般要完成以下幾個環節:(1)自學文字教材 ,
(2)收聽、收視音像教材,(3)到學校參加面授輔導或專題討論,(4)上網學習,(5)完成作業或實驗,(6)參加期末考試。
6、課程的學習資源包括:教學大綱、 錄像教材 、文字教材、音像教材、 CAI課件 、以及網上輔導和 面授輔導 、 函授輔導 、VBI教學信息等。
7、中央電大的直播課堂和VBI數據廣播是通過中國教育電視台播出的。
8、開放教育入學指南輔助光碟主要包括計算機常識、網上瀏覽、資源下載 、 電子郵件 和精彩站點五個模塊。
9、開放教育學生可以在三年內完成一個專業的學習,課程考核的成績記錄及取得的學分在入學八年內有效。
二、 問答題(每題40分,共80分)
1、您所修的是什麼專業?根據有關規定,您應修哪些必修課、修多少學分的選修課?要完成什麼集中實踐性環節?您是否需要補修課程,補修哪些課程?根據您的實際情況,您打算怎樣安排您的專業學習計劃?
一、專業:法學專科
二、學分:76分,課程有:哲學、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法理學、憲法學、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刑法學、刑事訴訟法、民法學、民事訴訟法學、經濟法學、法律文書、英語
三、沒有補修課程
四、我的學習計劃:1、認真聽講、利用電大的多媒體的優勢進行多方位的學習;參加電大以自學為主,我計劃通過收聽、收看廣播、電視、錄音、錄像課、和利用網上教學平台等進行學習,同時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到校接受必要的面授輔導。我計劃為每一個學習單元確定一個明確可行的學習目標,嚴格按照學習時間表完成每一個時間單元的學習任務和目標,通過平時腳踏實地地完成好每一個學習任務和目標,爭取在參加面授輔導前要完成相應單元的學習,做好充分的准備,在聽課過程中要在努力聽懂和積極思考的基礎上做好筆記。筆記應做到摘其要點,簡潔記錄。在可能的情況下積極爭取參加每一堂面授課。平時成要以自學為主,在空閑時間要通過看書、參加網上輔導、直播課堂、網上課件和學習管理平台進行學習,認真完成每門課的作業,積極參加小組討論
2、面授課,做好課前預習工作;
面授自古以來就有之,但電大面授不同於傳統的面授,它的功能是「點撥」與「解惑」。在面授課中,教師對教材的重點、難點以及上課時集中思想,把不懂、不理解的地方弄清,把有限的上課時間充分地利於提高聽課質量;
3、合理分配時間,爭取一次過關;
學習僅靠面授是不夠的,由於課時安排緊張,面授課主要功能是「指點」,必須利用更多的時間去學習、理解知識,充分利用時間把學過的知識進行整理、總結、力求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能,做到「溫故而知新」;
4、成立學習小組,解決學習困難;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所以班主任就幫我們班制也了班級所有同學的通訊錄,全班分成兩個組,選出了小組長,以便於有組織的學習和討論,有什麼事情大家還可以互相通知、轉告,還可以提高學習效率,這樣有了班級通訊錄,成立了學習小組,大家就可以一起討論,共同提高;
5、積極參與多媒體教學,掌握學習內容;
多媒體教學手段相對於傳統教育模式具有無可比擬的優越性,尤其適應我們成人教育和繼續教育,為我們「自主學習」提供了極大方便。我們要把書本上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努力提高工作效力;
6、積極完成課後作業,及時消化和鞏固知識;
做作業和練習是一種基本的學習活動,它的目的是檢查學過的的知識能否及時消化,檢查是否具備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正確運用所學知識,進行獨立思考核和獨立操作,做到「做作業和考試一樣,考試和平時做作業一樣」。對於作業做錯的原因,應認真分析,對症下葯,直到弄明白為止;對於難題,應認真鑽研,加深對難題的理解, 直至問題決;
7、減少自己粗心大意,從思想重視起來;
盡量減少自己減少低級錯誤。低級錯誤導致「會而不對」或「對而不全」,這是有些同學分數上不去的主要原因。大都是由審題失誤、計算失誤,考試時還會有緊張等心理因素引起。這些問題容易被以「粗心」的表象所掩蓋,實際上經常的粗心就是一種不好的習慣,必須充分認識到它的危害性,並努力加以克服;
8、做好課後復習,讓知識提高和升華;
復習的目的,一方面是解決預習和上課時沒有解決的問題,另一方面則可以使知識系統化,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認識,相信制定了這個學習計劃,對我今年的學習有助於幫助,可以有計劃、有條理的去學習,爭取在今年將所學的學科全部通過。
以上就是我的學習計劃,剩下來的就是要嚴格按照學習計劃表進行學習。
正因為學習比較緊張,所以更應該注意張弛結合。在學習之餘,我也要積極參加學校及班級組織的各項集體活動,與同學互相幫助,共同進步。
2、參加遠程開放教育的學習應該樹立怎樣的學習觀念?您如何看待教學模式的改革?您是怎樣進行自主化學習的?如果您對新的模式感到不適應,您打算如何改變您的學習模式去適應它?
一、觀念
答:通過《開放教育入學指南》的學習,使我了解到電大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電大與普通高校一起承擔著培養各類專門人才、提高勞動者素質的任務。國家承認電大學歷,電大學生的畢業證書得到教育部電子注冊。電大發揮現代遠程開放教育的優勢,多快好省地培養了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急需的大批專門人才。作為專門舉辦現代遠程開放教育的高等學校,電大也有區別於普通高校和其他成人高校的特點。如:( 1 )具有遠程教育特徵。以教育技術和媒體手段為課程載體,使教與學的過程可以異地非同步或異地同步進行,學生主要分散在各地自主學習。( 2 )採用多種媒體教學。學生以文字教材為主進行自主學習,同時較多地利用音像教材、 CAI 課件和計算機網路等學習媒體。( 3 )共享優秀的教育資源。匯集全國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優秀教師和專家,由他們擔任課程的主課教師和教材的主編,為全國各地的學生提供高質量的課程及其教材。( 4 )開放的學習模式。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課程、媒體教材、時間地點、學習方法、學習進度等,方式方法靈活多樣。總之,電大是沒有圍牆的大學,其教學信息通過國家提供的衛星電視系統覆蓋全國,並已開始利用計算機網路面向全國實施網上教學。同時,由各級電大組成的遍布全國的現代遠程開放教育教學系統,可以在不同層面上分工協作,為各地的求學者提供必要的學習資源和學習支持服務。因此,電大的辦學規模是任何一所普通高校都達不到的,這也使得廣播電視大學能夠把高等教育延伸到基層和邊遠落後地區,為這些地方就地培養了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各類專門人才。
通過學習,我還了解了為適應遠程開放教學的需要,電大的教材有文字材料、音像教材、 CAI 課件等類型。近年來,隨著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和數學電視技術的發展,電大正加快開發計算機網路等數字化、交互化教學媒體,網上教學、網上輔導以及網路課程等教學方式和教學資源,在電大的教學過程中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
隨著信息化社會、學習化社會的形成和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教育正經歷著深刻的變革。參加遠程開放教育的學習,有必要變革自己的學習觀念和認識。
( 1 )雖然面授時間少了,自學學習的要求高了,但通過這種新的學習形式,可以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
( 2 )在信息化社會中,人們生活、工作環境的變化越來越快,需要面對不斷出現的新知識、新技術。一次性的學校教育,越來越不能滿足個人終身的社會需要。只有不斷學習,才能跟上生活、工作的節奏。因此,人們越來越認識到,終身學習將伴隨自己的一生。
( 3 )現代遠程開放教育為所有求學者提供了平等的學習機會,從而使接受高等教育不再是少數人享有的權利,而是個體生存的基本條件。教育資源、教育對象、教育時空的開放,為大眾的終身學習提供了可能性。
( 4 )接受教育不光是學習知識,還要學會學習,為以後繼續學習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必要的學習技能,學會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自主學習,對今後不斷地獲取知識和提高教育層次將是非常有益的。

二、改革
現代遠程教育是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而產生的一種新型教育方式。它是以現代遠程教育手段為主,融面授、函授、自學等教學方式,多種媒體優化、有機組合的教育方式。 現代遠程教育可以有效地發揮各種教育資源的優勢,可以為各類教育提高教學質量提供有力支持,可以為各種社會成員的學習提供方便、廣泛的教育服務。 它的最大特點是:資源共享、時空不限、多向互動、傳輸快捷、對象廣泛。它以教師面授輔導為輔,學生個體化自主學習為主。學生的學習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 它實行完全學分制,以課程為單位組班教學。 入學的學生不受年齡、地點、民族、地區的限制。
三、自主化學習
答:(1)合理分配每天的學習任務。把我的學習任務分解成每天能夠完成的單元,並堅持當天的任務當天完成,無論如何不能給自己以任何借口推遲完成原定計劃。
(2)合理規劃每天時間。把必須完成的工作盡可能安排在工作時間內完成,把既定的學習時間保留出來,養成利用每天的零星時間學習的習慣。
(3)按照既定的時間錶行事。學習時間表可以幫助我克服惰性,使我能夠按部就班、循序漸進地完成學習任務,而不會有太大的壓力。
(4)及時復習。為了使學習能夠有成效,應該養成及時復習的習慣。研究表明,及時復習可以鞏固所學的知識,防止遺忘。
(5)向他人提問。在學習中碰到疑難問題,要及時向教師和同學請教,無論你認為自己的問題是多麼簡單、多麼微不足道。應特別注意經常向周圍同學請教、交流。
(6)養成做筆記的習慣。做筆記既可以幫助你集中精力思考和總結、歸納問題,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和記憶,又可以把學習內容中的重點記錄下來,便於以後查閱和復習。
(7)保持適量的休息和運動。休息和運動不僅讓你保持良好的狀態,也是消除壓力的好辦法。

