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台灣有沒有立法權

台灣有沒有立法權

發布時間: 2022-05-10 03:56:50

1. 台灣立委是干什麼的

台灣立委就是立法委員會,台灣立法院等同於美國參議院,等同國會,立法院的職權。

立法院有議決法律案、預決算案、戒嚴案、大赦案、宣戰案、媾和案、條約案及國家其他重要事項等職權。凡法、律、條例、通則均需經立法院通過、總統公布,方得施行。各機關發布之行政命令,則應送立法院查照,也得依法交付委員會審查。

(1)台灣有沒有立法權擴展閱讀:

若發現其中有違反、變更或牴觸法律情形,或應以法律規定事項而以命令定之者,立法院均得議決通知原頒機關於二個月內更正或廢止;逾期未更正或廢止者,該命令失效。預算為政府施政之根本,審查、議決預算案,是立法院監督政府施政的最佳途徑。

行政院於會計年度開始三個月前,應將下年度總預算案提出立法院審議;立法院應於會計年度開始一個月前議決;並於會計年度開始十五日前由總統公布。立法院對於行政院所提預算案,不得為增加支出之提議,亦不得就預算科目間予以增減移動。

至於總決算之審核報告則由審計長提出。立法院得經決議於會期中設調閱委員會或調閱專案小組,就特定議案涉及事項要求有關機關提供參考資料,或調閱文件原本,以作為處理該特定議案之依據。

其他如提出憲法修正案、領土變更案及彈劾總統、副總統等案,交由國民大會復決;提出罷免總統、副總統案,交由中華民國自由地區選舉人民表決;

於副總統缺位時,補選副總統;對司法院院長、副院長、大法官,考試院院長、副院長、考試委員,監察院院長、副院長、審計長及監察委員任命之同意權;聽取總統國情報告等,也都屬立法院之職權。

2. 台灣一國兩制與香港澳門一國兩制有什麼區別

沒有區別。

「一國兩制」即「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簡稱。「一國兩制」指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國家的主體實行社會主義,香港、澳門和台灣實行資本主義。

共產黨為解決祖國大陸和台灣和平統一的問題以及在香港、澳門恢復行使中國主權的問題而提出的基本國策。即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大陸堅持社會主義制度作為整個國家的主體,同時允許台灣、香港、澳門保留資本主義制度。

「一國兩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前任領導人鄧小平為了實現中國統一的目標而創造的方針,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台灣問題上的主要方針,也是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所採用的制度。

按照鄧小平的論述,「一國兩制」是指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台灣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長期不變。

(2)台灣有沒有立法權擴展閱讀

一國兩制提出的意義:

1、就是創造性戰略性的將和平統一原則作為一個解決一個國家統一的問題想創造性的把和平共處原則用。

2、「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構想創造性的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國家學說。

3、「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構想體現了既堅持祖國統一,維護國家主權的原則堅定性。

4、「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構想有利於爭取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所需要的和平的國際環境和國內環境。

5、「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構想為解決國際爭端和歷史遺留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

3. 台灣政體是怎樣的

台灣的政治體制,在國民黨去後仍沿用大陸時期的政治體制。其政權機構由「國民大會」、「總統府」及「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試院」、「監察院」組成。其政制採用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五權分立、相互制衡形式。民進黨上台「執政」後,仍維持了原政權體制。

———————網路

4. 澳門,台灣,香港是什麼時候離開祖國的

1.台灣:明末,荷蘭殖民者侵佔我國台灣;清初,鄭成功率戰艦300多艘,在台灣登陸,打敗荷蘭殖民者,1662年,台灣回到祖國懷抱。1894 年中日爆發甲午戰爭,中國戰敗,1895年被迫簽訂中日《馬關條約》,日本割佔台灣;1945年日本戰敗,中國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台灣回歸祖國。

2.香港: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給英國,1860年中英《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1898年深圳河以南地區成為英國的租借地。