四、適應
與其他高等學校相比,電大課程教材不僅內容符合教學大綱,而且力求簡明,突出重點。在知識的傳授中,注意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和學習方法的指導。 盡可能便於學生自學,適合成人學習。教材對內容、形式、結構及表達的設計,都較多地考慮到成人學生在文化基礎和實踐經驗方面的特點。 注重多種教學媒體的一體化設計,強調多種媒體和手段的綜合運用。根據文字、音像、 CAI 等不同媒體的特點,進行精心選擇和設計,使學生在優化的媒體組合中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就教學內容而言,電大課程在涵蓋學科基本理論、基本知識的前提下,更注重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和操作技能的訓練,使其與現實職業崗位的要求更為貼近。
( 1 )提高注意力。鍛煉和提高注意力是有效利用學習時間、使學習活動有效果的重要保障。
( 2 )確保四周的環境有助於學習。為了避免學習的時候分心,有必要選擇一個能夠使自己不受干擾的學習場所。
( 3 )培養積極的學習情緒。不要把學習當作一種無可奈何的負擔,而應該使學習成為積極生活的一部分。開始學習前,可以閉目靜坐一會兒,做做深呼吸,放鬆自己,集中精神,以使自己盡快地進入較好的情緒狀態。
( 4 )了解自己生理和精神上的最佳狀態。應該盡可能在最清醒、精力最充沛的時候學習,避免在疲倦時學習。如果感覺疲倦,卻仍須繼續學習,可以嘗試做一些不用太動腦筋的事情,如查查單詞、整理資料等。
( 5 )為每個時間單元訂立明確的學習目標。目標越明確越好。例如,「完成對第一章內容的預習,做好預習筆記,列出本章內容的重點和難點」。
( 6 )給自己以必要的獎勵。當你圓滿地完成學習任務後就給自己以獎勵,如看電視、購物。如果不能按進度完成學習任務,就給自己以相應的懲罰,如不能看電視或吃心愛的零食。
( 7 )縮短學習的時段。每次的學習時間不要太長。當精力開始不集中時,就適當休息一會兒。
總之,通過學習《開放教育入學指南百問》,使我對電大課程的特點、有關學籍規定、考核要求等有了系統的認識,更增強了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相信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一定能圓滿完成學業。

② 民法學2試題及答案

1、義務 2、追償 3、共同責任 4、自然孳息 5、有限責任
6、無直接財產內容 7、管理人內 8、支配容權 9、過錯程度
10、人身權

1、C
2、A、C(根據新的侵權責任法,公平責任已經不是並列於過錯、無過錯責任的歸責原則)

③ 誠實信用在民法中起到什麼樣的作用

在民法中被譽為「帝王條款」[1]的誠實信用原則,其地位是不言而喻的。但不管法律條文的制定如何完美,如果執法者對其內涵沒有真正了解、對其本質沒有真正把握、在司法活動中沒有對其准確地動用,其價值必然難以實現。誠實信用原則本身所具有的「非規范性、模糊性、衡平性、強行性、強制性補充性」[2]等特點,決定了其在適用上存在相當程度的困難。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法官如何適用誠實信用原則,甚至比作為法律條文的誠實信用原則來的更為重要。本文在對誠實信用原則的適用的本質進行分析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法官適用誠實信用原則的基本條件,同時,對與此相關的其它問題進行了探討。

誠實信用原則的適用,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作為行為規則,當事人依照其約束自己和他方當事人的民事行為;二是作為司法規則,法官在審判過程中依據其行使自由裁量權,其實質是法官如何依據其進行創造性司法活動。但作為行為准則的誠實信用原則並不具有完全的獨立性,因為其功能的實現是以作為司法准則的誠實信用原則功能的實現為保證的。[3]因此,法官如何適用誠實信用原則進行創造性司法活動,是誠實信用原則的適用的核心。在司法實踐中,由於誠實信用原則是一模糊性原則,彈性較大,法官適用極為便利。[4]這種「彈性」和「便利」可能會造成兩種情況,一是司法機關消極適用,即應當適用時而不予適用;二是司法機關積極適用,即將其作為一隻「口袋」,恣意適用。這兩種情況,無疑都會使案件得不到公正處理,使當事人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護,尤其是後者,隨著誠實信用原則適用領域的不斷擴大,[5]不利於民法所追求的公平、正義等價值目標的實現。因此,有學者將誠實信用原則喻為「雙刃劍」。[6]就目前我國司法機關適用誠實信用原則的情況來看,仍存在把握欠缺的情況,[7]因此,有必要在對誠實信用原則適用的本質和特點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對其適用條件和完善方法等有關問題予以研究。

[關鍵詞] 誠實信用原則 民事行為 行為規則 司法規則 民法價值理念 實質正義 自由裁量
(權)

一、誠實信用原則適用的本質誠實信用原則適用的本質是,法官通過對誠實信用原則進行擴張性解釋,並依其處理一些特殊的案件,以實現個案處理結果公平、正義之目標,從而對法律進行實質性發展的能動性司法活動。本文之所以將其本質作以上定性,主要是由於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誠實信用原則的適用是現代民法價值理念的體現。現代民法的理念價值——實質正義是歷史的產物。進入20世紀以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作為19世紀的近代民法基礎的兩個基本判斷,即所謂的平等性和互換性已經喪失,出現了嚴重的兩極分化和對立,[8]造成當事人之間經濟地位事實上的不平等,迫使法立法者、司法者和學者必須面對現實,拋棄近代民法的形式主義。如何實現這一目標,是20世紀之初立法者、司法者和學者所共同面對的難題,誠實信用原則就是在此社會經濟背景下應孕而生的。其經過立法者、司法者和學者的不斷挖掘,被予以重新解釋並賦予其新的內涵,最終從近代民法中的契約原則和上升為民法的基本原則,適應了歷史的需要。可以說,誠實信用原則是現代民法理念——實質正義,逐漸取代近代民法理念——形式主義過程中,在民法立法模式上的重要體現之一。現代民法實質正義的理念的形成,促進了誠實信用原則的確立,而誠實信用原則則全面貫穿了實質正義的精神。現代民法理念的形成與相應的立法的出現是相輔相成的,二者之間是一種互動關系,互相促進,互為條件。貫徹實質正義精神的誠實信用原則,在客觀上體現為兩種利益關系的平衡,包括當事人之間的利益平衡,以及當事人與社會利益之間的平衡,即社會妥當性。法官適用誠實信用原則必須以這兩點為價值目標,其本質體現為公平、正義。

第二,誠實信用原則的適用首先是法官對法律進行解釋的過程。社會生活條件在空間上涵蓋范圍的無限性以及其時間范圍內的千變萬化性,與體現了認識水平與認識能力的成文法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法律既不可能對存在於社會生活中的一切社會關系都予以明確規定,也不可能在時間上隨時根據社會生活條件的變化而變化,致使成文法存在「不合目的性、不周延性、模糊性、滯後性」等局限性。[9]為彌補成文法的不足,大多數成文法國家除採取及時修改有關法律條文這一措施外,大都通過以下兩種方式:一是明確授予法官自由裁量權,承認法官有造法之功能;二是立法者在法典中建立一些「框架」概念,通過法官對這些「框架」概念的解釋和適用,以處理應對各種難以預料的社會現象。就目前我國的司法制度來看,我國法律並沒有明確賦予法官享有自由裁量權,即法官通過司法活動直接造法的行為沒有得到法律的明確授權。我國彌補成文法的不足的方式,主要是通過法官對法律作出相應的解釋,並以之來調整相關的社會關系來實現的。因此,對作為「框架概念」的典型代表之一的誠實信用原則的適用,首先是法官對誠實信用原則的解釋過程。

第三,法官對誠實信用原則的適用具有能動性。這是由於誠實信用原則作為彈性規則和強制性、補充性規則[10]的特點所決定的。立法者為彌補成文法的不足而建立起來的「框架」概念,其內涵和外延十分不明確,有學者認為誠實信用原則「乃屬白紙規定」,「無色透明的」。[11]也就是說,誠實信用原則的補充作用無所不在。只要在適用成文法的過程中出現漏洞與不足,誠實信用原則的補充作用就會被運用和體現。這也決定了誠實信用原則具有適用上的強制性。在民事活動中,其具體體現為:無論當事人是否約定,誠實信用原則都是約束雙方當事權利義務的當然條款,使當事人不僅要承擔約定的義務,而且必須承擔這種強制的補充性義務。並且當事人也不得約定排除其適用,即使約定排除,其效力也歸於無效。從這個意義上講,誠實信用原則是當事人進行任何民事活動時,所享有的民事權利的當然組成部分。法官在審理民事案件中,首先應尊重這種體現為民事權利的私權,並當然地適用作為私權表現形式的誠實信用原則,不須以當事人是否明確作出意思表示為標准。因此,法官對誠實信用原則的適用具有能動性。