1984年12月,中英兩國政府在北京正式簽署了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宣布中國政府將於1997年7月1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該日,中國正式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人民解放軍進駐香港,香港回到了祖國懷抱。

3.澳門:從16世紀開始,葡萄牙殖民者不斷侵擾我東南沿海地區,1553年獲准在澳門暫居,後買通澳門守將,每年納銀500兩,租借澳門為暫居貿易地,擅自修築城垣和炮台,設置「自治」機構,任命官吏,派駐軍隊,強行租佔澳門。

4.1987年4月,中葡雙方在北京簽署了關於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將於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當日,澳門回歸,人民解放軍進駐澳門,澳門回到了祖國懷抱。

(4)台灣有沒有立法權擴展閱讀:

「七子」是指當時被列強霸佔的七塊土地,澳門只是「七子」之一。

祖國母親被掠去的七子分別是香港、澳門、台灣、九龍、威海衛、廣州灣和旅大(旅順、大連)。

被逼簽約不平等條約霸佔時間如下:

歷史不會忘記1842年那個屈辱的8月,清朝官員卑躬屈膝,登上停泊在南京江面的英國軍艦康華麗號,在荷槍實彈的英國士兵環視下簽署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份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條約規定中國把香港島割讓給英國,列強瓜分中國的序幕從此拉開。

1860年,中英簽署《北京條約》,英國割佔九龍半島南端;1898年,清政府被迫簽署《展拓香港界址專條》,「香港的姐妹」九龍半島其餘部分劃為「新界」,租給英國99年。

1887年,中葡簽署《友好通商條約》,在明朝中葉以「晾曬貨物」為名獲准在澳門居留的葡萄牙人從此強據了「蓮花寶地」澳門。

1895年,中日簽署《馬關條約》,「東海的一串珍珠」寶島台灣及琉球群島割讓日本,與她同時被割讓的還有渤海灣畔的「孿生兄弟」旅順和大連(俄羅斯帝國租借)。

1898年,中英簽署《訂租威海衛專條》,「防海的健將」威海衛租借英國25年。

1899年,中法簽署《廣州灣租借專條》,「神州後門上的一把鐵鎖」廣州灣(今廣東省湛江市)被租讓給法國。

到1900年,帝國主義列強已在中國土地上強行開辟商埠上百處,在10多個城市劃定租界20餘處。

「中華七子」在英、法、日、俄等帝國主義列強的淫威下四散飄零。有一首詩代表了當時愛國志士們的心境:「沉沉酣睡我中華,哪知愛國即愛家,國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

5. 我國政府在解決台灣問題上的基本國策是什麼

簡單說就是一國兩制,詳細有以下要點:

解決台灣問題,實現國家統一,是全體中國人民一項庄嚴而神聖的使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中國政府為之進行了長期不懈的努力。中國政府解決台灣問題的基本方針是「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點。「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政府一項長期不變的基本國策。這一方針,有以下基本點:
(一)一個中國。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央政府在北京。這是舉世公認的事實,也是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前提。
(二)兩制並存。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大陸的社會主義制度和台灣的資本主義制度,實行長期共存,共同發展,誰也不吃掉誰。這種考慮,主要是基於照顧台灣的現狀和台灣同胞的實際利益。這將是統一後的中國國家體制的一大特色和重要創造。
(三)高度自治。統一後,台灣將成為特別行政區。它不同於中國其他一般省區,享有高度的自治權。它擁有在台灣的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黨、政、軍、經、財等事宜都自行管理;可以同外國簽訂商務、文化等協定,享有一定的外事權;有自己的軍隊,大陸不派軍隊也不派行政人員駐台。特別行政區政府和台灣各界的代表人士還可以出任國家政權機構的領導職務,參與全國事務的管理。
(四)和平談判。通過接觸談判,以和平方式實現國家統一,是全體中國人的共同心願。兩岸都是中國人,如果因為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被分裂,兵戎相見,骨肉相殘,對兩岸的同胞都是極其不幸的。和平統一,有利於全民族的大團結,有利於台灣社會經濟的穩定和發展,有利於全中國的振興和富強。

6. 2005年3月14日全國人大通過的《反分裂國家法》第五條規定:「國家和平統一後,台灣可以實行不同於

《反分裂國家法》第五條規定:「國家和平統一後,台灣可以實行不同於大陸的制度。」這一規定體現了鄧小平提出的一國兩制構想。

一國兩制是「一個國家,兩種制度」,它是中國政府為實現國家和平統一而提出的基本國策。按照鄧小平的論述,「一國兩制」是指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台灣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長期不變。

(6)台灣有沒有立法權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分裂國家法》第三條台灣問題是中國內戰的遺留問題。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統一,是中國的內部事務,不受任何外國勢力的干涉。

第五條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基礎。以和平方式實現祖國統一,最符合台灣海峽兩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國家以最大的誠意,盡最大的努力,實現和平統一。國家和平統一後,台灣可以實行不同於大陸的制度,高度自治。

7. 「一國兩制」的前提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單一制國家,為和平解決祖國統一問題而創設的「一國兩制」,是單一制國家內部的兩種制度。特別行政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享有高度自治權的地方行政區域,直轄於中央人民政府。香港、澳門的主權和治權都在中央,其高度自治權是中央依法授予的。尊重和維護「一國」是實行「兩制」的前提,「一國」是不可挑戰的,而「兩制」必須在「一國」之內運行。實行「一國兩制」的目的,是要在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同時,維護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

香港、澳門這兩個特別行政區的高度自治權,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一國兩制」的法理基礎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這些都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基本法明確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決定宣布戰爭狀態或因特別行政區內發生特別行政區政府不能控制的危及國家統一或安全的動亂而決定特別行政區進入緊急狀態,中央人民政府可發布命令將有關全國性法律在特別行政區實施。這些規定,都體現了「一國」的原則性、根本性和「兩制」的從屬性、派生性。

全面准確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就必須堅持依法治港治澳,維護憲法和基本法確定的憲制秩序。要把堅持「一國」原則和尊重「兩制」差異結合起來,把維護中央對特別行政區全面管治權和保障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結合起來,把發揮祖國內地堅強後盾作用和提高特別行政區自身競爭力結合起來。完善特別行政區同憲法和基本法實施相關的制度和機制,堅持以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治港」、「澳人治澳」,提高特別行政區依法治理能力和水平。