第四,法官適用誠實任用原則在實質是發展了現行法。成文法的局限性決定了補充性規則的存在,具有其合理性的同時,也決定了這些規則只能處於補充性地位,這種補充地位是相對於其它現行法規定而言的。這就決定了法官在審理案件時,只有當現行法律規定沒有規定如何處理,或者若依據現行法律規定處理,會造成當事人之間實質上的不公平或使社會利益遭受損害的情況下,法官才可以依據誠實信用原則,並依據某種價值觀念、判斷標准對其作出相應解釋後,繼而作出裁判。因此,法官司作出這種判決的實質依據是某種價值觀念、判斷標准,而不是已有的法律條文。而依據這些價值觀念、判斷標准所作出的審理結果,無疑是不可能依據其它已有法律條文所能達到的。總之,法官適用誠實信用原則,無論是在審理依據上還是在審理結果上都不同於適用其它現有的法律條文,並且在審理結果上應優於現有法,否則有背於誠實信用原則的立法目的。

二、誠實信用原則適用的條件誠實信用原則的適用的本質決定了其對於彌補現行法律規定之不足、實現個案審判結果之公正等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但這不並意味著,誠實信用原則可以代替其它一切法律條文而被任意適用,否則只會導致法律虛無主義的再現,背離法律價值目標的實現,本人認為,從其本質出發,適用誠實信用原則必須遵循以下幾個條件:
1、適用誠實信用原則必須以案件「隱性違法」為前提。所謂「隱性違法」,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當事人行為的「隱性違法」。指當事人的行為在客觀上符合法律規定或不違反禁止性規范,但其行為在事實上會給他方當事人或社會的合法利益造成損害。二是司法行為的「隱性違法」。指對於一些特殊的民事案件,法官依照相關的法律規定處理時,會造成案件處理結果實質上的不公平,客觀上表現為,使兩種當事人之間的利益關系和當事人和社會之間的得益關系處於失衡狀態。這兩種「隱性違法」行為,無疑都有背於現代民法的價值目標的實現,因此必須採取有效措施予以解決,這是適用誠實信用原則最根本的任務。如何判斷當事人之間以及當事人和社會之間利益關系是否失衡,筆者認為除考慮民事主體的經濟利益和民事責任的合理分擔外,[12]還應綜合考慮行為的時間、地點、政治、經濟、風俗習慣等因素,並從中立人的心理態度來分析,作出決定。

2、適用誠實信用原則必須以法無明文規定為客觀標准。只有對現行法律中沒有提供處理依據的案件,才能適用誠實信用原則。對於那些已有法律規定,即使其是錯誤的「惡」法,也不能棄之有用而適用誠實信用原則,這是誠實信用原則作為補充性規則的具體表體現。有的學者指出,誠實信用原則可以排除現行法律規定,而直接依據某種價值觀念和判斷標准進行裁判,[13]筆者以為不妥。因為一方面,我國尚未明確允許法官可以通過行使自由裁量權,創制判例法,[14]法官造法仍未被法律所確認。另一方面,目前我國法官的素質,以及執法情況也不適合法官可以直接排除現行法律規定,而直接適用誠實信用原則。目前我國法官的素質普遍不高,而且司法腐敗現象的大量存在,這些都極其容易導致誠實信用原則的濫用。可以想像「上至最高法院,下至鄉鎮法庭,數十萬法官都按誠實信用原則自由地解釋法律並據此判案,那將是一片什麼樣的場景」。[15]因此,適用誠實信用原則必須以法無明文規定為客觀標准,誠實信用原則並不能對抗現行法律規定。

3、適用誠實信用原則必須以實現個案處理結果實質上的公正、正義為價值目標,必須遵守誠實信用原則的根本精神。首先,從宏觀上進,實現個案處理結果實質上的公平、正義,是由現代民法的理念和價值取向所決定的,這也是法官適用誠實信用原則、發展現有法的根本原因。此一內容,在前文已有論述。其次,法官適用誠實信用原則的具體結果體現為,使有關當事人承擔沒有為以前制定法所規定的或當事人約定的義務,直接涉及到當事人的切身利益,因此,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權時,必須遵循誠實信用的根本精神,合理分擔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絕不能濫用。

三、其它的相關問題
1、關於程序。英美法系國家的法律是以判例法為主,法官享有較大的自由裁量權,但英美法系國家的法官濫用自由裁量權的現象並不多見。究其原因,主要是英美法系國家在司法實踐中重視程序對自由裁量權的制約。英美法系國家的法學家們完全相信,只要遵守細致規定的、光明正大的訴訟程序,就幾乎有把握使案件獲得公正解決。高度發達的正當程序規則迫使英美法系的法官收斂濫用自由裁量權之心,不得不做個好人。[16]完善程序,加強程序控制,對於防止濫用自由裁量權現象,實現誠實信用原則的公平和衡平價值十分重要。程序不應被理解為法官實施實體法行為,而應當是體現為以中立為核心的當事人之間的對抗機制。在這個機制中,法官應被設計為一個始終不折不扣的中立者,不帶有任何的私慾和恣意。同是,法官應確保為當事人提供平等、全面、徹底對抗的機會,並力求其發揮至極至。最後判決必須明確詳細,包括事實認定明確,適用法律准確,對法律條文和原則內容的解釋與本案事實是相符的。但就目前我國的民事判決的情況來看,往往對所引用之條文不加任何說明,似乎其含意十分明確,有的對法律規定和本案事實沒有對應的分析,讓當事人從判決書中摸不到頭腦,這種判決即是很難被當事人接受。[17]這些顯然是不符合程序的本質意義的。

2、關於判例。盡管目前我國仍沒有判例法,但判例對司法實踐的指導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對於這類適用法律彈性較大的判例,對幫助司法人員理解、掌握誠實信用原則實質和精髓以及其適用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理論和實踐意義。但目前我國在這一方面的工作仍不夠。以合同糾紛的判例為例,截止1999年4月,由最高人民法院公報公布的適用誠實信用原則的合同糾紛的判例僅有4起,[18]這對於指導各地司法機關適用誠實信用原則辦理案件來說是明顯不足的。

在增加判例數量的同時,應加強對判例適用的研究,促進成果向法律規則的轉變化。法律原則或規則的形成是在司法實踐中逐漸發展和完善的,司法機關在適用誠實信用原則,促進制定法解釋適用妥當性的同時,應加強對逐漸增多的判例進行分析總結,抽象總結出其共性,促進個別法原理以及具體規則的形成,進而在這一方面替代誠實信用原則的適用。這樣,一方面發展了個別,另一方面,在客觀上也相對減少了司法人員適用誠實信用原則的范圍,促進司法公正。

3、關於法官。誠實信用原則作為司法原則,其在司法過程中的適用是由法官來完成的。法官人格的好壞是決定誠實信用原則是否會被濫用的決定性因素。我們需要正義的法律,但就目前我國的實際情況來看,我們同時需要正義的法官。再正義的法律如果沒有正義的法官來執行,不僅達到原本的立法效果,甚至還不如沒有法律存在來的更好。這不僅需要司法機關不斷加強對其工作人員的教育和約束,更需要法官自律、自省和勇於犧牲。同時,還必須加強對法官的監督和制約,因為沒有限制的權利必然導致腐敗。要建立並嚴格執行一套切實行為可行的內外監督機制同時,尤其是要增強社會透明度和公開度。同時,要保證法律正義、公平目標價值之實現,僅僅寄望於法官的高貴品格是不夠的,法官還必須要有正確實施法律的能力和水平。誠實信用原則從最初的商業道德規范,發展成現代民法的基本原則,有其深刻地歷史原因,也有與現代民法精神相適應的深刻地歷史內涵,只有結合現有的規定以及道德、習慣等多種因素,才能把握領會其實質和精髓,進而正確適用。這並所有的法官都能勝任的。

注釋及參考文獻:

[1]梁慧星:《誠實信用與漏洞補充》,載於梁慧星主編:《民商法認叢》第二卷,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

[2]徐國棟:《民法基本原則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18頁36頁。

[3]筆者認為,誠實信用原則作為行為准則,只是要求有關當事人自覺遵守,當其中一方當事違反有關規定時,其他各方當事人並不能直接向對方主張權利,即使主張,也不可能產生法律上的權利義務關系(試想,如果一方當事人要求對方承擔法律沒有規定或當事人之間沒有約定的義務,對方當事人在正常情況下0是不可能同意的)。只有司法機關依據一方當事人的申請,適用誠實信用則時,才會對有關當事人起到實際上的約束作用,因此,從對誠實信用原則適用的效果上來看,作為行為准則的誠實信用原則並不具有完全的獨立性,而是有賴於作為司法准則的誠實信用原則而存在的。

[4]參見:徐國棟:《誠實信用原則的概念和歷史沿革》,載於《法學研究》,1989年第3期。

[5]徐國棟先生認為:20世紀,是誠實信用原則得到充分利用的時代。見:徐國棟:《民法基本原則解釋》,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130頁。

[6]石田穰:《法解釋學的方法》,法律出版社,第112頁。轉引自梁慧星:《實信用原則與漏洞補充》,載於:《民法學論叢》第二卷,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

[7][11]張式華 謝耿亮:《誠實信用原則在新〈合同法〉中的地位及其適用的述評》,載於梁慧星主編:《民商法論叢》第14卷,法律出版社。

[8]有關近現代民法理念問題,參見梁慧星:《從近代民法到現代民法》,載於梁慧星主編:《民商法論叢》第2卷,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

[9][10]參見徐國棟:《民法基本原則解釋》,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172-181頁。

[12]譚玲:《論公平原則》,載於《現代法學》,1989年第4期。

[13]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立法綱要》第一章[14]雖然從理論上講,一個國家只要承認法官具有自由裁量權,就應承認判例法。

[15]孟建國:《質疑帝王條款》,載於《法學評論》,2000年第2期。

[16][17]陳年冰:《規則、原則、程序》,載於《法學》,1997年第9期。

[18]參見:《最高人法院公報典型案例全集》,最高人民法院公報編部編,1985年1月至1999年2月,警官教育出版社。轉引自:張式華謝耿亮:《誠實信用原則在新〈合同法〉中的地位及其適用的述評》,載於《民商法論叢》,第14卷。

俞鋒

④ 電大形成性考核民法學胎兒是否是民事主體,為什麼為胎兒保留遺產份額

胎兒不是民事主體,民事主體的權利能力自出生開始至死亡結束。
為胎兒保留遺產份額,是繼承部分的特別規定。特別規定優先於一般規定。遺腹子是弱者,此規定就是為了保護弱者。這一做法借鑒於德國民法和台灣省民法。

⑤ 國際私法形成性考核冊答案

《國際私法》形成性考核冊作業1-4參考答案《國際私法》形成性考核冊作業參考答案 2009-04-10 10:44:14 閱讀6856 評論1 字型大小:大中小 訂閱

國際私法作業1

一、不定向選擇題

1D 2C 3A 4C 5C 6D 7C 8A 9B 10A 11ACD 12C 13ACD 14ABD 15CD 16ABCD 17ABD 18ABC 19BCD 20BD

二、簡答題

1、 略

2、 可從學說產生的年代、學說的創始人、學說的內容、學說的意義幾個方面來答。

3、 略

三、論述題

四、見書p30頁。

五、課堂討論報告

反致制度的產生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利弊之爭及其他理論之爭一直不斷。雖然反致制度尚存在許多明顯的缺點,但從反致的歷史發展及客觀現實來看,在國際私法領域還是需要反致制度的,重要的是更好的發展該制度使其符合國際私法的目的與宗旨。反致是國際私法上特有的制度,它包含三種類型,即直接反致、間接反致和轉致。考察反致的本質一般涉及四個方面的量度:歷史案例、政治環境、經濟條件和現實狀況等,而其本質在這四個量度的綜合作用下就表現為通過擴大本國法的適用范圍來達到維護本國人的利益和本國的國家利益。

我國未來的立法和司法實踐應該在借鑒西方經驗的基礎上設置這一制度,並且從反致的本質角度上講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行的,在相關立法中有限制的接受反致制度,從而可以是涉外案件的判決結果更加的合理,符合法律的一般原則

理由是:1.採用反致有損內國國家主權。2.採用反致有悖於國際私法的基本原則。3.堅持沖突規范與實體規范二者不可分割,將使涉外民事案件無法解決。4.採用反致就是否定本國沖突規范。5.採用反致使案件無論在哪一國家審理都會得到相同的判決結果只有在特定的條件下才能實現。6.採用反致會給法院工作帶來諸多不便。

國際私法作業2

一、不定向選擇題

1C 2D 3A 4D 6ABD 7D 8A 9B 10A 11B 12D 13D 90D 14D 15A 16B 17CD 18ABD 19ABC 20BCDE

二、簡答題



三、案例分析題

1) 有管轄權。本案合同糾紛,雖然挪威艾格利股份有限公司已搶先在挪威王國法院申請扣押應付給大連市土產進出口公司的貸款,但由於雙方在合同中並未約定管轄法律,大連市土產進出口公司就合同糾紛在合同履行地所在地的中國法院起訴,該地的中國法院有管轄權。

2) 本案應適用中國法律。本案雙方當事人未在合同中約定法律適用條款,因此,根據《民法通則》145條規定,本案應適用與合同有最密切聯系的國家的法律。由於合同簽訂地在中國,起運港在中國,而且按照CIF價格條件,是由作為賣方的甲公司自付運費、保險費,並承擔貨物越過船舷以前的風險,故本案中與合同有最密切聯系的國家是中國,應適用中國法律。

六、課堂討論 見書p205頁

「合同要素分析法」是指法官通過對合同各種因素進行「量」與「質」的綜合分析,從而確定準據法。

「量」的分析。法官將與合同有關的全部連結因素列舉出來,然後將連接因素在數量上最集中的那個國家或地區確定為最強聯系地。如當事人的住所、居所、國籍、公司成立地和營業地、合同締結地、合同談判地、合同標的物所在地。這些均是法官在進行量化分析時需要列舉的。但這種「量」的分析絕不等於簡單的數字計算,只要列舉出來,找到聯系最多的國家就行了,而是深層次的綜合分析。並且要與「質」的分析相結合,才能最終確定某一合同的最強聯系地。

「質」的分析,法官在選擇法律時,應當根據各種聯結因素的相對重要程度,來確定在特定問題上與案件有最強聯系的國家的法律加以適用。即不只是計算各有關國家所擁有的連結點的多少,而是必須對連結點的質量及重要性進行分析。質的分析方法比較抽象,其難點在於如何確定各種聯系的相對重要程度。

大陸法系國家的「特徵履行」說

「特徵性履行」說是大陸法系國家用來判定最密切聯系地的一種理論和方法。它要求法院根據合同的特殊性質,以何方的履行最能體現合同的特性來決定合同的法律適用。它與最密切聯系原則相結合,使合同准據法的確定具有了確定性和可預見性。特徵性履行在立法和實踐中需要解決兩個關鍵性的問題,一是確定合同特徵性履行的標准,即依據什麼標准如何判定哪一方的履行為特徵性履行。二是確定合同特徵性履行的場所。即在確定了特徵性履行方之後,又要在地理或空間上尋找一個連結點,以最終確定合同應適用的法律。

在確定合同特徵性履行的標准上,法學理論與實踐一直存在分歧,歸納起來主要是兩種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既然在雙務合同中,一方當事人要支付貨幣來履行義務(如價款、傭金),即所謂金錢履行,而另一方則為非金錢履行(如交貨、提供勞務)。在一般情況下,為金錢履行的那一方的履行義務較為簡單,也是所有合同的共性。而為非金錢履行的履行義務較為復雜,不同類型的合同也各不相同;這種復雜性正是我們對合同的種類和特徵加以區別的依據。以買賣合同為例,買方的義務是支付貨款,領受貨物,賣方的義務是交貨。這里,賣方的交貨義務就體現了這個合同的特徵,從而決定該合同是買賣合同而不是勞務合同或保險合同。所以賣方的履行就構成了合同的「特徵履行」。綜上,將合同中非支付金錢的一方所進行的履行確定為特徵性履行正是這一主張的內容。採用這一標准在大多數情況下確能合理地找到與合同有最密切聯系的法律,且簡單明了,易於掌握與操作。但在無貨幣介入的合同關系中,就顯得無能為力了。

第二種觀點認為,客觀上並不存在確定合同特徵性履行的標准,確定合同的特徵性履行,並不是專指明合同本身固有的不可改變的性質,而是要通過考察合同的功能,尤其是合同企圖實現的具體的社會目的,考察合同各方面相互間的關系,從而將最能體現社會功能的一方當事人的義務確認為特徵性履行。這種觀點採取的是一種彈性分析的方法,即認為確定合同特徵性履行應該具體合同具體分析,在分析過程中,即要考慮各方當事人的具體利益,更要考慮合同所起的社會作用。這種方式沒有標准,很難把握,因而在各國的立法與實踐中,多數採用第一種做法確定特徵履行方。

國際私法作業3

一、不定向選擇題

1ABCD 2BCD 3B 4BD 5BC 6B 7AB 8C 9B 10A 11A 12A 13B 14A 15A 16D 17C 18B 19B 20A

二、簡述題

1、 涉外婚姻的實質要件見書p281頁、我國關於涉外結婚法律適用的規定見書p287頁、我國關於涉外離婚法律適用的規定見書p294頁

2、 略

3、 略

三、論述題 1、見書p324頁 2、見書p341頁

四、案例分析題

1、 1)中國根據民政部發布的《中國共民同外國人辦理婚姻登記的幾項規定》第六條規定,中國公民與外國人在華要求離婚的,不論是雙方自願離婚,還是一方要求離婚,一律按訴訟程序辦理,不使用行政程序辦理,即此種離婚不能按婚姻登記機關辦理離婚登記的程序獲得離婚的法律效果。

2) 公民對不在中國領域內居住的人提起離婚之訴,屬於有關身份關系的訴訟,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規定,該訴訟由原告住所地或經常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轄。因此,對於本案,廣州市白雲區人民法院有管轄權。根據《民法通則》第147條的規定,中國公民和外國人離婚,適用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法律,本案應適用中國婚姻法審判。