8. 我國解決台灣問題的基本方針是什麼

中國政府解決台灣問題的基本方針
解決台灣問題,實現國家統一,是全體中國人民一項庄嚴而神聖的使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中國政府為之進行了長期不懈的努力。中國政府解決台灣問題的基本方針是「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的形成。早在50年代,中國政府就曾設想以和平方式解決台灣問題。1955年5月,周恩來總理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會議上即提出:中國人民解決台灣問題有兩種可能的方式,即戰爭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國人民願意在可能的條件下,爭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決問題。1956年4月,毛澤東主席又提出:「和為貴」、「愛國一家」、「愛國不分先後」等政策主張。但由於某些外國勢力的干預等原因,這些主張未能付諸實踐。
自70年代末開始,國際國內形勢發生了一些重要變化:中美建立外交關系,實現了關系正常化;中國共產黨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現代化經濟建設上來。與此同時,海峽兩岸的中國人、港澳同胞以及海外僑胞、華人,都殷切期望兩岸攜手合作,共同振興中華。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中國政府出於對整個國家民族利益與前途的考慮,本著尊重歷史、尊重現實、實事求是、照顧各方利益的原則,提出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
1979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鄭重宣告了中國政府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大政方針,呼籲兩岸就結束軍事對峙狀態進行商談。表示在實現國家統一時,一定「尊重台灣現狀和台灣各界人士的意見,採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辦法。
1981年9月30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葉劍英發表談話,進一步闡明解決台灣問題的方針政策。表示「國家實現統一後,台灣可作為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的自治權」,並建議由兩岸執政的國共兩黨舉行對等談判。
1982年1月11日,中國領導人鄧小平就葉劍英的上述談話指出:這實際上就是「一個國家、兩種制度」,在國家實現統一的大前提下,國家主體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台灣實行資本主義制度。
1983年6月26日,鄧小平進一步發揮了關於實現台灣與大陸和平統一的構想,指出,問題的核心是祖國統一。他還就兩岸統一和設置台灣特別行政區問題,闡明了中國政府的政策。
1992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指出:「我們堅定不移地按照『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積極促進祖國統一。」「我們再次重申,中國共產黨願意同中國國民黨盡早接觸,以便創造條件,就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逐步實現和平統一進行談判。在商談中,可以吸收兩岸其他政黨、團體和各界有代表性的人士參加。」
「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點。「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政府一項長期不變的基本國策。這一方針,有以下基本點:
(一)一個中國。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央政府在北京。這是舉世公認的事實,也是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前提。
中國政府堅決反對任何旨在分裂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言行,反對「兩個中國」、「一中一台」或「一國兩府」,反對一切可能導致「台灣獨立」的企圖和行徑。海峽兩岸的中國人民都主張只有一個中國,都擁護國家的統一,台灣作為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地位是確定的、不能改變的,不存在什麼「自決」的問題。
(二)兩制並存。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大陸的社會主義制度和台灣的資本主義制度,實行長期共存,共同發展,誰也不吃掉誰。這種考慮,主要是基於照顧台灣的現狀和台灣同胞的實際利益。這將是統一後的中國國家體制的一大特色和重要創造。
兩岸實現統一後,台灣的現行社會經濟制度不變,生活方式不變,同外國的經濟文化關系不變。諸如私人財產、房屋、土地、企業所有權、合法繼承權、華僑和外國人投資等,一律受法律保護。
(三)高度自治。統一後,台灣將成為特別行政區。它不同於中國其他一般省區,享有高度的自治權。它擁有在台灣的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黨、政、軍、經、財等事宜都自行管理;可以同外國簽訂商務、文化等協定,享有一定的外事權;有自己的軍隊,大陸不派軍隊也不派行政人員駐台。特別行政區政府和台灣各界的代表人士還可以出任國家政權機構的領導職務,參與全國事務的管理。
(四)和平談判。通過接觸談判,以和平方式實現國家統一,是全體中國人的共同心願。兩岸都是中國人,如果因為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被分裂,兵戎相見,骨肉相殘,對兩岸的同胞都是極其不幸的。和平統一,有利於全民族的大團結,有利於台灣社會經濟的穩定和發展,有利於全中國的振興和富強。
為結束敵對狀態,實現和平統一,兩岸應盡早接觸談判。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什麼問題都可以談,包括談判的方式,參加的黨派、團體和各界代表人士,以及台灣方面關心的其他一切問題。只要兩岸坐下來談,總能找到雙方都可以接受的辦法。
鑒於兩岸的現實狀況,中國政府主張在實現統一之前,雙方按照相互尊重、互補互利的原則,積極推動兩岸經濟合作和各項交往,進行直接通郵、通商、通航和雙向交流,為國家和平統一創造條件。
和平統一是中國政府既定的方針。然而,每一個主權國家都有權採取自己認為必要的一切手段包括軍事手段,來維護本國主權和領土的完整。中國政府在採取何種方式處理本國內部事務的問題上,並無義務對任何外國或圖謀分裂中國者作出承諾。
這里還應指出,台灣問題純屬中國的內政,不同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經國際協議而形成的德國問題和朝鮮問題。因此,台灣問題不能和德國、朝鮮問題相提並論。中國政府歷來反對用處理德國問題、朝鮮問題的方式來處理台灣問題。台灣問題應該也完全可以通過兩岸的協商,在一個中國的架構內求得合理的解決。

9. 為解決台灣問題,我國提出什麼方針

中國政府解決台灣問題的基本方針是「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這一方針,有以下基本點:

(一)一個中國。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央政府在北京。這是舉世公認的事實,也是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前提。

(二)兩制並存。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大陸的社會主義制度和台灣的資本主義制度,實行長期共存,共同發展,誰也不吃掉誰。這種考慮,主要是基於照顧台灣的現狀和台灣同胞的實際利益。這將是統一後的中國國家體制的一大特色和重要創造。

(三)高度自治。統一後,台灣將成為特別行政區。它不同於中國其他一般省區,享有高度的自治權。它擁有在台灣的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黨、政、軍、經、財等事宜都自行管理;可以同外國簽訂商務、文化等協定,享有一定的外事權;有自己的軍隊,大陸不派軍隊也不派行政人員駐台。特別行政區政府和台灣各界的代表人士還可以出任國家政權機構的領導職務,參與全國事務的管理。

(四)和平談判。通過接觸談判,以和平方式實現國家統一,是全體中國人的共同心願。兩岸都是中國人,如果因為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被分裂,兵戎相見,骨肉相殘,對兩岸的同胞都是極其不幸的。和平統一,有利於全民族的大團結,有利於台灣社會經濟的穩定和發展,有利於全中國的振興和富強。

10.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公開提出和平解決台灣問題是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公開提出和平解決台灣問題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

自1979年1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以來,中國政府制定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和一系列對台政策。《告台灣同胞書》中表示,在實現國家統一時,「尊重台灣現狀,採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辦法」,從此,打破了海峽兩岸長期隔絕的狀態。

1981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葉劍英進一步闡明實現和平統一的九條方針政策。

1983年,鄧小平在會見美國客人時,第一次公開把解決中國統一問題的構想概括為「一個中國,兩種制度」,並詳細談到了祖國大陸和台灣統一後的六條設想。鄧小平說,統一後,台灣的社會經濟制度不變,台灣作為特別行政區有高度的自治權,擁有立法權和司法權(包括終審權),可以有自己的軍隊,中央政府不派軍隊和行政人員駐台,而且在中央政府里還要給台灣代表留出名額。


之後,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又採取了一系列具體政策和實際步驟,來緩和兩岸關系,推動和平進程,例如,停止對金門、馬祖的炮擊,提議海峽兩岸直接實行「三通」,建立處理台灣事務的專職機構,歡迎和鼓勵台灣同胞到祖國大陸探親、旅遊、考察和經商,通過各種學術交流增進相互的了解等等。

1995年1月,江澤民發表了《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而繼續奮斗》的重要講話,提出了「祖國統一八項看法和主張」,指出「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是實現和平統一的基礎和前提」,並重申用和平方式實現兩岸統一,但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還就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進行和平統一談判提出了具體步驟和構想。

江澤民的這篇重要講話,立即在海內外引起積極而又強烈的反響,對兩岸關系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推動作用。

然而,台灣的李登輝卻逆歷史潮流而動,居然在1999年7月拋出所謂的「兩國論」,而對李登輝的所作所為,中國政府再次重申了解決台灣問題的基本方針,要求台灣當局必須回到「一個中國」的立場上來。

熱點內容
中政律師 發布:2025-01-10 19:29:49 瀏覽:247
民法59條 發布:2025-01-10 19:24:10 瀏覽:850
民法典有幾個編 發布:2025-01-10 19:19:47 瀏覽:134
法院延期開庭申請書 發布:2025-01-10 18:27:13 瀏覽:688
法學專業實習日誌 發布:2025-01-10 18:20:31 瀏覽:726
法律法規和規章三者的區別 發布:2025-01-10 17:27:28 瀏覽:79
自考經濟法分章試題 發布:2025-01-10 17:26:46 瀏覽:416
奴隸制社會軍事經濟法的特點 發布:2025-01-10 17:26:43 瀏覽:706
16歲具備法律責任么 發布:2025-01-10 17:05:58 瀏覽:270
14歲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0 17:05:52 瀏覽:758