2、 我國駐外使館辦理中國公民間的有關事項,應當適用我國法律。該分居協議不符合我國婚姻法的規定,故不能承認和協助執行,該分居協議系按照巴西法律允許的方式達成的,故只能按照巴西法律規定的程序向巴西有關方面申請承認,邊、王二人的分居協議是按照巴西法律達成的,巴西不準離婚的法律與我國婚姻法的有關規定相抵觸,承認和執行邊、王二人的分居協議有悖我國的公共秩序,所以我國不能承認邊、王二人的分居協議的效力。一國法院及一國駐外使館承認與執行的只能是一國法院的判決或仲裁機構的裁決,而不能是當事人之間的協議。

國際私法作業4

一、略

二、《國際私法》[德]馬丁·沃爾夫

本書是德國民法和國際私法學家沃爾夫的重要著作。中文譯本有李浩培、湯宗舜合譯的《國際私法》,法律出版社,1988年 8月版。沃爾夫在1933年還寫了簡明國際私法教科書。

全書主要內容為:緒論、英格蘭法院的管轄權、關於法律沖突的一般規則、人法和親屬法、債、財產法、繼承。

沃爾夫認為,國際私法的職能是:「在同時都是有效的幾個法律體系中,決定哪個法律體系應該適用於一些特定的事實。」根據作者的解釋,這一定義包含4個要點:1、國際私法的規則適用於一些特定的事實,適用於未經法律接觸過的,未經認定為產生某種法律關系的一些事實。 2、法院可以選擇的各個法律體系,限於同時都是有效的那些法律體系。 3、可以選擇的幾個法律體系,大半是在各個地區中施行的那些法律體系。 4、一些事實的法律上的效果並非總是由一個法律體系決定的,有的需要適用幾個法律體系。

在談到國際私法是國家的法律還是超國家的法律時,沃爾夫指出:國際私法現在是國家的法律,這是沒有疑問的。即使許多法律沖突規則是一切國家或者至少是一些國家所共有的,現在也不再被認為是超國家的,而是各該國法律體系中的一部分。至於最終的目標—全世界沖突規則的統一距離還很遙運,而且在獨立國家存在的時期以內可能是永遠不能達到的。

要包括: 1、人的住所、國籍、居所、所在地、他的原籍,以及在人際法中,他所屬的人的類別;2、法人的所在地;3、物的所在地;4、船的國旗;5、行為地;6、預期行為發生效力的地方;7、契約當事人關於他們的契約適用什麼法律的協議; 8、訴訟地或者其他官方行為地。以住所和國籍作為接觸點各有利弊。依作者的觀點,住所原則比國籍原則更具有某些優點。但住所原則也有它的缺點。

法院在適用外國法時應將其作為「事實」還是作為「法律」來看待,沃爾夫認為,正確而簡單的答案是: 1、法院對於它受理的事實所適用的是「法律」,而不僅僅是事實; 2、法院所適用的法律是外國法,而且始終是外國法。

沃爾夫的《國際私法》一書,資料豐富,論述詳細,同時引用大量案例,闡述了沖突法的學說及英格蘭沖突法的一些特點,對了解英格蘭以及法、德、美等國家的國際私法有較大參考價值。

《國際私法基礎》[中]姚壯、任繼聖

本書是著名國際私法學家姚壯和任繼聖合著的一本國際私法論著。全書包括4部分,共14章。第一部分總論部分,包括國際私法概論、沖突規范、外國人的民法地位。第二部分國際民法部分。包括具有涉外因素的所有權、債、知識產權、家庭、繼承。第三部分國際商法部分。包括具有涉外因素的買賣、運輸、結算、保險。第四部分國際民事訴訟和仲裁程序部分。包括國際民事訴訟基本問題、國際商事和海事仲裁。

作者認為,國際私法的對象是具有涉外因素的民事法律關系,簡稱涉外民法關系或國際私法關系。國際私法調整涉外民法關系使用的規范主要包括 4種:沖突規范、規定外國人民事法律地位的規范、直接規定當事人之間權利義務的實體規范、國際民事訴訟和仲裁程序規范。沖突規范是國際私法規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指出某種涉外民法關系應適用何國法律處理的規范。沖突規范在國際私法中的存在是很早的,並且是大量的,但作者同時也指出,「盡管沖突規范在國際私法中早就大量存在,在調整涉外民法關系時曾起過主要作用,今後還會發揮一定的作用,但它只是國際私法規范的組成之一,它在國際私法中的作用與地位,已隨著國際私法的向前發展而在某些領域內逐漸減弱。」 作者提出,國際私法的淵源具有多樣性和兩重性,既有國內立法,

也有國際立法,具體說包括國際條約、國內立法和國際慣例。《國際私法基礎》一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第一部比較系統地論述國際私法的著作,該書結合國際上一些著名的案例和我國實踐中發生的案例進行論述,對了解國際私法的理論與實際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⑥ 為什麼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於5月28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民法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開創了我國法典編纂立法的先河,具有里程碑意義。民法典實施後,現行的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將被替代。

為何它被稱作中國「社會生活網路全書」?社科文獻與新華媒體創意工場聯合策劃,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姚佳做客「有話」欄目為大家解讀民法典。

觀點摘要

1.民法自為民之法,是對人們真實生活中行為規范的一種素描。

2.中國民法典不僅僅是理論層面與思維層面的,而是源於生活實踐的。它是一部鮮活的「社會生活網路全書」。

3.《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而命名的法律,法律文本共包括七編,包括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以及侵權責任編。

4.民法不僅是人文的、有溫度的,它更能幫助人們去對抗黑暗,體現出一種極強的保護理念。

中國民法典的前世今生

我國自1954年便開始第一次起草民法典,歷經四次起起落落,直至六十六年之後的今天,一部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真正屬於中國人自己的的民法典才得以面世。以下內容摘自孫憲忠研究員的著作《權利體系與科學規范:民法典立法筆記》。

1

1954年第一次起草

背景:

中國共產黨建立了新中國,當時的中央政府明確宣布,包括《中華民國民法》在內的國民政府「六法」均被廢除。

時間:

1954年—1956年12月

編制體例:

包括總則、所有權、債、繼承四編,共525條。

特點:

這一「民法草案」以1922年的《蘇俄民法典》為藍本,其特點是採用「四編制」的模式,親屬法被排除在民法典之外;未採用「物權」概念而僅規定「所有權」;不適用「自然人」概念而用「公民」概念代替;僅規定訴訟時效而不規定取得時效;強調對社會主義公共財產的特殊保護等。但是該草案大體上還是德國民法的模式。

2

1962年第二次起草

背景:

中國在經歷重大政治和自然災難之後,調整經濟政策,中央的決策又強調發展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民事立法又受到重視。

時間:

1962年—1964年7月

編制體例:

這一次的「草案」採取了既不同於德國民法也不同於蘇俄民法的「三編制」體例:第一編「總則」、第二編「財產所有」、第三編「財產的流轉」。

特點:

這種模式有些類似羅馬法的《法學階梯》體例。該草案將「親屬」「繼承」「侵權行為」等排除在外,卻將「預算關系」「稅收關系」等納入其中;該草案且完全放棄了「權利」「義務」「物權」「債權」「所有權」「自然人」「法人」等法律概念,而採取人民化的財產權等概念。顯而易見,此次民法典起草,顯示了立法者一方面企圖擺脫前蘇聯民法的影響,另一方面也與西方民法劃清界限的立場。

3

1979年第三次起草

背景:

中國實行改革開放,從單一公有制的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軌,民法的地位和作用重新受到重視。

時間:

1979年—1982年5月

編制體例:

共8編、43章、465條。

特點:

該草案的編制體例和主要內容,參考了1962年的《蘇聯民事立法綱要》、1964年的《蘇俄民法典》和1978年修訂的《匈牙利民法典》等。但是這一草案仍然沒有予以頒行,因為,立法者考慮到經濟體制改革剛剛開始,社會生活處在變動之中,體系完整的民法典無法制定。於是立法者改變立法方式,暫停整體的民法典起草,而採取先分別制定民事單行法,待條件成熟時再制定民法典的方案。1986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王漢斌在《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草案)〉的說明》中指出:「由於民法牽涉范圍很廣泛,很復雜,經濟體制改革剛開始,我們還缺乏經驗,制定完整的民法典的條件還不成熟,只好先將那些急需的、比較成熟的部分,制定單行法。……考慮到民法通則還不是民法典,草案可以對比較成熟或者比較有把握的問題作出規定,一些不成熟、把握不大的問題,可以暫不規定。」這一時期民法立法活動的主要成果是1986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4

2002年第四次起草

背景:

自1992年憲法確立市場經濟體制之後,中國各界即醞釀制定編纂民法典。1998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編制的立法綱要提出了在2010年制定完成民法典的規劃。該規劃明確指出,民法典的制定完成標志著中國市場經濟的法律體系建設的完成。這一綱要對於民法在中國法律體系中地位的高度肯定以及對於編制民法典的重要性的肯定,不僅對於民法學家,而且對於整個中國法學界鼓舞極大。

時間:

2001年—2002年12月

編制體例:

共劃分為九編:第一編總則、第二編物權法、第三編合同法、第四編人格權法、第五編婚姻法、第六編收養法、第七編繼承法、第八編侵權責任法、第九編涉外民事法律關系的法律適用法。

特點:

這個立法方案有許多顯明的特點——並不一定是優點的特點。

首先,從體繫上看,該方案基本上遵守了「潘德克頓法學」的體系模式。 其次,從立法的內容上看,除增加的物權法、人格權法和侵權責任法部分外,該立法方案基本上是現行民法體系中生效法律的簡單聚合或者歸並,不但在立法的內容方面沒有任何積極的創新,而且也沒有對這些有效的法律做漏洞的彌補或者重復的整合。再次,該法對於當時已經明顯不適合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許多規則也都予以了保留,很多內容顯得非常不合時宜。復次,從本人當時參加立法談論的筆記看,在最高立法機關組織的立法討論會上,多數人對於人格權獨立成編的問題都表示不贊同,而立法起草機構對此也不做出說明,以至於對這個問題的爭論保留到現在,理論准備顯得十分倉促。最後,第九編國際私法的內容部分相當豐富,與其他部分的簡易化立法相比顯得不大協調。總體而言,2002年的「民法草案」實在不是法理上深思熟慮、實踐上符合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立法方案。在當時,對於上述立法草案,民法學界一致認為毫無創新和發展,因此這個立法方案在提出之後就戛然而止。

5

2015年第五次起草

背景:

2014年10月,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加強市場法律制度建設,編纂民法典」。

時間:

2015年3月啟動編纂工作;

2017年3月,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民法總則》;

2018年12月、2019年4月、6月、8月、10月,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第十次、第十一次、第十二次、第十四次會議對民法典各分編草案進行了拆分審議,對全部6個分編草案進行了二審,對各方面比較關注的人格權、婚姻家庭、侵權責任3個分編草案進行了三審。在此基礎上,將民法總則與經過常委會審議和修改完善的民法典各分編草案合並,形成《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提請2019年12月召開的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經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決定,將民法典草案提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審議。

編制體例:

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

特點:

以《民法通則》《民法總則》《物權法》《擔保法》《合同法》《侵權責任法》《婚姻法》《收養法》《繼承法》等九部民事單行法為基礎,整合最高人民法院在民事領域的司法解釋,形成七編1260條的整體,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開創了我國法典編纂立法的先河,具有里程碑意義。

姚佳推薦

「世界范圍內民法的研究淵遠流長,如果人們對民法的歷史發展與解讀比較感興趣的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所出版的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60年學術精品選粹系列叢書中的《邁向民法典之路》、《權利體系與科學規范》和即將出版的《民事立法與民法典編纂》三本書都會讓人們更加系統、直觀和立體地去了解民法典的形成、意義與價值,頗值一讀」。

《邁向民法典之路》

民法典的科學立法離不開廣大學人的共同努力和理論研究的持續積淀。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作為國家級法學研究機構、黨和國家重要的法治智庫所,自1958年建所以來,就持續為我國民事法律制度的建設和民法學科的發展貢獻力量,涌現出了謝懷栻、王家福、梁慧星、孫憲忠等一批學術大家,在學界形成了獨具一格的研究風格。本著回顧法學所民法學研究發展歷史,總結民法學理論研究經驗,提煉中國特色民法學理論學術思想,服務中國民法典編纂歷史任務的宗旨,對法學所建所以來取得的民法學研究成果進行了系統梳理,並從中精挑細選出50餘篇高水平學術論文,以餮讀者。

《權利體系與科學規范:民法典立法筆記》

2015年以來的中國民法典編纂活動,是當前,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最重要的立法活動,吸引了我國全社會的極大關注。其中既包含著立法推動者努力的動議,也包含了各種爭議。本書作者親歷《物權法》1995年開始起草以來歷次民法的重要立法活動,又是在第十二屆全國人大會議上連續數年提出編纂民法典議案的全國人大代表。在民法典編纂中,本書作者提出了包括民法總則在內的十餘項議案,以及二十餘項人大代表立法建議和立法報告,此外還發表了為立法提供理論准備的多篇論文、文章和講演。本書收納的二十三篇論文、立法報告等,就是從這些成果中選擇而來,既是作者的核心民法思想,也反映了民法典編纂的立法與學術歷程。

⑦ 《民法學1》形成性考核冊答案

作業1參考答案一、名詞解釋:1、民法 是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和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它在我國法律體系中居於基本法的地位。2、聯營 是企業之間、企業與事業單位之間在平等自願基礎上為實現一定經濟目的而達成的聯合。3、宣告失蹤 指公民下落不明滿法定期限,經利害關系人申請,由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的條件和程序宣告其為失蹤人並對其財產實行代管的民事法律制度。4、時效 是指一定的事實狀態持續一定時間之後即發生一定法律後果的制度。5、法定代理 是指法律根據一定的社會關系的存在而設立的代理。二、填空:1、形式上的民法專指系統編纂的民事立法,即(民法典)。實質上的民法是指所有調整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得民事法律規范的總稱。2、《民法通則》第4條規定,民事活動應當遵行自願(公平)、等值有償、(誠實信用)的原則。3、民事法律關系的三要素是指(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民事法律關系的客體)和(民事法律關系的內容)。4、公民的民事權利能力一律(平等)。5、按照《民法通則》的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6、法人終止,應當依法進行(清算),停止(清算范圍外的)的活動。7、可撤銷的民事行為包括(重大誤解的民事行為)、(顯失公平的民事行為)。8、《民法通則》規定,民事法律行為的委託代理,可以用(書面)形式,也可以用(口頭)形式。法律規定用(書面形式)的,應當用(書面形式)。9、民法上的期限,依期限的確定根據,可將其分為(法定期限)、(指定期限)、(意定/約定期限)。三、選擇題:1、民法通則規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是指(10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2、利害關系人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公民為失蹤人,該公民必須下落不明滿(二年)。3、在民法上房屋屬於(不動產)。4、張某不習水性,不慎落水急忙呼救,楊某經過,要求張某付1萬元人民幣救張某,張無奈同意付錢,楊遂將張就起,其要求付錢行為是(無效的民事行為)。5、民法通則規定的一年特殊訴訟時效,適用於(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6、民法通則規定(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7、法律規定(公民離開住所下落不明滿4年)利害關系人可以申請宣告其死亡。8、法人終止的原因有(依法被撤銷)、(解散)、(依法宣告破產)。四、問答題:1、民事法律行為的有效條件是什麼?答:⑴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⑵意思表示真實;⑶民事法律行為的內容不違反法律或社會公共利益;⑷符合法定形式。2、簡述公民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權利的區別?答:⑴民事權利能力僅是一種資格,是法律賦予民事主體享有的獲取實際利益的可能性。這種資格是民事主體不論是否實際參加民事法律關系都普遍享有的。民事權利則是民事主體在具體的民事法律關系中所實際享有的利益,它必須通過實際的行為才能創設或取得;⑵民事權利能力示享受權利的資格和承擔義務的資格的統一。而民事權利合民事義務則是在具體的民事法律關系中相互對應,各自獨立的兩個不同概念。⑶民事權利能力是一種法定資格,它與民事主體的個人意志無關,不能由其自由轉讓、放棄。而民事權利的內容和范圍直接取決於民事主體的意志,可以依法轉讓和放棄。作業2參考答案一、試述公平自願原則:論述參見課文第18-19頁第二章我國民法的基本原則二、試述誠實信用原則:論述參見課文第20頁 第二章我國民法的基本原則作業3參考答案案例分析答:本案是一起比較典型的涉及相鄰關系的民事案件。所謂相鄰關系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相互毗鄰的不動產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在行使不動產的所有權或使用權時,因相鄰各方應當給予便利和接受限制而發生的權利義務關系。李某房屋與鄰居相鄰,根據民法通則關於相鄰關系的有關「不動產所有人和使用人行使權利,應給予相鄰的不動產所有人和相鄰人以行使權利的必要的便利」,「當事人在行使相鄰權時應盡量避免和減少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有關規定,李某的鄰居應採取措施避免和防止排水管漏水。鄰家漏水導致李某的牆壁損壞,鄰家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鄰家不予理睬是錯誤的。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02條的規定:「處理相鄰房屋滴水糾紛時,對有過錯的一方造成他方損害,應責令其排除妨礙、賠償損失。」李某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要求鄰家停止侵害,消除危險,恢復原狀,賠償損失。作業4參考答案一、名詞解釋1、宣告死亡 是指公民下落不明達到法定期限,經利害關系人申請,由人民法院宣告該公民死亡的民事法律制度。2、表見代理 是指無權代理人的代理行為客觀上存在使相對人相信其有代理權的情況,且相對人主觀上為善意且無過失,因而可以向被代理人主張代理的效力。3、訴訟時效 是指權利人在法定期間內不行使權利就喪失請求人民法院保護其民事權利的可能性的制度。4、善意取得 是指無權處分他人動產的佔有人,在不法將動產轉讓給第三人以後,如果受讓人在取得該動產時出於善意,就可以依法取得對該動產的所有權,受讓人在取得動產的所有權以後,原所有人不得要求受讓人返還財產,而只能請求轉讓人(佔有人)賠償損失。5、按份共有 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共有人按照各自的份額分別對共有財產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一種共有關系。6、相鄰關系 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相互毗鄰的不動產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在行使不動產的所有權或使用權時,因相鄰各方應當給予便利和接受限制而發生的權利義務關系。二、填空題1、民事法律關系的三要素是指(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民事法律關系的客體)和(民事法律關系的內容)。2、民法通則規定(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3、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從(成立時) 產生,到(消滅時)終止。4、貨幣式固定的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屬於具有特殊作用的種類物。5、我國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和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它在我國法律體系中居於基本法的地位。6、《民法通則》第4條規定,民事活動應當遵行自願(公平)、等值有償、(誠實信用)的原則。7、訴訟時效中止的法定事由有:(1)(不可抗力)(2)(其他障礙) 。8、傳統民法將他物權分為(用益物權)和 (擔保物權)。9、財產所有權合法取得的方式可以分為(原始取得)、(繼受取得)。10、房屋典權是典權人支付典價,佔有出典人的房屋,並對其進行(佔有)、(使用)、(收益)的權利。三、選擇題1、民法通則規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是指(10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2、張某不習水性,不慎落水急忙呼救,楊某經過,要求張某付1萬元人民幣救張某,張無奈同意付錢,楊遂將張就起,其要求付錢行為是(無效的民事行為)(乘人之危的民事行為)。3、《民法通則》規定,委託書授權不明的(被代理人應當向第三人承擔民事責任、代理人負連帶責任)。4、某甲將一台彩電贈送給某乙,該項民事法律行為屬於(單務法律行為)。5、根據物權法原理,下列行為中屬於財產所有權原始取得的根據是(沒收、勞動生產、取得孳息)。6、下列物中,屬於有價證券的是(股票、支票、本票)。7、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的規定,在處理相鄰關系中,應遵循的原則有(公平合理、團結互助、有利生產、方便生活)。8、下列(礦藏、森林、軍事設施、廣播設施)屬於國家所有權的客體。9、動產物權包括(動產所有權、留置權、動產的抵押權、以國庫券作抵押)。10、民法通則規定的一年特殊訴訟時效,適用於(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四、問答題1、民事法律行為的有效條件是什麼?答:民事法律行為應具備四項有效條件:⑴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⑵意思表示真實;⑶民事法律行為的內容不違反法律或社會公共利益;⑷符合法定形式。2、財產所有權具體有哪些法律特徵?答:財產所有權的法律特徵:⑴財產所有權具有內容上的完整性。它集佔有、使用、收益、處分四個方面的權能於一身;⑵財產所有權具有權利主體的特定性。權利主體是特定的所有權人;⑶財產所有權具有相對義務人的不特定性。相對義務人是除所有人之外的任何不特定的民事主體;⑷財產所有權具有強烈的排他性。可依法排除他人的非法干涉、妨礙或侵害,任何財產上只能有一個所有權;⑸財產所有權的客體僅限於財物。不包括行為和智力成果等3、取得法人資格的條件是什麼?答:取得法人資格的條件是:⑴依法成立;⑵有必要的財產或者經費;⑶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⑷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五、案例分析答:1、李某享有合法的代理權,其行為將房屋出售給王某是行使代理權。2、李某在行使其權利時進行損害被代理人利益的活動,該行為無效。3、因為代理是民事法律行為,必須具備民事法律行為要件,李某和王某串通,故意壓價,根據民法通則第58條規定:「惡意串通,損害第三人利益的行為是無效民事行為。」因此,李某所為是無效民事行為。4、劉某同意在房屋被拆後賣給王某,不是李某行為有效而是所有人直接意思表示,劉有權要求王某王某、李某賠償損失。王某沒錢,劉某要求李某負責賠償全部損失合法。5、王某和李某共同造成劉某的損失,劉有權向他們中的任何一人主張全部權利。因為民法通則第66條規定,代理人和第三人串通,損害被代理人的利益的,由代理人和第三人負連帶責任。

⑧ 民法學(1)形成性考核冊 作業3 求答案!!!

答:抄該案例屬於委託合同襲。 原告委託被告作畫,被告擅自轉委託,讓學生谷某代替,作品與差距很大。 委託合同擅自轉委託的,那麼被告、學生谷某要承擔連帶責任。


新《合同法》第二十一章第四百條規定受託人應當親自處理委託事務。經委託人同意,受託人可以轉委託。轉委託經同 意的, 委託人可以就委託事務直接指示轉委託的第三人, 受託人僅就第三人的選任及其對第 三人的指示承擔責任。轉委託未經同意的,受託人應當對轉委託的第三人的行為承擔責任, 但在緊急情況下受託人為維護委託人的利益需要轉委託的除外。

⑨ 自學考試<民法學>的學習重點是什麼

民法學是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法律專業的必考課程之一,也是法學課程中的核心課程之一。學好民法學課程,對於學習憲法、行政法、刑法、法理等法學課程將奠定良好的基礎。為了幫助廣大考生學習、掌握民法的基本原理,學會運用民法原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順利通過民法課程的考試,現依據民法學自學考試指定教材和教學大綱,結合本人十餘年民法學教學、研究、命題和評卷的經驗,談談民法學學習中應理解和掌握的重點問題。考生依此重點學習和復習,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編 民法總論

本編為民法總論,共有八章,152頁的內容。相對於後七編的民法分論而言,本編雖篇幅不大,但內容豐富,高度抽象,後七編從某種意義上說不過是本編的細化和演繹。民法總論學不好,民法分論就很難學好。在民法自學考試卷中,直接考核民法總論的分值一般佔全卷的四分之一。由此可見,本紀在整個民法學體系和民法試卷中的重要地位。本編需要注意的問題有:

一、理解形式民法與實質民法、廣義民法與狹義民法、民事普通法與民事特別法、規范民法與學科民法的含義與相互關系。

二、理解羅馬法、法國民法典、德國民法典、蘇俄民法典、大清民律草案、中華民國民法典、民法通則在民事立法史上的重要地位。

三、理解民法調整的對象及民法與行政法、勞動法、婚姻法、經濟法、商法的關系。

四、理解民法基本原則的涵義、內容及意義。

五、理解民法淵源的種類、層次。

六、理解民法的效力,特別是溯及力問題。

七、理解民事法律關系的概念、特徵、要素。

八、理解民事法律事實的概念、結合、種類。

九、理解民事權利的概念與分類。

十、理解民事主體的概念、分類,掌握民事權能力與民事行為能力的概念、特點、區別及法律規定。

十一、理解民事權利能力與民事權利的區別。

十二、掌握宣告失蹤與宣告死亡的概念、要件、法律後果及撤消失蹤宣告與死亡宜告的法律規定。

十三、理解監護的概念、監護人的范圍、順序、權利與義務。

十四、了解住所的概念、意義及確定方法。

十五、了解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的概念、特徵、責任及法律地位。

十六、掌握個人合夥的概念、特徵及合理組織的財產關系與法律地位。

十七、理解和掌握法人的概念、特徵、要件、分類及其權利能力與行為能力。

十八、了解法人變更、清算、終止的事由及程序,理解法定代表人的性質與規定。

十九,理解物的概念、特徵、分類。

二十、掌握民事法律行為的概念、特徵、要件、分類,理解民事法律行為與表示行為、事實行為、無效民事行為、可撤消民事行為及效力不定的民事行為的區別。

二十一、理解代理的概念、特徵、適用范圍、分類、終止,理解代理權行使的原則,理解無權代理的法律後果及無權代理與表見代表的關系;掌握代理關系中的連帶責任。

二十二、了解時效的概念、條件、種類、理解訴訟時效的概念、特徵、適用范圍、起算、中止、中斷、延長;理解訴訟時效與除斥期間的區別。

第二篇 物權與所有權

本編為物權編,著重介紹物權制度。由於物權制度是整個財產權制度的基礎,因此學好本編對學習債權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編的內容在自學考試試卷中一般佔15分以上。本編應注意的問題有:

一、掌握和理解物權的概念、特徵、分類。

二、理解財產所有權的概念、特徵與分類;掌握和理解財產所有權的內容;理解佔有的概念及非法佔有與合法佔有、善意佔有與惡意佔有、有償佔有與無償佔有、自主佔有與他主佔有、直接佔有與間接佔有的關系。

三、理解財產所有權原始取得、繼受取得的概念與原因,理解添附的概念、性質、形式與法律後果;了解財產所有權消滅的原因;了解財產所有權的民法保護方法;了解國家財產所有權的概念、特徵及產生。

四、理解用益物權的概念、特徵、分類及地上權、地役權、典權的概念、特徵。

五、理解擔保物權的概念、特徵與分類;理解和掌握抵押權、留置權、質權的概念、特徵、效力。

六、理解財產共有的概念、特徵及其與公有的關系;理解按份共有的概念、特徵及按份共有權行使的原則;理解共同共有的概念、特徵、發生及共同共有財產的分割與爭議的處理。

七、理解相鄰關系的概念、特徵、種類及處理原則。

第三編 債、合同總論

本編為債法總論,主要介紹債法的基本原理,債權關系是物權運動的反映,是動態的財產關系。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債法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編內容在自學考試試卷中佔15分左右。本編應注意下列問題:

一、理解債的概念、特徵、要素、發生根據、分類。

二、理解和掌握不當得利、無因管理的概念、本質、要件及效力。

三、理解合同的概念。特徵,分類。

四、理解要約、承諾的概念、條件與效力;理解招標、拍賣的概念、階段、特徵;理解合同的主要條款和普通條款。

五、理解債履行的概念、含義、原則、具體要求;理解份的擔保與債權保全的關系。們的擔保的特徵與方式;理解和掌握保證合同、定金的基本內容。

六、理解們的變更、解除的概念、條件、程序及法律後果。

七、理解債權轉讓、債務轉移、債權債務概括轉移的含義、程序、條件及法律後果。

八、了解債終止的原因;掌握抵用。提存的概念、條件與法律後果;理解合同更新、債務免除、混同的概念。

第四編 合同分論

本編為合同分論,詳盡介紹各類合同的基本內容,淺顯易懂。在民法自學考試試卷中,本編考試的試題多為選擇題,當然有時也考名詞和簡答題,本編佔15分左右。本編應注意的問題有:

一、了解轉移財物所有權類合同的種類、特徵、法律後果。

二、理解買賣合同的概念、特徵、賣方的義務。

三、理解贈與合同、互易合同、購銷結合合同的特徵。

四、了解轉移財物使用權類合同的種類、特徵與法律後果。

五、理解財產租賃合同的概念、特徵、內容及轉租賃問題。

六、了解承包經營合同的特徵及轉讓與轉包的關系。

七、了解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轉讓合同的概念、特徵。

八、了解借用合同的概念、特徵、內容。

九、理解借貸合同與借用合同的關系,與信貸合同的關系。

十、了解儲蓄合同、結算合同的特徵。

十一、了解完成工作交付成果類合同的種類與特徵。

十二、理解承攬合同的概念、特徵及內容。

十三、了解提供勞務類合同的特徵與種類。

十四、理解運送合同的概念、特徵與內容。

十五、了解保管合同的概念、特徵。

十六、理解委託合同、信託合同、房間合同的概念、特徵、內容及相互關系。

十七、了解技術合同的特徵、分類。

十八、理解人伙、退夥、散夥的概念、程序、原因及後果。

十九、理解保險合同的概念、特徵及基本內容。

第五編 知識產權

本編為知識產權,相對於物權、債權等有形產權而言,知識產權為無形產權。知識產權制度在知識經濟時代具有重要的意義。本編內容在民法學試卷中約佔10分左右。本編應注意下列問題:

一、理解和掌握知識產權的概念、特徵、分類,了解知識產權保護的原則和范圍。

二、理解和掌握著作權的概念,了解著作權與版權、作者權的關系。

三、理解和掌握著作權的內容。

四、理解著作權的主體與條件。

五、了解著作權取得的原則、著作權保護的期限及著作的許可使用。

六、了解著作權侵權行為的表現,理解著作權的合理使用、准法定許可。

七、了解版權鄰接權的種類及其與著作權的關系。

八、理解發明權、發現權和其他科技成果權的概念、特徵及取得原則。

九、理解專利權的概念、主體、客體。

十、理解專利權的取得、期限;了解專利權的終止與無效。

十一、理解和掌握專利權人的權利與義務。

十二、了解專利侵權行為的表現、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不屬於侵犯專利權的行為。

十三、理解商標權的概念、特徵;了解商標權的主體和客體;理解商標權的取得與期限。十四、理解商標權人的權利與義務,了解商標權的保護范圍及商標侵權行為的表現。

第六編 財產繼承權

本編系統介紹了我國繼承製度的基本內容,在自學考試中,本編考試的題型除了常見的選擇題、案例分析題外,還有簡答題、論述題和名詞解釋。本編考試的分數為10至15分。本編應注意下列問題:

一、理解繼承權的概念與特徵,了解繼承製度的歷史類型。

二、理解我國繼承製度的基本原則。

三、理解遺產的概念;了解遺產的范圍;正確區分遺產與共有財產、公有財產、他人財產、基於特定身份所享有的財產或財產權的關系。

四、理解法定繼承的概念、適用范圍,法定繼承人的范圍和繼承順序。

五、理解代位繼承的概念、特徵。

六、理解轉繼承的概念與特徵。

七、理解和掌握代位繼承與轉繼承的區別。

八、理解遺產的分配原則與具體規定。

九、理解遺囑繼承的概念及其法律特徵。

十、理解和掌握遺囑的有效條件。

十一、了解遺囑的形式,理解口頭遺囑的適用條件及效力;理解代書遺囑、錄音遺囑、公正遺囑、自書遺囑的具體要求。

十二、理解遺矚的設立效力與執行效力的關系。

十三、理解遺囑的變更、撤銷和執行的具體法律規定。

十四、理解遺贈的概念與法律特徵。

十五、理解和掌握遺贈與遺囑繼承的異同。

十六、理解遺贈扶養協議的概念與法律特徵。

十七、理解遺贈扶養協議與遺贈的區別。

十八、理解遺囑繼承遺贈、遺贈扶養協議內容相互抵觸時其各自的效力。

十九、了解繼承開始的時間、原因。

二十、了解繼承開始的時間的法律意義。

二十一、理解相互有繼承關系的幾個人在同一次事件中遇難的,又不能確定死亡先後時間時,其死亡順序的推定規則。

二十二、理解繼承權接受的概念、時間、性質、方式及效力。

二十三、理解繼承權放棄的概念、時間、性質、方式及效力。

二十四、理解繼承權喪失的概念、原因及後果。

二十五、理解遺產分割的概念與規則。

二十六、理解限定繼承、概括繼承的含義。

二十七、理解無人繼承無人受遺贈的遺產的歸屬規則。

第七編人身權本

編為人身權,主要介紹人身權制度的基本內容、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從實踐上看,人身權都不比財產權制度次要。但由於該編內容不夠豐富,介紹不夠深入,因此,在自學考試試題中所佔份量不大,一般為10分以下,考題的類型也局限於選擇、填空、名詞解釋等題型。本編應注意以下一些問題:

一、理解和掌握人身權的概念、特徵、意義。

二、理解人格權的概念,了解人格權的種類。

三、了解姓名權、名稱權、生命健康權、名譽權、肖像權的基本法律規定,理解和掌握肖像權的概念。

四、理解身份權的概念,了解身份權的種類。

五、理解榮行權與名譽權的區別。

六、理解姓名權與名稱權的區別。

七、理解人格權與身份權的區別。

八、理解民法保護人身權的方法。

九、理解精神損害的物質賠償。

十、了解榮譽權保護的法律規定。

第八編民事責任

本編為民事責任,系統介紹民事責任制度的基本內容。民事責任制度是保障民事權利實現、促使民事義務厄行的重要制度,在理論與實踐上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本編考試試題的類型主要有選擇題、填空題、名詞解釋、簡答題和案例分析。本編內容在試卷中所佔的分數一般為10至15分。本編應注意下列問題:

一、理解和掌握民事責任的概念、特徵與意義。

二、理解民事責任與刑事責任、行政責任的聯系與區別。

三、理解民事責任與民事義務的聯系與區別。

四、理解和掌握一般民事責任的構成要件。

五、理解過錯的概念與分類。

六、理解混合過錯、共同過錯、與有過錯的概念與後果。

七、了解免除民事責任的條件。

八、理解不可抗力的概念。

九、理解正當防衛、緊急避險的概念、要件與法律後果。

十、理解民事責任的歸責原則。

十一、理解民事責任的分類,特別是有限責任與無限責任、按份責任與連帶責任及補充責任的含義。

十二、了解民事責任的方式,理解民事責任方式的分類及適用規則。

十三、理解賠償損失的計算和處理規則。

十四、理解違約行為的概念,了解違約行為的表現。

十五、理解和掌握違約責任的概念和特徵。

十六、理解和掌握違約責任構成要件的特點,了解違約責任的免責事由。

十七、了解違約責任的主要形式,理解違約金的概念,理解違約金的性質、適用及其與賠償金的聯系與區別。

十八、理解侵權行為的概念和法律特徵。

十九、理解侵權行為與犯罪行為、違約行為的區別。

二十、理解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區別。

二十一、理解一般侵權行為、特殊侵權行為的概念與分類。

二十二、理解侵權責任的概念與特徵。

二十三、了解一般侵權責任的概念、特徵、構成及抗辯事由。

二十四、了解民法關於一般侵權責任的具體規定。

二十五、理解和掌握國家侵權行為的概念、成立要件與責任承擔。

二十六、理解和掌握產品及疵致人損害民事責任的概念、條件、歸責原則與責任承擔。

二十七、理解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的民事責任的概念、要件、免責事由。

二十八、了解污染環境致人損害民事責任的規定與歸責原則。

二十九、理解物件致人損害民事責任的概念、要件、歸責原則、免責事由及責任承擔。

三十、理解飼養動物致人損害民事責任的概念、要件、免責事由與責任承擔。

三十一、理解無行為能力人、限制行為能力人致人損害的民事責任的構成要件、抗辨事由、責任承擔。

三十二、了解侵權民事責任的方式及適用。

熱點內容
中政律師 發布:2025-01-10 19:29:49 瀏覽:247
民法59條 發布:2025-01-10 19:24:10 瀏覽:850
民法典有幾個編 發布:2025-01-10 19:19:47 瀏覽:134
法院延期開庭申請書 發布:2025-01-10 18:27:13 瀏覽:688
法學專業實習日誌 發布:2025-01-10 18:20:31 瀏覽:726
法律法規和規章三者的區別 發布:2025-01-10 17:27:28 瀏覽:79
自考經濟法分章試題 發布:2025-01-10 17:26:46 瀏覽:416
奴隸制社會軍事經濟法的特點 發布:2025-01-10 17:26:43 瀏覽:706
16歲具備法律責任么 發布:2025-01-10 17:05:58 瀏覽:270
14歲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0 17:05:52 瀏覽: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